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良好的工程造价管理得益于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本文主要针对石油企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展开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石油企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探究

一、前言

现如今,我国石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项目数量日益增多,市场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然而工程造价管理是影响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要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进而促进本公司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由此可见,本文探究分析石油企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增强工程造价管理认知

工程造价管理具有工程环节影响性,即石油企业建设工程开展过程中,此造价管理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直至完工的各个环节巧妙贯穿,同时,各环节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中可知,工程造价管理是石油企业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要增加工程造价管理认知,在提高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这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目标及时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如今,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知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在传统认知的影响下,经常将高造价错误归结到施工资金以及施工质量中来,殊不知,增强工程造价管理认知也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三、创新石油工程设计

石油企业开展工程投资活动时,事前要创新石油工程设计,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设计,关系到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以及工程造价的力度。所以,人们要相应提高对石油工程设计的重视程度,避免出现轻设计、低效益的工程建设现象。与此同时,良好的工程设计,还能优化工程造价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会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和作用。

四、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石油企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以往相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但是目前石油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仍受传统造价管理体系束缚,这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前进步伐,阻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并且造价管理中经常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从中能够看出,要想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序性,就要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几率、明确权责关系、缓解矛盾以及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控制主动性,促进石油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五、合理分析工程预算

合理控制施工预算,是石油企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对于成本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推动作用。即当工程竞标成功后,管理人员首先要开展预测工作,预测内容包括:施工材料、实际施工,同时,确保施工方案满足实际需要以及工程建设发展。并且,针对设备、材料以及人员等建立一定的成本控制制度,将成本目标置于预期施工目标之内,这样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对比分析施工预算和投标预算,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和方案,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分配分包资金,这不仅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损失,而且还能通过预算的合理分析,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六、建立优质造价工程团队

优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关键和保障,要想促进此目标顺利实现,就要建立优质造价工程团队,严格筛选团队人员、增强已入选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石油企业要拓宽造价工程人才的招聘渠道,将大量优秀人才吸引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来。与此同时,组织团队人才进行系统性培训,促使员工通过培训丰富理论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技能、创新思想观念以及强化思想道德素质。此外,团队造价工程人员,还要全面了解国内外有关造价工程管理的惯例,尊重市场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对团队造价工程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进而提高造价工程管理效率、优化管理质量。

七、合理控制施工工程造价

之所以要合理控制施工工程造价,主要是它能促进石油企业实现短时间内的优质建设。石油企业针对施工阶段存在的潜在问题要有效预防,并且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要提供有效解决方案,进而减少经济损失以及工程变化情况,在规定工期内优质完成建设工程工作,有利于减少施工工程造价。此外,石油企业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有效组织施工程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量,并且工程预算人员要处理好与施工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针对现实的施工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基础上,促进施工顺利、有效进行。

八、强化竣工造价管理

石油企业完整的施工造价管理是以最终的竣工造价管理为收尾,在竣工阶段,项目验收材料要充分准备,验收工作组也要顺利组织,针对验收工作详细开展。同时,针对工程费用要具体记录、细致总结,尽量保证竣工决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还要将石油企业的债务债权等及时清理,这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建设工程账目准确化,而且还能促进石油企业稳健运行。

九、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任务较复杂,为了将此项工作细致落實,要增强工程造价管理认知、创新石油工程设计、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合理分析工程预算、建立优质造价工程团队、合理控制施工工程造价。此外,还要强化竣工造价管理。通过上述方法的有效落实,能够促进石油企业建设造价工程管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及时满足石油企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萍. 论石油企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控制[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3:419.

[2]吴京燕. 石油建设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管理探究[J]. 科技与企业,2012,15:50-51.

[3]赵忍高,朱云威. 石油企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 化工管理,2016,24:15.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近些年来,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污染事故频发,传统的矫正正义价值观和侵权责任法难以实现充分合理赔偿,有必要基于分配正义和生态正义法治观,对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进行立法证成,明确其符合分配正义和生态正义要求,体现效率价值。实践中可通过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委员会运作基金,并规定基金性质、资金来源、赔偿范围、赔偿限额及免责事项等主要制度。

[关键词] 海洋石油开发 污染 损害赔偿 基金 立法 制度

[作者简介] 朱作鑫(1981— ),江苏南京人,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处长,研究方向:海商法。

