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2024-06-17

学教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发表状态;发表权

Analysis on the Published Status and the Right of

Publication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ChinaChen Shuyun Du Weichun

(Library,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 of China,the works are published or not is the first judgment criterion on fair use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collecting institutions.Published status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collecting institutions was analyzed in three aspects,such as the relevant laws and law regulations about the awarding of the degree,the practical use in the relevant libraries,intelligence agencies and archives,the propaganda to them.The conclusion is arrived that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re made public while they are on the shelves in collecting institutions.An advice that the right of publication of them should be limited.

〔Keywords〕postgraduates;theses and dissertations;published status;right of publication

在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他人的作品,前提是已发表的作品。通过对竞争情一般的作品通过出版图书或期刊、会议论文以及著作权人自己或授权他人通过网络传播等而使作品处于公众可知状态,从而行使发表权。而学位论文只是收藏在法定的几家图书情报机构、学位授予单位的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存在于作者赠送的少数个人手中,绝大多数没有完整地出版。对已收藏在上述机构的学位论文是否是已发表的作品,我国的图书、情报和法律届人士意见不一致。

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学位论文没有发表,如曲博[1]认为“学位论文作者拥有发表权,学位论文在答辩、存放中也没有公开,也就是说并未发表”。李雍雅[2]、陈传夫[3]、陆志强[4]、张平[5]等多人在论述对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时,认为“学位论文一般不公开发表或出版”。党跃臣等[6]认为“发表必须体现作者的主观意愿,不能以行政手段强行发表作者的作品,作者有对发表作品的时间、地点、形式和通过方式的决定权”,并专门对其观点进行了论述。

有些专家认为学位论文是已发表的作品,如王玉林[7]认为学位论文答辩后就应视为已发表的作品,学位申请者是通过答辩而不是出版发行的方式来行使学位论文发表权的。李红梅[8]认为研究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作为学位论文呈交给学校,表明其同意学校公开该作品,这时研究生已经行使了自己学位论文的发表权。王萍等[9]认为将学位论文提交给图书馆利用是一种行使发表权的行为,馆藏论文可推断为已发表作品。即使认为学位论文是已发表的作品,但对发表的方式和在什么阶段发表,看法不相同,而且只是提出观点而没有相关具体论述。

若认为已在收藏单位收藏上架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是未发表作品,而且没有取得著作权人的明确书面授权时,不论是以纸本学位论文还是以学位论文数据库(包括书目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形式,都不能以合理使用为由向其读者提供检索、阅览、复印服务,否则就有侵权嫌疑,而收藏机构不提供上述利用,又与学位办要求收藏以便交流利用的初衷相违背,因此有必要讨论学位论文是否是已发表的作品。

1 博硕士学位论文发表状态分析

由于我国的著作权法对于发表并无明确定义,依据《著作权法》规定“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著作权法所称已经发表的作品,是指著作权人自行或者许可他人公之于众的作品”,推定发表可解释为“著作权人自行或者许可他人将作品公之于众”。再依据《高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的法释[2002]31号)第九条“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项规定的‘公之于众’,是指著作权人自行或者经著作权人许可将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开,但不以公众知晓为构成条件”。

因此,“博硕士学位论文是否是已发表作品”判断的关键是博硕士学位论文是否已做到了‘著作权人自行或者经著作权人许可将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开”。笔者拟对此问题从理论上、事实上以及我国学位论文的宣传报道3个方面来分析。

1.1 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

1.1.1 学位论文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

国内外的博士研究生以及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写作学位论文、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是学生获取学位证书的必经过程。

198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对于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学位条例》第五条、第六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博硕士学位。因此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体现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位授予单位授予学位的凭证之一。

特别是申请博士学位,根据《学位条例》第十三条“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试,直接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对于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博士学位。”而且,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第九条还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多数成员如认为申请人的论文已相当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除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可向授予博士学位的单位提出建议,由授予博士学位的单位按本暂行办法博士学位部分中有关规定办理。”因此,在上述两种特殊情况下,获得博士学位可以不要求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学位论文是博士学位授予的惟一依据。

