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企业管理方向范文

2023-09-18

工商管理类企业管理方向范文第1篇

【关健词】高校资金;管理;建议

资金是组织的血液,是组织的生命线。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充分的资金予以支持。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资金的作用越发显得凸出。有限稀缺的经济资源和重要的业务目标之间的配置矛盾是经常存在的。因此,为了较好完成组织经营发展目标,“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各大企业集团采取的重要举措。相应的,资金集中管理也是各组织管理的目标,随之相关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等机构应运而生。特别对于一些超大规模、跨地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采取与银行合作的方式,通过网银和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实行资金的定时上划归集,实行统一管理,对集团进行统筹管理和安排,一方面“雪中送炭”,扶持集团下属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开展重要目标和工作的开展。各大企业对于资金集中管理已经开展的比较成熟,并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模式。而对于一些资金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特别对于学校和医院,资金管理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挖掘。

一、大学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和现状

(一)必要性

一方面前些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纲要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进行了安排和要求,即需要达到GDP的4%。同时,加之各高校对于开拓校友资源的重视,参照国外高校兴起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开办,各知名校友对于大学的捐赠资金也逐年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特别在1999年大学实行扩招以来,“新校区”建设,校舍、实验室等基本设施更新改造和建设任务日益繁重,需要巨额的专项资金予以保障,而同时国家对于大学的相对财政支持而相对有限。两相比较,资金管理对于大学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大学若通过自身的统筹功能,对于本学校的相关资金和账户实行统筹管理,可以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有重点的对资金支出进行安排,便于一些较大项目的安排与应用。

(二)现状

其实,在这个世纪初,在浙江大学等较大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引领下,教育部的组织下,各大高校纷纷兴办资金结算中心,对高校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对于集中管理的沉淀资金有规划的安排购买股票、基金等金融投资产品,获得投资收益。后由于天津大学购买股票等投资工具时,对于投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投资失败,从此教育部明令各高校不得再从事股票、基金等风险投资工具的购买。对于沉淀资金,高校主要通过购买国债和存款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运作收益。

由于大学机制和体制等原因,一方面对于大学资金,并没有完全实现集中管理,特别对于一些学校校办企业,其自身资金仍然自行安排和处理,没有由学校统一进行管理,对于资金资源未形成较好的配置利用。另外一方面,对于集中而来的沉淀资金,主要还是用于定期存款,获得较低的存款利息。同时,由于高校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欠缺,并没有与银行网银平台等功能进行有效地整合,较多高校资金管理业务只是财务报销信息系统的一个模块,没有使用专门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资金的调配和运用,发生量和存量的测算都没有相应的信息手段进行控制,客观条件的不具备,也对资金管理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综上所述,大学的资金管理效用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二、对于大学资金管理模式的设想

对于高校,除了校本部外,还存在体量较大、资金量较大的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产业,如清华大学下属有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北京大学下属有北大方正科技、北大医药等知名上市公司。同时还存在一定关联方关系的附属学校和地方研究院等机构。主要机构图如图1所示:

通过资金归集,大学除了可以统筹本部资金外,还可以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下,统筹一定的大学控股企业,创造客观的资金管理效益。

(一)具体模式

1.单一资金结算中心统筹模式

该种模式下,大学本部和校办产业资金由学校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实行集中管理。即学校本部相关有关独立核算单位和校办产业,在学校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资金结算账户,各单位资金进出统一通过学校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完成。如图2所示:

该种模式下,由于校办产业所属地区可能与学校本部不在同一地区,需要各开户单位向学校资金结算提供资金计划和预算。学校资金结算中心每天根据各单位资金计划和预算情况,对各单位资金实行归集管理,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在该种模式下,实现了大学的资金集中,学校及校办产业等其他单位的资金都统一上划到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进行管理,并通过借助开户银行网银和相关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突破空间的限制,实现资金实时管理。与此同时,通过资金预算和计划安排管理,大学则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沉淀资金。

但是,在该种模式下,资金调配的计划性较强,对于资金预算编制的计划合理要求较高,当出现意外事项时,灵活变通机制还有待加强,影响了效率。

2.多级资金结算中心模式.

在该种模式下,考虑到校办产业运作的灵活性,同时加之校办产业所处行业的多样性,可考虑设立多级结算中心的统筹管理模式。

如图3所示,大学资金结算中心主要集中管理学校本部相关独立核算单位资金,实行统一管理。校办产业等二级单位则在此基础上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在校办产业的范畴内对其下属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该种模式相对单一资金结算中心统筹模式在运作模式上,充分考虑到了高校和校办产业在管理体制上的不同点,在具体方式上存在差异,处理方式也较为灵活和变通。而缺点在于大学资金结算中心和校办产业资金结算中心之间的资金调配管理机制还有待理顺,以防造成两者缺乏相应管理体制,客观上造成了资金管理的“孤岛效应”,即两级资金结算中心归集的资金未能形成统筹考虑和安排。

(二)大学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

上文所述提到大学通过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将相关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其相关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学校重点核心项目和工作的开展。

大学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要任务目标,为完成其主要事业发展目的。大学虽然可以通过国家财政投入的“211专项”、“985专项”和修购基金等财政支持进行相应安排,但是由于相关投入的相对不足,在学校事业发展时还是存在相对资金不足的情况。特别是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在校生人数大幅上涨,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宿舍饭堂等后勤设施都亟待改善解决,部分先天规模面积较小的学校,则开始“新校区”建设,而由于大学没有相对的创收能力,新校区建设的资金不足导致了较多的高校借贷行为发生,高额的利息支出也造成了部分高校财务困难,如武汉理工大学等。同时高额的利息支出也像枷锁一样,严重制约着学校发展。

