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范文

2023-09-18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1篇

【摘要】 本文就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选择基准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进展情况、研究成果,并对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加以说明,希望有助于将来在区域主导产业研究方面的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 区域主导产业 选择基准 评价方法

产业结构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加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个区域的经济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其选择的主导产业所决定的。主导产业的不同将直接导致产业群体结构不同,这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时期就表现为不同的区域经济特色。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区域主导产业相互更替的结果。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也是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国内对主导产业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进入90年代后,主导产业研究不再停留在国家层面,更多地转移到了区域层面。1994年国家出台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其中就着重提出要发展石化、机电、汽车、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纲要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提出了本省的主导产业。随后,许多县、市也在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发展本地区主导产业的设想。

发展主导产业,首先应该确定主导产业,也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并由此引出了主导产业选择基准问题。在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主要是在借鉴国外学者的选择基准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其他基准,形成了较多关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此外,在主导产业选择的应用研究方面,热点集中在如何构建主导产业指标体系以及选择综合评价方法方面。

一、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

1、主导产业概念的理论渊源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其重要著作《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主导产业的概念,他把经济的各部门分成三类:主导增长部门、辅助增长部门、派生增长部门。他强调主导增长部门应该具有高创新能力、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及较强的带动能力。罗斯托还首次提出了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前向、后向及旁侧效应原理。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的概念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和支持,这也为后续大量的展开主导产业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国内关于主导产业概念也主要来自于罗斯托主导部门理论。《现代产业经济词典》中将主导产业定义为“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并能带动一系列产业部门发展的部门”。苏东水在其著作《产业经济学》中对主导产业做过如下定义:“根据罗斯托的阐述,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它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2、区域主导产业的涵义

区域主导产业概念的形成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以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区位理论、区际分工理论、产业聚集理论及输出基地理论为依据,把区域产业部门分为专业化和非专业化部门,其中专业化部门又被分为一般专业化和主导专业化部门,而主导专业化部门则特指在专业化部门中能够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方向和速度起指引作用的部门,也就是区域主导产业。这种定义突出了区域主导产业的空间属性,但却缺乏与主导部门理论的联系(见图1)。二是现代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关于主导部门理论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延伸和应用,把罗斯托国家层次上的主导部门原理应用于各区域层次经济研究,便形成了区域主导产业范畴。这一思路直接把国家层面的主导产业概念移入区域层面,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事实上,在定义区域主导产业概念时,其显著的空间特性与“主导部门”的产业属性二者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考虑才更加全面。

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国外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国外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三个,他们分别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以及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

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产业关联度就是指各产业之间在其产品供需上形成的关联或者依赖的程度。他认为产业关联效应能够扩大资本积累并促使市场产生更大效益,因而提出应以产业关联效应的大小为基准来选取主导产业,在直接生产活动部门中产业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部门应该作为主导产业部门,并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测量产业关联度的大小。在实践操作中,区域中那些产业影响广度深度最大、带动效应最大的产业就应该优先考虑发展为区域主导产业。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揭示了主导产业更替规律。他提出了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被称为“罗斯托基准”,即选择具有扩散效应(前向、后向、旁侧)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到关联的其他产业中,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其中前向效应又叫前瞻效应,是指主导产业的活动创造了能够引起新的工业活动的基础,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可能性,有时候还能为下一个重要的主导产业建立起台阶;后向效应也叫做回顾效应,即主导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根据其技术特点,会对各种要素产生新的投入要求,从而刺激这些投入品的发展;旁侧效应指通过发展主导产业能辐射到当地经济及社会。然而,就实践操作而言,罗斯托并没有明确指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这也是罗斯托理论中所缺乏的。

为规划日本产业结构,筱原三代平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两条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某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1)

该指标系数越大表示某一产业产品市场需求对居民收入的依赖越小,其潜在市场份额也就越大。

生产率上升率=产出/全部投入要素(2)

这里的“生产率”是指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上升率越大表示投入产出率越高,这样的产业,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成本也会出现大幅下降。

