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总结范文

2023-09-18

语文学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 学科性质 课程建设

一、前言

语文学科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就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其地位和被重视程度也是一直不可撼动的。尤其是在中高考的大考中,都是第一个进行考试的,可见其重要性之大。在这些前提下,国家教育部门给其定位也是日益的重要。在习近平主席上台之后更是将国家文学发展列入重要工程建设之中。语文虽然不是强制性教育在大学课程中,但是它始终处于一个基础教育的地位。在学科框架中,通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给语文学科加强管理和发展是一项重要且非常紧迫的工作。语文学科性质中核心课程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指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要学习和不断求新求实的学科。第二,就是指选择那些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兴趣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有计划地悬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课程的顺序安排控制,在这些都完成之后还要对内容进行升华,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古代文学的悠久历史和精髓还要从此出发对后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在高中教育当中,在上下发展过程中,高中语文教育上面是大学文学教育和社会就业等文化知识的拓展,下面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基础语文文字及语言语句等古诗词的学习。在横向方面,它不但关系到其他理科工科学科的是否顺利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家庭与社会上的矛盾的产生和激发,所以无论什么地方都离不开语文学科性质的关联,如果没有好的语文课程建设,人们的文学语言等水平都会发生退化,将给各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退化的表现。

二、语文学科性质及建设意义

语文学科作为现代文学建设的核心和支柱,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多选择多重课程结构而不是进行封闭式的单一课程教育体制,可以将语文学科穿插到其他学科当中去,激发学生的多重兴趣。语文学科的性质就是更好地使文学表达内容和方式服务于整个知识的穿插,社会的沟通和交流。首先,语文学科的性质必须使人们对文字进行学习和理解,相同的文字组合在一起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引起不同的表达意义,特别是古诗词的文学著作,所以,语文学科的性质就是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长期的文学积累和文字理解能力。在这些基础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组织语言进行校内或者社会的一些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语言是门学问更是门艺术,语文学科性质在社会发展史上都有着很多伟大的事例证明它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每个文人或者政客都是文学大师,他们用自己强大的表达能力组织华丽的语言征服了很多人。在一定的意义上,语文学科的建设和活动课程是极为相似的,其建设目的就是更加灵活和扎实的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学生可以独立的利用这些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文学作家杜威曾经说过:“教学是继续不断的改造,是从儿童目前的经验进展到有组织体系的真理,即我们称之为学科所代表的经验。”语文学科建设中教材结构的组织也是只管重要的,应该多考虑到语文学科最对学生有用处的材料,知识、能力、方法的协调性必须都处理好,与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保持一致水平,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接纳和理解;应该在课程形式上和其他重要的课程保持一致,特别是在时间上,通过语文学科性质和学科建设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收语文,激发学生的潜质,对社会发展人文发展都是重要的支持。

三、语文学科建设方法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高中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明显、极其直接的现实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北京市等各大城市已经在21世纪之初就对语文学科的基础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并提出了完整的改革方案,将语文学科已经列入教育核心课程之首。语文学科作为每个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必须得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1998年,天津、山西等省份已经进行了新语文课本等教育改革,并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利用高中一些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改革试验,在不同的语文学时下进行考核,结果发现在每周语文课程不足4学时的学生很难完成相关的知识学习和巩固。作为开阔性很广的课程,语文课程可以包活学校里和学校外的各项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在非文字类表达的课程之中,应当多穿插语言对其进行替代简化的作用。這些都说明了那些非文字类或文学类课程都可以叫做一种广义的文学课程。虽然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日就可见效的,也没有目的,无计划的施展,但是学生在这种长久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慢慢积累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不论在以后或是工科、体育、文艺等各个方向上发展都需要语文课程的基础作为支持,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就应当利用语文课程的显性语文课程与隐性语文课程之间的关系,相互渗透在一起,在无目的计划的课程时间中进行对学生更多的锻炼。

四、结语

我们应利用有限的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将语文学科性质作为研究基础,深入发掘其内在的含义和博大精深的运用精髓,不断加强性质的挖掘和利用,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更多的体现语文的使用性和价值。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必须是认真和灵巧的,因为汉语文化有着肥沃的古代语言根基,只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体验,就会有效地利用它。在课程落实和具体实施方面,应多加入民主色彩和对文学发展有贡献的人的怀念之情,这些也是对民主情感和时代情怀的一种热爱心态。语文态度既生发于“态度”概念本身,又植根于汉语文化肥沃的土壤;既是态度教育的课程落实和实施方式,也是民族情感与时代情怀滋养下精神生命的一种敞开状态。对语文的态度必须是价值观念的认识,人们只有对语文的态度认真和深入认识才会体会到语文课程中那蕴含千古人文精神和伦理关怀的情愫。我们基于这些性质和理论,要多加开展语文学科的改革和建设,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外国文学和现代社会产生的一些特殊文化的影响下可以处在不败的位置,对国人都是一种美化文学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珀维斯.江山野主编译.人文学科的基本概念.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275.

