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息影像技术范文

2023-09-18

医学全息影像技术范文第1篇

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侧位拇指朝上,肘部弯曲成90度,前臂近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成侧位紧贴暗盒面上,肘关节至于暗盒中心处。

中心线:经肘关节垂直射入

2、头颅骨后前正位摄影要点?

2、体位:病人立位右前胸转向前,紧贴立位摄影架面板或暗盒面,使冠状面与面板呈45度。右手背放于臀部,曲肘内收,左手上举抱头。保持身体稳定。暗盒前缘应包括左侧胸部 中心线:经左腋后线,肩胛骨下角高度水平射入

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要点?

3、体位:病人俯卧前额及鼻尖贴在摄影床面上,两上肢弯曲放于胸部旁边,两手扶床面保持身体稳定,头部正中失状面与摄影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听眦线垂直于床面,暗盒上缘超过颅骨顶部,下缘超过颏部。

中心线:经枕外隆突垂直射入暗盒

4、腰椎前后位摄影要点?

4、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将身体正中失状面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两上肢放于身旁躺平,使冠状面与床面平行,下肢弯曲,脚踏于床面并分开,脚尖多并拢。 中心线:经脐上3CM垂直射入

5、肺后前位X线摄影要点?

5、体位: 病人立于摄影架前,双脚分开,前胸紧贴摄影架面板,头稍后仰,下颌置片盒上缘,双肩部自然下垂,两手背放于髂骨处,上臂及肘部内旋,将肩胛骨移向外侧,身体正中失状面与摄影架面板正中线重合并垂直

中心线:经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心水平射入,深吸气屏气后曝光

1.CT值:对于某组织,若具有线衰减系数组织,则该组织的CT值定义为:CT=( 组织-水)X k/水。水表示水的线衰减系数,k是分度系数,一般定为1000。

2.窗口技术:选择整个灰阶中所需要的一部分CT值进行显示,被显示的这一部分CT值称为窗口,选择窗口的操作过程,称为窗口技术。

3.窗宽和窗位:窗口中心的CT值称为窗中心,又称为窗位;窗口的CT值范围称为窗宽。

4.层厚:由准直器设定的扫描野中心处X线束的厚度。

5.层间隔:相邻两扫描层面中点之间的距离。

6.重建矩阵:重建矩阵是图像重建时所采用的代数矩阵。

7.视野(FOV):是根据原始扫描数据重建CT断面图像的范围。

8.螺距:床速与准直宽度的比值。

9.重建间隔:定义为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断面之间的距离。

10.空间分辨力: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力,是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10%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11.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定义为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1%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12.平扫:是指不用注射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检查,是CT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部位的CT检查。

13.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探测器接受的X线强度是穿过这些组织后的平均值,而不再反映其中某一组织对X线的衰减关系,因此测得的CT值也不能代表其中某一组织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4.增强扫描:是指经血管(一般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多采用团注法,即在短时间内一次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静脉血管,然后再进行CT扫描。

15.定位像扫描:定位像扫描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静止不动、被检者随着检查床在扫描孔内匀速移动时,球管同时曝光而得到的一幅平面图像的扫描方式。

16.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由于扫描轨迹呈螺旋状而命名。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线,连续采集产生的数据,而被检者随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称为螺旋扫描。

17.轴位扫描:指横断面的扫描,是X线球管曝光扫描时,环绕被检者检查部位一周扫描出一幅图像,然后移动一定床位后静止,X线球管再曝光旋转一周产生下一幅图像,周而复始,直至所确定的检查部位全部扫描完成为止。

18.薄层扫描:是指对微小病灶和病变的细微结构选用小的层厚进行的扫描。

19.高分辨力扫描:是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一般为1~2mm)、较小的扫描视野(FOV)、高空间分辨力算法(即骨组织重建算法)重建的一种扫描方式。

20.靶扫描:是指在扫描检查时选用较小的扫描视野,缩小扫描范围,以便获得清晰放大图像的扫描方法。

21.加层扫描:是指在已经扫描过的两层或多层图像中间,再进行一层或数层的扫描,以了解某个层面的病变结构。加层扫描的层厚,通常小于原扫描的层厚,以显示层面间较小的病灶。

22.多平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是指利用CT原始断面图像的三维容积数据在任意平面上重组二维图像,该重组层面以外的数据则一概忽略。重组的多平面图像的层数、层厚、层间距也可以自行确定,就好像重新做了一组其它方位的断层扫描。

1.简述CT图像的特点?