应该说上述两条基准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时,这两大指标系数越大的应该优先考虑。筱原二基准理论标志着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初步形成。

2、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在国民经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了各种基准,可以归纳为“三基准”、“四基准”、“五基准”、“六基准”及“七基准”。本文用表格的形式简要总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观点(见表1)。

目前,对区域主导产业系统的理论研究文献还比较少,大多数是做实证分析,就某一具体区域具体产业进行讨论。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往往是照搬国家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值得高兴的是,在“九五”之后,我国陆续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探索符合区域产业结构规律、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其中关爱萍等的六项基准及张大松等的七项基准就是针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判定和选择而提出的。

三、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方法

选择主导产业的过程也是对区域产业进行评价的过程。随着人们对区域内涵认识的深化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多样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不断改进。

国内学者们常用综合评价法来对主导产业进行评价,大多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系统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进行研究,还有利用波特的钻石理论及偏离份额分析法(SSM)等,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实践中,当数据欠缺或数据质量不高时,一般用区位熵、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BP 神经网络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数据完备,数据质量高时,常用投入产出法、SSM、DEA、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加权求总法等;在对区域各产业做深入研究时,一般采用比较客观、精确的分析方法,如投入产出法、DEA、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BP 神经网络法;而大体了解区域产业概况时,则用简单易行的区位熵法、SSM、加权求总法。秦耀辰、张丽君根据计算时所选基准个数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分为单基准法和多基准法两大类(见表2)。

四、结论

我国学者关于区域主导产业方面越来越多的理论及实证研究都不断丰富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很多文献只是简单地接受或引用已有的主导产业相关理论,而忽略既有理论的应用条件,及其具体到各个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上的适应性问题。目前,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主要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或不足。

1、对区域主导产业内涵的认识不够全面

首先对于区域主导产业概念的认识还有模糊之处,常常把主导产业理论等同于区域主导产业理论,直接去掉“区域”二字,或者把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区域支柱产业选择等同,等等。

2、忽略了区域主导产业的空间和时间两重属性

不同区域范围、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既不能照搬国家层次的区域主导产业理论运用于区域层次,也不应该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区域都模仿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的选择基准,而应该在国家和区域两种利益机制下形成多层次的体系,同时必须注重加强在针对性和动态性方面的研究。

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所需数据难以获得且测算指标的方法倾向于简单化

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是从其动态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行定量分析需要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现有的研究往往利用近两年的数据,表现不出备选产业对主导产业特征和作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选择结果难以令人信服。因此,至少要利用连续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才能保证研究的可靠性。此外,很多指标计算都是沿用已有的较为简单的方法,应进一步加强虚拟消去法、图论、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等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中的研究和应用。

从国内外发展趋势看,今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和手段还将日益丰富和完善,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都会在该领域得到应用。在计算机语言及相关软件支撑下的新方法将有很大进步,特别是GI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多分析决策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出路。庞大的数据库可以包罗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特征,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使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决策更趋客观、合理,而简单的操作界面使这一方法切实可行。

(注:资助项目:江西省软科学项目(编号:20112BBA10027);江西省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07BG18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61029/D011201);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编号:GJJ12218)。)

【参考文献】

[1] 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2.

[2] 郭万达:产业经济学辞典[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1.

[3]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5] 王昭: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综述[J].全国商情,2010(3).

[6] 小宫隆太郎等:日本的产业政策[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7] 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8] 党耀国、刘思峰、李炳军、缪瑞林:农业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选择[J].农业技术经济,2000(1).

[9] 张圣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1(1).

[10] 朱要武、朱玉能: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J].上海综合经济,2003(11).

[11] 陈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含义、原则与基准[J].理论探索,2004(2).

[12] 王莉: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之探讨[J].煤炭技术,2004(8).

[13] 邬义钧、邱钧: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4] 关爱萍、王渝: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J].统计研究,2002(1).

[15] 林素娇、江兵: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08(4).

[16] 王稼琼、李卫东: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和方法再分析[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99(5).

