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论文范文

2023-09-16

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1篇

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只评价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既不能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也不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只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效益审计的内容,才能充分揭示由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力而导致的脱离客观实际、盲目决策、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

二、当前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模糊性。

效益审计的对象种类繁多,衡量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因事、因地而不同,这给审计工作形成很大发展空间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标准依据弹性化、人为化的问题。因此,对效益性标准缺乏合理明确的界定,是影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相应的审计专业人员不足。

效益审计需要复合型的审计队伍,不仅要有会计师、审计师,还需要精通其他学科知识的人员,如社会科学、法律与工程方面的人才等,这是有效实施效益审计所必需的。而目前的审计力量主要以财务、会计审计人员为主,其他方面的审计人员缺口很大。

三、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措施和对策

(一)确定效益审计的目标。

1.把效益审计的基本理念与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确定相结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效益审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对被审计对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反映和高度概括。效益审计提出了国家资金如何用得少、用得好、用得值的问题。我们抓住这几个关键,可以明确地去查找、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在这几方面表现的明显特征,使审计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审计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2.把效益审计的基本思维模式与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确定相结合。效益审计要明确回答被审计对象是否以正确的方式行事,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借助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确定审计对象有哪些经济责任、怎样履行的经济责任、结果如何的思路,并围绕这三个方面,确定审计程序,收集资料、证据,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提高审计行为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二)选择效益审计的方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搞好效益审计,就必须根据具体项目的目标,选择采取一些可行的审计方法。效益审计在借鉴了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还吸收了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目前效益审计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审计收集证据的方法,主要有审阅法、询问法、抽样调查法、观察法、综合分析法等;二为效益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目标评价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调查评价法。通过上述审计方法取得的证据,可以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性属实评价的依据。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原则上可分为通用指标和专用指标两大类。

1.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可按行业来设置相应的指标体,通用指标体系设置如下:

(1)地方党委、政府经济责任审计效益性通用评价指标:社会总产值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税收计划完成率、企业利税完成率、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农民负担增减率、违规增加农民负担额、专项资金使用违规率等。

(2)党政工作部门经济责任审计效益性通用审计指标:资产负债率、人员经费比率、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招待费用比率、违规金额比率等。

(3)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效益性通用审计指标体系:资产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业务支出比率、人均费用比率、收支结余率、收入增长率、资产创收率和收入计划完成率、招待费支出比率、违规金额比率和账务处理差错率等。

(4)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效益性评价指标体系: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增长率等。

2.专用指标。

专用指标是根据各被审计单位不同的业务活动、管理特点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而设置。审计人员应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结合其职能范围,围绕上级单位设定的工作目标和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与被审计单位适当沟通的情况下,建立起符合该单位实际情况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除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及地区性公用标准或行业标准外,还要广泛采用和参考各专门机构的专业标准,被社会认可的研究成果,以及由被审计部门提供的、经专家论证的科研报告等。

(四)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与手段,加快人才培养,充实专业人员。

效益审计是一种全面的审计,需要运用先进的系统分析方法,需要运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个新的挑战。鉴于效益审计的特殊性,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充实、优化审计队伍,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周口市审计局)

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2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迅速发展,铁路交通运输是当前国民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薄弱环节,运输功不能满足运量的需要是铁路的主要矛盾,经济效益差也是铁路运输面临的突出问题。面对新的挑战,铁路如何适应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铁路面临的严峻课题。

一、铁路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经济效益差是铁路运输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摆脱铁路运输所处的尴尬处境,铁路的经营管理必须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铁路运输管理要坚决克服供给制、“大锅饭”、完成任务不算帐等忽视经济效益的思想,结合当今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坚决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形势下,铁路运输管理要克服使用基建投资中的盲目性,按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原则,实行综合平衡;要对每条铁路新线可能承担的运量进行科学地预测;考虑投资的回收期限;逐步调整新线旧线之间、机车车辆修配制造之间比例失调的现象。