[2]吴黛舒,宋广文.教育发展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历史演变.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3]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3).

[4]穆济波.语文本身是不是目的.语文学科教育参考资料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8.

[5]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4.

[6]吴洪成.试析我国古代蒙养教材的特点.课程·教材·教法,1997(3).

[7]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课程与教材(上册):52,90,61,103.

[8]徐小洲,张敏.杜威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责编 张翼翔)

语文学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策略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学生应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作为头一个,对智育、体育和美育具有一定的领导和指向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解决现实旧问题,实现自身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弘扬社会主流道德品质。社会主流道德品质包括团结、有爱、互助、互信等等,而这些主流道德品质都能通过德育的方式进行渗透,例如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和探究,这个过程中,德育的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互助友爱的品质。

2.强化渗透民族精神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更多的目的还是在于强化渗透民族精神情感,使我国民族文化能够借助语文文化德育插上腾飞的翅膀。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更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情感对现代小学生的道德影响。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升级,因为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常识,重在培养其解释明言达意,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德育,以德育内容推动语文素养和语文精神教育,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体现学科融合教学作用的必要策略。当下,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共促教育发展是当代教育转型的主要特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实际是就是将两者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合二为一,既能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学科融合挖掘更多更好的教育因子,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2.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其实含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因子,只要教师能深挖教材内容,广泛收集教辅资料,就能够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作用,而德育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也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所以从这点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方面都有很高的契合度,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并不会影响两者正常的教学过程,只是会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共同发展。所以从这点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

1.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上述中提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作为头一个,对智育、体育和美育具有一定的领导和指向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首先是要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多从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入手。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就应当把“植树造林,保护自然”当成是一项德育教学内容,并结合相关的德育知识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热爱自然的生态环保理念,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植树造林,保护自然的方法。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德育元素,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然后转化成德育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挖掘德育元素,这样做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特点,并探究圆明园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并阐述英法列强毁灭圆明园的罪恶行径,基于这些研究,让学生从感性角度讨论一下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圆明园的毁灭,从而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3.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因为小学生天性爱玩,所以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配合分组合作教学法,从教学内容入手鼓励学生和他人合作制作简易的生活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验活动的乐趣,而且还能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朋友的温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硬纸板、橡皮筋等工具制作简易的木船模型,首先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把他们分成三组,然后选出一名小组长,带领其他两名组员进行制作。过程中,教师可稍作指导但绝不可代手,尽量让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三组队员比赛看哪組的木船做的又漂亮又实用。在竞争与合作中,学生既能变得快乐,还能与其它小伙伴增进情谊。

4.课堂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课堂教育只有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无论对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对德育来说,实践知识从而转化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之余经常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时,由于教材上画的梅花的样子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梅花园参观,看一看实际存在于生活中的美丽多姿的梅花,并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梅花所代表的含义有哪些,把传统文化知识和德育知识共同融入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坚韧不拔、坚贞不屈、顽强不屈等一系列的“梅花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也存在实施的可行性,当下,教师只有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同时将课堂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逐步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钮建妹.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初探[J].教育科研论坛,2012(12):69-70.

[2]熊国彬.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初探[J].语文咨询:教育科研,2009(9):50-50.

[3]黄学龙.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3):134-134.

语文学科总结范文第3篇

“过程评价”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能力和效果的评价。

实施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评价”,一是依据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影响高年级学生语文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总体表现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两大方面。“过程评价”是将二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和成绩。二是依据学习评价理论。学习活动离不开评价。现行的评价体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直接的动力。

我是怎样实施语文教学“过程评价”的呢?

