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网络推广范文

2023-09-21

网络营销网络推广范文第1篇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红酒营销推广方案BB某葡萄酒品牌推

广与营销策划方案

时间:2010-05-10 来源: 作者:秩名

前言葡萄酒是中国的朝阳企业,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糊口品质的寻求,对葡萄酒的饮用越来越多。对于葡萄酒本身来说,葡萄酒是代表着富贵,有品位,高消费的富贵家族的独享物。这个之外,葡萄酒还有保健美. 前言

葡萄酒是中国的朝阳企业,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糊口品质的寻求,对葡萄酒的饮用越来越多。对于葡萄酒本身来说,葡萄酒是代表着富贵,有品位,高消费的富贵家族的独享物。这个之外,葡萄酒还有保健美容效果。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葡萄酒认识的提高,葡萄酒的销售额也逐渐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该领域,在中国,葡萄酒尚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但其发展空间与远景是不可揆度的。 目录

一、葡萄酒消费市场概况及阐发

二、烟台市场的葡萄酒酒营销情况

三、"琥琴葡萄酒"SWOT阐发

四、"琥琴葡萄酒"品牌营销推广计谋

1、产品定位

2、品牌名称

三、广告语暨传播正题

四、销售对象

5、市场方针

6、包装计谋

7、价格计谋

八、销售渠道

9、销售计谋

10、广告计谋

一、葡萄酒消费市场概况及阐发

1、宏观环境阐发:

?虽然世界葡萄酒业每年增加速率不到1%,中国葡萄酒每年增加速率却超过10%。因此,我国的葡萄酒工业有着伟大的成长空间和良好的市场远景。据预先推测,如按发展中国度平均水平计算,2010年我国葡萄酒需求量将达96.6万吨。按最近四年平均年增加10%的速率计算,到2010年我国葡萄酒产量将达63万吨。仍有33.6万吨市场豁口。固然,作为朝阳财产,葡萄酒工业发展潜力伟大。

2、微观环境阐发:

?市场集中度高,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张裕、长城、王朝三大品牌资产合计约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40%,销售收入合计约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60%,占据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一半山河。

?二线品牌表现出壮大活气,发展方式灵活,仙山45家出产企业近100多个葡萄酒品牌几乎都定位在中低端,以经销代理、OEM贴牌、代加工、定标、原酒销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竞争十分激烈。

三、消费情况调查:

在所有的调盘问卷中,我们抽样50份举行阐发。这此中有32名女士,18名男士,首要春秋段是26-30岁,收入水平均处于中高等,下面我们对问卷调查详细研究阐发如下: 1)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调查:

?问卷中对葡萄酒没完解的人数为25人,占总调查的50%,基本了解葡萄酒的人数为24人,占总调查的48%,仅有1人对葡萄酒非常了解,此中男性对葡萄酒的了解也高于女孩对葡萄酒的了解。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大众对葡萄酒的了解较少, 2)消费者对保健葡萄酒的态度调查:

?调查中大众对葡萄酒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愿从以下方方面面了解葡萄酒。调查结果显示:想了解葡萄酒效用的占52%,其次是葡萄酒文化占32%,再次就是葡萄就酿制占26%,葡萄的采摘过程占最小比例,仅10%。 3)消费者购买路子调查:

?在酒店、高等餐馆当场消费的54%,大可能是中低档葡萄酒;在阛阓、超级市场购买的占34%,逢年过节居多,而且大部分属中高等葡萄酒。 4)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

?大部分认为一瓶葡萄酒市场购买价格在25--40元之间比较合理,占总调查数的60%,60元摆布的占26%,100元以上的占12%。 5)消费者购买念头:

?葡萄酒的口感是影响大众购买葡萄酒的首要因素,占44%;其次是康健有营养占42%;再次是品牌,占38%;再有就是价格,占30%;最后是品质保证,占24%。 6)消费情况调查总结:

?大部分人现在还没完解葡萄酒,如果有时机了解葡萄酒,首要想了解葡萄酒的效用和文化,对葡萄酒的饮用频率也比较低,购买中首要存眷葡萄酒的口感、康健效用和品牌。对产品的了解,主如果超级市场(市肆)的促销,从媒体上了解比较少。女士养颜保健酒照旧比较受欢迎的,认为能承受患上起的合理价格在40--60元/瓶。

四、市场时机阐发:

网络营销网络推广范文第2篇

一般意义的产品及产品策略主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产品内涵的界定。认为产品决不仅仅指实物产品或物质产品,而是指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一切东西,包括实物、服务、保证、意识等各种形式。同时,认为产品是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等五个层次组成的。

二是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和获利能力划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主张针对不同的阶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策略。

三是产品组合及策略。产品组合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的有机结合方式,包括产品的广度、深度和关联性三个基本要素。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经营实力对产品组合的广度、深度和关联性实行不同的有机组合,即形成不同的产品组合策略 。

四是商标和商标策略、包装与包装策略

五是产品支持服务及其策略。所谓产品支持服务是指以实物产品为基础的行业,为支持实物产品的销售而向顾客提供的附加服务。产品服务策略包括服务项目策略、服务水平策略和服务形式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互联网络的运用对传统的产品策略必然会带来冲击,因为就像不同的产品适合采用不同的销售渠道一样,网络营销也有其适用的产品范围和策略。

