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企业水利经济论文范文

2024-02-09

水利企业水利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年来,中央和省上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水利建设项目不断立项,加之国家大力推行PPP项目运作模式不断深入推广,水利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水利行业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黄金时期。水利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施工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的提升和规模不断扩大,水利施工企业也面临着潜在的财务风险,如何化解这些风险,促进企业良性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当前水利施工企业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对策

1水利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1.1内部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包含了企业的整体结构,内部章程纪律等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基本上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源和基础。我们所知的水利施工企业内大都设立有董事会,经理,部门总监,中层,普通员工等各个人员层面,将工作进行分工,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和监督。同时还设立了与水利施工的特点息息相关的特别内部机构,加强管理和内部控制。

1.2信息交流

企业必须保证能够及时按时掌控传递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无论是在企业的内部,还是内外部之间,有关信息都要畅通无阻,沟通之间不能存在障碍,这是保证企业能够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信息交流主要包含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等多个要点。对水利施工企业来说,最应当关注的是反舞弊机制。这是因为信息要想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进行交流和使用,舞弊行为无疑会极大地影响信息的实际作用。水利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反舞弊工作的关注力度,设立专项部门进行检查等工作,对反舞弊工作的各个程序都要进行规范。除此之外,要加强信息交流,水利工程部门还应对多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科技技术,利用网络等信息传递工具保证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水利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

2.1水电施工企业治理结构缺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要想得到完善的建立则需要一个较为健全的治理结构。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水电施工单位都没有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就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的建设。在水电施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多的企业大部分会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放在企业的施工上面,而对于企业的管理则很少有涉及,只是简单的传统的进行管理。然而要想保证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则需要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协助。所以,水电施工企业部门内的结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从而严重影响了水电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前景。

2.2企业内部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我国的水利施工企业的人员,特别是管理层人员缺乏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内部控制的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不够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内部控制自然很难发挥出它该有的作用。根据权威的调查研究,我国水力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因其年龄上的劣势,对内部控制这种较为新的管理概念和方法并不熟知。此外,很大企业的重心完全放在了施工上,对施工的进行和管理非常重视,而对内部控制往往比较忽视。有一些企业即使有加强内部控制的概念,但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大都直接将内部控制理解为成本控制,对于内部控制的其他方面,能带来的效益则缺乏基本的认知。在内部控制的实施方面,许多企业内部的结构混乱,职能重合,人员冗余等现象较为普遍,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对内部控制的作用产生很大的危害。对任何一件工作,如果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知识,那就不可能将工作圆满完成,我国的水利施工企业由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3水电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3.1水电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

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想达到让企业赢利的目的,就需要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之上进行一定的企业结构治理。企业结构的治理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还能够提高企业在经营活动上的管理水平,以保证企业能够顺利正常的经营,所以建立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结构能够有效地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一定的环境,能够相应地對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方面则不是盲目的进行设计,只是参考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而没有根据自身水电设施企业的特点进行设计。而是应该需要对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以及要保证内部控制设计要全企业各个部门的参与。水电施工企业的各个领导层的复杂人都要详细了解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未来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能够进行很好的执行,并且达到满意的效果。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成之后,应该设置一项专门的监督部门保证企业的内部制度能够顺利地进行,根据企业部门的执行情况,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奖惩措施。企业只有在建立起一定的治理结构才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才能够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经营。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在自身的行业领域大展风采。

3.2提高水利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正如笔者之前所论述的,对于任何一件工作,意识都是基础,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知识,工作的进行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优秀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一定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认识。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级员工都要牢牢树立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企业可以不定时地举办一些有关于内部控制的课程和讲座,让员工进行学习,使企业员工了解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打好基础。对学习成果优秀的员工,企业可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发员工投入到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此外,企业内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加强交流,可以举办一些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交流会等。对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要予以追究,落实到责任人,做到赏罚分明。