1.1.2 《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

《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一般应当公开举行;已经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保密专业除外)。”同时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通过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论文,应当交存学位授予单位图书馆1份;已经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还应当交存北京图书馆和有关的专业图书馆各1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学位办),针对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在1984年的《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搞好同行评议。应在答辩前将论文或详细摘要印送有关单位及个人,或将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认真听取意见。应将同行评议的意见综合整理,供答辩委员会参考”;对硕士、博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在1998年《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在“学位的申请与授予”部分都明确规定“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并且在第十五条也要求“学位授予单位向同等学力人员颁发学位证书和向有关单位送交学位论文,均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事实上,自1980年公布《学位条例》以来,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的作用,做好学位论文的保管和交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于1983年3月发出(83)学位办字003号文、1984年4月20日发出(84)学位办字011号文和1986年3次发文要求呈缴。除了将已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和摘要(每人各1份)寄北京图书馆采访部外,还要将已通过的全部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和摘要(每人各1份),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分别寄国家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现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供各单位查阅使用。

学位论文的创作是为了部分满足获得某一学位授予单位授予某一级别某一专业学位的要求,学位论文作品的凭证性导致它天生不同于图书、会议论文、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和报纸文章等类型文字作品。因此,根据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学位办的相关文件,从理论上要求学位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凭证应该公开发表。

1.2 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的利用

正是根据上述《学位条例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办相关规定,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纷纷制定了本单位的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等规定,要求除了一本学位论文原件存放授予单位的档案馆外,呈缴单位还往往增加了学位论文授予单位的相应系资料室、研究生院等单位。近几年还要求可公开学位论文的电子版通过校园网提交给本校图书馆收档,甚至向清华同方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

学位授予单位对本校的全部博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都作为档案和资料收藏在档案馆和图书馆,多数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论文通过图书馆提供本单位读者以及其他进馆人员查阅使用,有些授予单位档案馆依据我国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提供学位论文利用,如东南大学档案馆[10]和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11]等提供非密学位论文的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的博硕士学位论文除了在本校利用外,理论上,国家图书馆有专门的学位论文文献库可查阅全部学位授予单位呈缴的没有密级的博士论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可查阅自1984年后全部学位授予单位呈缴的没有密级的自然科学类博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可查阅自1984年后全部学位授予单位呈缴的没有密级的社会科学类博硕士学位论文。

因此,学位论文在学位授予单位图书馆、档案馆以及规定的收藏全国性博硕士学位论文单位内的查阅使用造成事实上的发表。

1.3 学位论文的整理报道

学位论文收藏单位除提供学位论文查阅使用外,为便于利用提高博硕士学位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我国学位论文的整理、报道与开发利用。全国范围学位论文的收藏单位曾向社会发行编制的文摘,如北京图书馆编制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的《中国学位论文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学位论文提要:1990》。学位授予单位也编制文摘,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文摘》,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编《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文萃》,包括1985-1999年授予的博士学位论文摘。

除收藏单位外,学位办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等学位授予管理机构也曾编制文摘,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编制《中国博士科研成果通报》,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曾编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摘要:1999》。而且有些专业期刊也发表某一专业论文题录,包括论文题目、日期、学生姓名和导师姓名等信息。

除了上述几种有广泛影响的印刷型的检索工具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还出现的电子型的检索工具,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全国范围学位论文的收藏单位提供的检索数据库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其1986年以来该所收藏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领域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书目信息,通过光盘和网络形式发行,1997年8月免费面向社会开放,从2000年起,这些学位论文的文摘同时还可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站上免费查询。国家图书馆也在其网站上允许任何人检索其收藏的博硕士学位论文书目库[12],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所有学位论文目录可以在网上检索[13];而且各高校图书馆也对本单位的学位论文通过网上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检索,负责研究生培养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也在其网站上允许任何人检索其收藏的博硕士学位论文[14]。

