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范文

2024-07-03

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范文第1篇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第二十章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围绕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以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把遵义、六盘水、毕节等打造成为省域重要物流中心,把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和工矿区发展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推进全国性物流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快递物流。加强物流业新技术开发利用,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金融业。完善经济金融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政银企合作。继续推进“引银入黔”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贵州省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贵州省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

场,推动更多省内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积极发展保险业,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积极支持会展、广告、法律服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发展。

积极支持贵阳市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第二节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升改造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加快商贸批发和零售市场建设,培育发展商贸聚集区,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商贸流通工程,建立完善城乡商贸服务网络。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房地产合理布局,优化商品住宅供应结构,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房,保障住房供给,稳定房价,促进住房梯次消费。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就业、社区医疗、社区安保、养老托幼、食品配送、家政、修理等服务,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重点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养老服务,加强老年公寓建设,积极推动老年旅游、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加快形成老年服务产业体系。积极改造提升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互联网增值服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服务业新兴业态。

第二十一章加快建设旅游大省

着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快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从低

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游客在黔旅游从过路游向深度游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贵州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15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2亿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以上。

第一节加快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打造精品、地域复合、整合线路的原则,以开发市场客源为首要任务,以骨干景区深度开发为支撑,以新产品、新业态为吸引力,以推进旅游产品结构升级为方向,以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品位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构建形成特色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打造以喀斯特独特景观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体系,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温泉旅游、避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代表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和以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和特色餐饮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进重点旅游城镇建设,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市、旅游城镇、旅游产业园区,着力完善旅游服务要素,构建特色鲜明、功能较为完善的旅游城镇体系。完善省内精品旅游线,依托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打造跨省精品旅游线,积极开辟跨国旅游线路。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产业的结合与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培育旅游商品品牌,办好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第二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交通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体系向旅游景区延伸,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实现重要旅游景区与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连接。完成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交通站场及停车场建设或改扩建。拓展城市公交延伸到周边旅游景区景点,积极开辟通往旅游景区的客运专线。加强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

设。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重要旅游城市、AAA以上景区全面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加强以星级宾馆为重点的旅游住宿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度假酒店、乡村旅馆、营地度假村建设和改造升级,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

第三节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推进旅游企业运行机制改革和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增加旅游发展投入。扶持培育和引进一批旅游优强企业,推动涉旅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融资。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法规体系。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强化旅游规划管理。加快引进和培养旅游高级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

第二十二章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15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一节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依托旅游渠道和文化消费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以民族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特色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演出业、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业、会展广告与民族节庆业,壮大提升广播电影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休闲娱乐业,加快培育扶持网络、新媒体与动漫网游业以及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业。注重统筹发展和差异化推进相结合,加快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步伐,推动形成贵州省“八大特色文化产业群”。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文化生产要素和文化企业集聚

发展,科学规划和实施“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品牌引领战略,继续做响做强“多彩贵州”品牌,实施“百佳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推动形成以“多彩贵州”为主的品牌集群。

第二节培育打造骨干文化企业

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积极支持贵州省有实力的重点文化企业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重组,加快做大做强,形成以贵州文化演艺集团、贵州广电集团、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日报传媒集团、当代贵州期刊集团、贵州网络传播集团为主的集团化发展格局。积极引进省外优强文化企业到贵州省发展,吸引省内外重大战略投资者参与文化项目建设经营。加快培育发展中小型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积极培育发展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推动贵州文化“走出去”,提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第三节营造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范文第2篇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范文第3篇