首先,从产品与这种媒体的适用性上看,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应与网络用户相一致,即解决好定位问题。根据网络用户的特征,适合于在互联网络上销售的产品通常具有下述特性:

l、具有高新技术性能或与电脑相关;

2、以网络族为目标市场;

3、市场需要涵盖较大的地理范围,最好具有国际性;

4、不大容易设店贩卖的特殊商品;

5、网上销售的费用远远低于其他类别的销售渠道;

6、用户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不需要尝试或现场观察;

7、消费者利用网络上的信息,即可做出购买决策的产品。

其次,利用网络提供的产品,以提供信息为主要的服务内容,除了将产品的性能、特点、品质,以及为顾客服务的内容充分显示外,更重要的是以人性化为顾客导向的方式,针对个别需求提供一对一的营销服务。有关功能包括:利用电子布告栏(BBS)或电子邮件(E-mail)供线上售后服务或与消费者作双向沟通;

----提供消费者、消费者与公司在互联网络上的讨论区,以此了解消费需求、市场趋势等,作为公司改进产品、开发产品的参考;

提供网上自动服务系统,依据客户需求,自动适时地利用网络提供有关产品的服务信息。例如,汽车商在网络上提醒客户有关定期保养的通知,花店提醒客户有关家人生日时间;银行提醒客户定期存款到期;教师提醒学生考试日期与应做的准备等;

----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研发讨论,将有关产品构想或雏形通过网络公告,引发全球各地有关人员进行讨论;

----通过网络对消费者进行意见调查,借以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特性、品质、商标、包装及式样等方面的意见,协助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改进;

在网络上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在达到增加产品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企业形象。如汽车商提供车辆的维护保养常识、家电企业介绍家电产品的性能、使用和注意事项;

----开发电子书报、电子杂志、电子资料库等信息产品,并利用网络提供物美价廉的全球服务;

----让消费者在网络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需求,并可亲自设计,企业据此提供顾客化的产品与服务。比如对服装、鞋帽,箱包等诸类商品均可运用该种方式。

关于价格与策略

企业对其产品如何定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来都是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为价格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惟一为企业提供收益的因素,同时价格又是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定价是否恰当将直接关系产品的销售量和企业的利润额。例如,发生于1997年、1998年的微波炉及近几年的电视机降价战,虽然各自行业的"领头羊"在技术、质量和服务等多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有可能以各种差别化来减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但价格对消费心理始终有着重要影响,只要价格降幅超过消费者的心理界限,消费者难免会怦然心动地改变既定的购物原则。因此,如何为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已成为各类企业经营者面临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决策课题。

传统的价格及定价策略主要研究的问题有:企业定价目标和定价程序的确定;影响定价的因素;新产品定价与老产品价格调整方式;定价技巧或策略。在网络条件下,一方面网络交易成本较为低廉。同时网上交易能够充分互动沟通,网络顾客可以选择的余地增大及交易形式的多样化,造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大。为此,企业应充分审视所有销售渠道的价格结构,再设计合理的网上交易价格。此时,价格确定的技巧将受到较大的制约,但同时也为以理性的方式研究拟定价格策略提供了方便。这主要表现在:

----网上查询功能可以充分揭露市场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能理性判断欲购产品价格的合理性;

----举办网上会员制,依据会员过去的交易记录与偏好,给予顾客折扣。鼓励消费者上网消费,以节省销售渠道运行成本;

----开发智慧型网上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协商价格;运用该系统可以考虑顾客的信用、购买数量、产品供需情形、后续购买机会等,协商出双方满意的价格;

----开发自动调价系统,可以依季节变动、市场供需情形、竞争产品价格变动、促销活动等,自动调整产品价格。

网络营销的推广步骤和策略

营销渠道,也叫销售渠道或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或使用者所经过的途径。从传统上看,营销渠道因其建立过程的缓慢性,建立后的不易改变性和企业对其难以控制性,成了企业营销组合策略中的难点和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营销渠道是由各种不同的互相联系的机构组成的。这些机构因其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营销渠道组织形式。同时,一个企业面对不同或相同的细分市场,也可能同时使用几种组织形式或不同结构的营销渠道。

传统的营销渠道组织是指"生产者-批发商--

零售商--消费者"这样的渠道组织。在这样的渠道组中,渠道各成员都是独立的机构,相互之间不受其他机构的控制。这种传统的营销渠道组织对企业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表现在可以利用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仓储条件,也可以使企业在资金方面得到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支持。不利的方面表现在批发商和零售商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决策往往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为原则。这样,企业难于对自己的营销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可能因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阻碍企业营销渠道的正常运行。

针对这种问题,在实践上,一些企业开始采用垂直式营销渠道组织,即由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作为一个统一体而组成的营销渠道组织;也有的使用水平营销渠道组织,即由同一渠道层次上的两个或以上的成员

联合起来,共同开拓一个新的市场机会和营销渠道组织。而互联网上交易的产生对于企业现有渠道结构形成了巨大挑战。因为互联网络直接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连到了一起,将商品直接展示在顾客面前。回答顾客疑问,并接受顾客订单。这种直接互动与超越时空的电子购物,无疑是营销渠道上的革命。下面列举网络条件下营销渠道可能展现的形态,

