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护理专业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从护理专业未来岗位工作特点入手,结合目前护理专业身体素质现状,分析护理专业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体能,最后对医学护理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和建议,以完善护理专业教学内容。

关键词:护理;职业导向;体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医护人员身心压力非常大,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对从医者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要求一线医护人员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适应能力。目前医学类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护理专业的体育教学还延续以前的体育教学模式,没有为培养其将来所从事职业岗位劳动相匹配的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文通过对护理专业未来的职业工作特点入手分析,探讨医学高职护理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和建议,以完善护理专业教学内容。

一、护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现如今学校每年招收的新生,身体素质一年不如一年,为期一周的新生军训都会出现学生晕倒的情况。在一学年的组织的两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也都有不少学生在完成800米时晕倒在地,测试后结果不尽理想。上面这些情况的出现,笔者认为这与中学时的压力有关,尤其是高中生的高考压力过大,身体素质方面锻炼不够重视所引起的,体育课,课余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影响。护理专业女生偏多,加上女生本就不好动,在升入高职后的一年里,护理专业的女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自然也就会反映出来。

二、护理专业未来的职业特点

护士工作繁杂,跑输液、打针等,加上倒班使其生活没有规律,完成这些工作内容除了使用双手操作以外,护理人员在岗位的大部分时间的身体姿势都是保持站立、行走、弯腰操作、低头等状态。下肢是身体最容易疲劳的部位;其次为腰部、颈部等。而且,从护理人员平均每周都有2次或者以上的夜班,工作时间与正常作息颠倒,容易出现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特别在抢救患者或者在医生进行中大型手术时,需要保持身心高度紧张;在病房里,护士也需要长时间奔走病床间,甚至是在加护病房的时进行二十四小时护理。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身心压力非常大,如体质不好,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头晕、耳鸣甚至晕倒等体力不支的现象。

另外,现在医患关系日益复杂,有时病护人员工作稍有怠慢,病人家属动不动就对护理人员发火,甚至大打出手。从事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甚至有些人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应激危险性会导致职业危险,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极其有害,而且严重影响其工作质量。

三、护理专业所需体能分析

结合护士的身体形态,护理专业以女生为主,由于女性躯干较长,四肢较短,骨盆较宽,皮下脂肪厚,韧带弹性较强。根据相关专家研究,护理工作中基本身体素质应用频度较多的位于上肢,主要为手指、手腕的灵敏、柔韧及手指力量,然后是手臂力量,腹肌力量,最后是腿部力量及肺部力量。教学中应特别是加强上肢及手腕、手指关节周围的肌肉训练,增加腹部肌肉力量。

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站立,时间累积,也易导致静脉曲张,这里体育教学项目可以选择中长跑、体操等运动,这样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对血管的“卿筒”挤压影响。另外,护理专业学生同时需要一定的身体耐力素质。

四、对教学内容设置的建议

目前医学高职护理专业体育学时为108学时,只经过一年的体育教学,护理专业的学生的体能状况还是不容乐观,明显与护理岗位工作对体质的要求还有差距,最主要的是课程设置还是不太合理,在学生体育训练方面存在不足,还不能完全适应护士职业需要。笔者这里认为护理的体能应效仿北京航空大学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那样,不像这些院校会根据专业特点以及未来工作环境适应的需要,开设如北京航空大学的飞行体育课,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航海体育课(水上救援、浪木、滚轮、云梯、游泳项目的训练)。

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本文认为应该由原为安排一年的体育课改为两年体育课,学时数达到144学时。课程内容与护理职业岗位特点要两结合。

(一)目前需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

目前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逐步增加与护理工作实际有关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康复体育、搬运病人、抬担架、搬氧气瓶等,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水平。由于护理专业是女生较多的特点,选修课项目内容可开设形体训练、瑜伽、健美操、女子防身术等。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必须依据未来工作形式、工作条件和工作性质去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

(二)结合护理职业体能需求

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特点,护理人员的职业体能更需要是耐力方面的素质,我校学生的体能测试主要是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其中耐力项目为女生800米,现在准备把12分钟跑和3000米纳入到下一步的体能测目中来,因为这些项目更接近职业技能强度。如有可能,笔者建议编制护理学生职业体能标准,并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针对性来搞,这个体课才更能突显职业岗位特点。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阮秋容.临床护理技能操作中潜在的基本身体素质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

[2]粘忠堂.对高职护理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J].井岗山医专学报,2012.

