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范文

2023-09-21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1篇

【摘要】 现有研究在讨论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时,强调审计监督的多,而对其服务职能涉及的较少。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除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和作用,使内部审计由监督型向服务性转变。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服务 高校

内部审计不仅是现实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价值增值的促导者。内部审计应立足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提供内向型的评价、控制与咨询活动,帮助学校领导机构提高决策水平,改善学校经营管理状况,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实现既定的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的目标。在这种方式下,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将更趋于和谐。

一、内部审计服务性是内部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内部审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科,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这种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管理的—个职能部门,一方面不具备独立性,其审计结果也没有强制性,如果审计部门一味地强调审计监督,强调查错防弊,总是事后算账,将自己凌驾于单位之上,就会使内部审计的路越走越窄;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定期开展的财务稽核实际就具有财务审计的功能,如果我们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准确定位,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被审单位的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拓展审计领域,以防范风险、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目的来开展审计活动,建立服务性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二、内部审计中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内部审计在强调服务职能时,并未否定其监督职能。审计的本质是监督,监督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内部审计监督包括对法律法令、公认会计准则遵守情况的检查督促,但更多的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对本组织、成员是否遵循单位内部的方针、政策、程序、制度及履行其职能的监督。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监督职能不能完全发挥效果,甚至被广大教职工所诟病,走出这一困境的办法是尽快完善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想方设法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而不是因噎废食,淡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机构更不能为了生存而一味只讲服务不讲监督。

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服务性,并没有削弱审计的监督职能,而只是对监督的出发点和方式进行转变。通过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可以促使其监督职能的到位,监督职能的到位又可从全局意义上促进单位健康、良性发展,从而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三、如何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服务性

内部审计能否发挥其职能,促使单位加强管理,取决于审计的内容和质量、领导的重观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服务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内审人员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内部审计不仅要监督本单位遵守和执行财经纪律,而且要提高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层次上来,能够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为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将自己置身于本单位的经营管理之外,而应将自己视为本单位管理职能部门的一员,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再控制。

非审计人员中单位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转变尤为重要,领导是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接受和采纳内部审计的建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现代内部审计是完善企业高校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要改变那种内部审计是国家的要求、是一种例行公事的错误认识,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是本单位内部管理的切实需要。此外,部分被审单位对内都审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把内部审计仅仅看作是来查问题、挑毛病的,因而在配合审计部门工作和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方面重视不够。内部审计不具有强制性,如果这种观念不改变,对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发挥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2、改进审计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根据这种定位,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在定位点上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能单纯地看查出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和多少违纪违规金额。高校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思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二者统一起来。

3、强化审计规范,促进审计服务职能

作为对高校内部管理服务的内部审计工作,其内部审计的行为也必须更加规范。为更好地服务学校管理,促进廉政建设,要求其审计质量更加有保证,其所提供的审计信息要真正详实、可靠。同时也要求通过高质量的审计,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对内对外的信用。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加强、加快内审的规范化建设,除了严格按照《审计法》和審计准则实施审计外,还应根据高校管理的特点建立起符合高校管理的内审规范,让高校内审人员对内的各项审计都能实现审之有据。改变过去那种凭审计人员的良心和决心决定查多查少、查深查浅的现象,而是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减少内审工作的随意性。

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可以作为审计人员的工作规范,有利于明确审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避审计风险;可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以赢得审计单位的尊重和认可,从而提高审计的服务水平。在审计实践中,从审计方案的制定到实施审计和审计处理都力求严格按审计规范去办,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贯彻落实审计规范的自觉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4、转变内审工作重点,为提高单位效益服务

内部审计要紧紧围绕高校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注意选择单位领导重视、员工关心和对单位效益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不断提高审计成果的效用和影响,使内审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除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审计项目。

(1)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检查和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并通过科学的测评方法找出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堵塞制度漏洞,为完善内控制度服务,防患于未然。

(2)绩效审计。主要指在对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在履行职责时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行为。与一般审计指向钱是怎么花的不同,绩效审计重点是考量花钱的效果,扩展来讲就是对经营行为全方位的效果评价和分析。

