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总结范文

2023-09-22

数学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进行“再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能思考,会运筹善于随机应变.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本文从数学思维的特征,品质出发.结合当前数学教育的实际.探讨了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

一、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

1.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測、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思维转向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思维灵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进行丰富的联想,对问题进行等价转换,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及时地调整思维过程。

2.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盲目服从,对于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的东西,也要谋求改善,包括修正、改进自己原有的工作,事实上,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3.思维的严谨性。它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准确、有根有据。在思维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的启迪,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注重运用类比、猜想、但不轻信类比,猜想的结果;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易被察觉的条件:运用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在概念数学中,要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仔细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要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重不漏,这些都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

4.思维的广阔性。它是指思维的视野开阔,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洞察。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从多方面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等等。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城市.那么它间四面八方延伸的大路.正好表现出数学思维发展和应用的广阔性。

5.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指数学思维的抽象逻辑性的深刻程度.是抽象慨括能力的重要标志.它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对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加工制作.上升到理性认识。它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一入门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6.思维的敏捷性。它是思维速度与效率的标志.它以思维的合理性为基础.所谓合理性.主要反映在解决问题时,方法简明.单刀直入,不走弯路。它往往是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的派生物。

7.思维的独创性。它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基础,善于对知识、经验从思维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概括,灵活迁移.重新组合,在更高的层次上作移植与杂交.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具有思维新颖,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异峰突起,独树一帜等特点。

以上,我们列举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数学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素材.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蕴含在数学材料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极好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方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逻辑,都是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结论,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加大练习量,搞“题海战术”,抑制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出发.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直觉、想象、合情推理、猜测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数学教育就不仅仅是赋予给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发现性思维”。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包括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信念、态度、意志、期望、抱负水平等。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不仅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且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进程:不仅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而且制约着数学能力的发展和优秀数学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与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数学美的追求.自身顽强的毅力分不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史料的教育因素.数学中的美学因素.辩证因素.困难因素.以及数学的广泛应用性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大胆探索鼓励学生不断迫求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数学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1数学课程的内涵

从多年的一线数学教育活动中总结与体会,数学课程实际际就是对学校数学教育的内容、标准和进度进行总体上的安排和和设计。它像所有其他的课程安排一样,是联结教师、学生的桥桥梁。教师依据课程并执行着课程的规定,最终为学生获得数学学知识经验、个性发展提供一些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根根据获得的数学内容、标准、进度运用到在我学习与生活中。因因此,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展示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下进行的数学推理与分析总结的学习活动。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泰勒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教授者者单独完成教学活动。教与学虽然是一个活动的两个不同的环环节,但二者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教师通过自己教的活动来启启示学生学的活动。数学课程的建构就是为一线教师达到这一既既定目标而提供基本方案和依据的,因此数学课程对所有学生数数学学习的质量、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

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数学课程建设并不不能为广大的教师与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细细思考影响数学课程程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存在着社会因素、数学因素、学生生因素、教师因素、教育理论与理念因素、课程本身的发 展等因因素。如果从高中数学教育本身的规律出发,数学课程建设本身身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与学生个性的培养。从教育的塑造功能来来看,这种发展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因为教育的本身是为了社会会的需要而进行,教育要为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学生生的个性发展源于自己成熟与学习过程。成熟多受遗传的禀赋和和潜能所支配,学习则是个体从环境中所获得的变化,主要受个个人的教养和境遇所影响。学校数学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习的环境,数学课程在这种环境中起着“中介”和“方案”作用。因因此,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特点及所所经历的心理规律等等,成为影响数学课程建设因素中的最根本本因素。数学课程改革,必须认真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

2从数学的学习维度来看

从人类的文明史发展来看,人类的数学学习认知活动,从最初的结绳记数等自然经验的积累等嘴初的社会教育模式, 演变成今天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体的学校教育模式, 屈指算来已有数千年历史。数学教育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面对着诸多的改变。然而,关于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的研究,诸如数学学习的实质是什么?数学学习有何特点?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心理规律?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分析等等, 并没有形成一种共识,亟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2.1 数学学习的实质