[3]王俭.从护士职业工种特点看高职护生体育课课程合理安排的重要性[J].体育科研,2008.

护理专业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提升学校和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形成学校、学生、医院“三方共赢”的局面。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从事临床、社区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占总教学时数(或学分)的20%,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因而,对医务人员的从业条件将越来越严格,对护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学校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何适应护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必须切实解决毕业实习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在实习管理中引入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即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具有严谨性、连续性和标准化的特点①。利用PDCA循环可以将实习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具体化、过程化、标准化、原则化,为高绩效的实习管理创造条件②。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具体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实习前的计划、实习的具体实施、实习过程检查评定、实习结果处理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不断循环并持续提高。

1 计划阶段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计划阶段是实习前的准备阶段,包括构建实习管理体系,进行实习前系列教育,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通过计划阶段让学生明确实习目标,正确理解毕业实习的重要意义。

1.1 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实习管理体系由学校与医院共同组成。学校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系主任、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组成,医院由分管护理工作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兼职班主任、兼职带教老师组成。实习管理体系中每个成员做到各负其职,严格管理。学校与医院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实习目标的实现。

1.2 进行实习前系列教育

实习前系列教育由学校负责实习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实习医院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人员和优秀实习生共同承担,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目的和要求教育。负责实习的职能部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毕业实习手册》,明确实习目的,熟悉每个实习科室的实习内容,正确理解学生和实习生的双重身份,知道自己在实习期间应该怎样学,学什么。(2)实习纪律教育。严申实习请假制度,让每个实习生明了在实习期间必须自觉遵守学校与实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坚决服从医院安排,尊重带教老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能正确处理实习和就业的关系,具备虚心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吃苦的精神。(3)卫生法规宣传教育。实习前请医院护理部领导结合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案例有目的地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操作规范和医疗风险防范等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4)实习方法教育。请上一届优秀实习生结合自身的实习体会现身说法,介绍实习时的注意事项,如何进行有效的实习,使学生少走弯路,及早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1.3 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

毕业实习前根据实习要求制订翔实的技能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目的、内容、实施办法、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等),根据培训计划安排1-2周时间让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反复练习,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再安排学生到医院急诊室、注射室、输液室等科室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上岗前技能培训,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执行制度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信、稳重的心理素质,使之能较快熟悉临床工作流程,缩短毕业实习的适应期。同时,通过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能将临床各科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将孤立的各学科操作技能融为一体,增强整体观。

1.4 精心挑选实习医院

实习医院的管理质量对护生掌握专业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计划阶段学校应狠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必须精心选择操作规范、带教能力强的三级以上医院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圆满完成毕业实习要求的各项内容。

2 执行阶段

学校护理系主任全面负责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定实习计划,人员落实,与实习医院保持经常的联系,随时了解護生的实习情况;学校为每个实习点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作为联络员,定期检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并给学生以专业上的指导;每个实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的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协调,让学生自己形成PDCA小循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挥学生间的团队效应,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聘请医院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作为兼职班主任,全面负责护生在实习期间的业务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管理等工作;聘请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师作为兼职带教老师,加强对护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与管理。

3 检查阶段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小组长随时对本组成员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实习点联络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查;护理系通过电话、网络与实习医院与学生保持联系,定期巡视检查,每年在“五·一二”国际护士节前后定期召开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会议,交流临床带教经验,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每三个月组织一次学生实习期间的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评定实习成效;实习医院护理部主要负责学生劳动纪律考核,并为学生定期举办专题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识水平;兼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检查;兼职指导老师主要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技能掌握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进行检查,并根据实习手册要求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和综合评价。通过层层检查,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有效的措施、存在的问题记录备案,为最后处理阶段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

4 处理阶段

学校针对检查阶段发现的情况对实习工作进行梳理,去粗存精,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如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是否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不当有关;学生的操作流程与临床实际操作有所出入,是否与学校开设的操作课程时效性滞后,未能及时调整到与江苏省卫生厅统一制定的操作规范相一致有关;学生进入医院后沟通能力相对较差,不善于与病人、老师沟通,是否与学校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训练不到位有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请学校有关职能科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加强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的研讨,使之成为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同时,在学生实习返校后,通过毕业考试、专项技能考核评估学生实习情况,根据考核成绩、学生反馈意见逐一进行分析处理,为下一轮学生实习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PDCA循环为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使护理专业的实习管理更科学、合理,在管理中做到有理有据,责任到人。通过PDCA循环管理亦可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联系,形成学校教学与临床工作的零距离。通过PDCA循环管理并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适应实习环境,提高实习质量,将学生培养成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注释

①苏志平,顾平.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23):76-78.

