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16

计算机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也取得了新的发展进度,计算机软件技术也逐渐向现代化发展,在软件技术理念和软件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和技术的起步相对较晚,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应用层面上还有这很多的不足之处,阻碍着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将从计算机软件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总结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特点,提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保障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并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路径,最终提升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现代化水平的发展策略,以期能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现代化技术

引言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多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维护,随着我国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在我国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软件工程涉及系统开发、安卓和苹果应用开发、应用程序开发和游戏开发等方面,随着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我国软件的生态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所研发的多款操作系统和软件也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实在的便利,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与相关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银行就需要庞大的金融管理软件来维护日常业务,可以说计算机软件工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但是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水平不足,很多行业还在应用比较传统的软件,这些软件已经很难应对现代化的生产和服务环节,阻碍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只有推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电子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多个行业的共同进步,最终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一、计算机软件工程及其特点

计算机软件工程指的是对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和研发过程,同时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人员也负责系统和软件的维护工作。计算机软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编译器也可以称为是计算机软件,同时微信和淘宝等应用也可以被称为是计算机软件,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涵盖了多种领域的内容。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服务品质和产品内容,就需要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通过应用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来优化产品。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经过技术人员的多次优化和测试,才能够研发出一款适合商业用途的软件。具备商业用途的计算机软件应具有科学性和现代性,能够承受大容量的用户群体。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应用的便捷,为不同领域创造了更高的发展条件,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程度,通过结合计算机软件工程和各个行业的业务,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能够得到提升,我国社会就能够进一步朝向现代化发展。

如今随着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计算机软件工程在我国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计算机软件工程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实践性的成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实际的服务,技术形式也不断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对于社会生产力以及经济建设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改变了原有的人力资源架构,很多重复性的工作都可以被软件所替代,进一步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通过将计算机软件工程和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就能够推动我国科技含量,例如将计算机软件工程和國防科技相结合,能够提升我国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性,防止黑客篡改和窃取国家关键信息。计算机软件工程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推动作用,带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项和社会密切结合的工程技术类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计算机软件工程发展现状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软件技术的实现效果和人才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比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起步时间较晚,在21世纪初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仅仅在4%-5%之间,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我国早期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发展主要依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很多技术人员不具备研发的自主性,直接对其他国家的软件生搬硬套,只是对这些软件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应用到了我国社会之中。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现状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有这很多的不同之处,仅仅靠照搬其他国家的软件很难满足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公开某些敏感性的软件的源代码,这些软件对于某些领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软件类型的缺失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

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人才并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只有拥有了核心的技术手段,才能够实现多样化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研发,才能够推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发展。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相关人才还是比较匮乏,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软件工程的相关专业,但是高等学校层次的差异性导致了专业人才的差异性,大部分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工程都被跨国公司或者是大型企业所聘用,因此计算机软件工程还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部分高等院校在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时候,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的学校还是保持原有的应试教育理念,不太注重学生的编码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并不具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创新能力,同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比较匮乏,很难满足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虽然我国近些年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发展颁布了一些优惠性的政策,但是相比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政府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为了推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发展,国家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扶持力度。在此之外,很多企业和机构在开展软件设计的时候,没有重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工作,导致很多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项目效果不理想。很多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很多研发人员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只是按照个人意愿进行软件设计,这就直接导致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脱离实际。有一些企业虽然应用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体系,但是这些体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影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效果的关键问题,不利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虚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很多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受到了竞争方的剽窃,对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的研发主动性造成不利影响。

三、计算机软件工程现代化发展策略

1.健全计算机软件工程保障机制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并不是完成了工程项目的研发后就一劳永逸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项目效果还需要完善的工程保障机制来实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保障机制,相关软件应用在使用和维护的时候都有专业的工程师加以支持,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实施效果受到了保障。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普遍缺乏后期的保障机制和维护机制,例如西安一码通就于2021年末发生崩溃的现象,很多人民群众在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的情况下发生无法亮码的情况,这直接造成了后期西安疫情防控出现问题,对西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相反,广东的健康码“粤康码”却能够承受最高峰2亿人次的亮码需求,甚至在亮码的高峰期也没有发生崩溃或者是延迟的情况,这背后是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保障机制在发挥作用。广东“粤康码”的维护人员选择夜晚来维护系统,对系统做出了多次的升级,才能够形成今天比较稳定的版本。由此可见,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保障机制,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应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能够形成良好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保障机制,企业和政府就需要提高对软件升级和维护的重视。企业在软件上线之后,需要细心听取消费者或者是用户的反馈,针对反馈来进一步维护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更为实用的软件体系。政府需要为计算机的维护出台若干优惠性政策,支持服务器集群的落地,这样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应用稳定性也能够进一步地提升。

