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发展,在专业建设和市场需求的促动下,体育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该适应大环境的趋势,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体育的构建,这样才能确保社会需求与人才供应相互协调。文章以此为视角,对社会体育指导與管理专业的发展转型背景展开讨论,分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重点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和举措,旨在为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爱好性、具有诱导、热身、放松、等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运用体育游戏教学,使学生更快的学会动作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游戏中,时刻观察学生动态,控制好学生的情绪、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及运动量,确保体育游戏能够安全进行。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此推广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快速进展。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作用;体育安全

1.1选题依据

体育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活动,它的形式多样,游戏的内容丰富,能够将体育运动中的跑步、跳跃、投掷等各种运动都能够学习体会到,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思维、团结互助精神有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游戏能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勇气;巩固所学运动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积极性和爱好性,通过游戏的激发,使学生学习教学动作技术时候也保持着较高的兴奋性。所以,体育游戏是体育课程必要的组成部分,应鼓励学校体育教师积极开展体育游戏内容,这对课程前的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1.2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2.1研究目的

“少年强则中国强”,培养学生成才,是国家名族成长兴旺的首要条件,体育游戏的开展和实施,它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达到锻炼身体,提高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通过体育游戏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增进友谊,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1.2.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对体育游戏的认知,兴趣,理解等进行系统的调查评估,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自己的观点和阐述。研究的内容包括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体育游戏的特点作用,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意义,体育游戏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等进行一个完整概括分析。

2.1研究对象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178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需求,通过图书馆内,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大量有关体育游戏资料和书籍,以作为研究的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为获取材料,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向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共发出178份问卷,收回问卷178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2.3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获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3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学生对体有游戏的兴趣调查来看,可以得出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已经达到57.87%,比较喜欢的也到了26.40%,不喜欢和不太喜欢的占了总人数的6.74%,从这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体育游戏很受学生喜欢,应鼓励学校体育教学,积极开展体育游戏,这对促进学校体育的教学工作,充分锻炼学生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突破的作用。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学生对体育游戏的认知为了好玩占了43.82%,然而对于体育游戏的增强体质和掌握教学技能只占了37.64%和5.62%,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认知,只是开心好玩而已,对于体育游戏锻炼的好处,和对技能的掌握认知不够,如果学生过多偏向于体育游戏的快乐性,但却忽略游戏对锻炼的效果和技能掌握,这样的体育游戏开展起来,会达不到教师对游戏布置安排的效果。

2.3.1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对学生的兴趣调查分析,体育兴趣是学生非常乐意开展的体育活动,在家庭、而学生个体对体育活动的认知、情绪、意志、个性等主观因素也会影响体育兴趣的产生和延续。而缺乏体育兴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体育的动力,产生厌学的现象。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2.3.2学生对体育游戏的认知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对学生的认知调查分析,学生对体育游戏的认知还不够完全透析,不知体育游戏的作用它的用意在哪,因为体育游戏的开展,一般体育老师用意都是在于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学技术学习和掌握,学生过度偏向于对游戏的快乐性,对游戏的技能学习领悟的能力却微乎其微,这样的游戏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对下一步的运动技能教学起不到作用。

2.4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对学生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游戏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体育的娱乐性。体育游戏一定的规则安排下下,要求游戏中的学生遵守游戏规则来完成游戏。通过规则的约束,使学生学会要求自己遵守游戏规则,这一特性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面对生活时的自我约束能力,调节能力都有很大帮助。通过研究调查分析,对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阐述以下观点。

2.4.1体育游戏可以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

现如今的学生作业多,学习压力大等因素随时压迫着学生紧张的情绪,课间珍贵的十分钟,学生可以通过在体育课中学到的游戏方法,在走廊、教学楼下等开展一会小游戏,这对他们在业余时间放松和陶冶情操有重要的用途。

2.4.2有利于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体育游戏的开展,通过一定的规则规定下进行,学生必须遵守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过程中的纪律,团结互助的开展,服从游戏奖励和惩罚。一些团队配合,如“篮球接力运球”,“小推车接力赛”这些游戏必须学生共同配合,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来完成,这对培养学生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的观念起到重要作用。