一、构建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

赔偿基金制度的必要性

近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大规模的海洋石油开发作业在给人类提供丰富能源的同时,也对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无论是赔偿受损害方的经济损失,还是治理污染、恢复海洋生态,都需要巨额资金,仅依靠海洋石油开发企业的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显然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有必要立法设立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以下简称基金制度),作为责任保险、财务保证外的补充,专门用于向海洋石油开发污染受损害方提供污染者赔偿责任之外的赔偿。

首先,传统的矫正正义价值观和侵权责任法难以为实现海洋石油开发污染的充分合理赔偿提供价值基础。根据矫正正义价值观,伤害者补偿受害者,受害者从伤害者处得到补偿即为正义。如果固执传统,只强调污染者与受损害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将损害赔偿责任完全局限于污染者本身,由其独立承担污染损失,在海洋石油开发污染事故较小的情形下或许能够做到,但对危害更大、更需要获得充分合理赔偿的大规模污染事故而言显然难以实现。另一方面,石油属于“准公共产品”,如果开发惠益由全体社会公众共同享受,而生产成本以及在生产活动中难以克服和避免的污染风险由海洋石油开发企业独自负担,则任何理性的企业都没有动力去从事开发活动。如此一来,会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和各个行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甚至可能会干扰国家经济社会秩序,反而造成不正义。

其次,先进的生态正义法治理念尚未在立法中予以体现,不能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生态正义观虽然日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但目前仍停留于价值判断范畴,在我国海洋生态立法中尚未得到明确体现。由于法律并未对海洋生态损害的概念、赔偿责任等做出具体规定,导致海洋生态权益、义务及责任制度始终处于空白状态,并且海洋生态损害作为一种公益损害,不属于民事权益损害,并不符合当前环境侵权责任法律要件中的损害类型,难以适用侵权责任法,致使在面对海洋生态损害赔偿时,生态正义只是一种道德层面的约束而非法律规范。

再次,目前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机制不具有效率性。从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实践看,主要分为协议和诉讼两种方式。然而,无论是协议还是诉讼方式都会消耗大量成本,不具有效率性,反而有可能加剧其复杂性。

二、基金制度的立法证成

基金制度作为一项复杂的法律机制,对其进行缜密、周延的立法证成,是构建具体制度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基金制度的首要价值是实现分配正义,同时也蕴含着生态正义的制度价值,并且有利于实现效率。

(一)实现分配正義是基金制度的价值基础

在传统的矫正正义理念流于法律形式主义,不能满足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实际需要之时,以分配正义价值观为基础,立法规定基金制度,将本应由单个海洋石油开发企业承担的污染风险,分散给整个社会来承担,从而实现传统的矫正正义向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分配正义之嬗变,显然更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对海洋石油开发企业而言,建立基金制度有利于通过社会化分担方式,减轻海洋石油开发作业中面临的污染风险,激励其为社会提供石油产品。对受损害方而言,由基金对其进行补充赔付,有利于克服因污染者财力有限而造成的“侵权人在很大程度上分文不付,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责任承担者”的法律窘境。

(二)生态正义法治观要求建立基金制度

建立基金制度,本身也是生态正义法治化的过程,将生态正义确定为基金制度的价值取向,通过设计具体的法律条款明确海洋生态、污染者以及其他主体在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中的相互关系,将抽象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转化为现实的海洋生态权益、义务与责任制度,从而实现依法维护生态正义之功能。通过设立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在清偿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造成损害的债务,将人类行为产生的不经济的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同时,促使和引导消耗海洋石油资源的各方主体参与基金,通过金融手段持续加大对海洋生态的反馈投入,既可以使海洋生态从人类处获取物质上的回报,也可以使全社会逐渐认识到人类与海洋等其他生态物种的平等地位,污染行为的非正义性以及人类对其他生态物种所负有的各种义务,从行动上到观念层面共同实现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回补自然反馈自然的良效。

(三)构建基金制度有利于实现效率价值

作为一项新型法律制度,基金制度在创新救济机制,实现损害填补、申张正义的同时,能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实现最大的权益保障,彰显效率价值。

在宏观层面,基金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即基金制度的社会效率。通过立法赋予政府征收和使用基金的职能,借助政府固有的“合法性信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海洋石油开发企业和受损害方的沟通成本,化解污染者与受损害方之间的信任危机,并使当事人更加容易接受政府的引导,达成协商一致。同时,由政府负责征收法定基金,并将基金收入依法转移支付给有需要方,既保持了政府对市场应有的谦抑性,也避免了因滥用行政权力而增加的社会成本。

