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2023-09-16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比较鉴赏;教学策略

在中外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作出鉴赏,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一、比较鉴赏教学实施的标准和原则

东西方美术作品的属性特征差异可实施比较鉴赏教学。在中外的美术比较中,对于两种文化的“自然观”比较可谓其中最受瞩目的一个问题了。中国人“与物同化”,而西方人“物我两立”,这似乎成了一条定则。这一定则在艺术中映射为:中国人重表现,西方人重再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把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鉴赏,就能得出“中国山水画是视觉心像,欧洲风景画是视觉视像”的结论。

美术作品视觉形象的符号学属性不同可实施比较鉴赏教学。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符号具有重要的价值,有时候甚至比文字文献更具有可靠性。因此,重视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符号,是美术这个学科的自身特征决定的。其中美术作品的图像表达,除了具有美术功能以外,还包含人类聚居学、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理论。在作品中,“肌理”“笔墨”“笔触”“构成”“色感”等符号语言特征是比较鉴赏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实施中西美术比较鉴赏教学时,可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比如文化背景的比较、艺术种类的比较、风格流派的比较及艺术家的比较。例如中国古代美术中的“浙派”“吴门派”“华亭派”;欧洲美术史上的“威尼斯画派”“佛兰德斯画派”;又如现代中国的“岭南派”,欧洲的“巴黎画派”;现代艺术中的“立体主义”与“超级写实主义”等流派放在一起,进行文化背景、艺术种类、风格流派、艺术家间的比较鉴赏教学研究。

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艺术家不同时期创作阶段的比较,不同人文背景下作品的表现差异比较等都可实施比较鉴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对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体系或艺术体系,某一历史时期、艺术运动、艺术风格流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一定联系的作品,作品的外部情况等作出比较可实施比较鉴赏教学。

二、比较鉴赏的类型分析

(一)对比鉴赏

对比,可以解释为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把对比的双方放置到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实施对比鉴赏教学,有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加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二)类比鉴赏

就是用推理的方法与同类事物相比较,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特征的一种推理形式。

(三)求同比较鉴赏

比较欣赏中的求同比较,旨在不同作品间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点,并借助这个比较分析的过程及结果来促进欣赏活动中的再创作,以达到理解欣赏作品的目的。对于有相同背景、相同风格、相同内容、相同画风、相同构图、相同时代、相同题材等相同因素的作品,找出其“同”的一面,对其“同”的方面进行比较,就构成了比较的基础。

(四)反差比较鉴赏

反差比较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对相关的作品或现象进行差异性的比较,找出不同之处,以促进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这种求异的比较更容易吸引欣赏者积极主动地对作品进行深入观察和剖析,从而使欣赏者的鉴赏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比较鉴赏教学的实施流程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通过理论设想、实践验证、归纳概括及提炼反馈,以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运用比较的方法鉴赏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并行之有效的教学实施流程:分析教材——确立目标——搜集资料——创设情景一比较鉴赏——引导发现——比较探究——归纳总结——反馈提升。

分析教材:通过教材的分析,考察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实施比较鉴赏教学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内容的类型是否符合教学的原则和实施标准,还要考量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从而找出其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确立目标: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分析确立比较鉴赏教学的目标,目标的确立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衡量,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打破单纯强调美术知识目标的局限,通过比较教学实现多样化、综合性的教学目标。

搜集资料:美术鉴赏要强化教学的过程性与体验性,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发动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并为比较鉴赏教学提供基础和保障,这是实施比较鉴赏教学的关键点。

创设情景:要创设比较鉴赏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鉴赏的兴趣和热情,使鉴赏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比较鉴赏:把师生搜集到的资料呈现在一起,通过对比,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揭示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的矛盾,加强比较鉴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引导发现: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

比较探究:通过学生比较探究,得出鉴赏结论,掌握美的规律。

归纳总结: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教师把比较鉴赏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鉴赏结论,使学生明确某一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的特征,掌握美的规律。

反馈提升:通过教学反馈,查漏补缺,找出不足,重点施教,以及师生双边互动提炼出一套比较鉴赏教学的机制,让学生下次面对类似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时能够自主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鉴赏。

比如,在比较鉴赏教学中,达·芬奇在1495年至1497年作于米兰圣玛利亚·格拉契修道院的《最后的晚餐》,这样的一件取材于基督教圣经故事的壁画,在达·芬奇之前已有不少画家表现过,同名作品便有意大利卡斯塔格诺和基兰达约创作于1480年的壁画。