3.3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管

为了水利施工企业能够稳健的持续发展,强化企业在内部控制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唯有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持久、高效的实行。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拟定、实行与监管部门的设立来达到加强有关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管工作。企业应该严谨的对监管工作进行检查,监管人员要具备有相应的技术资格,审计委员会的相关人员也需要具备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与经验,明晰划分好职责,保障可以真实、正确的编制和显示出会计信息。此外,还要让全体员工都能够形成控制意识,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其它管理者在发觉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时,都能够实时的向相应的管理者报告,进而让企业能够更为高效的完成预期控制目标,加快构建企业控制环境,持续不停的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水利施工企业所肩负的压力和责任也很巨大。因此,水利施工企业要千方百计提高自身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就是一条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关于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8).

[2]邢玉华.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59-59.

水利企业水利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笔者长期从事水利施工企业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工作,现结合实践,对施工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出个人观点,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成本控制;水利施工企业

前言

目前水利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施工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技术与管理优势,合理控制成本开支,降低工程造价,才能实现工程预期的目标利润。

一、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控制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照施工成本计划,适时或定期对形成成本的各生产要素(如:人工、材料、费用等)的消耗进行跟踪、调整和限制,及时预防、发现、纠正偏差,把各项施工成本(资源消耗、管理费用等)控制在计划成本目标的预定范围之内。

1、 施工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是对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进行计量、记录、分析等一系列的数理统计,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以系统整理,计算出实际的施工成本,对成本目标是否实所进行的最终检验。

2、施工成本分析

施工成本分析是利用施工成本核算资料,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运用现代管理、统计方法进行科学、具体、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造成施工成本变化的原因,研究、落实解决的具体办法,制定降低施工成本的措施,以实现提高施工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3、施工成本考核

施工成本考核是指在本期成本管理过程中,定期、不定期的对直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和职能部门、人员,对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施工成本管理效果明显的人员、部门应给予必要的奖励。相反,对成本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部门给予一定的惩罚。在本期施工成本管理结束后,还应根据成本管理的盈亏情况再给予主要责任者必要的奖惩,以调动每一位员工完成成本目标的积极性。

二、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员控制原则

施工过程成本管理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多,不但涉及到施工企业内部的主要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有的还要涉及到一般员工。因此,应该从负责人、职能部门、一般员工等都要充分调动其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主动性,正确处理好节约与支出的矛盾,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

2、全过程控制原则

成本管理的过程贯穿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而言,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准备、实施两个阶段内。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有项目信息资源的培植、购买标书、组建投标团队、查勘现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单价分析,投标报价、参加投标会、合同谈判等。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人员进场、原材料采购运输、组建团队、人员分工、工艺控制、进度控制、检查验收、竣工结算等。

施工成本管理属于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管理,也应与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展同步,不能时断时序,时紧是松,应自始至终的进行有效控制管理。

三、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节能减耗,合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業营利水平。施工成本的控制的目标,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力水平顺利完成预期的利润水平,使施工实际成本达到目标成本的控制范围以内。

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绝不能单纯的靠减少支出来降低施工成本,应该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恰当的运用成本控制措施,合理的降低材料消耗、管理费用,并通过适时或定期的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成本盈亏的原因,总结、运用可行的管理方法,及时纠正影响施工成本的不利因素,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增加企业利润。

四、成本目标管理原则

编制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编制时应根据有关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成本预算,以往经验等,按照各分解项目的子目标拟投入的生产要素,再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估算出各分解项目的子目标完成所需的生产费用水平,以此确定出施工成本计划的控制指标及目标总成本。

在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将已分解项目的各子目标成本指标落实到直接责任者及相关责任人,并按照预先确定的成本控制措施、方法、完成时间为目标管理对象,适时对比,及时纠偏,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

五、 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实施

1、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对象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主要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分包费、管理经费等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管理。