影响较大的还有《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15],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子项目,对学位论文的宣传报道更是全面深入,每年以全国重点高校为主的新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源源不断及时汇入,自2000年4月开始免费向进入“211工程”的100多所全国重点高校提供文摘书目检索并链接馆际互借服务。

因此,国家级学位授予管理机构、规定的学位论文收藏单位、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期刊通过纸本检索工具和文摘数据库等对我国的学位论文的宣传报道,进一步使学位论文公之于众。

2 结 论

综上所述,目前已在收藏机构书架上的我国学位论文已做到了公之于众,即收藏机构书架上的学位论文是已发表的作品。只是上述形式的公开不是文字作品常用的通过出版专著或发表在会议论文集、期刊上的方式,但也是发表作品的方式之一,即许可他人——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公之于众。

同时,笔者认为:博硕士学位论文是已发表作品是有阶段限制的。我国《著作权法》实行自动保护原则,具有独创性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就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作者享有发表权。学位论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提供给某些特定的个人,如给导师、亲友或向某些专家请教甚至给论文评阅人评阅以便提出改进意见,学位论文仍处于未发表状态。即使是硕士毕业生或博士毕业生公开答辩完成后,学位论文也只是部分主要思想在答辩会上公布,但整个作品这种表达方式并不能被不特定的人看到,因此学位论文还处于未发表阶段。然而评审答辩完成后用于存档的学位论文最后定稿,如果作者和导师经过协商后没有提出保密请求而在相关的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上架后,这时学位论文就处于已发表状态,即是已发表的作品了。该观点可以得到佐证,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使用授权书[16]上也这样认为。

退一步讲,如果认为目前机构收藏的学位论文是未发表作品和且像其它作品一样赋予用于存档的学位论文发表权,那么我们严格执行我国国家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相关法律:《学位条例》和《著作权法》,就会面临如下两个困境:

2.1 收藏机构、读者对学位论文的利用是否是合理使用我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对作品状态限制严格了一些,依据伯尔尼公约第9条第2款规定“本同盟成员国法律得允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复制上述作品,只要这种复制不损害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致无故侵害作者的合法利益”,对于被合理使用的作品,并未一概限于“已发表的”。

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我国的《学位条例》早在1981年1月1日起实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在1981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实施,而《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起施行,晚了近整整10年。在《著作权法》实施前,学位授予单位一直执行前述发表及呈缴的规定,各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论文至少通过规定的3家收藏单位保管和供各单位查阅使用,得以在全国范围内交流。即使在《著作权法》实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普遍的法律意识淡薄,学位论文的利用并没有取得相应的使用授权。如果认为上架后的学位论文还是未发表作品,那么收藏机构、读者对学位论文的利用就不能认为是合理使用,难道学位论文的收藏机构和利用的读者在《著作权法》公布后一直在侵权吗?

2.2 《学位条例》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能否实现关于博硕士学位论文呈缴的相关规定是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学位条例实施办法》,但其效用等级低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通过的《著作权法》。如果按《著作权法》赋予用于学位授予存档的博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参照杨玉慧“只有9%的人选择‘非常愿意’,6%的人‘不愿意共享的’”的“学位论文共享意愿”调查结果[17],那么很有可能某些获得学位的研究生选择学位论文既不通过网络数据库也不通过出版社进行出版;甚至如果不是学位授予单位要求提交论文后方可拿到学位证书这样所谓的强制行政规定,甚至也不呈缴,来使其学位论文处于公众不可知状态。即使呈缴,如果只是在规定的机构收藏而且认为其未发表造成收藏机构难以在著作权法的框架下提供合理利用,在多数学位论文未获得使用授权特别是公共收藏机构使用授权的情况下,其他科研人员如何参考借鉴?非学位授予单位的公众和学术团体如何发现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国务院如何确认授予学位的单位保证了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那么《学位条例》关于上述规定的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就可能无法实现。