②韩敏.对高校运用PDCA原理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26(3):74-76.

护理专业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从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为出发点,研究和分析课程设置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优化方式。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成人自身需要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模式。成人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都是以课程设计作为具体实施的途径。课程设计是学校、培训机构、个人来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体现。通过合理、科学、有效地课程设计来帮助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中,课程设计一般包含以学科为基础的护理课程、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课程以及综合性护理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构建

1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护理专业施教的关键,有助于成人学习者系统性地认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有助于提升成人学习者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同步。按照不同的方式对护理专业课程进行划分,有着不同分类形式。按照临床分科来设置护理专业课程,可以分为诊断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神经精神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康复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课程。按照生命周期来设置护理专业课程,可以分为成人护理、儿童期护理、分娩期个体及家庭的护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健康护理等。

按照人的功能和基本需要来设置,把临床护理学分为人与社会、生殖的需要、氧合的需要、营养与排泄的需要、活动与休息的需要、认知与感觉的需要等六部分内容。

不同的护理专业课程的分类,是为了更加清楚了解护理专业在不同领悟的功能和作用。不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如何进行分类,都离不开以学科为基础的护理课程、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课程以及综合性护理课程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种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这种护理体系是护理专业的总体规划,有助于提升成人学习者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专业技能。

2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2.1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需求不同步

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成人高等教育过于模仿全日制高等教育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造成成人学习者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技能不同步,无法满足社会护理领域对于实践化的护理人才的需求。因为全日制的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往往是以生物医学作为落脚点,注重学科的独立性和统一性,忽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造成成人学习者只局限在单个护理专业课程中,忽视成人学习者对于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外延和内涵的联系和区别,不利于成人学习者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和把控护理专业的职责活动。此外,高等教育护理专业的课程目的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在设置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同时注重护理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现实的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过于侧重于学科建设,忽视对成人学习者的研究和分析,忽视对社会需求的调查,造成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意体系与护理实践相脱轨,无法达到现代化的人才培训目标。

2.2高等教育护理专业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滞后性

在高等教育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其教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相符。具体来讲,便是护理专业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护理专业教学设施过于陈旧、护理专业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护理专业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突出的问题仍是教师的教学主体,理论式的教学手段,不注重学科之间的共性和独立性,严重局限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同时,在高等教育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相关的施教人员过于侧重于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成人学习者的人文素养的培養,容易导致成人学习者缺失护理岗位的职责素养和人文关怀。

3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构建

3.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护理专业课程

在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明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护理专业进行施教的关键要素,有助于确定相应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明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护理教育、科研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有助于培养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体现多样化的趋势。因而,在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成人学习者的个性特点,设置多样化的护理教学方式,为不同人群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护理服务,使成人学习者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所以,要提升成人学习者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既要注重学习者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提升学习者专业知识的的学习能力、驾驭临床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等各项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成人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根据护理实践过程,合理设置护理专业课程,将护理专业课程划分护理专业课程理论和护理专业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护理专业体系,便于全面提升成人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2转变教育方式,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式护理专业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在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应该摒弃以往的的理论式教学,注重以成人学习者为教学主体,尊重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化特点,结合护理实践,选取现代化的护理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该注重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统一,使护理理论知识指导护理实践,护理实践验证护理理论,因而,实践型的护理平台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便于提升成人学习者的护理实践经验。同时,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安排相适应的护理专业的人文素养课程,提升成人学习者的职责素养,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結语

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构建,首先应该加大重视力度,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配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其次,根据护理实践,结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设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全方位的提升成人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覃海.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构建探究[J].实践与探究,2013,05(24):11.