2.服务创新

目前,我国很多的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存在较高的同质化现象,例如探探等交友类软件都保持着很高的相似度,这些软件拥有相同的功能,因此不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在2015年间,我国共享单车企业数量在不断地提升,很多共享单车企业都获得了投资方的亲睐。但是随着多年的市场竞争,仅有哈罗单车和美团单车等品牌保持住了市场份额。很多共享单车企业在研发初期,主要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重点放在扩大市场规模上面,这些企业大量采购服务器和单车,但是没有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服务创新。很多共享单车软件存在定位不准和高押金等现实问题,同时软件功能和服务内容较为繁琐,不适合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诸如哈罗单车等共享单车品牌,依靠定位准和免押金等服务创新机制,快速地吸引了消费者群体的关注,占据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大量份额。因此企业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过程中,不能够将眼光放在短期利益之上,需要通过不断优化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服务创新,提升自身软件的优质服务,这样才能够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3.提高自主产权保护力度

目前我国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尚且不足,为了能够打造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高质量研发体系,充分提高研发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很多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研发人员的创新意愿不足,很多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取得了成功,大部分研发人员都想要直接窃取相关成果,以此来节省团队自身的研发成本。知识产权的窃取现象导致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积极性普遍不高,如果我国能够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就能够充分提高技术人员的研发积极性。为了能够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家需要积极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层面来惩罚部分窃取知识产权的企业或者机构。

4.计算机软件工程未来发展

如果我國政府能够提高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重视程度,加大对软件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落实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国的计算机软件研发环境将会大幅的改变。我国未来计算机软件工程将会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各个新兴领域和服务业领域将会更多地应用软件工程技术,这将会极大的解放我国的生产力,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将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随着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环境不断变好,将会有大量的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才参与到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进程当中,这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水平。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较大水平的发展,未来软件工程将会和人工智能算法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很多的软件需要测试来获得最好的应用效果,但是软件测试的过程比较繁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但是将超参数优化的概念和软件工程技术相结合,就能够通过超参数优化的算法(贝叶斯优化、随机搜索或遗传算法等),借助迭代来选择最为合适的参数,能够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实现更为高效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研发进程,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水平。

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和维护等实际工作,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对于经济社会的进步有着一定的贡献。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起步较晚,因此国内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研发环境并不理想,存在着不重视知识产权和缺少核心技术等现实性问题。为了能够推动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就需要完善和建设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保障机制,不断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服务创新和质量,我国政府和司法部门也需要完善软件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保护,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环境,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婷婷,李维军,臧军.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1.

[2]张吉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对象范围研究——对美国相关司法探索历程的分析与借鉴[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31(05):187-194.

[3]叶时平,陈超祥,徐萍,丁健龙.面向能力需求的应用型计算机软件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04):70-73.

[4]胡声艳.试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8(11):104-105+116.

[5]哈洪强.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软件技术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11):58-59+108.

[6]庄委功.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9):147-148.

计算机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专业课计算机技术

[作者简介]陈娜(1979-),女,辽宁辽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邸书灵(1964-),女,河北定州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段淑凤(1980-),女,辽宁辽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多媒体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河北石家庄050043)

[课题项目]本文系石家庄铁道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械类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04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高等教育中电子信息类学科方向的本科专业之一,它具有知识体系更新快、数学理论知识要求高、实践性强等特点,该学科的人才培养也是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培养对象。2011年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年缺口高达100万,科技企业对IT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如何将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于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背景,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地提高人才质量,如何优化教学体系,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卓越工程师,将成为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首先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内涵的总结和分析出发,再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体系的制定、课外科技活动和教研结合等几个角度探讨工科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方式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一、解读“卓越工程师”的内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教育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项目拟使用10年的时间,为我国培养出百余万名高质量、各种类型、各个学科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为了深入理解卓越计划的实质,从本质上理清该项目中各要点之间的关联,分析高校在落实人才培养时的目标,我们首先尝试从下面的关系图中解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一些内涵,以便从最科学、最清晰的角度指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育和人才培养。

如左下图所示,在卓越计划书中,重点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因为卓越工程师面对的培养对象就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所以,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培养出有理论水平、熟知实践的工程师;而且更加强调创新性的人才,因为创新性是保障我国工业快速、高效发展的前提。然后从“实践性”和“创新性”两个关键要点分析该计划的内涵,卓越工程师计划落实到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就是为国家工业输送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这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一个最好的标准。