而大学通过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可以重点的利用资金结算中心归集资金,有的放矢的完成教学科研等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宿舍、教学楼和实验室等的更新和建设,都可以尽量利用集中归集的沉淀资金解决,即可以有效地有效利用资金,尽量减少利息费用等财务费用成本,同时也是校办产业有效反哺股东方发展的新模式。

2.有利于促进校办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扶持重点项目领域。

校办产业承担着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功能。一方面由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各相关产业领域的具体情况,各产业发展态势不尽相同;另外一方面,由于各校办产业的具体经营发展情况不同,因此造成各企业间的财务状况存在一定差别。对于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学校应给与一定的支持,扶持一批明星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即可能通过上缴收益等方式给与学校回报,此外也可以提供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将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变成现实。

因此,对于校办企业,学校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未来走向给与安排。如近期国家在医疗健康产业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扶持,各社会资金也加强了对于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力度,针对该态势,对于具有医疗健康产业的大学,可以通过增持股份等方式加强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校办产业的支持,通过集中资金加大对于校办产业的扶持。对于一些资金暂时周转出现困难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给予一定帮助。

三、实现大学资金有效科学管理的建议

要达到资金管理模式的目的,将相关想法和思路付诸实施,需要相应的条件给予支持,具体如下:

(一)具有相应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

对比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由于资金结算中心发展不一致,以及教育部没有统一要求,造成各高校资金管理信息水平差异较大。有的高校并没有专门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利用EXCEL等进行记录;有的高校自制管理信息系统;有的高校只是作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间的模块;有的高校如中山大学则是与拜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合作,采用该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从实施情况看,为了加强大学资金的统筹集中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教育部已经建设了大额资金使用监控系统,未来高校可考虑通过专门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与教育部资金监控、银行网银系统等实现实时对接,一方面符合相关上级部门监管要求,一方面有利于资金的专项管理和归集上划等管理。特别对于高校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专门配备专业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加强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大学资金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资金管理等相关金融、会计和法律法规知识,还应当了解大学和相关校办产业的发展宏观态势等情况,及时掌握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度。为了不断加强相关信息更新,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面授培训班学习、远程教育和课题研讨等方式加强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资金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促进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艳(2014).我国高校资金管理及风险控制 [J]. 江苏商论.12:58-59.

[2]刘一萱(2013).新时期我国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和方式探讨[J]. 中国外资.16:128.

[3]彭黛云(2013).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高校资金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597-598.

工商管理类企业管理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不足;解决方法

1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 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一直都是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的第一砝码,而只有质量过硬的建筑工程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从而为该行业带来更多的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因而,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务必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做到狠抓落实,如此才能为其行业信誉度的传播提供支撑,从而使其核心竞争力始终处于顶尖的状态。

1.2 维护建筑行业的总体稳定

近些年来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由此也就使得相应的质量管理面临着更多的考验。相應的也只有健康稳固的施工管理才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行业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建筑工程的发展始终没有予以相适应或者说是高效的质量管理方式相协调,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质量和安全无疑是其第一标准,因而如果质量和安全未能做到切实有效地保障,相应的持续高效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鉴于此,从维护建筑行业的总体稳定出发强化相关的质量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2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足

为了更好地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管理系统和可靠、综合的专业管理部门,同时支持实际的机构发展和建筑工地的具体要求,以分配行政任务,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实时遵守项目管理规定。从管理人员到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专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是目前的建筑施工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差异化,操作人员专业水平大部分基本依靠操作经验,这就导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各项管理制度实施不彻底,从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等各方面。

2.2 建筑材料应用不合理

工程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对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施工中,一些追求单方面经济效益的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购买不合格、价格低廉或者强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的材料,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却影响了施工质量。也有一部分材料供应商为了达到自己的盈利目的,将不合格材料或者次品材料充当合格材料送至施工现场,因此建筑材料运抵施工现场时,必须严格检查材料,以确保其特征数据和施工要求相符合,以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全过程中,施工组织对其重视不够,存在建筑材料监管力度不够和监管不到位及建筑材料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情况。

2.3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主体,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结合当前我国项目管理的情况分析来看,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能力都有待提升,在管理工作中责任的承担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调查和勘察,导致指导工作与施工需求不符。此外,还有部分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有限,专业技术能力弱,在管理工作开展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影响工程管理质量和建筑企业发展。

3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方向

3.1 加强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

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是核心内容,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但是从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建设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转变传统管理人员重学历轻能力的管理理念,需要对管理人才进行全面、综合考察,注重对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人才引入中,首先需要管理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使管理人才在工作思想上始终与企业的发展思想保持统一。同时加强对应聘者管理能力的考察,从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建筑专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综合方面对人才进行考察,为企业构建科学的管理队伍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管理理念的创新,传统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经验论比较强,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管理需要。管理者必须掌握现代先进的管理思维和技术手段,利用现代管理模式和技术提升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最后,工程管理中必须做好总结和反思工作,结合管理的实际问题,对管理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意识到传统工程管理的不足,并在之后的管理中有效避免,使工程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3.2做好工期优化管理工作

在工程建设中,重点是项目施工期,在大规模工程建设中,由于各种因素,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建设工程必须在施工期内完成。在项目管理中,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做好施工进度规划,节约施工时间,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控制,组织施工关系,科学合理地阐述施工方案,提高施工项目整体施工效率。从项目质量、材料成本和项目时间表开始,对建筑项目进行整体管理,有助于有效地结合这三个方面,并在加强对建筑成本控制的基础上确保项目质量和持续时间。施工项目施工工期优化时,需要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完善组织结构和制度,确保各环节更加合理。施工项目主要负责人必须开展各环节资源配置工作,确保整个建设项目在合同期间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成本效益。在施工周期管理中,严格按照物资供应计划进行建材配送工作,控制施工安全问题,避免出现施工工期延误的情况,提高对象的管理水平,妥善优化和处理工作周期。此外,有必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良好的培训,使每个管理人员了解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施工管理方面,将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技能和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满足人们对建筑业提出的高要求,为其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场所,保证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设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完善的监管措施,强化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改善施工环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全面增强建筑工程管理效果,最大程度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曹军.解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J].中华建设,2020(12):34-35.

