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设计讲座范文

2023-09-27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讲座范文第1篇

摘要:教师的课堂示范演示,精彩的作品,往往使学生心生敬意,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使学生充满信心的练习,直至掌握绘画技巧,从而达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法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意境;技法;启发式;免疫法

随着多媒体课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普遍运用,我们的美术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美逼真的图片淘汰了形色失真的幻灯片和印刷简陋的挂图;整齐美观的电脑字取代色彩单调的粉笔板书;电脑的声画效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不再单一面对老师一成不变的面孔……这些方面都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多媒体制造的精彩往往让我们美术教师产生迷恋和依赖,这种矫枉过正、顾此失彼的现象,应该说是目前美术教学改革之中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课堂示范教学,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示范教学的重要性呢?文章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论述。

一、示范教学的重要性

1.示范教学能够开启兴趣大门

在美术教学中,一张美术印刷品挂图比教师空口讲授效果要好,而一幅教师示范画的出示,则要比前者好得多,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法画出表达内心情感的画,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且保持对美术的热情,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良好的绘画打下基础。

现在的中学生,有不少是年龄越大胆子越小,一上起美术创作课就不敢下笔。幼儿时期的那种毫无顾忌的“胆量”丧失殆尽,这个原因应该归结于我们课堂教育的失误,以往太多的临摹课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比如初中一年级的构图课,如果照书上讲一下,让学生随堂作几张构图,学生只是参照书上几个苹果的排列形式是画不出来的,老师讲得再多也没有用,这时如果在黑板上哪怕用粉笔勾几张草图,边讲解边画,在画的过程中注意疏密关系,哪些东西放在同一画面上比较合适,比如“花瓶水果”,“瓜果蔬菜”,“学习用具”等等,还要注意三角构图容易出现的错误,这样一来,学生被启发了,他们可以从这些东西再联系,创作出各种不同的构图形式,这样一堂课的要求就达到了,通过这样的课堂演示,激发了学生的作画兴趣。带着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和课堂上一派热烈、活泼的气氛,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最佳状态。

2.展示作画技法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在美术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有兴趣地作画,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绘画方法和步骤,美术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靠语言是不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向学生展示示范性的绘画制作,才能使学生得到较多直观的视觉信息,从而加深对这些技法的印象。当然,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也不适合于当场示范,比如素描,如果等大体明暗都画好,教时已过半,学生作画的时间就不够了,这种课只能做些简单排线练习,或把已经准备好的步骤图挂在黑板上,结合怎样用线,这样既节约时间,学生也能看懂。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里的实物投影仪,只要在投影机上平放着作画,镜头对着画纸,大屏幕上就会出现整个放大的画面,学生看得清楚,教师作画时也很轻松,也能更好地发挥水平。例如,我在教学生画《写意花鸟——梅花》之前,就先提出几个问题:看看老师先从什么地方画起?梅花的特征在什么地方?枝条的墨色哪里的最浓?哪里的最淡?花朵的结构是怎样的,它的正面和侧面形象有什么区别等,接着老师通过投影仪先演示枝干的行笔和穿插,进而示范花朵的不同表现技法,并且让学生观察老师绘画时的握笔姿势和蘸墨的方法。这时,老师进行巡视,对学生以肯定为主的评价和指导,使学生充满信心地练习,直至掌握绘画技巧,从而达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法的目的。

3.引导扩散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机械式的示范绘画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发展,而满载教师想象和创造且富有启发性的课堂示范不仅不会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反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顺着这个思路,就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如我在上《美术字设计》一课时,我设计的作业是“给自己的名字设计成变体美术字”,每个学生的名字各不相同,教师就只能在给学生讲解美术字的变化规律之时,重点示范点、撇捺、竖勾等的变化方法。这些如同老师给出的珠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经验进行串接,从而设计出各自需要的艺术字。这样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串接的过程即是创新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创新的学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和创新欲望,又使其学习充满乐趣和主动,所作其作品就更加鲜活生动,具有艺术魅力。

二、示范教学的“弊”