鉴于上述可能存在的困境,同时考虑到学位论文作为获取学位的条件或重要凭证有档案凭证属性,在给予学位论文获取学位凭证权利的同时,为了公平起见,笔者认为学位论文著作权人的发表权应受到限制。具体做法笔者赞同长春理工大学经法管理学院曲博[1]的提议,即学位办在下次修订《学位条例》时,加入非密级学位论文呈缴利用的规定,以特别法身份优于普通法的法理原则,这样才能既实现《学位条例》的具体规定,又能实现博硕士学位论文收藏单位在《著作权法》法框架下提供利用。

参考文献

[1]曲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著作权法律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45.

[2]李雍雅.高校学位论文传递的困境与对策[J].图书与情报,2005,(3):73-75.

[3]陈传夫,韦景竹.学位论文传递的知识产权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03,(4):12-16.

[4]陆志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86.

[5]张平.中国数字图书馆及数字出版中的著作权问题[M].汕头大学长江创意产业研究中心,2005:88.

[6]党跃臣,曹树人.学位论文的发表权辨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4,(1):17-19.

[7]王玉林.馆藏学位论文数字化著作权问题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6):595-596.

[8]李红梅.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3):20-22.

[9]王萍,王功杰.学位论文全文电子数据库建设的版权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6,(1):17-20.

[10]严建南,李清.关于做好高校学位论文档案保密工作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3,(4):94-96.

[11]梁守英.高校学位论文的归档管理与开发利用[J].浙江档案,2004,(12):30-31.

[12]中国国家图书馆[EB].http:∥www.nlc.gov.cn/service/guancang/xueweilunwen.htm,2008-05-20.

[13]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EB].http:∥219.141.236.148/ecolas-c/search/search.php?class=simpleall,2008-04-20.

[14]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EB].http:∥www.las.ac.cn/subpage/subframedetail.jsp?SubFrameID=1005,2007-07-12.

[15]CALIS公共目录检索系统[EB].http:∥162.105.139.174,2008-02-12.

[16]LIBRARY PERMISSION FORM[EB].ww.grad.berkeley.edu/degrees/pdf/LibrPermForm.pdf,2007-11-14.

[17]杨玉慧.我国学位论文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实施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5.

学教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创造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 多诱导,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一方面, 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 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 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 在平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 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 各科作业也很重, 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 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 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 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 学生也做了练习了, 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 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 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 自己消化才行。作业题应少而精, 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 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 独立思考, 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 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例如, 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 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教师加以小结。这祥, 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 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 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二、根据教材的特点, 明确目标, 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 又有对现象的分析, 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 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 在表述方面, 既有文学"语言", 又有数学"语言" (公式、图象) 还有图画"语言" (插图、照片) 。看这样的书, 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 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 还得面图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 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例如:《浮力》这一节,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 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义和原理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对实验过程和现象也有所了解, 并能作大致的分析。这时, 教师可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 使之进一步理解。然后, 教师指出, 并要求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应特别明确:谁是受力物体, 浮力和大小, 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 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实质, 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 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其实, 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 因此, 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 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例如, 将"钢的密度比铝大, 比铅的小", "译"成写成"ρ铅<ρ钢。

三、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初二开始上物理课时, 我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 课前要预习, 要学会读书"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物理书, 我还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1.看完一节 (或一段) 课文后要了解这节 (段) 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 说明什么问题?2.这一节 (段) 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3.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4.看完了课文后, 有什么不懂, 不理解的问题, 并把不懂的, 有疑问的问题记在记本上, 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 或向老师提问。除此之外, 在开始时, 我在课前还拟定了一些预习提纲, 用小黑板写好, 挂在班级上, 供他们预习时参考。如上摩擦力这一节课前列出以下提纲:1.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是否两个物体只要接触, 就一定有摩擦力?2.在图所示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木块在木板上要做匀速运动?为什么弹簧称读出的拉力, 就知道了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3.滑动摩接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帮助他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课本, 了解其课文的中心要点, 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 并设法解决, 从而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最后, 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 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的进行复习, 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 纵横对比,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 使之做到理解知识, 并融会贯通。