2、 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施过程

施工成本管理过程,就是以预先制定的施工成本计划做为目标成本,在施工阶段按照施工组织方案对事件进行实施,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即将或者已经偏离目标成本的事件,运用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等,使实际实际施工成本能够在目标成本控制范围以内,实现施工成本管理的目的。

3、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指项目团队,根据施工合同、设计图纸、企业战略、施工定额(企业)、类似成熟经验等制定出预期施工成本,是施工企业用于控制施工成本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实现目标拟采取的措施、实现成本目标拟耗费的资源数量等。

4、 定期的对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

为了及时了解施工成本控制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应适时跟踪、统计、汇总工程施工成本的实际消耗值,定期对施工成本实际发生值与成本计划值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产生偏差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成本消耗在可控范围内。

5 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施工成本控制就是按预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工具、控制措施,使实际成本在施工目标成本控制范围以内的一系列活动。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在施工中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与工程实际相适应的成本控制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5.1人工费控制

在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单价并不能做到完全由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而需要围绕有关定额确定单价,造成人工费的单价往往不能与市场实际相符,常常是实际人工费高于合同单价。人工费控制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做法是,参照合同价中的人工费数额,换算成以平米、延米等单位,进行劳务分包,通过各种方式转移风险,以达到人工费总额控制的目的。

5.2材料费控制

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材料费占有的比例往往很大,约占合同建安工程造价的60%~70%,有的工程项目材料费占有的比例更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材料价格不仅变动频繁,供应渠道、管理方式略有差异,均会对材料价影响很大。因此,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在原价、运费、损耗及保管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较,以把原材料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5.3施工机械使用费控制

在机械化日益提高的今天,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机动灵活的进行机械调度,均会对机械使用费产生很大影响。为此,在合理安排施工生产的同时,还应科学测算机械使用数量、使用时间、统筹安排现场等,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减少机械设备闲置时间,以降低降低施工机械使用成本。此外,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还有合理确定分包费用、紧缩现场经费支出、规范财务审批程序等,均可以实现降低管理费用、现场经费、其他直接费等的支出目的,以达到成本控制目标顺利实现。

6结 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未来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项目管理水平的竞争,也是施工成本控制能力的竞争。可见,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凭借科学的施工成本管理,通过合理的投标报价,来提高企业生命力及市场竞争力,是施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也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2007

水利企业水利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各类企业、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业务也逐渐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将探讨和研究事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问题;措施

2012年2月7日,我国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第68号令),规则明确规定,要着重突出和强调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严格限定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要在相关审批程序的规范要求下,遵照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展开对外投资。国家政策的嚴格要求和国际市场的变化都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明确自身在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1.缺少关于对外投资的综合考量

在国家积极提倡“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指导影响下,不少企业开始进行了对外投资的探索和尝试。事业单位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潮流,积极改革自身,进行对外投资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这其中不乏不符合对外投资水准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只是单纯跟随大流,没有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也没有充分研究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盲目进行对外投资,缺少一定的综合考量,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缺乏对于对外投资的事前准备

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前,首先要充分了解所投国家、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政治格局是否稳定,准确分析事业单位需要承担的风险。其次,要充分调查对外投资的领域未来发展形势及时作出战略的调整。最后,要培养处理对外事物的人才,进行一定的人才储备,保障对外投资项目能顺利进行。但是,不少事业单位并没有做好对外投资的事前准备,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资金损失。

3.欠缺对外投资的监管体制

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职能人员和职能部门对资金进行监管,对外投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全都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

4.缺少对外投资的经验

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缺少对外投资的相关认识,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的问题,极易造成不理性的、不科学的投资。缺少对对外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能及时和对方沟通,了解合作方意图,对实际的对外投资项目造成很大障碍。