要想学习好数学有必要来探究一下数学学习的实质, 下面来探究一下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数学的本质是什么? 二是数学学习作为一类学习活动———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前一个问题,是数学本体论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数学哲学的问题,关于此问题前人已经有了诸多研究与探索成果。如:“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研究现实世界和人类经验各方面的各种形式模型的构造”;“数学是研究广义的量(即模式结构形式)的学科”等等。对数学本质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数学学派,由于所持基本立场不同,各派没有形成共识的迹象。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看到尽管数学强调严密,但只是一种相对真理,大部分内容仅仅满足了逻辑合理性,与现实真理性有很大距离。

2.2 数学学习的特点

数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学习有着自身的特点, 这种特性决定了数学的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一种非常特殊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空间建构思维; 这些思维模式可以被用来处理多级、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层次,运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形式上的运算与推理。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这种模式暗合了数学家的思维模式,但我们缺少的是数学家思维缜密性与严谨性。为此,我们可以把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课程方案的指导下雨在教师提示下进行, 数学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上述认识表明, 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受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学校教育、数学课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数学课程不但影响着人们对数学学习实质、特点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学习的成果。因此做为一线教师,我们有必要深刻理解数学课程的内涵与数学学习的特点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本身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确立了它在所有的课程中总是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因此数学的学习也被看成了重要的学习,看成了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原始动力。在此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去认识数学去深刻我们的数学学习,去探索数学课程的内涵及他们彼此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数学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第一阶段:初识数学悖论, 外观形式上的数学美。

数学悖论中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几何中, 在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集合论、微积分等中都有很多。

例2: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数相等。

证明:设a、b为互不相同的两个数, 设c为他们的平均数, 即a+b=2c, 用 (a-b) 乘以两边得: (a+b) (a-b) =2c (a-b) , 展开a2-b2=2ac-2bc, 移项得:a2-2 ac=b2-2b c, 两边同加c2, a2-2ac+c2=b2-2bc+c2, 配方得 (a-c) 2= (b-c) 2, 两边开方得:a-c=b-c, 因此a=b。

多么神奇!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数可以相等, 那我们数学的研究基础在何处?研究价值又在何处?如此这样的悖论又何止千万, 在教学中若能有效利用, 学生定会对相应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阶段:再看数学悖论, 本质才是内在美。

数学上的许多东西, 只有认识到它的正确性, 理解了它内在数学价值, 也就是它的“内秀”才能感到其美好。

例3:“0与i谁大谁小?”

我们知道, 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数a和b, 或a>b或b>a, 两者不能同时成立, 并且:若a>b, b>c, 则a>c;若a>b, 则a+c>b+c;若a>b, c>0, ac>bc。在引入复数概念后许多同学会引起0与i谁大谁小的讨论, 根据上述基本性质我们对0与i进行如下探讨。

(1) 若i>0, 则i2>0×i两边同时乘以-1可得 (-1) 2>0× (-1) , 即1>0;另一方面, 对以上结果两边同时加1, 有-1+1>0+1, 即0>1。于是0>1且1>0, 矛盾。

(2) 若0>i, 两边同时加-i, 我们有0+ (-i) > (-i) +i, 即-i>0;两边同时乘以-i可得 (-i) >0×i, 即-1>0。

这样我们证明了无论0与i谁大谁小都会导出矛盾。在引入复数概念之后这是一个必然的结论:在实数范围内, 任何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而在复数范围内, 除非它们都是实数, 否则两个复数无法比较大小。

第三阶段:探究数学悖论, 以奇引趣, 用妙引趣, 彰显数学之美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依据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把教学分类时将“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美国学者约翰·A·拉斯卡提出以学习刺激的类型为标准的分类也强调学生经过努力突然发现预期学习成果, 知识来自内部的刺激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大家都意识到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若选取数学悖论作为刺激物, 不但可以达成数学史的教育功能, 同时还可以起到开阔学生视野, 用奇、用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例4:“1=2”悖论与除数不能为零的教学。