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现代船舶发展趋势邓涛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摘要通过对集装箱船、散货船、浊船以及杂货船发展史的回顾以及对各种船型不同特点的分析结合国际航运市场发展的现状。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航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给出了不同种类的船舶的发展趋势。航运企业必须通过为承运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加强自身管理努力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严格控制和降低成本才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关键词船舶航运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世界海运贸易的发展航运能力在最近几年无论是在规模方面还是在覆盖范围方面都有极大增长。航运不得不与变化的趋势、贸易方式和快速扩张的全球经济保持同步。目前航运市场主要以油船、千散货船、集装箱船船队三分天下¨’。年尽管航运市场更加萧条然而却迎来一个新船交付的高峰年。根据有关统计尽管各大航运企业纷纷撤单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年新增运力的规模还会非常巨大本来就已运力供给过剩以目前贸易量增长的现状不一定能够消化这屿运力何况面临年恶化的经济状况必然会出现大量闲置运力相信各大船公司的运力封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各类老旧船舶也会加速淘汰”。杂货船的发展趋势杂货船的特点杂货船运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运输和装卸主要都是以“件”为单位装卸效率低船舶在港停泊时间长船舶周转慢货损、货差多装卸、运输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因此随着集装箱运输船队和散货运输船队的高速发展普通杂货船运输市场份额极度萎缩杂货船队在世界商船队伍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杂货船的发展趋势世纪是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现代化”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企业信息化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杂货船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必须根据航运管理的普遍规律和杂货船运输的特点以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促进航运综合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建立全球船岸信息一体化的高效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带动航运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对杂货运输特点的分析杂货船运输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效益”和“安全”两大主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性化服务”与“专业化规模运输”的统一提高货物运输过程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增值服务科学调度提高船舶的营运效率加强对船舶的监控提高船舶安全水平做好船舶维护保养科学管理备件降低运维成本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科学决策把握时机降低买造船和租船成本。加强揽货网点建设提高揽货质量争取更多高运价货物提高船舶的使用效率做好市场调研搜集、分析各地区运输需求及其潜住地区发展的信息资料、努力开拓新的货源市场。开辟新的航线并根据货源适时调整船的规模与结构。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挖掘并维护好“高端各户”和”高利润客户”。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市场进行判断锐感受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培育收益率较高的“高端市场”。集装箱船的发展趋势集装箱船的特点及发展史集装箱船舶的结构特点单层甲板宽舱口。舱内设有固定的箱格导轨舱面设有集装箱系固设备。采用双层体船壳结构设置有大容量压载水舱。采用尾机型或中后机型。世纪年代横穿太平洋、大西洋的—总吨集装箱船可装载—这是第一代集装箱船世纪年代总吨集装箱船的集装箱装载数增加到航速也由第一代的节提高到—节这个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代。年石油危机以来第二代集装箱船被视为不经济船型的代表故而被第三代集装箱船取代这代船的航速降低至—节但由于增大了船体尺寸提高了运输效率致使集装箱的装载数达到了因此第三代船是高效节能型船世纪年代后期集装箱船的航速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船大型化的限度则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为标准这一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四代。第四代集装箱船集装箱装载总数增加到个。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船舶重量减轻了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制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又由于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船员人数集装箱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德国船厂建造的艘型集装箱可装载这种集装箱船的船长船宽比为使船舶的复原力增大被称为第五代集装箱船。年春季竣工的号集装箱船最多可装载该型船已建造了艘人们说这个级别的集装箱船拉开了第六代集装箱船的序幕。据有关方面预测不久的将来可装载个集装箱的巨轮将会在欧洲问世。集装箱船的发展趋势自世纪初以来燃油价格一涨再涨。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燃油价格也持续回落但是从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趋势来看作为一种基础能源燃油的短缺勿庸置疑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燃油价格一路走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前一段燃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时期一艘特超巴拿马型船的日均燃油成本竟高达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班轮公司只得下令集装箱船“猛踩刹车”节约油耗许多班轮公司已要求其在亚欧航线上运营的船舶大幅减慢航速。此举已促使不少班轮公司投放第艘运力到其标准的亚欧航线上而通常这样一条航线的标配运力为艘。不过相信用不了多久随着船舶的进一步减速为维持原有的周班船期班轮公司就将会为该类航线配备上第艘运力。相比过去集装箱船节左右的航速现在已降低到了节左右。随着全球进入“高油价”时代可以预计航速还将继续下降这一变化的影响也将体现在未来的造船中。据德国船级社董事会成员透露该社有望在近几个月内公布一项新的标称箱量以上集装箱船的船型规格。据悉它将有别于三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星重工在不久前公布的与之相似船型的设计规格。不过该规格是适用于单推进器还是双推进器系统至今尚无定论。在这些新的集装箱船设计中船舶的运载能力将超过同前在建或待建的大型集装箱船但在航速方面前者却将远远比不上后者。目前在造船时船厂安装的是与第六代船同样的发动机。显然这是班轮公司意识到了全面重新考虑长途航线业务的必要性。往后节的平均航速将成为甚至更大型船舶的标准航速。给出的数据娃示对于一艘的集装箱船其航程成本中燃油成本占到了一年下来大约就是万美元。相比年前这一比重在左右约合万美元年。年燃油价格人体稳定在美元吨上下。目前燃油价格巳接近美元吨相当于船舶经营者每天要为每发动机功率多付出美元以上对于一艘主机功率的船来说一天就要多付出美元。若一个由艘船组成的船队服役年的话其燃油成本将高达亿美元而这些船本身的身价也只不过亿美元。因此在新船设计中提高燃油效率已变得极为重要即使只有的减耗就能为船舶经营者节省下近万美元侔的成本。综上所述未来集装箱船发展趋势运载量增加、航速降低。散货船的发展趋势散货船的发展史世纪年代以前没有专用散货船都是用普通杂货船运输散货。粮食、水泥等散货的流动性比液体小都有一定的休止角船在海上发生横摇后易横倾在风浪中很容易发生倾覆事故。据统计世纪年代全世界有余艘运送散货的船发生海损事故。为了解决这个安全口题才逐步形成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典型专用散货船结构型式两舷布置底边舱加高舱口围板以保证满舱两舷布置底边舱便于清舱也能增加抗沉性双层底和四个边舱区采用纵骨架式结构以保证船体总纵强度两舷边舱之间水线附近的总纵弯曲应力很小采用结构比较简单的横骨架式结构两个货舱口之间的甲板不参与保证总纵强度。这里的甲板板明显地比舱口线以外的甲板板薄骨架也减弱。典型专用散货船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敝货流动问题改善了散货运输的安全性使海上散货船运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散货船的发展趋势散货船自世纪年代中期出现以来总体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国际航运业中敞货船运输占货物运输的以上。由于货运量大货源充足航线固定装卸效率高等因素散货船运输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散货船已成为运输船舶的主力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散货船运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自典型专用散货船的出现后几十年里散货船得到了迅速发展年足有的散货由单甲板承运而自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散货都由专用的散货船承运。世纪年代中期以后散货船船体损伤引起的沉船事故逐渐增多散货船的安全问题再度受到世人关注目前已经出现了双壳体结构散货船虽然双壳体散货船的空船重量和建造成本有所增加但其安全、经济和运营优势越来越得到航运界的认同虽然双壳体散货船由于增加了内壳比普通单壳体船的重量增加使结构重量增加装载量减少建造成本增加约甚至高达港口使用费和燃料消耗也随之增加但是双壳体船具有良好的安全、经济和运优势舷侧使舷侧具有两道防线因此可使舷侧结构的冲击损伤减至最小消除船体结构疲劳双舱壁的度更好能更好地防止各种形式的破坏和货舱进水无须设置专门的压载水舱货舱底板平整易于清舱提高装卸效翠减少在港时间降低营运和维护费用减少货舱涂层的维护、保养费用散货船的双壳化己是大势所趋。油船的发展趋势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油船的发展史石油海上运输出现于年人们第一次用普通货船将桶装成品油从美国运到英国。年英国船厂设计建造世界第一艘的专油船“’号。进入世纪油船得到广泛应用。年世界油船保有量达到万。此后油船规模迅速扩大年世界油船保有量增笔万。从世纪年代起在油船大型化过饪中油船吨位急速增长到世纪年代中期达到亿的最高记录。经历世纪年代和年代二次石油危机油船船队规模明显缩减年减少至亿。此后随着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长和油运量增加油船保存量缓慢回升。年月世界油船保有量重回万达到年初时的历史最高记录。船舶大型化在油船发展中表现最为突出在第