一、 建构《学生一周学习情况组内评价表》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教学“过程评价”,建构起“小组内学习过程评价”的基本方案。通过对学生尤其是小组长的培训,学生能熟练地完成“每日评价”(见《学生一周学习情况组内评价表》),为实施语文教学“过程评价”奠定了基础。

1. 评价实行“等级制”,等级依次为“优秀”“良好”“中等”。

2. 家长评价内容为书面家庭作业、组内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学习任务适时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教师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课堂表现、书面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

3. 各小组每周对组内各成员的“成绩”进行统计并记入个人成绩统计表。

4. 评价分值:“优秀”为“1分”;“良好”为“0.8”;“中等”为“0.5”,其余不得分。

此表由小组中的“船长”带领组内成员共同填写,教师适当参与,给予指导。

二、 形成语文学科“过程评价”体系

在完善“过程评价”操作方案、实施“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我结合学校开展的“自组织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及原有的“三卡”激励方法,完成了“过程评价”的基本体系:

1. 将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评价的方法是凡预习的加1分,课堂发言分层加分:正副船长每次加1分,大副二副每次加2分,水手每次加3分;对自组织教学中的发言的、补充发言的,质疑的,则依据不同的表现每人次加1—2分 ;小组作业全部过关的每人次加2分,当天作业未完成的则扣1—2分。

2. 将形成性检测列入过程评价之中。考满分的学生直接获得一枚“启航卡”,获得“优秀”等第的加5分,进步明显的加5分,只奖不罚。

3. 将小组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小组每周评一次,获得最高分的小组,每人获得一枚“启航卡”。个人每月评一次,获得前10名的每人获得一枚“启航卡”。学生用10枚“启航卡”可以换取一枚“扬帆卡”,3枚“扬帆卡”可以换取一枚“致远卡”。

这就形成了“每天评价—每周评价—起航卡—扬帆卡—致远卡(可获三好生称号)”的评价体系。

三、 通过反馈交流增强评价有效性

在实施“过程评价”的过程中,我将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通过留言方式与教师沟通。此外,通过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不断完善评价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每周的记录数据和家长留言作统计和分析,跟踪观察个别学生(抽取的实验对象)了解,我深刻地感到“学习过程评价”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家长能通过“反馈表”及时了解到孩子一周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督促孩子更好地学习;学生通过“反馈表”,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增强了学习动力。

四、 “自组织教学模式”中的“过程评价”策略

结合平时教学中采用的“自组织教学模式”,我在实施“过程评价”中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评价机制。在“学习过程评价”中许多项目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进行的。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根据其不同的分工,担任不同角色,负责组织各自承担的评价工作。如:预习评价,家庭作业评价、作业评比、课堂发言评价等以小组评价为主要方式,再辅之以教师的抽查评价。

2. “本周十佳”评比。每周根据“学习过程评价”的得分,确定10名以上(约占班级总人数的40%)为“本周十佳”,发放奖励“星册”,再引入动态的“梯级成长性目标”奖励举措,如:“启航卡”、“扬帆卡”、“致远卡”等。

3. 课堂教学中的“奖励分”机制。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等原因,高年级的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远不如小学低年级。如何改变这一状态? 虽然方法很多,我采用的主要是课堂表现“加分”的方法,让那些勇于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得到“实惠”(因为这些加到的“分”直接关系着“本周十佳”的评比)。奖励分远比送上几句空洞的赞誉更有意义(当然赏识性语言也必不可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得到充分的调动。奖励分的形式是多样的,一次精彩的朗读,一次智慧的发言,一个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次独到的理解……都是很好的奖励机会,学生因此获得了学习的动力。

4. 因人而异的“达标机制”。所谓“因人而异”实际上是一种分层教学思想。根据评价目标,教师可以有弹性地掌握达标时间和目标达成度。优等生可适当提高标准,潜能生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例如 :课堂发言,对于水平相对较低一些的“水手”给予的评价分就比大副和船长高,教师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可以在达标的时间和程度上弹性操作。对于潜能生也可以为其制定适合的达标“时间表”,使其在老师和小组的关心下最终达标。

5. 自我评价与组内评价相结合。实施“学习过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是将“外力作用”,转化成“内驱力”的关键。我发现当学生有满意的表现或是获得了加分的机会,他自己郑重地将得分(或是加分)填在统计表中的时候,那一份自豪和幸福真可谓“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6. 巧用评价中的激励元素。凡是对小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因素,皆称之为激励“元素”。“精彩一刻”—当小老师、精彩的发言等可得到一定分值的奖励。

语文教学“过程评价”的实施引起我一系列的反思:

—实施“学习过程评价”体现的理念: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每一天,关心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评价”在教师、学生之间,引入了“第三方”(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它融洽了师生关系,使教师、学生成为合作者,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学习过程评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质量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实现了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让每一位家长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为家长教育管理孩子提供了凭借,改变了家长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被动局面,变关心结果为关心过程,以便适时干预、调控、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质量。此举也为教师真实地全面地了解学生提供了参照,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的评价更科学合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过程评价”在操作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体现在统一要求下的不同处理方式,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评价尺度上有所区别,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但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孩子的那一份在学习中的进取心,给予一定的压力,又让他们能够承受,从而实现化压力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

—实施“学习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动发展,自觉发展,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减轻学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从而将外部力量转化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近几年我采用“自组织教学”模式,将“学习过程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活了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任教的毕业班(接手时均为中下等成绩)学生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前茅。

(作者单位: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语文学科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发生了重要转变,更加注重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的全面融合。尤其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积极影响下,班主任已经将班级管理工作与语文学科教学逐渐融为一体,力求通过正确的课堂德育教育评价,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化和触动现代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成绩的同时,强化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几点学科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引言:班主任管理并非单纯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班级学习风气、班级文化氛围进行管理和优化建设,更需要在班级管理以及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的积极引导下,全面做好小学高段年级学生心理管理以及德育教育。班主任应当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在正确的课堂评价与班级管理引导下,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激励和鼓舞。为此,越来越多的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正在研究如何做好语文学科以及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

一、做好班级学习风气优化建设

在班主任管理中,班级学习风气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小学班集体中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会对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成绩以及德育教育产生关键性影响。如果小学班集体缺少正确的班风和学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明显不足。小学高段年级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围绕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更具深度的班级管理工作,着重做好班风、学风的优化建设工作。

例如,在进行《七律·长征》一课教学活动中,班主任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感悟红军在遇到困难局面、千难万险时所展现的乐观精神、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英雄主义。随后班主任教师再将课文与学生的班级学习生活进行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即便学习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情、即便学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以及完全拼搏的精神”。这样便可以在班级内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1]。

二、加强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调整

一直以来,很多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表现出:管理手段先进性不足、管理理念创新性缺失、管理模式丰富性偏弱等问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以及德育教育引导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班主任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调整班级管理模式,提升班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创新性和先进性水平,进而实现对现代小学生的心灵塑造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

例如,在进行《穷人》一课教学时,班主任教师便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度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在思维交流碰撞的同时,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效大幅提升。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桑娜与渔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做出美化人们心灵的事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主动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与理解,实现对学生美丽心灵以及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班主任无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只需要在每个小组内随机对某个学生进行提问,就能够准确了解每个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对各个学习小组的针对性监管。

三、注重班级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小学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老旧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积极做好班级管理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要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新的教育评价方式,这不仅是提高班级管理能效的关键所在,更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实施“激励奖励机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激励奖励,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并不采取极端的教育管理方式,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从正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以及品德得到积极有效的正面教育。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时,班主任教师便可以通过播放破坏大自然环境导致小动物、植物死亡等极具视觉和心理冲击力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小学生可以从点滴的行动中主动去保护自然环境,勇于制止其他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2]。

四、结语

小学高段年级班主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灵与品德进行培养教育,尤其要做好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发展,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给小学高段年级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对小学生思想美、心灵美、文化美、品德美良好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基本理念,逐步探索出新的德育教育实践路线,让学生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真正学习好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并且养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李丹.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机结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165-166.

[2]王丽娟.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科普童话,2020(22):175.

语文学科总结范文第5篇

一年级:

1、(1)学习23个声母。(2)24个韵母。(3)四种声调和轻声。(4)整体认读音节16个。(5)认识大写字母并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认识教材中规定的汉字(因为教材在变化)会写规定会写的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3、能认识逗号、句号、问好和感叹号,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4、 初步了解用音序、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的方法。学习独立识字。

5、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交流,语言礼貌,态度大方。

7、学习写话,能根据图画写话或自主写话。并能用上逗号、句号等标点。 二年级:

1、 会写常用汉字800个 ,认识1800个左右。

2、学会独立识字的方法。

3、能够准确的区别形近字。

4、运用所学的汉字组词。

5、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6、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借助拼音阅读;学会独立阅读。

7、设计采集本。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8、按照教材的设计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10次以上。

9、写话训练8以上。内容可遵循教材安排,也可根据本校、本班的活动安排或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写话内容。

