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

2023-09-23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1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总之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但纵观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1、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注重“议论的热闹”轻视“深层次的思考”。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甚至作为旁观者聆听而已,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以“议论”代替“自我理解性的朗读”。有些教师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以“议”代“读”,把它的外延缩小了,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

4、放任自流。主要是指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殊不知,如果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引导,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成为一群无的放矢的聊天者。

5、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6、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太多。

7、评价重整体、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采取措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收获甚微。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呢?

1、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深刻理解新课标。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但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3、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第一,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见解,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要让其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4、小组合作学习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极大的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围绕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5、有效组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6、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第一,预习时合作。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

第二,练习时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比如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

第三,读议中合作。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第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7、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的集中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四,培养学生交流习惯。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2篇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笔者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笔者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笔者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笔者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笔者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 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4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 课堂教学 “活 ”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笔者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 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5尊重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热情,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的诸多方法,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热情,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3篇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 体会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 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 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 教师再在黑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通常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 学生通过实践, 发现对于这个方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 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4篇

1找 准探究契机 ,启发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语文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就课堂教学中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我们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握准时机,教师导入新课时,可有用一句名言,一则寓言,一首古诗,一则谜语等铺垫或 巧妙设疑,来煽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阅读课文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多方面调动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在有疑难处点拨诱导,于无疑处设疑探究,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时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他们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如《春雨》的教学,课文却着力描写小朋友们种树而少写春雨,看似无关,学生在此处疑问重重。教师在此处着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对学生理解二者之间关系,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 设认知情境 ,诱发探究思维

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情境中,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如,在教学《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 , 不是鱼”这个问题 , 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海洋里召开一次鱼类运动会, 小鲸鱼兴冲冲地去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 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就当一次海洋动物学家,告诉小鲸鱼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首先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在小组中探究、讨论、交流一下。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英雄事迹,而这些英雄常常有不同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有一篇课文中是赞扬皮埃尔船长的,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启发学生说一说在危险时刻该先救谁。再去读书,读那些描述皮埃尔船长的情节, 为什么他会不顾妻子的安危? 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在读书时会产生种种疑问,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3学生自主选择 ,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尽可能变“指令性”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内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切不可偏离了学习的重点,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学习的中心。另外,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 每位学生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会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学生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首先根据课文的重点, 然后再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当学生已概括出武松有:“豪爽、倔强、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后,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最欣赏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各执己见,于是就顺水推舟,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性格特点去探究。由于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自主选择的内容,因而探究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5篇

一、利用在线课堂, 探索理论学习的新途径

职业学校学科门类多, 授课老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学习“在线课堂”。这里并不是说课任教师甩手不管, 而和学生共同听讲。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停止播放视频, 给学生答疑。让课任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中解脱出来, 有更多的精力去辅导全程“陪护”, 让学生一路走好。这样课堂里就有了两位老师, 学生学习效率就高了。同时, 对于那些玩游戏的学生也有监控作用。

二、利用仿真实验室, 探索实验学习的新途径

过去职业学校学生上实验课, 都是“小组合作”, 一个人做好了, 一个小组就完成任务了, 学习效果差。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尝试VR实验教学法, VR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其颠覆性的展示效果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喜欢做实验了, 其颠覆性的呈现方式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快捷地理解了实验的涵义。作为虚拟现实技术课题组的一次深入探索, 我们的VR创新教学课堂使用桌面半沉浸式VR设备, 针对理化生以及旅游教学中一部分对象实体难以获取, 实验数据难以收集的课程加以设计。利用3D、虚拟现实和智能交互等技术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实验探究模式, 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

三、利用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大数据的功能, 探索学生课堂学习智慧发展新途径

我们课题组观摩课使用科大讯飞智慧课堂, 实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一体化, 使得课堂互动更加高效、评价反馈更加及时、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很多评价内容、作业报告、课堂记录, 都将被保存下来, 汇聚学生成长记录中, 基于这些形成性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 为学生的自适应学习以及绿色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智慧发展。

四、利用科大讯飞智学网分层学习手段, 探索学生课堂个性化学习途径

利用科大讯飞智学网大数据分析功能, 产生个性化学习任务, 实现分层次学习, 为工科学生提供了一套个性化习题练习方案。为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数据结果和拓展资源, 结合典型错误, 实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实时了解学生学情, 做到以学定教, 灵活转变教学侧重点, 有效解决了“讲评泛化、平均用力”的问题;一键布置个性化作业实现个性问题针对练, 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督每一位学生的答题进度、正误情况以及高频错题, 进行小组或一对一辅导, 有效改善了传统课堂“只讲不练、课堂节奏齐步走”的现状, 实现讲练效果及时评, 知识点学习无遗留无死角。

我们课题组讲评观摩课是利用科大讯飞智学网智能批改系统, 辅助老师给作文评分和逐句批改, 通过对学生的错误数据和优秀数据从篇章结构、主题、语法、词汇等维度进行评价而进行的大数据分析精准教学课程。智能批改课程是大数据环境下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精准教学的代表性课程, 可节约教师80%的工作量, 从而更好地致力于教研;使教师更加精准地掌握班级作文学情, 从而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得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报告, 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当然, 信息化不能用来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 如果各种平台都是用来分析成绩, 推送训练题, 更加重学生负担, 不如不用。从这点说, 我们要适可而止!

五、利用手机新功能, 探究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交流新途径

手机, 作为一种信息化产品, 完全可以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让信息化环境下移动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因为移动自主学堂可以详细记录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等相关数据, 再加上教师的指导, 更能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

学生利用手机, 检索信息, 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创造信息, 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课题组, 曾将电子课本发送到学生手机, 学生利用手机强大的搜索功能, 提取电子课本中的关键词, 在网络上搜索, 对一些难点“秒懂”, 这何尝不是一种好事呢?

