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市场调研范文

2023-09-20

体育市场调研范文第1篇

同学们,你们好!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正逐步走向大学生,已成为广大同学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课题通过对我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期了解和掌握我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为合理开发我校体育消费市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参考。调查工作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配合。

请在填写每个问题之前,先看清楚每个问题的内容和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谢谢您的合作。祝您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1.您的性别: A 男B 女

2.您所在年级:A大一B 大二C大三D 大四

3.您攻读的专业类别:

4.您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吗?

A 非常愿意B愿意C 无所谓D 不愿意

5.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吗?

A 几乎没有B 偶尔C 一般D 较多 E非常频繁

6.您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是什么?[多选题]

A 对体育运动感兴趣 B 受同学影响 C 消遣娱乐D强身健体 E 交际和学习需要 F 其他

7.您的月平均生活消费水平大概是多少?

A 500元以下B500~800元C800~1000元D 1000~1500元E 1500以上

8.您每月体育消费支出费用?A50元以下B 50-100元 C100-300 D 300元以上

9.您的体育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

A 体育服装鞋帽B运动器材C 场地器械租用费D比赛表演门票E体育书刊音像F 体育彩票G 参加俱乐部H 伴随运动的饮料费用

10.您每年用于体育服装鞋帽的消费大概是多少?

A 200元以下B200~400元C 400~600D 600~800元E 800~1500元F1500元以上

11.您每年用于购买体育器材的消费大概是多少?

A 100元以下B100~200元C 200~300 D300~400元 E400~500元F 500元以上

12.您每年用于观看比赛、体育书报方面的消费大概是?

A50元以下B 50元~100元C100元~150元D 150元~200元E 200元以上

13.您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场所是?A免费场所B 收费低的场地C价格适中,环境好D 高级俱乐部

14.你认为阻碍您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是?[多选题]

A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 B周围的人体育锻炼氛围不浓C学校体育设施缺乏D 经济原因 E空闲时间不多F其他

15.在花钱买健康方面您支持哪类观点?

体育市场调研范文第2篇

【摘要】 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管理方式是促进体育产业快速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体育产业的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管理的内容、原则和要求。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市场化 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重要。体育以自身的经济价值和潜在的商业市场效应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并逐步走向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同时,体育产业自身建设与发展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

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是整个国民产业的一部分。由于体育带有浓厚的服务性质,所以涉及到更多无形的精神活动,对体育产品理解上的差别,导致了体育理论界对体育产业的内涵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体育产业是一个体育结合性的服务体系,因此,它包含体育产品业、体育建筑业、场馆服务业,竞赛宣传业、体育传媒和转播业等方面;还有的是将各行各业将产业界定为有形的物质产品和无形的体育服务,并把体育产业分为体育主体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两大类。所谓主体产业指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和体育娱乐等,体育相关产业是指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场馆、媒体传播和体育出版等等。作为产业,它必须遵循供需规律和价值规律进行市场竞争。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特点

1、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特殊性产业

我国建国后一直将体育视为“上层建筑”,是纯消费的公益事业,由政府管理和投资,所以不研究体育的投入与产出,也不研究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给体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1985年在国务院批准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中,明确地将体育产业列入第三产业,而在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更是提出要“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活力的第三产业自我发展机制”,并要使第三产业中“福利型、公益型、事业型单位向经营型、盈利型转变,使之成为自主经营的企业”。被列为第三产业后,体育服务业得到兴起,体育产品得到极大的开发,各种体育经营活动日渐频繁。各竞赛项目俱乐部的成立、运营,体育彩票的发行等,体育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

只有将体育产品投入市场才能产生相当的经济价值。这是现代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特殊产业,具有面向大众的公益性要求。体育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都要经过生产、销售、经营和需求的过程,必然要与其他经济体系相联系。有的体育产品,从产品本身性能来讲它可能还是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属性,这种客观的相互交叉、渗透是由体育产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体育产业也可以称为复合性产业。

2、体育产业具有文化性

体育产业不仅具有商业性,同时也具有文化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有的体育产品可以增进文化素养;有的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有的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可以培养人的意志、自信自尊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还能促进交流增进团结等文化功能。所以体育产业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一项很重要的文化产业。

3、体育产业的健身性、娱乐性和休闲性

体育产业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及开展的种种体育活动,均能起到强身健体、减轻压力、愉悦身心,培养意志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关注提高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人们的科学健身意识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所以,体育产业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后,向社会提供了大众化、知识化、多样化的健身、娱乐和休闲服务,满足了人们发展的需求。

4、功能的多元化

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体育产品,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体育产业的产品都显得丰富多彩。按属性体育产品可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大类。有形产品是人用肉眼能看到、手能触摸到的产品、物品。如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建筑、体育设备以及其他有形的体育用品,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又具有各种不同的规格,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品又跟随市场不断发展和变化。无形产品指没有具体物体的体育精神产品,它们以特有的活动形式向人们提供各种体育服务市场。如体育冠名权、标志权、电视转播权、商务特许权、成果转让、体育康复等。

三、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管理的内涵

从世界体育发展看,体育事业要进一步发展,单靠政府投入和管理是不够的,也会因此失去经济依托而限制体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体育的管理方式必须改变,要从福利型、事业型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转化,将体育产业生产的产品投入市场。

体育产业产品价格主要是由成本费用、市场需求和竞争因素等决定的,因此,要确定合理的商品价格,必须充分了解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形势和竞争状况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强,产品价格就会高,为了获取好的经营效果,经营者就要有一整套严密的适用市场经济的管理策略。同时,体育产业中的体育场馆、健身娱乐体育以及竞技体育的市场化管理内容也各有差异。

1、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管理

体育场馆是一个经济活动的实体,它向消费者提供体育锻炼、体育休闲娱乐和观赏的场所并收取费用。这种场所就成为了商品。国外的许多体育场馆的运作模式,都是通过多种资源开发和有效经营来获取利润的,在经营过程中,体育场馆已成为了商品为消费者提供体育服务。当然并不是所有体育场馆都能获得同样的价值,它还要由服务项目的特性来决定。因此,体育场馆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要遵循这样一些管理原则:(1)以体育为主,多种经营,鼓励企业赞助体育,为社会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服务;(2)经营体育主业,兼营副业,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实现体育场馆的合理配置;(3)面向社会,挖掘场馆潜力,积极向经营型转化,参与体育市场竞争,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4)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法规而有序的进行;(5)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通过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2、健身娱乐体育的市场化管理