答:CT图像是断面图像。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断面图像。CT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通过CT机的图像后处理软件,还可以获得诊断所需的多方位(如冠状面、矢状面)的断面图像。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CT图像是灰阶图像。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组织和器官对X线的吸收程度。CT图像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图像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使密度差别比较小的人体软组织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组织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CT值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可作定量分析。

2.什么是线束硬化伪影?

答:线束硬化伪影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骨性结构间宽条状伪影或暗色区域。典型的例子是扫描颅底时,在两侧颞骨之间常出现此类伪影。形成线束硬化伪影的原因是由于X线束光谱较宽,当照射到较厚的物体特别是骨骼时,因不同波长的X线的衰减不同,造成X线束光谱的平均能量增加所致。

6.CT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1)被检者在进入CT扫描室前,必须换鞋或穿鞋套,以保持CT室内清洁,防止大量的灰尘进入机器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2)除去被检查者检查部位的金属饰物以及对X线有影响的各种物品,如硬币、钥匙、金属纽扣、金属发卡、项链及含有金属物质的膏药等。并嘱咐被检查者妥善保存,防止掉入机器和检查床内。

(3)对于婴幼儿童被检者,应在自然睡眠安静时,作CT检查。对于无法自然睡眠的婴幼儿童和躁动不安的被检者,可请临床医生协助给予镇静,以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

(4)对检查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包括扫描时机器发出的噪声和增强扫描时注药瞬间的

感受等,消除被检查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在整个扫描过程中保持安静,身体固定不动,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

(5)对于胸、腹部被检查者,必须做好呼吸训练,使其在扫描时,能根据机器自动录音的指令或者指示灯的指示做好屏气动作,防止扫描过程中,喘气造成膈肌上下运动,使图像产生伪影。

对于无法配合的急症、哮喘或老年被检者,应使用快速扫描,缩短扫描时间,以提高CT图像质量。

1.核医学:是研究核素及核射线在医学诊断、治疗以及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随着核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医学生物学技术发展而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

2.影像核医学:又称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医学成像,从而完))成疾病诊断及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1.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人体内正常或病变组织内血流、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体外观察的过程。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由于其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相同,能够参与体内的正常或异常的代谢过程,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的组织、脏器内部,在体外通过探测装置探测所观察脏器或组织放射性浓度的差异,并以一定的方式成像,可以获得有关脏器或病变组织的大小、形态、位置、功能代谢情况的核医学影像。

3.简述γ相机的工作原理?

答:γ相机,是核医学显像的最基本的仪器。γ相机通常由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放大器、X/Y位置线路、脉冲分析器、显示器等组成。准直器位于晶体之前,允许特定方向上的光子通过。通过准直器的γ射线被探头晶体转换成光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信号放大到108~109倍。初步放大的电信号被传送给主放大器,并经主放大器进一步放大,进一步传递给X/Y位置线路,位置线路可以明确脉冲发出的具体位置。利用脉冲分析器对一定能量的脉冲选择并被记录下来,传递给显示装置得到二维图像。

(六)根据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射线种类,可以分为:

1.单光子显像指采用发射单光子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单光子的显像仪器如γ相机与SPECT进行的显像。

2.正电子显像指采用发射正电子的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正电子的仪器如PET、符合线路SPECT进行的显像。

15.简述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的检查方法?

医学全息影像技术范文第2篇

1、 高仟伏摄影、软X线摄影的概念

2、 数字X线摄影包括的内容

3、 CR、DR、DSA概念

4、 MRI的特点、限度(缺点)