----在首页设计上采取虚拟实境的手法,设立虚拟商店橱窗,使消费者如同进入实际的商店一般,同时商店的橱窗可顺应季节、促销活动、经营策略等需要,轻易迅速地改变设计。虚拟橱窗不占土地空间,可昼夜24小时开张,服务全球顾客,并有虚拟售货员可以回答任何专业性的问题。这一优势绝非一般商店所可比拟;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组织网络商展。消费者一经上网,即可饱览各类商品,从而增加上网意愿与消费动机。如房地产商展,可结合家具商、厨具商、家电商、灯具商及装修材料商等共同促销,以增加渠道的吸引力;

----消费者在决定采购后,可采用电子邮件(E-MaiL)方式进行网上订购。这种方式通常需要个人先建立一个账户,然后利用传真、电话或邮件方式把有关信用卡或其他敏感信息发送给在线定货点,当然也可以来用更复杂、更安全的交易方案。如Book

Stacks Unlimited是一个虚拟电子书店,能够提供在线定购服务;

----可在网络上以首页方式设立虚拟经销商或虚拟公司,提供各类的商品目录及必要的售后服务。

除部分产品,如电脑软件、电子图书等可自网上取货之外,大部分还需送货**收款或收款后邮寄等。

总而言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营销活动,首先使得地域和范围的概念没有了;其次是宣传和销售渠道统一到了网上;三是在剔除了商业成本后,产品的价格将大幅度降低;最后是营销策略的范畴在扩张。比如,如何做好主页(Home

page)和建立信息服务系统,以方便消费者表达购买欲望和需求;如何使消费者能够很方便地购买商品以及送货**和售后服务等;如何满足消费者购买欲望和所需要的成本;如何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建立方便、快捷和友好的沟通等等。由于这几个问题的英文打头字母均是C:一为消费者的需要及欲望(Consumer'sneeds and wants),二为消费者获取满足的成本(Cost to satisfy

wants and needs),三为用户购买的方便性(Convinience to

网络营销网络推广范文第3篇

【内容提要】构建网络文化与发展网络文化已然成为当下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文章在对云南省多家网络媒体数次调研的基础上,以云南网络媒体为考察对象,在剖析云南网络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云南省推动网络文化发展的成效与不足。同时就云南网络文化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对策与建议,认为打造优质的网络文化团队,坚持人才引进与自身造血并重;调动各级网络文化组织的积极性,加强网络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网络文化建设与监管齐抓,是当下云南省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力图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网络文化   网络媒体

前言

网络文化(关于什么是网络文化,目前并没有定论。一般来说,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包括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及文化观念等的集合。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作为一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文化,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着巨大的渗透力和冲击力。网络文化不仅改變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毫无疑问,构建网络文化、监管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下全民关注的热点所在。如何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同样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命题。

云南省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大省,其网络文化的发展刻不容缓。如何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视野、更有效的措施,推动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为加快推进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的辐射中心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是目前云南网络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正是在对云南省多家网络媒体的数次调研的基础上,探索西部非发达省份网络文化的发展路径,以期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云南网络文化发展现状

作为网络文化发展的主持者与管理者,云南省委省政府能够从宏观上为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及政策性的支持,注重网络文化建设阵地和网络文化建设平台的打造。各市地州的网络媒体有效形成合力,在正面宣传、引导舆论、服务云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云南省网络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较好地贯彻“互联网+”,加快传统文化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批以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化产业。如云南省成立的“玉溪双创中心启迪众创园”,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知识、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共有共享的创新空间。其中,该众创园中的2-5号楼以网络安全、信息产业为主,重点引入如奇虎360集团、中航信息、启迪数字学院、美亚柏科等成熟企业入驻,通过信息化手段,以“园区运营”为中心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品牌建设、服务质量及入驻体验等方面,打造信息安全园区的典范,建立省级网络安全培训示范基地。与此同时,云南省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网络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

此外,云南网络媒体有意识参与并构建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高水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公共文化产品。灵活运用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H5微刊、网络微电影、网络表情包、数据新闻等传播网络文化,强调优质内容的生产与前沿技术的更新。总的来说,云南省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相关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较快。

二、云南推动网络文化发展的成效与不足

云南省在推动网络文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系列举措,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网络文化节大力促进网络文化建设。

目前云南省已经成功举办过数次“昆明网络文化节”。该文化节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委网信办指导,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网络文化节以繁荣网络文化为契机,通过举办一系列网络活动,对精品网络文艺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通过推行网络文学大赛,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此前,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的“滇云网络文学大赛”曾入选全国首批网络社会组织品牌项目;而由掌上春城手机客户端承办的首届昆明网络文化节之“文明城市·我为昆明代言”活动,也曾获得“年度传播力奖”;第四届滇云网络文学大赛,利用互联网平台挖掘和培养文学新人,催生原创网络文学精品,打造具有昆滇特色的网络文学,为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①。

第二,在网络文化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方面重点抓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作为网络世界的中坚力量,在网络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网络媒体针对这一年轻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彩的网络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甚至邀请网络红人现身说法,对青少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曾开展“网络游戏类”的“好网民”主题课堂宣讲活动。早几年“蓝鲸”(Blue Whale)死亡游戏通过互联网在青少年中传播的时候,云南有关部门就第一时间通过加强预警处置方案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些均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网络文化素养,从而推进整个网络文化空间的治理。

