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肿瘤范文

2023-09-21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卵巢肿瘤妇女81例, 年龄19~53岁, 平均 (32.4±1.6) 岁, 已婚66例, 其中23例有剖宫产史, 7例异位妊娠史, 5例有阑尾切除史。肿瘤直径均<16cm。经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卵巢良性肿瘤, 经彩超、CA125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分型:浆液性囊腺瘤5例, 粘液性囊腺瘤5例, 成熟性畸胎瘤33例, 单纯性囊肿16例, 良性纤维瘤1例,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7例, 卵巢黄体破裂2例, 卵巢滤泡囊肿破裂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40例, 2组在年龄、孕产史、手术史、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中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彩超、CA125、AFP、CEA等检查。术前禁食、禁水, 留置导尿。腹腔镜组患者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 消毒铺洞巾, 采用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电视腹腔镜, 在脐部上方做一长约1cm的切口, 气腹针穿刺注入CO2气体建立气腹, 压力维持在11~13mmHg。置入腹腔镜探查盆腔内情况, 肿瘤的大小、性质, 在距离卵巢肿瘤基底部1~2cm处, 沿皮层环形电切至囊肿壁, 钝性分离囊肿与卵巢间隙, 完全剥离肿瘤, 电凝止血剥离面。肿瘤较大时先用穿刺针穿刺抽出囊液, 用钛夹夹住穿刺口, 电切并剥离囊肿。将剥离的囊肿组织装入袋中送检, 反复冲洗盆腔直至清亮, 检查剥离面无渗血、术野无出血后完成手术。开腹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按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 腹腔镜组术后6h拔除尿管, 开腹手术组24h后拔除尿管。

2 结果 (表1)

2 组进行比较,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排气时间与平均住院天数2组无差异显著性 (P>0.05) 。

不良反应, 2组均完成手术, 腹腔镜组有1例因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转开腹, 有3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 3d后症状自行消失, 无一例使用镇痛药;开腹组有5例出现切口感染, 脂肪液化导致延迟愈合, 8例使用镇痛药。2组均无脏器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 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 术后1~6个月进行随访, 所有患者均康复, 没有发生术后不良反应, 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生长部位隐蔽, 早期无症状, 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 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肿瘤已不再是禁忌证, 与开腹手术比较有很大的优势。

腹腔镜下肿瘤剥离是在完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 避免了脏器的暴露及手套、纱布等对组织的损伤;剥离后经电凝止血, 无需由于开腹手术因为缝合过深、过密导致卵巢神经血管受损造成部分卵巢变性坏死[3], 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腹腔镜下可做到完整剥离卵巢肿瘤, 大大减少了肿瘤的复发和因剥离面大导致肿瘤破裂的机会, 杜绝污染, 缩短冲洗时间[4], 充分保留了卵巢的功能和结构,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心理安慰。

腹腔镜下肿瘤剥离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小等优点, 减少了术后感染、盆腔粘连及复发, 保留了卵巢的结构和功能, 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最有效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肿瘤剥离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81例卵巢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2组, 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40例, 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排气时间与平均住院天数2组无差异显著性 (P>0.05) 。结论 腹腔镜下肿瘤剥离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小等优点, 减少了术后感染、盆腔粘连及复发, 保留了卵巢的结构和功能, 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最有效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肿瘤剥离,良性卵巢肿瘤

参考文献

[1] 谢文燕.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246例分析[J].中国医学实践杂志, 2009, 8 (6) :23.

[2] 杨梦婕.经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8, 5 (2) :97~99.