2.4.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通过体育游戏的开展,如“算术接力跑”,“填空蛙跳接力赛”等这些运动,学生要通过大脑的快速计算出结果,完成下一步游戏的步骤。才能继续游戏,这一方法能够促进开发学生大脑的应变能力,反应速度能力。在游戏中,也激发学生的开发性思维,创造性能力,增强学生遇到困难时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智力思维的发展。

2.5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2.5.1选择游戏内容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游戏的伙同开展,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游戏内容的选择时,可以考虑以教师所上的教材内容相结合起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对体育课前的教材,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对游戏的选择规则的制定,通过讲解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游戏的目的性。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在规则范围开发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游戏后让学生进行游戏的利弊探讨,得出游戏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对下一次游戏开展做更好的准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场地,器材等问题,制定完整的游戏内容和游戏规则,以更好地提高游戏的效率实现其特定的游戏的目的。

2.5.2游戏的组织要有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开展要考虑学生对游戏任务认知理解,以及身体自身能力的评估。游戏的组织应以学生为第一指导思想的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身体各方面存在缺陷的同学,都要不同的分析和对待,科学的组织游戏。游戏时注意观察学生身体各方面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2.5.3 游戏的过程中强调好组织性和纪律性

俗话说“无规矩,不方圆”,严格的组织游戏纪律要求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游戏顺利进行,才能让学生在安全的纪律下安全进行。特别对那些球类游戏的开展,要更加重视游戏的步骤和顺序,要求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游戏中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游戏中的顺序一次进行游戏,这样才能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3.1结论

现在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村次来适应学校的体育教育,培养学校的高质量的人才。体育游戏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开始分布,促进体育游戏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了体育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还开辟了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合理利用体育游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教学的基本技术,增强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技术的学习信心,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对体育老师一中要求的积极有效的手段。一些益智的体育游戏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探究学习信心,在体育游戏中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小京,孙立平.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要注意“四个结合”[J].科教文汇,2007.6

[2]李书涛 开发体育游戏资源的几种途径[J] 中国学校体育.2005.3

[3]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J].2009(9)

[4]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J].2004

[5]董秀华.快乐体育在教学中的尝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1.12

[6]田麦久.体育论文。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2002.4

[7]曾秀珍.体育游戏在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J] 广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4

[8]王港、王建伟的《我国高校现有体育俱乐部的构建形式》,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9]蔡锡元的.《体育游戏理论篇》;体育游戏,人民教育出版社。

[10]张凤丽.对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9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管理

自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金后,人们的关注重点由温饱方面开始转移到生活品质方面,有关社会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也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各项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相关的路线与方针还没有明确。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当前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该方面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到底什么是社会管理呢?怎样来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呢?如何对社会管理进行评估呢?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还没有给出统一而正确的答案。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梳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有关内容。

一、当前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将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方向,有关该方面的认识多局限于经济体制之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单位-街居”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城市里通过单位来管辖职工,再辅助街道来管理其他社会成员,进而在城市中实行社会管理的全面覆盖。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成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此模式的出现和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吻合,将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但是也留下了制度方面的隐患。单位制的实行使得社会出现过度依赖性。而街道制的实行主要是靠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这两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多扮演着政府部门的执行者,被动地按照政府的指示开展工作,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识不深入,只是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成社会福利事业管理。

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加强,在现实中,单位制已经难以维持。但是很多政府部门受以往思维方式的影响,还没有对社会改革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经济体制发展变化后,运用街居制来单方面地推进社会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复杂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在单位制逐步消亡,而街居制难以全面实现功能的状态下,社会管理出现主体缺乏的情况,管理能力非常差,在环境、治安、娱乐、卫生与教育等多个方面都难以完全覆盖。这样下去很容易出现社会管理的空白区域,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都带来负面应用。这种情况下,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尤为迫切,非常有必要针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内涵展开研究,归纳出合理的路径。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改革