[17] 张大松、赵英才:区域主导产业及其评价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4).

[18] 张魁伟: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

[19] 潘晗: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及应用[D].郑州大学,2004.

[20] 阿如旱、李百岁:内蒙古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分析[J].经济地理,2002(1).

[21] 罗月丰: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选择[J].资源产业,2005(6).

[22] 赵成柏:江苏新型工业化下工业主导产业选择[J].参考与决策,2005(11).

[23] 刘颍琦、李学伟:基于钻石理论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研究[J].理论与方法,2006(1).

[24] 王秋红、唐燕玲、裴广群:基于偏离份额法的主导产业选择[J].商业时代,2012(5).

[25]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1).

(责任编辑:刘冰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2篇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含

在十九世纪德国的李希霍芬曾经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思想理念, 这也是我国的汉代时期与其他的大洲和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贸易往来渠道, 这条“丝绸之路”对于沿线的国家的经济文化和贸易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也是沿线国家的“丝路精神”的一种体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传统思路精神的延续和继承, 同时这也是积极顺应时代形势发展的目标。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间, 我国出现了许多有地区经济特色的发展区, 例如: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及深圳等地, 这些地区经过改革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经济发展区。但是, 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发现, 这部分地区由于最大的优势只有自然资源丰富这一方面, 所以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就是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者, 只有非常少的部分资源会用于当地的建设, 绝大多数的自然资源都会运到其他的经济发达地区。

三、“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

在具体的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 既能促进各国之间的利益发展, 又能积极地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实施和落实, 首先要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和发展, 并且提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除此之外, 我国的政府更应该坚决贯彻和落实“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理念, 并且合理地建设出合理配套的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以及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我国逐渐都占有了一席之地, 同时也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落实, 有效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 并且也为西部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四、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发展和落实, 为地区经济带来的新的发展和机遇, 但是也发现“一带一路”战略中存在着一些风险的因素, 这其中包括政治上的风险、国外强国的挑唆、国内的改革速度较为缓慢等方面风险, 所以一定要加强并且合理地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 这也是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过程。

五、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政策支持

(一) 完善规划计划

要完善规划计划就要分析不同的地区经济条件,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 在进行制定区域规划的时候要重点的表明区域内着重发展的城市, 并能为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提供一定的便捷途径, 使制定的城市规划更加的合理和完善, 而且还要严格地按照此规划贯彻和落实到位。

(二) 针对财税制度和政策进行合理化的改革

分析我国现在的综合国情和经济发展, 要加大相关财税区域的改革力度, 还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 深入的分析并且探讨区域发展和产业链条之间的影响, 并且适当地给予一些企业的或者行业能促进其可持续并且良性发展的有利优惠政策, 比如, 税收方面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等。为了配合财税改革, 政府也要积极完善财税的各项政策, 比如, 出口退税和关税等等, 这样的政策能快速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而促进双向投资的目的能快速的达成, 同时, 政府的相关宏观调控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 这样才能使资金的杠杆效应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 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相辅相成

要想提高我国的人民币在全世界的应用范围, 可以推出相应的金融体制, 并且还要根据实际的经济体系来进行合理的完善人民币定价体制。要想创新金融机构体系, 可以通过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发展。除此之外, 我国政府不能忽视民间金融组织的影响, 也要有效的提升对于其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 使“一带一路”战略能得到真正贯彻和响应到位。

(四) 为地区贸易和投资提供响应的政策支持

要想使区域贸易得到快速的发展, 并且真正地实现国际营销和跨境电子商务, 在中西部地区还要重点的发展交通和物流运输, 创建大型的仓储物流基地和物流的分拨中心, 将双向投资的合作效应在最大的程度上得到一定的体现, 并且给予国内建筑和纺织等行业, 在境外建设工厂的一定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整体的生产质量和发展水平。在制定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配置计划时, 一定要严格的遵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原则, 在进行跨国的货物运输时, 务必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安排班车的运输量、产品、频率。

六、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原则应该是本着“互利互信、平等协商”, 并且应与各大银行积极地开展金融贸易合作, 这样才能真正地为战略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并且还要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加强相应的交流力度和合作力度, 将“一带一路”战略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为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摘要:目前, 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要保证区域经济能够协调的发展, 就要抓住当前时机, 严格贯彻并且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有效推进区域经济协调的发展。本文探究了“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并就相关内容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瑞军.“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与格局重塑[J].现代商业, 2016 (16) .