二、做好铁路财务工作的整顿工作

面对当今日渐激烈的运输领域竞争,铁路运输必须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发挥自我优势,在新形势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了实现铁路运输的转变与发展,整个铁路企业必须进行全面的整顿,在整个整顿过程中,铁路企业的财务工作必须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整顿。财务工作需要进行四整顿,即整顿思想作风、整顿财经纪律、整顿基础工作、整顿规章制度,在进项财会工作的验收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六条验收标准分期分批验收,不能走过场。

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不断提高客、货运量是铁路运输企业增加收人、扩大积累的主要源泉;此外我国的基本国情,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方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实现铁路的增产有诸多途径,除了由国家投资进行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以外,铁道部更应该依靠技术革新,依靠改善经营管理,依靠提高活劳动和资金使用效率,来提高生产能力,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走挖潜革新的道路。财务工作要认真推行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权、责、私效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三、建立“运贸一体化”

1.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建立“运贸一体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铁路的优势就在于大宗货物的中长途运输,具有运能大、运价率低的优势。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特点,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并运作良好的今天,铁路理应实现货物运输与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机制。铁路运输实施运贸一体化后,铁路局可以与厂矿、企业联营,代销其产品或物资,这样的体制可以充分在销售领域里充分占据成本低、销售频率快、供货及时等优势,铁路运输可以在完成运输任务的同时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这样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可以实现铁路运输的合理转型,将铁路产品由单纯的铁路运输引深到销售领域,还可以大大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

2.“运贸一体化”的具体方式

“运贸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谋求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可行之举,从总体来看,“运贸一体化”的具体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是本地货物异地销售。铁路部门或者卖家可以把货物买进来,然后借助铁路运输到此种货物最短缺、最容易出手的地方销售出去;第二种是本地货物就地销售。铁路部门或者专门的采购人员采购货物之后将货物卖给买主,然后在按照买主的要求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的地点;第三种是双向运销。双向销售可以很好地实现两个铁路部门之间的货物交换,两个铁路局可以将自己的货物卖给对方进行销售,借此达到双方的共赢,也能够便于货物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货物的挤压问题。

3.实施“运贸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人员培养。“运贸一体化”和商品贸易挂钩,要实现贸易利益的最大化,铁道部就需要招收和培养一批精明能干的货物营销人员。销售人员的培养是一门学问,如何实现人员的高效培养,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人员培养方案,是铁路局应该思考的问题。培养铁路营销人员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人员去往车站,加强与货主的交流。车站是市场信息的窗口,货主请车运什么货,运往什么地点,发货数量越多,就说明货物到达站越需要此品名的货物。销售人员跟随货主,多多接触货主,可以在营销实践中学习到可行的营销方法,熟悉和掌握市场行情,可以更好的打开货物的销路。

(2)与其他单位协商,代销物资。为了谋求铁路运输行业的新发展,铁路运输改变以往单纯的货运与客运模式,与厂矿、企业联营,代销其产品或物资。以煤炭为例,煤炭供应量稳定,货源相对固定,而且是各个地区紧缺的物资。铁路局可以在煤炭原产地将煤炭买进,进行煤炭的垄断,然后将买进的煤炭资源运输到其他的地区进行交易,通过赚取差价来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考虑到一次性买进煤炭所需的巨额费用,铁道部可以与代销的煤炭企业进行协商,先将煤炭资源运出销售,然后再将钱款付清。

(3)筹集足够的周转资金。实现整个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贸一体化”需要一批数额巨大的运转资金,为了保障整个铁路运输行业的顺利转型,铁道部需要筹措足够的周转资金,认真贯彻落实铁路运输的“运贸一体化”。筹措周转资金的时候,铁道部可以动用多方的力量,除了铁道部提供资金之外,还可以采取与职工合资经营或向社会发放债券方式,吸引个人资金;或向银行贷款、或以股票上市的方法筹集。铁路运输“运贸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企业的运贸一体化,因此,铁道部需要根据资金积累的增长以及不断发展,逐步扩大运贸一体化的比重,最终实现铁路货源的垄断工作,做到铁路运输全部的运贸一体化。

四、结语

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是在日渐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谋求铁路企业发展的核心,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与不断摸索之下,铁路运输模式会得到改善,铁路企业定会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叶克明:提高铁路经济效益问题.