第三,把繁荣网络文化与城市信息交流等有机结合。

云南网络媒体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深挖云南自然秉赋、人文特色,聚集昆明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打造了一批有影响、接地气、网民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网络品牌活动。而玉溪高古楼网站定位明确,其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打造“专业、实用、真实、温暖”的网上玉溪城市信息交流平台。与此同时,高古楼网站还与玉溪红塔分局合作开设了“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高古楼网站警务室”。此外,还有“古楼交警”“古楼消防”等诸多合作板块,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2017年,为配合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城市形象宣传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系列活动,如举办了“爱我昆明,大家e起来”为主题的网络文化活动;针对“脱贫攻坚”工作组织策划了“互联网+扶贫”系列活动等。事实证明,网络媒体在提升自身专业性、实用性的同时,必须强调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文化建设。

云南省网络文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其发展的不足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

第一,网络文化空间良莠不齐,网络意识形态的把控有待加强。

推动网络文化多元化是繁荣和发展网络文化的应有之义。互联网语境下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在带来多元化可能的同时,也使得网络文化空间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云南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低俗化现象,涉及色情、欺诈、暴力等不良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扩散,对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利益等产生消极影响。部分网络文化作品存在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有待加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把好信息发布的政治关、政策关、导向关、事实关,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网络媒体建设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第二,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网络技术相对滞后。

尽管部分网络媒体具有差异化发展意识,如“无线昆明”专注走视频化直播道路。但总的来说,云南网络媒体同质化倾向仍比较严重。尽管有意识关注网络技术前沿,但受制于网络技术人才匮乏等因素,当下云南网络媒体在技术层面仍相对滞后,尤其是可视化技术开发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仍有待提高。仍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事违反法律及有悖道德的网络不法活动。

除却创新乏力外,部分网络媒体管理者和从业者对互联网思维更多止步于口头认识层面,互联网的实践应用技能仍有待提升;网络文化作品更多时候处于单向度传播状态,与网民互动意识不够,互动效果欠佳,互动技巧有待加强等。

三、云南网络文化发展路径探寻

不管是云南网络文化的发展,还是整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乃至全国网络文化的发展,都要以新时代的眼光、战略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一新媒体语境下的全民话题。网络文化的建设,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绝不可因噎废食、坐失良机。

第一,打造优质的网络文化团队,坚持人才引进与自身造血并重。

这首先涉及的是队伍建设问题。发展网络文化,离不开网络文化从业者媒介素养的提升。云南属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发达省份,相比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人才引进问题尤为严峻。当下云南网络文化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既有创意、懂技术又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优质团队的打造既要依靠引进人才,又要注重对原有从业者的培训与充电,强调从业者自身的造血功能。此外,优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从政策、环境等方面为网络文化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得有经验、有水平的高端网络人才,乐意投身并持之以恒地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

第二,调动各级网络文化组织的积极性,加强网络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一个非政府性的行业组织,以便更好地落实行业规范、制定行业守则,引导各从事网络文化信息服务的运营机构和服务机构。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自成立以来,在整合全市乃至全省网络文化建设力量和网络资源,繁荣网络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各级网络文化协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仍有待提高,网络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仍有待加强。

通过网络文化组织的桥梁作用,团结和组织在滇网络媒体、网络文化企业及网络知名人士,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网络文化活动,有效整合网络文化资源,搭建会员间互惠共赢的平台,不断增强吸引力,拓展参与面,为全省网络文化凝聚正能量。

第三,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网络文化建设与监管齐抓。

建管并举是发展和繁荣网络文化的重要举措。中央提出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四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方向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论是新闻网站、政府网站, 还是商业网站、专业文化类网站等,都应该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使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云南网络媒体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如云南网等的监管,加强其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私营网络媒体公司如“猪八戒网”等的監管也不能松懈。协调中央驻滇媒体、省级媒体、城市新闻媒体网站联盟等众多资源,在复杂多元的网络传播语境和格局中,认真研究网络时代文化工作的新常态,做到坚守和创新并举。

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成为人们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反映最明显、最集中的领域。借助互联网, 文化可以实现裂变式的高速传播, 极大地拓展影响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才能更好地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结语

网络文化在观念、方式、手段等各个方面给新媒体语境下的社会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壮大、文化消费的拓展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我们不仅要增强创新意识、变革意识,还要调动和发挥互联网思维, 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提供优质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通过打造影响广泛的网络文化平台,催生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正视民族地区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服务网民为中心,大力提升网络文化作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让网络空间始终充满正能量。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崭新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文化建设。各民族地区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善于借鉴其他省份,尤其是互联网发达省份的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经验,大力建设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之中。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了2019年度云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资助】

注释:

①林进桃.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路径探析——基于云南省网络媒体的思考[J].新闻论坛,2019(01):68-71.

参考文献:

[1]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新华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年5月版.

[3]徐强.增强中国网络文化软实力[J].红旗文稿,2018(01):24-26.

[4]胡钰.提升网络文化品位的着力点[J].人民论坛,2018(02):129-130.

[5]张泽一.低俗文化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01):96-102.

[6]丁柏铨.心态文化引导:新闻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使命[J].新闻与写作,2017(02):59-63.

[7]胡正荣.共享共责的网络传播:新时代、新格局、新责任[J].新闻与写作,2018(01):33-35.

[8]林进桃.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路径探析——基于云南省网络媒体的思考[J].新闻论坛,2019(01):68-71.

