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范文

2023-09-17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范文第1篇

中共东木镇委员会

关于“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后进村形成原

因的报告

县委组织部:

按照《紫阳县村级“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实施细则,钢铁村在2010的自查考核中位居未位,经镇党委会议研究,确立钢铁村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后进村,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现将该村“后进村”形成的原因汇报如下:

一、 班子原因

一是班子年龄老化,难堪重任。主要表现在现有的班子

成员特别是支委成员年龄均超过50岁,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干部与时俱进的要求,不能较好的满足为民服务的需求。

二是班子团结协作意识不强,难以形成合力。主要表现在两委会成员不团结,不合作,相互拆台,相互埋怨。

二、经济基础薄弱

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无产业支撑,群众发展意识淡薄,还停留在靠天吃饭,靠青壮年务工赚钱的局限思维,青壮年的外出致富使留守的老弱病残人员即使想响应政府号召开展产业发展也无法可想,难以成行。

基于以上原因,该村在“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中与各村的评比中位次下移,为此,我们决定深刻分析原因,找准工作突破口,形成整改方案,力争在年内改善该村的后进现状。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温州银行;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对策

一、温州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2008年爆发了引起西方国家经济剧烈震荡的全球金融危机,仅美国银行倒闭数量就过百家,华尔街的五大投行亦不复存在,摩根和高盛变成普通商业银行,欧洲的金融业惨遭重创,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五国经济几乎遭受灭顶之灾。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发出了警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200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有近5000亿元。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2009,2010年持续的贷款规模的扩张,经济环境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当局提高监管的预见性和指导性,防范未来不良贷款大量产生,确保我国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健,助推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

截至2012年末,温州银行存款余额达到34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贷款余额达到2158亿元,增长14%;拨备前利润达到50. 9亿元,增长18%。目前,温州银行共有营业网点4800多个,员工4. 9万人,营业网点不仅覆盖了全省每一个乡镇,还遍及大中城市,成为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沟通城市与农村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在城市、农村都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截至2013年底,温州银行贷款余额2625. 87万元。分类结果为:正常贷款2138. 12万元,占比81. 43%,较年初增加576. 76万元,增加9. 09个百分点,其中:正常类贷款1733. 76万元,占比66. 03%,较年初增加486. 49万元,增加8. 24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404. 36元,占比15. 40%,较年初增加90. 28万元,增加0. 85个百分点。

2013年不良贷款合计487. 75万元,较年初减少109. 28万元,不良贷款占比18. 57,较年初下降9. 09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105. 86万元,占比4. 03%,较年初减少54. 20万元,下降3. 38个百分点;可疑类贷款289. 86万元,占比11. 04%,较年初减少44. 81万元,下降4. 47个百分点;损失类贷款92. 04万元,占比3.51%,较年初下降10.28万元,下降1.24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的累积极易导致银行失败和银行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将不良贷款占比超过10%作为判断银行危机的标准之一。回顾我国各阶段不良贷款的成因,我国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银行业都将沉淀形成大量不良贷款。巨额不良贷款的处置不仅仅能减少国有资产损失,更重要的是化解多年积聚的经济社会风险,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温州银行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被定位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经济核算的组织,银行的主要职责局限于信贷、结算和现金出纳等方面,并且实行“统存统贷”、“统收统支”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都受国家计划指令的统一指挥,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拨款或行政指令性的贷款,银行在其中只起结算和记账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既不需承担还贷风险也无盈利要求,不良贷款的出现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职能、内部管理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企业以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及指令性贷款而获取经营资金的方式逐步改变为主要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国有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纯粹转变为法律意义上的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关系。此时,由于国有企业改制进展相对缓慢,企业的经营效益一时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导致大量贷款无法按期偿还,银行的不良贷款也相应大幅度攀升。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范文第3篇

眼袋浮肿是什么原因

时光荏苒,再也不是熬上几天还完然无恙的年纪,一不小心眼袋、黑眼圈等眼周问题便会不离不弃的跟着你!因此一定要注意保证睡眠时间,让眼部肌肤在休息中得到恢复。而有很多人苦恼,既是如此,眼袋依旧稳如泰山的屹立于眼睑,爱美的她们就这样不眠不夜的与眼袋做着斗争!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去眼袋呢?