[2]胡波.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J].智库时代,2019(15):259-260.

工商管理类企业管理方向范文第3篇

新课改20年,那些教育的思想引领者和方法建构者,那些躬身实践的改革先行者和制度破冰者,无疑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分量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我们将关注的视角切换到20年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回顾他们生命历程中的教育实践,梳理他们引领时代的课改行动,记叙他们立德育人的峥嵘岁月……

他们的故事,彰显出改革的初心;他们的事迹,展现出课改人的时代风貌。

站上讲台用生命歌唱

于漪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人民教育家”

于漪,这是一个在谈到新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变革时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

69年的教育生涯,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她从语文教学改革起步,推动全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研究教师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

20世纪80年代,于漪的公开课《海燕》在电视里直播时,大上海万人空巷,全国人民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

从1951年站上讲台,于漪就始终在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法,“在教学上从来不重复,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反复地教,也是如此”。在教育界,于漪被公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形象代言人。

1978年,于漪提出“教文育人”的思想,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1996年,她倡导“弘扬人文”的主张,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语文性质观的反思,促进了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对于课堂教学改革,于漪总的设想是:跳出语文看语文,要站在育人的战略高度。

为此,于漪了解国外语言学改革的动向、国内语言学方面解构主义的探讨,再认识千年语文的积淀、百年语文的探究,倾听世纪末语文大讨论的各种声音,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正负经验,提出语文学科有众多性质,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征。因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语文学科始终是指向人的,与人的思维、情感、品质和能力密切相关。语文就是人生,伴随人一辈子。语言文字来自人生,而不是来自书斋,学生与它有天然的联系,有心灵感应。

基于这样的认识,于漪写了《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等多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付诸实践。

教育必须薪火相传,一代胜过一代。从教生涯中,于漪总是想方设法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组成教师培养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長负责制。在她的发掘和培育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

“不要让题海毁了孩子”“好好钻研学科的规律,将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无缝焊接,唤醒孩子青春的心灵……”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于漪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回响在礼堂中每一位老师的耳畔。青年教师们说,于漪就是“活的教育学”。

“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于漪用一生的实践写成这句话。

“小学老师是我的第一身份”

李吉林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情境教育创始人

她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她是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她是获得全国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儿童教育家……虽然拥有诸多头衔,但李吉林最看重的还是自己“小学老师”的身份。“我总认为一个人的角色意识很重要。它在顺境中给我一种召唤,在逆境中给我一股力量。”

就是凭着这种“角色认识”,李吉林去思考,去学习,去行动。她把教师二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对于神圣的儿童教育,我必须虔诚相待,全身心地沉浸在情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中”。

“我们应该比孩子的父母更懂得怎么爱孩子。”这是李吉林特别爱说的一句话。在李吉林看来,教师不仅要做一名“长大的儿童”,更要做一名“引领儿童长大的儿童”。

李吉林对自己提出了“学、思、行、著”四个字的研究方略。为了挤出时间学习、实践、研究,她放弃了一次次外出讲学的邀请,还有一些名目繁多的社会兼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总是记着我的第一身份:小学老师;我的责任:教好小学生;我的岗位在小学。”

李吉林有自己的雄心: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为此她从中国经典的文化中寻“根”,由中国古代文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出发,将从中归纳出的“真、美、情、思”四大元素创造性地运用于小学教育,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从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直至涉足学习科学领域的“情境学习”,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之路。

2014年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联合举办“学习科学国际大会”,李吉林应邀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在世界教育讲坛上,她为中国教育赢得了足可自豪的话语权。2017年,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专著正式通过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向全球发行。

2017年,79岁的李吉林完整构建起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学、思、行、冶,但回首来路,她却说自己只是勉强完成了一份答卷。

历经40余年,“李吉林情境教育体系”瓜熟蒂落,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界第一个由一线教师创构的教育体系,思想、理论、实践三者兼而有之。

“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一位小学教师真正把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当作自己的“大学”,成就了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把课改当平常日子来过

李镇西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在李镇西看来,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20世纪80年代,作为刚从大学毕业走上讲台的年轻人,李镇西坦言除了激情一无所有。

那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李镇西把语文教改做得有声有色,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有味,有时也引发争议,但他每天都乐呵呵的。“我每个星期天、每个寒暑假都和学生泡在一起,在小溪里捉鱼,在岷江边戏水,让风筝在海洋般的蓝天上优雅而自信地写诗,让歌声在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中激荡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

李镇西经常对年轻的同行说:“职业情感来自童心,教育智慧源于难题。”

怎样才能爱上教育,并获得成就?

在李镇西看来,第一,多接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苏联教育家阿莫拉什维利说过:“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幸福。”

怎样才能爱上“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呢?

很简单,与孩子一起玩儿,尽可能和他们待在一起。李镇西说:“当孩子把我的眼睛蒙上,在我背后拍拍我的头然后又跳开,或者用树枝敲打我的屁股时;当我与男生摔跤,被四五个小伙子压在草坪上时;当我和一群少男少女手牵着手站在黄果树瀑布下,任飞溅的水花把我们浑身上下淋透时……那种幸福感,是任何职业都无法企及的。”

第二,不重复自己,研究难题。把难题当课题,不但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而且是任何教师获得专业提升并赢得教育成就的最佳途径。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老师总感觉不到职业幸福?因为他们每一天都没有变化,面对一个个难题他们除了哀叹或发怒,就束手无策。没有变化,每天重复自己,这是许多教师渐渐厌恶职业的重要原因。