二、造成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问题的原因

1.我国对外投资大环境

(1)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19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直接对外投资。到了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也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开始兴起直接对外投资。而我国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进行真正的直接对外投资。对外投资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总体环境是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缺少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管理。目前我国还没能对企业实施到位的监管环境,国家缺乏关于对外投资的指导性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约束力不足、措施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对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经验的欠缺,也直接影响到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管理。事业单位投资起步和发展都晚于企业,国家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相关管理措施和经验更加不足。(3)国家规定不完善。对于事业单位,国家出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的对外投资范围不清晰,要求不准确。国家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可以利用有形的资金、货币,也可利用无形的资产,但这些资产都是属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能会增大对外投资方式的主观性、任意性,提高对外投资风险。

2.事业单位特性影响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国家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要始终将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属性放在首位。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不同于一般企业,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盈利而展开的,而事业单位要时刻把社会公益属性放在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范围和方式。

三、解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问题的措施

1.国家层面

(1)建立健全对外投资资质审核制度。要建立健全对外投资资质审核制度,对于申请对外投资的事业单位要进行全面的审核,检查其是否具有对外投资的资质。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坚决不允许不符合要求的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善对外投资的相关法律,规范和明确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最新理念、范围和手段,使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行为规范化、合理化。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对外投资环境。

2.事业单位层面

(1)积极贯彻执行对外投资政策规定。事业单位要明确自身的公益属性,各项对外投资要符合国家的规定。做好对外投资的事前调查和准备,明确对外投资的目标和内容,多方考量,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管体系建设。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监管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明确对外投资资金的使用状况,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及时把握对外投资项目的实际进程、整体状况,并进行定期的审核和检查,把控好对外投资的节奏,对危机要有敏感度,及时作出反应,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外工作的能力。另外,还可采取招聘的方式,积极为单位争取对外工作人才。对工作积极、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进行鼓励和奖励,发挥先进分子的先锋带头作用。

四、结语

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明确自身在综合实力、人才储备、监管体制方面的缺陷,从多方入手解决问题,提高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当然,事业单位的一切对外投资活动的展开都要基于国家的政策规定,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忽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

参考文献:

[1]李霞.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综述与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62-67.

[2]姚利云.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北水利,2016(11):25-25.

[3]杨建.关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2016(12):54-55.

水利企业水利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资金管控的问题,我国建筑业市场上低价中标、工程账款拖欠等现象屡见不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不足,经营困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文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制度上入手,主要讨论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的现状,分析了其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制度;资金结算中心

1、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现状

有别于一般的生产经营性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对象和交付使用的产品均为工程项目。这类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围绕工程项目而进行的,其生产经营过程包括承接项目,项目施工和项目交付及服务,资金投入巨大且项目周期长,因此资金的充足程度和周转能力以及资金运作和融资能力对建筑施工企业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资金管控制度来保障。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控制度都不规范,致使企业资金分散,资金短缺,项目成本过高,建筑业市场上低价中标现象严重,建筑施工企业大都存在垫资的情况,而由于企业资金匮乏,使得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建设如高铁、地铁和公路等交通轨道的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加剧了建筑业市场的竞争,由于建筑业进入门槛较低,建筑队伍急速膨胀,加之大量低素质的包工队的不断涌入,使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为应对竞争,不惜低价承揽各种项目。一方面由于项目周期长,资金难以迅速回转用于其它用途,另一方面由于高铁事故频发,我国放缓了高铁建设的进程,企业投入的资金难以及时回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越多,资金的分散度就越高,资金的投入量也就越多,资金的回笼就越慢,工程垫资和工程款拖欠额度也就越大,因此资金的缺口也就越大,使企业逐步陷入资金紧张的窘境。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资金分散程度高、流动性差

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进入壁垒小,企业为避免被挤出市场,不惜低价承揽各种项目,而工程项目大都分散在各个地区,项目资金也分别由各个地区设立的项目部管理,致使资金难以集中管理,导致一些项目因资金匮乏影响工程进度,而一些项目则资金富余,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由于工程项目的分散,致使总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各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情况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也使得项目负责人得不到有效监督,从而造成部分项目负责人滥用经费的情况。