三年级: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会写2000个左右。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3、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4、学习运用冒号、引号。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7、诵读优秀诗文,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8、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分清文章的层次。

10、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

11、能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习作训练16次左右。学会运用总分;总分总;因果等关系的段式结构写一段话。

12、能够修改习作或语言中的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3、按教材安排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12次以上。能够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想认清教,能够质疑;能够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具体生动的讲述一个故事。

14、认识关联词语。并能够运用其造句。 四年级:

1、累计识字2000个,会使用词典、字典,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熟练书写正楷字。

2、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了解冒号、引号的用法。

4、了解提示语的用法。

5、会改写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反问句、否定句、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改写、双重否定句。

6、会扩句、缩句。

7、认识关联词语、运用关联词语。

8、修改病句。

9、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0、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1、认识文章的表达顺序。

12、能够把握一定的文章表达方法。

13、了解说明文的方法。

14、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学习略读的方法。

15、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

16、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17、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18、全学期习作16次。

五年级:

1、能够独立识字、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2、能够借助词典,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体会冒号、引号、分号的用法。

4、了解提示语的用法。

5、会改写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反问句、否定句、简单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改写、双重否定句。

6、会写简单的连动句。会扩句、缩句。

7、认识关联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和填空。

8、比较准确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9、掌握修改病句的几种形式。

10、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11、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12、能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13、能够借助词典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14了解说明文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

15、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

16、能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真实与写想象兼顾,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17、全学期习作16次。

六年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识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2、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3、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分号、顿号。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4、了解提示语的4种用法,在具体的习作中能有所运用。

5、会改写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反问句、否定句、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改写、双重否定句。

6、会写连动句。会扩句、缩句。

7、认识关联词语、能运用关联词语造句、填空并在习作中准确使用。

8、掌握修改病句的几种形式,在习作中自觉修改语病。

9、比较准确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0、在阅读中能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11、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12、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13、能够借助词典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14、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

15、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

16、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相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

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17、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8、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9、全学期习作16次。20、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1、策划相关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2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应用文 :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3.语言得体,文字简约 4.时间性强,讲求及时 5.格式固定,书写规范

实用文体与文学体裁相比有什么特点,需要强调的是:小学生作文主要包括三类: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应用文主要以书信、读后感、调查报告为主,注重复习应用文的格式。习作复习需要注意以下几

一、小学英语各年级知识点

一年级26个英文字母的认识简单的问候语及对话动词词汇 英文认识

二年级 自我介绍相关问候语及对话拓展 单词拓展

三年级动词颜色教室内部 学习用品季节天气相关单词学习

四年级一般现在时正在进行时时间的英文表达

五年级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情态动词的用法

二、小学英语各年级学科问题及失分点

一年级26个字母与汉语拼音的读法书写的规范性没养成

二年级单词的正确拼写相关对话的记忆不扎实

三年级单词的正确拼写课文对话的正确朗读不到位

四年级句型转换 特殊疑问句的正确使用时态的运用情景难判断

五年级听力的快速反应及判断时态的选择易错

三、小学英语各年级学科难点和重点

一年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开口能力

语文学科总结范文第6篇

我校课题组经过多次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植树知识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就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从小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能够学以致用。只有让教学为实际生活服务,才能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去改善我们的生活。

当然,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如果能把精力用在研究怎样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用手去操作、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那么,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才能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中国文化,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语文课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为语文生活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提供了极好的语文环境。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提炼,不断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等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我们课题组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积累,逐渐认识到: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实践。同时,我们还对师生进行了全面的问卷和调查,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封闭、形式单一,没有能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针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我们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和社会与课堂紧密结合。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积累探索有效的方法。我们站在课程的层面,从三个方面来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一)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扎根于学生的经验,挖掘生活资源,把学生有限的学习空间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把有限的生活资源变成了无限的学习资源。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主要从四方面来实施:

1、教师对教材再设计,寻找学生生活中的内容。

既然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空间。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开发性地利用了教材,对教材进行再设计,立足课堂,课内外结合,寻找结合点,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识字量自然大大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中的归类识字后,老师引导学生拓展识字,写一写、认一认,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合理分类,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虚心向别人请教,在课堂上自主交流,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2、教师设计了生活化和社会化的语言、活动。 开放识字的途径,让识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不光要利用教材识字,更重要的是设计好生活化的语言和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我们常常布置学生到课外广泛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些生字,在家长的协助、配合下,社区,商场、医院、马路上等不同场所都成为“识字课堂”,并设立“识字交流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检查反馈。这时,教师又鼓励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如招牌、路牌、广告等,鼓励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新闻报道、课外读物等多种途径学习语文,这样的语文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拓宽了识字渠道,扩大了识字量。