[2]刘慧茹:建立“运贸一体化”体制,提高铁路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增长,企业财务风险系数逐渐递增,这让企业高层决策者和管理者意识到了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质量、效率对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财务人员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妥善处理企业内部流动资金分配、加快回款和闲置资金的运作速率、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以此带动企业经济利益提高。文章将对财务会计工作情况对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积极影响

改革开发以后,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型产业大量涌入中国,我国各领域企业迎来第一次国内竞争,自从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不再将市场局限于国内,开始有意识的向国外市场进军,企业想要在国际经济市场中占据有利优势,就必须要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稳定、可靠增长企业经济利益。企业管理人员想要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借助从财务会计整理出各部门经济支出和收益报表,通过深入分析数据报表,有目的性地强化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保证流动资金正常运作的前提下,不断挑战生产产品质量,以此增加企业整体收入,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成本的损耗,为企业做大做强打好坚实的、可靠的基础。

1 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影响

1.1 提供真实精准财务数据信息,明确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及近期运作情况

財务会计可以根据近几年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类整合并汇总,出示最真实的、最精准的外部提供信息以及内部提供信息,企业决策者及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会计递交的双份财务信息报表,对企业各部门发展情况、企业近期运行情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便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从多种备选方案中做出最正确的决策。财务部门必须要求销售部门、供应部门、计量部门、客服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交部门绩效报告,财务人员必须在此基础上清算、核对出最终的财务报告,要明细标出各部门资金流水账,流动资金的管控情况、企业大型活动开销成本和效益、企业固定资金总数、企业各部门资金分配情况等,便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简单明确各项数据的基本情况,能从中总结经验、记住教训、全面统筹企业流动资金走向、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客观预测。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要想推动企业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要对各部门员工采取激励政策,要通过日常考察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以及整理出业务报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对进步员工进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各部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各部门职工、各级别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大家一起为提高企业经济利益而努力。

1.2 合理分配并全面控制流动资金,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企业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血液,它的流动的速率直接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各环节,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财务会计必须要全面控制流动资金,要合理分配企业内部各部门流动资金数额,进而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回款速度,必须彻底清查挪用公款、贪污受贿、公报私囊的不良行为,切实保证企业经济利益良好运作。财务人员必须建立流动资金审批流程,控制各部门工作人员随意使用部门资金问题,当需要调动20万元以上流动资金时,该部门主管、财务人员、总经理三人同时签字并盖公章才算生效,才能取走大额流动资金。平时财务部门给各部门拨款时必须由各部门出示项目明细并有部门主管的签字,以此来强化流动资金的管理控制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实效性。财务人员需要将流动资金中大部分可运作资金用于企业核心项目生产部门及研发部门,保证核心项目可以如期推进,进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2 财务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

2.1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降低企业经济效益风险

因为财务会计人员专业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既要重点讲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机整合问题,又要强化对各部门财务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工作,更要实现流动资金的合理调度和全面控制,以此推动企业资金效益有所提升。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法规知识的讲解,反复警醒财务人员违反会计行业道德底线、触犯法律法规条例需要面临的后果。财务管理人员经过继续教育深造之后,就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一项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该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此降低企业经济利益风险。

2.2 加速闲置资金和回款资金的速率,有效增加流动资金利用效率

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存在大部分闲置资金以及回款资金,如果不能解决闲置资金问题,就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运行效果,情况严重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小幅度降低,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良性发展;回款资金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客户拖欠的账款金额越来越多,进而企业流动资金在短时间内出现紧张问题,甚至面临严重的经济风险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背负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财务人员必须要盘活闲置资金,以此降低企业成产成本,提高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人员还要定时清查企业闲置资金情况,及时对固定资金进行折旧,降低闲置资金的经济比重,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同时,财务人员必须要将回款速率作为销售部门、业务部门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希望以此方式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效率,维持汇款和回款资金流动平衡关系,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3 控制企业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整体趋势呈现大幅度增长,企业间竞争关系日益激烈,本企业将要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想办法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其中包含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企业运作资金等诸多方面。在市场变化行情尚不明确时,企业需要做的只有提升经济效益,管理人员需要做的事情是控制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效果,推动企业经济利益的持续增长。

3 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凭借财务会计整理的财务数据报告和清算审查数据报告科学精准分析出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近几年经营状况。企业想要提高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督促财务会计人员制定出一项适合本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对流动资金管理控制水平,加快闲置资金的转化速率以及回款资金的速率,以此推动企业经济利益得以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兰.浅谈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115,117.

