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论文范文

2024-05-02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意义]通过文献和专利进行文本挖掘获取技术热点主题的方法已逐步成熟,但相关研究未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对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以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数据源,嵌入社会公众感知,可从更全面的视角识别技术热点主题并分析其发展态势。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分析框架,弥补了现有方法未考虑社会公众对技术主题变化影响的不足。[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微信传播指数(WCI)筛选可用于技术热点主题识别的微信公众平台。其次,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应用LDA主题模型提取技术主题。然后,结合社会感知识别技术热点,并利用IPA分析法分析技术主题的发展态势。最后,以石墨烯技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方法的可实施性和效果。[结果/结论]识别出2015-2018年石墨烯技术热点,并结合社会感知视角定位出当前处于优势区、维持区、机会区、改进区的技术主题,实现对石墨烯技术热点的发展态势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WCI;文本挖掘;社會感知;IPA分析;技术热点;主题识别;发展态势;石墨烯技术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0.03.005

Key words:WeChat official accounts;WCI;text mining;socially aware;IPA analysis;technology hot topics;topic indentification;development situation;graphene technology

近年来,识别技术主题的演化与发展态势,引起政府、企业与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尤其对技术主题的识别将会影响研发资金的投入与分配,并为国家、企业的研发提供决策支持,以提升国家、企业技术的核心竞争力[1]。识别技术热点主题,监测追踪技术主题发展趋势,将帮助管理决策者识别预测未来具备发展前景的技术[2]。

在技术的演化与发展中,技术主题反映了技术领域内研究内容与研究热点的更替,对于相关人员定位技术发展态势,识别技术机会与预测技术前景意义重大,在科技决策与战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基于科技文献与专利数据的技术热点主题识别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也逐渐走向成熟,从计量分析到统计概率分析再到语义分析,从外部特征分析到内部特征挖掘,使技术热点主题识别结果的决策参考作用也在不断凸显和增强。

对于技术热点主题的识别,仅依靠技术领域知识,从技术角度还远远不够,社会感知与公众参与也是影响技术主题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社会感知源于社会学,是一种社会公众通过信息渠道获取的与客观对象相关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大量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而最终形成,并最终能对客观对象产生影响[4]。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能否进入技术热点的行列,与社会公众的感知和认可密不可分。技术发展与技术产品市场增长息息相关,作为市场环境中最大的受众群体,技术在市场初期被用户接受与采纳的程度成为影响技术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根据技术扩散S曲线[5],在早期技术的采纳接受群体更多是技术专家与少数业内创新者,因缺少市场环境的支持,技术采纳程度较慢;当技术被社会公众感知接受时,对技术的采纳接受程度将快速提升并趋向饱和,为技术实现飞速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市场环境[6],并逐渐获得市场的焦点关注而成为技术热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是在获得了广泛社会公众的认可之后,进入了信息时代热点技术的行列。社会公众在技术发展的潜在影响日益凸显,嵌入社会感知识别技术热点,确定技术发展态势也变得至关重要。

1 嵌入社会感知识别技术热点主题的必要性

技术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最终应为人类服务,同时基于社会公众感知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应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技术活动当中[7]。随着20世纪中期民主思想在技术活动中的传播与渗透,社会公众在技术决策与技术评价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8]。“三螺旋理论”的格局也在发生改变,社会公众成为高校、政府、企业外另一重要因素参与并影响着技术创新与发展[9]。国家引导社会公众适度参与和影响技术活动,已充分体现出技术活动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对于技术热点问题社会公众已逐渐拥有平等的“话语权”。美国、加拿大、丹麦等西方国家,逐渐实现公众感知参与从“缺失模型”到“民主模型”的过渡,实现由公众理解科学到公众参与科学的转变[10],放大了公众感知参与在技术风险感知与技术决策评估中的重要作用,转基因技术、核电技术等因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关注成为技术热点,技术决策的过程中也逐渐纳入了公众的声音。相比欧美国家,在科学技术传播活动中,中国的感知参与技术活动的主体形式仍处于缺失模式阶段,社会公众更多是被动地接受科学技术教育。随着中国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公众在网络环境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社会公众与科学家在技术热点问题讨论上实现平等交流将是推动中国技术创新发展中的必然选择[11]。

众多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在利益取得与价值实现的驱动下,专家群体对科学技术问题的判断与话语权应受到监督与制约,社会公众的意见应作为补充性知识丰富到专家决策中。公众意见既制约着技术研发的方向,也引导着技术热点的改变。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社会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公众积极通过互联网参与技术活动,感知技术热点的发展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引导着技术发展轨迹[12]。同时,多要素共同作用于技术热点主题变化日趋明显,不同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组成“行动者网络”(如图1所示),热点技术主题的发展与传播得到多元化的支持。基于人类学情景理论,通过社会公众“合法的边缘参与”[13],社会公众的意见与感知,将作为隐含在人的行动模式与处理事务的情感中的默会知识,影响着人与技术演化发展间的“互动过程”,随着感知的丰富与增加,其有用性将会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技术服务于人类,对于技术主题能否发展成为技术热点,关键在于能否长期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在由政府、技术专家、企业组织等主体构成[14],协同影响技术主题发展的行动者网络中,嵌入社会公众感知,对解决技术争议与识别技术风险提供了现实性的依据,为技术主题能否在相关行业领域长期立足,并扮演技术热点的角色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社会感知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力量影响着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

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感知便捷获取成为可能,依托社交媒体,社会公众参与热点技术主题讨论的渠道增加。各种论坛、微博、推特、脸书等平台可以共享传播知识[15],分享公众意见。专门针对相关社交媒体信息所作的舆情分析论文逐渐增加[16-17]。微信作为中国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其出现和快速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共享方式。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腾讯旗下的信息共享平台,具有使用免费、易于管理的优势,逐渐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中占据主流信息共享渠道的地位[18]。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低噪音要求,选择微信公众号作为分析数据源,严格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资格审查,为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打上了“专家”的标签,传播的信息更具权威性。微信简便易用,能够满足各年龄段用户的需求,具备较为庞大的用户基础与用户粘性,相比较其他社交媒体,推文直接推送至个人手机终端,也可依附微信群裂变式传播,为技术热点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微信面向各类用户群体,其开放性也保障了在技术主题的传播与讨论中,专家与公众的平等参与。作为社交媒体,微信充当着社会感知的“传感器”角色,成为同社会公众交互的重要载体[19],通过简单的阅读、转载或点赞,既传递了社会公众的感知数据,也影响着技术主题在复杂社会系统中的发展前景。而且,认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权威性意见领袖,在获取公众感知上相比其他社交媒体更具优势性。随着技术主题演化成为舆论焦点,技术需求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放大,逐渐在相关领域中占据技术热点的地位。微信公众平台在中国发展迅速,用户群体不断壮大,海量技术领域的信息广泛共享,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取实时技术知识与行业动态,结合社会公众感知识别技术热点主题,将有力地彌补单纯依靠专家、专利和文献识别技术热点主题的不足,不仅为技术热点主题识别提供了新的数据源,也在丰富研究视角上做出了新的贡献。