网络视频有微弹幕, 增进人与人的交流。我们课题组, 曾引导学生与老师之间, 利用手机微弹幕进行交互。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 学习热情也强烈了。很多胆小的学生, 也敢在课堂上问问题了。

手机的拍照和摄像功能, 让记笔记成为往事。笔记照片涂鸦, 让电子笔记更鲜活。我们课题组的实验班学生都爱上了这种笔记模式。学生很聪明, 由电子笔记, 他们想到了电子错题本, 他们将课堂练习、课下练习的错题都拍成图片, 然后涂鸦, 保存到一个文件夹, 以后复习的时候很方便。

另外, 手机和问卷星结合, 也可实现在线答题, 大数据分析。教师立马就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手机和QQ、微信公用平台结合, 课堂传文件、小组交流等传统的课堂项目就活了。

总之,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日益发达的今天, 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 应该探究出个性化课堂学习模式。

摘要:作为《“互联网+”时代职业学校学生转变学习模式途径的研究》课题组的负责人, 我对职业学校学生课堂学习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我们三所课题组实验学校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 发现了在线课堂、仿真实验室等新的学习模式。并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6篇

1 设计导语, 引“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精彩的导入像一支“兴奋剂”, 一开课就注入学生的心田,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概率”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现在社会上彩票、摸奖游戏铺天盖地, 举一例:有食品厂在食品袋中装有属相卡片, 声称若消费者凑齐一整套, 即可获得××大奖;再如:公园内的“套圈”游戏, 等等, 实际上, 能获大奖或套住的物品价值超过套圈费的可能性很小, 可到底小到何种程度, 这都属于概率问题, 我们学好了概率, 不仅可以避免受骗, 还可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巧用概率促销售。这样的导语, 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精神饱满, 思维活跃。

2 利用多媒体, 调“趣”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画面活泼、色彩鲜艳、声音悦耳等特点吸引着学生的感官,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提供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导数和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 播放微积分的发现过程和牛顿、莱布尼兹等数学家们的生平轶事;在讲授微分方程时, 介绍微分方程在工程、军事中的作用。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体会到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而且使原本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巧用拟人, 生“趣”

三角函数公式中最难记的便是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 而这两组公式中只需记一组, 另一组可随之推出。其中和差化积公式为:

在记忆这组公式时, 我让同学们把正弦、余弦看做两个人, 正弦是公正的, 因为, 正弦加正弦等于正弦乘以余弦的二倍, 正弦减正弦等于余弦乘以正弦的二倍;余弦是自私的, 因为余弦和的右边全是余弦, 没有正弦, 为了惩罚它, 余弦差的右边全是正弦并加一个负二倍的——从而, 在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 也使学生懂得了做人要做公正的人。

4 鹦鹉学舌, 成“趣”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心理的兴奋与休息交替进行, 形成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奏,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鹦鹉学舌”是指引用一句名人名言, 或人皆尽知的广告用语, 或广为流传的歌曲中的一句唱词, 如恰到好处, 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

如一次在讲一道求极限题时, 学生兴趣盎然地听我讲了五种方法, 在小结时, 我故意读了一句广告语:“不求件件中君意, 但愿人人有所得。” (学生都笑了) 。还有一次, 我对一道例题只做了一些提示性讲解, 没有全讲, 接着我套用了歌曲《潇洒走一回》里的一句歌词说:“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没有讲完的, 大家回去自己思考。学生欣喜地一笑, 这笑消除了疲劳, 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设计板书, 留“趣”

板书是一门艺术, 如果课堂教学板书设计地好, 可以使一节课的内容脉络清晰, 化繁为简, 让学生一目了然, 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目的。

板书形式多种多样, 常用的有横式、竖式、表格式、网络式、金字塔式或树式。提炼教材内容时, 尽可能不只用横式这一种书写形式, 单元小结可采用图表式。另外, 适当的运用彩笔, 加深讲授内容和背景中的差异, 将重点、难点、易混点用不同的彩笔标出, 清晰醒目, 提高视觉兴奋点。我有时还请学生板书。让学生板书或回答问题, 比教师一堂课独占黑板, 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6 渗透建模思想, 寻“趣”

如在学习了函数的连续性之后, 学生对实际问题“椅脚一样长的正方形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开展课堂互动, 使学生既经历了“提出假设—建立模型—模型求解”的建模过程, 又加深了对函数连续性的理解, 提高了应用能力。再如在讲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理论时, 我利用了立体几何模型进行了导入, 在立体几何中, 线性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表示一个平面, 线性方程组有没有解的问题就相当于两个平面有没有交点的问题, 而两个平面只有在平行而不重合的情形下没有交点。这样创设的一些合理、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体验到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7 师生合作, 激“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作为老师, 应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创造师生合作的融洽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充满生气的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 取得最佳学习兴趣。比如, 讲完一次新课, 留作业时可让学生自己留, 教给他们选一些概念性的重点题型及有一定难度的题型。一个单元学完了, 习题课后让每位同学自己出一份试卷, 然后随意抽取, 谁抽到哪一份谁就做哪一份等。

总之, 课堂虽小, 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对数教师学而言, 抓住恰当的时机, 巧妙地运用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不再枯燥。

摘要: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照本宣科会使学生感觉很枯燥。本文通过实例, 从七个方面阐述了老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 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兴趣,幽默,教学,效果,课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等数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 高中数学课本[M].中国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近代文学作品范文下一篇:防汛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