[2] 张玲."一带一路"战略视阈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 2017 (14)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3篇

统筹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是明显的,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快速发展的欠发达区域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要按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精神,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路径。

要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区域差距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各个区域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在全覆盖、标准化、可持续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均等化,进而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是积极应对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和施政方向。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吸取发达国家均等化的经验和教训,一是扭转机会分配结构失衡的格局,提供均匀公正的制度供给和财政供给,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二是地方政府在中央指导下根据本地特色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促进基本民生性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公共安全性服务的继续完善和共同提升,使不同区域的人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提高特定区域的优质、战略性公共物品供给力度,培育自我发展潜力;四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凸显人性化服务。

要缩小各地社会管理水平的区域差距,创建经济协调发展的软环境。政府提供的社会管理服务及其质量,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总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息息相关。过去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在经济领域,随着区域经济政策的逐步完善,协调的重心应该转向区域社会管理和服务,为本地区社会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各区域的社会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各区域生产要素和资本的力量整合,因此,各区域社会管理水平差距的缩小可以为协调发展提供优良的软环境。为了大致同步推进区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积极主动地建设和变革,一是要科学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性别结构和社会结构,充分激励各区域社会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加强区域协同能力建设;二是强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跨区域联动,在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提高联点区域的社会综合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区域社会复合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确保各区域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四是坚持维护区域协调发展基础秩序的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区域社会生态。

要加强各层级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协同合作,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区域互动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或有组织的团体;既可以是各级政府,也可以是地方企业。区域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与横向和纵向的互动,在合作中才能使区域协同发展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早期,由于注意到了区域的功能互补和发展的异质性,特别强调中央与地方及地区之间的合作,一方面使国家的区域政策与地区自身的努力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地区专业分工合作,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在协调发展的推进阶段,中央政府可以向地方政府转移更多的责任,强调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这时应重视调动地方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和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促进地方政府在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中有更大的作为。充分发挥区域多元主体的作用,加强各层级政府与企业、社会的立体式、多层次、宽领域的协同合作,鼓励各次区域的横向联合。这样既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既使地方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又有助于推进区域的交流合作与趋同发展。

要关注“三农”问题的地区差异,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实现农村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型,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是区域经济的基础,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统筹“三农”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破解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加快农业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引导社会资金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合理引导农民工收入的投资倾向。“三农”协调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措施将农村地区与城市化进程和全国的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改善信息相对闭塞的状况,使其纳入相关经济圈的活动,广泛参与全国资金、劳动力和资源流通市场,让广大农村都有平等参与全国资金、劳动力和资源流通市场的机会。“三农”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是通过优惠政策和制度设计将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作为基本策略,完善农村地区发展政策体系。“三农”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鼓励和引导农村产业的科技化、规模化、现代化、企业化经营,产生更多的以农村为背景的民营企业并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布格局,提供农村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动力和加速器。“三农”协调发展的推进措施是加强农村的项目建设,通过激励政策以协调区域空间分布。“三农”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和道德建设,促进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共道德意识的提高,让农民真正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来。

作者:张静 穆增珍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4篇

1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给重庆资源配置调整提出了新要求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对资源配置的核心思路在于,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将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因此, 这就给重庆资源配置调整提出了更新要求。一是要求加大对渝东北区、渝东南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要求建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发展新区、渝东北区、渝东南区产业集聚。三是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控制度, 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2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给重庆产业布局优化提出了新要求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对产业布局的核心思路在于, 做大做强大都市区, 并在发展中保护两翼地区, 重点关注服务业、制造业、重化工业、农林渔业的统筹优化布局调整。因此, 这就给重庆产业布局调整优化提出了更新要求。一是要求主要经济发展要素要向大都市区 (尤其是拓展区和发展新区) 集中, 将生态保护和特色生态产业相关的资源要素向两翼地区汇集。二是要求重点保障工业化、城镇化的热点地区需求, 集约高效地利用两翼地区二三产业用地。三是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 找准定位和产业发展突破口, 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群, 在保护中发展渝东北、渝东南地区。