把这三件同样题材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不难发现:

首先,卡斯塔格诺和基兰达约的作品中的人物近乎排列,平直无奇。他们都把耶稣单列于餐桌的外侧构成了人物与情节的疏离。而达·芬奇作品在构图上把耶稣和他的门徒位于餐桌后,左右各六个,而每三个人又构成一组,每组人物之间的间隙和距离恰恰构成了两个似于M形的起伏,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与活力,像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曲,避免了重复与单调。

其次,从人物的表情及内心世界的刻画上看,卡斯塔格诺和基兰达约笔下的人物表情单调且有雷同。而达·芬奇笔下的耶稣从容镇定,仁爱宽容,有圣者之风,犹大的表情矛盾而深刻。对于他的门徒的表情刻画也恰到好处,复杂多变,毫无雷同,而是从人物的情感出发,表现出善与美、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对比。

再次,在焦点投射法的运用上,卡斯塔格诺和基兰达约也均有所采用,但空间效果没有很强的冲击力,表现得浅显。而达·芬奇通过餐桌、墙体、窗户、天花板等结构透视,体现了强烈的纵深感,并且如果把餐桌房屋主要结构线延长的话会惊奇地发现他们都交于一点。这个交点恰恰在耶稣的面部,从而更加突出了耶稣在画面和情节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展现了达·芬奇对于科学的精妙掌握,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对于科学的提倡和运用。

此外,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在画面上传达出的象征、隐喻等信息都可以通过比较而发现达·芬奇确实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作品不同凡响,而且在科学领域有非凡的造诣,在同时代画家中脱颖而出、卓尔不群。

四、比较鉴赏教学的实施要领

比较鉴赏教学的实施要领主要有:

(一)比较的目的要明确

第一,我们要明了比较鉴赏教学的目的,不要为了比较去比较,比较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鉴赏活动。第二,还要清楚地知道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还要知道怎样去比较。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一针见血,紧扣作品的本身和学生欣赏的需要,就重要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尽量避免无意义的泛泛而“比”。

(二)选取的作品要具有可比性

选择作比较的作品时,要注意根据学生欣赏和理解的需要,选取与欣赏对象具有可比性的作品,或相同、或相异、或因果,等等,不可在毫无联系且无需比较的作品间进行牵强附会的比较,徒劳无益。

(三)比较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可以通过对比、类比、求同比较、反差比较等方法的灵活运用,形式多样,尽可能使比较生动活泼,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较鉴赏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它可以针对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俗;时代;商品;黑人音乐

对于通俗音乐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当代社会的青年对于通俗歌手的所知远胜于他们对严肃的音乐家的所知,其主要原因是时代造就音乐。它的最初产生是由于时代需要产生一种新的音乐,来补充原有音乐的不足,以适应新时代文化的变化。社会这里所说的新的音乐就是通俗音乐,原有音乐则是严肃音乐,新的时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