2 文献综述

基于文献与专利数据的技术热点主题识别与分析已取得较多成果,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已相对成熟,主要包括词频统计分析、共词分析、引文分析以及SAO语义结构、LDA主题模型等方法。相关研究如表1所示。

技术热点主题识别从计量分析的视角转向语义分析,弥补了传统分析方法中对科技文本内容的语义理解的忽视,基于内容的文本挖掘方法使分析结果更加深入、直观,提高了主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发展的宗旨是服务于人,技术发展前景需要经受社会选择的考验[29]。在以往的研究中,基于科技文献与专利的分析充分考虑了技术领域专家的意见,但未体现社会公众感知对技术主题的影响与选择,社会公众不仅扮演技术知识受动者的角色,他们也直接和间接地参与科学知识与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30],“科技民主”的理念颠覆了“专家”与“社会公众”间的差距,平等民主的思想使得社会公众感知对技术热点的演化与发展产生影响。

在早期的研究中,丹麦、荷兰、英国等众多西方国家为推动社会公众参与技术活动,经历了从最初的公众理解科学,到社会感知和公众参与影响技术决策与技术评估的过程。英国科学促进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等不同国家的机构组织,通过共识会议、民意测验等不同方式将公众参与感知介入到科学技术活动中[31]。英国皇家学会与皇家工程学会鼓励社会公众感知参与到纳米技术活动中,影响了纳米技术早期的发展进程[32];丹麦的技术委员会鼓励公众参与科学事务[33];加拿大也将公众意见纳入生物技术规范和生物产品检测,还有包括基因技术[34]、生态安全等技术的长远发展均受到了公众感知的影响。

受科学技术知识储备不足的影响,我国公众早期处于接受科普教育的被动认知阶段。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提升了对社会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重视,符合中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模式正在逐渐形成,舆论对技术发展进程开始产生影响。在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环境技术创新等不同领域问题的讨论中纳入了公众感知和参与[35],“公众科学”思想的不断渗透,未来公众参与能否提供更多调查数据与发挥反馈作用也值得我们的期待[36]。

围绕社交媒体展开的技术问题讨论,贾鹤鹏基于微博探究了公众参与影响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指出社交媒体具备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的平台的潜力[37]。Rotolo D等提出社交媒体中新闻评论等社会感知数据,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识别技术发展态势,预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38]。不同技术主题的发展也受制于公众感知程度的影响。核电、转基因技术等生态环保、健康生活相关的技术主题获得了较多的公众关注,作为技术热点始终活跃。但像量子技术等纯科学技术领域,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距离市场应用遥远,明显缺少公众的感知和参与[39]。社交媒体应用范围的广泛性,促使大量技术领域知识与信息在社交媒体中共享,利用社交媒体感知数据与信息,已可实现技术主题的早期识别与监测[40]。社会公众感知作为一种“群体智慧”作用于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影响着当前社会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41]。

3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为在技术热点主题识别中嵌入社会感知,深入分析技术热点的发展态势。本研究以认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技术主题提取的权威数据来源,利用LDA主题模型提取技术主题,并综合社会公众感知数据对技术热点进行识别与判断,采用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方法分析技术主题的发展态势。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3.1 技术领域微信公众号选择

为从影响力较高的技术领域微信公众号中挖掘权威性的技术领域主题分布,选取表征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微信传播指数WCI作为筛选指标,选取WCI相对较高且波动相对稳定,并通过认证的技术领域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数据来源。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广泛的适用性,大量技术领域微信公众号涌现,科研成果共享与技术推广也逐渐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相比其他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严格的审查认证与运维机制,同时具备较高微信传播影响力,受众群体广泛,实现了对技术领域信息获取在权威性上的保障。

为筛选具备较高影响力的技术领域认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数据源,采用微信传播指数WCI作为筛选标准。清博大数据研发的微信传播指数(WCI)[42]是表征微信公众号传播影响力、整体热度与发展走势的评价指数,已基于替代计量思想应用于学术影响力评估[43]等多方面的研究中。本文应用微信传播指数(WCI)完成技术领域认证微信公众平台的选择。微信传播指数计算指标与权重,如表2所示。

3.2 技术主题初步提取

为初步提取技术领域微信公众号推文中的技术主题,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利用Blei研究团队开发的LDA主题模型,实现技术主题初步提取。通过获取微信公众号推文、文本预处理,采用LDA主题模型提取技术主题与关键词,归纳技术主题的分布情况。

3.3 技术热点主题的识别与发展态势分析

基于LDA主题模型初步提取技术主题与技术关键词的结果,嵌入社会感知数据识别技术热点并分析其发展态势。首先,基于LDA主题模型提取的技术主题与关键词,通过调用清博大数据API,对技术主题与关键词相关推文的社会感知数据(阅读数与点赞数)进行统计,构建技术主题影响力指数。以技术主题的发文频次作为关注热度,表征公众感知程度的影响力指数作为关注强度,构建关注强度对关注热度的回归直线模型,结合IPA方法分析技术主题的发展态势。

技术主题影响力指数,采取H指数[44]与R指数[45]的思想,借鉴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估[46]模型构建。基于技术主题的感知数据阅读量、点赞量构建影响力指数,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技术主题的感知参与程度。阅读量R指数反映技术主题受公众关注程度,点赞量H指数反映技术主题受公众认可程度,理论上认为,备受公众关注且获得较多公众参与及公众认可的技术主题,将会在相应技术领域获得更多的社会感知与影响力。以技术主题及关键词为统计单位,获取技术主题与关鍵词相关推文的阅读数与点赞数,计算技术主题影响力指数。相关指数计算方法如表3所示。技术主题影响力指数计算方法如式(1)~(3)所示。

其中,readIndex(j)和ThumbUpIndex(j)分别为评价技术主题影响力的阅读量指标和点赞量指标,TopicIndex(j)表示技术主题影响力指数。