(本文的调研受到云南省委网信办社会工作处领导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林进桃,博士,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云南大学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编辑:孟凌霄

网络营销网络推广范文第4篇

一:概述:

现在的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广度和之前相比可谓判若云泥。网络作为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由于不可控制,也成为了许多网络谣言的散播途径,时常引起不了解真实情况的网民的激烈争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等。

国内学者王国华等认为,网络谣言可定义为在网上生成或发布并传播的未经证实的特定信息。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真假。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的不同在于传播的媒介是通过网络平台,这也使得它的产生、发展、影响与解决应对措施有许多与以往谣言不同的地方。

二、网络谣言的形成与发展

网络谣言可以看作网络舆情热点中的一种,它也有从起始、高潮到波动、消亡的基本发展阶段。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 往往源于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发生, 也就是以某些具体的对象为依托。网络舆论热点形成后, 由于网民的情绪、意见等不断高涨, 使热点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 影响越来越大, 进而吸引更多的网民关注网上热点。这种高涨的态势根据热点问题受关注的程度, 网络舆情热点的发展过程并非总是直线式的上升或下降。某些时候, 它会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轨迹, 即发展到一定高潮后, 会经历一定时期的萎缩或沉寂, 但进而又出现新高潮, 这样的波动过程甚至可能反复数次。舆情波动之所以产生,往往是由于在舆情热点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热点持续一个时期后, 逢新的事件涌现并产生新的刺激, 多数网民就会自动转向新的目标。于是, 原来的热点舆情便慢慢冷却, 最终沉寂下来。当然, 依照舆情自身的变动规律,那些影响深远、关系重大的事件对网民的刺激和引发的舆情, 只能说是“阶段性沉寂”, 一旦有新的诱因关联性的事件发生, 极有可能被网民旧事重提, 再度成为热点。

网络谣言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电子公告牌、博客和其他社会性软件(QQ、微信、微博等)等来传播。而且社交软件中的传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传播的谣言更具有“可信性”,这里是说由于社交软件联系的大多是关系较为亲密的人,因而更可能被接受、传播。

三、网络谣言的特点

网络谣言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虽然与传统谣言的本质相同,但它具有如下特点。

( 一) 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传统谣言一般在人群中通过口头传播,其影响范围较小。而网络谣言的电子传播方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谣言能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可以形成几何式的增长,甚至演化成规模庞大、跨越国界的谣言。

( 二) 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多。与传统谣言“点—点”或“点—面”的双重传播模式不同,网络谣言借助于博客、贴吧、微博、微信、论坛、短信等网络平台。接受者往往在短时间内从多个渠道获得相同的信息,强化了谣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增加了接受者成为下一个传播者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剧了谣言的扩散。

( 三) 网络谣言的传播具有互动性。在网络中,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编辑者或发布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网络谣言借助微博、论坛等互动平台进行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与谣言有关事件的信息挖掘活动,使得围绕谣言事件的新闻源越来越广,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形成一个持续的连锁反应。网络谣言不同于传统谣言的以上特点,决定了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比传统谣言危害范围更广,后果更严重,应采取措施进行规范。

四、网络谣言的扩散因素

谣言的传播是一个信息扩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创造和变异的过程。网络谣言的扩散是由造谣者、传谣者、网络媒介和政府等多个主体的行为因素共同促成的。

( 一) 造谣者的情感宣泄和别有用心。这是从传播源的角度看网络谣言的产生。任何谣言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很多人对就业难、贫富悬殊等社会现象不满,网络平台为人们发泄不满情绪提供了安全的出口。另一方面,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利用网络平台刻意制造蛊惑人心的谣言,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恶毒攻击他人乃至政党和国家。

( 二) 受众的识别能力差和从众心理。这是从受众的角度看网络谣言的散播。一方面,由于教育背景、职业等方面的差异,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网络素养存在差距。我国网民结构存在低龄、低学历的特点。另一方面,网民存在普遍的从众心理。当谣言发生时,许多人会丧失理性判断,夹杂着心中的不满而选择随波逐流、跟风造谣。即使少数人坚持真理,也会被绝大多数非理智的声音洪流所淹没。

( 三) 网络媒介的“不守门”行为。这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看网络谣言的散播。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大师库尔特·勒温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守门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在传统新闻媒体中,“守门人”对消息可靠性的把握和可传性的选择是比较严格的。网络媒体通常把时效性放在首位,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注重对新闻内容的“把关”。更有一些网站在竞争压力面前往往不顾事实,利用人们对新、奇、特消息的兴趣编造谣言提升点击率。

( 四) 政府“发言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这是从整个传播过程而言的。很多时候,政府出于维护政绩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选择集体沉默或是掩盖事实真相,试图稳定局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急于探求真相的公众就会从其他渠道获取相关信息,这就使谣言有了可趁之机。政府事后对造谣者惩处不力,在实际执法活动中,政府对造谣者很少使用刑事处罚,多采取罚款、拘留等治安行政处罚,更多时候对造谣者不予处理。

五、网络谣言处理中的不足

(一)、网络各论坛在舆论引导中的不足

除了主流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外, 网络舆情虚虚实实, 情绪化表现突出, 网络舆情热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 众多网友在网上会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 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 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便利性, 以及网络信息审查与传统媒体的信息审查存在巨大的差异, 导致网络上虚假信息发布非常容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网上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变得非常复杂。西方反华势力大肆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 进行舆论渗透和文化入侵。

