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23

语言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提高藏族汉语言教学方法的探讨

3、“后方法时代”的成人外语教学

4、幼儿园大班连贯性语言的培养心得

5、高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分析

6、语言教学领域教育技术发展:一个国际视角的考察

7、多媒体与小学语言教学课程有效结合的方法探讨

8、把兴趣引入计算机英语教学

9、《汇编语言》教学方法的一些建议等

10、中级汉语综合课文化教学的内容和策略

11、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的作用

12、创新幼儿园语言教学浅谈

13、土木工程专业程序设计及算法语言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

14、人文物理教学与卓越型人才培养探索

15、金融数学专业概率统计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16、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17、针对艺术类留意学生的意大利语言教学的一些思考

18、简论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教学

19、论编辑评价稿件的四个维度

20、浅议外语教学中的直接教学法

21、PPP语言教学模式再审视

22、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思索与实践

23、烟及巧克力及伤心故事

24、任务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5、TTT(Test-Teach-Test)语言教学法研究

26、近十五年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研究回顾

27、“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28、高等工科院校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29、浅谈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30、探究教育信息化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影响

31、CALL模式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32、小学美术线描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反思

33、中英两国中小学教育对学生个人创造能力培养的探讨

34、整体语言教学法在《新编实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5、对武汉高校校园涂鸦亚文化的调查

36、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

37、历史课程改革:知易行难

38、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

39、浅析在英语教学中整体语言教学的应用

40、浅析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1、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42、初中后进生提升语文成绩的实用性方法探究

43、交流式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及出现的问题

44、建国60年来我国学前课程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反思

45、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与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构建

46、探究式科学教育中高质量教学资源支持的重要性

47、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动态述评

48、浅谈高中生书面表达失误的原因及对策

49、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语言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和交流变得极为重要,而中日两国作为邻邦,两国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一个地区的语言由当地的文化所决定,而语言也能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和思想。中日语言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而这些是中日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文章拟通过在研究中日语言基础上,简单剖析一下中日文化的差异,希望可以为学习日语和需要利用日语交流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让沟通能更加顺畅。

关键词:中日文化;汉语;日语;语言差异

0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中国和日本虽然都属于亚洲文化圈,但是语言的表达各有各的特点。中日虽然从古至今一直有着深入的交流,是距离不远的邻邦,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里,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两国人民在不同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里面生存,不仅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和习俗,也形成了非常不一样的语言系统。

语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对于生活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来说,人们交流是相对简单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因为语言差异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中国语言和文化同日本的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异,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和认知活动;还会影响跨环境的语言学习[1]。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交流,还有很多中国人去日本工作或出差,同时有不少日本人在中国工作甚至定居。能否顺畅交流是直接影响不同国家的人表达和语言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中日两国因语言差异而造成沟通错误,将对国际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1中日文化和中日语言的联系

1.1中国文化的渊源及特色

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人类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当今世界上文明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在不断包容着、汲取着一些少数民族和西方的文化思想,它的传播范围直达东亚和东南亚。影响文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思想意识、意识形态和其他宗教、教育、生活,人们目前普遍认为,中华文明有许多直接的文化源头,其中黄河中华文明和长江中华文明文化是最主要的文化源头。古代中华文化是各不同地域文化交流、融合、升华的重要成果,学术界一般将其称之为“多源融合”,是中华文明文化形成的过程模式。

中国文化是和谐的。和谐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例如,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墨家主张的“博爱”,道家讲“知和日常”。这些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汇聚、融合,使得中国文化的本身不断地追求和谐。

中国文化也是包容的,它具有很强的兼容性、灵活性和渗透性。中国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延续中不断包容和汲取来自其他地区的文化,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还讲求一个“义”字,它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忠于国家、舍生取义”“与人为善、诚信待人”。这样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充满了凝聚力,让中国不断地进步和突破难关。

1.2汉语的特点

汉语是中国的标准通用语言,也称为普通话。汉语主要在中国使用,很多亚洲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华人社区或者唐人街也使用汉语。

汉语大致可以划分为一种标准语和两种方言。中国现代语的标准语是汉语,即现代普通话,以北京四个音节作为声调基础,收集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镇。在中国现代汉语规范标准汉语中,除了柔和的一个声调外,还有四个小的声调。

汉语的母语族一般被划分为13种民族语言(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639-3国际语言顺序代码),可分为多个语言段。汉语通用字母方言语系的主要通用字母语言分别依序是:现代汉语中古普通话、晋语、粤语、湖南语、吴语、客家语、闽南语等。