[3] 冷金花, 郎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19 (11) :660.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 男性35例, 女性33例, 年龄18~75岁, 平均39岁;病程5d~8年, 平均1.5年。肿瘤直径≤3cm, 一般为无痛性肿物, 形状多不规则, 尚光滑, 质地中等;其中腮腺下极耳垂下57例, 耳屏前11例;术前作详细的专科检查、B超、CT检查和常规穿刺病理检查, 术后均经石蜡切片确诊为多形性腺瘤、其他单形性腺瘤或腺淋巴瘤。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2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切口为典型腮腺手术的“S”型切口, 在腮腺咬肌筋膜深面翻瓣后, 解剖面神经分支及总干, 结扎断离腮腺导管, 于面神经浅面将腮腺浅叶及肿瘤完整切除, 结扎腮腺深叶残端。观察组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切口为常规“S”或“Y”型, 视肿瘤所在部位切口上端或下端可适当缩短。切开皮肤、皮下, 于腮腺嚼肌筋膜浅层或深层翻瓣, 不常规暴露腮腺导管, 从腮腺前缘寻找面神经分支, 如肿瘤位于前缘, 则先寻找下颔缘支, 再沿分支逐渐向主干分离, 在距肿瘤1.0cm处作为切除肿瘤安全边界, 将肿瘤连同周围腮腺组织一并切除, 不必全程解剖面神经, 全部患者均保留腮腺主导管。术后胶片引流24~28h, 创面加压包扎10d。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2组手术时间, 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和P<0.05) , 见表1。

3 讨论

涎腺肿瘤约80%发生于腮腺, 其中70%为良性肿瘤, 以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最为常见, 大多发生在腮腺浅叶, 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是其经典术式[1], 它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复发。但对一些较小的良性肿瘤, 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明显使许多患者接受了过度治疗[2]。由于术中去除了大部分腺体组织, 并结扎了腮腺导管, 导致患侧残留的腺体丧失分泌功能, 面部凹陷畸形明显, 同时由于需要解剖暴露面神经, 手术时间较长, 不可避免地造成面神经的暂时性损伤, 容易出现暂时性的面瘫。而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术, 既切除了肿瘤, 同时又有一定的周围正常腮腺组织安全边界, 从而避免切除过多的腮腺组织, 保留了部分腮腺功能[3]。

与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优点是:能基本消退肿瘤的复发;可增加面神经免遭损伤的安全系数;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创伤减小;去除腮腺组织少, 对术后病人的面部畸形影响小;尤其适合于老年病人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手术的安全性增加。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必须在熟练掌握腮腺浅叶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 要求术者非常熟悉面神经的解剖并具有娴熟的手术技巧, 否则易损伤神经。如术中发现肿瘤部位较深或体积较大, 或显露面神经有困难而不适宜作腮腺区域性切除, 可改行常规腮腺浅叶切除术。综上所述, 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 可以保存腮腺的一部分功能,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肿瘤复发率低, 可作为其首选术式。

摘要: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将6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观察组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和P<0.05) 。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小肿瘤的疗效比腮腺浅叶切除术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唾液腺肿瘤,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温玉明, 陈润良, 王昌美.腮腺多形性腺瘤腺体切除范围的病理依据[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3, 21 (5) :359~360.

[2] 李振东, 余卫星, 蔡现良.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学, 2003, 23 (2) :92~93.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9年11月至2009年10年间收治的BOT患者共22例, 均采取手术治疗, 病理切片, 根据WHO关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标准[3~4], 证实为BOT。患者年龄34~76岁, 平均39.54岁。肿瘤单侧者20 (90.91%) , 双侧者2例 (9.09%) 。病理类型浆液性12例 (54.55%) , 黏液性9例 (40.91%) , 子宫内膜样肿瘤1例 (4.54%) ;年龄<50岁者15例 (68.18%) , 其中浆液性10例, 黏液性5例;>50岁者7例 (31.82%) , 其中子宫内膜样肿瘤1例, 浆液性2例, 黏液性4例。BOT临床无特异性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胀、腹部包块及下腹痛, 本组22例腹部胀大者4例 (18.18%) ;腹部包块者6例 (27.27%) ;突发下腹剧烈疼痛2例 (9.09%, 肿瘤蒂扭转所致) ;本组资料中10例 (45.45%) 无自觉症状, 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肿瘤最大直径32cm, 最小直径5cm。术前CA125测定, 14例≥35IU/mL, 其中浆液性升高11例, 黏液性升高3例)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合会 (FIGO, 1988年) 卵巢癌分期诊断标准[5], 对22例患者进行分期:Ⅰ期16例 (72.73%) , Ⅱ期2例 (9.09%) , Ⅲ期4例 (18.18%) 。