前面谈了示范教学的重要性,接着我们还要了解一下它的局限性。因为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美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教学如果使用不得法,在学生面前的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势必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影响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容易成为一种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不良教学手段,而且也会让学生们的作品单调,“千篇一律”出现雷同。教师的示范,在学生眼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极易模仿,甚至临摹,而学生在临摹中,是通过教师的范画来认识形体,他们没有直接观察和抚摸物体的体验,认识不到其真实的结构和物体的质感、量感、空间感。临摹中,他们不需要对画面中的构图、图形、色彩、线条等造型元素作出自己的审美选择,他们只是从平面到平面,间接地感知形体,这种平面上的“纸上谈兵”,使学生思维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临摹训练如长期、单一地进行,必然导致学生视觉感官能力的退化,限制学生手和大脑的发展。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也只能照猫画虎。一旦离开范画样本,面对事物写生和进行记忆画创作,就将一筹莫展。单一地临摹,使他们有眼睛不会看,有脑子不会想,有手不会画,只能照着老师和古人的范画去画,在作画过程中缺乏创意,逐渐失掉自我,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课堂上合理示范教学呢?

三、合理利用示范教学

1.示范必须是启发式的

美术课是专业特点非常强的科目。作为美术教师,示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示范必须是启发式的,不能完全模仿,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余地。示范的范围应该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引导、借鉴,不宜做整的示范,示范对于技能较强的课来说,它会起到很强的作用,它会使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创作中掌握技术技能,它会起到很强的作用,它会使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创作中掌握技术技能,并且它会使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充分地把教师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作业中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示范,但不要示范全部,可以选择示范局部,通过示范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技法表现步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从这里感受到作品美的创作和表现,从而避免了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例如课堂中,我向学生示范了一棵树的画法,学生学习了这一棵树的画法之后,我再告诉他们按照构图组合面的方法来画一片森林,这正是我常常向学生传授的“给你一棵树,还我一片森林”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利用学习这一棵树的画法,按照组合构图的规律去创作一幅茂密的森林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这一棵树进行变化,有的画大些,有的画小些,有的被遮挡,有的近有的远,想象丰富和表现能力强的还可以在森林之中添加一些小动物等等。教学示范只能给予技法层面的指导,把更多的想象创作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

2.示范教学应少而精,具有针对性

示范教学不能促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应少而精,适可而止,并善于掌握示范的时机、程度、分寸和范笔的部位。针对技法重点、难点向全体学生进行示范,作业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局部性的示范,使学生领悟到改正画面弊病的方法要领。教师适当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示范,提供绘画素材,提供局部的,适可而止,以免学生照搬,产生依赖。

3.示范教学应具有说服力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下,得乎其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展示最高超的技法示范,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这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出挑战,促进教学相长。

4.示范教学对象应具选择性

对敢于自主地表现心中的想法,自信而富有创作力的学生,应多加鼓励、激励,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尽量少给他们做示范。初中阶段的学生已进入绘画的写实期,他们希望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教师可以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技术示范,避免学生因造型能力差,造成不自信,怕画得不好而不敢画的情况出现。

5.学生参与示范

为了减少学生对教师示范的权威產生依赖,可以让学生参与示范。在开始绘画作业前,请几个学生尝试绘画,学生的演示是对前面交流谈话部分一个及时的反馈,也可对学生现有思维及技能状态进行掌握,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参与修改,在“找茬”的过程中,也让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示范,不易让学生产生模仿,反而会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画出更具个性的形象,一举多得。

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一概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重新审视它,赋予它新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对美术课堂的示范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它既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落实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又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权衡示范教学的利与弊,怎样在中间地带找到合适的位置,在矛盾中穿行,找到矛盾之间的平衡点,充分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在课改中挥洒才情,展示智慧的空间。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讲座范文第2篇

对于农村美术课,我们先来看这个现象:在幼儿园期间,哪个孩子画得好,老师发给小红花,回到家里还受父母夸,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到了小学,专业的美术老师几乎没有,就算有,也是改上语文、数学,至于美术,却只是为了“换换脑子”才偶尔上之,有兴趣的学生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到了中学,有了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也正常开展,可每天的作业把学生压得筋疲力尽,满脑子里都是作业、分数,哪还有时间做这费时的绘画作业?学生原来的一点美术兴趣也几乎荡然无存了。

看完之后,我们不禁要问:美术课不重要吗?《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为什么提不起来呢?