[2]许志芳.我国高等教育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式[J].新疆医学,2014,26(22):125.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Nursing Major in Adult Higher Education

Ye Jing,Ma Sha

(Qujing Medical College, Qujing Yunnan 655011)

护理专业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教学引用了信息技术,其以精短简洁、生动形象的优势转变了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高职护理专业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所以说,此文简要的阐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措施,以此来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措施

引言:

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进程中,高职护理学基础课教学课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学生的专业课堂地位逐步突显,专业老师也转变了其自身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微课制作教学活动,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为主要教育目的,逐步锻炼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护理专业课堂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当下一些护理专业课堂上,护理老师仍然以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为主,缺少师生技能和知识方面的互动,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护理专业老师对专业技能的演示较少,专业指导缺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理论丰富,但是专业护理技能不足的学习现状,这对其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二)护理专业老师和高职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内部,护理专业老师对护理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认为在校园内的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只需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学生的专业护理技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而学生则对护理岗位的职责认知不清,其认为护理工作相对简单,不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因而在实际专业护理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够认真,最终影响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影响实际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发展进程。

(三)护理专业课程缺少专业的考评机制

就当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考评现状而言,其较为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护理技能重视力度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和老师都不够重视对专业护理技能的联系和教学,从而严重影响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健康发展进程。

(四)护理实训场地和实验器材缺少

由于资金紧张或者是场地不足,导致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护理实训教学活动中无法提供相对专业的实训场地和科学的仪器设备,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的锻炼和实操,阻碍其实际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考

(一)借助“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强化护理专业师生互动

在实际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专业老师想要高效的运用现代学徒制,就需要学校和当地医疗机构的通力协作,在专业人才的培育、具体教学方案的执行以及后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方面做好万全的准备,依照学生-学徒-护理人员的教育模式,突显出护理老师和医院指导者的重要位置,逐步优化护理课堂,强化护理专业教学效果。

(二)积极引用微课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实践

高职院校的护理学基础课开设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各个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实用护理人员,因此,在实际护理学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专业老师务必要给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场景和实操画面,从而锻炼学生的专业护理技能。在此过程中,微课视频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专业老师就需要紧密融合护理学课本内容,给学生设置符合当下护理人员工作现状的真实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护理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高效运用。

例如,在学习“静脉输液法”有关知识时,关于对输液管中的排空技能来说,学生操作起来较为困难,所以说,护理专业老师就需要提前借用不用颜色的液体替换、排空技能录制视频,并把需要注意的实操流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如此清晰的视频画面中掌握输液管排空技巧,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行锻炼,从而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实用效果。

亦或者在“静脉输液”穿刺时角度的选择和进针后的技能操作过程中,专业护理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不能让全班学生清晰的看到,并且一些微小的技能也无法准确的向学生示范。所以说,这就需要借助微课视频的力量,把静脉穿刺的各种角度和进针后的实操技能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从而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的高效认知和理解。

(三)建立相对完善的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需要面对我国医疗机构内部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包含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在实际专业教学活动中,专业老师务必要重视对学生护理技能的培育和重视,逐步建立相对完整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护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实行专业的指导,保障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的顺利使用,突显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优势。

(四)积极引用先進的护理设施,为护理教学打好基础

在新课标的积极作用下,信息技术逐步引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给高职护理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进程中,高职护理老师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就需要重视实践场地的构建,并且深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给学生的护理实践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同时优化高职护理教学环境,强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实用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护理学基础课教学活动中,高职护理专业老师为了提升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实用效果,就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引用以及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护理专业实践活动中,感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朱文娟,黄梅,赵久华,臧谋红,沈国文,刘敏.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3):1585-1587.

[2]郭刚,罗滨,李玉莹,秦燕燕,梁佩燕.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0):1-2.

[3]林敏琳,卢怀笋,邱轶芳,陈文苑,马正东,张小红,刘群娣.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0):1-2.

[4]董小文.关于高职护理专业技能抽查与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6,14(20):146+148.

[5]徐丽娟.高职护理专业计算机实践教学思考探讨[J].科技风,2015(03):250.