那如果换种职业状态呢?尽可能让每一堂课都有那么一点点创意,让每一天都有一点点与昨天不一样的地方,每带一个班都不重复自己……这里的“创意”“不一样”“不重复”来自哪里呢?正来自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年轻时,李镇西所带班遇到男女生交往的“难题”,他便研究青春期教育,于是有了教育专著《青春期悄悄话》;他曾带过全校最差的班,每一个顽童都是他的研究对象,围绕他们进行阅读和思考,并尝试用各种方式去转化学生,每天都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反思,于是有了《爱心与教育》……

如今,已经退休的李镇西依然为教育忙个不停:带着一群年轻人围绕教育而阅读、思考、研讨、写作,偶尔也给他们上上课;奔走于全国各新教育实验区,与教师们一起探索中国教育改革的路径;平时在家,每天都要阅读(重读)教育经典,在公众号“镇西茶馆”发布每天写的教育文章……

李镇西说:“教育早已是我的爱好,而爱好是终身的,不存在‘退休’一说。”

创生“第三种教学关系”

王天民 河南省汝阳县圣陶学校校长,全国优秀班主任

一所普通农村学校的课改经验为什么让许多专家、校长和一线教师慕名而来?在河南省汝阳县圣陶学校,已过古稀之年的校长王天民用智慧和创新重新书写教育的另一种样态。

王天民的改革“基因”,在多年前就已有所显现。1961年师范毕业后,王天民被分配到汝阳县一所学校当教师。他非常努力地工作,教学成绩不错,多次受到县里表扬。

“文革”后期,王天民回到家乡教过几年专业的文艺班。学生经常不上文化课,不学数理化。1977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和中考,文艺班解散了,家长要求学生回归正常学习,要考高中。

“时间只有半年多,能行吗?”王天民心里也有点打鼓。不过,因为当时学过《毛泽东选集》,王天民和学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王天民开始“全科包班”,不用教材,不用练习册,根据一本“文革”前的五年中考题集,鼓励学生分组自学。“我领着学生学习,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居然帮助学校在全县中考考了第一名。”王天民回忆。

“坏事”变好事,从此坚定了王天民进行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2005年,王天民创办圣陶学校,与教育为伴,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打造自己的“教育桃花源”,于是就有了“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的课改经验。

可能因为与既有经验“冲突”较多,“三无”总是来访者普遍关注的核心话题。王天民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所谓“无师”,并非没有教师,是指学生自主学习不受教师干扰,其后面是有名师指引,即无授业之师,有传道之师,无教书之师,有育人之师;所谓“无教材”,是指除了国家规定的教材,还要有“学材”,即学校编写的学习材料;所谓“无作业”,并非真的没有作业,实际上是不给学生布置课后硬性书面作业,学生为了自测、互测,可以自编一些习題作为“考试卷”。王天民补充:圣陶学校“三无”的背后是“三有”——有落实、有检测、有奖惩。

除此之外,圣陶学校初中部几个年级学生可以同班上课,打破了年级学习制、班级授课制。“圣陶学校打破班级授课制的背后,是王天民创生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关系——第三种教学关系。”有专家这样评价。对于一所办学条件一般的农村学校校长而言,能得到这样的高度评价实属不易。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改革都不自觉地迷失在一种不断纠偏的困境中。最早的课堂始终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是以教为中心,这是“第一种教学关系”;“第二种教学关系”是让教服务于学,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似乎一直没有走出教与学关系的“二元对立”困境,要么是教中心,要么是学中心。

而王天民主导的课改从“二元对立”走向了“教学相生”的第三种教学时空,即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师非师,生非生,师亦生,生亦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第三种教学关系的核心特征是共创,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学生和学生共同创造。

走过漫漫80载的王天民,始终没有放下自己心中的教育梦。近年来,他一直在琢磨“钱学森之问”。

“我这一辈子,人家教书我育人,人家授业我传道!”不过,王天民也会补充一句,“请你们千万别学圣陶,要做好你自己。”

“这是一个常态”

刘希娅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近年来的“两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许多热点话题往往会与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联系在一起。

自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刘希娅肩上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担子更重了,从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改革,到重庆市的教育变迁,到全国的基础教育变革,她积极建言献策,在促进中国教育改革的征途上前行。

这样的征途其实早在2004年就已开始。那一年,担任谢家湾小学校长没多久的刘希娅提出了“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做的第一份报告中,她就明确提出了学校发展规划:三年立足重庆,五年辐射西南,十年走向全国。当时大家会有一些质疑,但刘希娅丝毫没有怀疑和犹豫。

接着,刘希娅提出“以文化经营学校”的发展战略,通过建设“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学校文化建设很快就在全国产生影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纷纷慕名到学校参观。

2009年,谢家湾小学开始启动课程整合改革。

学校以课程整合为核心,将地方、校本两级课程融入国家课程中,形成新的小梅花课程体系。

在保证国家课程标准不降低、教学内容不减少的前提下,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共十几门学科进行整合,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效益。学生每天上午高效完成学习内容,下午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加学习。

但谢家湾小学的课改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后,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受影响,表现出不理解与不支持。

可喜的是,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的质量监测给出了积极的反馈。结果显示,谢家湾小学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业成绩、实践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24项单项指标排名均居全市领先地位。

现实也给出了很好的回应。学校的课程整合改革使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快乐自在,整体呈现阳光自信、落落大方、生动活泼的特质,升入中学后也普遍呈现出学习潜力大、学习主动性强、善于解决问题、组织能力强等显著特质。

这样的结果让刘希娅很欣慰。许多家长也逐渐改变了想法,开始理解并支持学校的课程改革。

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改革经验和社团活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2014年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谢家湾小学的课改抓住了基础教育育人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是彻底、系统、全面的课改。”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曾评价,“虽然是艰难的,但事实证明也是成功的、可行的,你们做了中国教育未来30年想要重点做的事情。”