[2]秦兴民.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3):67-68.

[3]秦兴民.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9, 570(3):72-73.

[4]陈文晶.浅谈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 2015(12):192,197.

[5]高玮.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 338(21):170-171.

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煤炭国有企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其对于促进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企业领导人员一定要加强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和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经济效益 发展途径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发展煤炭产业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发展秩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煤炭企业在传统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经济发展形式较为落后,导致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新形势下要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要求企业领导能够转变发展观念,采用集约型发展模式促进企业发展。本文就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途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目前我国煤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我国煤炭企业的蝉蜕的发展模式为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会造成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发展现状,我国开始对煤炭企业实施改革,要求企业能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形式向集约型和循环经济开始转变。然而,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实施的国企改革却是从企业的社会效益和整体利益出发,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因此难以提高煤炭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热情。此外,在煤炭企业的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加大了煤炭企业发展的难度,因此也不利于调动企业的改革激情和动力。

2.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集约型发展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企业能够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经济转型前期需要较长的投资周期,见效较为缓慢,导致很多企业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力度不足,限制了煤炭经济发展的进程。

3.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煤炭企业的发展必然是以煤炭资源的消耗为核心,但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企业必须要实现煤炭企业的重组,提高企业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率。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主要体现在煤电产业、煤焦化产业等相关产业方面,然而遨游于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型模式,其主要的模式特征是煤炭资源浪费较多,获取的经济效率和总额和效益却较低,同时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要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必须要求更多的设备和技术的投入。从我国当前的煤炭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很多煤炭企业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均严重不足,在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工作措施也都不到位,因此导致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这将是限制我国煤炭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分析

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煤炭企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其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煤炭经济,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帮助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表示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有保障。因此,从综合国力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发展煤炭企业、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实力可以帮助提高我国的綜合国力,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

2.有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不仅要求企业能够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同时还要求企业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传统的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导致煤炭资源数量减少,严重危害了社会和安定和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还会对空气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影响。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则是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这样,企业不仅可以提高经济利润,还能够保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伤害以及减少对煤炭资源的浪费,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助于提高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的生产量有限,其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煤炭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企业必须要考虑如何利用最少的煤炭资源量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当然,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到必要的人力和技术成本。从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角度来看,煤炭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利益,还关系到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求企业必须要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提高对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国有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不断引进先进的高新技术。要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要解决是技术问题。传统的煤炭企业采用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的弊端十分明显,而产生这种弊端的主要原因即在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的是机械化式的操作模式,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而在生产和经营之中,企业又缺乏必要的高新技术来加强对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必然要求企业和政府能够加大对煤炭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使企业能够采用更加先进的煤炭处理技术和循环技术,更新企业的设施和设备,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此外,煤炭经济在高新技术的引进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引进优秀的人才,通过人才和高新技术的结合,才能够确保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进一步加强对煤炭资源的管理。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大量的浪费,导致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新形势下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要从企业本身着手,还需要从企业的利用和管理着手。企业在煤炭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对资源的管理,防止企业出现煤炭资源浪费或者成本提高的情况,这样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大对非煤产品的开发力度,坚持走循环经济道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煤炭企业的综合发展。

3.实现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要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企业能够建立新的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而产业链的建立则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和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方式。多元化发展方式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发展趋势,其主要指的是在煤炭按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之下,全面延伸煤炭资源的产业链,由单一的煤炭资源发展方式向多元化的煤炭资源发展方式进行转变,更好的促进煤炭资源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煤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及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需要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高新技术,进一步加强对煤炭资源的管理,并积极实现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玉莲. 优化物资储备管理方法 提升煤炭企业经济效益[J]. 科技与企业,2014,02:44.

[2]魏勇. 创新煤炭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经济利润[J]. 现代商业,2014,06:162.

[3]杨丽.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对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 中国集体经济,2014,09:75-76.