据权威美肤专家透露,特别是女人,过了20岁就要经常使用专业眼部护理产品来保护眼部肌肤!对于眼袋、黑眼圈等眼周问题已经凸显的爱美人士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小编向大家推荐一款自己使用过的一款专业去眼袋产品——阿罗婷。

阿罗婷采用“眼霜+精华”独特眼袋消除模式,将植物精华和营养成分靶向作用于眼部表面,辅以简单的按摩手法,即可为您彻底祛除眼袋困扰!爱美人士不妨一试哦!

生活中对于眼袋还是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的,因此小编整理了一些去眼袋小窍门,让眼袋从此与你无缘!

(1)充足睡眠

再也不是熬上几天还完然无恙的年纪,因此一定要注意保证睡眠时间,让眼部肌肤在休息中得到恢复。

(2)冰敷解决突发性眼袋

将两个卫生棉球浸在冰水和鲜牛奶的混合液中,控去八成水分,敷在双眼上15分钟,每天1~2次。或者用小方毛巾浸透冰水,拧至八成干,折叠成长条形置于眼皮上。

(3)调理健康生活习惯

如果排除熬夜的原因,长时间有眼袋,则有可能是因为压力大引起肝郁或肝脏功能紊乱。解决之道:选择一项能使自己放松的运动,并把它坚持下去,如瑜伽。多吃一些纯天然食物和新鲜的水果蔬菜,同时请尽快告别酒精。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范文第4篇

1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形成差生的根源多样。既有学生内在的因素, 也有外界的影响。可来自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等[2]。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生理及病理因素

在母亲方面, 孕妇在怀孕期间 (尤其是在孕期的前3个月) 抽烟、喝酒、吸食毒品, 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如果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发育, 必然会损害孩子的智力, 以至于学习无法进步。或者是孕妇在怀孕期间营养不良, 无法供给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 也同样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比如一些较为贫穷落后非洲国家, 很多孕妇因营养不良, 所生出来的小孩都瘦峋, 智力低下。另外, 孕妇的一些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控制, 或者使用了一些不恰当的药物, 也是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常见原因, 必须注意避免。

在学生本人方面, 因为早产, 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全, 或者是产程过长, 形成脑缺氧, 脑细胞受到一定的损害, 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影响孩子的智力状况, 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 脑细胞逐渐发育, 这种情况会不断改善。出生后营养不良, 身体的各个器官得不到发展所需的营养物质, 必然影响智力发育。

一些疾病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会出现“呆小症”, 其智力远较同龄人低下, 不能达到学习目标, 只有用药控制病情后智力才能改善。由于肺炎等疾病引起的高热、惊厥等会损伤脑细胞, 影响智力, 通过治疗后会明显改善。另外, 由于眼睛近视, 看不清老师在黑板的写的字, 学生要眯起眼睛来看, 否则只能以听为主,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感觉眼睛非常疲倦, 同时会加重近视, 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身心疲劳, 从而产生厌学。或者由于耳朵的疾病导致听力下降, 听不清老师所讲的内容, 就不可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铅中毒, 是一个大家都不太注意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 工厂越来越多, 汽车的拥有量快速增多, 各种含铅的废水、废气源源不断的排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 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 很容易受到影响, 当血中铅的浓度过高时, 神经系统的功能必然受损, 从而影响少年儿童的智力,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最终影响其学习成绩[2]。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也会影响学习。当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如别人时,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一方面, 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能会表达不清楚, 从而给老师一种错觉, 认为这个学生不懂, 或者说是“笨”;另一方面, 与同学的交流或沟通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可能会受到同学的讥笑, 以至于出现心理问题, 最终影响学期成绩。这些都是引起学生学习退步的重要原因。因此, 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或落后, 需要注意排除生理和疾病的可能。