1.3日本文化的渊源及特色

日本文化历史起源于独特的海洋风貌地理特征环境。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岛国,四面群山环海。海洋地貌特征相对单一,自然资源有限,所以在物资上很难自给自足。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积极致力于扩大发展国家海军军事力量,并很注重与我国海事的持续合作发展。日本依靠日益便利的国际航运,为了充分享受我国更多、更丰富的海运物质经济资源,人们开始逐渐萌生向海外地区扩张的伟大野心。正是由于日本这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才逐渐形成了日本特有的传统文化,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日本传统文化以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为文化核心。具体来说,日本人习惯于作为群体的一个整体,把群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有强烈的群体归属感,注重群体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存在差异时,个人往往能够以群体利益为中心,从整体布局规划上考虑,相互协调。

第二,日本海洋文化政治具有推进融合文化创新的特点。日本东临太平洋,北面东临朝鲜海,南面西临东海。特殊的文化传播力和地理文化位置使其逐渐成为融合西方外来文化、不断推进融合创新文化的文明典范。与此同时,随着欧美世界列强入侵亚洲,客观上推进了海洋文化政治的发展。善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总结的日本人也从西方传统文明中逐步收集了自己的重要文化融合創新动力元素,并逐渐将其融入当地传统文化,成为推动现代文明稳步发展的重要文化创新动力。

1.4日语的特点

日语语言中的语助文字主要语言包括经常使用的片名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有时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罗马字母,目前为止日语主要的元音平假名大体上是分布在五十个字的元音图。现在日语的词汇按照不同词语语义来源或者语法来源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再细分为三类: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日语的句子整体语法结构中在成分中的顺序一般是: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日语是粘着语,在所有的语法成分后面都要加上表明其语法地位。此外现在日语还有着发达的敬语重音组合敬语词和助词使用系统。

2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2.1中日语言结构差异

从语言结构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而日语是粘着语,因此语言结构和形式各不相同。前者缺乏细微词形变化,句子词序中的所有词形顺序都呈现出鲜明的语法规律性,非常整齐严格,不能随意发生改变。语言词序上的细微词形变化可以极大地改变整个语句的意思。而日语与汉语不一样,一个句子的语法意义表达是否发生改变主要取决于语素,每个语素只能表达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现代日语中的动词、助词、助动词的表达作用十分相似;每个单词和短语在使用过程中,虽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顺序,但主要还是依靠有格助词和粘连助词等动词的各种粘连用法来充分发挥其独有语法表达功能,形成一个句子独特的语法意义表达内涵。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开始学习现代日语时,经常对助词(含格助词和粘连助词)、助动词和无格助词等动词的粘连用法的不同感到不解。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那些依附于格助词的没有语法表达功能和没有语法表达意义的无格助词,大多数是卡在某个实词后面或所需要使用的实词的某个词根上。这与汉语的学习模式和习惯有着极大的不同,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困难。

2.2中日语言意义的差异

中日不同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大国不同的文化审美价值心理所直接带来的不同的文化性格、不同的国际情感文化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国际语言表达行为习惯[2]。例如,汉语名词中的一些贬义词几乎都表现了突出鲜明的情感色彩,而日语中则几乎没有这种词汇的情感表达。如果把中国人长期使用汉字的习惯及其运用推广到日语学习上,人们就有可能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情感,从而可能造成国际沟通交流的严重障碍。此外,日语中也虽然使用了大量的同音汉字,然而,这些词对汉字的使用意義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使用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变化,与汉字的意义有差异甚至完全不同。例如,“人参”在传统汉语中它只是要泛指一种珍贵的一味中药,但在现代日语中它则是要泛指普通的一种胡萝卜。“爱人”在传统汉语中它只是“伴侣”的一个意思,但在现代日语中它却是“情妇”的含义。因此,很多日文词汇看似是汉语同音字或同义词,在日本语言文化系统中,往往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也给现代日语字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

2.3中日语言使用的差异

日本人不爱说和写,当他们在不得不说或者要写的时候,他们就会尽量简短地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要是表达问候与寒暄,句子会长而丰富。此外,日语语言和文化中还存在着用性别差异,即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之间的差异[3]。虽然汉语在男性和女性的表达用语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像日本那样强烈和明显。这也可能是日语交流过程中,容易使中国人感到迷惑的一点。

每一种语言文化的发展,都会随环境不同产生不同的民族情感文化思想、思维表达方式、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中国语言文化作为现代人们之间进行人际沟通、交流和自我意识表达的主要语言渠道,也因此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人们相应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文化风格特征[4]。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们使用汉语和学习日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包括技术因素。同时,还受更深的多层次的个体思维习惯、情感情绪表达、价值观、审美观和心理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传统日语和现代日语的实际应用发展过程,一方面,既要加强对日语相关单词、语法、语言基本结构和其他语言技巧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对日本传统文化、日本科学思想和日本思想哲学的学习。