[4]苗春花. 加强煤炭企业物资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浅析[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21-23.

[5]朱亮峰.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与外部倒逼和内部资金运营的关系分析[J]. 资源科学,2015,12:2414-2420.

[6]王俊连,汪瑞侠,李小云. 加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 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J]. 科技信息,2013,25:394+419.

作者简介:冯慧娟(1983—),女,汉族,山西省柳林县,大学本科,助理经济师。

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工程项目数量逐年递增,虽然满足了越来越多的人日常需求,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使得更多人近年来将目光逐渐落在了可持续发展上,而由此衍生出的绿色管理概念也逐渐受到更多人关注并与各行各业融会贯通。

本文将绿色管理引入建筑行业,创造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全新体系,有区别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新体系从各部门组织协调能力入手,将绿色原则贯穿整体建筑寿命周期,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材料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施工,同时在工程完成的后续进行绿色管理和绿色拆除,从各个环节将绿色工程正式引入建筑行业。

本文以绿色管理为起点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定义,引用近年来学者观点作为定义的支持依据,同时就绿色工程管理体系构建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由于国外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将目光主要放在国内理论体系中,力求通过现有理论知识对各部分绿色管理内容进行整合和系统解释,最终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本文的重点放在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后期评价体系上,通过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限定,同时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从后期评价的角度对整体工程绿色管理做出总结,并且深度分析各个环节薄弱问题的所在,力求能在后续的学者研究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将此类问题顺利解决。

本文的目的在于依托目前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背景,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构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系统的体系,为后续相关专业学者的理论研究提供便利。

关键词:绿色管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指标构建;评价系统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一词缘起于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环境会议上,并最终于1987年发布了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题的报告,明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由此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国于改革开放之初迅速发展经济,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1],而由此所带来的人口增长和工程项目数量骤增等问题使得绿色管理概念逐渐进入工程项目领域的视野。近年来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逐步替代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逐步成为工程领域的全新潮流。

1.2研究意义

绿色项目管理领域研究的兴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国际近年来由于绿色行动和环保意识的兴起为绿色项目管理体系的成熟构建起到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在于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世界第三大国土面积和世界第二大人口的国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世界先进国家落后了10至30年,如果不实行建筑领域绿色管理,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和人文社会问题将以几何形式增长。

因此,建筑业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将对不适应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协同发展的项目管理逐步改善。绿色管理的兴起不论是对生态环境领域还是社会、经济、文化领域都存在深远的意义与影响,近年来相关研究同样络绎不绝。

2 绿色项目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2.1绿色管理的内涵

绿色管理一词早于1990 年德国的瓦德玛尔·霍普分贝克《绿色管理革命》[2]一书中已经出现,是书籍中第一次出现绿色管理。直至1995年我国学者才开始对绿色管理进行研究。

潘峰和张登俊(2000)[3]比较全面的提出了绿色管理的概念:绿色管理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下,企业自主形成的一-种绿色经营理念及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刘兆和刘同起(2002)[4]认为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从经营的各个环节来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尽管研究成果颇丰,但目前为止尚未得出统一的绿色管理的概念,本文定义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企业的新型管理问题,它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在工程项目施工经营过程中,企业及一切组织结构始终考虑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减少和降低污染作为绿色管理的中心,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的目标,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和有关知识的新型项目管理模式。

2.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绿色管理领域的延伸,同样是绿色管理在建筑业领域的全新应用和拓展。绿色工程项目管理(GPM)的概念最初由我国学者提出,其根本内涵在于将绿色经济体系融入到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中。

我国潘武祥等是首位将生态管理概念引入项目管理领域的学者;白思俊[5]等学者同样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个同时”制度;付晓灵[6]是国内首位将绿色工程概念加入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学者。而根据以上理论基础,于海丰与王勇[7]于2006年正式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做全面且科学定义,其他学者沿用以上结论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并进一步延伸了“绿色”的管理思想。

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对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在学术上的研究颇为丰富,在本文中,总结定义如下:为一个项目进行从概念到结束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协调与实施,同时满足委托人的要求,在实现项目的系统目标基础上、适度利用自然资源并符合生态环境指标,从而解决项目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尽管如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目前仍然只停留于概念的定义上,其对实际工程所提出的建议目前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8]