(3)決策评价审计。主要是以监督经济决策权、评价决策效益性为主线,加大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过程的审计,追踪决策执行结果,分析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决策结果是否正确有效,促进领导干部科学执政。

(4)经济合同审计。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和终结进行审计监督、评价和咨询的活动,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合同审计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可以完善合同条款,避免经济纠纷。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加强相关业务部门的责任,维护单位合法权益,预防经营风险,使合同得以正确履行。

针对以上四类审计项目,具体到建设系统来说,一是要以基建工程建设的相关方面为重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包括建设规划的可行性、年度预算的安排、资金的筹措和分解、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设备的采购和供应、小型基建的工程审计等,力求决策合理、降低造价、节约投资。这就涉及到决策评价审计和经济台同审计的内容。二是在绩效审计方面则要以当前公司改组改制为重点,深入调查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和问题,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资产质量。三是要以经营目标为重点,开展以防范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以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增加单位价值。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目标。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内审人员结构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审计人员不仅要包括财务会计人员,还要有工程、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各种专家。要解决内审人员结构单一的问题,首先就是要丰富内审部门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其次就是设立内审人员专家库。

(2)内部审计人员应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内部审计人员要成为风险管理的专家,就应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具备放大思维。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调查和测试,应了解影响本单位主要经营活动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总结与发展思维模式,能够以小见大,帮助单位识别各类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交流技巧。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技巧,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计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被审计对象的抵触情绪,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及潜在影响,探讨改进措施和可行性。这种关系可以使被审计单位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威胁。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深入调查,发现问题,并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为学校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谭东杰:中美高校内部审计问题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吴双双、锥洁:现代管理型审计——未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J].管理观察,2009(6).

[3] 王国强:强化高校内部审计 为科学决策服务[J].中国内部审计,2007(4).

(责任编辑:胡婉君)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2篇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时至高校改革的今日,内部审计的职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也未能充分体现其科学性。首先主要表现在作为内部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职能定位不明确。其次表现在内部审计的人员素质普遍水平较低,内部审计的整体重要性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表现在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不完整。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的审计管理职能就要对其进行重新的定位,以求更好地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促使高等学校审计体制越好越快健康发展。

首先,高校的内部经济审计应该明确定位于它的基本业务职能,那就是内部审计检查与监督。内部审计检查与监督的职能,主要的含义就是用于指通过内部审计,监察和督促高校的内部经济管理活动在国家法律规定的经济管理范围内、在正常的经济管理轨道上正常进行。

其次,鉴证和评价的财务审计职能准确定位。财务审计的职能鉴证和评价职能主要是指审计管理机构和上级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他重要经济数据等资料定期进行的检查和评价验证,确定其整体财务状况和其经营管理成果等资料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并为审计出具了书面的证明。

第三,高校内部的审计也应将其目光长远的工作重点放在了风险管理这项具有延伸性的职能。审计风险管理的职能和宗旨就是为了组织内部控制目标的正确实现和执行提供合理的条件和保证,是完善组织内部控制项目审计风险管理内容的重要措施和保障。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是对可能影响范围对组织内部控制目标可能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事件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识别与风险评估,并有效地采取了相应措施将其可能的影响范围控制在组织目标可能直接受影响范围内的一个过程。

最后,咨询与服务也是高校内部审计性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的审计性服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管理工作和咨询服务活动,需要对内、对外提供的咨询性服务。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帮助高校改善其管理,完善其制度、提高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三、开展内部审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介入高校的日常活动中,可以通过审计活动总结出大量有用的信息,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内部管理审计机构是现代企业管理领导者的战略参谋与重要决策助手,它对外立足于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对内对其进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决策监督,强化其对内服务企业管理者的职能,确保目标和战略的贯彻与落实,是高校的邮寄业务组成的一部分。所以,领导者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二)内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领导者足够的重视