(二)、我国对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不足

我国《刑法》未能充分认识到网络谣言远远大于传统谣言的社会危害性,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之间存在脱节,刑罚制度不完善,客观上纵容了网络谣言。现行诉讼制度对网络谣言受害人不利。网络实名制治理网络谣言效果不彰,为了应对网络匿名所带来的违法信息泛滥的问题,政府在手机、微博、论坛等平台网站开始推行实名制。但据中科院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受调查者认为实名制防不了“小人”,治标不治本,最终走不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圈”。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政府官员往往倾向于不公开信息,在澄清网络谣言方面显得犹豫不决,吞吞吐吐,错过应对网络谣言的最佳时机,损害政府公信力。

六、网络谣言的应对措施

(一)网络舆论方面

1. 及时捕捉网络舆情热点, 增强对有关热点的预见性。通过对网络舆情形成发展规律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网络舆情热点的出现是有规律的, 也是能够预测和把握的。因而, 我们要善于将小事件放到大背景下观察,提前预测, 增强对有关热点的预见性。

2. 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 争取舆论引导“第一落点”。在今天多元化的大众传播环境里, 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在网民心目中就极易被认为“有猫腻”, 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网络媒体要利用网络传播快捷性特点, 发挥自身优势,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 及时与相关部门主动沟通, 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及时发出正面声音。

3.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以正面舆论压倒负面舆论。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新阵地和舆论斗争的新领域。网络宣传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4. 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 相互放大正面舆论。网络舆论既引发自传统媒体, 又集中和放大传统媒体舆论。传统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可靠性, 可对网络舆论进行选择、过滤、放大, 调控网络舆论的导向。

5. 培养网上“意见领袖”, 引导网民自我教育。“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 又称舆论领袖, 通常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 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例如当前微博中的许多公安部门的官方微博等等。

(二)网络舆论方面

1. 完善造谣、传谣行为的刑事责任制度,提高法定刑

网络营销网络推广范文第5篇

1.1 政治心理与网络政治心理的内涵

《政治心理与政治观念不能等同———与胡忠雄同志商榷》中指出: “所谓政治心理,是社会心理的一部分,它是直接与社会政治生活相联系,直接反映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机构和政治行为的不系统、不稳定的自发的社会意识形式,它表现为人的政治情绪、情感、政治习惯、政治品格、政治信心等。”而网络政治心理则是在网络时代网民基于网络特性所产生的一种政治心理。网民的网络政治心理是指网民这一社会群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现象、政治决策等以及自身政治地位作用的一种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等方面的总和。这种政治心理有其自身的特性,是网络的虚拟性与政府的管理存在问题双重作用的结果。

1.2 网民网络政治心理的表现

1.2.1 对政治问题直言不讳,各 抒己见

持这种心理的人是网络人群中最具民主意识的一方。他们敢于大胆的对网络上贴出的一些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提出自己的政治意见。在网络传播中群众和传播者地位相似,身份可以时常互换,所以就不存在谁支配谁的问题。这使他们远离了现实生活的政治地位、经济能力等身份的因素,充分享受了在网络面前一个平等的虚拟身份。他们在各网站开设的电子论坛中提出各种自己的建议,小到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大到国家和国际政治问题,这些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1.2.2 略带夸张的表现剧烈性

持这种网络政治心理的人主要是想取得声势, 以此博得各方对自己见解的关注与认同。人们都有着一种喜欢彰显自己个性的心理,而网络化的政治交往形式带给了这些人们彰显个性的无限可能,于是就产生只服从自己、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网民一族。在政治情感方面,随着网络中对政府腐败、社会黑暗面报道的增多,使得网民对政府的情感大不如从前,以及网民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压力的作用下。网民在网上讨论政治问题、发表政治见解有时候就会体现为一种心理宣泄。

1.2.3 政治心理的累积效应与急剧爆发的扩散效应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 人们的政治情感是容易积累的,跟帖回帖作为网民参与政治问题讨论的一种交流方式, 使人们的网络政治心理也会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影 响。詹姆 斯·斯通(James Stone)在验证群体决策时发现:如果一开始群体内成员的意见比较保守, 经过群体的讨论后决策就会变得更加保守;相反,如果个人意见趋向于冒险,那么讨论后的群体决策就会更趋向于冒险,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现象。网民在进行政治评论时,会受无意识的支配,容易冲动,会因群体压力产生 从众现象,并且非常容易就会受到别人的暗示,下意识地附和主流意见,还有就是网络的匿名性也使得网民在个体身份隐匿的状态下更加容易迷失自我,沉浸在一种“法不责众”的群体心理中。

2网民网络政治心理形成的原因

虚拟网络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政治参与的一种独特形式,改变人们对政治的体验方式,成为许多人政治心理依赖的载体。不过, 这种独特的体验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方式有着极大的差别。现实生活中经历的政治心理和情感体验具有相对恒定与含蓄的微妙特点,而网络体验则是易变的和轻松夸张的,在虚拟网络中的人的政治情感可以是爆发性的, 也可以是渐变性的,还可以转瞬即逝。

3网民网络政治心理对政府的影响

3.1 积 极影响

我国网民的网络政治心理主要是通过我国公民网络政治的参与表现出来, 公民的政治参与对政府管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政府会利用高效便利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 将政府的信息迅速方便准确无误地传给网民,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实现双向的、直接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有效的促进政府部门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密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总体来说,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民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一些政治问题中来。政府则可以通过创新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互联网公开政府信息, 加大与网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使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3.2 消 极影响