在外界看来,谢家湾小学的改革是对传统与常规的颠覆和挑战,所以大家用“地震”来形容这场改革。可身在改革之中的刘希娅却异常平静。“我们自己是慢慢地顺理成章走过来的,今天发现学校哪里有不好的地方就改正过来,就是这么简单。”刘希娅补充说,“不过,我还是希望国家的课程方案能有一个好的调整,不能让人觉得谢家湾小学的这种思路是一种改革,大家应该觉得这是一个常态。”

把差异作为价值

王铮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在许多人看来,北大附中是神秘的,近年来这所名校在教育改革中的诸多表现,为教育带来了新奇和活力,正如北大附中校长王铮的风格。

王铮在北大附中任教8年,做了8年班主任,带了三届高中生。那个时候,是王铮与学生亲密无间、亦师亦友一起成长的最快乐的日子。

2002年,王铮成为深圳中學校长。那时,正值国家课程改革刚刚启动,迎着改革的大潮,王铮率先尝试。他力排众议实施走班制、导师制等新的教学形式,建立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必修课、活动课、选修课共71门课程。透过国际化视野,王铮对改革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创新。

2009年,王铮回到北大附中出任校长。重新回到北大附中,王铮也将他的课改理念带了回来:北大附中高中部2010年取消了传统的行政班,经过6年实践逐步建立起全新的学生社区——书院。每个书院都由100多位来自不同年级的高中生组成。在这里,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装修书院活动室,自己讨论和制定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自己策划和组织书院间的各种赛事。书院的日常事务由学生自治会负责牵头运作,并在每周书院议事会上组织全体书院学生民主讨论、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此外,北大附中还取消了教研组,转为学院制。与学院制相对应的是走班制与个性化课程选择。北大附中是全国最早实行走班制的几所中学之一。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北大附中改革后的课程通过项目制、契约制的课程和学习、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同伴学习等,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人,而不是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筛选。我们对待孩子的期望是一个过程,不能把孩子的个性、差异当作一种差距,而应把它当作一种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应该有个性发展、成就自己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怀着一片诚心,献出一片爱心,同时保持一片耐心,来帮助、支持孩子的成长。”王铮说。

回顾这些年的教育生涯,王铮更执着于做一名好教师、办一所好学校。

“让乡村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

陈康金 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原校长,“讲学稿”创始人

十几年来,“导学稿”“研学稿”“教学案”“学案”“助学案”“学练卷”……这些影响各地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学法,或多或少受到过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法的影响。不夸张地说,全国有几十个地区和千余所学校使用或借鉴过“东庐模式”。

提起“讲学稿”“东庐中学”,绕不开一个响亮的名字——陳康金。2004年前后,陈康金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诸多媒体的报道中。原来,当年10月,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在全市初中推广一所农村学校——东庐中学的教改经验,陈康金正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这所学校的经验究竟有何价值?

与许多农村中学一样,东庐中学也曾长期处于硬件差、师资差、生源差和观念落后、手段落后、质量落后的“三差三落后”状况中,学生不堪课业重负,教师怨声载道,师生双方都在“应试教育”的题海怪圈中苦苦挣扎,又每每以失败告终。

“我当时真的是被深深刺痛了,下决心要通过教改把农村学校办好,让农村孩子和城区的孩子、名校的孩子享受同样的‘阳光’。”陈康金说。

1999年下半年担任东庐中学校长后,陈康金基于自己的教育经验,开始创造性地研究、实践“讲学稿”教学法。

神奇的是,这个承载“教学合一”理念的“讲学稿”改变了东庐中学,使学校不仅逃脱了“险被撤并”的命运,还解决了“分数怎么给”这个教育难题,破格通过了省级示范初中验收,在当时获得了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素质教育创新奖”等诸多荣誉。短短几年,东庐中学的中考成绩就实现了由全县倒数到全县多次第一的逆转,成为国内闻名的示范中学。

“讲学稿”究竟是什么?用陈康金的话来说:“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讲学稿编印完成后,教师将其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后在课前再发给学生,然后师生共用这一文稿进行课堂教学。按照讲学稿的设计,在课堂上教师讲课一般不超过15分钟。“学生会做的教师不讲,教师主要讲重点、难点、易混点。”陈康金说。

在陈康金的引领下,东庐中学这所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而易见,实现了“六无”:一是无辍学,学区内学生100%入学;二是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优质生源外流城区的现象;三是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四是无不开课程;五是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补课;六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

随着学校经验的传播,前去东庐中学观摩、学习的全国各地教育界领导、教师络绎不绝。

多年后,陈康金仍记得当时的初衷:“乡下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面对的教育环境差异很大。就乡村教育而言,我最大的体会是:不让一个乡村孩子失学,让乡村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

“我喜欢做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

徐莉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首届荆楚教育名家

首届荆楚教育名家、楚天卓越教师、2016年第二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这只是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徐莉的一部分荣誉。

而徐莉影响最为广泛的,或许就是她“课程设计师”的身份和实践。

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陶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徐莉时,称她为“儿童课程规划设计师”,在徐莉看来,这短短的一句话是对自己职业的一次官方认定。

徐莉自称“课程设计师”,设计就意味着架构、创造。徐莉用近20年的时间试探教师职业的边界:一个老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上,拥有的自主权究竟能够有多大?