学校的内审工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是要求学校内部各职能单位都必须要充分发展积极配合内审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学校的领导同志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直接领导者,部分学校领导同志认为内部的审计工作与学校所取得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存在性意识不强。还有可能随意裁减财务人员,使得内审部门的监督作用难以全面完整的发挥出来。

(三)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审计是指内部的审计机构的人员在实施进行内部审计的业务时,应当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独立于使用者的审计管理对象。因此要求内部独立性审计的人员在实施内部的审计管理业务时,需要在理论上做到实事求是,不得由于使用者的偏见、利益冲突而直接影响其职业的判断。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使内部审计的结果为内部使用者所接受和信任。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是体现在:一个原因是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欠缺、理论和技术水平不高、专业技能和审计工作经验不过关。第二个原因是目前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都基本上是从政府财务部门或者其他的部门直接派遣过来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且基本没有掌握专业的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知识,不能在内部较好的开展和胜任内部的审计工作。

(五)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机构体制是高校自我约束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一种重要措施,其目的主要在于规范和加强对本校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对于现代教学管理形式下的高校内部审计,需按照其具体特点要求来建立和重构内部审计的体制和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并重点指出随着几年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变革、更新以及其他高校组织内部管理结构的优化,高校如何才能够有效地使内部的审计工作更加稳定顺利的有序进行。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则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并做好精确职能定位,严格审计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参考文献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3篇

【摘 要】 科研课题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要想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真正用到科学研究中去,发挥高校内部审计优势,强化内部审计监管是关键。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审计,引入绩效评估机制进行效益审计,需要科技、财务、资产与审计部门密切配合方可实现。

【关键词】 科研经费; 经费使用; 内部审计

随着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增长,高校已成为了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依托高校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究性机构越来越多。高校科研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所获奖项占授奖总数的比例,也充分显示出高校在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所具有的战略性地位。

我们知道,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然而,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科研经费大量流失于项目之外,用于项目本身的科研经费仅占40%左右(邱晨辉、雷宇,2011)。虽然这一数据可能比实际情况小了一些,但也反映出我国科研经费使用浪费的严重程度。在我国高校教师中,收入的多少不看工资,而是看承担课题的多少。课题越多,经费越多越富有。由于工资收入差距很小,课题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收入多少、富有程度的“标志”。这说明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大量的科研经费进入了个人的腰包。2011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侦结了一起高校科研经费腐败案件,涉案科研人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冒用学生名义领取劳务费8.24万元(涂铭、李江涛,2011)。财政部、科技部为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修改和完善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制度,国家审计署也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但是,如何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真正用到科研项目中去,高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关键。

一、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力度

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分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即纵向课题经费,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经费即横向课题经费,以及高校自主安排的校级课题经费。目前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或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计。横向课题主要是由项目委托单位进行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委托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与高校内部审计共同进行课题审计。

一般地讲,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共同发挥作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制衡可能更具效力(石勉,2010)。但三者作用的层次、领域和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国家审计一般侧重于把头把尾的事前与事后控制,而事中审计如果也由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承担的话,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会由于“鞭长莫及”而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审计效果。通常的审计结果是找到了管理漏洞,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科研经费支出已经发生;揪出了腐败案件,但人已“倒下”。这种审计监督无法对日益增长的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日常审计可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与实时监督,明显具有审计成本低和审计效果好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中间过程不问责”的弊端。

但由于科研项目的数量及经费数额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排名”(石勉,2010)。因此,各高校均采取多种办法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如给予配套科研经费、为教师申报课题提供评审费、用科研分数来控制校内津贴的发放等。考虑到科研项目的争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科研项目负责人,课题主持人及其成员认为科研经费是凭借自己的研究能力申请来的,不属于学校的钱,因而一般情况是当科研经费到账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余额由项目负责人审批,课题组支配。同时,课题组也认为学校仅仅是对科研经费进行“代管”,不同程度地对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其结果是高校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也有所顾虑,走过场、形式化居多。