1.2 治疗

2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 术后辅助化疗。其中单纯肿瘤剥除术4例, 病灶侧附件切除术6例, 病灶侧附件切除+子宫全切术7例, 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3例, 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2例。所有病例术后均辅助化疗, 化疗方案为CP方案, 即环磷酰胺 (CTX) 600mg/m2, 静注, 顺铂 (DDP) 60~80mg/m2, 腹腔注射。最多12个疗程, 人均2.24个疗程。

2 结果

患者术后出院开始随访, 止于2010年8月31日, 最长随访时间为10年, 最短8个月。Ⅰ期16例至今均无瘤存活, 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正常。本组1例于术后2年因卵巢肿瘤复发死亡, 5年存活率为95.45%, 2例于术后5~10年因卵巢肿瘤复发导致的肠梗阻死亡, 10年存活率为86.36%。

3 讨论

BO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 又称之为“低恶性潜力癌”, 多数学者报道, 其发病年龄较轻, 确诊时Ⅰ期占50%~80%, Ⅱ期10%~30%, Ⅲ期5%~28%, 无Ⅳ期患者[6], 本组资料平均39.54岁, Ⅰ期占72.73%, 与文献报道相符, 给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3.1 BOT的特点及诊断

BOT一般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随着瘤体的增大表现出腹部、泌尿系压迫、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肿瘤蒂扭转或瘤体破裂可出现急腹症。多数患者为妇科查体时偶然发现。因此, 育龄妇女定期行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 对于卵巢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因卵巢肿瘤起病隐匿, 病情早期不易发现, CA125监测有一定的意义。我院已将CA125的检测作为卵巢肿瘤的常规监测指标。本组病例22例术前查CA125, 14例增高, 敏感性与文献报道相符[7], 术后复查CA125, 均恢复正常。

3.2 BOT的手术治疗

手术是BOT的主要治疗手段, 目前认为Ⅰ、Ⅱ期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Ⅰ期年轻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 也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或患侧附件+对侧卵巢楔切术, 也有行患侧囊肿剥出+对侧卵巢探查术者。Ⅲ、Ⅳ期患者主张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本组资料患者手术范围视其年龄及临床期别而定, 包括单纯肿瘤剥除、患侧附件切除、患侧附件切除及对侧卵巢肿瘤剥除术、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卵巢癌根治术。预后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张振宇[7]认为交界性肿瘤保守治疗应满足以下条件:患者年轻渴望生育;经正规的分期探查术及对侧卵巢活检, 确认为Ⅰ期, 对侧卵巢和输卵管正常;术后有条件长期随访;患者生育后, 应建议其切除子宫和卵巢。

3.3 术后辅助化疗

BOT化疗效果报道不一, 目前尚有争议, 一项对399例BOT治疗分析后认为, 接受与不接受化疗的患者比较, 复发及进展率无明显差异[8]。但也有学者认为, 化疗并不是完全不敏感, 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特别对残余灶或晚期患者, 化疗可缩小病灶, 争取再次手术切除。由于化疗对分化好、代谢活性类似正常上皮的交界性肿瘤敏感性差, 效果不佳, 一般选择温和的方案 (CP) , 疗程3~6个。腹腔化疗优于静脉化疗。本组22例病例均行CP方案化疗死亡3例, 其中2例因经济原因未能完成化疗疗程, 最终因肿瘤复发死亡。因此及时、规范的化疗对BOT的预后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BOT恶性程度低, 预后好, 易复发, 复发后, 绝大多数仍为交界性, 再次手术仍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但需密切随访。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 (borderlineovariantumor, BOT) 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22例BOT患者, 病理类型为浆液性12例 (54.55%) , 黏液性9例 (40.91%) , 子宫内膜样肿瘤1例 (4.54%) ;手术病理分期Ⅰ期16例 (72.73%) , Ⅱ期2例 (9.09%) , Ⅲ期4例 (18.18%) ;治疗以手术为主, 辅以化疗。结果 随访10年死亡3例, 5年存活率95.45%, 10年存活率86.36%。结论 浆液性肿瘤所占比例高于其它病理类型;手术是治疗BOT的主要方法, 应力求将肿瘤完全切尽, 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02.