一、农村学生美术课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

我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美术教学,通过大量的调查,经过认真的分析,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美术课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校外因素:主要来自家庭的误导。农村学生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甚多,他们不知道美术也能出人才,更不知道美术还能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只知道用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天性被慢慢扼杀。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这样的观点: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才是真本事。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只要求孩子考试科目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怎能提起来呢?

第二、校内因素:在农村很多初级中学,专业的美术教师不多,很多班级的美术课是由班主任或工作量不足的老师兼任,学校又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美术课如同虚设。加之许多学校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为了省事,只教学生欣赏、临摹课本中的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这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二、怎样培养学生美术课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校外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育观念,从课堂抓起,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课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摸索了一些方法,罗列如下,敬请同行指正:

(一)、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从史前及先秦美术到中国近代美术,无不展示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例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描绘了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风俗;阎立本的《步辇图》描写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这一汉藏两族通婚的史实;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汴京的繁华景象,汴河上下的各种人物、景物等社会生活风貌无不具体而生动、真实地展现给我们,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笔势圆转,衣带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一时„„从农村走出来的画家齐白石,他的笔墨纵横淋漓,气势雄伟,任意挥写,超脱奔放,生动活泼,形神兼备,臻于妙境。善于应用墨彩深浅、浓淡的特点,表现对象的质感。特别是画虾,更是精妙传神。徐悲鸿画的马、郑板桥画的竹、李可染画的山等等,除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还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还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我们教师善于钻研,勤于学习,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事例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学习美术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

1、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娱乐。在农村初中,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作用。

2、利用现代化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例如欣赏课,如果教师手上只有课本,学生看到的只有课本中的小图,图片又不多,效果也不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但我们可以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光碟等,可以有选择的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做成课件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教师还要勤于动手,多画、多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废品利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美术课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提到手工制作时,往往想到的就是剪纸、折纸、粘贴等;实际在我们农村,可用的材料非常多,利用起来也五花八门,例如废纸杯、废罐头盒、卷筒纸的圆筒心、香烟壳、一次性筷子、各种颜色的干种子、甚至小石子、细沙子等都可以作为制作工艺品的绝好材料。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容易得到的材料,做起来也并不难;教师在课前可花时间都做一些,学生看到老师做小玩意后自然有了尝试的念头,也一定会用心创作或临摹出理想的作品来。

(四)、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教师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学”。

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首先是要进行课堂评价。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呢?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点评表扬。这样的当众表扬效果非常好,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效果十分明显。其次是开办小型的画展,可以在班上开设专栏,把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讲座范文第3篇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的个体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倡导学生成长记录,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性质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激励与改进功能。因此,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应紧紧围绕学校的新规划加以实施。认真贯彻和实施“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以减负和增效为抓手,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抓好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以此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工作思路

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象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从而,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更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美术学科的特长,将学校的环境,文化,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努力创造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的.学习氛围作贡献。并在本学期积极参与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听课、研究课,组内定时定点备课的活动,并积极组织辅导学生参加相应的各类竞赛活动。同时注重自身的专业和素质的提高,做课题研究,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了解新的教育信息,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做一名新时代合格教师。

【高一美术备课组工作计划-中学美术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高一美术备课组工作计划

2.中学美术教师工作计划

3.有关美术备课组的工作计划

4.美术备课组工作计划

5.初一美术备课组工作计划

6.初中美术备课组工作计划

7.美术备课组工作计划3篇

8.美术备课组的工作计划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讲座范文第4篇

【1】六大理念:

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③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 ④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⑥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地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① 初步学会看天气预报,简单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出行等 ② 学会运用地图 ③ 学会在野外确定方向 ④ 初步知道根据各地的农时,安排各地的农业生产 ⑤ 知道主要旅游胜地,初步学会旅游地及线路选择 ⑥ 知道我国各地基本特征,了解其自然、经济、文化等特征 ⑦ 知道自然灾害的类型及预防 ⑧ 了解人类与地理的关系,树立基本的地理观念