因此,要想将科研经费真正完全用于科学研究,高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保证其独立性,这是内部审计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审计部门隶属于纪检部门甚至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的甚至将审计与财务这两个存在着审计与被审计关系的部门合并或由财务部门主管,这显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一般地讲,领导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不受干扰和限制,能够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也就越能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对科研经费越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树立起为科研发展服务的观念,避免因过分强调或夸大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而使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停止了科研工作。要知道审计的目的是让科研经费完全合法用到科研项目本身的支出上,并不是要抓出某个科研人员。审计监管要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一定的渠道,加强法制教育,让科研人员知晓哪些项目可以支出,哪些不可以,并将常见的情况印制成册,发给科研人员,便于查阅。只有高校科研人员知法并自觉遵守,高校科研经费真正用于课题研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审计

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是科研经费管理的生命线(郭银清,2012),是科研经费真正用于课题研究的关键,也是内部审计进行监督的核心。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围绕科研经费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在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具体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监督:

(一)重视科研课题经费的各项支出是否按照经费预算、课题合同要求执行

科研经费预算一般是由课题负责人于立项时依据完成课题所耗费的各类项目费用编制的,由于使用范围和开支项目组成会因科研课题的不同而差异性较大,专业性也较强,所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掌握各类课题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审计把控能力的同时,目前重点应放在预算的真实性审计方面。当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发现需要部分变更预算时,审计监督则需要更加关注其变更的合理性。也可依据国家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财经规章制度等通用性财务制度,审计科研经费开支的合规性。

(二)重视对与课题研究活动无关的支出审计,严查套取课题经费的行为

重点审查劳务费支出项目中是否存在利用虚假名单来套取科研经费以饱私囊的行为;重点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大比例列支学生或外单位人员劳务费,将科研经费装入个人腰包的行为;重点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虚假业务发票报销来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主要关注课题经费使用是否存在较大比例列支会议费、接待费、赞助费的现象;主要关注是否存在用与实际发生业务不符的票据报销来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重点审计课题经费是否存在以购买实验材料为名或挂账等形式向校内外截留转移科研经费的行为;主要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分摊学校水电费支出等超预算支出项目;关注审查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办公经费、基建等挪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关注审查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科研人员奖励资金的支出,若是学校为了激励教职工科研积极性从学校自有资金用于奖励科研人员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从科研课题经费中列支。

(三)重视科研经费转拨、结题决算及余额支出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特别审查是否存在运用虚设子课题或以科研协作费或测试费等方式,将进入本校财务账户的科研经费转到并非真正进行合作研究的单位账户,甚至是个人的银行账户,从而成为个人经济收入的行为。同时,审计部门要严格审查科研经费财务决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决算所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审查是否存在结题不结账或已结题但仍未将净结余经费归还原资金渠道的现象;审查是否将课题经费余额用于个人或集体境内外观光旅游,或以购买办公用品、购物卡、手机充值卡、汽油票、各种消费卡等方式用于科研人员日常生活用品的支出;审查是否将课题经费余额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牟取私利等。

(四)重视对科研课题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情况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依据科研课题合同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审计,审查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是否是合同所约定范围内的,是否及时办理了资产登记并纳入到了学校的资产管理中;审查科研人员在工作调动时是否办理了资产交接手续,是否存在着物随人走的现象;审查是否存在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并未办理领用手续却被个人长期占用的情况;重点审查固定资产购置时有没有购销合同以及合同条款的完整性;视课题情况审查其科研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存在重复或闲置现象,当无力判断时内部审计可以外请熟悉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把握。审查科研固定资产在课题验收结题后是否进行了及时的清理等。

(五)引入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关注课题经费使用的效益性审计

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益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高校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石勉,2010),更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移到管理审计的努力方向(郑继辉,2007)。发达国家在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践中普遍引入了评估机制,重视课题立项后的绩效评价(夏秀芹,2012)。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课题项目不太注重管理,重申报、轻成果、轻验收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多数课题经费是一次性拨付(经费数额较大项目分期分批拨付)。当课题主持人将课题申请成功后其研究工作则可能是由其所带的博硕士完成的,这样主持人就可以同时承担多个课题项目,课题成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将科研经费投入的成果回报纳入到课题研究绩效审计中来,进行投入产出的比较分析。这就需要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财务决算报表和其他有关数据资料,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课题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的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三、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科研经费监管体系