证明:设b=a, 那么ab=a2, 等式两端同时减去b2, 得:ab-b2=a2-b2, 于是b (a-b) = (a+b) (ab) 。用a-b除等式两边, 得b=a+b, 由b=a得a=2 a, 故1=2。

除法和分数的教学中除数不能为零和分母为零无意义, 从认识上来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什么除数不能为零?何为无意义?为何无意义?通过一个古老的悖论“1=2”, 学生就会更加容易从本质上明白分母不能为零的原因。

第四阶段:解决数学悖论, 完善数学完美人生。

例5:三次数学危机, 尽显完美主题。著名的Hippasus悖论、George Berkeley悖论、Bertrand A·W·Russell悖论分别导致了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数学工作者们在解决三个悖论的同时也进一步创造性的完善了数学, 使得科学王后再一次尽显风采。

林立军说数学史教学鉴过去而知未来, 感悟数学与社会, 能使学生感受前人严谨态度, 增强自我探索精神。在无理数、导数与微分以及集合论相关理论引入的时候用中国学者李秉德教授所提倡以欣赏活动为主的陶冶教学, 把三次数学危机的背景及其解决概要作一简介, 相信Hippasus悖论、George Berkeley悖论、Bertrand A·W·Russell悖论及其最终解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逐步完善日趋完美的过程, 这一感受对美育乃至德育以及学生日后发展的人生观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摘要:将数学悖论应用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以期达到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美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教育教学,数学美

参考文献

数学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1、 能将6以内高矮、粗细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2、 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二、 活动准备

1、 长短不同、粗细不同的吸管6根,幼儿用书,PPT,操作单。固体胶,笑脸贴纸。

三、 活动过程 1.导入

看,今天谁来我们班上了(孙悟空),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个厉害的武器是什么吗?对,它就是金箍棒,孙悟空可厉害了。他会七十二变,看,他变出了什么?两根金箍棒,他们有什么区别呢?(一根粗一根细)那我们就分别用粗和细来将他们标识出来。

看孙悟空变出了许多的金箍棒,他头都晕了,你们帮他整理吗?你会怎么整理呢?请你去、举手说一说。(由细到粗或出到细) 我们一起来帮助孙悟空整理金箍棒吧!先找出最粗的,然后再找第二粗的,接下的第三粗的,第四粗的,第五粗的,最后最细的。老师要换一边你会吗?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2.看,孙悟空还变出了什么,(许多的孙悟空)

哇,你知道他们谁最高,谁最矮吗?(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看不出来)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知道他们的身高吗?

教师小结:两个人比高矮的时候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且要挨得近一些。

1、 探索按照高矮粗细排序的方法。

(1) 你是按照什么规律给它们排队呢?(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请你举手告诉我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 (2) 小结,原来物品不仅可以根据粗细还可以根据高矮来排队。

3请幼儿分组活动。

孙悟空还变成了许多的物品,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来排排队,现在,请你们回到自己的桌位去操作吧! (1)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 教师知道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3) 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4活动评价与结节

数学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出发,探讨了素质教育运用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出在未来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可以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设备更新、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重视案例教学这四个方面来改善目前高职院校中数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数学教学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教育行业以及严峻的就业背景下,面对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研究生等,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学生本身未来的发展,而且牵动着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逐渐被高职院校所重视。

随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引发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在高职院校中,教师面对的是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专业性学生,素质教育尤为重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才能培养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职院校中数学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中数学素质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是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职院校中关于高等数学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有:

(1)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学知识的教授。数学知识是部分专业知识的基础,是很大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某些专业课的学习。