健身娱乐体育是体育产业经营的一个支柱产业,从经营形式来说,它可分为商业型、服务型和附属型的体育俱乐部。

(1)健身娱乐体育市场化管理内容和方法。按照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将健身娱乐体育经营范围分成若干经营单位,然后按各单位不同特点做好市场选择进行经营活动。一是服务型健身和娱乐体育俱乐部的经营。这种类型的俱乐部是纯社会服务性质,一般由政府谋划,企业、个人投资建立,对群众开放,不以赢利为目的,是向消费者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健身娱乐服务。主要有:心理健康咨询,提供心理健康处方,提高生活质量;协助社区开展多样性体育活动;提供简单而易操作的体育器材,供广大群众应用;组织观看欣赏体育活动和比赛;提供价位低的广播、报刊杂志电影。

二是商业型健身娱乐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这类俱乐部基本上是企业或私人出资建立的全方位、多功能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体系。它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消费价格相对也高。这类俱乐部的服务由于健身功能的拓宽,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方式,使它向着生理、心理和适应环境的整体性健身服务方向转化。这已成为健身服务类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单位体育俱乐部的经营。这类体育俱乐部基本上是由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医院等组织的体育健身团队。参与的对象都是学生、职工和社区居民,一般由单位自己管理,健身器材廉价而简单,通常都免费或少量收费。这种类似“服务中心”的俱乐部尽管经济效益不高,但参与的人数较多,对全民健身和娱乐具有较高价值,应该受到政府的扶持。

(2)市场化管理的要求:作为体育俱乐部,不管是服务性的还是商业性的都要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坚持政府和社会合办的原则。政府要严格调控并鼓励社会和私人投资兴办健身俱乐部,尽量为消费者提供技术辅导。群众性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如学校、社区、医院的体育俱乐部坚持面向大众,实现低价或免费提供健身娱乐服务。场地器材要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符合安全要求,要有事故预防措施,凡有条件的体育俱乐部都应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措施和人身保险业务。

3、竞技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

(1)竞技体育俱乐部市场化管理内容。竞技体育俱乐部是高水平的体育产业,它以竞技赛事及赛事所提供的相关物质基础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向人们提供观赏、娱乐和休闲服务,同时俱乐部获取相当的利润。其经营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竞技项目,运动员的水平,与大众传媒的相互影响(转播权销售),门票销售以及企业赞助,广告销售,体育项目的文化市场等。

(2)竞技体育俱乐部市场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竞技体育俱乐部是在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监管下的基层体育组织。二是运动俱乐部的运动员与俱乐部实行合同制,双方都要按合同规定履行合同。三是参赛队可以对门票、赞助费、彩票等收入进行分账。政府、比赛场馆也按一定比例分成,体育俱乐部也可以进行体育竞赛以外的经营活动,但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注册,将其收入应用于俱乐部的发展所需。四是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场竞争中,体育产品质量和体育服务质量是决定体育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竞技体育作为产业进入市场后,管理要走向规范,要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其中包括体育有形产品服务标准和无形产品服务标准。五是培养和引进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我国体育产业经营起步较晚,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因此,可以培养引进其他产业管理人才和管理干部来进行体育产业务的经营管理,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体育产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岩:论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内涵两者的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 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实习编辑:唐石泉)

体育市场调研范文第3篇

摘要:分析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运用的现状,包括运用结构、决策机制、监管体系、使用效果等,并指出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行成本过高、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高效监管机制、部分地区存在挪用公益金现象。

关键词:体育彩票;公益金;彩票发行

[收稿日期]2006-06

[作者简介]李毳(1975-),女,吉林人,讲师,管理学博士;欧阳昌民(1977-),男,江西人,管理学博士。

一、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运用的现状分析

体育彩票公益金是经国务院批准,从体育彩票销售总额中按比例提取的专项用于发展体育事业的资金。我国体育彩票从1994年开始全国发行,当年销售额5亿元,提取公益金1.5亿元。到2004年,我国体育彩票销售额累计达914.5亿元,累计提取公益金303.4亿元。详见下表。

表1 1994-2002年我国体育彩票的销售额与提取的公益金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历年人民日报及中国体育报关于上年度体育彩票的发行公告。

(一)历年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运用结构

截至2003年底,10年来我国体育彩票共筹集公益金248亿元,大部分用于体育事业,具体运用结构为:92亿元用于全民健身计划,61亿元用于奥运争光计划,95亿元用来补充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建立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等。

2004年度,我国体育彩票发行额度为154.23亿元,实际提取公益金54.02亿元,其中23.34亿元上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社会保障、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红十字事业、残疾人事业、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医疗救助等公益事业,占公益金总收入的43.2%;各级体育系统安排使用30.68亿元(包括利息及弃奖收入380万元),占公益金总收入的56.8%。

2005年,体育彩票全年销量达到302.54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并提出了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长效管理为重点,“建、管”并重的原则。2005年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实施第九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和第五批“雪炭工程”。

(二)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运用的决策机制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安排,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程序。先由主管部门提出使用计划,经财务部门审核,再上报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经济司、监察司、财务管理审计中心、办公厅、竞技体育司、主管总局领导、财政部主管业务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讨论,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由国家体育总局办公会议通过。

坚持以法管理,按程序办事,是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一项要求。体育彩票公益金每一项资金的使用,基本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中所占的比例都有规可依。

(三)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运用的监管体系

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由各级体育彩票管理机构的财务部门设立专门账户统一管理,专项用于发展体育事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并须定期向社会公布其收入和使用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地方机构须建立完备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财务从业人员须经专门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管理部门须对体育彩票的管理和销售进行审计监督。

2001年,为加强监督管理,国务院要求彩票机构应在指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彩票销售资金专户,用于归集彩票机构销售彩票的全部资金,并按规定比例将发行经费和彩票公益金缴入财政专户,按“收支两条线”原则进行管理,专款专用。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审计署联合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彩票中心要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财政监督,对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工程,每年派员进行专项检查,强化内部监督,对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四)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运用的效果评价