【3】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核心是学会生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争取生存的权力,二是争取有保障的生存权力、

【4】地理对人终身发展的意义: ① 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是人生活的基础 ② 具有迁移价值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业:如政史地的联系 ③ 地理学研究具有区别与其他科学的思维方法 ④ 地理观念:“三观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念 ⑤ 养成良好的人为精神与审美情趣:周游世界

【5】改变学习方式的必要性: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广义:知识经济;中义:民族复兴;狭义:地理知识的有用性

【6】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 ① 学习的主动性:内驱力

学习兴趣

我要学 ② 学习的独立性:主观能动性

我能学 ③ 学习的独特性: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④ 学习的体验性: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感受

愉悦 ⑤ 学习的问题性:好奇心与探究能力

“问题”伴随学习的始终

【7】自主学习:

1、定义: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的转变。 基本特征: ① 师生关系 ② 教师角色 ③ 学生地位的转变 ④ 媒介作业的转变 ⑤ 教学过程的转变

2、什么是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 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我要学

需要 ② 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我能学

信心 ③ 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够学

自我控制

3、基本问题: ① 自学能力特别是其中的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②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③ 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④ 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4、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①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② 创设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学” ③ 加强学法知道,让学生“会学”(学会确立学习目标、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调控、善于总结) ④ 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使学生“坚持学”(毅力、信心和决心)

5、引导自主学习五戒律: ① 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不讲 ② 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不教 ③ 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结论的,就不操心 ④ 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就不代劳 ⑤ 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就“免开尊口”

【8】探究学习:

1、定义:指学生以类似或模仿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是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2、基本模式:

①“创设情境—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模式 ②“遇到问题—收集问题—论证探究”模式 ④ 综合模式

3、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① 营造开放、民主、融洽的良好探究环境,使学生乐于、敢于探究 ② 善于捕捉产生于学生经验的真实问题,找好探究的切入点 ③ 尽可能展开探究过程,激活学生,使学生充分参与探究过程 ④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顺应学生,推进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4、基本程序: ①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② 学生获得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问题的证据和材料 ③ 学生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 ④ 学生自我评价

5、基本特征: ① 参与性 ② 实践性 ③ 开放性 ④ 创造性 ⑤ 过程性

6、意义和作用: ① 探究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 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③ 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必然要求

7、注意问题: ① 为探究而探究,探究教学形式化 ② 探究问题无实际意义 ③ 只重视过程,忽视结果

【9】合作学习:

1、定义: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学习 基本要素: ① 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② 要有一种合作意识 ③ 尊重与欣赏他人 ④ 宽容的心态与彼此的信任感 ⑤ 积极互赖,相互支持和配合

体现集体智慧

2、几种方法举例: ① 小组分层记分法(STAD) 能力异质4人组 ② 小组促进教学法(TAI) 原有水平4人组

3、意义: ① 为学生提高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 ② 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 ③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

4、注意问题: ① 抓好合作的时机,避免流于形式 ② 提倡合作与独立并重 ③ 确定适当的合作问题和内容 ④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5、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① 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多种形式,小组学习模式;团队调查模式 ② 科学划分小组:异质分组 ③ 明确合作目标:合理分工与合作 ④ 掌握合作技巧:社会交流技能

6、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① 课程目标的开放性(结果性目标,是评价课程效果的标准;表现性目标,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②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新观念、新科研成就、新技术、新研究思路) ③ 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人力资源、物质与场地资源、社会资源(博物馆、研究所)信息资源) ④ 课程形态的开放性(选修、必修;国家课程、乡土课程;综合学科或单独学科的形式;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校内) ⑤ 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10】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主要功能: ① 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② 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③ 提供反馈相信,提示学校的办学效果