3、教师创设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形成生活化和社会化氛围。

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就能随时识字。我们通过实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形式有 “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等姓名识字;绘画、手工制作识字;商标、贴标签识字;给玩具起名字,编故事识字„„在这些生活化的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汉字。一年级老师刚开学不久,每次发作业本时,让全班学生轮流发,并打印了全班学生的姓名,贴出来,且人人一份,随时识记。还让学生用自己的名字设计小名片,互递名片,自主交流,以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4、教师以生活化的评价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也注重了评价语言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是学得快,忘记得也快,我们低年级教师正确对待学生识字的态度和成效,相信每个学生识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以生活化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你已经很不错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记得更牢,更多!”“你真乖,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你真懂事!”“你认识了这么多还没教过的字,真了不起!”„„这样从心理上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充满鼓励和关爱的生活化的评价语言,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满足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立足文本,将生活与文本紧密联系,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让阅读教学生活化,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

1、媒体展示,感受生活。

研究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一些游记、写景的、介绍性的说明文等,借助多媒体课件、录像播放、录音渲染等手段展示与文本相应及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乏或空白,为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体验建立联系,可以使新学内容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真正达到理解,从而优化学习过程。我们这儿,不靠近大海,除了外出旅游,绝大多数的学生观看不到海面潮起潮落之壮观景象。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将海宁潮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那气势磅礴的景象带给了学生深深的震撼,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潮水的迅猛之势,潮形的变化多端,大海的无穷力量。看着潮水,读着《观潮》,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被唤醒,化成了精彩的语言流淌而出,融入了激情澎湃的朗读之中。这样的语文教学,生动直观,让学生记忆深刻。

2、角色演示,再现生活。

通过角色体验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下演示、表演,体验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活动中自然地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了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三场比赛,田忌均输。机智的孙膑让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在第二次的比赛中反败为胜。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老师在上课时,用了六张扑克牌,请学生摆一摆,调一调,清楚地理解了变化的经过。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咀嚼语言,思考为什么作为大将军的田忌想不到这样的办法?如果再比一场的话,田忌还会不会取胜?让学生再用扑克牌摆一摆,想一想,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理解,最终发现胜利源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3、读思结合,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讲究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学”,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也各不相同,对事物、对生活的感悟也不一样。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可以把真实感人的生活与学生丰富多彩的认识、体验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与朱元思书》一课,进行拓展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宽思路,谈谈对“美”的认识,学生的情绪激昂起来:“富春山的瑰丽陡峭,雄伟稳健,是一种壮美;桂林的山清水秀,西湖的浓妆淡抹,是一种秀美。”„„精彩的发言赢来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联系生活,他们就能在感悟的过程中放飞自己的心灵。

(三)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作文的要求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在身边找到要写的事物,能亲身去体验,然后写出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才会有物可写,下笔有据,才能学会怎么写文章,把文章能写清楚、写好。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向生活要素材。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留心观察,扩大生活外延。如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深入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古今变迁;或收看电视新闻,洞悉时事要闻、国际风云;或搜集学校大事、班级趣闻等等,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激发作文的兴趣和动机,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写作素材引进作文课堂 。

1、抓住契机,激发作文的兴趣和动机。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以实践为契机, 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参与各项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征文活动,四年级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教师请学生课后多途径搜集查阅资料。针对学生选择的破坏环境,乱砍滥伐树木造成土地沙漠化这一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意见,如人们为什么乱砍滥伐?怎么砍伐?后果怎样?学生们用自己稚嫩的笔参与了征文活动,表达着心中的忧虑,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2 丰富生活,拓展作文的内容和形式。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是生活和社会的剪影。我们经常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记好读书笔记,创建书香班级,提高作文兴趣;结合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毽绳、乒乓等体艺活动、丰富作文内容;利用学校“作文竞赛”和各项征文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写作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写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我校组织同学们写母爱主题作文时,首先我们班内组织学生歌咏比赛,诗朗诵。经过仔细观察、回忆,同学们写作时有了真情实感,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了这次作文。大家把作文过程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通过描写扣人心弦的场面来赞美母爱的伟大。

3 因势利导,优化作文的评价机制。

上一篇:消防工程施工规范范文下一篇:雷锋格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