3中日文化的差异分析

中国与日本两国一直以来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说在文化学术研究方面,中国儒家文化仍然被认为是日本及其他儒家文化国家的重要研究源头。但是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不断变化发展及环境变迁,日本儒家文化开始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开始与中国儒家文化有了一些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各种人际交往方式、行为表现方式、思维逻辑表达、行为模式等几个主要方面,接下来,本文将对其特点问题进行详细化的叙述。

(1)中国与日本同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日本儒家文化虽然是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但随着儒家历史的持续发展不断变迁,日本文化的基本结构又与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差异,首先就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同。人际交往,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形成的交流方式,这是一个国家文化表现的最直接的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稍逊于日本,还是个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受经济影响的相关文化表现也就不同。例如,日本人十分注重时间观念,他们认为浪费别人的时间是最不可饶恕的,当日本人遇到需要赴约进行各种大型约会、会议时,大家一般来说都会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遵守预约时间、按照预先的时间安排去进行赴约。在日本如果家里有客人来访,那么主人放下手里的工作,先更换干净的衣服再出去接待客人,以此方式来向访客表达尊重。

(2)日本人有着强烈的社会集团管理意识,这与日本独特的社会历史观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日本人强烈的社会集团管理意识,表现在日本人们实际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5]。日本人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他们往往会说:“我是某某公司的某某某”,把自己所属社会经济集团放在首位。在日本人心里,自己及其所属社会集团的强大与否、地位上的高低都直接代表着自己综合能力的素质高低。所以在日本的责任企业里,员工每天都会努力地、用心地去及时做好自己所有属于他们本职的各项业务工作,如果一天的各项业务工作没有全部及时完成,那么企业员工绝不会及时下班回家好好享受休息,而会要求自己做完各项工作才下班回家。由日本人强烈的企业和集团经营管理责任意识看出,员工是日本这个企业集团经济社会持续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组成部分。此外,日本人从小就要做到长幼有序、严守高下尊卑,在很多日本企业里,员工与其他企业内部领导间依然保持有着严格的内部工作礼仪以及规范管理制度,员工不会因为工作遇到任何问题而“以下犯上”。所以日本员工在与其他企业内部领导之间,以及进行各项业务工作的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汇报时,会充分做到表现得彬彬有礼,行为上的语言举止十分谨慎。

4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日语言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哪里。结合中日文化差异,加深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为国际交流和发展做准备。另一方面,对中日语言的差异研究可以提高对汉语和日语的认知以及提升学习效率。有日语交流和学习需要的人,在系统并深入地了解了日语还有日本文化之后,能够在日常交流和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冯爽,房国铮.从语言表达看翻译中的文化不对称现象[J].汉字文化,2021(8):151-152.

[2]何娟娟.关于中日文化背景下语言差异的研究[J].今古文创,2021(11):106-107.

[3]董俊.中日语言称呼词的对比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 2021(3):144-145.

[4]吴珍.探究日语翻译方面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J].作家天地,2020(8):31+37.

[5]张永新.中日文化差异在日语翻译中的重要性[J].国际公关,2020(2):8-9.

(责编:李慧娟)

语言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浅析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4、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5、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散文翻译技巧研究

7、英语词汇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价值挖掘

8、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视角

9、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高职英语教学方法

10、基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动词短语习得

11、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2、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非英语专业口语模块学习焦虑课题前期调研

13、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试论英语语言中低调陈述的实质

14、英语介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15、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职业学校英语词汇教学探索

16、认知语言学启示的英语动词短语课堂教学设计

17、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习语教学新探

18、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9、小学生英语语言错误的认知语言学阐释

20、认知语言学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21、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护理英语教材编写

22、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高职英语的词汇教学

23、多维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研究

24、生态语言学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的困境及对策论析

25、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浅析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2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27、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8、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9、研究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相关启示

30、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31、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思考大学英语中语法教学的方向

32、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英语词块高效教学

33、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34、论英语语言学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素养的提升

35、英语熟语学习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36、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认知语言学诠释

37、如何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进行优化

38、英语一般过去时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39、话语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习认知观构建

40、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新解

41、简析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42、大数据网络时代高校英语语言学习认知负荷的探析与策略研究

43、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44、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法及其教学:语法观再研究

45、英汉语法对比和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英翻译语法误译研究

46、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47、认知语言学关照下的英语构词法

48、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反思

49、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介词语义探究

语言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旅游英语生态教学初探

3、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4、多语族群语言习得特性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启示