使课题经费能够完全用于课题研究活动中,需要科技、财务、资产与审计部门密切配合方可实现。这就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在课题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课题项目信息共享平台,使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课题立项、课题合同、经费预算、经费到账、经费使用、经费支出、资产入库、结题情况等相关信息,实现各相关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一个实时监控的课题经费管理体系。对于执行不力造成的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损失浪费、闲置沉淀、侵吞私分等行为给予责任追究。

四、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在近几年才随着形势的发展成为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工作。政策的把握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经验。同时对课题经费从立项到结题进行全过程监督评价,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目前高校的审计力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这直接影响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现阶段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加强对国家科技政策、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财经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从社会上吸纳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审计人才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以适应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加大的需要,并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标准体系,实行上岗证制度,定期抽查考核。

【参考文献】

[1] 邱晨辉,雷宇.科研经费催生多少富翁[N].中国青年报,2011-08-31(03).

[2] 涂铭,李江涛.20元发票套30万元经费,科研经费成个人“提款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2/26/c-111302770.htm?finance,2011-12-26.

[3] 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104-106.

[4] 郭银清.对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6):36-37.

[5] 郑继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缺陷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7(5):113-115.

[6] 夏秀芹.澳大利亚管理国立大学科研经费评估和审计对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12(4):78-80.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在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高等学校完善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并针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高等学校健全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内部审计; 对策

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展开讨论。

一、高等学校完善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法人地位得到不断强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不断扩大,高等学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亟须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可以在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学生缴费、银行贷款、校办企业创收和社会捐赠为辅,教育经费来源趋于多样化。尽管来源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投入明显增强,但是我国高等学校正处于改革扩张的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保证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运转,高等学校仍然受到教育经费不足的困扰。这要求我国高等学校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内部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可以在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亟须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对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进行审计,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内部审计可以对高等学校收费行为进行监督

我国高等学校收费改革后,学生缴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学校资金紧张的局面,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收费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违规变相乱收费、滥收或侵占各种暂收款项、盈利性收费项目层出不穷,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也容易造成学生与校方的双边矛盾。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监督部门,可以对高等学校收费行为进行监督。因此,亟须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让内部审计参与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制定,对高等学校收费进行审计,从合法性和合规性等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三)内部审计可以提高高等学校校办企业和后勤经济实体的管理水平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涌现了一大批高等学校校办企业,高等学校参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另外,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各方投资高等学校后勤设施,形成了一些高等学校后勤经济实体。不管是兴办校办企业还是创办后勤经济实体,都需要明确界定产权,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监督部门,在改制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帮助理顺资产和管理的关系,确保国有资产评估的真实性,为校办企业和后勤经济实体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制度基础,在改制完成后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计工作,促使校办企业和后勤经济实体提高管理水平。

(四)高等学校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日趋复杂

这主要表现在人事改革以来,高等学校对中层领导干部的任用实行了聘用制,形成了高等学校与中层领导干部之间的内部受托责任关系;高等学校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很多科研合同是以高等学校的名义签订的,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与高等学校之间形成了实际的受托责任关系。因此,亟须完善内部审计,更好地评价高等学校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立设置的内部审计部门;二是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纪监审办公室,并且在行政上受高等学校的领导,在业务上受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纪监审办公室这种机构设置方式,混淆了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作用,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关系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有影响,内部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领导意志的左右,而且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员工属于同事,在形式上就不能保持独立,更谈不上实质上的独立,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原则,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范围狭小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认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是高等学校专门设置的对高等学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的部门,其工作重点是查错防弊,工作范围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物质采购跟踪、基建预决算等方面。狭小的审计范围强调审计的监督职能,忽视了审计应有的服务职能。