2.2 项目成本增长过快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工程项目的成本以原材料成本为主要构成部分,约占总成本的50%-60%,而人工成本也占到了总成本的20%-25%左右,通货膨胀使得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钢筋水泥的价格不断上升,而国家对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因大批农民工导致的“用工荒”使得人工成本一再提高,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次,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员工成本意识较为薄弱,相互推诿,各行其是,将成本管理的问题都归咎于财务部,没有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活动中来,致使成本难以控制。另外,由于企业缺乏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以至于难以有效约束企业内部各个员工,也就难以使员工重视成本控制,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最后,由于大量工程项目的低价中标,企业资金匮乏,会使得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因资金不足赊购材料而产生额外支出的成本,同时,资金的缺乏也会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停工从而产生工期延误成本。

2.3 垫支现象严重

目前建筑市场实行的是招投标的方式,施工企业需要通过竞标来获取工程项目,而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得施工企业之间竞相压价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导致了低价中标的现象,有时企业投标的价格甚至低于预算时的价格,致使企业资金紧张。其次,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增加获得工程项目的机会,竞相垫支施工,加上很多项目都没有工程预付款,需要自己垫支。另外,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的结算款须等到项目竣工并待业主验收同意后才能获得,而不开工或是中途停工将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施工企业只能继续垫支,从而使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

2.4 履约保证金期限过长

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中标后须按中标通知书缴纳余约为中标价百分之十左右的履约保证金,如若没有按时缴纳,则视为自动放弃项目,而履约保证金的退还却须等到工程完工、业主验收合格后,但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有些业主因自身原因会故意拖延验收时间,使得施工企业迟迟得不到这笔资金,难以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程度。此外,业主一般要求施工企业采取总包价一次包死的方式,但却不能调整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以至于施工企业还要额外承担因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损失。

2.5 工程结算款拖欠严重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尤其对资金需求量大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资金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惜低价中标甚至垫资来承包工程项目,而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完成工程项目,因此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借贷资金,使得财务费用不断增加,资不抵债。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工程项目难以及时竣工,也就难以及时获取工程款,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只要农民工讨薪,矛头就必将指向施工企业。近年来,政府为保障农民工的利益,不断出台政策要求企业按时支付工资,对施工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

2.6 内部资金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重产值和工期,往往会忽视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投标时,片面追求中标率,中标后一味的赶工以缩短工期,忽视工程质量以及工程价款结算和应收款项的收回。一般而言,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个大型工程项目都有单独的账簿和单独的项目负责人,由于项目负责人对自己分管的工程项目全权负责,而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方法等各不相同,因此各个项目的会计核算和提供的会计信息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企业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去规范这些活动,这样也就难以确定他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由于履约保证金的交付以及企业的垫支行为,企业很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往往会选择向银行贷款,项目越多,贷款越多,企业只好借新债还旧债,若是项目亏损企业将难以偿还贷款,财务风险也将越来越大。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存在这筹资渠道少而难的问题。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企业一般会选择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要求企业有良好的信誉担保和经济实力,同时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还款负担。

3、资金管控制度的改进措施

3.1完善资金管控制度

要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应该完善资金的管控制度。在投标之前,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资金的到位程度,不能盲目投标;投标后,要建立履约保证金的明细账并明确保证金的返还时间和方式。严格管理那些游离在企业生产经营之外的资金。在应收账款的收回方面,企业可成立催收小组,及时的催要工程账款和保证金以保证资金的及时到账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同时还要加强资金的开户管理,严禁项目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开户并建立资金统一结算制度。此外还可通过采取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对项目资金的运行和相关负责人的活动进行监督。