工作的前几年,喜欢“特立独行”、善于深度思考的徐莉开始审视课程改革:到底谁来做课程决策?思索良久,她觉得“应该是在地头的人”。“教师本应参与课程标准、内容的制定,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人。”徐莉说。

2001年,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大幕拉开,武昌实验小学成为最早起步的学校,徐莉恰是学校核心课题组成员。

“记得最早接受的指令是找到学生感兴趣且有价值的主题,不能与现有所有学科的教材内容重复。为此我不得不去翻看各科、各版本、各年段教材,关注各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现有课程未曾涉及的主题,寻找适合学生且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渐渐地,徐莉被动地转变为一个积极的课程产品生产者。这也让她看到了课改的另一片天空:超越教材,理解课程,而非死盯教材揣摩编者的意图。

由此,徐莉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改革之旅,探索“级任制教学+科任制教学+弹性课段教学+协同教学+连续性进步教育”多元复合模式,实现一个班级乃至一所学校的个性化课程定制。

“设计保护装置,从二楼将装着生鸡蛋的保护装置扔下去,回到教室后再一起讨论”“采访学校里的一个工作人员,提交一份完整的采访记录”……

用一张张任务单替代大部分的集中讲授,让任务带领孩子自由自主学习,这是徐莉的常态课——你很难判断这是一节什么学科的课,这节课也很有可能不在教室里完成,而且时间也并非传统的40分钟。

这样的课,有历时一个月的大主题探究,有历时一天的体验活动,有连堂的专题学习,有单课时的交流分享……非常灵活,学习方式也丰富多样。徐莉说她“不希望被学科定义”,所以当被问起“你是教什么学科的老师”时,她会俏皮地反问一句:你何必在意我是什么学科的老师呢?

独立撰稿人吴若姝评价徐莉时道出了她的“难与苦”:选择做一个“课程设计师”,必须进行跨越众多学科的探索与钻研,特别是“攻坚”那些自己本不擅长的科目,并寻求融会贯通之道。其中的辛苦与付出,超出单一学科的数倍。

“我喜欢做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所以做课程设计,然后不畏惧在课程实施中经历各种不确定。”徐莉还特别强调一句,“这对于我而言不是困难,而是非常好玩的。”

当记者问她“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时,徐莉答道:“竭尽所能争取教师的课程自主权。”

工商管理类企业管理方向范文第4篇

一、工商管理的介绍

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其内容包含管理学、综合性分析、工程技术等。除此之外,工商管理下的企业管理者需要掌握一定市场分析能力,拥有一套系统的分析方法,能够及时跟进经济市场的变化方向,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拟定企业在市场发展的大致方向。对于企业内部,工商管理包括财务、人力、技术、运营、文化等;而对于企业外部,工商管理包括非营利社会活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方向、市场监管等。只要与企业发展相关,工商管理几乎都会涉及到。而基于企业的内外管理和建设,管理者必须综合所有管理元素,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发展方案,进而解决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二、工商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一)企业工商管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企业工商管理的直接作用就是帮助企业内部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内外的良好建设,进而带动企业的经济增长。而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只要企业自身能够发展壮大起来,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势必能够带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增长。此外,从国内市场角度出发,企业的工商管理对市场起到间接性的监管作用。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够有效监管市场上不公平的竞争现象,能够加强企业对版权的保护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一旦企业能够稳定地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则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二)企业的转型需要工商管理

企业的工商管理贯穿于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各个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竞争优势被削弱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而企业为了在市场斗争中存活下来并再次壮大起来,会做出战略性转变;或者企业会因为所在行情发生较大变化而转型。但实际上,许多企业在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在运营模式、内部管理模式、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都无法做到及时转变,难以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巨大风险。而工商管理涉及到对企业的组织、管理、战略制定、运营模式的调整等,都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重点转变内容。为此,企业管理者深入学习工商管,将工商管理合理地与企业在转型时的各个环节相结合,既能降低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又能改善企业内部运行体系,进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商管理能够推动企业内外建设

企业的稳定发展包括企业内部的完善和对外的建设,其中不论哪一方面都需要通过工商管理进行有效的调整,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例如,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一般企业都是采取信息逐级上传的方式,将从基层到高层的所有信息整合到数据库;而企业管理者合理利用工商管理手段,帮助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信息整理平台,这个信息平台能够自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记录、筛选和分析,通过信息平台的集中化处理,能够免于逐级上传信息的麻烦流程,并且降低问题地出现的频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企业管理者利用现有的工商管理手段,能够分析出市场变化情况,设计出更具创新的对外合作方案,为企业的长远方发展制定计划。可见,工商管理对构建企业内外的稳定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出现的矛盾

(一)管理水平不达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但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大部分企业工商管理水平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其基础经营不太理想,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并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导致企业难以灵活运转。此外,企业管理者过渡重视经济市场为企业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企业长远目标的制定,没有为企业的发展设定一个明确方向,而缺乏对企业发展的规划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自身定位模糊

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最大限度,一旦企业将自身定位在中小市场,那么企业未来的发展就很有可能被限定在这个范围内;若企业将自身定位为国际化品牌,那企业未来的发展就很有可能与国际接轨。实际上,企业对自身的定位能够决定企业发展程度,为此,企业要明确当前发展状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对目标做出详细规划,随后企业根据规划路线实现发展目标。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对自身定位模糊,对自身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只能徘徊在中小市场。而当今城市、国家之间企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若企业不能明确自身定位,看清自身发展价值,那么最终抓不到发展机遇,进而淘汰在市场浪潮之中。

(三)工商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虽然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有稳定内部体系的管理者,但绝大多数管理者并不具有能够为企业发展指定具体规划的能力,只是单纯地配合企业内部制度,对各部门进行工作、人员上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并且国内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企业的内部运行频繁出现问题。此外,企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缺乏经验丰富的高级培训导师,并且由于资金匮乏,为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的往往是非工商管理专业人员,甚至是兼职讲师,导致员工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实质管理技能和理念。

四、企业工商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管理人员趋向专业化

经济市场的竞争只会变得越来越激烈,而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持续稳定发展,势必要先调整好企业内部的运作体系。企业内部的稳定往往需要以管理者为主导,协助各部门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未企业内部发展做出长期稳定规划。而企业内部包括人力、财力、运营等多个部门,要求管理者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管理能力、战略制定能力等,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各部门提供综合性建议。为此,企业要想在硕大经济市场上立足,并能够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具备更加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通过专业培训,让管理者和员工充分学习工商管理技能和理念。企业在寻找培训机构时,要确保该培训机构具备优秀的工商管理导师,对工商管理教学有着丰富经验,能够结合学员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另外,企业可以为管理者以及员工制定进一步实习计划,定期让员工前往其他大型企业的公司内部,学习其他企业的管理技能,并将理论联系实践,得出新的方法论,最终促进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持续完善企业内部制度