(三)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从事内部审计所必需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审计技能、职业道德素养等等。经过近年的发展,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不乏具有审计职称、经济师职称、会计师职称、工程师职称的人员,部分审计人员还具有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从业资格。但是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涉及到高等学校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除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例如,基建项目的审计涉及到土建、给排水、电照及装饰装修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工程审计这方面的技术力量,让仅有财务背景的审计人员从事基建项目的审计,势必造成审计工作的被动。

(四)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匮乏

尽管高等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一些与审计工作开展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比如: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基建修缮的审计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建设在理念上不够科学、不够重视人员激励、不够全面、缺乏前瞻性、缺乏系统性,明显滞后于高等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对规范和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起到的保障作用有限。

(五)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不够先进

尽管高等学校的财务核算工作早就实现了电算化,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大多数停留在传统方法上,仅有少数高等学校使用审计工作系统进行审计。在目前高等学校快速发展的阶段,这种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承担不了越来越繁重的审计任务,无疑会影响到审计效率。

三、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对策

鉴于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针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

(一)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和无偏见地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保持独立性,审计人员才能自由和客观地完成审计任务,取得期望的工作成果。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鉴于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可以设置独立且与财务部门平级的审计部门,让审计部门不受打扰地参与审计工作;内审部门由高校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因为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者层次越高,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就越有利于发挥审计的作用;借鉴大中型企业,设置审计委员会评价学校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完整性及有效性、听取审计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估、评价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其工作的有效性、监控外部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关注大学内部的舞弊预警信号等等;对下属的办校企业和高校后勤经济实体实行审计委派制。

(二)明确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目的

明确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目标可以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指导。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监督职能,从其本质上看,还可以为增加高等学校价值、提高高等学校运作效率和实现高等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提供服务。因此,应该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扩大到评价财务与运营资料的可靠性与完整性、运营的效率与效果、合法性和合规性、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正确处理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关系。

(三)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内部审计队伍的业务素质对于提高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水平,推动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防范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重视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首先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按照内部审计协会的要求来组织内部审计队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财务、税务、统计等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工程、计算机等技术领域,强调事务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书写能力;其次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根据审计工作需要,组织业务培训,帮助审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审计需要;最后应该鼓励审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专业资格考试。

(四)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在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先进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实践,创新现有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其次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比如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联合开发针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审计软件等等。

四、结语

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受托经济责任也更加复杂,市场规律对高等学校的影响日益显现,这些变化使得高等学校亟须加强内部审计建设。针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面临的独立性不强、审计范围小、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满足不了要求的困境,高等学校应该予以重视,采取措施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等,让内部审计真正在高等学校发挥出其监督和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德兰.关于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理论与研究,2003(6).

[2] 于明静.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06(9).

[3] 李百超,赵金文.关于高等学校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3).

[4] 教育部财务司.教育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几年来高校的内部审计档案发展的已经越来越快速了,不但审计项目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高,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在高校中发挥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同时随着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在进行内部审计资料审计立卷和资料整理、卷宗装订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本文就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让高校的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变得更加完善,内部档案审计工作进行更加顺利。

关键词:审计档案;档案管理;高校档案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这让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使得人们对于教育经费的监督越来越重视。高校内部要不断的对职工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优化,让高校的后勤变得更加社会化、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来对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支出进行评价和监督。

1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简述

高校的内部审计主要是指高校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审计调查的任务进行收集、使用和制作的过程,运用图像文字和声音、声像、实物、电子等形态的材料,其中还包括进行审计项目的档案,以及资料档案的备查、其他的审计档案资料等,从内部审计总体的发展趋势来讲,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发展范围正在不断向外扩展,逐渐由过去单一的财务收支模式,逐渐向着经济责任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基建项目审计、固定资产审计、效益审计的模式等发展,逐渐由简单的事后审计逐渐向着事中和事前审计的模式发展,甚至很多的时候还会对后续的审计进行延伸。高校的内部审计档案主要是由高校的内审人员、内审机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对审计的程序进行记录,对审计的情况进行报告,对审计的结果进行发布和相关的审计决定,对审计的事项进行处理,在整个过程中还要行使审计监督权,对高校的相关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核实、评价、分析、核实等。