总之, 培养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 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 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 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 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最大限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主地学习。我认为, 农村中学进行“问题导向, 学教互动”教学模式中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为他们创造参与机会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学教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在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把教学重点转化为趣味点, 教学难点转化为突破点, 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更利于促进学生构建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二、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基本原则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就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 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 需要坚持适应性的原则, 要求问题情境能够满足现阶段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后适当的增加一定的难度, 使得学生可以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还需要注重的是,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突出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重点教学内容的印象, 从而保障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三、在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 依托教材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

在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 对于学生主体的客观状况和生活环境来讲, 和谐情景的创设和合作学习的活动,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的作法, 还学生以“人身自由”把活动的权力下放给每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独立地支配自己的活动成为可能。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课堂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强烈的反差。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能表现出各异的种态表情且能勇敢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对照班学生表情呆板而唯唯诺诺, 发言主要表现为齐声回答。

创设的问题可以为: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元素具体有哪些?生物体化学组成元素在其生物体内所占含量是否相同?其中, 哪些含量在生物体中所占含量最高, 哪些最低?在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中, 使学生掌握更为系统的知识框架, 增强系统性掌握课堂知识的能力, 增强生物课堂的活跃气氛, 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在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 紧扣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现如今, 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逐渐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 现实生活中, 我们所接触到的方方面面都与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鉴于这种关系, 在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利用学生习以为常的事对课堂知识进行探索, 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入手, 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获取生物知识, 充分挖掘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 当课堂教学内容与其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时, 才有可能发生有意义的学习;通过熟悉的真实情境获取的生物知识和技能, 才能使学生更为有效地理解课堂内容, 掌握生物技能。

让学生尽量参与解答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这些问题一旦提出就要解决, 从而形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环节, 即小高潮。教师借此引导学生主动议论, 认真剖析, 借此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比如, 在教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个内容时, 就可提出相应的问题。如, 植物是如何“喝水”的?树木移栽时摘除部分枝叶的原因是什么?现实生活中, 应用渗透原理的有哪些?将生活融入到生物课堂之中, 在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中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对生物问题产生兴趣, 进而更好的融入生物课堂之中。

五、在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 结合生物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

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 很多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述, 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农村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生物实验具有的教学价值, 以实验为基础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提高了学校效率。在教师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总是能够被一些较为新颖、奇特的现象所吸引, 学生心中也会产生众多的疑问。

例如在教师讲述细胞结构时, 教师就可以应用实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围绕着教师所布置的众多问题对知识进行研究, 例如:细胞结构探索实验设计注意要点有哪些?是否所有的生物细胞都具有一致性?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哪些不同?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生物实验, 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感受生物知识学习的魅力所在。

六、在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 利用社会热点, 创设问题情境

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 要将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社会生产中形成的新课题、新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科学知识对社会热点的解决应用价值, 结合社会热点, 剖析生物对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例如, 教授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利用当前社会中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话题进行探究, 比如, 当前全世界都在面临的粮食问题、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结合光合作用进行探讨;也可针对光合作用, 提出如何更有效的保障农作物及蔬菜瓜果的优质高产;还可利用光合作用与动植物的“同化”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情境, 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更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生物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生物教师需要应用有效的措施保障“问题导向学教互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成效。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动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当然,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 这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 这样, 则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让生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摘要:伴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深入改革, 农村高中教学也重视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同样需要在生物课堂中融入问题情境。本文对农村高中“问题导向学教互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情景创设

参考文献

[1] 王曙光.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 2014 (15) 。

[2] 陈虹.关于对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 2012 (8) 。

上一篇: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范文下一篇:星级党员评选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