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各界普遍对社会管理缺乏关注,对其认知非常浅薄。当前经济社会下,在深刻理解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政策执行情况和社会组织状况等。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政策三方面应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成社会管理体系。

一是以社会政策的视角来了解社会管理。尽管政府以外的机构也能够有政策,然而社会政策这种一般性的表达方式多是用来界定和公民福利相关的国家所起到的作用。这也说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主要依赖国家公共权力。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会政策涵盖扶贫、就业、教育、住房、卫生等多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管理就是社会政策的有效执行,是相关主体在社会政策的要求下,依照社会政策的有关内容协调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社会事务,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性的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社会管理应从全民整体的需求出发,推进社会公平,解决多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有效执行各种社会政策,而社会政策多是由政府等部门制定的,与社会管理的手法与方式关系密切。

所以,在理解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应明确社会政策的界定范围,借助多种专业化的工具与方法,使得社会政策能够落实成为社会公共服务,有效地解决多种社会问题。社会管理不同于公共事业管理,其需要依照既定的行政程序来进行。针对社会成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社会服务,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从而达到社会政策的根本目标。

二是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来了解社会管理。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对公共资源的分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中,除了政府之外,社会组织成为了最大的社会管理主体,其在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社会组织的成熟度与社会管理水平成正比例关系。在构建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以美国为例,该国有一半以上的社会服务是由非盈利组织提供的。政府应积极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构建法制环境,并出台有效的政策鼓励与引导其发展。英国通过构建制度化伙伴的关系来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应呈现出制度化与法制化的特点,其应积极引进那些成熟度非常高的团体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

三、从多层次构建社会管理体制

在我国,社会管理应及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始终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政府与社会组织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工作应从管理方式、投资渠道与评估方法等多方面共同推进。

一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实现分类管理体制。一方面针对各种社会事务建立有针对性的社会管理政策与制度;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社会组织,施行不同的鼓励政策。社会组织一般包括民间公益组织和民办非盈利企业,前者会面向整个社会开展各种公益性的慈善活动,所以应实行全面的免税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还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后者应带有互利性质,所以应从政策方面入手,鼓励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是确立社会管理目标,实现管理效率。针对管理目标,政府部门应积极选择多种评估指标,使得社会管理效果能够被量化,从而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在当前,这些指标应包括城镇基尼系数、社保覆盖率、教育普及率、失业率与犯罪率等。

三是加强社会慈善资本的管理。长期以来,人们角色社会管理方面的各项投入是不追求经济价值的。多种资金汇总成为非常庞大的社会慈善资本,針对这一资本做好管理与投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相关主体应构建科学的投资体系,在创新与效率的理念下,来提升资金的经济价值与利用程度。这方面可以引入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在加强社会慈善资本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构建社会经济部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经济部门的成本非常低,却能够向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生活性服务,既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除了这些以外,鼓励和引导社会服务领域的投资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还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两方面的共同发展。(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 谢宇,安建增.论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的三重维度[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2] 陈婧雯.基于社会管理与服务对新农村建设保障研究[J].商,2014(10).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学调查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四川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探讨四川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战略,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产业 现状 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四川12所高等院校。依次为成都体育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

二、讨论与分析

1.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机遇的背景分析。为实施高等教育大开发策略,教育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政策措施,使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给高校体育产业开发带来了全方位的机遇。