2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和归档工作,相比较来讲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的制度仍旧不是非常的完善,有很多的制度已经不适合现代高校的发展需要了,现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的幾个问题。

2.1 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的高校内部审计至今仍旧存在着很多,小事不想管,大事无法管的现象,高校的内部审计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什么非常大的作用,对高校进行服务和监控力度严重不足,有很多的审计人员和高校的领导对于内部审计管理并内有深刻的认识,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只重视审计的具体实施,对于审计的归档、整理等工作并不重视,对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

2.2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当

很多的高校审计都存在着档案管理混乱的问题,在审计项目结束之后,对于审计档案的整理不到位,很多的情况下,对于档案都是进行随意的捆绑,没有按照审计档案成的相关标准来对其进行整理,经常出现对档案的收集不及时、不按照准则进行整理,在进行审计案卷整理的过程中出现拖延的现象,审计资料出现缺失等问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内部审理档案管理的质量。在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非常的普遍,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整个过程和结构的一个载体,必须要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现在仍旧有很多的高校仍旧存在着用圆珠笔和铅笔来进行审计记录,这种记录的方式严重了审计档案本身的质量,让审计活动的真实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3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方法不专业

在高校进行审计档案工作的大多数都是进行兼职,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非常缺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很多管理人员对档案的操作并不是非常懂,这就使得审计档案在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够让档案进行有效的保存,对档案的查找是非常不利的。

2.4 审计档案人员素质不高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这严重制约了审计档案工作的发展,让审计档案工作的形象受到了破坏。

3 审计档案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再结合高校内部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关的高校内部审计的具体规定,各个高校都应该建立属于自己档案归档和立卷方面的规定,将归档和立卷相关的要求和一些具体的标准来进行统一的规范,来进一步的保证档案的完整度不会受到影响,在进行档案相关规则建立的时候,还要对档案的借阅和保管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来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档案出现泄露、遗失、毁坏等问题,档案的负责人对于档案一定要有非常强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档案能够得到更好的保管,进行高效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的按照领导的指示来完成任务,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对档案进行详细的分工,只有这样才能让内部审计档案工作有序的进行开展。在制定相关的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时,只有这样才能让档案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档案基础

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觉悟,在思想上对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一定要加强重视,在进行内部审计档案建设的时候,一定要秉承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该这项工作,高效内部审计的领导一定要将这项工作放在日常工作之中,这样才能加强对高效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

3.3 改进审计档案管理方法

对审计档案的方法进行创新,要保证审计的从内容是不断变化的,让高校内部审计逐渐向着计算机审计的方向发展,让高校内部审计档案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让高校的审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才能让高校财务得到健康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在高校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高校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校的经济管理得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针对现在高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地对现有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这对内部审计档案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玉凤.关于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思考[J].教育,2016(10):00088-00088.

[2]高莫愁.对高校审计档案归集过程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20):132-132.

[3]辛婷.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7(6):52-54.

[4]刘飞宇.关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1).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6篇

【摘 要】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结合传统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审计,从节约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等方面来看,具有理论必要性;从审计目标部分重合、内部控制测试要求一致等方面来看,具有技术可行性;从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和节约审计资源、突出审计重点方面来看,具有现实迫切性。高校应采用恰当的整合模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字】高校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整合审计

自1984年高等学校实行内部审计以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化和高校的快速发展,审计职能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即查错防弊,检查会计账务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向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检查等内部控制审计拓展。内部控制审计对高校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高校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专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缺乏可实现性,因此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以下简称整合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整合审计是广大学者近年来才关注的领域,研究较少,而结合高校具体实际的研究更少。本文拟结合高校审计的特点对高校整合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整合视角的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模式与方法。

一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及整合审计的含义

1994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以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9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将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定义为“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保证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保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而制定的一系的列控制方法、保证措施和业务程序”。