3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工程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和拆除阶段五个部分所进行的绿色管理,每一阶段的绿色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整体工程结束后通过评价系统对整体绿色管理过程进行打分,依托相应分数标准得出可靠结论,作为管理评价报告和后期评价的重要依据。

3.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原则

在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管理体系主要从管理周期、生态保护、节约资源和以人为本四个角度制定原则。管理周期主要界定了绿色管理具体负责的节点,旨在将绿色管理融入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同时也是对开发管理、业主方项目管理和物业管理的系统集成。

在绿色管理实施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利用更少资源,在各个施工环节中做出更加环境友好施工管理,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并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部分也是后续评价系统中关键一环。

而以人为本原则对项目内外相关人员给予重视,提供健康、安全的环境,更加重视人的感受需求,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沟通渠道。

3.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

整体管理实施过程从准备阶段开始,具体工作为管理领导班子的构建。体系健全、工作能力效率双高的团队更能履行绿色管理的义务。管理班子由各方代表联合选定,为全寿命周期绿色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设计阶段的绿色管理主要落实在绿色设计上,以绿色设计原则为基础,通过合适的设计方法,最终实现设计阶段的绿色管理。其核心在于各部门之间经验互补,互相协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环境破坏,一举两得。设计方法大同小异,同样是通过土地资源、材料、能源的合理选择及使用,构造出尊重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的工程设计。

绿色施工是施工阶段绿色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保障,具有创新性意义。通过对施工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设施的合理选择,从根源、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果三个角度消除传统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运营阶段的绿色管理内容复杂,服务点主要落于绿色物业管理上将绿色管理和绿色社区联系起来,充分发掘绿色设计潜力,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物业应当对绿色管理知识向全民宣传,通过不同措施,动员工程建筑中的每一位保护环境、绿色管理。

拆除阶段的绿色管理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不可控的粉尘要尽量减少,一个是可控的建筑垃圾要循环利用再生,最后一个是对建筑拆除后所产生的旧址进行复原。三个步骤分别从拆除前中后三个阶段对绿色管理做出阐述。

3.3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方法

为了正确把握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效果,必须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工程项目绿色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下面将从其功能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3.3.1评价功能

评价方法的根本作用在于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个全方位、清晰的认知,通过对绿色管理的认知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查缺补漏,认识到每个环节中优秀和存在缺陷的部分,最终通过企业和社会各方组织的积极筹备和引导,为后续工程项目能够实现更好的绿色管理体系做准备。

3.3.2评价指标的制定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基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为宗旨,通过将参数具体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总目标分解成为目标层、指标层和参数层三层,构成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参数层指标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类型不同进行个性化定义。

目标层主要从综合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绿色工程项目实施状况评价四个角度出发,根据目标层下属将指标层进行划分。如综合经济效益即可根据生产与投资两个方向进行划分,同时根据不同项目具体情况从指标层出发定义细化参数层。

同时,环保效益根据污染物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音污染和固体污染等。社会效益从公众效果与社会舆论导向出发,从社区、用户、媒体不同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估。而对实时状况评价从支撑系数和技术指数两方面阐述。

3.3.3评价方法

在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比较多,可以选择德尔菲法及相关性权重法来确定 A-B-C-D 四级指标的权属 Pi,利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用乘积法计算组合权重系数,最终得到 D 层指标对总目标的赋权结果 Wi。具体计算详见相关理论。根据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应对所有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正指标而言,超过极大值的,令其无量纲化处理的结果为 1;小于极小值的,令其无量纲化处理的结果为 0,逆指标则相反。以某一指标为例,该指标的实际值为 Di,若 Di 为正值,且有≤Di≤,则 Di 经无量纲化处理后的结果 Ti 为:

对于逆指标而言,其公式为:

采用综合评分法将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结果Ti,结合其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公式为:

式中T为总评分;n为指标数目;Ti为第i项指标评分;Wi为第i项指标的组合权重。

3.3.4评价标准

通过上述方法和指标系统计算出总目标得分并与标准做出比较,同时根据得分排名对工程绿色管理满意程度做出评价,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较发现项目某一阶段的不足缺陷之處,在今后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提出对策,推动改善整体进程。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4 总结与展望