3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给重庆人口转移布局提出了新要求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对人口布局的核心思路在于, 依托产业布局调整人口, 优化不同区域户口迁徙政策, 科学引导疏散生态薄弱地区人口迁入拓展区和发展新区, 实现人口合理转移、科学布局。因此, 这就给重庆人口布局与调整优化提出了更新要求。一是要求加强城镇化重点推进区域 (尤其是发展新区) 的新增人口管理与妥善安置。二是要求确保新兴城镇化地区与老城区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水平均等化。

4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给重庆公共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对公共服务效能的核心思路在于, 承接人口与产业布局的变化, 带来了公共服务设施如交通、医院、学校、行政服务中心等方面布局调整优化, 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 这就给重庆公共服务效能建设提出了更新要求。一是要求促进各功能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供给规模要与人口分布相适应。二是要求加快功能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 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向拓展区和发展新区延伸, 强化卫星城同主城之间的联系与畅达。三是要求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形成外包公共服务新机制。

5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给重庆社会治理效能提出了新要求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对社会治理的核心思路在于, 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改进户籍管理制度, 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大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化解矛盾纠纷。因此, 这就给重庆社会治理效能建设提出了更新要求。一是要求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管理网络, 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要求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要求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商会, 规范社会组织授权, 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一业多会, 增强发展活力。

6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给重庆行政管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对行政管理的核心思路在于, 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精简政府机构设置, 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因此, 这就给重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提出了更新要求。一是要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精简审批项目, 提高审批效率。二是要求切实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减少职能交叉, 落实问责制度。三是要求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理顺行政区与各类开发区管理机构的关系, 推进扩权强区强县工作。

7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给重庆政绩考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5篇

一、当前物业公司的人力资源整体情况

目前,物业公司共有职工67人,按学历分类,本科以上有3人,大专以上有13人,大专以下有51人;按职称分类,中级以上职称的有6人,中级职称以下的有23人;按年龄分类,45岁以上的有37人,30-45岁之间的有26人,30岁以下的有4人。早期的物业公司是公司的后勤部门,人员主要以服务管理人员为主,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公司总本两部的公共设施维修管理、房屋管理、水电管理、卫生管理及公司少量的物产经营管理等。因此,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发展中的一道重坎。

1、人员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老职工的比例偏大,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高学历人员由于地理位臵、企业效益和工资待遇等原因难以招收。(2)知识结构方面不合理。表现为:一是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主要是文化程度偏低,管理层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现象比较普遍;二是高级人才少,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缺乏。

2、人才培养周期长,且流动性大

培养一批人才大约需要5-6年时间,甚至更长,一旦人才培养出来,会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从企业中流出。因此,留住人才甚为重要。

3、政策倾斜不到位

物业公司正在逐步转型阶段,力争成为公司的一个经济创效点,那么在起步阶段,公司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果在起步初期,发展就困难重重,又如何谈效益。

二、物业公司“三改一收”的完成情况

物业公司自2009年开始实施“三改一收”的发展战略。首先,物业公司计划从2011年-2013年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公司邵阳所属住宅区的水网改造,总户数约2800余户。但物业公司目前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近一半的改造,就改造速度看,水网改造将提前一年的时间完成。

其次,电网改造已于2010年即取得阶段性成果,将公司原五处、七处的电网实行一户一表。

再次,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于2009年7月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总户数270户,目前棚改项目在建工程有4栋,在明年年中即可交付使用。棚户区二期工程370户,报建手续正在审批当中。