一、二次大战之间油船吨位一般为旺。二次大战后随着原油运输快速发展单船吨位快速增加。上世纪年代前期出现了万级大型油船年出现了万油船年建造出“海上巨人”号超大型油船。在当今世界船舶保有量和订造船舶中油船吨位占有近份额据年月统计在万油船中有万占原油船有万占成品油船其余万为特种油船。近几年成品油船船队增长较快特别是万以上的大型成品油船包括巴拿马型和阿芙拉型增长更快。油船的发展趋势单壳油船加速更新是上世纪年代后半期和世纪初期造船兴旺的重要原因。在世纪最后年和世纪头年问油船拆解引起的油船更新需求相当于同期油船建造量的三分之二。可以认为老旧油船特别是单壳油船加速拆解是过去年问造船市场兴旺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洋公约》附则修改后新规定于年月正式生效对世界油船队的拆解和灭失量最新的预测结果如下表油船拆解量最新预测表最近几年油船实际拆解量单位万单位万年年年年上半年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预测结果比较接近结论基本致。年之前旧船更新量较大平均每年达到万正好等于年年间平均实际拆船量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高油价进一步压缩各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同时前几年所签订的油船大量建成投入运营而老旧油船淘汰放慢使运力迅速上升。结果油运力过剩即运力供求不平衡率从年起明显加大油船市场进一步恶化。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油船更新量将继续下去。参考文献【】马云涌从杂货船运输特点谈航运企业信息化战略广远公司信息技术中心【】王云龙纪卓尚林焰散货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船舶工程【】朱如敬侯华伟油船发展与油船市场趋势船舶经济贸易【】徐剑华任汐全球国际航运船队运力发展趋势深度分析【】中国交通报年航运市场发展回顾与年展望未来两三年将是航运市场调整期单位及地址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源深路号手机号