总体上看,体育彩票发行12年来筹集的公益金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中的作用非常明显。群众体育健身设施的改善,活动场地的增多,活动项目的丰富,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奥运训练场馆的修建和改建,均体现出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作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的“雪炭工程”,为社会保障基金提供的资金,修建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对扶贫济困、援助三峡地区,对完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增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发挥了直接作用。公益金一系列行为,增强了社会亲和力,对构建和谐的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行成本过高

体育彩票的销售总额为体育彩票资金,由奖金、发行成本费和公益金三部分组成。具体分配比例为:

1.奖金。奖金是向取得中奖资格的体育彩票购买者支付的奖励金。奖金占体育彩票资金的比例不低于45%。奖金的等级及金额由地方彩票管理与销售机构自行安排,但最高奖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十万元。未兑付的奖金全部纳入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体育彩票销售管理机构应在兑奖期限结束后的一周内,将当期体育彩票中奖及兑付情况予以公告。

2.发行成本费。发行成本费是指用于体育彩票印制、发行、代销及相关的设施和设备购置、租赁、维护等项目的支出。发行成本费占体育彩票资金的比例不得高于25%,其中体育彩票的印制费为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的体育彩票发行费为1%,其余为地方机构发行和零售商代销费。

3.公益金。体育彩票实际销售总额减去上述奖金和发行成本费支出的净收入,为体育彩票的公益金。公益金占体育彩票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30%。

目前,我国体育彩票发行成本高达20%,而日本彩票发行经营成本为10.1%,德国为16.3%,保加利亚为10%。发行成本过高,造成公益金比例较低,直接制约着我国体育彩票资金的运用效率。

(二)缺乏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一个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鉴于体育彩票的公益性,彩民的无偿性,各国对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一般都严格监管。为此,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加强了监督管理,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从1998年到2005年,我国体育总局及有关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对我国体育彩票资金管理和公益金运用进行规范;并且对每年体育彩票的收支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中心和各地体育彩票中心都会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但在实践中,仍有个别地方和机构违反国家规定,未按要求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对体育彩票的政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尚不能实现对公益金使用的全程动态监管。加上监管本身的透明度不够,某些操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使得监管的成本较高,监管效率亟待提高。

(三)部分地区存在挪用公益金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和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对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都比较重视。在资金的使用上,要求科学安排,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加强对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监督,尽量保证公益金用到公益事业。1998年9月1日,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暂行规定》,规定体育彩票的公益金主要用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属于以下范围的开支:资助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弥补大型体育比赛经费不足、修整和增建提议设施、体育扶贫工程专项支出。公益金具体按以下原则分配:(1)凡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1994-1995年度大型体育运动会的承办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在本地区销售体育彩票所得的公益金,由该地区全额留成,全部用作补充大型体育运动会的举办经费。(2)其他代理销售体育彩票的地区所得的公益金,其多数(70%左右)须交给大型体育运动会的承办省(区、市),用作补充大型体育运动会的举办经费。

从我国体育彩票发行12年来的情况看,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运用总体上基本符合上述规定,但仍有少部分地区违反上述规定,存在挪用、滥用公益金的现象,个别地区甚至将公益金用于经营性盈利活动,造成体育彩票公益金非法体外循环使用。

三、优化运用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对策建议

体育彩票的发售属于筹资性质,因此体育彩票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股票、债券、基金一样,发行体育彩票可以持续、反复地筹措社会闲散资金。但与股票、债券、基金不一样,体育彩票是不能交易或随时赎回的;体育彩票不反映股权关系、债权关系或委托投资关系,只反映体育彩票购买人和体育彩票发行人之间潜在的可能的奖金分配关系;体育彩票对购票人的回报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经济效益上,购买体育彩票可能一无所获,也可能得到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彩票是一种“或然价证券”。

正是由于体育彩票的上述特性,其筹集的资金一般由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控制使用,支持体育公益事业发展。为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公益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严格按公共支出原则,体现体育彩票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根本宗旨,从存量和增量两个层面调整优化我国体育彩票资金使用方向及结构,使筹资确实用于体育公益事业,并妥善解决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降低发行成本

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率的最直接办法是提高公益金占体育彩票资金的比例。这就需要不断降低发行成本。主要包括降低体育彩票印制成本、发行成本、代销成本及降低相关设施和设备购置、租赁、维护等项目的支出。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加强管理和内部控制,在降低硬件支出的同时,努力降低经营成本,压缩销售网点佣金比例,提高融资效率。目前,有的省市已将销售点佣金下调到4%-6%,彩票网点佣金能否普遍下降已引起各网点经营者的广泛关注。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公益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测

加强对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测,一是尽快颁布《彩票法》或《彩票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建立完善的彩票法规体系和有序的彩票市场,规范彩票公益金使用;二是可尝试改变经费一次性投放的做法,实行先拨付项目启动经费,然后对项目启动后的实际状况进行评估。达到要求后再逐步追加投入直至项目完成。具体做法是:第一,制度先行,严格规范使用制度,每一项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计划从立项到审批,均本着增强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严肃性的原则,成立由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在内的评审委员会进行立项论证,并对使用条件、使用内容和后续管理予以明确规定;第二,按照“建管并举”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计划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对体育彩票公益金援建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为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使用,国家体育总局要与省(区、市)体育局和项目所在单位签订责任书。

(三)加强检查监督,加大惩戒力度,减少挪用公益金行为

针对少部分地区违规挪用、滥用公益金的问题,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检查监督,包括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抽查和场外检查;同时,加大惩戒力度,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使挪用公益金的行为得不偿失,尽量减少挪用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向平.论中国体育彩票经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6).

[2]谢琼桓.关于发行体育彩票的若干问题[J].体育科学,2000,(5).

[3]欧阳卫民,闵路浩.彩票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4]邬燕红等.论我国体育彩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2).