(2)对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严密的思维方式、精密的计算能力、敏锐的数学意识等。因此,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必须的,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带领下,以及国家教育部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和要求,现在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虽然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数学素质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发展势头良好。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堂之一,因此,探讨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策略

针对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加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是必须的。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我们结合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来改变目前的现状:

2.1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学生素质教育的加强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数学专业本身具有抽象性,教师应该根据数学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掌握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拟定适合专业的教学方法。这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贯穿。

例如数学函数内容的教学,对一般专业的学生,基础性知识点是教学的侧重点,运用型函数列为了解性知识点即可。而对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较多的特殊专业而言,如财会专业的学生,就要将分段函数列为重点教学内容,还要增加需求—— 供给函数、成本—— 利润函数、生产函数等内容。而且要结合微积分中的边际曲线、弹性、基尼系数等展开教学,使得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在本专业的学习中。

总之,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素质教育的培养点不同,高职院校教师应以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为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当然,针对专业的教学内容设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为了满足专业课的学习需要,而应该兼顾高职院校教育以及学校对该专业学生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2.2 加强数学教学工具设施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化,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也被运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出现并发展,这项技术很快就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能够增加数学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课堂教学更形象。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枯燥的知识更加色彩化、清晰化,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助于数学实验课的开展。开设数学实验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空间想象力、数据处理能力等。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一些其他的教学辅助设备也能够帮助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有利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加强。

2.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授之“渔”而非“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的方法教学。教师先给定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或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方法,逐步掌握问题的分析方法。此后遇到类似题目时,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很快解决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且印象更深刻。此外,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数学难题,更能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还能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2.4 注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知识点,经过教师设计及引导,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环境中,从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并解决。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学知识点的同时,也学会了用数学思维思考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必须有学生参与,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思维的开发。

如关于定积分的案例教学过程可以作如下安排:

提出案例:一名运动员在练习场地上做变速直线运动,该运动员以速度v=2t(m/s)作变速直线运动,求该运动员在0到4s内通过的路程。

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设想,把运动员运行的4s分割成若干小段,每一小段时间都足够短,以至于我们可以认为运动员在这一小段内作匀速运动(假设该小段时间末端的瞬时速度为该小段时间上的速度)。

假设运动员在0.5s内作匀速运动,则运动员在4s内通过的路程的近似值是S=18(m);

若运动员在0.2s内作匀速运动,则运动员在4s内通过的路程的近似值是 S=16.8(m);

……

这样看来,时间段分得越细,所计算的路程的近似值与实际路程越接近。将这种分段、近似、求和的思维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就是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即“定积分”的定义。

经过这样的引导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发散了思维,而且理解了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这样的教学方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融入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课堂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摸索。本文只是对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要构建全方位、系统性的素质教育体制,还需要社会、学校、学生本身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迈上新的高度。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立.高职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析[J].中国期刊资源网,2009(4).

[2] 薛茂芳.数学教育与国民素质[J].数学教育学报,2007(9).

[3] 张国英.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几点作法[J].发明与革新,1999(9).

[4] 王积建.高职院校实施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5] 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6] 李小荣,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育人教育[J].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2003(6).

数学教育总结范文第6篇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 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改革的呼声层出不穷, 为了改变数学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消除学生对学数学的恐惧心理, 2003 年4 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 》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下来, 使更多的课程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将高中数学选修3 - 1 作为数学史选修教材, 在教材中强调要采取多种形式将数学文化价值渗透在数学史的教学过程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后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意义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 数学长期以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因为对它感兴趣才去学习, 而是为了应付高考。虽然新课改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 但是在整个教育体制下, 还是存在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生。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 数学如同洪水猛兽, 枯燥、繁琐、难度大这些具有否定意义的词都可以用在数学的学习上。

本文在参考最新研究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 得到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 一) 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 在课堂中应用数学史知识, 为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注入新的动力。当今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为了考试, 对数学学习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毫无用处。然而当他们了解到数学的起源、发展的时候, 却可以发现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生产的实践中, 并且广泛地应用各个行业之中。在向学生介绍数学史的同时, 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培养他们锲而不舍地钻研和创造精神。