不断完善的内部体系一定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完善的制度不仅能够优化企业内部运行模式,还能够防止人才流失,做到内部员工素质的综合提升。而企业的内部的人员管理制度、绩效制度以及培训制度是企业内部运行的关键。为此,企业要尽可能地调整好内部运行模式,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做好基础准备。首先,人员管理方面,企业要优化管理模式。传统人员管理方式主要为逐级管理,其流程相对烦琐,导致在人员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传达不完整、信息传达错误现象。为避免这些现象的频繁出现,企业可以为内部人员管理设立一个专门平台,在平台中加入人员管理、信息传递、资源共享等内容,所有员工都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接受上级消息,或者为同级、上级传输相应文件,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公司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对于绩效制度,企业可以将员工的业绩、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考虑进来,为员工设立奖金,以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从培训计划出发,企业要为员工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帮助员工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并提高专业素养。例如,企业每个月都可以组织员工展开关于工商管理层面的思想交流和工作分享会,每半年组织一次大型培训,挑选学习能力较强的员工到外国企业学习对应的工商管理理念和技能,进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企业逐渐与国际靠拢

我国经济市场与国际经济市场界限趋于模糊,使得未来的经济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同时竞争对手也不会仅仅限于国内企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渗入到我国经济市场。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自身实力,企业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并挖掘自身发展价值,制定长期发展计划。并且,经济全球化是未来趋势,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也能将企业彻底淘汰,其关键在于当下企业是否能够对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做出适当预测。显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趋于多元化,在定位好自身发展价值的前提下,企业要从自身独立发展模式过渡到多边企业合作共赢模式,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存活下来,并做到持续健康发展。但与国际接轨,并不代表单纯地与国际企业合作,而是需要在自身具有相当实力的基础上,对国际经济市场展开深入探索,挖掘出有利于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建设途径。否则,单方面的合作只会逐渐被国际企业吞并。

(四)企业目标将发生转变

企业目标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是管理者制定详细发展计划的核心。明确的目标不仅能够让企业的未来变得更加清晰,还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带动企业内外持续稳定发展。但不同时期,企业需要制定的目标也不同。在企业初始阶段,经济是企业发展的根原动力,只有将经济效益提上去,企业才可能发展壮大起来,为此企业在初始阶段制定的目标一般为经济的持续增长。而随着企业逐渐壮大,经济效益已经无法支撑企业的进步,企业应该更加注重自身影响力的提升和发展框架的构建。企业将会制定长期发展计划,采取多元化合作形式,在国际市场中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以确保企业的深入发展。比起经济效益,在未来企业更加看重发展的稳定性,为此,改变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五、结语

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提升实力,就必须结合工商管理来稳定内外发展,以适应市场变化。但国内大部分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低下,对企业的内外发展起不到实质性效果。为此,企业必须深入理解工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寻找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培训工商管理人才、构建发展框架、掌握市场动态变化等方式,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在市场经济变革的浪潮中存活下来, 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工商管理手段, 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但现阶段,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工商管理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无法有效地解决市场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为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入理解工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分析现阶段企业在管理、经营方面出现的问题, 并通过多元化渠道掌握市场变化方向,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创设出有利于改善工商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芸蔓.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模式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22) :47-48.

[2] 张铃铃.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 22 (11) :95-96.

[3] 王彬.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9 (10) :69.

[4] 赵立红.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9 (07) :102.

工商管理类企业管理方向范文第5篇

一、学生维度

在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时尚业较多融合了咨询、演艺、出版、服饰、博展、传媒、娱乐、影视、艺演、文化、文博等相关业态。“时尚+管理”方向的学生,在未来会大概率在上述行业或相关行业从事管理、运营和决策工作。对比传统行业,上述领域对能力、管理、创新与思维的要求要更高。兼有开放性与启发性特点的案例教学因侧重对主动参与式学习和思维的培养,可较好地避开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法之不足,又因其能契合时尚业特点,可较有效地推动学生间的合作式讨论与互补式学习,可为学生将来在时尚等相关产业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在北服业已开展的“时尚+管理”方向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学期成绩不再单纯取决最后的学期笔试,而是可更多参考学生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在该过程中,学生角色不仅是教学开展的承受方,还是教学运行的保障,亦被研究者认为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

时尚业理念创新和环境变化很快,业内企业倾向于开放性、多样性和宽容性工作氛围以接纳不同背景和性格的员工,以激发他们的创意、潜能和思维。由于案例教学可助推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及角色扮演,且有助于帮助学生创意构建、潜能开发和思维培养。对比一般意义上的商科案例教学,“时尚+管理”方向案例时代感强,信息量大,可为学生预留更多时间对案例背景及理论进行课前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学生亦不再从表面而是更多地从行业角度参与学习。虽然一些时候来自学生的个体差异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态度出现差异,或会对案例教学开展带来制约,但如教师能对学生课前自主准备和课堂讨论给以尊重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明显改善,学生因个体差异而弱化的学习效果和态度会得到提升。这种方式尤为适合以追求个性、自主、创新、自由和自我引导为特点的时尚业从业者能力培养。

时尚及相关行业从业者工作重复度不高,不同于流水线工作者和一般行政人员,其决策方式和综合管理过程可借鉴模式不多。这个方向学生能力培养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诸如像课堂讨论前的学生自主准备和思考过程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这都可能会影响到随后进行的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应基于教师提前下发的案例素材和问题清单,提前做好资料搜集和相关问题的思考准备工作。在学生课前自主准备后与课堂讨论之前,学生要完成课前自组小组式的讨论。学生可根据个人准备情况自组讨论小组以进一步拓展思路并分享思考。对比此前个人自主式案例准备与思考,这个环节如利用好,可拓宽案例分析视野和思考深度,可节省个人对案例再准备时间,可为学生未来的创意和商业化平衡决策奠定基础。