(1)社会因素。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第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大大扩展了体育事业的社会空间,进一步肯定了体育工作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校体育产业在此时期可望得到飞速发展,群众体育的多元化需求,促使高校大力有效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带来了机遇;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也进入国际化配置的循环,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和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宏观战略决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把体育作为“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列入第三产业的范畴。党中央“十五”规划又进一步强调“引导文化娱乐、体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产业发展,满足服务性消费需求”。国家领导在最近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提出;要把体育产业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动。这一系列指示,为体育产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2)地域因素。四川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省,处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中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域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加快实施,在未来10年~15年,四川要建设成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3)消费者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将促使他们积极投向于体育消费,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防御疾病。随着“全民健身计划”,“阳光体育”计划的启动和实施,大众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的体育人口将不断壮大,社会对体育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拉动体育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目的是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体育市场的培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四川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访查发现,由于经营的意识、思路、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发展模式较封闭,形不成规模效益。高校体育市场的组织形式大多仅限于本校师生员工,缺乏与社会交流,甚至学校体育场馆根本就不对社会开放,因此其功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体育要有市场,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投入,二是效益。这也是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化与竞技体育市场化不能相提并论的主要原因。而四川高校体育只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以“发展大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跨世纪的综合性人才”为核心职能,以教育、培养和发展身体为总目标。其实施的过程也是仅限于本校师生员工这一狭小的领域而不是全社会,对外联系几乎为零。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了高校体育的市场窄、效益低,外界投资少等特点,这就限制了高校体育全面走向市场。

(2)目标单一,缺乏组织。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费筹划主要靠“筹、要、靠”依附了上级或学校有限的财政拨款,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没有把自身体育市场的开发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挫伤了体育教师开发体育市场的积极性、能动性及创造性。所组织的一些有偿健身锻炼和培训班,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规模小,短期行为成分大。

(3)观念陈旧,缺乏市场意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认为高校体育搞产业化开发是不务正业。另一方面,整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过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增加了维修、管理经费的投入。

(4)缺乏先进的体育教育观念及长远的发展目标。目前的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大多是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给四川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繁荣。但从长远的目标来看,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注入更新的教育理念。而在相当一部分办学的领导和管理者。对教育基本理论知之甚少,不熟悉教育规律,对车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在办学思想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办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缺乏长远发展目标。

(5)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但目前四川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主要还是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另外高校体育赞助还很不规范,资金流向缺少透明度,明晰赞助行为,是校园体育赞助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学校领导者的素质也是影响体育商业机构是否赞助的一个重要因素,领导者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有拥有企业、市场、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高校体育赞助要扎根于市场经济规律之中,合理、有序地发展校园体育产业。

(6)四川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服务有待进一步开发。四川多数高校体育场馆有着业余经营的特点,有偿经营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在不影响教学的基础上方能创收,即使开展了有偿经营的高校,经营的理念也不是很强,很少利用营销手段和策略去扩大影响,去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仅仅是坐等上门。而且能够进行创收活动的大都只有羽毛球馆、游泳场馆、网球场馆、足球场等,大部分室外体育设施和场地,如跑道、篮球、排球场等无法进行收费,能够创收的活动也仅仅停留在创收微利阶段或无利阶段。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院校外消费群体参与率不高,四川城乡居民体育活动场所主要还是以公园、街头巷尾等非正式体育场所为主。

2.发展四川高校体育产业的策略。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四川高校体育市场亟待开发。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四川高校在搞好“体教结合”的同时,应把握其发展的机遇,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地发展健康的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在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过程中,不但要优化高校体育市场的环境,建立适宜的动作管理机制,而且还必须要考虑到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1)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向高校体育产业化迈进的进程中,有关部门及教育机构需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多年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福利性的教育事业支出不得不让位于生产性支出。体育教育的组织者也仅把体育教育看作是社会的一种浪费,并不追求经济效益,体育教育的规模、数量以及人们对体育的需求都受到财政拨款或福利基金的限制。显而易见把体育教育限定于事业型之中。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在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的过程中,让学校体育产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育体制。