5、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建立路径探析

6、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须培养的三种意识

7、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研究

8、生态缺失:凸显英语转岗教师教学危机

9、从英语语言学视角下看现代汉语双宾语结构研究的得失

10、生态课堂模式对大学英语听力焦虑影响的实证研究

11、从英语语言学角度探析综合英语教学

12、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13、生态语言学与“高级英语”教学实践

14、生态化教学与高职商务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

15、人工智能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6、点燃英语学习兴趣 建构英语生态课堂

17、生态语言学视域与英语综合类课程教学模式

18、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与优化策略

19、如何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生态英语听说课堂

20、生态教学观下的高师英语教学论课程改革探究

21、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探究

22、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分析

23、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路探析

24、简论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观

25、高职英语课堂生态建设研究

26、基于新高考改革的浙江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生态模式研究

27、中职英语课堂的生态失衡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28、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29、浅析生态语言学视野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30、网络环境下的生态化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31、基于“双向融合”的“泛在学习”与教师角色研究

32、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泛读课教学

33、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英语专业师生课堂的和谐话语

34、刍议英文绘本阅读对小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35、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策略探究

36、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依据及策略

37、论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

38、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汉英翻译中的中国英语研究

39、生态语言学背景下大学英语互联网+教学的建设

40、基于翻转课堂的生态化高校英语课堂模式探究

41、农村小学“乡野童玩”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2、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生态构建与实践

43、高职院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

44、谈小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45、生态化多模态英语课堂的构建思路探索

46、生态语言学视角中的英语全球传播研究

47、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职英语听说课堂生态化研究

48、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困境与措施探析

49、原生态资料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生态化植入

语言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浅论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的推广

3、扬州戏台的起源与发展

4、浅谈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的面授辅导

5、浅论韩柳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

6、《南岳倡酬集》中朱熹师徒理学思想的传播浅析

7、从唐诗的繁荣看丝绸之路的文化功能

8、地方师范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

9、历代江西女性诗人概述

10、沿着先贤圣哲的路,走到繁花似锦处

11、散文经典化困境与文体再认识

12、也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3、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初探

14、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

15、浅析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16、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的措施

17、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18、宋代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的产生原因

19、人文情景演绎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创新探索

20、宋代词人群以“笛”传情之新探

21、浅析苏轼词中的感伤之美

22、浅论《牛郎织女》主人公的婚恋观

23、白蛇传故事主题演变及成因探究

24、浅析苏轼尺牍《与子由弟十首》

25、孔子文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26、李清照的“真假”愁绪

27、近十几年来贺铸词研究综述

28、《白蛇传》当代阐释中的西方话语

29、“金陵意象”的词学传承和发展探讨

30、探究柳永诗词中的悲愁情怀

31、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32、从和合文化视阈看寒拾传说的演变与意义

33、图像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应用

34、苏轼与陆游《卜算子》创作意境的比较

35、诵读 巧问 想象 吟唱

36、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对策探讨

37、品评《红楼梦》中的建筑楹联

38、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39、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刍议

40、语言文学特点与审美问题初探

41、空白理论在高校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运用

42、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43、王昊教授西夏文学研究成就述略

44、中国古代文论教学意识及改革

45、数词在汉语言文学中的运用及审美价值

46、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探究

47、试论李清照词的意境及艺术特色

48、从安宁温泉摩崖石刻分析明清气候变化特点

49、浅论招隐山隐逸文化的建构与影响

语言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探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状和教学改革

3、浅析用不礼貌的言语拉近人际距离的语用情况

4、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汇英译探析

5、语言符号是语言异同的基础和前提

6、翻译特性视域下《聊斋志异》文化特色词英译探析

7、语言学与语文学的比较研究

8、《1992,邓小平南方视察纪实》等713条

9、说任意性易说理据性难的原因分析

10、“情绪”的语义韵特征及其认知解释

11、基于象似性的医学英语词汇记忆

12、语言符号与语言异同关系探究

13、词围对词典义项设立及释义的影响研究

14、“语言学概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的语言资料

15、普通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探究

16、基于认知语言学词网及关系网络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复习课的教学尝试

17、共时词典释义中的历时视角

18、浅谈翻译批评功能研究途径的优势

19、认知意象图示理论和英语句法教学

20、“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选择和使用的原则

21、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语音学”教学改革刍议

22、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融合德育的方法

23、从“怀旧”看粤语电视节目的争论

24、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

25、主流语言观的哲学透视

26、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文字与语言关系的理解

27、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28、网络聊天的语体转变与网络语的产生

29、再论《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局限性

30、略说元曲象声词的修辞特点

31、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2、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

33、在语言和文字的共性基础上发现汉语和汉字的个性

34、计算机语言学考研的模拟试卷

35、20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36、“文化走出去”背景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汉语非限定小句的语篇功能

38、简论语言与文化、符号及信息

39、语义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

40、试论日语助动词的语法地位

41、术语学:从方法向方法论的转变

42、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论争评析

43、媒介环境学框架下的语言研究

44、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45、现代汉语顺序象似性研究综述

46、语言的象似性及其在文学鉴赏中的运用

47、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48、英语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及其翻译

49、功能语法理论与功能语法教学

上一篇:调研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