【11】新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与形式: ①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② 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③ 过程的评价 ④ 注重个体差异的评价 ⑤ 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⑥ 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12】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时空性、战略性、预见性、实践性等。 【13】地理课程的性质:综合性(真、善的有机结合)、基础性(提高素质)、应用性(有用的地理知识)、科学性(严谨、客观)、时代性(现代气息)、开放性(过程与结果)

【14】地理课程的价值: ① 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 ②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③ 建立健全地理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④ 培养良好的人为精神与审美情趣

【15】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通过课程希望学生发生的预期变化。它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 大目标: ① 教育目标:国家制定 ② 培养目标:教育部制定 ③ 课程目标:课程专家制定 ④ 教学目标:教育工作者制定

小目标: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力(过程和方法)、思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6】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

(一) 总目标

(二) 分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方面 ② 过程与方法方面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④ 三个维度的关系()

【17】课程标准的分类目标: ①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适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② 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性目标动词、机能性目标动词、情感性目标动词

【18】教学大纲的结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附录

【19】教学大纲的简要评价:

① 在教学内容方面,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② 在教学知识点方面,大纲规定过细,统的过死,缺乏弹性 ③ 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④ 规定了教学最高要求(天花板要求),束缚了教学的发展

【20】课程标准的内涵:是对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

【21】课标的含义: ① 课标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 ② 课标要求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做出要求,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③ 课标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④ 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目标的陈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⑤ 课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22】课标的作用: ① 指导教材编写,编写者 ② 指导教学,施教者 ③ 指导课程评价,管理者

【23】大纲改成“课标”的背景: ① 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②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③ 国家进一步下放课程管理权力,实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国家课程是课程的最低要求(地板要求);地方课程反映出地域差异;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特色)

【24】“课标”是对“大纲”的超越: ① 目标要求的出发点与着重点不同 ② 更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两种类评价方法:过程性、终结性 ③ 从关注教学(教师)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学生) ④ 教学大纲以学科为中心,而课程标准以学生和社会需要为依据来确定教学内容 ⑤ 课程标准提供了多元评价建议 ⑥ 课标的内容更丰富,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25】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体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26】学习方法: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所使用的一切可行手段及其运用程式。具有相对灵活性的特点。

【27】为什么要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

(一) 问题的提出:学生对学习地理有兴趣吗?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① 让学生对地理“一见钟情” ② 让地理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③ 给学生开启地理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做到“三会”(会想问题、会表达问题、会解决问题)

(二) 地理学习方式的现状:被动接受型、主动接受型、模仿再现型。

【28】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① 从哲学的观点看,主体与客体; ② 从构建主义观点看:主体的积极建构

【29】地理学习方式的引导与构建: ①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差异,不要“一刀切” ② 实施匹配策略,构建高效的学习方式:匹配策略,情趣相投型;错位失配策略,优势互补型

【30】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和确定教学措施,实现学生发展的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3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32】教学设计的基本类别:

①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连结-认知”理论为基础,研究如何帮助教师备课。优点:有利于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利于组织教学; 缺点:制约或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 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基本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学习环境设计。

【33】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经验导入、原有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

【34】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区别: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和确定教学措施,实现学生发展的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备课的指钻研大纲,研究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学方案。其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有,确立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小节反思、练习和板书设计等。

两者的差别体现于:理论基础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活动方式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教学目标的起点不同。

【35】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① 确定教学目标 ②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③ 设计教学内容呈现顺序 ④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 ⑤ 制定教学策略 ⑥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与优化教学媒体 ⑦ 进行教学评价,并根据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对上述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作出修改或调整。

特点:传统教学设计具有较为完整、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为规范教学,促进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教”轻“学”。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6】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步骤: ① 确定教学目标 ② 创设情境 ③ 设计信息资源 ④ 设计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⑤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问题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⑥ 设计学习效果评价 ⑦ 强化练习设计 【37】写教学目标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① 目标要全面 ② 教学目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③ 目标的大小要适中

【38】教学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物质、文化)被称为第五要素)

【39】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①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是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者 ② 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③ 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④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写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40】一般教学过程设计项目: ① 研究课程目标 ② 研究教材 ③ 分析和研究学生 ④ 制定教学目标 ⑤ 确定教学策略 ⑥ 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方案) ⑦ 准备教学媒介 ⑧ 实施教学方案 ⑨ 教学监测、反馈与矫正