(2)多渠道开展高校体育市场,实现“多赢”。世界各国为争办各种大型运动会的主权展开激烈的竞争。运动比赛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特点,通过现代化传媒的传播,成为一种共识,承办大型运动会比赛所获得各方面收益是无法估量的。1984年美国人尤伯罗斯首开私人承办奥运会的先例,他通过29个大企业公司资助、门票、广告、转播等商业动作,成功地举办了络杉机第23届奥运会。没花美国政府1分钱,反面获得空前的利益,光ABC放手公司约赚了35亿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在北京高校新建和改扩建不少运动场馆,使这些高校获得空前的利益。高校体育市场应主动寻找机会,获得运动比赛的主办权。利用承办运动比赛的机遇,精神运筹获取广告、捐赠、上级机关投入资金和物质来建设现代化的运动设施。通过承办各种大型比赛,高校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全民健身网络。依据高校人才、物质等优势,在确保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周边事业单位、社会的街道连成一体的全民健身网络;高校体育场馆全方位地向社会开放,使高校体育市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吸引众多的团体及个人,步入高校进行有偿健身与体育培训活动。

(4)加强体育科研的实用性。使体育科技成果得到及时开发利用,以拓展高校体育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允许社会各界人士把体育当作产业,当作“无烟工厂”,从事体育劳务的生产和经营,在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取得合法利益。

(5)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同时,推行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或俱乐部教学或体育社团制也可吸收社会人员参加并收取适当费用,实行有偿服务。建立各种形式的体育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机构,对校内学生适当或优惠收费标准,敞开对社会开放,对体育劳力商品交换提供政策支持。

(6)努力将高校体育竞赛、表演及体育培训、体育场馆推向市场。每年高校体育竞赛接连不断,从经济效益上讲,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许多高校因经费欠缺,只能放弃参赛。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是值得尝试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有以下4个条件:提高高校竞技运动水平;依靠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成立竞赛管理机构;通过体育广告经纪公司或体育经纪人的中介作用努力拉赞助,使高校体育竞赛走向市场,体育赞助是高校体育市场运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对于高校体育的发展和各运动的市场经营有巨大的资金保障作用。

体育场馆的租赁与体育竞赛、表演及体育培训是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体育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川高校要改变过去等“米”下锅的传统经营模式,积极主动与上级体育部门、文化部门联系,力争将一些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文艺表演等引入校园,这既可以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校内精神文明建设,又可以依托完整进行市场筹划与运作,走商业化道路,获取广告费、赞助费与门票费等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校的体育培训业,面向社会举办各种体育班,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结束语

高校体育产业化是指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产业化为方向,改革高校体制与运行机制,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四川高校开发体育产业是学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一个的突破口,体育的产业化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四川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全面开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自身人才培养,走社会化的道路来实现四川高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启明: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3

[2]马 挣: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

[3]蒋 玲: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7

[5]武 斌:论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实施途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

[6]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7]李红岩 任保国:关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产业化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4

[8]张玉芬:对体育院校场馆的经营性管理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1

[9]蒋 玲:高校体育市场的策略与管理[J].中处教育科学,2003,12

[10]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1):1~6

[11]鲍明晓:我国体育市场投资前景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2):1~5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涵义

一般认为,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的体系,它使组织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如果自己观察,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实际上是组织所重视的一系列关键特征。而体育文化就是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映射,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共同追求的信念,是一种影响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心理发展的范畴。笔者认为,体育文化应该包含下面六个方面的特征。

1 创新与冒险。应该鼓励成员创新和冒险,这是一个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的核心,有了成员的创新与冒险精神,文化才可以紧跟时代,不断适应新的形式。

2 注意细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期望学生做事缜密、善于分析、注意小节。这种文化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有重要作用,我们知道有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否则有可能会出现身体受伤。

3 人际导向。结果对学生的人际影响,即一旦学生参与某项体育项目或者竞赛活动,其取得的结果,对学生和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有无影响,和教师的关系有无影响。因为,如果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便会得到周围同学的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但是怕的就是一旦学生在体育项目和竞赛中表现欠佳,是否周围的同学会疏远,轻视他,教师是否会不再那么尽心地指导。

4 团队定向。要让学生养成在体育活动中以团队为第一位置,而个人则放在次要位置。体育教学活动和其他的诸如语文、数学、历史等常规学科不同,体育教学很多时候更加侧重团队的合作精神,就好像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一样,寻求的是一种融合的境界。