在微观层面,基金制度可以增加经济收益、降低经济成本,即基金制度的经济效率,主要针对的是特定的个体或者群体所获取的经济收益和支出的经济成本。受到污染损害的当地居民、渔业、旅游业等是直接受益对象,基金制度可以保障其在污染者无力提供充分、合理赔偿时,获取基金的补充赔偿,弥补经济收益。对海洋石油开发企业而言,基金作为其赔偿责任以外的补充赔偿机制,使他们的责任限制成为可能,避免了因赔偿数额过大而产生的财务甚至破产风险,使之亦成为这项制度的受益者。

三、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

赔偿基金主要制度构想

(一)基金制度的立法模式

根据现行《立法法》和立法实践,现阶段采取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立法模式较为适宜。基金制度所涉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征缴和使用两个方面:就征缴而言,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征缴基金,本质上都是对公民、法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的征收;就使用而言,基金使用与民事赔偿息息相关,属于民事基本制度范畴。因此,根据《立法法》第八条有关法律保留事项之规定,只能通过法律而非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的形式对基金制度作出规定。此外,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毕竟是专门事项,单行立法在内容和体例上显得比较单薄,并且新制定法律的程序较为复杂,不利于应对当前防治海洋石油开发污染之紧迫形势。通过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增加规定基金制度,能够有效克服前述问题。《海洋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其中增加基金制度相关内容,既可以避免单行立法较为单薄的缺陷,也有利于保持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完备性。同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修正案形式对《海洋环境保护法》作出部分修改,相较新制定法律的程序更为便捷和灵活,可以大大加快立法进度,有效应对当前迫切要求。

(二)基金的运作方式

由于基金制度涉及到行政部门、企业、社会公众等诸多主体及其不同利益诉求,如果采用信托方式来运作基金,必须符合《信托法》所规定的自愿原则。通过立法将基金作为国家财政安排工具的一种,纳入政府性基金范畴,明确基金是通过国家强制力设立,由作为国家代表的基金管理主体负责征收,充分体现了效率追求,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托方式无法解决的协商困境,更好地实现基金之效率价值目标。

(三)基金的管理主体

为尽量减少和克服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推诿责任等弊端,更好地运作基金,应考虑在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时,将基金脱离于前述行政部门之外,明确基金的特别法人地位,其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并承担责任。同时,可借鉴船舶油污基金的组织形式,设立由财政、发改、海洋、安全生产、农业、旅游等部门共同成立的基金管委会作为基金的法定代表人和执行机构,由基金管委会代表基金对外表达意思,实施法律行为;基金管委会在法定范围内实施理赔等行为之法律后果应当由基金承担。

(四)基金的资金来源

要保障基金制度切实发挥作用,资金来源必须稳定可靠,立法时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1. 税收。可以从向海洋石油开发企业征收的资源税、环境税等保护公共环境的税种中列支,从这些税收中抽出部分作为基金的资金来源。同时,考虑到海洋石油开发企业已经向国家缴纳相应的资源税、环境税,为避免重复征税加重企业负担,可在海洋石油开发企业缴纳相关税收的具体税率设置上进行相应调节,不再单独向企业征收专门基金。

2. 财政拨款。在基金的设立阶段,完全依靠税收支持显然力有未逮,财政拨款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发达国家亦有此做法,如美国的超级基金制度将财政拨款作为一项主要来源,日本公害健康被害补偿制度中的事业费也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担。但需要注意的是,财政在基金设立初期对其进行拨款的目的是为了适度降低海洋石油开发企业经济负担,使基金早日运作,本质上是给予海洋石油开发企业财政补贴,并不具有持续性。因此,在立法时应就财政拨款设置“日落条款”,规定当海洋石油开发企业缴纳的有关税收用于基金的资金达到一定数额时,即停止对基金财政拨款。这样既可以保障基金起步阶段的运作,也避免以财政补贴代替本应由企业履行的摊款义务。

3. 处罚收入。发生海洋石油开发污染事故,海洋石油开发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并不免除其行政、刑事责任,由此而产生的行政罚款或者刑事罚金,理应直接注入基金,用于污染防治、损害赔偿、生态恢复之需。

除此以外,基金运作过程中基于上述资金所产生的孽息亦应纳入基金的资金池。

(五)基金的赔偿范围

基金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空间范围、赔偿事项、赔偿限额和免责事项。

1. 从空间范围来看,鉴于我国海洋石油开发主要集中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这些海域范围内的受损害方,可向基金提出索赔。