[5]张玉超.我国体育彩票近十年发行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

(责任编辑:贾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体育市场调研范文第4篇

摘要:体育事业民营化是中国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体育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必然性,探讨了我国体育事业民营化改革的目标、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指出我国体育事业的民营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民营化过程中应引入竞争机制,灵活选择民营化的途径,加强政府对民营化改革的监管,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之路。

关键词:体育事业;民营化;改革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组织被划分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几大基本类型。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形态,事业单位具有不同于行政机构、企业单位的社会地位、性质、目标、功能和运行管理方式。一般认为,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内的“事业”,是特指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的“社会工作”。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和单位,而“体育事业单位”则是其基本构成部分。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管理体制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趋同倾向,发达国家纷纷在竞技体育领域强化政府指令和国家财政投入,发展中国家群众体育领域开始倡导体育公共服务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体育资源配置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按照体育市场规模,确定和配置体育产品和服务,让市场来决定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价值。西方国家奉行的是对体育的宏观调控,从体育职能、目标、政策等方面追求体育系统的自我协调与发展。

中国传统的体育事业,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也是与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相适应的,有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也曾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我们既不能继续沿用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事业”界定标准,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流行的所谓“公共产品”界定标准。此时,社会共同需要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界定国家体育公共事业职能范围的客观标准。具有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体育事务,就属于国家公共体育事业职能范围,应该由国家举办,由财政供给。反之就不应继续由政府举办,相应的体育组织机构也就不能继续保留在国家公共体育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内,而应从中剥离出去,对其进行民营化改革,推向社会和市场。

1 关于民营化

世界各国在国有化的同时也在民营化,二者平行不悖地存在。民营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的是政府更多地依靠私人(民营)机构和市场机制来提供物品或服务,更少地依赖政府部门来满足公众的需求,民营化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抑制政府对企业决策的直接干预,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通过所有权改革造就能够对政府部门施加压力的私有部门,以促使政府进行加强财产安全、保障契约执行、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的进一步改革。民营化的结果是由公共机构和私营机构共同参与生产并提供物品和服务的任何制度安排或完全由私人机构通过市场来提供。

2 我国体育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必须承认,我国过去的体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顺应和满足了社会的体育需求。很长时间里追求金牌是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和政府发展竞技体育的功能体现。这在经济学上甚至可以称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然而,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单位中存在的普遍事实是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公共体育物品或服务供给质量低劣、运作成本居高不下、资金不足、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中国体育事业和公共体育服务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不改革是不行的。因此,我国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势在必行,而体育事业的改革呼唤了民营化的出现。因为民营化的到来能够为体育事业改革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民营化能降低体育事业运行的成本

我国体育事业单位由于有着政府的全额或差额的财政拨款作为后盾,以行政手段列入预算,定量下达,在其运行过程中普遍抱着一种“等、靠、要”的心态。由于体育事业单位对某些公共体育产品或服务的垄断性供给,使得体育事业单位几乎不考虑其生产公共体育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造成的结果是作为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广大公众被动地承担了体育事业单位额外的成本。而体育事业单位民营改革化后,能够比较好地克服这个问题。大量的实践证明营利性的民营企业通过外包合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成本要低于非营利性的政府机构的预算成本。美国的民营化实践显示公共服务的合同外包使政府在保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即使将管理和监督合同实施的成本计算在内,也平均节省了25%的费用。

2.2 民营化能提高体育事业管理运行的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低下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由于体育事业单位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垄断性供给,使得其无须考虑公共体育物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民营化改革正好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民营化后使得体育事业的产权得到明晰,同时打破了传统“公共体育物品”的垄断性供给,形成了全面竞争的格局,从而提高了效率。因此,体育事业单位民营化后能够提高其内部的效率。

2.3 民营化能刺激民间资本的参与,推进体育事业改革

我国体育事业的资金来源是为较单一的。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民间资本的参与能够弥补当前公共体育事业中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的缺陷,从而打破体育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形成多元的投资主体,为公共体育事业的改革提供一条现实的路径,从而推动公共体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持续发展。

3 我国体育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目标

2011年,国家在《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指出:体育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升中国体育发展的水平和效益,改善发展结构和质量,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2010年3月,国办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中的基本方针和主要目标提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互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因此,无论是国家最新制定的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还是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意见,都对体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确立新时期中国体育事业民营化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民营化是中国体育事业改革的一个大方向。我们认为,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应当是:

第一,在重新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共体育事业职能的基础上,将现有部分体育事业单位的项目和职能推向市场,使其向民营化方向发展,逐步调整、收缩和转换国家的体育事业职能范围,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包办全部体育事业的局面。

第二,实行国家体育事业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重新划分、调整和规范政府机构与体育事业单位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切实转换政府的体育事业管理角色与职能,改革体育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增强其发展活力,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体育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现代体育事业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创新。

4 切实推进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改革

4.1 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

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有着其特殊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公共体育事业的民营化是一项巨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和持续的过程。更何况我国公共体育事业的改革还刚刚处在起步的阶段。因此,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中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加以推进,切不可冒然而进,避免引起较大的冲突,从而影响到改革的本身和社会的稳定。

4.2 民营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由政府实施的垄断而言,原则上应该取消,如果政府部门是富有效率的,那么就自然存在来自效率优势的进入障碍,政府也就没有必要用立法的特权去强化这一点,所以,进入限制本质上就是缺乏效率的一种反映,而非宣称的防止重复建设、防止沉淀成本,因为企业家不会比政府官员更缺乏经营上的战略眼光。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出现重复生产和沉淀成本的现象,只能说明重复生产和竞争导致的沉淀成本与由竞争和潜在竞争带来的收益相比要小得多,实际上我们观察到的重复生产和因过度进入所导致的巨大沉淀成本多是发生在存在严格审批的国有经济部门。因此,公共体育事业的民营化要求在公共体育产品和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原有的政府垄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3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民营化的途径

民营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委托授权是民营化最常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实际生产活动委托给民营部门,而由政府决定提供什么,提供多少,委托授权通常通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贴和解除行政性进入管制等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纵观欧美国家的民营化进程和实践,不难发现,在世界各国实际运作的哪怕是最简单的民营化案例都是综合运用多种民营化方式的结果。因此,我国体育公共事业民营化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在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灵活地选择民营化的路径和方式,有效地推进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改革的进程。