二、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夯实基础理论

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我国应该根据自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建立更加合理的专业课基本体系,并且根据整个人才市场的需求,实时动态修改培养方案,以适应计算机行业的变动。由此,我们提出了如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对于本科毕业的学生应当系统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产业界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规划和设计、开发、维护能力的。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我校安排了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等课程。可见,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细致的规划,从教学的“源头”规范了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总之,专业课体系的建设要遵行“三重”原则,即“重深度、重实用、重实践”。只有本着这样的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考虑工程实践的需要,才能从根源上保证培养效果的有效性。

三、科技活动遍地开花,锤炼动手能力

为充实大学学生的生活、重塑知识体系,课外的科技活动可谓是一个很好的由“理论到实践”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为了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性能力,应当建立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组织各类计算机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似乎强调的是用“竞赛”自身的力量来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在整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上来看,在所有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已并非只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简单关系,那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来说,也并非只是授予基本理论与接受应用技巧的简单过程。在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时,教师应该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广博的见识和真实的科研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在充分利用课本知识的同时,发散思维、勇于探索,将课外科技活动的功效真切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来,这才是卓越工程师对高校培养提出的要求。

四、嵌入科研实践,提升教学品质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比较抽象,有着“杂、难、繁”的特点,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较难理解、较难深入、较难应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适当将教师科研工作中的最新成果、探索的前沿要点补充扩展到教学课程中,架起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科研工作融入教学中,是践行培养卓越工程师高层次人才的指导方针。其实,科研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大学生所学的课程,在大学的课本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如果让学生边学习、边应用,那么他们思维灵敏的特点就能充分展示出来,会很好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精神。所以尽可能地让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之外,主动探索、寻求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五、结语

本文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内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重基础理论、开展科技活动和参与科研实践“三维体”教学模式,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总之,让高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任务落实到我们教育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高校应抓住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契机,转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期为我国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文燕,袁科,付勇智.卓越工程师培育过程中专业认识实习的意义及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2]姚泽凯.提高技校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兴趣的途径[J].广西教育,2010(9).

[3]姜南.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6).

[4]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5).

[5]张荣沂,须莹,付彦虹,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12(6).

[6]黎伟.理工科院校要关注心理学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13).

计算机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管理

1 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及优势

1.1 概念

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使其管理模式信息化、科技化,从而节省成本、加大管理的效率。深层次的理解就是:讲企业管理模式刻画成需求,进过相关的外企业,将其编译成软件,通过计算机技术,使其能够符合企业的日常事务的管理,这样,在整理企业资料,储存资料、共享资料、应用资料方面都能够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操作,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相关操作的具体情况,责任到人。

1.2 优势

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首先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无纸化管理;其次,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系统,同一个企业是在一个系统中,管理者可以对系统的编写者提出要求,加入一些限制,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明确不同等级的职位要求和任务;同一个系统中,上级可以随时知道工作人员完成任务的情况,能够确定不同任务的负责人是谁,更便于对工作情况的监督,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计算机的流通速度快,通过资源的共享就能实现资源的应用,节省时间,且其流通的安全性高,面向对象性强,设定共享的对象,则传输的文件的对象就只能是具有权限的人员;计算机是一个能够同时多线程的电子工具,能够处理复杂的信息,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信息的处理,企业运用这样的管理系统就节省通过人去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时间,为为偏平型组织的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众所周知,先进大型企业都会通过设立门户网站,编写属于自己公司的APP应该程序来方便大众对自己企业认识,第一时间了解大众对企业的评价,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能够在第一时间扑捉到大众的需求,及时与大众沟通,保证相关的管理和运行过程中所采用到的信息的最新化;

2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也认识到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先今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脚步,也认为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的引进十分的重要,但是在发展和引进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过程中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力,导致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发展的脚步缓慢,普及范围窄。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阻力和困难有以下几点:

2.1 项目类型多,临时性强,且环境多变

每个行业有其构建项目的方式,项目构建的地点也不同,而且项目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其存在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就导致项目具有很强的临时性。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项目信息化管理,需要计算机网络信号和其硬盘的支持,而项目存在的地点可能是深山、可能是沙漠,不一定就可以具备工程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就导致需要网络信息支持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具有一定的难度,至少在没有信号塔的地方暂时还不能实现。

2.2 投资回报分析难度大

电子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没有给大众带来安全感,出现的网络事件,导致许多企业不敢随意更改管理模式,一旦被篡改重要文件,公司就会面临破产,所以尽管国家有相关的法律保护条例的存在,但还是存在许多的企业管理者对电子文件比较排斥。影响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普及。