2. 从赔偿事项来看,根据国内外近期发生的海洋石油开发污染索赔实践,赔偿范围主要包括:(1)为减少油污损害而采取的应急处置费用,控制或清除污染所产生的费用;(2)对渔业、旅游业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已采取的恢复海洋生态和天然渔业资源等措施所产生的费用。其中,第(1)项费用系为保护整个海洋生态而发生,应优先受偿。其他费用按照发生数额,按比例并列受偿。

3. 关于赔偿限额。一是海洋石油开发企业自身原因导致的侵权赔偿,若赔偿金额超出其负担能力,可由基金对超出部分按比例支付,具体比例由基金管委会确定。二是海洋石油开发企业以外的第三者导致的污染事故,第三者无力赔偿,基金代为赔偿的限额原则上以直接财产损失及人身伤亡为限。三是对海洋石油开发责任保险赔付范围外的部分,赔偿金额亦应以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为限。

4. 关于免责事项。就基金而言,列明必要的免于赔偿事项既是对法理和现实的尊重,也促使各方认真对待其权利和义务。根据侵权责任法、环境法等有关理论,借鉴国外相关立法例,笔者认为,立法时可规定,下列情形,基金不予赔偿:油污损害由战争、敌对行为造成的;索赔人不能证明油污损害由海洋石油开发活动造成的;因受损害方过错造成全部或部分油污损害的。

四、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同时,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基金制度作为一项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等海洋事务密切相关的新型法律机制,当前正处于相关立法难得的机遇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界和實务界对基金制度基础理论、具体制度等不断深入研究,这一法律制度将很快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戴婧.论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思想对社会法的影响[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5-68.

[2] 赵蕾.大规模侵权概念的再界定——以风险社会为背景的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6):75-79.

[3] 潘昊.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法理基础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23-126.

[4] 殷鑫.论生态正义的法律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0-54.

[5] 胡水君.法律的政治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

[6] 刘铮铮.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6.

[7] 张强.均衡论视域下的海上油污染事故生态损害赔偿法律机制研究[A].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689-694.

[8]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九版)[M].萧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

[9] 王新红.宏观调控法治化:价值、难题与实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1-60.

[10] 吕忠梅.理想与现实——中国环境侵权纠纷现状及救济机制构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208.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石油企业资金结算和集中控制的概况,之后阐述了石油企业资金结算和集中控制新系统的构建方法,以期提升油田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水平。

[关键词]石油企业;资金结算;集中控制;新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资金结算和集中控制是企业集权模式中首要选择的模式,因为它们对资源进行了高效的监控及配置,使其受到国内外众多企业的青睐。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不论是资金结算还是集中控制都不是十分简单的事情,其和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流程、控制制度和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具有较大的联系,所以在运行中资金结算和集中控制同时拥有的模式会使很多企业的控制目标和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1 石油企业的资金结算和集中控制概述

在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当中,以往很多时候所实施的都是单独结算、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资金流、票据流及信息流之间出现了脱节的问题。资金的滞留和短缺同时存在,让资金在流转与结算上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使业务流程出现重复的问题,从而使资金周转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一些二级单位或子公司出现很多资金拖欠的问题,贷款数量较多,然而其他一些二级单位或子公司则由于资金长时间的滞留而出现较多的机会成本。因此,在企业集权的体制管理下,资金集中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助于出资者利用对资金的控制真正实现其控制权。这是石油企业对过去管理系统进行改变的出路,然而因为石化产业具有地域比较分散、资金投入较大、所需技术较高等特征,无法把所有资金都全部纳入企业的财务当中进行统一的结算,而是根据区域对财务设置分支机构,在分支机构和各个子公司之间开展日常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

内部资金结算极大的石油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确立,推动大部分的石油公司和地县级石油公司两者间构建了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石油企业,尤其是省市级石油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机制的健全,加大了对资金进行统筹管理的力度,并极大地改善了石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机制。这不但有助于贷款资金的快速回笼,并能够从根本上优化石油和石化资源配置,推动原油和成品油市场有序发展,使企业之间不良竞争造成的成品油和原油混乱市场局面得以避免,从而提升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石油企业资金结算和集中控制新系统的构建