4.4 建立监督机制,强化政府的监理职能

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后政府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监督问题,因为政府的职能已从划桨转向了掌舵,从运动员兼裁判员的双重角色转变成了单一的裁判员角色,政府的监督职能的重要性是由民营化的目的所决定的。如果本来应该由政府进行的行为政府却没有做,政府干预缺位的话,在利益驱使下的民营部门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和产品的质量势必大打折扣,最终损害到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这有悖于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的初衷。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

5 结语

思考我国体育事业民营化问题的核心应该放在竞争与垄断的选择上,任何民营化努力的首要目标就是将市场和竞争引入公共机构中,民营化意味着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取消垄断,引进竞争,所以,问题的实质不是要公营还是要私营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削弱政府作用的问题,而在于要垄断还是要竞争,从根本上说是要不要坚持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衡量的效率标准的问题,许多政府活动被毫无必要地以垄断的方式组织和运营,我们一直在强烈地抨击私人垄断,却常常不假思索地、热情地接受政府垄断,这正是我们意识形态之中一个持久不衰的自相矛盾。

当然,我们还应当把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与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力图从多个视角去分析和审视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所处现状以及改革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之路。

体育市场调研范文第5篇

摘      要:基于新时代分析我国休闲体育发展面临的瓶颈和提出突破的路径。研究表明,新时代我国休闲体育发展遇到如下瓶颈:顶层设计缺陷及配套机制缺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且分布较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且服务质量不高,消费能力不足且消费理念滞后。提出突破路径:建构完善的休闲体育制度保障体系,持续增强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的丰富性及有效性,大力推动休闲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和扩大休闲体育消费。

关  键  词: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体育产业;新时代

Key words: social sports;leisure sports;sports industry;new era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从供给侧看,“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供给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生产力,而是追求发展与供给的高质量、高效率,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1]。从需求侧看,国民“物质文化需要”转向“美好生活需要”,这意味着国民需求正在转型升级,其内涵更加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而且在需求层次上,更加注重生活品位、生活厚度、生活质量。

休闲体育,即人们在闲暇时间内,以体育健身、身心健康需求为依据,以对体育活动的主体选择、直接参与为基础,以追求身心愉悦、完善自我、修身养性的目的,而进行的业余自由体育活动[2],具有非功利性、文化性、主动性、国际性、组织性、和谐性等特质。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国民休闲体育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等特征。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体育消费发展情况》显示,2017年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较快,总产出和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其中,2013—2016年滑冰人次从670万人次增长到2 000万人次左右,滑冰运动消费总规模达到610亿元,占冰雪产业总规模的15.3%;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旅游局共同推出的15条“十一”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共接待游客7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9%和21.10%[3]。这表明,国民休闲体育消费能力与活力日益增强,而且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的转变。这就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休闲体育,增强休闲体育供给能力,丰富供给内容,提升供给质量。

1  新时代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瓶颈

1.1  制度瓶颈:顶层设计缺陷且配套机制缺失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诸多关于促进休闲体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如2014年先后颁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年又先后出台了《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7年印发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但这些“意见”“通知”多是休闲体育的宏观设计,缺少具体的实施办法、实施细节、应注意的问题,尚未形成完备的休闲体育政策框架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增强,休闲体育的性质、功能日趋多元化,公共体育管理及运用更为复杂。与之相比,现行体育政策、法规越来越呈现出其局限性。事实上,目前相关休闲体育法律法规较少,而1995年颁布的《体育法》,与当下休闲体育发展相比呈现出更多的不适宜性。加之休闲体育发展理念不清、政府管理职能不明、地方发展条件限制,导致休闲体育发展质量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又由于配套机制缺失,导致宏观休闲体育设计因缺失针对性、可操作性而“落空”。以休闲教育政策为例,在制定主体上多以国务院或教育部为主,参与部门单一,鲜有社会组织参与,政策主体缺乏协同性;而美国在制定休闲教育政策时,则注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协作、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合作。在制定技术上,我国休闲教育政策缺乏“大数据”支撑,尚无全国性、权威性的休闲调查、统计体系,缺乏全国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数据依据;而在美国则建构有完善的数据统计支撑体系,如美国公共用地基金会每年提供“美国城市公园现状报告”、劳工统计局提供“美国时间使用调查”、林业部提供“游憩与环境全国调查”“全国游客使用检测项目”“全国少年儿童游憩调查”、卫生部和公众服务部提供“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测调查”“全国少年儿童健康调查”等,為休闲教育政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再以休闲体育产业统计为例,我国目前既没有对休闲体育产业分类,也缺乏分类依据,而且,由于现行体育产业体系中存在诸多其他产业交叉内容,难以获得精准数据;而澳大利亚则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休闲体育产业统计框架体系,将休闲体育产业划为5个主体产业门类、39个次级产业门类,6个相关产业门类、22个次级相关产业门类[4]。

1.2  资源瓶颈:体育设施供给不足且分布较不均衡

完善的体育设施,是休闲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场地面积19.92亿m2,人均1.46 m2。但是在21世纪之初,芬兰、日本、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就分别达到45.7、26、24.8、22、21.2个[5],与之相比,我国体育设施供给还有较大差距,现有体育设施还难以满足休闲体育发展需要。

民众需求从“物质文化”转向“美好生活”,反映着民众对相对均等、公平体育资源的诉求。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体育资源配置水平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6]。其中,东部地区体育资源配置水平最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基本与全国水平相当;西部地区最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体育场地看,全国分布较不均衡,其中,城镇多于乡村,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

总体来看,无论是经济发展较好区域,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山区和农村,都面临着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即便在首都北京,也有许多学校及社区缺乏运动场地,而且一些体育场馆社会开放度较低,又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

1.3  供给瓶颈:产业结构不合理且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新时代民众需求从“物质文化”转向“美好生活”,迫切需要增强休闲体育的供给能力,不仅需求高端、高品质的体育产品,更需求高质量的体育服务。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市场机制不够成熟,产品与服务供给还难以满足国民需求。从发展水平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休闲体育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较低。而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已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如美国休闲体育产业产值居于GDP首位,拉动和支撑1/4的就业人口;西班牙休闲产业为国家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家GDP中的比重高达4.5%[7]。从产业结构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更多偏向于体育用品生产和制造,而在服务方面极其薄弱,二者的比例为7∶3。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9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0.9%,而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为1%~3%[8]。