1.2 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生与家长的接触远远多于学生与老师的接触, 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同样重于学校的老师。“养不教, 父之过”, 说明了父母是教育孩子长大成人的第一责任人。父母的不良生活作风、言行和家庭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生活在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进步。而父母经常闹矛盾或者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多数会使孩子的成绩下降。父母离异更是导致子女心理及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其言行对孩子有言传身教的作用。例如在云南省某地的一个14岁的小男孩竟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黑帮头目, 原因是他的父母均为吸毒人员, 败光了家里的所有财产, 根本就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他们, 对孩子更是不闻不问, 而他的爷爷奶奶又因为年老多病, 经济困难, 无法照管他, 从而使这个小男孩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家长的文化背景、心态将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对孩子过于溺爱或漠不关心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比如家长不顾子女的学习, 整天在家看电视、打扑克或打麻将, 以至于家里整天都是吵吵闹闹, 子女既没有安静的读书环境, 又无法静静的休息, 想要学业进步, 谈何容易。相反, 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子女, 回家后什么也不用做,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孩子看书或做作业时又不停的让其喝水、吃水果或其他零食, 既害怕孩子受热, 又害怕孩子受凉, 不厌其烦的骚扰孩子, 就会使他们根本无法专心学习。有的孩子甚至认为家长会为他们包办一切, 他们读不读书都不重要, 从而无心向学。家长过于关注子女的另一个严重的不良后果就是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长期的心理压力必然导致心理问题。笔者一个朋友的女儿, 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 一直都要争全班第一名, 不断参加各种比赛, 每次都能获奖, 孩子非常自信。她的母亲、外公、外婆见人就夸她, 很是引以为豪。但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为孩子着想, 因为在这个孩子的眼里只有第一, 没有第二, 如果得了第二名她就是失败者。到了初中二年级的时间, 因为她上的是重点中学, 同学之间的竞争非常剧烈, 孩子再也受不了了, 心理出问题了, 需要到心理科住院治疗才能解决问题。

家庭经济也是影响孩子学习的重因素。在当今社会, 不少家庭很富裕的孩子成了后进生, 原因是他们的父母整天忙于赚钱, 根本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子女, 他们认为给孩子足够多的钱, 甚至有专门的司机开着专车接送孩子上学就可以了。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孩子的眼里, 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 没有人陪伴他们, 没有人关心他们,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问题。如果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 有的就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有的则自暴自弃, 更不用指望学业进步了。例如台湾的一个中学生, 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 父母经营一家大公司, 每一个月给他的零花钱都有几万元, 因为公司业务太多, 父母没时间照顾他, 请了专门的司机用专车接送他上学, 可以说衣、食、住、行样样都不缺。但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差, 老师问他为什么, 他的回答是:他的父母不爱他。因为他们只会给他钱, 花钱给他买最好的衣服, 给他买最好的食物, 给他上最好的学校, 花钱给他请家教, 但从来不陪他。他需要的是爱, 不是钱。

相反, 如果家庭经济太差, 出身过于贫穷落后的孩子也难于进步, 一方面,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了帮父母维持家庭生活, 很多少年儿童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因而无心向学。另一方面, 父母无钱供养, 子女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 无法进步。同时, 父母为了生计, 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赚钱养家糊口上, 根本无法照顾子女, 这些孩子四处游荡, 因为年少, 不能分辨是非, 很容易受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 从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 甚至辍学。

1.3 社会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长期生活在不良的环境中, 或者长期和某些人在一起必然会受其影响[3]。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受周围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搬了3次家, 直到她认为适合孟子学习才定居下来。而当今社会, 有条件的家长都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女上名校, 要么花高价买学区房, 要么交纳高昂的择校费,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我们所处的世界也越来越复杂。随着手机、电脑的不断普及, 网络、电视、报纸、报刊等媒体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信息, 同时也使不良信息泛滥成灾。例如电视上就存在大量的具有暴力性质的动画片。于是出现了广东省潮汕地区的小朋友扮演灰太狼, 用稻草把小伙伴绑起来烧成重伤, 差点危及生命。

随着高等院校的普及, 就业压力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毕业就等于失业, 找到工作的赚钱还没有临时工或农民工多。于是读书无用论逐渐占了上风, 不少青少年不再想上学了, 他们的目标是早日赚钱, 可是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又没有体力的他们能赚多少钱呢?