不仅通俗音乐为时代所造,而且与通俗音乐相对立的严肃音乐都有其时代性。远的如被宫廷所控制的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们,遵循和体现着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庄严与神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时期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受当时资产阶级思想潮流的影响,写了很多应时之作,近的如新古典主义,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痛苦人们要求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和谐,由此音乐界兴起的一股音乐潮流,使音乐家们注重了音乐的客观,对大众心灵创伤的抚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俗音乐为时代所造的重要一点,就是它具有商品的属性。音乐商品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通俗音乐走上商品化的道路和其他商品一样目标明确,着力服务于某一个活几个细分市场,因此通俗音乐的商品化在某种程度上为通俗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正面、有力的作用。通俗音乐是通过特殊的经济形式所表现的商品—是精神的、抽象的,它已经建立了由演唱者及其经纪人,词曲作者与唱片公司所组成的体系,体系中的个体以这种商品作为一种谋生和获得利润的手段,通过大众购买其盒带、CD、唱片来实现这一利益。通俗音乐的商品属性从它一出现就决定了这一属性,19世纪下半叶美国奴隶制被废除后,大量的黑人得到解放,黑人歌手为了自己的生计就成为了演唱通俗歌曲的歌手,当时他们所演唱的布鲁斯、拉格泰姆、灵歌等都成为通俗音乐的鼻祖,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通俗音乐通常包括有拉丁美洲的伦巴和探戈爵士音乐等歌舞音乐、一般电影的主题曲插曲及背景歌曲、音乐剧、世界流行的地区或民族性音乐(如美国新民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歌曲、法国小曲、黑人灵歌、夏威夷音乐、中国的时代曲等)加之二战后所产生的具有欧洲风格的乡村音乐,逐渐演化成为今天的摇滚乐、摇摆乐、爵士乐、滚石音乐、新摇滚乐、乡村与西部音乐、黑人的灵魂乐与布鲁斯、迪斯科、怡情音乐等等。随着通俗音乐种类的增加,其商品性越来越突出,各个唱片公司和歌手又根据各个时代精神的不同体现,不断的推陈出新,推出应时代的通俗音乐,甚至是能揭起下个时代序幕的跨时代通俗音乐,并通过酒吧、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经营者们加以利用推动了通俗音乐的发展,其动力就是经济利益,这与当时社会的市场经济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民国时期,通俗音乐标志性代表作品诞生于1927年的《妹妹我爱你》、《毛毛雨》等歌曲,而这些流行歌曲的创作者黎锦辉则被誉为通俗音乐的奠基人。50年代后,在中国政治化得影响下通俗音乐消沉了将近二十年,但是这20年的时间由于港台音乐发展的稳定性和对外接触吸收的优越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也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中心。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自身打开国门的重大改革,也带来了通俗音乐的再度兴起,以邓丽君为代表的通俗音乐的传入给大陆地区带来了重要影响。80年代后,通俗音乐典型的开放性、商品性和时代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以“西北风”和崔健的“摇滚”为代表的通俗音乐繁荣时代正式来临。90年代至今通俗音乐进入了开放分化期,我国通俗音乐受欧美、日韩乐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变得更加时尚、另类、超前,更加贴近当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审美要求,旋律淡化,节奏强化,曲式多样化。

通俗音乐所要求的强烈的时代感,洋溢着现代的气息,表现着那个时代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和心理上的追求。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唱着改革开放的舶来货——摇滚乐,以叛逆的姿态作为时代的先锋,出现在通俗音乐乐坛,他将时代和现实粘接在一起,唱出“一无所有”、唱出“我的病就是没感觉”、“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他以其对社会时代的敏感和高超的社会精神艺术概括能力,给音乐渲染上那个时代的特色。不过时至今日,可能不会有人手拿一把钞票去唱“一无所有”,不会有人去感叹时代变化之快,因为已不是哪个时代的人们已经适应时代的高速变化,就反映出通俗音乐犹如快餐,无法让人回味,容易让人遗忘,因为那个旧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对新时代通俗音乐又有新的要求,通俗音乐已经牢牢被时代所控制。

对于我国今天通俗音乐的现状,已让人感到甚忧:在音乐风格创作和表现形式上歌手表演的造作、缺乏个性、一味沉浸于对金钱的追求,以及在做人和素质方面的欠缺;音乐创作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注程度降低、谈情说爱成为主流、内容浅薄、大多以词曲的顺口和优美来代替音乐的艺术性。同时赋予了商品属性的通俗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在市场的交换过程中,通俗音乐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只能看到众星捧月的场景、会产生一些虚无缥缈的幻想,他们更多看到的是金钱、名誉和放纵的自己,从导致他们自我的定位越来越有失水准,这也是通俗音乐淘汰率高更新换代快的一个原因。

通俗音乐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音乐品种,用来满足特定音乐消费阶层的文化需要,在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将永现其时代的价值。通俗音乐是具有商品属性和时代精神的双重性的,我们不可小看这些因素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一些粗制滥造、低俗、不健康的作品会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学生对于接受中国传统和世界经典古典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把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就能对通俗音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音乐是没有“乐界”的,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时代性特点才能更好走在发展的道路上。

【作者简介】

王磊(1985—),男,满族,河北人,本科学历,大连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教育和音乐教育。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中的审美教育早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美妙的乐曲,还要引导学生感知乐曲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此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基于此,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审美能力;培养对策;新媒体;情境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是一种美育,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歌唱方法、技巧等,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并引导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我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该课程教学特点,尝试发挥鉴赏课程的价值,引导学生在乐曲知识理解的过程中,感知其中所蕴含的美,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具体来说,我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采取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运用新媒体教学,产生积极情感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开展中的应用,不仅实现了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还使学生在直观的图片、场景等的观看中,对乐曲中所描绘的真实场景产生了感性的认知,有利于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加深对乐曲内涵的认知与理解。对此,我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立足教学所需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与乐曲有关的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感知其中所蕴含的美。以《草原放牧》教学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牧民放牧的画面。直观的画面一经播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伴随着画面的播放,我同时播放这首乐曲,引导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作用下,分析这首乐曲的独奏乐器是什么?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音乐情绪?在这首乐曲的引导下,自己还可以联系到草原中的哪些生活情境?在音像结合下,学生不仅可以调动其已有的音乐认知能力,感知琵琶协奏的魅力,还可以在丰富想象力的作用下,产生感同身受之感,感受到草原放牧的美。