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供给能力不强,其制约因素在于:其一,休闲体育企业规模较小,导致企业难以吸引优秀的技能、服务人才,难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加之这样的企业数量较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致使行业内竞争失序,既破坏了消费市场环境,也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二,产业融合度偏低。目前,我国休闲体育项目种类较少,同质化问题突出,加之营销模式单一,致使休闲体育产业缺乏特色,与健康、旅游、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不深。其三,人才缺乏。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体育服务在进入市场流通的过程中被转化为商品,其经营和运行也都应该根据商品流通规则进行,以此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我国,体育休闲市场尚处于摸索阶段,体育经营人才缺口巨大。为了更好地促进休闲体育发展,我国教育部在2007年经过政府批准而设立了休闲体育专业,很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体育休闲专业。但是,体育经营人才不仅应该完全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懂得市场经营管理规律等知识;体育从业人员在理解体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掌握医疗保健相关知识等,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应该结合市场需求以及产业融合特点,来针对性地设计培育方案,而在我国培育方案还处于尝试阶段,体育休闲复合型人才依然严重缺乏。其四,服务管理滞后。例如,休闲体育活動项目设置比较单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休闲体育项目开发程度明显不足,大多沿用比较传统的活动项目。如武汉市很多体育场馆开设项目都是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游泳等传统项目,对于水上运动则开发不足。再如,休闲体育管理服务缺位。人们参与休闲体育运动,既需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科学方法,也需要将卫生保健相关知识运用到活动中,而现阶段的很多休闲体育中心缺乏相应的卫生保健引导和措施。参与者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较为随意盲目,不仅未能促进体质健康,反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

1.4  需求瓶颈:消费能力不足且消费理念滞后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国民需求与消费不断增长。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 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0倍,年均实际增长7.8%;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4.6个百分点[9],可见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国民体育健身意识增强,休闲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众休闲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10]。如发达国家体育消费者在国家消遣娱乐消费中的比重为30%~40%;美国居民普遍把时间、收入的1/3用在休闲上;英国休闲体育消费早在2000年时就达到115亿元,占国家消费总额的2.8%[8],而我国休闲体育消费比重则较低,即便在上海等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居民人均休闲体育消费仅占消费总额的3.74%[7]。

国民休闲体育消费水平低下,与家庭人均收入、休闲体育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时间管理等有着密切关系。许多投资者或企业看到了休闲体育的巨大前景,热衷于开发一些投入高、消费高、利润高的产品和服务,让大部分中产阶级群众消费不起。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现象:高档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因为收费高而无人问津,直接造成资源闲置;大众休闲体育因为投入不足而缺乏供给,导致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但更为关键的是民众休闲体育消费理念滞后。一方面,虽然民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但受先生产后消费、以静为主的传统思想影响,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聊天、打麻将、玩游戏;虽然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但由于医疗保险、教育、住房等各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生活依然充满担忧,他们更愿意将“闲钱”存储银行,这些都直接抑制了人们在休闲体育上的投资消费。

2  新时代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路径优化

2.1  建构完善的休闲体育发展制度保障体系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展休闲体育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10月)以及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旅发[2016]172号),设计了休闲体育发展原则、目标和路径,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内容和目标体系。但在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具体情况以及具体休闲体育项目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制定具体的落实办法和措施,建立和形成完备的休闲体育政策框架体系。

从政策内容体系上应基于多种维度,进一步完善休闲体育政策框架体系[11]。基于组织维度,应改革创新休闲体育管理体制,既明确各管理部门的权责与职能,又注重完善合作协同机制。对于公益性休闲体育,注重公共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休闲体育项目的创新与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于商业性休闲体育,应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切实让行政部门从直接或间接的市场竞争者转变为市场竞争秩序的监督者、维护者,抑制休闲体育市场的垄断或不公平竞争行为。基于区域维度,应制定和实施非均衡的发展政策。这是因为休闲体育发展水平取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休闲体育的非平衡性。制定区域间休闲体育发展政策,应在精准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人口数量、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布局不同区域的休闲体育产业门类。基于扶持维度,应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融资、土地、消费等优惠支持政策。如在财政上,可采取财政补贴方式,着力扶持和培育休闲体育龙头或骨干企业,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在税收上,可通过减免税收、国有资产占用及返还等办法,解决休闲体育企业负税过重问题,扩大其利润空间等。基于法治视角,应完善休闲体育发展的规制政策。如通过修订完善《体育法》,为保障和维护公民休闲体育权益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制定休闲体育企业市场准入、休闲体育产业价值、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规制,促进我国休闲体育健康发展。

2.2  持续增强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的丰富性及有效性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国民休闲体育需求更为丰富多样,而完善的休闲体育基础设施则是休闲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此,近年来我国颁布的相关休闲体育发展政策文件均作了顶层设计。如《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研究打造国家步道系统和自行车路网,重点建设一批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鼓励和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根据自身特点建设特色健身休闲设施。

总的来看,基础设施总体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突出矛盾,是制约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瓶颈。消解这一矛盾,首先,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拓宽经费筹集渠道,为休闲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投资的队伍中来,在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中纳入体育场馆和运动中心建设内容,在新老社区、广场以及公园等地方建立健身场所,尽可能地让所有群众都能够就近找到体育锻炼场所。政府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过程中,可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方法,鼓励和引导国外资金、社会资金等用各种渠道参与到休闲体育的研发、生产、运营和建设中来,引导经济效益较好的企業赞助群众休闲体育,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积金,为大众健身建设更多休闲场地。其次,合理布局区域性休闲体育。各地区应将休闲运动场地及设施作为主要平台,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健身活动作为主要内容。根据群众休闲项目的具体需求和区域休闲情况来合理建设和改进当地休闲体育场地设施,让区域休闲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市场化和合理化应用,稳步提高休闲体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学校等事业单位内的公共体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提高现有体育公共资源利用率,以满足民众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和健身需求。