1.4 教师及教学方法方面的因素

“教不严, 师之惰”。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每个老师都喜欢聪明、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这是人之常情。但事与愿违, 这种学生非常少, 我们多数老师每天所面对的学生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难于对付”的。聪明的学生往往活泼好动, 甚至“不听讲”, 如用训“奴才”式的方法去教育, 必然误人子弟, 使这类学生无心向学甚至厌学逃学。相反, 非常守规纪的学生接受能力不一定好, 成绩可能一般, 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让他们理解并接受新知识, 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任何学生, 只发老师连续打击3次以上, 必然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形成后进生。

教育体制影响老师的工作方式, 必然就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比如在欧美等国家, 中小学教育都是非常宽松的启迪式教育,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其积极性不言而喻。直到高中阶段学生才会有压力。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从而培养出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师。而我国采取的大多是填鸭式教育, 小学期间就学了人家初中的课程, 既要应付学校的作业, 还要应付家长安排的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和家庭作业。孩子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几年下来, 孩子筋疲力尽, 厌学是其次, 不少聪明的孩子变成了只会读书而不会思考的“笨蛋”, 所以中国很难出现大师级的人物[4]。

2 对策

“后进生”既包括了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 也包括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 转化后进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人, 还可能是一部分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 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 “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有可能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2.1 明确原因, 早发现, 早纠正

很多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 学习成绩起伏非常大, 在老师或家长的关注下, 他们的成绩有可能突飞猛进, 没人关注, 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有可能倒退, 这就需要家长或老师多注意观察, 及时发现, 在其学习成绩开始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同时要注意及时查明其学习退步的原因, 是心理上的问题, 还是身体上的不适所引致, 尽快消除相关的不良影响。如果等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明显下降了才出手相救, 则为时已晚, 积重难返了。如果是由于身体上的原因, 如眼睛近视、听力下降等所导致的学习退步, 需要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治疗, 否则孩子的学习不可能进步。

2.2 因材施教,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他 (她) 的个性和特长。个性因素对学业成绩所起的作用巨大, 应了解怎样的个性结构与特性最适于怎样的学习, 外向性的人往往会发现客观的外部世界的价值, 对人类、社会或自然抱有浓厚兴趣, 内向性的人对自身的内部世界兴趣浓厚, 试图发现本质的价值。成就动机不仅是个人问题, 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 它构成性格特征的一部分, 不同个体, 有的成就动机强烈, 有的不那么强烈。既然学生在个体上有差异, 那么学习成绩的差异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作为老师, 首先要承认这样的差异, 尊重这样的差异, 尽可能因人而异, 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 而且, 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比较聪明、思想比较活跃, 敢闯敢干。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没有上完大学。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所擅长的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积极主动的去思考,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或书本教给他们的知识。相反, 爱读书、爱听课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 或者是记性好, 会考试, 易获得高分, 是老师眼里的骄傲。但这类“高材生”往往只能做教授或研究工作。所以目前的社会现实就是:当年的差生多成为了老板, 曾经的高材生只能为当年的差生打工。另外, 有的学生可能善于唱歌, 有的学生可能善于书画, 而不愿意或不善于学习文化知识, 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多注意观察, 发现他们的潜能, 从而让他们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老师来说, 如果一个班上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 就需要更多的付出, 针对接受快的学生来说, 讲课的速度需要快一些, 要不然他们会不耐烦, 不认真听讲。相反, 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需要老师放慢讲课的速度, 多重复, 要不然他们跟不上, 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 从而厌学。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 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两样, 在老师眼里一样能干, 一样出色。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 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 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5]。