2.1 石油企业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新系统构建的总体思想

石油企业资金阶段和集中控制新系统的构建要结合《原油、成品油内部转账结算实施细则》,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开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当前手工业务操作的现实模式,达到结算中心总部和各个分支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上报以及报表汇总的目的,通过计算机全面处理和完成财务公司总部和各个分支机构的结算基本业务,并完成各个结算分支机构报表的汇总、生成,以及传输和打印等, 从而渐渐完成资金结算业务电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2.2 石油企业资金结算和集中管理新系统构建的措施

2.2.1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下属公司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首先,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集中管理,在第一个步骤当中,要选择比较先进,但缺少重要银行信贷关系的子公司进行信贷、结算及现金集中管理。对于已经开展资金集中管理的公司要让其所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到结算中心所已经明确指定的银行进行操作,并通过对资金强化预算、预测及监控来实现对资金的管理,通过结算中心实现对闲置资金的调配。其次,要确保主体资金的集中管理。在本步骤当中,企业一定要在财务公司统一开户,集中管理信贷与资金,如果没有进行集中管理的企业可以根据之前的管理方式进行操作,然而一定要将其资金的运营状况随时上报给集团总部。最后,要做到集中管理全部资金。到了这个步骤,所有分公司的资金要全部进行统一调配和集中管理,统一进行信贷,实时监控日常的现金活动,使资金结算中心、信贷及监控中心的功能得以完全实现。

2.2.2 通过等级管理制度实现对子公司的资金管理

不论是过去的存货管理ABC法,还是近年来财税部门所实施的会计信用、纳税信用等级管理方法,这些与成本-效益原则相符合的等级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因此,石油企业在对分公司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等级管理制度引入其中,即根据石油企业总公司所确定的原则,评定分公司的等级,进而进行不同的资金管理。如果分公司的等级较高,集团财务可以对其资金管理适度地放宽要求,对其审批的权限适当增加;如果分公司的等级较低,就要加强资金管理和监控,使其审批的权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对分公司进行等级评定时,可以结合分公司的实际状况,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评定,例如:其审计的结果如何,财务操作上是否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公司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如何、财务资料是否及时和完整、财务信息系统是否完善,是否对总部的管理要求和制度具有较高的配合度,等等。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这个评定要定期进行调整,而不是终身的体制,此外,还要结合随时调整后的等级相应地采取资金管理措施,促进等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束嘉.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研究——以中海油集团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冯俊刚.DQ油田资金结算中心资金集中管理与结算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面对日益激烈的来自市场方面的竞争,石油企业应该在全球化与经济统一化化的市场竞争中赢取发展,进步和生存,一个非常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创新企业以及管理企业。企业的生存与企业的发展重要的主题是创新及其管理,提高管理以及创新能力和水平对于今天的石油企业是有着非常特殊和深远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管理 石油

1 引言

今天我们看到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国家石油企业要在全球市场化和全球经济统一化的市场竞争中赢取生存和达到更好更大发展,一个非常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管理和创新企业层面。本文章主要说明了我们国家石油的企业管理以及在石油管理方面的创新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由于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条,说明了管理的新生力量的根本是源源不绝的创新,论述了管理与创新是企业的生存和企业更好发展的主题,这些都对于增加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与石油企业的创新的能力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的管理与理论指出,管理与创新在现代管理理论中被认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资源整合模式,是企业根据技术以及市场的变化所做出的相应改进以及调整。

2 国内的石油企业管理与创新的现状分析

2.1 目前创新手段是极其有限的

石油企业现在主要在管理的方式上,管理的方法上,管理的模式上,三方面鼓励与创新,并且在大部分的领域内尽力开展和积极开拓创新性的活动,以达到在管理制度上大幅度提高,在创新程度上大大加强,而且全局的创新达到新的水平。

2.2 创新的方法非常简单和单一

在创新的方法方面,我们现在的方法是通过借鉴其它相邻领域的知识以及技能,导致我们目前实用性差、我们的独立创新非常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大的阻碍了中国的石油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

2.3 创新的动力不足和意识不明显

目前来看,石油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创新与素质,相应的技术经验以及技术知识的不足,这些对于很多复杂的变化是很难主动的去适应,因此很难达到创新的要求。这其中的一方面因素是我们对创新缺乏形成概念的正确认识,企业的领导者中相当部分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仍然保持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刻不要的层次上,没有注意到经济本质之内涵。