2.3  着力推动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国民更加注重追求休闲体育产品与服务的高品质与高质量,而要顺应和满足国民休闲体育转型升级的需求,必须推动休闲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宏观上来说,应科学布局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方向。一方面,以休闲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为基础,科学布局各区域的休闲体育产业门类。对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展较好、城市人口较多、体育人口占比大、休闲产业发展良好的一线城市,可将休闲体育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和培育;西部区域可以根据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来开发户外体育、民族体育以及极限体育项目等。另一方面,各个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主导产业门类也各有不同,在选择过程中应该避免门类上的趋同化。以江西省为例,南昌市可根据城市特色发展都市娱乐休闲型产品和体育景观型产品;吉安市可根据自身少数民族风情来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产品;上饶市可大力推进水上运动及极限运动类产品等。充分结合区域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条件进行合理开发和发展,以此避免休闲体育项目同质化现象产生。

从微观上来说,一方面,应激发休闲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体育企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支持创业者发展体育产业,支持转型及双创企业发展体育产业。进一步提升体育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体育企业资本化运作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推动休闲体育产业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体育活动品牌。另一方面,应着力延伸休闲体育产业链条。通过延伸休闲体育产业链,推动休闲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休闲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拓展休闲体育消费市场空间,发挥休闲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效应。如发展与健全健身休闲产业链,带动休闲、养生、养心、健康等方面的消费;发展与健全竞赛表演产业链,形成以体育赛事为龙头,以赛事观赏为核心,涵盖赛事策划、赛事中介、赛事组织、赛事运营、竞赛媒体等形态的赛事表演产业体系等。

2.4  培育和扩大休闲体育消费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国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挡升级,推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引导消费新模式加快孕育成长,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强化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消费后评价制度,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这为培育和扩大休闲体育消费提供政策依据。

培育和扩大休闲体育消费,首先,应夯实休闲消费基础。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组织运动健身知识讲座、休闲运动项目推介会等,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激发新的休闲体育消费热点,增强公众休闲体育消费意识,引领休闲体育消费趋势。合理利用带薪休假制度,增加居民闲暇时间,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在全社会培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休闲体育消费理念。可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培养民众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技能,养成体育消费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或以县区、街道为单位建立设施齐全的休闲体育活动中心,定期组织群众参加休闲体育表演或比赛,逐步转变民众传统落后的消费观念,以新的休闲体育消费理念引领其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其次,应扩大休闲体育消费市场供给,以民众需求为核心开发不同的休闲体育消费市场。比如针对体育迷受众,可重点开发观赏性消费市场,支持社会力量主办和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积极创建地方、民间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体育职业联赛,以满足体育迷的观赏需求;针对中老年健身市场,可开发运动处方、运动康复、气功养身等相关休闲健身产品;针对年轻人群,可适当开发以减肥、塑形等为主要内容的美容健身市场;针对青少年或儿童,可以开发以体育知识技能培训为主的市场,教会学生体操、网球、篮球、足球等各项体育活动技能;针对居民娱乐可以开发体育游乐、多功能水上体育项目、体育旅游、攀岩等相关项目;针对高薪阶级,可以开设高尔夫、保龄球、游艇俱乐部等多功能高档健身中心等,以满足民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体育需求。

加快休闲体育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满足国民美好生活需求、建构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顶层设计缺陷及配套机制缺失,导致休闲体育发展的制度保障不力;体育设施总量不足且分布较不均衡,导致民众休闲体育活动缺乏必要的载体和条件;产业结构不合理且服务质量不高,导致民众个性化多元化的休闲体育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消费理念滞后以及消费能力不足,导致休闲体育发展动力不足。为此,应建构完善的休闲体育制度保障体系,为休闲体育发展提供科学的制度支撑;持续增强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的丰富性及有效性,为休闲体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动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休闲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与水平;更新休闲体育消费理念,夯实休闲体育消费基础,优化休闲体育消费环境,培育和扩大休闲体育消费,为休闲体育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危旭芳. 新时代、新变革、新内涵、新要求——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J]. 岭南学刊,2017(6):17-20.

[2] 刘全,张勇,王志学. 现代休闲体育的特质、发展态势及策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1):22-27.

[3] 国家发改委发布《2017年体育消费发展情况》[EB/OL]. [2018-05-24]. http://mini.eastday.com/a/180524213025608-2.html.

[4] 张锐,张景瑜,张冰. “后发优势”理论在中国休闲体育发展中的应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8):13-19.

[5] 楊吉春. 中外体育场地比较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25-27.

[6] 李强谊,钟水映. 我国体育资源配置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其分布动态演进[J]. 体育科学,2016,36(3):33-43.

[7] 彭恩. 休闲体育产业的国内外对比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2):51-54.

[8] 钟秉枢.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 体育科学,2015,35(11):19-23.

[9] 李婕. 商品消费增速有所放慢,服务消费支出增长明显——消费渐趋理性[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9-11.

[10] 2016年中国体育行业市场现状分析[EB/OL]. [2016-06-20]. http://www.chyxx.com/ industry/201606/424757.html.

[11] 张森. 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政策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1):37-42.

[1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N]. 人民日报,2018-09-21.

体育市场调研范文第6篇

单位:昌宁县教育局

姓名:杨学奎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调研报告

2017年2月28日,昌宁县顺利成为2016年全国522个、云南43个和保山市首批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的县区之一。国家督导检查组对昌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经验、特点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同时,对昌宁教育发展提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的希望,特别是对初中教育质量提出全面提升的要求。而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大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很难,不好学,一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感,甚至恐惧感。所以在农村初中学校,数学成了一门薄弱学科,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昌宁县委 昌宁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昌发„2015‟20号)和《昌宁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办法》(昌办发[2015]135号)文件精神,根据昌宁县教育局工作要点的总体安排和要求,从2017年3月上旬到8月,我先后到了我县农村十四所初中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这次调研的重点是准确了解我县农村初中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现状。其目的在于探讨“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农村初中学校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农村初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在这次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但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我县经过七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变化,大多数数学课堂一改以往沉闷的气氛,一改过去的“一言堂”,数学课堂教学不在是死气沉沉,在学生的合作、