最后,物产清收是公司2011年职代会的一项重大决策,物产清收既可以有效地对公司物产进行管理,防止物产流失,又能通过对物产的集中管理,实现经济收入。目前公司仅邵阳和长沙两地的物产收益即可达到300万元以上。物产清收可以有效地盘活资产,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对物业公司来说也是谋求共同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

三、有压力,但物业公司发展形势十分乐观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改革改制的快速进行,物业公司必定也要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自主经营,不能再靠向公司要资金来生存。2011年是物业公司的转型年,2012年是发展年,2013年是创效年,那么随着水电改造及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物业公司不再单纯地靠收取水电费过日子,而是逐步从收费中分离出来,走建筑施工和公司物产管理,多种经营并存的发展之路。

第一,以物产管理为基础。物产经营是物业中最直接、最稳定,最可靠的收入来源。经初步统计,邵阳、长沙两地公司的物产经营可达300万元以上,但由于分公司还占据了一部分,无形中已给公司造成效益流失,所以通过物产清收,实施公司物业管理办法是维护公司利益的最有效的办法。而目前,物业公司每年还在靠核拨经费生存,2012年物产清收后,物业公司即可做到“收支两条线”平衡,这亦是物业创效的有效方式。因此,我们会把主业做精,把自身物业做强。

第二、提升开发公司效应,努力开拓开发市场 湖南雅境臵业有限公司是公司下的全资子公司,拥有独立法人的单位。公司的本部在邵阳,根也就在邵阳。目前公司在邵阳的建筑市场很窄小,可以说几乎可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对一个具有特级资质的施工建筑企业来说,应当树立起它的品牌效应。公司在邵阳还拥有部分土地可以开发,何况整个邵阳市场,开发的市场潜力也还非常大。为了不影响开发效益,雅境臵业必须利用半年的时间将自身所有债务清还,沉底甩开包袱,轻装上阵。那么在起步阶段,公司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减免或降低管理费的上交。待走上正归,再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因此,后阶段,我们会把开发做大做强,树立自身品牌效应。

第三、提高施工任务门槛,降低风险责任

根据公司承接施工任务的有关规定,作为自身拥有华达工程局可以承接施工项目的我们,在起步之初,既要有量的积累,同时也应提高项目风险防范的认知度和责任感。凡2000万以下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属于承接范围。同时我们还提出凡与华达工程局进行合作的,必须以华达工程局的名义自带项目入门。目前华达工程局已承接隆回友谊国际大酒店的项目施工,主体工程达7300万元。今年,我们还将陆续承接一些住宅项目,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事情做好,开辟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天地。前车之鉴由可见,因此,为了安全,我们会强调经营之道,注意项目风险防范。

四、实现物业转型,对公司发展意义重大

物业公司“三改一收”的战略目标完成后,我们通过对自身产业结构链的调整和战略目标的转移,成功地解决现有管理人员和其它劳动力的安臵问题,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在没有增加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培训换岗,自谋出路,减轻了公司人员负担。

通过实现物业转型,从物业管理转变为物业管理与建筑施工型和开发型,双向发展,并建立起与建筑施工相结合的园林绿化、建筑防水等施工队伍,实行物业公司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管理机制,能有效地为公司创效。

五、加快转型,全面发展物业经济的措施

1、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争取能一人多岗。

2、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3、引进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完善企业人员结构。

4、吸收高校人才,充实企业的后备力量。

新的时期,物业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公司的支持,物业公司会贯彻公司精神,以“强基础、抓落实、防风险、创效益”为中长期发展主线,将产业做大做强,力争成为公司创效的一个增长点,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物业公司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战略的不同程度的差异会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当前的研究发现,当企业战略偏离了传统的战略,很多企业内部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相关性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在企业破产风险的控制具体过程中,盈余持续收入增长会受到影响,在股票定价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同时关注会计信息和战略信息,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取决于战略信息。由此可见,战略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也会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产生主要的影响,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这一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关键词:企业战略差异;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

企业战略不仅与外部市场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其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制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着重分析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和企业战略之间互动关系。与此同时,企业差异化战略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也是极为明显的,本文主要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内涵和企业战略的定义和影响因进行分析,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也极为明显,企业战略之间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会相互影响。