5、 T1WI、T2WI、PDWI概念

6、 超声的主要用途、优点、缺点

7、 胸部、脊柱、头颅常规位置X线摄影方法

8、 放大摄影原理、公式计算

9、 造影检查、对比剂、阳性对比剂、阴性对比剂概念

10、 碘过敏试验方法

11、 碘药物反应的临床表现

12、 心血管造影必备条件

13、 Seldinger技术常用穿刺设备

14、 ERCP、PTC概念

15、 静脉肾盂造影

16、 CR与显示功能有关的后处理参数及意义

17、 DR的图像后处理参数

18、 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螺距概念

19、 头颅、胸部、肝脏、脊柱的常规CT扫描方法

20、 薄层扫描、重叠扫描、靶扫描、高分辨力扫描、图像堆积扫描

21、 常规增强、动态增强、增强、延迟增强、双期和多期增强

22、 CT-A、CTAP、CTA

23、 螺旋扫描、多层螺旋CT的优点

24、 CT的后处理MPR、MIP、SSD、CTVE

25、 CT值、部分容积效应、边缘间隙现象、窗位、窗宽、CT空间分辨力

26、 MRI序列:SE、FSE、IR、STIR、GRASS中英文名称、各序列的特点

27、 SE序列T1WI、T2WI、PDWI扫描参数

28、 MRI对比剂、增强原理

29、 MRI的流动现象、MRA的成像方法。

30、 影响MRI图像质量的因素

31、 颅脑、胸部、腹部MRI扫描方法

32、 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

33、 超声的优点、缺点

34、 超声类型

35、 超声扫查基本方法

36、 胶片特性曲线

37、 显影药、定影药的成分。自动洗片机显影药与手显药的不同。

医学全息影像技术范文第3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考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解剖学姿势:

2.MR水成像:

3.造影检查:

4.增强扫描:

5. 伪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医学影像技术包括、、、、等。

2.头部摄影的基准线有、、、、。

3.普通X线检查主要指和。

4.数字X线检查技术包括、。

5.优质X线照片条件有、、、、。

6.静脉肾盂造影时,注药完毕后于,和时各摄肾区片一张。

7.CT值的单位,取窗宽为100,窗位为0时,其CT值范围为,当窗位

为40时,其CT值范围为。

8.按显示回声方式,将超声仪器分为、、、、等。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下列栓塞物中那一种是可吸收的栓塞物( )

A.明胶海绵B.无水乙醇C.螺圈D.可分离球囊

2、 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最好发部位为( )

A .基底节区B.丘脑C.颞叶D.脑桥

3、 下列描述符合颅内动脉瘤的是( )

A.好发于脑底动脉环B. 无血栓性动脉瘤CT平扫为低密度

C. 与海绵状血管瘤同属血管畸形D. 不是蛛网膜下出血常见原因

4、肾脏平片,肾轮廓能显示的原因是( )

A、密度比周围高B、密度比周围组织低C、肾周围包有脂肪垫D、肾脏内有尿液

5、在肝脏的影像检查中,下列哪一方法为首选?

A.MRI

B.DSA

C.ECT

D.CT

6、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常用的对比剂是()

A空气B钡剂

C碘化油D泛影葡胺

E盐水

7、右前斜位时,X线从患者的()侧摄入体内。

A 右前

B 右后

C 左前

D 左后

E 右侧

8、以下哪项是CT的后处理技术()

A增强扫描B 造影检查

C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 多曲面重组

E 窗宽窗位

9、结肠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有()

A 碘过敏实验B清洁灌肠

C 镇静安定D肌注654-2

E 无需准备

10、腰椎侧位摄影时,X线经()射入。

A髂嵴向上6厘米处B髂嵴向上3厘米处

C脐孔向上6厘米处D脐孔向上3厘米处

E脐孔

11、不属于股骨检查体位的是( )

A股骨正位B股骨侧位

C股骨轴位D股股颈前后位

E 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

12、有关乳腺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加压B、使用单乳剂胶片

C、使用高速增感屏D、常规摄取轴位和侧斜位

E、依发育期确定曝光条件

13、外伤性颅底骨折,禁止使用的摄影体位是( )

A、颅底侧位B、颅底颌顶位

C、头颅汤氏位D、头颅半轴位

E、高颈椎颅底侧位

14、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正确的摄影体位是( )

A、腰椎正位B、腰椎侧位

C、腰椎双斜位D、胸腰段斜位

E、胸腰段侧位

15、CT增强中最常用的对比剂有( )

A、氧气B、硫酸钡

C、碘油D、二氧化碳

E、非离子型有机碘制剂

五、简答题(共10分)

1.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哪些?(6分)

2、输卵管造影的适应症有哪些?(4分)

六、问答题

胸部后前位摄片时的摄影要点有哪些?(11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人体解剖学姿势又称标准姿势,是指: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MR水成像:是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3、造影检查:是将对比剂引入缺乏自然对比的人体脏器,以显示其结构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4、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扫描称增强扫描。

5、伪影:CT图像中与被扫描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

二、填空题

1、医学影像技术包括:(普通或数字)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

2、头部摄影的基准线有:瞳间线、听眦线、听眶线、听鼻线、听口线

3、普通X线检查主要指:透视和X线摄影

4、数字X线检查技术主要包括:CR、DR

5、优质X线照片条件有:符合诊断学要求、较少的影像噪声、适当的影像密度、恰当的影像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