如果网民的网络政治心理得不到正确的适当调试, 那么就会对政府产生消极的影响, 最有可能形成的就是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一种新形式的政府舆论危机, 并且是这几年来政府最容易遭受到的一种新形式的危机。这种危机的形势大体如下:由于某一个政府的成员或者某一个政府的组织有不恰当的政府行为从而引发的广大公民的负面性的舆论,这些负面舆论力量非常的强大的,迫使被舆论对象处于极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网络舆论危机在网民网络政治心理的累积效应与急剧爆发的扩散效应作用下,而政府正面形象的传播就会陷入困境。公民因为对政府的消极认知,政府的形象就会处于一种被越描越黑的状态。这种强大的负面舆论可能会给政府的形象传播增添阻力, 政府负面舆论大量传播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政府正面形象传播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同, 最终就会陷入传播无效的困境。

4政府网络治理的路径

在网民的网络政治心理的影响下,对一些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的舆论就会形成一些网络社会问题, 有时候也会对政府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处理好这些问题以及消极影响政府则必须适时进行网络治理。

4.1 塑造网民的公共理性 ,培 养网络公共精神和宽容与妥协的精神

4.1.1 政府要培育公民的网络公共精神 ,提高公民的网络政治责任感

网民网络政治心理问题,归根到底,是网民现实利益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反映。虚拟网络也如同在现实社会一样,网民应该具有为了公共的利益自觉投入、积极参与并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和意志。在网络中,公民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在网络中进行不负责任的情感宣泄,应当有着基本的公民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政府需要通过网络道德伦理的建设逐步规范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培育公民的网络社会中的公共精神,提高公民的网络政治责任感。

4.1.2 政府要培育公民的网络宽容和妥协精神

网络空间中存在的许多不理性、不文明行为,所以如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样,在网络空间中仍然需要宽容和妥协的精神。在面对有和自己不同的意见时候, 能够宽容别的网民对自己的意见进行的善意的反对和批评。

4.2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疏导网民政治参与心理

网络舆论是网民群体心理的体现, 同时又影响着个体网民的心理。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对网民网络政治心理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网民网络政治心理是存在网民内心中的一种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形式多样的心理状态,在现实中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疏导网民的网络政治心理。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网民网络政治心理产生于网络世界中,深受网络文化氛围的影响。所以,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有利于疏导网民的网络政治心理。

4.3 强化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官民互动性 ,增强政府的责任感

政府需要强化回应性和官民的互动性, 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来了解一些政治的信息。但是,由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强度不大,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小。政府唯一的选择就只有真诚公布信息, 满足并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网民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就是希望政府能够看到,并且希望政府可以给出相应的回复。如果政府迟迟不能做出回应,就必然会引起网民对政府信息不能公开化的不满情绪。政府应该积极的做出对网民意见的回复工作, 增强官民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应该对网络民意进行合理的收集和筛选,辨别出哪些是科学的真实的民意表达,而哪些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的宣泄,以利于政府做出决策和应对。

政府应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这是政府在处理网民网络心理问题进行网络治理的应当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政府的公共服务不足难免会引发一些关于政府的负面的网民网络心理和网络负面的舆论,解决的办法就是平息舆论,适时调节网民网络政治心理,尽快的稀释网民网络心理的带来的负面效果。这就要求政府能够正确理性的认识舆情民意本质, 以积极诚恳的态度来承担责任以及回应公众的民意要求。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带给了我们更多的言论自由权,而在网络中网民会由于不同的原因形成不同的网络政治心理。网络政治心理会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消极的影响则会形成一些社会问题,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网络治理。

网络营销网络推广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众多而网络给予了众多网民言论自由,因此网络舆情越来越被关注,对网络舆情的预警也越来越迫切。该文采用了五个指标对“厦门PX事件”、“昆明PX事件”和“宁波PX事件”进行量化描述,通过Matlab建立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中进行学习,然后再对“宁波PX事件”进行预警识别。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预警结果的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

关键词:网络舆情;BP神经网络;预警

互联网这些年来在我国的快速的发展,我国网民人数较之前有了大幅的提升。网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其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而近两三年网络舆情引发的事件激增,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网络俨然已成为政府部门了解民意的又一理想窗口。显然,能够直观表达网络舆情的光定性的解读远远不够,对于决策者更希望得到一个舆论事件过程中所处的量化等级。由于舆情危机产生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是非线性的,因此通过建立预警指标,再利用容错能力高,通过学习复杂数据发现规律进行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是不二选择。故本文的核心在于BP神经网络[1]。

1 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受到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而且每个因素对结果所起的效果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系统的预警指标体系。依据近些年来网络舆情方面专家的调查汇总和政府机构对舆情监督部门的考察,并结合网络舆情与危机预警机制方面的资料,经过多次地调试整理汇总制定出,对网络舆情信息从五个具体的指标构建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指标体系[2]。

1.1 舆情预警指标

1.1.1 舆情信息的敏感度

网络上有各式各样的信息,而这些各式各样的信息其敏感度也是不同的,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动荡的网络信息则是政府最为关注的。显然各条信息所引起的社会敏感度是不同的,敏感度越高说明产生舆论危机的可能性就越高。这种指标的量化标准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得到。得分设定的范围为[0,1],0、0.5、0.7、1表示的意义依次为“具有敏感性”、“敏感”、“很敏感”、“相当敏感”。