【41】新授课的设计:

1、 组织教学(一分钟)

2、 导入新课(3~5分钟): ① 问题导入(学生关注的,与问题相关的) ② 复旧引新(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引起质疑) ③ 从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 ④ 情感渲染导入 ⑤ 直接导入法

3、 教授新课(30分钟)

①“灌输式”模式的基本程序(讲授式)

明确教学主题;围绕教学主题,教师讲解教学内容;针对教学主题,学生复习巩固教学内容 ②探究模式的基本程序:提供情境材料、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小节与整理知识、应用与发展

③互动模式的基本程序:确定主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整理提升方法、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4、 效果检查,提问(2~3分钟)

5、 教学小结:突出目标、突出重难点、铺垫下节课

6、 布置作业(能力拓展)

7、 铺垫下一节新课

【42】常见地理教学事件: ① 教学疑难 ② 自身失误 ③ 学生学习不良行为 ④ 教学媒介失灵

【43】处理教学事件的原则: ① 爱字当头,严中有爱 ② 细心观察,防患于未然 ③ 以强化适当行为为主,惩罚不当行为为辅 ④ 沉着冷静,避免滥罚

【44】处理教学事件的方法: ① 因势利导 ② 随机应变 ③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④ 用幽默的办法处理一些事件 ⑤ 随机调整

【45】地理教学媒介可分为:地理图表、地理标本与模型类型、地理电化设备类。

【46】教学媒介的原则:服务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47】“三板”(板书、板图、板画)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① 增强教学刺激,引发学生注意 ② 体现动态,强化学习,加深了解 ③ 培养观察、读图、绘图、用图能力 ④ 增强想象,活跃气氛 ⑤ 符合学生4知心理活动规律

【48】多媒体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一) 功能与作用

1、 创设逼真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2、 增加教学内容

3、 利于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 多媒体应用中的误区

1、 多媒体仅仅只是教学媒介

2、 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3、 教师开发与运用的技术水平低

4、 作秀现象比较普遍

【49】地理教学方法: ①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读书法) ②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③ 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板图法、示意图法) ④ 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探究法)

【50】谈话法:是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可分为问答式谈话法,启发式谈话法(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它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教学) ① 创设问题情境 ② 提示出矛盾,设置悬念 ③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大胆进行传统教育薄弱的求异、发散创新思维的训练)

【51】“谈话法”要注意哪些技巧: ① 谈话的语言要亲切、简洁、幽默 ② 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③ 问题的设计难易要适当,注意先易后难,层层递进 ④ 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启发性 ⑤ 要注意及时的评价、归纳、总结

【52】讲授法:指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成功的关键是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形象生动的语言能使抽象概念形象化,饱含激情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克服疲劳,增强记忆,简洁明快的语言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提高概括能力,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帮助学生理解。

(一) 优点 ① 讲授法能将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 ② 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 ③ 好的讲授法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提供思维方法的示范

(二) 不足及改进 ① 过长时间的讲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 ② 讲授法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③ 要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的方法辅助讲解

【53】纲要信号图示法的特点: ① 直观,帮助记忆 ② 系统化,利于掌握知识体系 ③ 逻辑性强,便于知识的顺利传递 ④ 学生逻辑性动手,强化记忆

【54】板图法:获得地理信息、用图来展示成果 【55】示意图法:图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

【56】好课的基本特征:

① 教学目标追求知识、能力、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和谐发展,并把目标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境之中。 ② 科学使用教材,恰当设计教学内容,恰当体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发展性、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与应用性等地理学科特点。 ③ 恰当设计教法,将接受式学习、直观想象学习、体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有机整合,真正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④ 学生学得好,学得主动积极。 ⑤ 注意有效学习方式与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⑥ 重视课堂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 ⑦ 适时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提出学习困惑,提出教学建议。 ⑧ 建立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 ⑨ 以激励性为原则,恰当评价学生表现。