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范文第4篇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范文第5篇

2020年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和会展业发展 专项资金促消费稳增长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范围 (一)对年内新纳入限上企业字典库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一次性奖励每户企业20万元(分三年兑现)。

(二)对已进入限上企业字典库,其销售额增速超过全市社零增速且销售额超10亿元的批发、零售企业,按年销售额等综合考量排名,对前20名的企业,分别给予20-60万元奖励;

对已进入限上企业字典库,其营业额增速超过全市增速且营业额超1亿元的住宿、餐饮企业,按年营业额等综合考量排名,对前10名的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30万元奖励。

(三)对大型百货企业全年营业额超2亿元且同比增长、营业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企业实际支付房屋租赁费的5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房租补助;

大型超市企业全年营业额超2亿元且同比增长、营业面积在15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企业实际支付房屋租赁费的5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

(四)支持异地商贸企业将西安市内产业活动单位转为在西安注册的法人单位,新纳入限上企业字典库的,每户企业奖励20万元。产业活动单位转为法人单位并纳入限上企业字典库,正常经营、按期纳税和上报统计报表的,连续三年按企业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30%予以奖励,累计最高奖励20万元。积极拓展品牌推广,对在西安注册,且在外地开设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或分公司(非独立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纳入西安统计,税收缴入西安)的限上商贸企业,每开设一家给予5万元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五)对纳入限上企业字典库,年零售额增速超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且零售额10亿元以上的全市前10名汽车销售企业,分别给予前三名15万元、第四至七名12万元,第八至十名10万元的奖励。

(六)对纳入限上企业字典库5年及以上的批发、零售企业,全年零售额突破3亿元且增速超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给予5万元奖励;

对纳入限上企业字典库5年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全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且增速超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给予5万元奖励。

(七)对纳入限上企业字典库,年零售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超市企业开展的促消费活动,按照其促销费用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补助。

(八)鼓励国内外零售企业在西安开设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店、旗舰店、体验店等各类品牌首店且在我市注册为法人公司,每年选择20家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品牌首店,分别给予10万元奖励。对成功引进高端商业品牌开设首店并签订3年以上入驻协议的限上商贸企业,引进的国际顶级品牌首店每个给予10万元奖励,引进的国际一线品牌每个给予5万元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九)对纳入限上企业字典库,年零售额5亿元以上并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家电销售企业,每户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十)对我市注册、年营业收入规模不低于20亿,且排名前十位的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各给予30万元的奖励。

二、申报要求 (一)注册地、纳税地和项目实施地在西安市辖区(含西咸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信用、银行信用及纳税信用良好。

三、申报程序及申报时限 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各区县(开发区)商务、统计、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区县(开发区)商务、统计、财政部门严格审核项目申报内容及申报资料,审核通过后联合以正式文件于2020年5月31日前上报市商务、统计、财政部门。

四、申报资料 (一)第一至九条政策申报资料 1.申请表(见附件);

2.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见附件);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开户许可证复印件;

4.2018及2019统计年报表;

5.项目单位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合法性承诺书(见附件);

6.申报第三条政策还需提供租赁合同复印件及相关租赁凭证;