6、静脉肾盂造影时,注药完毕后于7min、15min和30min时各摄肾区片一张。

7.CT值的单位Hu,取窗宽为100,窗位为0时,其CT值范围为土50,当窗位为40时,其CT值范围为-10~+90。

8.按显示回声方式,将超声仪器分为A型 、B型、 M型 、 D型、DCFI等。

三、单选题

AAAADC D D B BC C B C EA C C D E

四、简答题

1、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哪些?(6分)

多层面重组和曲面重组或MPR和CPR(1分);容积重组或VR(1分);表面遮盖显示或SSD(1分);CT仿真内镜或CTVE(1分);CT血管造影或CTA(1分);CT血流灌注成像或CT perfusion imaging(1分)

2、输卵管造影的适应症有哪些?(4分)

1>子宫病变,如炎症、结核、肿瘤(1分);2>子宫、输卵管畸形,子宫位置或形态异常(1分);3>确定输卵管有无阻塞及阻塞原因和位置(1分);4>各种绝育措施后观察输卵管情况(1分)

五、问答题

胸部后前位摄片时的摄影要点有哪些?(11分)

(1)体位:病人立于摄影架前,前胸紧贴摄影架面板,头后仰,下颌置片盒上缘,双肩下垂,两手背放髂骨处,上臂及肘内旋。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摄影架面板中线重合,并垂直。暗盒包两侧胸壁及肋膈角。(6分)

医学全息影像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医学影像技术;应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包含人文关怀、生命教育和人文教育,在现代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日益完善下,医学影像学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开始从以往的形态学改变进行诊断转向以组织、器官的功能和代谢改变进行诊断的方向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所涵盖的内容不断拓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的依赖程度加大,医学影像学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医学人文知识和技能,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缺少关怀和交流,且在这种不理想的医患关系下也限制了治疗成效。为此,文章现就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医学人文教育概述

人文教育是以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知识为基本内容的一种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格精神、提升人文气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来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自觉表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二)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的应用现状

一、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在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医学生掌握充足的知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一味对医学神灌输知识的过程中忽视了患者的感受,同时,在教学中过度的关注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技术,也忽视了对患者临床体征、生活习惯的关注,最终影响了影像检查效果。

二、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医患之间有效沟通能够更好的治疗疾病,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但是从当前临床见习工作发展来看,带教教师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耐心,和患者交流不足。学生则由于经验不足或者交流不到位,在和患者相处的过程中使得患者对其不信任。

(三)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医学影像学教学方式中体现的人文教育

现代医学影像学以断层成像、计算机图像重新构建为基础,不仅能够产生图像,而且还能够借助先进的技术形式对图像进行处理、记录、存储、传输。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内涵,教科书和幻灯片结合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再能够满足该学科教育发展需要。融入人文教育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需要立足于患者安全和患者疾病诊断,在依靠影响图像分析的基础上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更多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手段。

同时,为了克服以往影像学专业教学时间少、信息量庞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思考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结构上打造大班理论授课、分组实验操作、临床见习实习等三位一体的基本教学歌剧,根据现代临床发展需要来更新教学知识,从而更好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2、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中补充医学史知识

医学历史是历代医学家和研究者不断积累和总结出的教学成果,能够为现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在影像学教学中通过学习医学 历史能够培养医学史仁者爱人的思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让医学史在工作中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医学史教育内容帮助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本质、功能、背景、基础,并向学生介绍过往医学科学家的研究经验教训、奋斗精神、品德精神等,通过医学史内容的渗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帮助医学生更好的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教师向学生讲授《医学影像学》总论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伦琴的生平和X线的发展过、超声诊断仪器和MR的研发过;在讲解《介入放射学》内容的时候引入放射学先驱者舍命试导管的感人故事,学生了解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将科学家的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日后工作中的奉献思想。

3、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中补充社会医学内容

社会医学包含微观层面上的医患关系、医疗技术发展、医疗分工和宏观层面上 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互相发展作用等。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对设备有着一定的依赖,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带领学生避免陷入对设备的过度依赖中,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在正确使用设备的同时懂得对患者进行关怀。在影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积极传播为病人服务的思想理念,并结合实际的工作实践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通过学习掌握更多医患沟通技巧,学会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四)医学影像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魅力

医学教育是由医学教师完成,教师的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对医学教育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尽可能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开展教学,从而更好的吸引學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在讲解临床病例的时候,教师要在其中穿插必要的医学人文教育,以实例来辅助理论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影像医学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新技术的发展和引用也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医疗服务中过度强调技术,忽视医疗服务人文性也加剧了医患矛盾冲突,不利于提升影像学诊断治疗成效。为此,在影像技术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要在教育教学汇总引入人文教育内容,对医学生开展必要的人文渗透教育,从而引导医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在其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付诸更多的爱心、耐心、积极性,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矛盾,促进医疗事业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兰,杨全,张翱等. 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6):79+93.