二、案例维度

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到我国的案例教学,不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也是教师和学生要共同面对并解决的研究对象。与时尚相关的案例选择是“时尚+管理”方向案例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前期工作准备,可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许嵩案例内容选择上,既要同课堂讲授的理论相关,亦要能代表时尚业,还要能辐射相关理论和知识点。对比其他产业,创意与设计是时尚业的核心,不仅可被市场影响,亦可对市场形成推动,因此所选案例背景要有时代感,其真实性、启发性和拓展性亦是至关重要的选择标准。

所选时尚案例真实性和启发性可影响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和课堂讨论的活跃度及教学效果,对学生了解产业情况至关重要。真实的时尚题材背景有助于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时尚环境中开展学习,有助于将真实的产业问题带到课堂讨论,可助推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近年我国一线城市时尚业发展提速,无论是流行捕捉还是趋势把握,都需较强的“创意”性决断力和创造性分析力,而真实的时尚案例是培养这种能力有效途径。“时尚+管理”方向的案例涵盖了时尚、传媒、品牌、零售和服饰等多个方面,与其相关的案例不仅可向学生提供时尚世界中颇有代表性的真实事件,亦可为学生今后的管理实践提供前期基础。

在时尚案例的启发性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时尚+管理”方向的案例选择应有其明确的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目的性,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应预留有空间以推动学生对案例的拓展分析。在北服商学院已开展的“时尚企业战略管理”中,在案例讨论中的拓展环节即切入了启发性情景模拟]以推动学生角色扮演:“你认为案例中的决策者的决策方式是否可取?”“如果你作为企业当前的决策者,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时尚+管理”方向案例教学亦可理解为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对比课堂单向讲授方式,“时尚+管理”方向的课程如“时尚企业战略管理”“时尚整合传播”“时尚潮流趋势”多侧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学生多是在共同的讨论中得出基于案例分析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多样性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力,其对学生基于时尚趋势的前卫思考亦有启发推动。

三、教师维度

优质的案例教学效果的取得很少是自然形成的,教师的作用极为显著。教师不仅是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激励者,来自教师的提问、倾听、讨论、点评和总结亦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既要对理论充分理解,亦要能进行分析、概括和组织,且不能缺少来自产业经验的支撑。在时尚类案例教学中,解决方案正确与否并非是决定性的,方案思考之过程、问题切入之角度、结论推理之方式更被教师关注。在时尚领域很难说某一解决方案是唯一正确的,时尚业的变化特点决定了其对应的教学案例亦缺少唯一标准。即使是在课堂中曾被热烈讨论的标杆企业,也可能在几年后面临收购或破产,这在时尚领域并不少见。案例教学法并不倡导对唯一答案的锁定,这有助于推动学生将已有知识同实际对接,对学生能力培养意义明显。教师不再提供唯一答案,而是启发学生在类似于真实的时尚环境中主动切入问题。对教师而言既要穷尽学生头脑中的想法,亦要使小学生的讨论热烈有序。这种真实性体验可推动学生将已有理论知识、文化感知和艺术素养转变为实际能力。

教师角色扮演和教学态度可提高学生对案例学习态度,可提升案例教学效果,这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参考依据。案例教学重视通过讨论来提出方案,以帮助学生构建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决断能力。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结合正在发生的时尚流行趋势来反驳教师观点,而教师的引导鼓励亦至关重要。教师既要对来自学生的不同观点分类梳理或取舍,亦要对重要理念给予提示和鼓励。由于“时尚+管理”方向案例同行业结合紧密,教师可推动学生在已发生的时尚案例中进行角色扮演,以转换对问题理解的角度。时尚领域中的教学案例多包括从开始到结束且可涵盖产业、管理与设计的普遍问题,涉及领域较广,解决过程有挑战性,且有助于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取得成效,课堂讨论结果多为中性或相对正确的产物或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即不能对课堂讨论放任自流,亦不能因对讨论控制过严而限制学生的思考热情。

结语

在时尚管理方向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课前自主准备、课前自约式小组讨论、课堂讨论与分享、案例报告写作和课后反馈等环节来提升文字表达力、合作交流力、分析思考力与信息整合力。这种教学方式因重视所选案例与时尚产业的对接,且可推动学生由被动听课向主动参与的转变,即符合工商管理学科特点,亦契合工商管理学科下“时尚+管理”方向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可借鉴性。

摘要:注重案例筛选、教学过程把控与课堂引导的案例教学法因兼顾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培养,对工商管理专业“时尚+管理”方向这一以应用和创新力培为特征的课堂教学可有更积极推动,其开展维度体现学生、案例和教师三方面。

工商管理类企业管理方向范文第6篇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404939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4397 元,其中好范文工资3689元,0-2年工资3992元,10年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5168元,6-7年工资6834元,8-10年工资7619元。

招聘要求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93%;3-5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40%;大专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42%。

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询等领域获得广阔的就业机会,能在制作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设计开发工作。

就业岗位

项目经理、销售工程师、土建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工程部经理、资料员、施工员、水电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销售经理、质量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

城市就业指数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北京。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39482个]、上海[35644个]、广州[20673个]、深圳[19054个]、武汉[13626个]、杭州[10618个]、成都[10149个]、南京[9288个]、重庆[8438个]、西安[6703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北京[5374元]、厦门[5231元]、上海[5099元]、惠州[4999元]、深圳[4901元]、南通[4804元]、南京[4766元]、广州[4765元]、温州[4738元]、泉州[4611元]、杭州[4578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工程管理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共9个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位。

上一篇:卫生院门诊医师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道路运输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