1.1.2 舆情信息的流通量

舆情信息的流通量反映出舆情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情况和讨论热度。而这些网络上的流通信息会被搜索引擎例如Google、百度等抓取。因此通过限定时间段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得到的搜索量可以作为流通量使用。

1.2.3 舆情观点倾向度

舆情观点倾向度主要量化网民对于某个舆论信息观点倾向度。分别由1,0,-1表示正面、中立、反面观点,用[f(x)][f(x)]表示各个观点面倾向度,n表示发表观点的总观点数,此指标用[μ]表示:

其实就是求各个观点总和的均值,其取值范围在(-1,1)。这部分则是通过统计事件讨论最热的贴吧的跟帖信息或者微博评论进行打分得到的。

1.2.4 舆情影响范围

舆情影响范围是指在某一时刻或时间段内,舆情信息所影响的区域性范围。对于这部分的评分依照我国的行政地域划分进行评分。即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省、国家。其取值范围为[0,1]。这部分的取值则是通过新闻报道中时间的发展态势进行取值。地域对应的取值见下表:

1.2.5 网络舆情媒体曝光度

网络舆情信息被媒体曝光之后则将网络信息的讨论引到现实社会中,而现实中媒体的报道是有着比网络更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媒体的报道无疑对网络舆情有着更为影响力的宣传进而推动着舆论的发展。而这部分的数据则采用Google news中通过对时间段的设定搜索关键词得到相应的搜索到的新闻条数进行量化评价媒体的曝光度。

1.2.6 舆情指标

而结果评级依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预警等级设为四个等级: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而根据网络舆情危机的严重程度、经济程度、可控性等方面将预警设为5个等级:安全、轻警、中警、重警、急警[7]。

2 数据获取与处理

2.1 事件的选取和回顾

在实证分析中以“宁波PX事件”为预警模型的最终目标,而选择了“厦门PX事件”和“昆明PX事件”为学习样本进行学习。这一连串关于PX事件其危害的对象不仅仅是政府形象更是对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宁波PX事件中,甚至出现了不理智的因受谣言的蛊惑冲击政府机关掀翻执勤警车的情况。倘若能及时且准确地对此类事件进行预警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对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2.2 指标数据的获取

对于所建立的模型而言其关键不仅仅在于预警模型的指标的建立和神经网络的识别。其数据的获取亦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根据各个数据的特点,整理各个指标数据获取方式如下。

将厦门PX事件和昆明PX事件作为一个学习样本,其数据清单如表3所示。

同样将模型的预警目标——“宁波PX事件”作为目标数据,其数据清单如表4所示。

2.3 输入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中有5个预警指标,其中存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并且对各个指标的数据进行了量化处理,然而各个指标的单位的量纲是不同的,为了能够对各个指标进行对比评分 ,需要将它们进行标准化得到[0,1]无量纲指标。

量化的指标均有正负方向均有正负方向之分,自然这些数据的标注化方法均有不同:

1)正向指标处理:正向指标表示值越大越安全,危机等级越小无量纲化以最小值为基准,正向无量纲化处理方程:

2) 负向指标处理:负向指标在文章中表示指标值越小越安全,危机等级越小。无量纲化以最大值为基准,负向的无量纲化处理方程:

其中,X 表示量化后的指标值, [xmin]表示指标的最小值, [xi] 表示指标的实际值, [xmax]表示指标的最大值。

3 舆情预警模型的建立及结果

3.1 模型的建立

神经网络模型是一个典型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输入是采集到的指标的实际值,输出是模型识别的结果,即预警的敏感度,而中间过称则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学习计算,这部分相当于“黑匣子”。在处理的时候,该文采用三层BP网络(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含层、一个输出层)的网络结构,那么输入、输出节点数分别是5和1[8]。

在设置完参数之后用第四章所讲述的利用Matlab软件完成模型的建立。

3.2 结果及检验

通过搜集得到的数据汇编成的学习样本,并将其中的70%作为样本,30%作为检验样本进行。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表,从该表中容易得到,学习过程中准确率达到了91.76%。并在测过程中抽取了5项进行预测,得到的准确率为92.31%,其较高的准确率。因此有理由认为该模型在未来的预测过程中其准确率应该达到90%以上。

4 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舆情量化指标的BP神经网络能够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较为准确的预警,无论是学习还是最后实践的识别准确率都达到了80%以上。这种预警方法通过舆情信息的预警指标利用量化评价方法可以降低人为的主管臆断,而实验结果也表明了其拥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并且利用Matlab进行编程得到的预警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模型可以为政府提供网络舆情的预警,也为企业的网络声誉进行预警为企业的公关提供预警参考。

参考文献:

[1] 薛圈圈.基于BP神经网络的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0:25-30.

[2] 戴媛.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8:13-22.

[3] 袁越.厦门PX时间[OL].http://news.sina.com.cn/c/2007-09-27/165713986641.shtml.

[4] 王秀娟.昆明PX事件[N].中国石油石化,2013.

[5] 大公网.镇海PX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OL].http://www.takungpao.com/mainland/node_13226.htm.

[6] 周子健.基于网络搜索量的上海世博会国际影响力研究[J].艺海,2011(5):80-82.

[7] 王新辉.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7-14.

[8] 杨淑娥,黄礼.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2005(1):21-26.

上一篇:扶贫申报材料范文下一篇:公司开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