[2] 梁永超,周智鹏,胡玉芳等.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的一些思考与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2018,v.4(10):179-180.

[3] 曹国全,陈伟建,杨运俊等.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05):674-676.

医学全息影像技术范文第5篇

现在的月嫂行业属于是朝阳行业,月嫂的工资越来越高,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妇女从事月嫂行业。而且这个行业的门槛也是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对月嫂行业的管理也开始加强了。月嫂证就是月嫂的职业资格证,也是月嫂的从业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凭证。

二、考月嫂证流程:

找月嫂培训班→参加月嫂培训→考取月嫂证书→劳动部门审核→颁发证书

三、月嫂证颁发:

月嫂培训考核合格后,广州宜尔宝月嫂培训班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证书。

四、月嫂证书作用:

月嫂证书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颁布的新兴认证,是专门针对月嫂进行从业资格的认证。月嫂证书也是进入月嫂行业的通行证!月嫂证书代表了该月嫂所具备的专业的能力,等级越高含金量越高,专业的技能越强。月嫂证书也能当作可以胜任月嫂职业和上岗的凭证!

五、月嫂证书怎么考

1、需接受专业的月嫂培训

选择拥有国家人力资源授权的培训机构才能取得月嫂证书,而宜尔宝月嫂培训班拥有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YTAT项目办公室授权培训中心。

2、需要掌握专业技能 (一)、产妇护理

(1)、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观察产妇身体情况(主要是乳房、恶露、大小便),清洗、消毒产妇衣物,在产妇不能自理时帮助产妇擦洗身体,照顾产妇饮食; (2)、乳房护理:帮助产妇清洗、热敷、按摩乳房,减轻乳房胀痛,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

(3)、产后恢复:为恢复产妇体型,指导产妇做好产后恢复操; (4)、营养配餐:合理安排产妇饮食,为产妇制作营养餐; (5)、心理指导:多与产妇语言沟通,交流育婴心得; 等等! (二)、婴儿护理

(1)、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料理儿童的饮食起居,给婴儿喂水、喂奶、洗澡,换洗婴儿尿布和其他衣物;

(2)、专业护理:为婴儿测量体温,对婴儿脐带进行消毒,对尿布、毛巾、奶瓶等婴儿生活用品进行清洗、消毒,注意二便三浴,观察婴儿黄疸消退情况; (3)、常见病护理:观察婴儿大小便是否正常,身体有无异常,预防尿布疹、鹅口疮等常见病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提醒并协助治疗;

(4)、潜能开发:为提高婴儿抵抗能力和协调能力,开发潜能,酌情给婴儿做抚触、游泳和婴儿操,并指导产妇掌握这些技能;等等!

3、参加考核

医学全息影像技术范文第6篇

[摘要]模块化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模块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界追求的目标。通过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计现状,提出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思路和目标,介绍了学校进行模块化课程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并指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主干课程 模块化课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国内开办已30多年,开办高等职业教育也近10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学范畴不断扩大,已包括X线、CT、MRI、超声、核素扫描等多种成像技术。因此,如何根据各级医院及影像科职业岗位能力的不同需要,设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培养适用性专业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作者根据近10年来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医院影像科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情况分析,对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计现状

据调查,全国5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基本相同的,其中包括有《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这种课程设计模式已经有约10年了,对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现有的专业主干课程设计也逐步暴露出某些不适应之处:

1.专业主干课程设计与医院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适应

目前,一般地(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影像科的职业岗位包括普通放射科、CT室、MRI室、超声室和核医学科等多个部门;一般县级医院只有普通放射科、CT室和超声室;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则只有普通放射科和超声室。从毕业生就业定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在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在地市级以上医院就业。目前,《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三门专业主干课程都是由普通X线、CT、MRI、超声四大影像学内容的横向组合而成,显然,上述课程设计与毕业生就业单位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不适应。