以利用社交媒体识别学科新兴主题的思想[47],通过考察技术主题的发文频次和用户感知两种因素在技术主题发展传播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程度,以综合关注热度与公众关注强度识别技术热点。其中,发文频次表征技术主题关注热度,以技术主题影响力作为用户感知测度指标,表征技术主题关注强度。构建关注热度与关注强度的回归直线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回归直线作为技术热点的衡量标准。回归直线反映了以关注热度为条件的关注强度的期望水平,直线上方主题关注强度略高于平均水平,关注热度有待进一步增长,是新兴热点主题分布区域;直线下方主题关注热度略高于平均水平,主要由于技术主题因关注热度较高,引发的信息量的积累而形成的热点关注优势,该区域通常为传统热点主题的分布区域。

基于技术热点主题的识别结果,采用IPA分析法评估技术主题的发展态势以及应用前景。

IPA分析法于1977年提出,可表示为“重要性——绩效/满意度”分析法。分析原理从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对考察对象的衡量指标进行评价。常采用I(重要性)与P(绩效/满意度)建立坐标系,构建四方格图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分析。通过I与P各自总体均值将坐标平面划分为4个象限,分别为优势区(Ⅰ)、维持区(Ⅱ)、机会区(Ⅲ)、改进区(Ⅳ),如图3所示。

区域Ⅰ重要性与满意度均较高,体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应继续延续当前水平;区域Ⅱ为维持区,重要性相对较低,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应努力保持当前满意度水平,下一步需努力提升关注,凸显重要性已推进大力发展;区域Ⅲ为机会区,在当前市场环境与条件下尚未显示出发展优势,或仍处于起步阶段,日后应创造机会,吸引关注与资本投入,逐渐取得发展;区域Ⅳ体现出高重要性与低满意度,发展态势状况良好,但认可度不高,可适当减少投入或取得改进后大力发展。

IPA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中,包括服务质量评估与营销状况等多方面,现基于技术主题发文频次与用户感知作为重要性与满意度的评价标准,分析技术热点的发展态势,以期为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前景展望提供意见参考。

4 嵌入社会公众感知的石墨烯技术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分析

4.1 石墨烯技术微信公众平台的选择

基于WCI微信传播指数选择石墨烯技术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建立石墨烯技术微信公众号微信榜单并监控WCI指数,最终选取WCI波动相对稳定的认证公众号“石墨烯资讯”与“石墨烯联盟”作为微信文章提取的目标账号。两公众号运营主体分别为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与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信息来源具有权威性保障。石墨烯技术微信公众号WCI指数(部分)如表4所示(数据来自“清博大数据—清博指数”)。

4.2 基于LDA的微信石墨烯技术主题提取

基于已选择的石墨烯联盟与石墨烯资讯微信公众号,获取公众号内推文,通过去除无关推文,共保留6 033条进行分析。进而采用LDA主题模型完成主题抽取,迭代次数为2 000次,超参数设置α=50/K,β=0.01,主题数K设为50。得到石墨烯技术主题的主题—关键词概率分布(部分),如表5所示。

为检验识别主题的准确性,本文梳理了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热门主题,如表6所示(材料来源:http://www.grapchina.org/)。石墨烯创新大会作为世界范围内石墨烯研究者参与讨论的权威盛会,其热门主题代表着相应时间阶段石墨烯技术研究的关注热点,通过对比LDA主题结果与大会热门主题可以发现,所识别结果基本满足响应时间阶段的研究热门主題。

综合2015-2018年微信公众号中关于石墨烯技术的推文技术主题,技术主题涉及石墨烯原材料、制备技术、生产工艺、传感器、医疗保健、电子信息、水气体处理、储能、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包括产品研发、性能改进以及在多种应用领域的探究。2015-2016年石墨烯技术主题更多集中在海水淡化、空气治理领域,开展传感器领域的研究与石墨烯薄膜大面积制备等多方面。随着石墨烯作为新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到2017-2018年,石墨烯在医疗保健、临床医疗等民众密切关注的领域开始逐渐增多,电供暖等热管理领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新能源在政策驱动下也在石墨烯研究中得到关注,光电、柔性电子等电子信息领域始终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众多石墨烯原料与生产工艺中性能结构改性研究逐渐开展。石墨烯的研发工作与涉及的应用领域逐渐体现出贴近市场需求的态势。

4.3 嵌入社会感知的石墨烯技术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分析

为进一步从社会感知的角度识别石墨烯技术热点,根据石墨烯技术主题分布与热门关键词在清博大数据中采集技术热点相关推文的微信发文量、阅读量与点赞量,计算技术主题影响力指数,构建关注热度与关注强度的回归直线模型(如图4所示),识别石墨烯技术热点分布情况。(样本时间区间: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

图中拟合直线上方的技术主题,关注强度高于平均水平,为新兴技术热点主题。以关注热度均值H0为分界,右侧(区域A)关注热度与强度均呈现较高水平为成长型技术热点主题,例如:石墨烯在光电器件、纤维织物等多方面的应用;左侧(区域B)关注强度较高,但关注热度有待进一步增长,在公众感知认可下具备可观的市场前景,视为潜力型技术热点主题,例如:散热、供暖等热管理研究逐渐开展,由于贴近公众与市场需求,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同时由于新能源政策的推动与大健康的普及,临床医疗、节能储能等领域的研究获得公众认可,具备较为可观的发展前景。拟合直线下方左侧(区域C)关注热度与强度均较低,技术主题可能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或为社会公众较生疏的主题,如基础研究相关主题;右侧(区域D),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金属复合材料及建筑材料等主题,关注热度高于评价的为传统技术热点主题,多由于历史研究的积累取得了较多的关注热度,但相关研究也由于较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关注强度逐渐降低,有待通过改性完善以重新吸引公众的关注。

进一步绘制发展态势重要性与满意度IPA分析四方格图,如图5所示。石墨烯光电(图5标注63)等成长型热点技术主题分布于优势区Ⅰ,重要性程度较高,发展态势满意度为保持在较高水平,占据着当前市场的有利资源,在研发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市场应用前景良好,应努力保持核心技术的发展。维持区Ⅱ中分布着电热膜(图5标注39)等潜力型新兴热点主题,获取了较高公众认知与满意度,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在后续研发中应引起广泛关注,大力发展。区域Ⅲ机会区中,细胞培养(图5标注41)、荧光标记(图5标注13)等为基础研究或制备技术与生产工艺中的技术主题,公众更多青睐于技术产品的市场应用,公众参与科研尚未流行,后续还需更多政策支持推广,以获得更多公众支持与认可。区域Ⅳ改进区污水处理(图5标注56)多为传统热点主题,技术的改性提升应作为取得技术突破的方向。