3 石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提高原油的产量,并且在长期以来国内的原油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下,石油企业特别重视技术创新,投入很多,正因此,石油企业对管理创新却没有很强的认知,这个重要原因造成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石油企业对市场反应相对迟钝,没有市场的压力,不能形成企业创新环境主要是因为其长期处在计划与经济之中,石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观念的问题,现在的状况是等、靠、要的行为和思维方法,迫切需要提高市场意识和改革意识以及忧患的意识。这些具体的表现为:一些职工持一直期待高的工资收入;而且一直保持浓厚的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那便是企业全部安排包办;这些观念没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去面对改革,面对等政策,只能靠领导,安于现状。

4 石油企业目前的重点和途径是企业的创新与管理

4.1 适当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创新

石油企业需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创新来实现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组织,企业操作的依赖结构和组织的支持。传统的石油企业因其庞大的组织,非生产性冗余成员,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情况,近年来,石油企业内部,自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变化和资产重组,通过主题、剥离辅助,能压缩管理层次和精益管理措施,如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但也带来了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

4.2 管理思维和创新

行为受思想指导,理念决定出路。管理和创新试点是创新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创新不仅可以带来创新的管理活动,也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所以无论是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大大提倡思想转变和更新,但也学习、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去介绍新的管理理念,使企业领导和其他技术人员、基本操作人员的视野和想法得到开放,有必要建立一个市场的想法、概念、想法和利益竞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概念的信息,战略概念和营销的概念,这个概念的人才等各种新概念,并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勇气去改变和创新。4.3 管理制度创新

石油企业重组,大部分业务为证券分支,另一部分是存续的公司,至今仍保留原来的名称。原来的一个企业是一分为二,各有自己的法人,独立的经济,行政,只有在党和群众组织作为一个系统。限制发展的石油企业制度的主要障碍是企业内部关系。所以企业必须进行創新。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一个新的管理系统。

4.4 管理方法和创新

国内石油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先进的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和定置管理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这个国家,但因为没有制度保障,许多只有成为形式。管理者需要使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形式,提高反应速度的思维和管理效率和质量,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创造更多的管理方法。

4.5 管理技术和创新

企业通过应用创新知识、新的技术和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优化服务,占领市场,实现市场价值。在上游地区,勘探和开发具有非常大的困难,油田开发规模减小,尤其是深海和极地非常规资源及勘探开发,必须依靠高新技术。石油是干预测石油科学与技术不断提高休息后,但也增加了全球石油储备,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

5 结语

在目前来看的很多问题中,石油企业的创新以及石油企业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创新活动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受外部许多条件的影响,然而其内部的环境才是制约企业管理与创新的根源问题。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是中国作为石油净进口国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分析了石油企业目前海外投资和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保证石油资源供应,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时间有限,经验不足,而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又有着“高度受控”、“高度敏感”等有别于其他产品的显著特征,因此有必要在分析现状、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探索和实施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一、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十多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这一进程并不一帆风顺,而是遭遇了不少的困境、挫折,并暴露出中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诸多不足。

1.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资金不足。石油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与高回报的行业,资金实力对一个石油公司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扩张极为重要。中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明显受到资金上的约束。因此,在海外开发的油田规模一般都不太大,即使像苏丹这样比较成规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资,因而获得的份额油和收益也比较少。中国石油企业资金不足的原因有:中国的石油企业与国外的大石油公司相比,无论是经营规模、经营范围还是经营效率都还有较大的差距,这是中国石油企业资金不足的根源。

2.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成本过高。由于中国海外石油投资起步较晚,那些投资风险小、前景好的海外油气资源,大多已经落入跨国石油巨头手中。作为后来者,中国石油企业进入这一领域自然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蒙受经济损失。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为了中标海外石油项目,普遍报价偏高,个别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经过激烈价格竞争到手的项目利润较少。1997年,中石油出资35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储量,并计划建设一条长3 000公里的输油管线直通中国西部。但中标以后才发现项目投入资金太大,而依靠开采当地原油的收入根本无法弥补巨额的支出,最后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搁浅,使公司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要降低成本,中国石油企业必须提高经营水平,同时要做好跨国经营的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评估工作,尽量减小投资风险。

3.中国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实践证明,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石油产业发展的最持久、最根本的动力。世界油气产量每上一个台阶都依赖于新理论、新技术的推动。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一直是国外大石油公司长盛不衰并发展壮大的秘诀。中国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较为接近,但在炼油化工技术上还有10~20年的差距,技术上的差距大大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科研开发工作还是以跟踪、模仿为主,原始创新的成果不多。目前,中国几大石油企业都加大了技术创新的投入,但与国外的大公司仍然还有很大差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的比例也不高,技术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技术创新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因素是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4.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不足,跨国经营人才缺乏。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国际上受到的争夺极其激烈,并常与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结合在一起。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不但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这些非经济因素,有时还必须考虑文化、意识形态与法律上的差异,这就使得跨国经营经验丰富与否以及跨国经营人才素质高低对跨国经营的成效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很长时间里,中国石油石化的生产和营销基本上是封闭式运行的,融入国际石油市场的时间较短,因为没有丰富的跨国经营的经验,缺少一支与跨国经营匹配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缺乏预见性和处理技巧,因此在国际石油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状态。