2.3 多一些爱心, 给予真诚的关怀

一个学校, 一个班级, 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 既要关心“优等生”, 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秀学生往往并不难, 许多事情, 只要教师一指点, 优秀学生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进步较为显著;很多优秀学生各方面都不错, 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 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 不仅学习成绩差, 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 尽管教师早就指出, 并反复强调, 但他仍我行我素, 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 你的话就如同耳边风, 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学生, 想让教师喜欢他, 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 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 就“无药可救”了。他们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 也有进步的要求, 也有做人的自尊。对于差生来说, 得到的多是挖苦和讽刺, 缺乏的是中肯的评价和恰如其分的表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教师都有爱心, 只是因对象不同而程度不同。爱好学生并不难, 难的是爱自己眼里的差生。面对一颗颗童稚的心灵, 我们应适时适度地给差生以鼓励,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和赞赏。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差生, 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教师与学生相处, 特别是与差生交往, 正需要以诚换诚。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还必须理解他们。

儿童的发展虽然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但主要取决于后天生活环境及个体主观品质的影响。尤其是教育, 在儿童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差生的绝大多数正是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主观因素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 从而导致他们心理发展上的障碍和异常现象。因此, 我们必须想办法消除上面所说的各种不良影响, 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摘要:“后进生”是学校或老师对一部分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德不长进的学生的称呼, 其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 既可以由学生本身的原因引起, 也可以因外部原因而致;既有生理上的原因, 也有家庭、学校、老师、社会的影响。每种原因的作用强度和时长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每一个学生本身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去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从而变后进为先进, 否则事倍功半, 难于奏效。

关键词:后进生,原因,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Arndt J.The influence of forward and backward associative strength on false recognition.J Exp Psychol Learn Mem Cogn, 2012, 38 (3) :747-56.

[2] Wang HL, Chen XT, Yang B, et al.Case-control study of blood lead levels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nese children.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8, 116 (10) :1401-1406.

[3] Dee Knoblaucha, Melissa A.Chaseb.Rural, suburban, and urban schools:The impact of school setting on the efficacy beliefs and attributions of student teachers.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4, 45 (1) :104-114.

[4] Aikens ML, Dolan EL.Teaching quantitative biology:goals, assessments, and resources.Mol Biol Cell, 2014, 25 (22) :3478-8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其中, 《韩非子》的动物寓言数量最多, 共计约39则。这些寓言, 是韩非为了阐述和宣传他的法治思想和哲学思想而精心编纂的, 是典型的政治、哲理寓言。韩非的动物寓言, 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复杂纷纭、变化万千的现实生活, 大至国家治理, 小至世俗道理, 均纳于笔下, 其内容之广泛, 形象之众多, 情节之纷繁都可堪称先秦同类寓言之最。

作为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动物寓言研究具有着很大的挖掘空间, 动物寓言的数量虽然不多, 但是分量却很重。虽然在20世纪, 很多学者对这些寓言进行了研究, 但将先秦诸子单独一部著作中的动物寓言作为单独对象进行研究则少之又少。本文试图对《韩非子》中的动物寓言形成原因进行全面梳理与探讨, 以求更为深刻地把握其文学价值。

一、受先秦神话传统和历史传说的影响

《韩非子》中的动物寓言从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中汲取养分, 从中取材。虽然《韩非子》中来源于神话中的动物寓言非常少 (5则) , 仅占全部的14.6% (为“涸泽之蛇”、“虫有虺者”、“鸟有翢翢者”、“三虱食彘”) ,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神话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创作。经过韩非加工改造神话故事后创作的动物寓言往往非常贴近现实生活, 远离原本神话中的那种“虚妄性”, 其意图是为了借动物故事讽刺当时的时事。

二、受《庄子》动物寓言的影响

韩非的动物寓言在行文中可见有对庄子文风的模仿。例如《韩非子·说林下》“三虱食彘”:

三虱食彘, 相与讼, 一虱过之, 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躁耳, 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身而食之。彘曜, 人乃弗杀。

繻需者, 豕虱是也。择疏鬣, 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 乳间股脚, 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 操烟火, 而己与禾俱焦也。[2]

两者比照, 韩非在对寓言的叙述上更为具体与鲜活, 但主旨与主要情节仍然遵循了庄子文中的原型。

这两篇“虺虱”寓言在故事情节、行文模式上有着很大的契合之处, 可以说《韩非子》的动物寓言承袭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力, 而且在其基础上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韩非承载其政治思想的载体

(一) “法”

作为治国的必要手段, 韩非的“法”是国家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 也是治理国家的匕首。《韩非子》一书中的动物寓言是用来论证法的重要性的, 以《韩非子》中的“社鼠”为例, 这则寓言虽然不是完全以动物为主角。

这里的“社鼠”是指在土地庙中生活的老鼠。虽然庙里庄严神圣, 但却出现了亵渎神灵的老鼠, 韩非认为“熏之则恐焚木, 灌之则恐涂地”, 其意是指朝堂之下生存着很多投机倒把的奸臣劣绅, 他们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但这些人根基过深, 盘根错节, 即便正直的人想要清除他们, 拯救国家, 也难免会对体制带来严重的破坏。

若另从韩非法治思想来说, 韩非认为应该用法治来取代人治, 来治理“社鼠”问题, 将法作为国家的最高准则, 用规则制度来约束害群之马, 因为人治要完全依赖官员和贵族的个人品质, 但法律则可用规则和杀一儆百的警示, 让那些“社鼠”敬畏国家权力, 约束自身行为。即“社鼠”虽然无法绝对清除, 但可以通过对庙堂的合理治理和日常维护, 来防止更多“社鼠”侵入和给庙堂带来更大的破坏, 放在国家治理上, 则是要建立严格规范的法制体制,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用法来治理国家, 约束群臣与百姓。放在当时的背景下, 韩非更是鼓励用严刑峻法来鼓励国家采用耕战的手段来不断强大自身。

(二) “术”

韩非是法家法、术、势的集大成者, 韩非的“术”建立在申不害的君王之道上, 但不同于申不害醉心于让君王用权术将臣子玩弄于股掌之间, 韩非更重视“刑名之术”, 即君王要利用严格的考核赏罚机制, 来维护自身的权力, 驱使群臣为国效力。

例如:“狗恶酒酸” (《外储说右上》) 的故事:

宋人有酤酒者, 升概甚平, 遇客甚谨, 为酒甚美, 县帜甚高著, 然不售, 酒酸。怪其故, 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而狗迓而龁之,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这则动物寓言中, 韩非明确将君臣关系比喻为买卖关系, 寓言中卖酒人酒的质量虽然非常好, 因为狗过于凶猛而生意惨淡, 最终佳酿变质, 其潜台词是如果君王亲信昏庸的奸臣, 即便君主非常贤明, 国家根基好, 但也会因为奸臣的为非作歹, 导致贤明之人纷纷远离朝堂, 国家制度也会日趋败坏。虽然很多时候奸臣与狗一样, 都非常忠诚于主人, 无时不刻不在讨好主人和君王, 不断满足主人和君王的需求, 但最终凶猛的狗和昏庸的奸臣, 都会给主人或君王带来灾难。

韩非用此寓言告诫统治者, 要时刻对了解国家实际情况, 要对官员了如指掌, 要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 亲贤人, 远小人, 要任贤使能, 使不同能力的官员各司其职, 君王治理国家, 如果仅仅自己贤明、自己能力强是没用的, 合格的君主应该是善于用人之人。微言大义, 这则寓言所传达的道理, 也同样被历史所验证, 比如秦始皇雄才大略, 但最终因任用赵高而导致身死后, 被赵高联合李斯发动沙丘政变, 导致胡亥继位赵高篡权, 秦朝覆灭。而之后楚汉相争, 不懂用人的项羽最终败给了善于用人的刘邦。这正是韩非这则寓言的现实映照。