3.2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资金集控管理

为统一各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避免因资金过度分散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地下,建筑施工企业可在其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对项目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监督控制,在放权的同时也能对资金进行有效监控。各个项目部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同时还要严格项目部用款制度,根据各个项目部的资金计划对其所需资金采取先审批后使用的方法,并制定规范的资金使用程序,避免不当开支。此外,还要加大工程决算款的催收力度,以提高资金的周转能力。另外,企业还可与银行合作,建立网上银行平台,实行资金的远程管理和监控,并及时掌握各个项目部的资金使用情况,不但能解决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确保资金的营运安全。

3.3加强价值环节的成本控制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点和盈利点主要在项目管理上,因此必须熟悉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并加以控制。如组织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场之前就应该按照工程项目的进程和要求安排相应的施工人员和机器设备,避免因人员冗杂造成不必要的开支或是因停工等原因造成机器设备的闲置。其他环节如设计技术交底,审核施工图和现场核对施工图,项目管理队伍和制度的建立,施工方案的编制和现场管理以及工程竣工交验等环节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以减少成本并加强资金在各环节的可控性。(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晓庄. 工程项目管理[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朱广君. 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李新宇. 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 现代商业, 2011( 5)

[4]陈强.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控实践与思考[J]. 财会通讯,2009(11)

[5]杨文锦. 浅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0)

水利企业水利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现代市场经济时代,水利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份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水利经济还因循守旧,是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的,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水利经济面临着改革,只有水利经济跟上时代的脚步,市场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市场经济 水利经济 发展 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在进行改革,现阶段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利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经济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使得水利事业良好的发展。

一、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1.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2.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是早就存在的,它是一种交换和交易的场所,但是市场经济不是本来就存在的,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地演变而来的。纵观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市场经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市场经济,第二阶段是现代市场经济,即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的自身力量来调控市场的经济。这样的经济是在很早之前存在的,在这个阶段国家不干预市场经济,对其采取放任的政策,整个市场经济在自由的运行,是无组织、无计划的。这样的市场经济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不好的状况,会有生产过剩的情况,然后导致资源浪费,或是会出现经济萧条。以上两种情况经常发生,那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对市场经济采取了干预的政策,就到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是在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在20世纪初开始了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从制度与运行上看,现代市场经济比自由市场经济更加完善,例如现代市场经济的机制是更加健全的,调控手段是更加完善的,法律方面是更加完备的等。现代市场经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弥补了市场本身的缺点与不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有很大的优越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3.市场经济的特征。现代的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自主性,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市场主体可以自主调节,使自身的资源向利益高的方向分配,平衡资源,获取最高利益,能够促进经济的进步;(2)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竞争性、开放性以及统一性。市场是从事交易活动的场所,供给与需求、价格、竞争是存在于每个市场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彼此影响、彼此联系、彼此一寸,体现了市场的作用;(3)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经济的良性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现代的经济现状下,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它使得经济能够稳定地发展,快速地发展、可控地发展。