[2] 包磊, 蔡红光, 杨惠英, 等.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 17 (1) :59~61.

[3] 舒宽勇, 于晓红, 朱其舟, 等.66例卵巢黏液性及浆液性交界瘤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 2010, 37 (1) :106~107.

[4] 徐淑娟.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病变特征及病理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10) :112~113.

[5] Bell DA, Weinstock MA, Scully RE.Peritoneal implants of ovarian Serous borderline tumors[J].Histologic Features and prgnosis Cancer, 1988, 62:2212~2222.

[6] Zanetta G, Rota S, Chiar S, et al.Behavoir of borderline tumors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 to persistence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to invasion carcinoma:a progressive study[J].Clin Oncol, 2001, 19:2658~2664.

[7] 张振宇, 洪婉君, 李凌.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 33 (9) :556.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选取在该院进行胃肠肿瘤治疗的100例的患者中,男61例,女39例,他们的年龄在35~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8~60之间。肿瘤位于胃部的有49例,位于十二指肠的有23例,位于小肠的有16例,位于结肠的有9例,位于肠系膜的有3例。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脘腹不适与胀痛。有反酸症状的患者有39例,患者的上腹部有渐进性肿块的有18例,呕吐出血大便呈黑色的患者人数有10例,体质虚弱且身体质量有明显下降的患者人数有8例,先前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经过体检之后确认得病的有后经体检发现的患者有6例。在临床体格检查所得的情况为:有6例的患者在可扪及盆腔或腹部存在着包块,有10例的患者出现腹部轻压痛或压痛,其他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形体特征。上述的所有患者经过医学的检查和诊断,他们都是胃肠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在对100例胃肠肿瘤患者全部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时,要充分的根据之前会诊及检查确定的结果,来进一步的确定肿瘤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同时还要根据之前确定的肿瘤性质和类别,来选择适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征手术方式。在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胃肠肿瘤患者中胃肠肿瘤患者切除行近端胃的大部分有19例,行胃楔形切除的胃肠肿瘤患者有12例,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的胃肠肿瘤患者有20例,行肠段切除的胃肠肿瘤患者有1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胃肠肿瘤患者有16例,行肿块切除的胃肠肿瘤患者有13例。在手术进行后,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对其建立跟踪记录,以便主治医师的对症下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告诉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胃肠肿瘤的疗效评定标准有两种,一种是痊愈,一种是死亡。在术后患者通过进一步的临床治疗,症状全部消失,患者的身体基本上恢复到了患病之前的状态。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痊愈。死亡就是患者在手术中由于手术的失败或者是患者的疾病程度突然加剧导致死亡或者是在手术后由于并发症的产生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2]。

2 结果

在实施了外科手术治疗之后,出现了8例顽固性腹泻这占到了全部患者的8%。有5例的患者出现了多发性结节病,胃的排空障碍方面的问题。这些症状是在手术实施后表现出来的,但是通过及时地临床治疗,也很快得到了恢复甚至达到痊愈的状态。但是通过对所有胃肠肿瘤患者的1~3年的时间长期跟踪调查,我们发现术后死亡的有10例,这10例死亡的患者都是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方面,死于肝转移的方面就有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就有6例。在胃肠肿瘤术后复发方面就高达48例,在这48位患者当中,有32例是属于胃肠肿瘤的局部复发,还有16例是属于腹膜复发方面的。针对胃肠肿瘤患者复发方面,由于及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这48位患者逃脱了死亡的威胁,逐渐达到了痊愈的健康状态。见表1。