护理专业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老年护理 老年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新需求和未来就业形势的预测,很多高校增设了一些新专业。本文旨在探讨老龄化社会下职业护理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和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乏存在矛盾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社会。据中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20%。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2027年超过3亿,2044年将达到4亿。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以及未来数十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养老社会化已是必然趋势,同时会产生数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

然而,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群体,多是非专业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社会所面临的巨大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也没有及时构建老年学教育体系,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

二、在职业护理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是社会需要

老年人其实和孕产妇、儿童一样,都属于特殊人群。纵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都开设有专门的助产专业和幼师专业,为什么独独没有老年护理专业呢?对老年人群的护理应该是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的。

2009年12月14日,中国老龄国情与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目前我国老年专业护理员队伍极其稀缺,学界应该尽快将养老护理教育的学科建设提上日程。

现阶段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老年护理员、家政员,都是没有经过系统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的。即使是职业护士,也只是在学习时期曾经接触过《老年护理学》课程,粗浅地了解过老年护理的内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满足不了当代社会的老年护理需要的。现代化的养老事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老年护理人员,不光要会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日常起居,还要会打针、吸痰、量体温、量血压、进行护理体检,更要懂得临床学、营养学、预防学、保健学、运动学、康复学、心理学、社区护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护理相关专业知识教育的护理人员才具备全面护理老人的能力,才能够真正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所以,在职业护理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专门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才是社会的需要。

三、老年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该专业人才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

一种新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必定会对职校在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老年护理专业不同于一般护理专业,其专业特点更鲜明。因此,培养该专业人才的机构需从硬件和软件上适应这些特点。表现在:

1.教学条件方面:包括教材和相关资料的使用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等

(1)老年护理学教材,应选用立足我国国情,顺应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服务老年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的教材。教材的建设方面,应从增加人文知识含量和深化人文精神渗透两个方面来加强,例如可配上典型的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人文关怀方案案例。另外,教材的建设还需完善专业的老年护理理论,加上最新的国内外老年护理前沿信息,并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学科交叉等。

(2)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并且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培训,尽快提高老年护理教育师资水平。

(3)实践教学环境对老年护理学专业尤为重要。职业护理院校应设有专门的老年护理实验室,里面应配备相关教具,如人体模型、气垫床、医用升降床、功能型轮椅、负压吸痰器、医用供氧器、家庭制氧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心肺复苏器、导尿包、理疗按摩仪等。另外,护理学院可与临床实践基地(如老年护理院、敬老院等)长期稳定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

(4)网络媒体作为更新速度快、承载量大的载体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老年护理学科知识信息,以弥补我国老年护理起步晚、发展滞后、经验少的弊端,使护理教育更加立体化,更能适应目前高等护理教育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建设老年护理的相关网络主页,提供最新的内容更新信息,建立学科焦点问题论坛以及提供老年护理学科网站的相关链接,可视为改善教学条件的一项重要改革。

2.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包括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管理评估制度等

(1)培养目标:老年护理专业是注重实践的专业,因此,培养目标应是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2)教学方式方法:老年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现了服务对象专一、以人为本的特点。老年群体,因生理机能的减退,反应较慢,思维迟缓,与外界沟通困难。另外,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患病、社会角色改变等方面,老年人可能不同程度地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所以,临床上对该专业的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中可加入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设立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示范练习法、PBL法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老年人的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同时也锻炼了与人交流的技巧和沟通能力,更加符合老年护理的临床需求。

(3)管理评估制度:由于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与社会联系紧密,所以在设定各种管理制度和评估制度时,社会的要求应该得到充分反映。

3.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

老年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应以老年护理学和基础护理学作为主干课程。根据其专业特点,在一般的护理专业主要课程基础上,可增加营养学、预防学、保健学、运动学、康复学、社区护理学等;此外,还可增加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与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以突出思想品德和人文道德教育;在老年护理专业基础课中可适当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比重,而注重基础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另外,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应该适当提高,以适应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老年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不会有前途。赡养老人由“养儿防老”模式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更是加大了对养老工程的扶持和投入,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正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等。此外,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以及老年病专科也提供了很大一部分护理就业岗位。老年护理学专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其毕业生必定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之,社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决定了职业护理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是有优势和特色的,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也是护理院校教师的一份责任,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中国医药导报,2008.

[2]黄桂芳.中国老年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社会福利,2009.

[3]朱梅初.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4]汪金萍.浅谈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

[5]邹玉莲.对高职高专老年护理学科教材创新性建设的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09.