(三) 朴素的辩证法

辩证思想在韩非的动物寓言中也有反映。韩非认为矛盾对立的事物往往统一在所有事物中。因而要学会调和平衡各类矛盾, 要在博弈中学会共赢, 而非相互争斗而最终导致零和局面。

《说林下》中“三虱食彘”告诉人们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不能脱离整体存在。

三虱食彘, 相与讼, 一虱过之, 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躁耳, 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身而食之。彘曜, 人乃弗杀。

虱子和猪是一个整体, 猪是虱子的寄生之地, 但他们却相互斗争, 最终导致整体的灭亡。

由此可见,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观和“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权术观与法治观, 融合在各类动物寓言中, 这一思想被原就遵循商鞅之法的秦国所学习利用, 为其一统六国, 缔造统一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了中国大一统国家体制的形成, 顺应了历史潮流。

韩非的动物寓言继承了上古神话的传统, 吸取了《庄子》的精华, 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 并且韩非通过自己的智慧创作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动物寓言故事。这些动物寓言主要是借助动物故事, 以动物为象征喻人, 或者是把动物的某一行为比作一种社会现象, 因此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四、结语

韩非的动物寓言故事含义深远, 于国于民都有较高的启发价值, 对当下来说, 我们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路线, 在官员任用上, 要严格考核制度, 不断打造服务型政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这些寓言亦可应用在各类组织的建设上, 比如一个企业也要学会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用人机制, 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不断提高收益, 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摘要:寓言是寄托之言, 是作者自觉地将自己想阐述的某种道理或哲理寄托在一个小故事里。我国的寓言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后漫长的奴隶制时代, 繁荣于战国时期, 最早散见于先秦诸子的哲学及历史等著作中。而动物寓言作为先秦寓言的一个分支, 内容上精妙简洁、诙谐幽默, 手法运用十分巧妙, 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韩非子》的动物寓言可以从主体对象和组织结构上划分为不同类型, 《韩非子》中的动物寓言承载着其政治思想, 其形成受着先秦神话传统和历史传说, 以及《庄子》中的动物寓言的影响。

关键词:韩非子,动物寓言,形成原因

注释

1[1]王焕镳.韩非子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2[2]庄子撰, 王先谦, 刘武注.庄子集解内篇补正[M].北京:中华书局, 2010.

3[3]公木.先秦寓言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 1984.

4[4]韩非撰.《韩非子》校注组注, 周勋初修订.韩非子校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6.

5[5]朱思信.论韩非哲学和寓言的特点[J].新疆大学学报, 1990 (4) .

6[6]王舸.《韩非子》寓言的批判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7[7]宋兴昌, 朱卫国.《韩非子》寓言的取材及成因[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0, 8 (02) :69-7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范文第6篇

( 一) 建国后“重打击”、“轻保护”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封建时代, 司法人员办案基本上都不讲诉讼程序, 在开展的“严打活动”中, 对程序公正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初期的“严打”, 更助长了“疑罪从有”的观念。其次是在文革期间, 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 技术水平又相对落后, 程序的疏漏等导致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的发生, 尤其是人为的冤错案件一件件袭来。

( 二) “怕漏不怕错”的理念影响

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在办理重大刑事案件时, 担心遗漏犯罪嫌疑人, 会放纵罪犯, 所以, 即使在案件存在证据瑕疵的的情况下, 办案人员为了不放纵每个嫌疑人, 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 宁愿判决嫌疑人有罪, 也不会遵循法定程序按“疑罪从无”原则判决其无罪。

( 三) 熟人作案惯性思维的影响

案发后, 侦查人员受熟人作案惯性思维的影响, 最初容易将嫌疑人锁定在被害人的亲属上或是案发前与被害人有过联系或接触的人身上。而且证人在作证时, 也会受自己固定思维的影响, 也更倾向于往熟人作案这方面说。而办案机关在搜集一些列证据时也更容易围绕熟人作案这方面去深挖。