申报第四条政策还需提供在外地开设产业活动单位或分公司(非独立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纳入西安统计,税收缴入西安)的相关佐证资料;

申报第七条政策还需提供开展促消费活动的佐证资料(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方案、活动总结、促销费用相关合同、支付凭证、发票)复印件;

申报第八条引进国际顶级品牌首店、国际一线品牌奖励政策还需提供签订3年以上的入驻协议复印件;

申报第九条政策还需提供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佐证资料(企业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方案、活动总结、支付凭证、发票)复印件。

(二)第十条政策申报资料 1.“三个经济”支持政策申请表(见附件);

2.资金申请报告;

3.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前一会计报表;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 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开户行许可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5.真实性承诺函;

6.获得评定等级的文件及证书复印件;

7.相关佐证资料。

以上资料均需加盖企业、单位公章,且在复印件上需注明“此复印件与原件一致”。

五、联系方式 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 王学敏 电话:029-86786523 附件1: 西安市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奖励申请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地址 所有制形式 行业类型 批发  零售 注册资本 餐饮 住餐 法人代表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申报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2018年 经济统计指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企业2019年 经济统计指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区县商务局意见 (盖章) 区县统计局意见 (盖章) 区县财政局意见 (盖章) 附件2: 西安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增速奖励申请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地址   所有制形式   行业类型 批发  零售 注册资本   餐饮 住餐 法人代表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申报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经济统计指标 经济指标 2018年 2019年 增长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销售额(营业额)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区县商务局意见 (盖章) 区县统计局意见 (盖章) 区县财政局意见 (盖章) 附件3: 西安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房租补助申请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地址   企业业态 营业面积   注册资本   百货 超市 法人代表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申报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经济统计指标 经济指标 2018年 2019年 增长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实现零售额       2019年实际支付房屋租赁费 区县商务局意见 (盖章) 区县统计局意见 (盖章) 区县财政局意见 (盖章) 附件4: 西安市商贸领域总部型经济奖励申请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地址 原产业活动单位(外地产业活动单位或分公司)名称(可另附页说明) 所有制形式 行业类型 批发  零售 注册资本 餐饮 住餐 法人代表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申报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2018年 经济统计指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企业2019年 经济统计指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区县商务局意见 (盖章) 区县统计局意见 (盖章) 区县财政局意见 (盖章) 附件5: 西安市限额以上企业促进汽车消费奖励申请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地址   所有制形式   行业类型 批发  零售 注册资本   餐饮 住餐 法人代表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申报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经济统计指标 经济指标 2018年 2019年 增长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实现零售额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区县商务局意见 (盖章) 区县统计局意见 (盖章) 区县财政局意见 (盖章) 附件6: 西安市限额以上成长型商贸企业扩大销售奖励申请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地址   纳入限上企业字典库时间 所有制形式   行业类型 批发  零售 注册资本   餐饮 住餐 法人代表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申报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经济统计指标 经济指标 2018年 2019年 增长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实现零售额(营业额)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区县商务局意见 (盖章) 区县统计局意见 (盖章) 区县财政局意见 (盖章) 附件7: 西安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奖励申请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地址   企业业态 营业面积   注册资本   百货 超市 法人代表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申报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经济统计指标 经济指标 2018年 2019年 增长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实现零售额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2019年开展促消费活动实际支付的促销费用 区县商务局意见 (盖章) 区县统计局意见 (盖章) 区县财政局意见 (盖章) 附件8: 西安市发展首店经济奖励申请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地址 引进首店名称(可另附页说明) 首店性质 所有制形式 注册资本 法人代表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申报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2018年 经济统计指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企业2019年 经济统计指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区县商务局意见 (盖章) 区县统计局意见 (盖章) 区县财政局意见 (盖章) 附件9: 西安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奖励申请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盖章)   单位地址   行业类型 所有制形式   注册资本   批发 零售 法人代表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申报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经济指标统计 经济指标 2018年 2019年 增长率(%) 资产总额       净资产       实现零售额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总额       2019年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销售额 区县商务局意见 (盖章) 区县统计局意见 (盖章) 区县财政局意见 (盖章) 附件10: 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支持政策申请表 (评级、认证类) 填报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所在区县、开发区   企业注册登记类型 企业注册资本   企业资产 总额   负债 总额   净资产   上年纳税 总额 企业联系人及职务   联系电话 (手机)   申请缘由 及申请依 据 对应政条第 条、 符合 、 拟申请 万元奖励资金。