5 结论与展望

追踪技术热点的发展趋势,识别技术机会和确定技术的应用前景,对企业或国家研发战略制定与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议题。嵌入社会感知的技术热点主题识别,不仅能发现技术热点,还可了解热点主题发展态势,对石墨烯技术的分析表明,近年来,石墨烯在电子信息领域、热管理、节能储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一直取得了技术专家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电热膜、临床医疗、光电器件等技术热点体现技术研发重视对市场应用需求的满足,社会公众作为技术的最终受益者,对技术热点的研发方向与发展态势也逐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实时获取并嵌入社会感知进行技术热点主题识别的新方法,这是对基于专利与文献识别技术热点主题的补充。采用技术领域认证微信公众号作为数据源,并利用微信用户对技术主题的感知信息作为技术热点的识别与判断依据,及时跟踪了技术知识传播分享渠道的变化,并给出了有效利用的途径。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兴自媒体,数据积累量相比专利和文献还有差距,难以分析技术热点主题的演化过程。另外,平台开放性的限制对如何获取更多用户的使用行为轨迹仍需进一步研究,进而丰富社会感知,定位不同微信受众群体对技术发展的认知。

参考文献

[1]Small H,Boyack K W,Klavans R.Identifying Emerging Topic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Research Policy,2014,43(8):1450-1467.

[2]Momeni A,Rost K.Ide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of Possible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By Patent-development Paths and Topic Modeling[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6,(104):16-29.

[3]Zhang Y,Zhang G,Chen H,et al.Topic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Methodology with a Case Study Focusing on Big Data Research[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6,(105):179-191.

[4]Hoffman D D,Singh M,Prakash C.The Interface Theory of Perception[J].Psychonomic Bulletin and Review,2015,22(6):1480-1506.

[5]埃弗雷特·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辛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6]宋艳,黄梦璇,刘峰,等.新兴技术产品早期市场用户采用意向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46-1557.

[7]张慧敏,陈凡.论技术决策中的公众参与[J].科学学研究,2004,22(5):476-481.

[8]张晓杰,耿国阶,孙萍.国外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3,(20):25-30.

[9]Leydesdorff L,Etzkowitz H.Can‘the Public’Be Considered as a Fourth Helix in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Report on the Fourth Triple Helix Conference,2002[J].Science & Public Policy,2003,30(1):55-61.

[10]李正偉,刘兵.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研究:约翰·杜兰特的缺失模型[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3):12-15.

[11]Hepeng J,Li L.Unbalanced Progress:The Hard Road from Science Popularisation to Public Engagement with Science in China[J].Public Underst Sci,2014,23(1):32-37.

[12]祝侣,刘小玲.国外促进公众参与技术预见的举措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8):15-18.

[13]E.温格,J.莱.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14]Joss S.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and Decision-making—Ephemeral Phenomenon or Lasting Change?[J].Science & Public Policy,1999,26(5):290-293.

[15]吴士健,刘国欣,权英.基于UTAUT模型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研究——感知知识优势的调节作用[J].现代情报,2019,39(6):48-58.

[16]朱毅华,王兆庆.转基因网络舆情中公众认知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4):5-12.

[17]李美璇,刘时雨,许静.基于社交媒体的科学传播:新浪微博“转基因”热词传播模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0):957-959.

[18]匡文波.中国微信发展的量化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4,(5):147-156.

[19]宋维翔,贾佳.微信公众号信息质量与用户互动行为关系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1):78-85.

[20]Chen Y H,Chen C Y,Lee S C.Technology Forecasting of New Clean Energy:The Example of Hydrogen Energy and Fuel Cell[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0,4(7):1372-1380.

[21]梁立明,谢彩霞.词频分析法用于我国纳米科技研究动向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21(2):138-142.

[22]栾春娟.基于专利共现的全球太阳能技术网络及关键技术演进分析[J].情报学报,2013,32(1):68-79.

[23]郝韦霞,滕立,陈悦,等.基于共词分析的中国能源材料领域主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6):70-75.

[24]Callon M,Courtial J P,Laville F.Co-word Analysis as a Tool for Describing the Network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Bas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The Case of Polymer Chemsitry[J].Scientometrics,1991,22(1):155-205.

[25]刘云,周友富,安菁.基于专利共引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分析[J].情报学报,2013,32(3):328-336.

[26]Small H.Co-citation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A New Meas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Docum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4,24(4):265-269.

[27]Wang B,Liu S,Ding K,et al.Identifying Technological Topics and Institution-topic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for Paten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alysis:A Case Study in LTE Technology[J].Scientometrics,2014,101(1):685-704.

[28]楊超,朱东华,汪雪锋,等.专利技术主题分析:基于SAO结构的LDA主题模型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3):86-96.

[29]肖峰.论技术的社会选择[J].科学学研究,2001,19(3):18-23.

[30]王爱玲,王俏.科学技术的公众认知问题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4):108-109.

[31]S Frankel M.AAAS、科学与社会——推进科学,服务社会[J].科技导报,2015,33(22):122-122.

[32]刘兵,宗棕.国外科学传播理论的类型及述评[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142-146.

[33]佟贺丰.丹麦公众参与科学事务模式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2):123-126.

[34]谈毅.公众参与科技评价的目标与过程--以转基因技术争论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6,24(1):30-35.

[35]柳卸林,姜江.发挥公众参与在环境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J].工业技术经济,2012,31(1):3-12.

[36]杨正.“公众科学”研究——公民参与科学新方式[J].科学学研究,2018,36(9):1537-1544.

[37]贾鹤鹏,范敬群,彭光芒.从公众参与科学视角看微博对科学传播的挑战[J].科普研究,2014,9(2):10-17,32.

[38]Rotolo D,Hicks D,Martin B R.What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J].Research Policy,2015,44(10):1827-1843.

[39]陶贤都.基于自媒体的科技传播公众参与范式研究[J].科技传播,2016,8(22):20-23.

[40]Breitzman A,Thomas P.The Emerging Clusters Model:A Tool for Identify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Across Multiple Patent Systems[J].Research Policy,2015,44(1):195-205.

[41]张丽娟,吴致远.技术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59-165.

[42]清博大数据.微信传播指数WCI(V13.0)[EB/OL].http://www.gsdata.cn/site/usage,2017-07-01.