二、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在乐曲欣赏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通过对所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观察发现,环境在学生内心情感形成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发挥环境在听觉、视觉等方面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所欣赏乐曲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此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获得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促进其积极情感的养成。基于此,我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立足所欣赏的乐曲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根据乐曲所表达的内容、特点等创设一个经验情境,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下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促进其情感体验的发展。以欣赏《二泉映月》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先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了与该乐曲有关的内容,以此准确把握这首乐曲的特点。接着,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感情充沛地讲述阿炳悲惨的人生际遇,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主地走进沉郁顿挫的课堂氛围之中。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这首乐曲,在引子沉重的叹息声中,学生可以走进悲惨、哀怨的场景。在这样的情境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故事讲解下加深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还可以在自主感知下感受乐曲中所蕴含的悲惨的情感,打动其内心,为丰富其情感体验,引导其养成积极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教师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效果

教师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发挥其专业素养的作用,以其扎实的审美能力来感染学生,为学生组织多样的审美活动,以此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自主获得审美感受。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一般会从更新的教学观念入手,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引导下,对高中音乐教学建立新的认知,尤其在音乐鉴赏课中树立审美意识培养认知。其次,我则会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来揭示音乐中所蕴含的美感。需要注意音乐中的美感不仅体现在乐曲中,还体现在教师的内在美感上。对此,我在鉴赏课教学活动开展中,会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发现其最想要的是什么,尽最大可能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对音乐鉴赏兴趣的驱使下,感受到乐曲的生命力。

总之,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欣赏乐曲之外,还要透过乐曲引导学生感知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以此在情感共鸣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獲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牛超.让最美的音乐课润化每一颗心灵: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美育[J].中国培训,2016(6):265.

[2]霍亚丽.新课改后的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编辑 李烨艳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能力;教学策略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门极为独特的艺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培育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发联想,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

众所周知,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许多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不同的音乐素材也会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共同发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精髓和内涵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1]。如在对《春天的故事》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的视频为学生播放这一作品,让学生将歌曲与画面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刺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思想和内涵,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培养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所要传达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音乐的教育和熏陶,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学生具备调节情绪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如在鉴赏《光荣与梦想》这一作品时,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还能明确自己的梦想,进而为之不断地奋斗和努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音乐可以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实物形态的具象性,为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实践形式的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鉴赏“鼓乐铿锵”这一节中的作品《滚核桃》时,教师可在不对作品做任何介绍的情况下,让学生聆听一段鼓演奏的音乐片段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获得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音乐综合素养

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功底和音乐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有效促进高中生音乐素养的提升[2]。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音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如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有关的音乐资料和文字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给大家讲解介绍,教师做点评或者补充。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在教学评价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这些教学方法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以及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从而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多数高中生都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适当地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有联系的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多元化的音乐美,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如在教学“京剧传统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融入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作为导入。如《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了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中。这首歌曲也是初中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听到这首歌会有熟悉感和亲切感,也起到了复习和回顾已学知识的作用。像这样带有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还有很多,如《新贵妃醉酒》《北京一夜》《三国恋》《在梅边》等,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其引入课堂,以此提高学生对京剧传统戏的欣赏兴趣。

(四)积极开展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贯彻和落实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歌唱表演的创编、音乐角色表演的创编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知[4]。

如在欣赏“鼓乐铿锵”这节以我国民间打击乐为主的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创编表现紧张不安的、兴高采烈等各种不同情绪的节奏片段。如在欣赏“丝竹相和”中的江南丝竹乐作品《中花六板》时,在给学生讲解了“放慢加花”的创作手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这种创作手法创编一段旋律。又如欣赏“柏辽兹”这课的《幻想交响曲》时,在反复聆听主题音乐的铺垫之后,可以让学生创编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舞步和舞蹈动作。通过让学生参与这些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积累