一、企业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基本概况

1、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主要内容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投资者需要企业的发展历史中着手,进行专业的财务报告分析,会计信息可以通过投资者反映出来。会计信息是非常有用和有价值的,用户的决策与相关的会计信息具有极为关键的影响,不仅可以响应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会计信息,方便企业的投资者有效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

2、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主要作用

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是一个过程,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立足于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发展的竞争,就必须要在最大范围内扩大相关的规模生产和提高销售水平。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企业投资和决策者在决策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和掌握企业真实的经济环境和会计信息,通过分析会计信息,然后帮助投资和决策人员理解真正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在此基础上,可以方便决策者进行科学、全面的判断和决策。[1]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建立和其有效性的过程中实现。在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以发现通过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分析得到进一步发展。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找到发展的企业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能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资金使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资金的使用条件预测能使企业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价值分析和理解也可以让企业决策和相关管理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在具体工作中,方便工作人员有效掌握企业的资本运动和偿债能力,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资本使用产生指导作用,最终方便企业实现最优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企业战略及其差异的基本概况

1、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

企业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包含某些特征的完整性,企业战略是竞争战略和营销战略和人才发展等各方面内容的具体阐述,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企业的诚信和长期根本问题在设计和规划的具体过程中,离不开对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战略的深入了解是极为必要的。企业的战略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其长期规划和外部环境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推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品牌战略会对企业发展政策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需要兼顾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情况,生产规模,销售水平等内容,立足于对实际情况的研究,积极发展企业的战略。

2、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因素

企业战略需要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实際发展的具体情况所制定出的,同时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考虑企业的发展水平,有效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的了解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出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兼顾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内容会影响到企业战略规划。除此之外,企业的战略制定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说企业各个部门的固定的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等因素,而且企业所处的工业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也会对企业的战略产生主要作用,同时还受到企业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影响。

三、企业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主要关系

1、企业战略影响会计信息相关性

在建立企业的企业战略管理和生产的具体过程中,企业战略会影响奇迹信息相关性的发展与完善,影响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存在的主要表现可以从下面的分析。比如说如果市场上的企业战略存在的极端情况下,就必须使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降低相应的风险,否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净利润管理,在最大范围内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3]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企业的净利润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企业内部的利润价值的相关性也会遭到破坏。企业投资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主要可以为企业的发展预测和估计。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具体过程中难免会由于过于极端导致企业的信息风险也增加。如果企业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就无法帮助企业的上层决策者分析自己的商业战略企业的未来发展,最终会导致企业战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也使得企业经营的风险系数增加,同时会计信息的风险也会增加,最终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大幅度上升。建立的企业战略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否则会致会计信息在信息有一定的偏差,成会计信息不准确,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价值,最终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经济内部的可持续发展。

2、会计信息相关性影响企业战略的具体制定

众所周知的是,相关工作人员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价值和数据可以让企业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势头,同时还可以有效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可以根据会计信息企业战略改进和调整,保证我国各个企业战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最大范围内改善了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4]除此之外,会计信息也可以分析企业发展的资本流动,所以企业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确保它的科学性,必须对企业的目前的趋势展开深入分析与研究,让企业在发展中消除疑虑,促进企业更快的发展。也就是说,使用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调整战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与之形成对应的是,不准确的会计信息是有一定的风险,它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和生产状态,也不可以对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参考过程发挥作用,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最终使得企业的经营利润受损。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战略和会计信息存在双向影响,二者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同时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也有很大的影响。企业要想获得长期、健康发展,就必须深入凡汐和了解会计制度的现代战略管理,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红,赵灵敏.公司治理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10).

[2]汪剑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时序演进与原因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3]王菊仙.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司业绩与价值相关性[J].财会通讯,2017(24).

[4]谢军,黄志忠.区域金融发展、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J].会计研究,2018(07).

上一篇:新中式茶文化范文下一篇:面点厨师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