[43]Zhao R,Wei M.Academic Impact Evaluation of Wechat in View of Social Media Perspective[J].Scientometrics,2017,112(3):1777-1791.

[44]Hirsch J 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5,102(46):16569-16572.

[45]金碧辉,Ronald R.R指数、AR指数:h指数功能扩展的补充指标[J].科学观察,2007,(3):1-8.

[46]颜月明,赵捧未.一种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评估方法[J].情报杂志,2016,35(9):141-145.

[47]段庆锋,潘小换.利用社交媒体识别学科新兴主题研究[J].情报学报,2017,36(12):1216-1223.

(责任编辑:孙国雷)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论文范文第2篇

2、市场培育视角下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3、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与规范化发展研究

4、湖北内需扩大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5、张兴凯 对安全生产充满信心

6、桂林市阳朔县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7、我国竞技体育非均衡发展战略演进的历史审视

8、基于SWOT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跨境电商发展战略研究

9、企业专利战略基本问题之探讨

10、全力以赴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1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12、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现状与缓解对策

13、浅谈中国的经济周期特征

14、经济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转型研究

15、基于“四因素模型”的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制定和选择

16、D公司行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17、我如何打造华泰的品牌和文化

18、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差异化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19、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探讨及问题研

20、以创新支撑和引领制造强国建设

21、把13亿中国人的智慧汇聚到创新的大潮中

22、后改革时代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23、国有煤企在变革中的战略转型与蜕变

24、探究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25、浅谈新形势下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26、基于绩效的省域饭店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7、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28、中国经济结构演变分析及未来趋势

29、从“五年计划”看中国的区域经济战略

30、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

3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32、我国制造业稳步迈向高质量

33、我国人口迁移模式的时空演进

34、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下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35、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化

36、“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思考

37、民族地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研究

38、“十四五”时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

39、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回顾与前瞻

40、蓬莱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研究

41、“讲好湾区青年故事”

42、论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43、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分析

44、《纲要》解读及大学“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

45、从现象到本质:解析“戴旭现象”

46、发展理念的一场深刻革命

47、韩国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48、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49、李克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论文范文第3篇

(一) 腾讯网战略理念的改变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 对门户网站产生了猛烈的冲击, 就连腾讯网这种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佼佼者也不例外, 流量大幅度的下滑, 迫使着腾讯网寻找新的出路进行改革。以用户为中心, 这就是腾讯网改革的理念转变。移动互联网时代, 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更具有自主权, 不仅扮演着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传播、制造者。人们从先前的被动接收信息到现在的主动选择信息, 从先前的传统媒体到现在的新媒体, 人们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 用户需求被放在了媒体发展的第一位上, 这就要求网站给用户建立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

创建吸引人的并且高效的用户体验,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就是腾讯网面对新媒体挑战时做出的理念转变。新媒体以极快的速度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更是改变了人们在传播信息中的受众地位, 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新媒体的发展将更注重人的需求、人的主体地位, 这也是门户网站改革的方向, 顺应新媒体发展的内在要求, 门户网站也会紧跟时代的步伐。

(二) 腾讯网改版

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和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 传统门户网站的页面信息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基于桌面的互联网门户网站用户被大量分流。面对如此困境, 腾讯网的改版应时而生, 更是应需而变。腾讯网总编陈菊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用户获取信息发生了三个层面上的改变, 一是移动终端便携化, 二是海量信息背后的个性化, 三是对于资讯体验的极致化。针对用户这三个方面的改变, 腾讯网进行了深度改版, 本次改版也标志着门户网站正式进入了个性化的新闻订制时代, 不仅满足了新媒体时代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 也满足了用户在页面上的优秀体验。

1. 满足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互联网是目前人们获取信息资源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渠道, 但由于互联网内容多样, 且资源众多, 人们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们被无穷的信息所包围着, 如何在不计其数的信息中快速且准确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是用户最迫切的需求。改版之前的腾讯网由于信息量巨大, 用户往往需要打开很多的相关链接才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人们对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 决定了用户上网时间的碎片化的特性, 用户已经没有耐心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对门户网站提出了新的要求, 腾讯网顺应了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进行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改版, 开创了个性化的新闻定制时代。

2. 门户、微博和无线的深度整合

腾讯网的这次改版深度打通了网站首页和腾讯微博、腾讯微信以及QQ空间, 用户在打开腾讯网时可以一键登陆腾讯账号, 同时在浏览信息的同时可以进行收藏和分享, 这一功能的加强无疑满足了用户社交化的需求。改版之前腾讯网的社交只停留在表面, 用户和用户之间很难建立一种直接的沟通渠道, 改版之后的一键登录, 优化了门户和社交之间的渠道, 做到了很好的整合。

腾讯网在满足用户社交化需求的同时融入了阅读移动化。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绝大多数时间里获取信息的工具, 新媒体的发展迫使门户向移动化靠拢, 互联网的“移动化”是趋势更是潮流。改版后的腾讯网在页面最顶端突出显示了手机版和IPAD版, 这是腾讯网对移动终端的延伸, 更是对移动、无线化的适应。

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和门户网站的交融

通过腾讯网的案列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新媒体给门户网站PC端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冲击, 但是PC端并不会被完全颠覆, 两者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相互融合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达到共赢的目的。门户网站PC端仍然是固定场所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权威性和影响力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而新媒体由于自身的特性在受众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着更大的发展。人们的阅读需求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 这是新媒体所带来的影响, 门户网站抓住这一趋势, 将PC端的阅读方式趋向个性, 满足受众这一阅读需求, 并和新媒体进行联动, 利用新媒体对PC端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再传播, 以达到两者之间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二) 门户网站数据挖掘和新媒体智能推送相结合

门户网站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 积累了庞大的受众群体, 以腾讯网为例, QQ用户群是其发展的基石所在, PC端可以很好的实现用户定位以及用户数据分析和汇总, 阅读习惯、关注内容、区域分布等等数据都以有效的进行挖掘, 从而分析出用户的喜好和阅读习惯, 这样的数据分析对新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让新媒体实现精准营销, 利用新媒体实时性和便利性的特点, 智能推送给受众, 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 实现信息的点对点传播, 受众想了解什么就推送什么。门户网站的数据挖掘能力和新媒体的即时推送相结合, 这是新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

摘要:本文以腾讯网为研究对象, 以新媒体发展现状为背景, 解读新媒体对腾讯网的影响, 意在找出新媒体和门户网站PC端如何共生的方法, 得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所在。

关键词:新媒体,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腾讯网

参考文献

[1] 张婷艺美, 罗忆.论提升新媒体素养的重要性[J].新闻世界, 2008 (12) :121-122.