二、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1.继续实施企业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石油工业的三次大规模重组从宏观上为深化其内部改革创造了条件,但石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思想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就中国石油工业的现状来看,企业改革不到位是制约产业重组的最大障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力乃至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活力,有活力才能将规模做大。因此,如果不进一步深化石油企业改革,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而仅仅是将一些企业合起来以对付国际跨国公司,无异于画饼充饥,这反而会将一些原来尚有活力的企业被没有活力的企业拖垮。所以,中国石油企业应进一步实施企业重组,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按照市场原则,通过产权流动、整合,以及与此相伴的企业治理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的改造,使企业在重组中保持发展活力。

2.进一步建立和建全石化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石油公司参与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竞争,主要靠技术水平形成的综合实力。中国石油企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大研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石化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科技系统结构调整和专业化的重组,从体制上克服原来石化系统科研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速度过慢的毛病,以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机制的转换,提高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发挥企业作为石化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大中型企业要建立和健全技术开发机构,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以及产品质量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三是建立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协作体系,积极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外系统科研机构的联合,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原则,采用联合攻关、开发、推广和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创办科技企业等多种形式,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

3.建立国内国际战略联盟。中国石油企业就其目前的实力要与国际上的大石油公司单独竞争,难免处于不利地位。但中国石油企业在所有制结构上都是以国家所有制为主,再加上利益上的趋同,具备了很好的联盟条件。如果中国石油企业在参与世界石油竞争中结成同盟,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海外寻找石油项目中“撞车”,甚至进行“自相残杀”式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以相互间进行优势互补,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石油企业在面对国外石油公司激烈竞争的一种较好选择,不但符合国家的利益,也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但要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必须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4.完善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政府支持体系。改革和完善海外石油投资管理体制。中国石油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首先要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运作体制。对于那些明显滞后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实践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应当立即进行修改。如进一步简化海外投资的审批环节,增加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赋予企业更多的投资决策权,放宽对企业海外投资的额度限制和外汇管制等。

建立海外石油投资开发基金。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均不具备完全用自有资金进行大规模海外石油投资的实力,需要国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使中国的石油企业获得一块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其“走出去”。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的筹集渠道可考虑:一是从石油地质事业费和储量有偿使用费中划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海外石油投资;二是从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和对外合资合作援助基金中划出部分资金;三是从石油进口关税和增值中划出部分资金。

完善海外投资的法制建设。中国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海外投资法》,将现有的对外投资政策和条例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增加透明度,规范和管理中国的海外投资。在法律的制定上,要既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一方面要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海外投资法》还应具有前瞻性,对于海外上市、兼并、收购等国际通行投资方式应有明确的说明。

参考文献:

[1]韩涛,郝洪.中国石油公司海外经营的汇率风险管理初探[J].国际石油经济,2006,(10):12-13.

[2]许庆瑞,蒋键.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及其相关理论的演进探讨[J].商业研究,2005,(5):28-30.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阐述了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介绍了当前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石油化工企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对石油企业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的运行。拥有良好安全文化气息和安全文化工程的企业,其工作人员安全素养和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一定也是非常高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达到持续安全生产。众所周知,较之其他行业企业,石油企业属于高危险类行业。不断出现的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对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对企业发展、对环境都造成巨大不良影响。据调查,多数石油企业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瑕疵,安全文化建设达不到要求。因此,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十分有必要也是十分迫切的。

1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四方面内容,分别是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核心内容是安全精神文化建设,表象内容是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1.1安全精神文化

正确的安全观、牢记和遵守安全信念和价值标准都称为安全精神文化。同样安全最高目标、安全哲学思想和安全文化伦理道德也都属于安全精神文化。

1.2安全物质文化

各类先进的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到位,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先进有效,这就形成了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处于安全文化体系的最外层,展示了是安全文化的外部形象。

1.3安全制度文化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就是安全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其外在表现出了安全精神文化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表现出了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4安全行为文化