积累丰富的音乐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5]。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聆听学过的歌曲和音乐,只有经过反复聆听,才能延长记忆时间,做到对音乐作品的积累。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歌曲进行背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也能增强音乐作品的积累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音乐作品,这样既能拓展和延伸课堂鉴赏的内容,也能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课外音乐作品。

如教材中的“西方音乐”这块内容,大部分的课题都是以音乐家命名,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舒伯特”“肖邦”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鉴赏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还需要让学生适当了解这些作曲家其他的重要音乐作品,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作曲家及其创作风格。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和整理有关这些作曲家的其他音乐作品,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记忆、整理的过程,也正是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培养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成为新时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积累,从而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艳.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28).

[2]路好云.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

[3]李学舫.浅谈高中音乐课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0).

[4]李巧.浅谈高中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0).

[5]吴涛.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19(10).

【作者简介】

郑向红(1979~),女,汉族,浙江金华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育。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研究的深入,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明确生活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指出生活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的路径,进而尝试性地探索生活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的策略,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生活教育理念的积极性作用,在有效落实对学生美育培养目标的同时,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教育;策略;教学

引言

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责任。[1]教师基于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既能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教育效果,又支持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生成美好情感与憧憬未来。

一、生活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构建生活化的音乐课堂

教师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形成一种生活教育的意识,使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有利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所具有的魅力,通过生活化的音乐课堂体会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感,感受与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二)实施生活化的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支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2]生活化的小学音乐教学服务教师通过音乐课程对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潜移默化地培育作用,助力小学音乐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生活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的路径

(一)小学音乐教学课前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侧重对生活的渗透,达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生活教育理念的活动效果。一方面,教师应在备课环节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进行音乐教学设计,支持教师将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另一方面,教师应考虑生活化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为有效落实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手段。以小学音乐教学创编与活动教学难点为例。在备课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其中,支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进行生活化语言组织,以有效突破音乐教学难点。

(二)小学音乐教学课中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教师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提供途径支持。课堂教学的各个元素都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因素,从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氛围,有效消除学生的约束感与紧张感,到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再到融入生活元素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支持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

(三)小学音乐教学课后

教师以生活为基础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课后活动,既能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元素,做到立足学生生活拓展音乐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探索与拓展音乐知识的学习发展需求,又能使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达到校园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相统一,支持小学音乐教育课堂外多元化活动的开展,推进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感知生活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3]

三、生活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的策略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导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学情境生活化能支持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音乐,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捕捉音乐信息,服务教师落实小学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4]以苏教版一年级《我们一起来唱歌》音乐教学为例。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为学生创设与同伴交流互动的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既能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体验到音乐活动所带来的愉快心情,激发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又支持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满足学生感受、欣赏、表现与创造音乐的实际需要,如即兴填词唱歌活动给予学生自我介绍的表现机会。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针对小学生理解力与学习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实施音乐教育。如在唱歌技巧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常会出现的打哈欠的生活经验为依托来讲解口腔开合。在对音乐强弱的认识中,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寻找音源的教学内容,支持学生对音乐强弱知识点的理解。对于音乐所蕴含情感元素的理解,教师则可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学生的情感以向学生实施音乐教学活动。[5]一方面,教师应使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在感受与鉴赏音乐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音响使学生对声音感兴趣,激活学生利用乐器模仿的内驱动力,服务学生运用乐器表现生活中声音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的关联性。以苏教版二年级《一对好朋友》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动物的叫声,给予学生感受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支持,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歌曲中小牛、小鸭子的叫声,使学生掌握与歌曲节奏相吻合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生活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设计生活化的学习任务,支持学生对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知识,教师应在构建生活化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挖掘教材的内涵,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美好的理解与把握。如依托故事类歌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支持,指导学生在把握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学习活动,落实对学生音乐理解能力、音乐欣赏水平、审美意识及其整个音乐素质的培养教育目标。

结语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既需要教师及时调整音乐教育教学理念,以满足生活化小学音乐教育的客观要求,又需要教师在小学音乐生活化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为发挥生活教育理念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积极性影响提供支持,服务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小琨.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育[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9).

[2]赵尔来.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1(12).

[3]王海丽.挖掘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融合音乐教学与生活——生活化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8(02).

[4]黃东艳.生活化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20(07).

[5]陈惠琳.“生活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6篇

上一篇: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生命教育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