[2] 丁梦琪.传播学5W理论视角下新媒体传播特点研究[J].今传媒, 2015, 23 (3) .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论文范文第4篇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接连不断, 经济合作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经济市场受到影响, 也使得各国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市场竞争是经济体制的碰撞, 各国市场间的不断的碰撞、学习、融合, 将会展现出新的国际经济市场格局。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政治的支持, 因此新的市场格局政治经济一体化特征明显。

2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历史意义

经济发展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了国家的强盛衰败。在各国经济体制都已健全的情况下, 国内市场基本已经稳定, 大家便将实现投注到海外市场上。国际经济贸易是一个全新的经济领域, 也给各国带来了新的挑战, 间接地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另外, 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 各国为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而激发竞争意识, 与此同时, 各国为争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市场位置, 也会寻求合作, 共同发展。是竞争对手, 是合作伙伴, 这种亦敌亦友的市场竞争形势, 有利于优化国际发展环境, 局促国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机制的产生, 加快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同时也带动了全球信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先进的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为提高生产力, 经济为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有效保障, 同时国际化的经济发展, 也便于国家间的技术交流, 带动全球信息与技术的发展。

3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3.1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相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 各国纷纷投身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洪流中, 为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位置而不断发展本国经济, 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各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直接带动了国家间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沟通, 对国际经济与政治间的交流有所增益, 为国际政治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 国际经济的发展无法脱离政治的支持, 经济体在不断加大海外投入时, 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保护, 所以促进经济全球化与政治一体化相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3.2 国际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

在前文中, 笔者曾阐述过国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信息和科学技术的提升, 反之亦然。各国信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进行重新定义, 奠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以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互联网技术为例, 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经济合作方式, 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网络平台, 各经济体可利用网上平台进行操作, 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 另外互联网是潮流元素的聚集地, 各个国家的企业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捕捉热点元素进行商业运作, 也为国际经济企业合作找到了新的利益点。

3.3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范化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程度是证明综合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中。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张, 各国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为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国际市场的失衡, 各国有必要建立贸易机制来保证经济贸易发展的规范性。

4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对策

4.1 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水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在国际的经济贸易发展仍大有可为, 对于竞争愈加激烈的国际市场, 我国应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提升信息与科技技术水平, 为国际贸易提供保障。同时,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水平, 不再故步自封, 借鉴先进国家的经济政策, 将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技术引进来;坚持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以我国的科学技术为基础, 以稳定的经济发展为依托, 积极投身国际经济贸易的洪流中, 做国际经济市场的弄潮儿。

4.2 实施多边合作的外交政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中, 各国间的经济竞争也愈加激烈, 为稳固我国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提倡实施多边合作的外交政策。在国家竞争中, 许多国家采取对部分国家进行经济制约的方式阻碍其经济发展, 相较于这种制约方式, 我国选择建立互利互惠的经济环境, 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 保持长期友好的经济往来, 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既能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带动全球信息科学技术的提升, 也激发了各国间的竞争意识, 优化国际发展环境, 但在发展中我们仍有诸多限制。为了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 我们应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深经济与政治的结合, 向趋势多元化与经济体制规范化发展。

摘要:自上世纪末以来,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这一经济发展趋势不仅促进了各国间的经济贸易交流, 也实际性地推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但频繁的国际化商贸往来对经济体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所以本文我们将基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对国际经贸的未来态势进行分析与预判。

关键词:全球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沈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背景下我国国际经济战略的制定[J].商情, 2017 (27) .

[2] 李玉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 2018 (8) .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论文范文第5篇

一、当代视觉文化转向的艺术特点

在现今社会中, 不同媒介的传播对人们的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注入一些新的元素。传统的印刷文化, 具有那个时代的意义, 其信息传播的渠道比较闭塞, 方式比较单一。而现在的视觉文化的发展, 正在呈现不同的视觉与艺术的符号, 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感以及生活的品质。正如我们现在生活的氛围, 确实由很多影像符号所组成, 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认知。以视觉美术为主体, 视觉文化的发展给传统文化形成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如舞蹈、音乐、摄影等艺术类别, 都是视觉文化的承载部分, 正在以视觉的形式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与体验, 同时呈现出一个审美的态势。正如MTV的运用, 将动态的音乐旋律与视觉影像相结合, 呈现出更加直观的感受。以及一些多媒体影像技术的运用, 在技术先进的基础上, 带给人们更加震撼的视觉享受。总之, 视觉文化已经是时代发展的趋向, 体现现今社会的特点, 更有助于扩大文化传播的氛围以及影响力[1]。

二、当代视觉文化转向与平面设计的审美态势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 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更加深远、持久。其中, 平面设计作为视觉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 正以不断创新的形式, 推动着视觉文化的发展。同时,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并参与度得到提高, 以及关注的领域更加广泛。如电视广告以及电影等不同传播渠道, 虽然途径不同, 但正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引领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选择的方式以及内容更加多样化,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以及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 以及生活的不同角度。与此同时, 视觉文化其实对传统传播形式造成影响的同时, 也在逐渐的取代传统形式的地位, 并以先进的理念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在视觉文化发展的趋势下, 实现了听觉与视觉传递的结合, 给人们更多视觉上的盛宴。随着人们思维的更进以及创新意识的推广, 视觉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还有, 平面设计, 正在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 推动着视觉文化的更远发展与传播[2]。

三、当代视觉文化转向与平面设计的审美趋势

1、视觉文化转向

视觉文化的影响下, 在电商营销以及电视广告等领域越来越注重人物视觉的包装, 不仅包括造型、姿态, 而且更包括色彩以及光线等元素的运用, 来进行更好的视觉上的塑造。正如许多人所说的颜值控, 其很大的因素在于看到人物直观的感受以及视觉上的表现。在这些主流文化的影响下, 人们对于视觉上效果要求更高, 因而更加重视视觉的塑造和包装, 追求更加美的效果。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一定的转变, 渐渐形成一种自我满足的消费观念。因为受到一些外在视觉的影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消费。还有, 视觉文化转向的过程中, 人的主体作用更加明显, 并用不同的方式来挖掘不同的落脚点。平面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 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感觉, 是内心的心理活动以及感受。有些艺术形式虽然存在很大差别, 但在某种程度上会实现一定的融合, 并诠释视觉文化更深层的内涵[3]。