4.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

本文从绿色管理出发,以近年来学者研究成果为依据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定义,同时从领导班子筹备,各阶段绿色管理,后期评价指标的设定和方法确定等角度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流程进行描述,现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如下:

4.2总结与展望

整体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的宗旨在于从绿色管理出发,以绿色原则为核心,全寿命对工程项目各环节从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等角度出发,将管理体系协调性转化为降低工程成本、工程环境友好的动力。而评价体系作为整体流程中最终的一环,不仅是作为工程竣工后对其整体过程中绿色管理是否达标的一次考察,同时也是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的最佳机会,由此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同样适用于后续的所有工程的绿色管理中。

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于填补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研究空白,为后续学者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思路,更重要的是从评价方法的角度为绿色工程深远影响做出阐述。

参考文献

[1]  王志军.轮绿色管理思想及其实施[J].社科纵横,2007,22(4):69-71.

[2]  Waldemar Hopfenbeck.revolution of Green management revolution[M].1990.

[3]  张登俊,潘峰.绿色管理:企业竞争的新法宝[J].管理与财富,2000,(6):56.

[4]  刘兆,刘同起、绿色管理:展现管理新趋势[J].经济论坛,2002,(12):37.

[5]  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手册(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69-~271.

[6]  付晓灵.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绿色工程[刀].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1):34

[7]  王勇,于海丰.关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6,(11)39-41.

[8]  尹葵.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成本分析及控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14.

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且经济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第三产业的重要代表,对优化国家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体育旅游经济是当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经济支柱。鉴于此,从我国体育旅游现状着手,对我国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加以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对策,以期为促进我国的体育旅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育旅游;经济效益;意义;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生活、娱乐等休闲方式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体育旅游随之悄然兴起。体育旅游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一个全新旅游产品,它是一种将旅游和体育结合起来的健身方式。随着体育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经济产业支柱,体育旅游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价值而被重视。我国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种类繁多的民间体育活动共同成为吸引体育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为我国带来新的经济效应。

一、体育旅游的含义与特征

体育旅游在广义上来讲,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进行各种娱乐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体育文体交流活动以及和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社会之间所有关系的总和。就狭义而言,体育旅游是通过借助各种体育活动产品来适应并满足消费者的体育需求,通过充分发挥体育旅游产品的各种功能来使消费者得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进而实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的一种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活動。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是将体育活动与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结合而成的,具有娱乐性、健身性、挑战性和多样性等特征,既能够使消费者愉悦身心,又能够促进消费者增强体质、缓解疲劳。体育旅游有别于常规意义上的旅游,游客在心理和行动上往往都具有主动性、参与性和多样性需求特点,体育旅游能够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并满足其个性消费需求。

二、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分析

第一,我国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和特色体育旅游项目。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国土辽阔,拥有多种地质地貌,既有天然滑雪场和登山攀岩的东北部山川,又有适于潜水、游泳等体育旅游项目的青岛、三亚等海滨城市。此外,各少数民族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魅力也为体育旅游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荆州的端午龙舟节和新疆、内蒙的那达慕大会在世界范围内十分有名,这些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基础所在。

第二,我国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经济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收入逐年高攀,且随着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健身休闲产品十分抢手,近年来尤其推崇对体育休闲旅游。我国人口众多,国内体育旅游客源十分丰富,且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魅力的少数民族,对国际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使得我国体育旅游拥有很大的国际客源市场。