(作者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专业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毕业实习实习管理

1.明确实习目标,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方案

毕业实习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完成角色转换、了解临床实际工作环境的重要环节,为使学生能够完满、顺利的完成生产实习,以及与生产实习基地建立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学校特制订如下管理办法:学校成立生产实习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校长、教务科长、专业学科主任及毕业实习基地专家组成。该组织机构的职能是,指导毕业实习,总结毕业实习情况,指导学校教学工作。

1.1明确实习目标树立整体的护理概念,并能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基础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等知识,对护理对象实施身心整体方面的护理。了解一般病室的布局和急诊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和ICU病房或CCU病房的布局特点。能对入、出院病人进行一般卫生宣教和必要的健康指导(理解卫生保健的意义并掌握必需的预防保健知识)。掌握基本的护患沟通、交流技巧,理解护理工作与其他医疗卫生工作配合的重要意义,在护理工作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友好合作。能初步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能初步进行健康指导。熟悉护理方面的内容以及医学相关的法律条款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具有保护病人权力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

1.2 研讨制定管理方案和模式每年在毕业实习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根据每届学生的人数及特点,研究、修改并制定实习管理办法和实习总体方案。实习管理办法中明确管理组织机构的成员、制定实习计划、确定管理程序。实习总体方案则根据护理专业教学大纲,通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能力确定总体要求,明确具体目标,制定实习大纲。

2.管理方法落实的具体、全面、有效

2.1设专职实习指导教师随着学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生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为了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实习发展,加强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选定专职教师全脱产专职管理实习工作。专职指导教师全脱产管理实习工作,不承担校内授课,至少每周去一次实习医院,并深入到每个科室,每名学生,综合全面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生也形成约束力。同时听取科室护士长对实习评价和情况反馈,并与各个实习医院护理部进行沟通。

2.2拥有优质的临床实习基地和高素质的临床带教教师与我校多年合作的临床实习医院均为卫生部批准的三级甲等医院,都是综合性教学医院,具有科室全、疾病种类多、带教师资队伍水平精良等特点。

临床带教教师要具有以下基本要求:热爱护理教育事业,对护理专业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护理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有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正规学校护理专业毕业,且有三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应熟知专业实习大纲要求,并严格遵守实习大纲指定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实习规划,指导学生的临床学习;还要具备有效的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必须“一对一”带教,即一位教师对一名学生按计划进行全程带教。

2.3实习动员及培训是临床实习的基础在实习前一周进行实习动员,向学生介绍实习意义、实习目的、实习目标,介绍实习医院的简要情况,激发学生实习的热情。实习与在校学习有很多不同,实习的具体要求能够让学生做好理论知识和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岗前培训是针对技能操作对学生进行训练。重新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操作,以便更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开始临床实习前要进行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的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和操作程序。举办内容丰富的岗前培训,包括护士基本素质要求、实习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差错事故的防范等使学生在实习中能够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有所遵循,比较快地适应临床实习。另外,还可以请前一届毕业的优秀实习护士做实习汇报,讲解如何对待实习。上述一系列措施可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3.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

3.1健全的管理体系是临床教学正常运行的保障[2]由教务科、护理学科—班主任、指导教师—医院护理部—教学护士长—带教教师组成五级临床教学网,使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运转顺畅,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实习返校是我校实习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一位实习学生必须参加,定为每一个月返校一次,对出现的问题予以总结。

3.2临床实习资料的管理是临床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制定《临床护理实习手册》、《护理技能达标手册》、《实习鉴定表》、《实习轮科表》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无疑可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既监督了学生又督促了教师。

3.3制定完整的评价体系[2]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其中包括素质、沟通、实习表现(出勤情况、完成任务情况);终结评价,包括出科操作考试、出科理论考试、毕业前的技能操作考试、毕业前的综合理论考试。通过严格的考试管理使学生通过评价过程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同时,也间接评价临床带教教师的情况。

护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的教学阶段,要使这一教学过程既严格有序又保证质量,各时期的管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有效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紧缺型人才,我们还要注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经验,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彭玉.探索临床实习学生管理新模式[J].中国健康月刊,2010,29(9):182-183.

[2]郑玉,刘戈力,王秀华,等.对医学生课间实习全过程监控效果的分析与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8):817-819.

上一篇:心理障碍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贸易保护主义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