( 二) 有利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新课改推行的这些年,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相结合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目前, 虽然有很多教师比较赞同将数学史应用到数学课堂上, 但是由于自身数学史知识的缺乏, 并不能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另外现行教材也是阻碍教师将数学史带入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 在升学的压力下, 一味的追求升学率, 使得学生成为了做题的工具,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只是教授解题技巧、方法等, 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将数学史融入课堂的教案上, 而且由于可以使用的案例较少, 教师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自然就成了纸上谈兵。

( 三) 有利于培养数学师范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大部分师范生从高校出来以后都走上了教育的一线, 为培养下一代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对师范生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教材不具有统一性, 对师范生的培养也是参差不齐。这样一来, 由于对师范生的培养就不到位, 导致了师范生毕业之后从事教学工作时对他们的学生的教学自然也就没那么理想。现在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 有利于加强对师范生的教育, 提高师范生的数学素养。

二、数学史应用于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台湾地区唯一一位专业的数学史教授洪万生在《HPM通讯》中指出教师运用数学史至少有三个层次:

( 1) 讲故事; ( 2) 在历史脉络中比较数学家所提供的不同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精神; ( 3) 从历史角度注入数学活动的文化意义,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实践多元文化关怀的理想。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

( 一) 直接利用数学史料

人们对于数学史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讲故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进行讲解, 与数学教学内容有关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的由来、数学中一些定理的发现、与数学有关的人物的介绍,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定理的理解。比如, 在高中数学引入数列这一概念的时候, 可以介绍在公元前3000 年, 古巴比伦就开始研究数列: 1, 2, 22, …, 29, 并给出了它的和为29 + 29 - 1; 公元前1650 年埃及莱茵得纸草上就记载了这样一个问题: 五人按等差分一百片面包, 最少的两份之和是另外三份的七分之一, 每人各分得多少; 而我国的《周髀算经》中的“七横图”所表示的是日行轨道按季节的不同分成的七个同心圆, 其内衡直径为238000 公里, 两衡间距为19833 公里, 则其余各衡的直径为多少公里。有这些例子, 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列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尽管在当时对数列的研究并不是很深, 但是人们已经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研究数列。向学生直接介绍数学史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不断探究问题的决心。

( 二) 利用历史发生原理

数学是一门思想严谨的学科, 因此数学也是一门思想方法众多的学科,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有些知识比较抽象难懂, 学生一下子可能难以接受, 那么就可以先将数学史中的一些思想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新知识的引入, 这也就是所谓的“历史发生原理”。例如对数和指数的关系, 历史上人们发现对数并不是像现在的教科书编写的那样由指数得到对数, 而恰恰相反, 对数的发明是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而来,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就不应该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 而是将对数的发明历史还原, 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发展历史的奥秘。历史上数学家们在发现定理、公理时所遇到的困难, 正是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不应该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教学, 因此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成果出现的曲折漫长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体会数学的真正含义, 从本质上理解数学,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研究。

( 三)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在课外相结合

有些数学史的知识涉及的面比较广, 如果将课堂的教学时间都用来教授数学史知识, 那么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所以数学史知识的教学还可以在课外进行。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应该多加交流, 在课后可以展开一些活动: 出一期有关数学的黑板报; 建立学习数学文化小组, 给学生们进行交流发言的空间; 请数学名人开讲座, 言传身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立几个专题, 让学生们自己查阅资料, 了解各个专题的数学文化, 最后做出总结。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因此学生学习数学史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素质。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相结合已经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很多知识都可以将数学史融入其中, 也只有充分利用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 才能将数学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将数学史融入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数学教学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数学史的发展历程出发, 介绍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阐述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给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数学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梁颖.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学周刊 (教学研究) , 2011 (11) .

[2] [美]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王青建.论数学精神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

上一篇:会计应聘范文下一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