【57】地理教师素质评价:职业素养、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性、身体素质

【58】教师评价的方式: ① 教师自评 ② 他评

【59】教师的角色: ① 教书育人 ② 教会学生终身学习 ③ 研究者 ④ 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 ⑤ 集体的领导者和团队的管理者 ⑥ 心理辅导者

【60】初中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评价建议(地理课程标准) ① 评价学生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能力 ② 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③ 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④ 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⑤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61】评价方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 克服五种不正常的现象 ① 注重书面测试(纸笔测试),也注重其他测试手段 ② 注重容易量化的目标,也注重不易量化的目标 ③ 注重记忆,也注重形成性评价 ④ 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起点和进步 ⑤ 注重分数名次,也注重起点和进步

(二) 注重演绎法,也注重归纳法。注重灌输,也注重问题意识。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讲座范文第5篇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 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习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任重而道远。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 造型·表现 ”为主,结合 “欣赏·评述 ”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发散性思维 ,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 你会画成什么样 ?”,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 ,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出一些 “形象要素 ”( 树、白云、沙漠、桌子 ) ,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

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成人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讲座范文第6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手工课作为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农村当地特色资源良好应用在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更能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独立创造力,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本文主要阐述当前农村中学手工课存在的一些问题现状,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作用,以及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手工课开展具体策略方法。

关键词:手工课;策略;美术教学;中学;农村

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积极重视手工课教学,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农村特色资源良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手工创作能力和艺术综合素养,满足新时期教学要求,实现美术教学实效。

一、当前农村中学手工课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没有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教学

部分农村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只注重相对规则局限的美术教材内容,却没有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进行延展教学。忽视了农村当地丰富特色资源以及学生自然儿童天性,使学生缺乏美术学习兴趣。不利于实现美术教学实效。

(二)学校及家长忽视手工课重要性

很多农村小学及学生家长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觉得对于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好主要学科文化课程,取得优异成绩考取名牌大学。认为美术課及其涵括的手工课不需要学习,更没必要准备相应手工材料。同时,还有一些留守学生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并不懂得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觉得美术并不是主要学科,没有必要好好学习,对于手工课的材料也不能给准备齐全,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美术教学实效[1]。

(三)学生对手工课缺乏积极性

人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长的思想观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家长忽视手工课的前提下,学生也对于手工课重视不足。教师在开展手工课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没有真正参与课堂学习。并且,教师的填鸭式灌输教学也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利于美术教学实效提升。

二、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作用

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积极开展手工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增加手工技巧能力,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首先,学生在手工课上,随着亲自制作,会主动思考创造每个环节,充分提高了其想象创造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随着教师的引导,既提升了艺术修养,培养出做事全神贯注的优良品质,满足了新时期教学要求,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2]。

三、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手工课开展具体策略方法

(一)充分利用农村特色资源

农村中学由于特定的物质、环境因素,相对没有丰富的手工课素材及手工材料。因此,教师要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将农村特色元素应用到手工课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教授《巧用身边的材料》这一课节时,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资源作为手工材料。比如,家里花坛中的花、院子里果树的叶子和果实、鸡蛋壳、上学路旁遍地的小草、形状特别的小石头以及玉米粒等随处可见的乡土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资源,生动立体的设计制作成各种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如蛋壳画、石头人、叶子书签、小草扇子等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品位,更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充分利用了农村特色资源,满足新时期教学要求,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3]。

(二)教师积极提升专业素养

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坚守本职岗位,树立起爱岗敬业精神,有扎根农村教育的决心和信念。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更好的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手工制作水平和艺术修养。教师可以多参加学校内外的专业培训活动,不断充实自己专业知识素养,并且和同行的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汲取更多的优秀教学经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便捷的互联网平台,多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和范例,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积累手工课制作方法,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农村中学手工课存在的一些问题现状,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作用,以及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手工课开展具体策略方法。新时期形势下,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重视手工课开展活动,并将当地特色资源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更能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独立创造力,促进艺术审美能力,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赖焕钦.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11(22):144-145.

[2]曾祥萍.手工课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8):156-156.

[3]李妮娜.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最新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最新医院绩效考核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