5 进取心。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性的培养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进取心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体育教学活动是培养一个学生进取心的最好历练场所。汗水的洗涤、筋骨的劳累、意志的磨练,都会让学生逐渐地坚定自己的进取心。而体育文化应该包含这种让学生有增强进取心的氛围,身处其中,自然想和其他同学竞争,通过竞争逐步的增强进取心,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进取心,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6 稳定性。以维持组织成员的稳定现状为基础,在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稳定性是组织体育文化的基础,体育文化—方面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激烈的体育活动会逐渐抹掉学生太多的棱角,使他们变得更加稳定、稳重。

二、体育文化的功能

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多种功能,具有分界作用、让学生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加强、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感等。

1 分界线的作用。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它会赋予一个组织群体一种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它使不同的组织相互区别开来。体育文化也同样如此,不同的体育文化也会把不同的体育群体区分开来。底蕴沉稳型的体育文化风格会造就组织的沉稳干练;开拓创新型的体育文化意味着这个体育组织的意气风发的冲劲。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体育文化的培养就非常重要,它是整个学生群体的导航标,引导这个学生群体朝着一定的目标奋斗。

2 成员的认同感。体育文化的形成,对于凝聚整个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成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会让不同的学生个体逐渐地对组织产生一种认同感,让自己慢慢地变成这个组织的一份子,同时,这个认同的过程也包含对其他成员的认同,我们都知道每个成员个体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体育特长,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这些学生之间产生认同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显著的正面意义。当然,认同感最关键的还是学生对于这个体育集体的认同感,让每个成员都对集体的形象、文化、风格产生了趋同作用,这样更加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 增强了组织的稳定性。稳定性无疑是开展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师可以安心地教授体育技能和技巧,学生才能更加认真地去学习。无论是哪个体育教师,恐怕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每次上体育课,学生迟到或者缺席,这样会让教师有产生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为何这些学生会在体育课时经常性的迟到和缺席呢?笔者认为这和体育教学集体的不稳定有一定的关系,就是由于不稳定的缘故,从开始零星的几个学生迟到、缺席,到后来其他学生效仿,最终使组织的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而体育文化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会让学生非常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而不会把上体育课当成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担,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迟到和缺席率,维护了组织的稳定性。

4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精神。这里的集体精神和认同感有相似之处,但是比之认同感又更进了一层,强大的体育文化能够起到凝结剂的作用,把学生紧紧地团结起来,让一些散漫的学生产生了集体精神,让集体精神不够强的学生增强了集体精神,集体有了强大的源动力,才会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学生有了集体的荣誉感,才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让对集体的凝聚产生更多的贡献。

5 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这是从虚幻到实质的转变。体育文化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东西,如何能把无形的精神动力转变到学生的实际行为上来,才是体育文化功能的最实际的表现。让本来不喜欢体育或者对体育课产生胆怯心理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且愿意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让本来体育动作不规范的学生,逐渐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让一些依靠体育能力’强而骄傲自满或者欺负其他学生的学生变得谦虚和愿意帮助他人,这些才是体育文化的积极表现。

三、关于体育文化的几点建议

1 强文化与弱文化。体育文化的强弱关系到文化氛围对学生行为影响的大小和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稳定性情况。在较强的体育文化中,体育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学生强烈的认可和广泛的认同。接受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学生越多,他们对这种价值观的信仰越坚定,体育组织文化就越强。相应地,体育文化越强,就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越大的影响,因为高度的共享和强度在学生群体内部创造了一种很强的行为控制氛围。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文化氛围浓的学生群体,学生的耐力和集体价值观都更强,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训练还是体育技能的练习,都要比那些体育文化氛围不浓的学生群体更加刻苦和勤奋,且良好的体育文化对于学生建立集体观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一些需要群体配合才能完成的体育活动,譬如篮球、足球、团体操等,更加能够直观地体会到体育文化的强大作用。