2 探索中初步显露出勃勃生机,具体来说,数学教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课堂教学在我县农村初中学校生根发芽,教师不仅注重“教”什么,还能研究“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整个课堂共分为“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当堂检测”三大板块,其基本框架是: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出示目标;第三环节:依案自学或合作探究;第四环节:成果展示;第五环节:精讲点拨;第六环节:总结归纳;第七环节:当堂检测。

2、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

通过座谈和查阅教学资料,我们发现,由于学校领导对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领导到位,大多数数学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态度普遍较好,积极参与。一是学校大力支持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为教师上课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教师主动去学习现代化设施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与初中数学课程融合在一起,而不是机械的使用。三是围绕多媒体技术组织学校数学教研活动。数学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分析新的教材体系和结构,教师驾驭数学教材、用活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各备课组经常研究讨论教学进度和难度的把握,以及数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课堂上加强了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

数学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老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 3 下?”“要是再努力些一定会更棒!”“你觉得这次学得怎样?进步了吧?”……等等这些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说一说,还可以怎么想?还可以怎么做?你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别的方法?正逐渐成为教师的日常用语,并且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能主动学习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的氛围正在形成。这样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了一些努力。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上轴对称图形一节时,能够通过让学生观察美丽的图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作轴对称图形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些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情,创设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并学会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了事伴功倍的效果。

二、从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学习负担还很重,厌学直接导致了数学成绩的低下。 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因为安全大于一切的原则,学生每天臵身于教室、宿舍、餐厅、厕所四点一线上,„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只出现在书本上,只能在梦里再现,机械般的日子磨掉了学生本有的天真、活力、斗志……所以他们只能在课堂上睡觉来补充体力、在宿舍里与老师斗智斗勇、在手机的虚拟世界找寻生活的乐趣、在早恋中寻回失去的激情……学习从何谈起,成绩从何谈起。

4 现在的农村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跟着祖辈一起生活,父母双亲长期在外打工,自然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就缺少了关注,孩子无人管理,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部分学生也就养成了散漫的个性,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平时就不自觉,成绩自然就上不去了,久而久之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甚至放弃学习。厌学、不会学、不能学是农村初中学生的主要心里问题,而厌学在其中居于首位。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复习考试等学习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学习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在学校只是混混日子,导致学习成绩很差还满不在乎。

我们还发现,仅有4%的农村初中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的负担不重,学生的数学负担超重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这样,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使得本来在学习品质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较差的学生变得更加消极和被动,从而导致他们怕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难以组织好有效的课堂教学,由此引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失去学习兴趣,最终是教学效果的低下。

2、从教师教学上方式看,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仍然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放不开,总觉得好多地方不讲不行,不放心学生,本来提出一个问题就完全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教师却把它割裂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一问一答,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新课改,一部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学还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的基本态度 5 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变,培养的学生大多属于“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原因之二,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还学习得不够,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惰性心理是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教师的学习仅仅属于被动的应付式,根本没有发自内心地系统的新课程理论学习。有部分教师是怕麻烦,想让学生发言交流讨论,但又觉得还不如由教师讲来得方便,习惯成自然,新课标理念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造成“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结果。

三、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重视教育、理解教育、关心教育,尊重教师的工作,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让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能跟得上时代,让教师教得安心,学生学得安心。同时要改变外行领导内行的管理现状,努力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给学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学校“依法治教”的真正表现。为此,学校层面要深刻认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作为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工作认真抓好。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要配好教师、排好课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6 要真正开好课程,教育管理部门要每学年随机抽取年级、抽取学科进行检测,以了解掌握各学校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方面的落实情况。要坚持进行每两年一届的音体美教师“教学技能赛”活动,以“赛”促“研”,以“赛”促“教”。要完善评价机制,如从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培养学生参加学科活动成绩等方面,督促音体美教师的专业成长。应注意为“语数外”之外的其他学科教师多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优质发展。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要继续推进和深化

课堂教学一直是新课改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改革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研究,在认真总结前几年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前行。这里的研究,一方面是宏观的教育理论研究,它为下一步改革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是教学实践的研究。我们教师作为一个实践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打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只有脚踏实地地研究分析,才能为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寻找到一条出路。

(四)加强教师培训,已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队伍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必要保证。首先要为教师外出跟班学习、倾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课堂方面在时间上和经费上予以保障和支持,提供便利,创造平台。二是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没有科研的教育是脆弱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从小问题,小现象、小课题、小策略确立自己研究方向,使教师知识不断积累,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情意不断完善。三是以提高能力为关键。特别是驾驭初中数学教材的能力、驾驭新课标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和创造能力。要继续坚持走 7 出去、请进来,让一线教师开拓思路,接受教育新思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专业化水平。

(五)在教师课堂教学层面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将数学融入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要用生动活泼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一个人无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离不开思维、推理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可能记不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但是在学习数学中培养起来的分析推理能力能使学生一生受益。

2、鼓励和欣赏学生提出的问题,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积极采纳学生的不同见解,了解学生的心态与需求,用多种途径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或新的见解,它往往蕴藏着智慧的萌芽,就像一堆沙子中有小小的一粒金子,也要把它挖掘出来。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也应充分肯定,把学生的这些新意介绍给全体学生,肯定其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闪光的因素。

3、以诙谐的语言帮助学生改正易错问题。幽默是教学的佐料品,教师讲述生动有趣、幽默诙谐能使学生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师生感 8 情就会融洽,学生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如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常犯的错误,我尝试了许多方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借助幽默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很多学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a+a=a之类的错误,课堂上我并没有指责学生,而是十分诙谐地问:“一头牛头上有两只角。二头牛在一起,是共有二头牛,每头牛上仍有二只角呢?还是变成一头牛,这头牛头上竞长出4只角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他们从笑声中受到启迪,从此,犯这类错误的学生大为减少。

总之,教育教学工作永远是常做常新的工作,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下就取得突变的效果,只能循序渐进,认清目标,一步步前行。再者,虽然国家层面的教育均衡发展已经通过验收,但农村教育条件仍相对滞后使得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大量外流,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不断增加导致农村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只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进一步重视教育、理解教育、关心教育,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治理教育环境,我们农村一线数学教师看清时代发展形势,转变数学教学观念,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历程,不断摸索总结,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路子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迎来丰收。

参考文献:

上一篇:特朗普演讲范文下一篇:新婚祝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