2.专业主干课程设计与教学进程安排不适应

从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前后关联性方面看,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诊断学三者之间是纵向联系的。因此,在教学进度安排上,应该先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再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最后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然而,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仅为两年(毕业实习一年),上述三门课程只能同时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开课,这样就难免出现课程前后衔接有“错位”现象。于是,部分师生“责怪”教务处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认为“难教”,学生也觉得“难学”,教学效果无疑会受到一定影响。

3.专业主干课程设计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不适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过分地强调了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各级医院影像科职业岗位的相对独立性,譬如,《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囊括了X线、CT、MRI、超声等各种影像诊断学内容,其希望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影像诊断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合于在地(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职业岗位就业的部分学生。但这不能满足于不同层次医院、不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尤其是不适合于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也不能使学生个性发展(选择职业岗位)得到充分实现,这与实用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各级医院影像科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及毕业生择业的意向,当务之急是要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改革,构建满足医院影像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主干课程体系,以达到培养适用性技术人才的目的。

二、醫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1.依据职业岗位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式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课程模式主要有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加拿大CBE模式等,这三种模式统称为“能力本位模式”。它们各有所长,特点各异,其本质都体现了核心课程理念、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课程综合化,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这些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其课程开发方法已成为改造传统职业教育弊端的有利武器。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职业教育界追求的一个目标。近10年来,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做了类似的课程模块化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部分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进行了某些教学改革工作,但至今尚无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的研究报道。

2.依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不同的职业岗位设计模块化课程,有利于实现零距离上岗

综合性医院影像科内部主要有四个部门(普通放射科、CT室、MRI室、超声室),每个部门就是一个职业岗位,各职业岗位工作既是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假设将每一个职业岗位设计为一个总的课程模块(即为一门课程),然后,再根据这个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进一步分成许多更小的二级、三级课程模块(称为子模块),即是各个章、节的课程内容。这样,针对每一个职业岗位设计一门课程,那么,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上就不会出现“错位”现象。学生在学习掌握好一门课程后既可胜任医院影像科的某一个职业岗位工作,学校也可根据各级医院影像科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这样,既便于教务处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进程,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及就业岗位意向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课程模块,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3.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的设想和职业岗位的要求,由(医)院、(学)校合作共同编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教材及配套实验实训指导书,并共同承担专业课程(含理论课、实训课)教学工作,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毕业生在各级医院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岗位适应准备。

此外,模块化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后,要逐步推广应用于全国相关高职高专院校,为新一轮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的改革提供依据。

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工作的初步成效

1.(医)院、(学)校合作,共同编写模块化课程改革教材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学》等三门课程为基础,以综合性医院影像科四个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为依据,重新编写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教材,分别确定为《X线检查与诊断技术》、《CT检查与诊断技术》、《MRI检查与诊断技术》和《超声检查与诊断技术》四门课程。新编教材每一门课程均包含成像原理、检查技术和诊断三方面内容,各门课程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参加教材编写人员都是具有较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和医院临床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是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授课教师。此外,还为本套改革教材编写了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

2.设计实验班与常规班对照,组织实施模块化教学

每年将同年级的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分成两个班,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进行专业课教学。其中,一班学生(简称常规班)使用现有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学》,二班学生(简称实验班)使用学校自编的模块化改革教材《X线检查与诊断技术》、《CT检查与诊断技术》、《MRI检查与诊断技术》和《超声检查与诊断技术》。两个班的授课总学时数是相同的,各课程均安排在第三、四学期上课。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分别对两个班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考核,比较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差异性。考核的结果反映:实验班的课程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各门课程之间不会出现前后衔接“错位”现象,模块化课程教学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常规班,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

3.通过对毕业生实习医院调查反馈,评价教学改革成效

自2008年6月以来,学校对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所在的实习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听取了任课教师和实习学生对模块化教学改革的评价,比较两个班级学生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差异性。总体评价印象是:模块化改革教材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实验班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比常规班学生要强一些。

四、有待進一步探索的问题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时间还不长,各门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整合;职业岗位能力的指标体系及考核测评方案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模块化课程教学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教学,教师问题是根本。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的课程观,加强模块化教学的培训,尽快适应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方式;第二,要根据模块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配置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第三,要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教材。

参考文献:

[1]搂一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7):43-44.

[2]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

[3]黄泉荣.医学影像技术高职教育现状及教育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12-15.

(作者单位: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上一篇:幼儿园评估自评报告范文下一篇:金融理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