员工的行为得到有效的安全规范,充分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就是安全行为文化的主要工作。这样能够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

2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安全生产关乎企业所有人员,同样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关乎所有职工尤其是关乎企业领导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各种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瞬变性使企业领导面临极大的风险,导致部分领导思维跟不上节奏。企业领导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清以及重视程度的不够都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带来阻碍。

2.2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素质薄弱

多数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其职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技术素养不足具有直接的关系。企业职工若是具有的安全意识淡薄就不能形成保护意识。更甚者有的职工不顾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进行违章操作。这些都是安全意识薄弱引起的,都会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形成阻碍。

2.3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安全技术管理团队。不过部分企业安全技术队伍能力不过硬,专业素养不高。安全技术队伍若是不能对安全隐患彻底查清并消除,不能充分预见事故的发生并采取有效措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不能有效推进。

2.4安全教育不足

现如今企业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很多的安全教育的活动都是停留在表面,职工并不能有效的学习到知识和技能,也就达不到实际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技术、最新的工艺和材料在石油生产中的应用。这对石油企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更高挑战。

3推进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3.1构建核心理念

企业需要不断确立并实现安全文化目标,用理念指导行动,用文化指导方向。企业建设安全文化,必须从全局上战略把握,提出企业安全生产核心理念,构筑安全生产精神层面防线。

一是树立“安全是企业的立根之本,安全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先进理念。企业安全生产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安全生产才能保障职工人身健康的根本利益。企业需将以上三者结合在一起,确立“安全第一”的重要思想。

二是确立“安全工作每时每刻新起点”的安全管理观念。这种安全管理的理念,就是不以过去的成绩为傲,牢记安全生产不以过去论成败,不能放松一分一毫,时刻保持紧迫感。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为建设安全型石油企业不懈努力。

三是确立“安全源自于危机感和责任感”理念。企业在忧患中发展才能壮大。尤其是安全方面,不能大意,时刻谨记危机感和责任感。

3.2贯彻理念构建制度

安全理念发挥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作用。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基础就是拥有健全完备的安全制度。

一是贯彻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建立安全目标三级考核制度。企业需要为每个领导制定相应的安全目标责任,不管是企业经理和党委书记,还是单位负责人、科室主管以及大小队班组长,都应相应地肩负起各自的责任。构建成“全员、全面、责任到人”责任管理系统。

二是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严格监督审查生产规程中各个环节,包括编制、审批、贯彻、执行在内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安全设施必须与改造、新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3贯彻制度构建机制

一是构建安全理念传递机制。石油企业职工能否最大限度的接受安全理念,与安全理念传递机制的建立息息相关。石油企业可以开展各种活动用来传递安全理念。包括制定安全标语,安全警句和理念汇编成册,定期不定期的对制动进行讲解,并开展专题讲座等交流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加深职工对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

二是构建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安全培训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职工的安全素养和安全防护意识。石油企业工作者的安全素质得到有效的教育能够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

三是构建安全测评机制。安全测评机制则是检验职工学习成果的最好途径。可以采用问卷和谈话等形式,对企业职工进行测评;企业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安全检查组织,对企业日常执行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四是构建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先进的安全措施与设备能够有效阻碍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广先进高效安全设施,淘汰落后低效安全设备,为做好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3.4必须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企业应时时刻刻把生命放在首要位置。安全文化落实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实现安全生产。

二是严格要求。从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到安全文化知识的学习等一切安全文化推进的活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严格要求。

三是求真务实。形式主义必须得杜绝和禁止,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求实务实,力求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四是持之以恒。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依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做到持之以恒。

五是全员参与。“大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格局,必须依托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

4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依据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职工安全专业素养和安全技术技能不断增长的过程。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直接作用,也对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也是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方法。石油企业作为高危行业企业,有效地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程对于其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为企业更为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写飞.海洋石油工程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项目管理技术,2010,(8):8992.

[2]陈光玖.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管理[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1,25(6).

[3]单志刚.树立人本安全管理思想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2428.

[4]冯跃威.2011年中国石油石化业事故为何飙升[J].中国石油石化,2012,(3):3335.

[5]章晓彤.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远洋航务,2008,(8):6970.

[6]焦桐祥.试论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演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1):181184.

[7]李竞,王学广.论地勘单位增加安全投入的必要性[J].化工矿产地质,2007,29(1):6164.

[8]赵喜元.中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初探[J/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0204.http://www.paper.edu.cn.

上一篇:工程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因子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