根据上述规定,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为了促进完善本校内部控制,保证其有效执行而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进行的了解、测试和评价活动。它主要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活动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杨明亮,2009)。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等学校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以合理保证学校实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促进各项管理活动经济有序的运作,维护教育资源的安全,防止因浪费、滥用、不当管理、舞弊引起的资源损失和违规行为;保证各项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保证实现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等目标。

本文所述整合审计,主要是指内部控制审计和传统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并非单指审计资源的整合利用。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节约审计成本,使审计结果相互利用,充分提高审计效率而从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的整合。

二 高校实施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

1.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

从特点上来看,高校内控制度属于内部管理的范畴,高校内部管理与企业管理相比有其特殊之处。一是纯教育性。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等人才,而不是生产物资产品。其管理的对象是从事学术活动和脑力劳动的教师和学生,而不是生产工人。学校的主体是教学部门,所有活动围绕“教书育人”为中心。二是非盈利性。高校作为精神产品生产单位,管理过程及其效果侧重于考虑社会效益,盈利不是最终目标。三是强政策性。高校做为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政策特性。

2.高校实施整合审计的必要性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虽然有一定的不同所在,但从审计目标、内部控制测试等来看,还是可以实施整合审计的,即把二者共同进行。整合审计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首先,是从节约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方面考虑。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审计人员也需要了解内部控制,并在需要时测试内部控制。这是两种审计的相同之处,也是需要整合的部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二者之间的审计程序相互关联,结果能够互相利用和支持。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修改执行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慎重考虑识别出的控制缺陷。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考虑识别出的财务报表错报对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鉴于以上的部分内容重合、程序关联、结果可互相利用把两种审计整合起来,可节约审计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其次,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看,整合审计是国际流行趋势。强制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内部控制审计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都要求整合进行。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从长远来看,也要与国际趋势相接。应结合高校特点及早着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3.高校实施整合审计的可行性

首先,在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审计目标具有一致性。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了促进完善内部控制,保证其有效执行而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进行的了解、测试和评价活动”。而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自“安然事件”后,世界各国都要求审计要有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不需要发表审计意见)。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对象有相同的部分,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高校因其自身的纯教育性和非赢利性等行业特点,在此方面的重合更加广泛。

其次,在重要性水平和重要账户及列报方面具有审计确认的整合可行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确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相同。针对高校而言,也有上述方面的一致性。在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都需要确定重要水平、重要账户(列报)及相关认定。相同的重要性水平和考虑的风险因素相同,使得重要账户和披露,以及它们的相关认定对两种审计来说是相同的,这使得整合审计更具可行性。

最后,二者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两类审计都属于鉴证类审计业务,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最终目的一致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将两种审计业务进行整合的可行性。

三 基于整合视角的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模式与方法

1.关于整合方式的选择

目前,国际上关于整合方式大概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日本的整合方式,要求同一个审计人员审计整个过程,将两种审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另一种是美国的做法,规定审计人员将这两种审计整合进行,既可以采取日本的做法,也可以由项目组内的成员分工协作以完成整合审计。根据高校的内部审计现状,采用第二种做法较为合适,因高校内部审计无论是在人力资源还是从人员技术素质等方面来看,分工协作的方法比较切合实际情况。

2.全面审计模式和动态审计模式相结合

所谓全面审计模式,就是要对全校所有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范围内的活动进行评审。而动态审计模式则是指要根据高校的内外环境变化对学校的内控制度进行动态审计。整合审计要求把二种模式结合起来,在刚开始确立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以全面审计模式拓展工作局面。之后根据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结合财务报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进行动态审计。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审计,目前既没有可参照的成熟模式,也没有可供借鉴的适合高校具体情况的方法和标准。虽然可借鉴但不能照搬企业模式,必须充分了解高校内部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特殊性,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同时要遵循审计规律,防范审计风险,探索一条适合高校的整合审计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红梅.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2011(1)

[2]裴敏.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之信息导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薛友丽、曹梦菲、苏长江.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审计框架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8)

[4]杨明亮.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J].财务与金融,2011(1)

上一篇:旅游团队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危险化学品经营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