3 讨论

该研究显示在100个案例中,胃部发生肿瘤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发病率占到了49%,并且在胃部、十二指肠、小肠、结肠还有肠系膜方面痊愈的比例达到50%,死亡病例达到10%,复发的病例占到40%。总体上来说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在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特别是严重的并发症的案例不多。这充分说明了外科手术是一种比较理想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胃肠肿瘤的方法。与早期的外科手术的做法比较中,早期的手术方法过于简单,只是简单的在体表进行一些切割的工作,然后再缝补起来,这不仅会破坏组织的完整性,还会造成组织的难以恢复,给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上都造成伤害。由于科学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手术中的利用,现代的外科手术的方法不仅能够做到对对胃肠肿瘤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在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数据中,术后复发的病例所占的比例高达40%,因此我们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就要格外的注意切除肿瘤的方法和方式,来进一步降低复发的比例,提高痊愈的数量。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得以重视:外科手术对还没有进行转移的胃肠肿瘤患者治疗效果[3]。这时主治医师就要从肿瘤的特点和患者的身体情况出发,确定切除的范围和使用的切除方法。在对患有胃间质瘤进行切除手术的时候,就要首先考虑肿瘤的直径和与胃幽门的距离,如果距离在合适的可切除的范围内,就可以实施胃的楔形切除手术,否则就不能进行。在进行手术切除时还要保证手术切缘与肿瘤体2 cm以上的距离。在手术的过程中还要送检冰冻病理切片,从而保证切缘的阴性。如果患者的肿瘤体的体积较大的话,就要适当的加大手术切缘与肿瘤体的距离,一般在5 cm以上比较合适。这时根据病人的患病特点来决定是进行胃的大部分切除还是切除联合脏器[4]。对于在十二指肠方面存在质瘤的情况就要考虑这个部位的特殊性,只要进行局部的切除即可。对于患有小肠间质瘤的患者,手术的切缘就要和瘤体保持10 cm以上的距离。对于患有直肠间质瘤的患者,只要完整的切除质瘤并且保证切缘的阴性就可以达到目的。通常外科手术的手术方式有排除、改变、植入、打开和缝合等。透过该次实验的数据,虽然我们利用外科手术在治疗胃肠肿瘤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安全可靠,术后不会有严重的并发症,病人痊愈的比例很高,但是病人痊愈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因此,作为医生的我们就要更进一步的加大对病例的研究得力度,采用更加先进的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提高患者的痊愈的比例。

综上所述,在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案固然十分的重要,但是在做好手术的同时还要做好患者术后的营养的补充。加强主治医师和医护人员的配合力度,定期的对患者进行交流及时地发现患者在术后的一些不良反应。同时主治医师还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患者的病历,进一步的丰富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5]。另外在进行外科手术时主治医师要充分的考虑肿瘤存在的部位、形态特征病变与患者的身体特征来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尽量降低手术的风险做到安全有效的治愈胃肠肿瘤患者。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定期的对胃肠肿瘤患者做一些术后的检查,做到及时了解患者恢复的状态,为下一步的治疗打下基础。

摘要:目的 根据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分析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胃肠肿瘤患者,根据患者肿瘤位置和身体特点,采用最适合患者本身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肿瘤选择性切除。结果 48例胃肠肿瘤患者痊愈占48%,10例患者胃肠肿瘤死亡占10%,42例胃肠肿瘤患者复发占42%,经过二次手术治疗,最终痊愈无死亡。结论 胃肠肿瘤临床没有很明显的特征性,说明外科手术在对胃肠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很有效。在分析100例的患者的外科手术临床治疗案例中,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胃肠肿瘤,临床治疗,痊愈,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 汤月良.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5):26-29.

[2] 代红权.外科手术在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应用[J].健康必读,2012(7):45-52.

[3] 李长华,伍晓汀.胃间质瘤19例的临床诊治分析[J].华西医学,2009(18):42-48.