2、平面设计审美趋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平面设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人们思维观念逐渐进步的同时, 平面设计需要及时了解人们的特点, 结合时代的特色, 进行设计。同时平面设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变, 逐渐向创新方向发展。它经历了一段不同的历程, 从初级逐渐发展为高级,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 而更多的也是思维观念的提升, 体现在专业素养的提高。平面设计工作者需要把握人物的特点, 并借助一些电脑剪辑合成等技术, 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 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方式。

四、当代视觉文化转向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视觉文化与平面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平面设计是视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并受主流视觉文化的影响。首先, 视觉文化与平面设计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的同时, 还存在相反的作用。正如, 一些平面设计师需要对当下的流行文化有充分的把握与认知, 并进行不断设计, 体现了一种视觉文化大趋势的一种遵循;然而如果都是一样的套路, 过于追求一种视觉的刺激以及更高的目标, 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的感觉, 引起一种不良的效果。这同样告诉大家, 需要学会转变, 创造新的元素与形式, 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其次, 两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不管是视觉传达还是平面设计, 需要把握一种动静结合的方式, 需要进行一定的缓冲与融合。如果内容与形式过于相似, 人们会对此产生很多反感以及无聊的感觉, 也不会投入太多的关注。正如一个企业的产品广告一样, 需要一个为人们所熟记的广告语, 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 实现不同形式的结合。因此, 在视觉文化的环境中, 平面设计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既可简单也可复杂, 不管是哪种形式, 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 加入更多新的元素, 不断进行创造与突破。

五、结语

总之, 视觉文化转向的过程中, 对印刷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同时, 并推动着平面设计的发展。平面设计作为一门艺术, 随着视觉文化的拓展, 其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平面设计应该多一些创造和改变, 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同时视觉文化与平面设计在发展时, 也逐渐彰显出时代的特点, 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思维等方面的转变, 带动着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观念发生着很大的转变。与此同时, 视觉文化也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 并拓宽了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 具有更高的审美态势。本文将先分析当代视觉文化转向的艺术特点, 接着探究当代视觉文化转向与平面设计的审美态势的现状, 最后剖析当代视觉文化转向与平面设计的审美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视觉文化,平面设计,审美态势,艺术特点,趋势

参考文献

[1] 马健昕.当代视觉文化转向与平面设计的审美态势[J].文艺争鸣.2011 (10) .

[2] 王洪亮.当代媒体语境下的视觉文化特征[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 (02) .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的正式出台,江苏省民间投资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江苏省民间投资发展过程中在民间投资制度、民间投资主体及资金来源、投资结构、投资领域、投资效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在体制、税收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民间投资;江苏省;问题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民间财富不断的积累和强大,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越发具有活力。由于民间财富的强盛,民间资本也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活跃的投资主体。在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和珠三角地区民间投资最为活跃,发展势头强劲,引发国内民间资本研究的热潮,国内学者广泛展开了民间资本的自身特性、发展优劣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融资主要模式和领域、民间资本投资监管等方面的探讨。

陶晓燕、朱九龙(2003)分析得出民间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从拓宽投资领域和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健全法制及引进人才等多方面来改变目前民间投资的现状;马虎兆(2007)等则选取了中国30个省市作为研究样本,从实证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民间投资的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现阶段投资环境、市场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李江涛、汤茂林(2008)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借助回归分析,从传统因素、集聚因素、干预因素三方面探讨了中国民间投资区域差异的成因及其变化。同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对江苏省民间投资问题进行研究的有:何宏金、颜军(2004)对促进民间资本与江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合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张王林(2004)分析了江苏民间投资特点、优势和发挥优势的路径选择。刘洁等(2005)利用CM(1,1)模型预测江苏省民间投资规模。胡晓颖等(2008)研究了江苏省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动因和条件。赵倩、熊伟(2010)通过对中国民间投资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政府投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现阶段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总体上更多地表现为“带动效应”;二是中国民间投资劳动力资源短缺; 三是中国民间投资地区分布不均。

通过研究已有文献发现,目前对于江苏省民间投资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将分析江苏省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江苏省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江苏省民间投资现状

1.投资规模逐年扩大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占据全国经济总量十分之一的江苏省2010年表现抢眼,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 903.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2.6%,领先于东部沿海各省市,实现了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考察时提出的“早日实现复苏、率先走出低谷”的目标。成绩的背后,民间投资的贡献功不可没。据江苏省统计局最新统计,2010年民间投资完成14 881.4亿元,同比增长26.69%,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64.18%,比上年提高2.19个百分点。截至去年底,江苏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注册登记达352.6万户,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比前年底增加43万户,增长13.9%;累计注册资本达21 718.36亿元,比前年底增长28.3%。

由上页表1和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民间投资从2005年以來一路攀升,从2005年4 640.3亿元一直增长到2010年的14 881.4亿元,平均年增长22.67%。2010年较之2005年绝对数增加了10 241.10 亿元,是2005年的3.2倍。2010年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5 285.8亿元,增长20%,占比22.8%,港澳台外商投资3 019.6亿元,增长12.5%,占比13%,其增幅和比重均远不及民间投资。此外,刚出台的“新36条”对于民间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此可以推断江苏省民间投资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其投资规模还将不断的扩大。

通过图2可以看出,从2005年以来,江苏省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都在50%以上,并且总体呈上升趋势。江苏省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从2005年的53.09%上升到2010年的64.18%。相对而言,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小。这表明民间投资已取代国有投资,成为第一大投资主体。

2.投资区域发展趋于平衡

近年来,江苏民间投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民间投资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主体的自身实力和意愿。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投资区域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总体来说投资比重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同向变动关系。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民间资金实力雄厚、聚集内在性较强,是全省民间投资的主力军。而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慢,民间投资相对苏南地区较为落后。但有些苏中、苏北地区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民间投资水平已经可以和苏南地区一较高低。如2010年南京市、苏州市、常州市的民间投资总额分别为1 582.7亿元、1 154.51亿元和1 481.70亿元;泰州市、南通市、徐州市的民间投资总额分别为1 153.52亿元、1 637.2亿元和1 475.92亿元。可见目前苏中、苏南某些地区的民间投资发展迅猛,成果喜人。但某些地区经济发展仍旧缓慢,民间投资水平也无较大改善,仍需要不断发展经济来改善民间投资现状。