获得评级(荣誉)名称或认证   获得评级或认证时间   认证部门   附件11:

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 填报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项目属性 项目实施单位 主管部门 部门编码 项目负责人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资金来源(万元) 资金总额:

财政补助资金总额:

上级财政补助资金 本级财政补助资金 自筹资金:

自有资金:

其他渠道:

其他资金:

上级部门补助资金 国债转贷 其他渠道( ) 项目概况 项目可行性简要分析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实施内容(标明起止时间) 项目绩效目标 长期目标 目标 长期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值 备注 预期工作量目标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时效指标 成本指标 预期效益目标 经济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生态效益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具体指标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值 备注 预期工作量目标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时效指标 成本指标 预期效益目标 经济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生态效益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具体指标 其他说明的问题 专家审定意见(签章) 部门(单位)意见(签章) 年 月 日 财政部门意见(签章) 年 月 日 填报人:

单位负责人: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12:

项目单位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合法性承诺书 我单位郑重承诺,此次申报2020年西安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所有申报材料及所附资料均真实、合法。如有不实,我单位愿承担包括法律责任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经营者)签字:

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范文第6篇

摘 要 现代服务业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焦点,本文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其发展的新思路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发展 发展新思路

现代服务业是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型的服务行业,它崛起并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产业,既是国际社会的明智选择,又是不可抗拒的时代发展潮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其中一个必然的选择。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且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代服务业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表现不突出。第一,现代服务业规模小,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不但整体上增加值规模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而且其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高和人力资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低。第二,现代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

(二)现代服务业技术进步创新不够。

第一,服务业总体上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二,整体上服务业技术效率增长缓慢,而资本对劳动进行大规模替代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增长迅速。服务业技术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服务部门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使服务业实际生产规模远未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本对劳动力的过分替代要求持续增长的大量投资跟进,降低了投资效率。第三,支撑我国现代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本投入缓慢,人力资本投资存量较低大大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长远发展。

(三)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些行业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以及垄断。

现代服务业中的不少行业,如银行、电信、保险、会展、传媒等,存在明显的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各种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市场,抑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严格的进入限制使不少现代服务业的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竞争能力很差,经营效益不佳。

(四)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竞争秩序混乱。

由于服务质量的信息在供给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布严重不对称,以及在提供服务方和接受服务方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激励问题,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制度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良好的市场规范和有效的市场监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我国对服务行业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市场监管不力,竞争秩序混乱。

(五)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产业,大多数现代服务行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其发展需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城市的现代服务业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现代服专业人才的培养、积累和利用。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积累较少,尤其是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密切相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坚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方向,规范服务市场行为。

要准许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本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继续推进体制改革,改变一些垄断性行业中的产业组织结构,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利于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程度,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直接投资等方式向中国的转移。现代服务业中的许多行业是新兴行业,缺乏成熟的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企业的争和价格行为混乱,对服务不规范的担心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当前应加快相关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如在通讯服务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中制定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监管办法等。

(二)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性建设。

引导社会资源更多的投向服务业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包括基础服务设施、人力资本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注意扩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基础服务设施的覆盖面,促进农民和落后地区居民增加服务消费。要在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要引导一部分目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转向进入服务性企业和经营机构。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以政府作为主要供给者的服务领域。

(三)通过现代技术运用和服务创新。

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现代技术广泛运用部门,而且也是自身创新的重要部门。大多数国家服务业的研发活动和投剧增长,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研发支出中,服务研发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应当提高服务的知识密集度与技术含量,增强运行的稳定性,培育服务新增长点,增强跨区域辐射能力等。

(四)培养高层次的复合人才。

要重点要培养引进高素质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科技管理人才。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吸收和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充分利用国际人才流动加速的机遇,大力引进国际智力资源,特别是海外华人专家和海外留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吸引他们回国创新创业。加强人才的培养教育,进行人才的深度开发。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操作技术水平,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需要。

三、小结

当前,我国各类服务业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只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才能使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

(作者单位: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参考文献:

[1]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及其构建.上海经济研究,2005.9.

[2]吕恩培.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区经济,2006.1.

上一篇:费用发票种类有哪些范文下一篇:防汛防高温施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