[4] 刘大勇.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23):63-66.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 男51例, 女29例, 年龄41~78岁, 平均 (55.2±1.6) 岁, 均经细胞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肿瘤。其中食管癌11例, 肺癌21例, 肝癌19例, 乳腺癌17例, 胃癌9例, 胰头癌3例, 患者因其他原因拒绝手术或失去手术机会, 生存期均>3个月, 肿瘤无转移及复发, 有正常的执行能力和生活能力, 无精神疾病史, SAS、SDS≥55分。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组, 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心理干预方法

患者均接受相应的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 包括一般护理、营养支持、化疗放疗护理等。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情况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护理, 每周2次, 每次1.5h, 共8周。

1.3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3.1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了解其心理状况。由于患者生活环境、文化修养、性格的不同对肿瘤的认知也不同, 患者在确诊或治疗时会对自己的疾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怀疑, 常常会产生疑虑、紧张, 得知疾病后会绝望、自卑、经过治疗后、会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 对其产生盲目的依赖性。我们护理人员要深入了解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和变化, 有效、完善的心理干预计划。制定关心、体贴患者, 使患者获得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将病情发展和进行各种治疗的目的、方案向患者说明,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保持积极心态, 形成良好循环, 控制肿瘤发展, 促进康复。

1.3.2 心理干预具体措施

(1) 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为患者提供安静、愉悦的病房环境, 鼓励其阅读、看报、看电视和与其他患者进行有兴趣的活动, 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保持愉快的心情。 (2) 与患者进行沟通, 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 在病房内播放旋律慢、舒缓的音乐, 放松患者心情, 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放松全身肌肉, 想象美好、快乐的景象和未来,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定期让肿瘤患者之间进行交流, 特别是化疗后的患者, 常由于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而失去信心。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和情感支持, 激发生存欲望, 使其保持坚强的信念, 乐观的情绪, 控制和延缓肿瘤的恶化和扩散, 促进康复。

2 结果

在SAS及SDS方面, 2组护理前无明显差异 (P>0.05) , 护理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常规护理组6个月内肿瘤恶化、扩散11例, 死亡4例, 心理干预组有6例肿瘤恶化、扩散, 死亡2例, 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认为肿瘤是一心身疾病, 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2]。专家研究指出,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情绪有直接关系, 恶劣情绪可降低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力, 促进和加速肿瘤的发生、恶化、扩散, 促进死亡。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 心理干预已成为延缓肿瘤发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治疗手段。本组资料结果表明, 心理干预护理有效延长患者生命质量, 减少肿瘤恶化、扩散、死亡人数, 提高了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应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是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接受治疗、促进康复的指引者和领路者, 成为患者社会支持的源泉[3];我们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运用自己的心理护理学知识, 改善患者消极状态和心理活动, 激发、鼓励患者,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延缓肿瘤恶化, 促进康复, 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和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护理。结果 在SAS及SDS方面, 2组护理前无明显差异 (P>0.05) , 护理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在治疗效果方面心理干预组肿瘤恶化、扩散、死亡人数中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心理干预护理有效延长患者生命质量, 减少肿瘤恶化、扩散、死亡人数, 有效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 我们护理人员要运用自己的心理护理学知识, 改善患者消极状态和心理活动, 激发、鼓励患者,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心理干预,肿瘤,治疗效果,作用,体会

参考文献

[1] 韩颖, 周东根, 邓香兰.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 2011 (8) :142~143.

[2] 邓明杰.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重要作用[J].中外医疗, 2009, 13:202.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6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收集3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在35~65岁, 平均年龄50岁。位于左侧14例, 右侧1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生症20例, 醛固酮肿瘤7例, 皮质醇腺瘤3例, 神经节细胞瘤2例。肿瘤大小2.5~8.5cm, 4例直径>5cm, 最大肿瘤重85g。

患者均体现原发性醛固酮增生症征状, 检查均表现体内血醛固酮升高, 血钾较低;患者均过超声、CT检查等, 显示肾上腺病变位置或增生。患者均采用全麻, 仰卧, 病变一侧身体抬高。5例经腹膜后途径则采取右侧卧位。经腹腔途径采用五孔法, 经腹膜后途径则采用四孔法。