二、江苏省民间投资存在问题分析

1.投资制度有待完善

国务院新颁布的“新36条”在政策上对民间投资进行了有力的扶持,为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说明国家是主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民营企业可以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在各个领域自由发展。但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却产生很多问题。一是政府制度供给与企业制度需求不相适应。江苏省政府在民间投资方面的制度仍然是“大政方针”,没有为企业制定方便参照执行的“实施细则”。二是某些行业民间资本很难进入。虽然政府尽可能扩大了民间投资的领域,但现实中民间资本还是集中在制造业、餐饮娱乐、房地产、商贸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电厂、供水、供气、地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仍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和行政性壁垒。形成基础领域投资不足和竞争性领域过度竞争并存的局面。三是投资市场准入限制较多,审批过程漫长,手续复杂。工商登记审批对私营个体的检查尤为严格,过多强调许可证审批,不是让个体私营企业先发展起来,然后再帮助其规范完善。此外,行政审批程序,手续繁杂、浪费企业的行政成本。四是政府指导和服务欠缺。对于众多的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机构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投资咨询服务体系也很不健全。民间投资者无法获得及时的产业政策、市场行情、高新技术、融资渠道等信息,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的积累和增长。

2.投资主体及资金来源单一

在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的民间投资实际上就是极少数的集体经济投资。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民间投资从农村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集体投资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九五”期间,私营个体及股份制经济飞速发展,到2011年,由于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的加快,民间投资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包括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及其他;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情况最为良好。目前私营个体投资占江苏民间投资总额的五至六成。2005—2010年私营个体经济投资额占民间投资总额分别为55.32%、53.56%、54.75%、56.97%、57.82%和56.67%,平均比重为55.85%,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非国有公司制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占三成;其他投资(包括集体、除国有与国有联营外的联营和其他)占一成。虽然私营个体企业的投资总额较高,但目前私营个体企业缺少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因此企业的经营素质和投資、经营管理的水平较低。除此之外,民间投资主体缺乏平等的国民待遇,对于某些行业,虽然国家政策已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行业主管部门却通过各种行政手段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虽然在政策上是平等的,但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上的时候却变了味,例如在项目的审批、优惠政策、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对民间资本的进入设置阻碍,不利于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江苏省民间投资自筹资金是主要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投资的发展。民间投资者融资渠道较少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金融体系对民间投资的扶持力度仍显不足,所提供的资金仍然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据有关调查,江苏省超过九成的民营企业都是使用自有资金来弥补短缺的流动资金,只有大约六成的企业能够通过银行获得贷款,国内预算内资金仅占很少部分。民营企业由于资产自身实力较小,实物资产少,往往难以满足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也很难找到担保单位为其贷款进行担保。同时由于其信用等级较低,经营风险较高,银行往往在贷款方面非常慎重。因此,江苏目前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还是以自筹为主。其次为国内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仅占很少部分。而国有经济投资资金来源在国内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方面均远远高于民营经济。

在融资机制方面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目前对民间资本的开放程度都很低。在间接融资方面,有调查显示,69%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中对民营企业存在歧视,银行将资金贷给国有大中型企业风险低,而贷给私营个体企业要承担较高的风险,一旦企业出现问题,银行将面临坏账风险。因此,银行对国有企业政策宽松,对民营企业严格把关,民营企业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支持。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进入主板证券市场的门槛较高,上市资格和条件较为苛刻,想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几乎不可能,同时,债券市场募集资金的审批程序和监管模式也不利于民营企业获取资金。近年来,江苏省民间投资短期资金融通难度有所降低,但长期资本方面严重缺乏,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较大企业而言更为严重,民间投资融资难仍然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

3.投资结构有待调整

民间投资的投资结构分为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民间投资的经济结构,二是民间投资的产业结构。一方面就经济结构来说,目前江苏私营个体投资占六成不到。非国有公司制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占三成左右;其他投资(包括集体、除国有与国有联营外的联营和其他)占一成左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私营个体投资占总民间投资总额的50%以上,体现出江苏私营个体经济的活跃,但是目前来说江苏私营个体企业投资还存在许多的缺陷,投资的效率和效益不是很好,因此建议加强非国有公司制企业的投资力度,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私营个体企业投资的指导、扶持和监督。另一方面就产业结构来说,工业民间投资八成左右都分布在机电(通信设备、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构及器材制造业等)和轻纺工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服务业中民间投资占四成左右,相对于工业而言,服务业开放程度不高,市场准入控制最严,是国有企业长期占据优势,民间投资发展相对薄弱的领域;房地产开发中民资占八成左右,房地产具有较高市场化运作的领域,外资进入程度不高。可见在工业和房地产业民间投资活跃,但在第三产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向民间投资者开放投资领域。

4.投资领域有待进一步开放

国务院于2010年5月13日颁布的“新36条”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领域、商贸流通领域、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等;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国有资本要把投资重点放在不断加强和巩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要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积极推进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将民办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加快培育形成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公共服务体系。“新36条”颁布无疑为民间投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给民营企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目前江苏省民间投资已遍及国民经济多个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但仍旧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国家允许的投资领域广泛而实际投资分布狭窄的现象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民间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批发零售以及餐饮行业,在这些传统的行业中过度竞争,有的甚至是恶意竞争。二是民间投资在第三产业中投资领域狭窄,仅仅集中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仓储邮政等少数领域,相对于广阔的市场而言,民间投资的进入领域极为有限。三是准入机制的缺陷,某些行业和地区仍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行政性壁垒和复杂的审批程序,如电厂、供水、供气、城市公交、地方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投资基本上由政府包揽,经营由行业垄断。有些项目虽然也允许民间资本的进入,但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民间投资在这些行业进入的步伐较为缓慢。

5.投资效益有待提高

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之一。民间投资贡献率=△民间投资/△GDP,2010年的贡献率高达48.64%,从数据上看江苏经济的发展日益受民间投资的影响,民间投资的成长壮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经济的腾飞。但目前江苏民间投资还存在着投资效益不明显的问题。江苏民间投资的主体大多数是私营个体企业,这些小企业普遍反映中国的税费过高,加大了投资成本,减少了投资收益。不少民间投资者认为,如果依法把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城建税等等税费都交完后,几乎无利可图。在利润总额相同的情况下,税费越高,净利润率就越低,民间投资者的投资效益也就越低。投资者关心的是税后的净利润,过高的税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这在一定长度上也会阻碍民间投资的发展。此外,民间资本在某些行业出现竞争过度、汇率、存款与贷款利率的变化和国家重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外贸易状况的波动等等,均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民间投资的预期收益,给民间投资的效益造成不确定性。

江苏省民间投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体制、税收、服务等的创新促进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高职院校法务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监理企业石油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