二、水利经济的改革探索

1.水利产业的概述。水利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有关水方面的公共设施与产品,例如防洪除涝、减灾抗旱、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防治以及生态建设等。水利产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是具有公益性的,主要是为了社会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产业发展的较好,这得益于国家的支持。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突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据统计,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大约占据65%,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占据约50%以上,是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的。“十一五”我国的水利投资是18%的年均增长速度,而到了“十二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0%以上,与“十一五”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十一五”我国的水利投资是7000亿元,到了“十二五”投资是1.8万亿元,也是增长的。2013年我国在水利产业上的投资为4397亿元,2014年已经达到了4881亿元。在水利投资上也是逐年增长的。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水利产业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水利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司法不统一。水利产业的工作由很多的部门负责,没有特别明确的分工,职责也没有具体的说明,当有问题发生时,找不到具体的部分负责,找不到具体的解决办法,没有明确的规定,使问题无法合理快速的解决。在司法方面,节约用水问题要找城建部门处理,卫生防疫监督问题要找卫生部门处理,水电调度问题要联系电力部门,这样所有水利违法事件都有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了执法的力度不同,方式不同,会有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问题产生。(2)性质不纯。现在的水利产业大致被分为三个类型,它们是生产经营型、有偿服务型、社会公益型。首先是生产经营型,水利产业作为现代的一种产业,是要有现代的经营模式的;然后是社会公益型,水利经济作为一种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发展,计算投入及效益,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后是社会公益型,水利产业是具有公益性的,又不单单只是公益事业,所以也是难以划分的。这三个类型没有严格的界定,概念比较模糊,根本无法满足现在水利的生产。(3)投资不足。在水利产业方面有很多资金不足的情况,经常会总有经费不足、工程设施老化、技术落后等等问题发生,由于水利部门的公益性,水利产业有关部门的收入也很有限,有时甚至职工的工资也难以保证。长期下来,就会导致水利产业部门的职工队伍变小,人才流失,致使水利产业工作更难以顺利开展。(4)缺乏竞争意识。现在有的水利产业部门还是传说中的铁饭碗机制,职工会产生一定的懒惰心里,而且受到现在体制的影响,水利产业部门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职责分布不明确的问题,导致职工工作分布不公、思想低迷、缺乏竞争意识的结果,严重影响了水利产业的良性发展。

3.水利经济改革的措施。(1)体制改革。水利产业的体制一定要进行改革,应该理清行业职责,合理分配工作,统一司法问题,做到执法及时,执法公平,执法透明,执法公正,使人民有问题能得到快速的公平的解决,减少怨声载道的情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2)明确水利产业的类型。明确划分水利产业的类型,例如可以分成生产经营型、准公益型、公益型等,让人在此问题上一目了然,不再模糊不清,严格界定水利产业类型,不再阻碍水利产业的生产与发展。(3)投入足够的资金。意识到资金对于水利产业的重要性,水利产业本身是具有公益性的,有的部分无法自己维持,需要政府的支持,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改变经费不足、工程设施老化、技术落后、人才流失等等不良状况,资金充足了,才能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且要紧随时代,重视科技的力量,引进高科技的技术、设备,培养高科技的人才。(4)人事改革。在人事任用上,要改变现在的工作风气。工作单位进行公平公正的招聘,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能力上岗,然后通过绩效考核来任用、升迁或是淘汰职工。而且要根据职责、绩效的不同来进行工资调整,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产生竞争意识。使得水利产业部分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结语

经济在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改革意味着创新与发展,不断创新才能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要通过目前水利产业的现状,找到正确的水利产业改革方式,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对水利产业进行改革,通过不断的改革来振兴壮大水利产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水利事业,努力提高水利产业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珍.探究市场经济下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控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06):187-188.

[2]孙晓迪.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5):30-31.

水利企业水利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农田水利灌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面临我国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工程设施老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改造势在必行。因此,各地在制定农业节水规划时,既要重视节约灌溉用水量,又要重视节约水资源量,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两者结合起来,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以达到水资源量的综合利用。把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一个新台阶,力增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一、节水灌溉含义分析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输配水主要通过各级渠道来实现,对土质渠道而言,一般从水源到田间进水口,约有50%的水量会渗漏损失掉。田间灌水是指灌溉水进入田间以后,将分配到一定灌溉面积上,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在此过程中,一部分水会形成深层渗漏损失,一部分水会通过土壤蒸发损失,还有一部分水量可能会从地表流失。如果田间灌水方法不当,用水管理粗放,田间水量损失可以占到进入田间水量的30%~40%。作物吸收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层中吸取水分供其生长并最后形成作物产量的过程。如果灌水过多,棵间蒸发量大,作物腾发量过多,也会造成水量损失。因此,节水灌溉可以定义为:通过采用各种工程节水技术措施、资源优化调配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措施等,来节约或减少从地表水(水库、河流等)、地下水或其他水源中引取的灌溉水量。