二、道德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潜在影响

( 一) 司法人员道德素质的缺陷

司法人员道德素质的缺陷也是造成刑事错案的原因之一。“从人的自然性出发, 一个人一般不会临危无动于衷、坐视不救, 更不会无故加害于人了。这种根据自己作为人所具有的愿望和体验而形成的对于何者是应该做, 何者是不应该做的意识, 这种心态就是良心。”但是另一方面, 有些司法人员的司法良心结构不健全, 即对犯罪强烈憎恨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冷漠无情, 正是这些司法人员的司法良心结构的失衡, 有时也会导致一些错案的发生。

( 二) 司法人员对事实和法律缺乏足够的忠诚

“在马克思看来, 法官因法律和案件而存在, 是联系案件与法律的中介。法官除了服从法律之外, 没有任何别的需要信奉的外在权威。”但是由于办案人员对于事实和法律缺乏足够的忠诚, 缺乏认真负责的高度责任心, 错案的形成和发展就在所难免。

( 三) 司法人员权力的错误介入

“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于滥用权力, 而且还趋于把权力用至极限, 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对于缺乏司法良知的人而言, 越是精通法律越危险, 因为他们越容易操纵法律牟取私利, 破坏正义, 危害社会。有的司法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司法良知, 成为简单的办案机器, 或者钻法律的空子以权谋私, 同样也会造场冤假错案的出现。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 一) 外界压力对刑事司法机关的不当影响

1. 来自地方党政权力部门的压力

现如今, 党政权力部门对于某些案件的关注、过问、协调或者提出某种要求, 这在现阶段仍是一种客观现实, 尤其是在如今公检法三机关在案件事实认定和定性上, 发生重大分歧时, 办案机关就把希望给予在政法委的领导干部身上, 希望他们出面协调, 但是对于刑事司法机关而言, 这种权力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消极的意义。

2. 来自媒体舆论的压力

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除了报纸、电视等媒体外, 网络最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 它的影响范围之大、影响速度之快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在数量巨大而又缺少理性地网络舆论面前, 司法机关在压力之下, 形成错案是完全有可能的。

3. 来自“限期破案”和“命案必破”的压力

“限期破案”和“命案必破”的这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要求严惩凶手的心愿, 也表明了领导对于案件的重视, 但是这种命令在某些情况下, 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无形中会给司法机关带来一定的压力, 甚至会形成外在的干预因素, 进而影响到司法机关办案的质量, 在这些压力之下, 某些错案的形成也就在所难免了。

4. 来自上访的压力

在司法机关还没有证据的情况下, 被害人急于希望使犯罪嫌疑人得到惩罚, 就用自己的方式———上访, 去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形下, 司法机关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压力之下办理的案件难免就会造成错案。

四、法社会学原因

( 一) 不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实践中, “案件审结数”是考核刑事司法机关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这就促使法官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结更多的案件, 毋庸置疑会带来案件审判质量的降低, 更有可能促使法官不再遵守甚至故意违反既定的司法程序。

( 二) 紧缺的司法资源

转型社会中, 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各种利益冲突导致刑事犯罪的形态日趋复杂, 团伙作案, 涉黑犯罪, 流动作案等恶性犯罪现象急剧出现, 但相应的司法资源并无明显的增加, 所有这些为案件侦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摘要:从目前暴露出的冤假错案的情况看, 无论是赵作海杀人案、张氏叔侄强奸案, 还是佘祥林等案件, 案件本身并不复杂, 但我们对错案的原因却没有清晰肯定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反思, 导致冤假错案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冤假错案,体制外,原因

参考文献

[1] 陈永生.我国刑事误判问题透视—以20起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为样本的分析[J].中国法学, 2007 (3) .

[2] 胡玉鸿.司法公正的理论根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273.

上一篇:审计的特点范文下一篇:周岁邀请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