2 结果

32例中3 0例手术成功, 平均手术时间120min, 平均失血105m L, 术后一般5~6d出院, 无手术并发症。1例是因肿瘤与腹膜后和下腔静脉致密粘连, 以致镜下手术困难, 宣告放弃。1例右侧醛固酮腺瘤失败, 于术中分离中央静脉时不慎出血, 后行开腹手术。1例神经节细胞瘤于手术过程曾一度出现高血压, 但经过比较顺利, 控制较满意。1例出现腹膜破损, 还有1例出现轻度的皮下气肿, 但都并无大碍, 稍微延长了手术时间。无手术死亡, 无术后再出血症状。无肝脏、肾脏、胆囊等脏器损伤。

3 讨论

3.1 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

与开放手术相比较, 腹腔镜技术具有解剖清晰、出血少、疼痛轻、康复时间短等优势。传统的肾上腺开放手术, 手术显露不佳, 手术切口部位较高, 极易造成胸膜损伤。采用腹腔镜进行肾上腺手术可避免胸膜损伤, 明显减少出血, 降低患者疼痛感, 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研究对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经腹腔镜或后腹腔镜途径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止痛药用量、住院恢复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国外有研究表明, 手术采用腹腔镜技术还是开放手术, 肿瘤大小起到决定性因素, 若肿瘤直径>5cm, 会因肿瘤血运丰富且血管较粗, 而可能导致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 因而专家建议采用腹腔镜手术要慎重。

3.2 经腹腔和后腹腔2种途径的比较

腹腔镜手术治疗有经腹腔和后腹腔两种途径。经腹腔途径解剖标志较清晰, 视野较清楚能同时处理双侧病变, 缺点是需要建4~5个通道, 且干扰腹腔, 可能会发生致肠粘连、腹膜炎甚至损伤腹腔内脏器等危险, 若有腹腔内手术及感染等病史也会限制腹腔镜的应用;后腹腔镜手术径路较之直接, 通常只需3个通路, 对腹腔干扰少, 可减少发生腹腔内脏器损伤, 并不受腹腔内手术及感染等病史的限制, 但是手术操作间隙小, 解剖标志较之不清晰, 且不能同时处理双侧病变。Nadler等研究认为, 与后腹腔途径相比, 经腹腔途径肾癌根治术具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而Gill等却认为, 经腹腔途径除术中时间稍长, 其在术后疼痛感、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等方面, 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 2种途径入路各具特点, 且后腹腔途径更直接。虽对腹腔无干扰, 可操作空间狭小, 解剖标志较模糊, 立体感较差, 手术有一定难度。而经腹腔途径不但操作空间较大, 且解剖定位清晰, 比较适合初学者。原醛症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腹膜损伤、皮下气肿及腹腔后血肿。本组1例术中出血, 因难以控制, 继而转为开腹手术。皮下气肿对手术影响不大, 一般可自行吸收, 本组1例出现皮下气肿, 为自行吸收。腹膜后血肿通常为术中止血欠佳所致, 血肿较小可自行吸收, 若血肿较大时, 则必要时可二次手术止血。本组均未发生血肿。

4 结语

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既安全又有效, 具微创手术的所有优点, 同时腹腔镜具有视野大、多角度、高深度的特色优势, 经腹腔途径更有优势。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 应用腹腔镜外科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病症32例, 左侧14例, 右侧18例。左侧5例是应用经腹膜后途径, 其他是应用经腹腔途径。结果 32例中31例手术成功, 1例是因肿瘤与腹膜后、下腔静脉致密粘连。平均手术时间120min, 平均失血105mL, 术后一般5~6d出院,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既安全又有效, 具微创手术的所有优点, 经腹腔途径更有优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肾上腺肿瘤,治疗,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 孙跃明, 吴宏飞, 王增军, 等.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2, 7 (4) :239~240.

[2] 高振利, 林春华, 王辉, 等.腹腔镜肾上腺巨大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 (2) :84~86.

[3] 郑军华, 彭波, 许云飞, 等.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203例经验总结[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 (10) :1056~1058.

上一篇:督导员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中医保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