二、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农田水利建设以政府领导为主,层层分解责任制,工程项目按地区平均安排,难以突出各自的开发建设特色,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变政府主导为行政主导工程的选择,组织实施以农民为主体,政府进行适当指导。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水利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水利体系各级水利网络中最直接惠泽百姓,并和老百姓生活农村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农业水利工程对存蓄降雨调剂用水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喷灌技术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2)地面灌溉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3)地下灌溉是公认的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

(5)工作思路的转变,随着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以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有水利工程理念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从工程经济向环境经济发展,已成为21世纪农田水利建设的方向。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要站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环保型社会这一高度,不但要考虑它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6)投入形式发生改变,以往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人力投入主要是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资金的投入主要靠国家地方政府投资,随着两工的逐渐消失,原有的投入渠道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由国家投入为主逐步转到以社会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道路上来,在政府的总体规划下,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社会经济实体、个体大户以及其他社会闲散资金,真正实现以农田水利建设促发展,以发展促农田水利建设的良性轨道上来。

(7)工程本身发生了变化,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工程有以下特点:工程逐步由数量规模型转到质量效益型上来;单一的工程项目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水源工程节水灌溉、防洪、除涝,水土保持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建设系统化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工程建设不是大而全,而是少而精,真正起到开发一处,辐射一方的引导示范作用;工程建设由注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抵御自然灾害,逐渐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務。

三、发展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黄河下游连年出现断流现象因此,开展节约用水迫在眉睫,我们国家提倡科学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发展节水灌溉,才能在满足灌溉需求的情况下,保证城市用水、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用水。

3.1灌区存在的问题

群众节水意识差,大水漫灌、纵水入沟的现象仍然存在。群众管理力量薄弱,重灌轻管,有的局部灌溉甚至无人管理,呈自由化状态,大渠只要不停水,小渠尽管淌。引灌区工程标准低,多数渠道没有衬砌,渗漏严重,加之近年来资金不足,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加剧了水的渗漏,渠道水利用率低下。由于大水漫灌和渠道渗漏造成地下水位升高,盐渍化形成不仅造成作物减产,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当前常用的节水工程技术加强渠道防渗工程,抓好工程节水措施,因地制宜修建防渗渠道,提高渠系水利用率是搞好节水灌溉工作的基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以经济杠杆,促进农田节水灌溉的深入发展,对解决水资源短缺,提高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农民节水的技术水平,在经济措施上,要加快水费改革步伐,树立水商品的观念,实行有偿供水,对超定额用水要实行加价收费,节约水量要给予奖励,提高农户的商品水意识,使农户树立节水意识。

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着重运用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国家投资的规模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资金缺乏是普遍存在的共性,改革现有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是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主要方向工程建设要创新思路,结合国情和科学技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除了投入资金外,还要结合技术,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从而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从投入到使用,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1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

1)小畦灌溉是常用的,即要规范基本农田(畦田或方田),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水源情况确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减少用水。2)膜上灌,是通过放苗刀孔和增加渗水孔向土壤渗水,达到节水灌溉任务。3)喷灌,是一种先进的技术,节水增产效果显著滴灌,它的节水和增产效果尤其明显,比喷灌节水12%~30%,与地面漫灌相比省水70%,增产30%。

4.2节水农业的技术措施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合理调整农林牧副业结构,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2)立体复合种植,提高经济效益。3)农田覆盖保墒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提高热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壤蒸发损失,延长作物生长季节,有利于发展膜上灌等节水灌溉方式。4)改良土壤,培育肥力,主要措施有(麦)秸秆还田,同时提倡草田轮作,复种绿肥,实施农牧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和保肥性能,建立持续良性循环的土壤环境。5)改进良种,保证供应,良种的节水增产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要符合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规划,要符合农业的发展规划,就要适应相应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从资源利用和技术应用的角度入手,正确地把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水利体系服务,尽力节约资金,减少投资,降低农业用水成本,从而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上一篇:服务管理与酒店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直接投资发展趋势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