三、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现状分析

(一)我国体育旅游为经济发展带来了直接效益

1.体育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消费发展。民族体育旅游在为消费者提供民族体育旅游服务的同时,也直接拉动民族体育旅游服务行业的酒店、交通、餐饮等快速发展。其中,体育旅游区域酒店的规模及数量直接反映出该地区体育旅游发展情况和接待能力。就当前来看,我国已有几万家企事业单位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从业人数超过300万,间接从业人数上千万。有数据显示,仅国庆期间我国接待旅游游客就高达1亿人次。2008年我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吸引了众多的体育爱好者和游客,这直接为北京的经济收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旅游收入仅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已经近40亿美元。此外,体育旅游作为人口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在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难的问题,为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使大众旅游资源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大众旅游多是以观光为主,以度假、生态等旅游项目为辅,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参与性较差,且娱乐性相对不够,从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弱,无法满足消费者挑战自我、追求快感的心理追求。体育旅游作为大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地弥补了大众旅游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旅游资源质量,是符合当今游客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创新之作。人们健身活动的多元化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健身平台,对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3.体育旅游推动了我国广告和媒体行业的发展。由于体育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其无法如传统产品一般陈列在消费者眼前,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对体育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投资于体育旅游宣传的费用已十分可观,随着体育旅游的不断发展,将会为媒体和广告业带来新的商机。

(二)我国体育旅游经济为当地带来间接效益

随着体育赛事的国际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体育活动的举办也逐渐趋向全球化,从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来看,以举办地为中心,结合地方特色能够广泛发展周边体育旅游,进而拉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对交通、通信、城市结构优化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体育旅游的拓展还间接提升了我国工业制造生产水平,从而加强了与国外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机会。

四、提高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意义及对策

(一)提高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对我国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为消费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所提供的集健身、娱乐、休闲和交际于一体的服务,不仅能使其身心得到放松与发展,对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能推动我国整个社会效益的发展。另外,重视并加强对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能推动体育旅游产品的创新速度,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为体育旅游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二)提高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对策分析

1.可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来提升其经济效益。我国土地辽阔、地大物博,涵盖了多种地质地貌,以及河流湖泊、名山大川、海滨胜地等丰富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

2.可充分利用经济市场创新手段来发展并提升体育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在科学的经济市场需求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结合消费者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来创新旅游产品,是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体育旅游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因此,创新开发模式并进行体育旅游产品设计,通过举办拓展体育训练等满足不同层次体育需求者。以地域性旅游资源为基础,加大力度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实施旅游性体育,例如漂流、登山、徒步等。另外,还可以针对体育资源开发旅游产品,通过体育赛事等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2008年奥运会就是一个成功的以体育竞赛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案例。此外,还可以进行专项性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组合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等,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使我国的体育旅游经济长期快速发展,进而在体育产业中占据稳定地位。

3.我国政府部门应重视并加强体育旅游经济的规划。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因此可结合国外相关的成功经验,来对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政府部门十分注重体育旅游的规划与宏观调控,因此我国也应加以借鉴,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主导能力,并通过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引导手段来积极吸纳社会资金,促使形成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投资和融资机制。另外,还应重视引进公私合作形式的体育旅游项目,来推动我国体育旅游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步伐。

4.重视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大推广力度。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尤其是建设现代化的体育训练基地、体育馆等,对体育设施规模进行拓展,以增强承办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竞争力,进而带动我国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体育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进行不断健全与完善,例如良好的交通设施、优质的住宿设施、餐饮设施以及各种观赏性和参与性体育旅游场地等,均是保证我国旅游经济不断提高的有效因素。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其在各行各业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我国应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媒体平台来大力推广体育旅游经济,让大家认识并了解体育旅游的特点,进而积极参与进来。另外,通过网络还可以与国际体育旅行社建立良好的沟通,建立相关的旅游线路并提升我国体育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國际投资和消费者。

5.重视体育旅游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入。体育旅游经济专业管理人才是保障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是体育产业的重要因素。就我国当前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已十分缺乏兼有体育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可通过多种形式来鼓励现有人才进行专业提升,并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聘用合同,以此来提高体育旅游中各层次人员的综合水平。

总而言之,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而体育旅游经济又是体育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快速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缩短我国旅游产业与国际体育旅游的差距。另外,结合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与国情,不断进行体育旅游产业创新与发展,来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萍.浅析如何提高体育旅游投资的经济效益[J].体育时空,2013,(8):96.

[2] 杨浩.试论我国的体育旅游经济效益[J].旅游纵览月刊,2013,(3):251.

[3] 余文茂,邓妍.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开发思路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19):215-216.

[4] 冯淑凤,等.俄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

[责任编辑 史丽丽]

上一篇:法律史论文范文下一篇:房屋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