较强的体育文化的一个特定效果就是降低学生的缺席率和迟到率。在较强的体育文化中,学生群体成员对于组织的立场有着高度一致的看法。这种目标的一致性导致了内聚力、忠诚感和组织承诺。而这些特征反过来又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缺勤率和迟到率大大降低。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有的班集体体

育活动很轻松,学生不会有压力,只是把体育课当成是第二个课余活动场所,避免了学生由于担心完成不了特定的体育项目而产生的焦虑感和恐慌,那么,在这样的轻松愉快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学生当然乐意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没有压力反而可以很好地放松,那肯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然而,大多数的体育课堂充满了竞争、压力、嘲讽甚至是训斥,学生看到体育老师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胆怯得很。倘若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更怕上体育课了,因为生,怕在其他同学面前出丑,成为别人讽刺的笑柄,甚至会被体育教师训斥。这样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学生当然是能迟到就迟到,能早退就想方设法早退,甚至是干脆体育课时直接逃课。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对体育文化的培育,尤其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体育文化,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2 文化与正规化。这里是谈较强的体育文化会促使体育教学活动沿着正规化的方向前进。现在体育教学活动虽然也有教学计划,但是多数都是体育老师一人说的算,可以说金口玉言。一个人的决策很容易受到个人的情绪、性格、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难免会使体育课偏离正规化的道路,走向偏颇。而如果有了较强的体育文化,则会引导整个班集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走向正规的方向。

强劲的体育文化会提高学生的行为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较强的体育文化是正规化的触发剂和替代物。而体育文化较强的班集体可以带来预测性、秩序性和行为的一致性,当体育文化越强时,班集体学生的行为会逐渐地正规化,因为无形的体育文化会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在内心形成一种约束机制,是一种随时可以提醒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样做的规范机制。这将会给体育教师管理学生群体带来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文显新,人本管理,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2]蒋家平,论文化创新与大学管理,清华管理评论,2001(6)

[3]冯旭,浅谈体育教学的教书育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4]王庆龙,高校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5]张宏,赵洪生,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科技信息,2008(3)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体育教育淡化了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着重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个人身体练习”为主要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心理的全面健康。

由于中学基础课程相对小学科目繁多,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并且他们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叛逆,冲动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但由于身心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知识面的拓宽与加深,他们的兴趣广泛,对体育自然等各方面都有好奇之心。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轻松、快乐,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有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因此,如何将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每个体育游戏,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组织游戏教学更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体育游戏应有针对性

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目的。有些游戏不仅有以发展身体素质为目的,也有的又以掌握某项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因此,体育课游戏教学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其内容必须与教材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班级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等相联系,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

2.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

3.体育游戏要切合实际情况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优势、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文资源以及风俗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应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资源,敢于创新,因材施教。

4.体育游戏应为多方面服务

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能使学生摆脱学习的紧张状态。当然,还要能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

三、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

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具体的演示,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模仿练习。例如:进行接力跳绳游戏教学,教师先讲解规则,再进行动作的演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模仿练习。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通过多媒体或是语言的描绘,创设一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例如奔跑类游戏教学,可以创设冲出包围圈故事情境:将学生以8人一队分成攻守两队。守队每两人拉一根长绳分散站在圆线上形成包围圈,攻队在圆内自由活动。发令后,守队有节奏的挥动4根长绳作“火力封锁区”,攻队力争尽快从“火力封锁区”冲出去,规定时间轮换进行,触长绳为“牺牲”,以安全冲出“火力封锁区”的人多的队为胜。

3.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思考尝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当然,以上方法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互相结合,灵活运用。在游戏过程中还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教师讲解时须站在适当位置。讲解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讲解可与示范结合进行。

(2)游戏的分队应公平合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到人数相等,实力相当,男女搭配合理,运动密度适当。

(3)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随机应变地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此外,在讲解游戏内容时,还要对游戏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自然常识的教育。

(4)裁判要认真负责,公正准确,尽量避免因差错而误判,造成学生发生争执,影响学生游戏的情绪降低教师的威信。

总之,游戏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畜牧学概论论文范文下一篇:路基路面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