2.3 信息化管理的有序化环境还未形成,信息化没有统一标准

各个企业开发的管理系统只是符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并没有在意与其他公司的交互问题,导致项目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存在阻塞,没有达到真正的项目管理信息化。

3 建立的步骤

步骤:明确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目标;进行项目全面信息管理系统流程的分析与分解;进行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模式的分析建立;确定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模块结构;进行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结合系统运行情况,不断调试与优化。

4 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保障技术也会随着提到加强,从而提高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让顾客在体验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够无后顾之忧。

随着科学技术的加强,管理系统会逐步加入如:在线视频、在线监控的功能,让顾客可以不到其公司,就能够了解到该企业的工作氛围,公司的形象、精神、工作态度等。

工程信息化管理将会实现整个经济开发环境的统一标准的管理模式:如统一数据库平台、统一开发标准;使得信息流通畅通无阻,企业间的交互性更强,从而实现信息无边界的标准化共享。

[参考文献]

[1]孟令夫.浅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J].民营科技,2009年09期.

[2]伍艺,马婕.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J].图书馆,2001年03期.

[3]王晖,李冬梅.我省煤炭系统计算机广域网设想[J].江西煤炭科技,2001年02期.

[4]崔宝娟,苏中滨,郑萍,沈维政.基于ASP.NET的政府网站群的设计[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李明远,黄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构建[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计算机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当前形势下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强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则需要落实好其所需的健康诊断工作,且在统计识别方法的支持下,获取参考价值大的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结果。基于此,本文将对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统计识别方法

注重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综合论述,有利于优化这类工程长期使用中的结构性能,扩大土木工程建筑的实际应用范围。因此,需要结合土木工程结构的具体情况,将有效的统计识别方法应用于其健康诊断过程中,使得影响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的因素得以及时消除,从而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降低其建设中的结构问题发生率,满足土木工程建设的各种要求。

一、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系统识别方法

在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时,为了确保其诊断水平良好性,获得准确的健康诊断结果,则需要注重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统计系统识别方法的合理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可靠的Bayes模型修正方法

结合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的实际需要,将基于Bayes原理的模型修正方法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过程中,有利于实现对其结构模型的高效利用,进而对土木工程结构是否良好进行全面评估,得出其结构健康诊断结果。文献{1}中提出了在Bayes模型修正方法的支持下,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分析时,需要对其结构模型应用中的不确定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并根据不同结构模型的实际情况,采用不确定性的度量方式予以应对。在运用Bayes模型修正方法进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时,需做到:(1)在模型参数的概率分布定量方式作用下,对土木工程结构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并通过对实践中观测数据的有效使用,对土木工程不同结构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科学分析,实现对其各结构模型相对不确定性的修正,从而满足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的实际需求;(2)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等要素的共同支持下,在计算机三维空间中构建出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分析所需的Bayes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与该模型相关的参数,使得该模型作用下的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方式运用更具科学性。同时,文献[2]通过对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的配合使用,对土木工程结构损伤问题进行了充分考虑,需要在Bayes模型修正方法运用中能够对土木工程各层结构可能出现的损伤概率进行科学估算,并借助计算机三维空间动态模拟分析方法的优势,减少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分析中Bayes模型修正计算工作量。在此期间,通过对Bayes模型修正方法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实现土木工程结构的在线监测,进而得出不同结构刚度诊断分析结果,对其中存在问题的结构进行修正处理,最终达到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的目标;(3)基于Bayes模型修正方法的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在计算机三维空间中对其结构优化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并实现对土木工程结构优化中复杂性处理问题的科学应对,控制好其中的计算工作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这类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分析的多样化需求。

(二)有效的随机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在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分析时,为了发挥出统计识别方法的应用优势,则需要对有效的隨机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进行充分考虑,落实好该方法作用下的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分析工作。具体表现为:(1)结合土木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及有限元模型的功能特性,对这类工程结构的刚度变化量及观测响应变化量进行分析,且通过对足够数量观测数据的充分利用,从而对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可靠性进行科学评估,发挥出统计识别方法在其结构健康诊断分析中的实际作用;(2)实践中若采用随机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分析时,需要确保与之相关的观测数据充足性,从而保持系统模型参数良好的统计特性,为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技术水平提升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的支持下,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分析时,可从这些方面入手:(1)通过对土木工程结构状态的深入分析,借助健康诊断分析方法的优势,满足这类工程结构实践应用中的状态识别需求。在此期间,需要在统计模式的作用下,从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所处状态等方面入手,确定其所需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并加以使用,从而提升这类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分析工作水平;(2)文献[2]中通过对回归模型、自回归模型等不同统计模型的合理运用,在计算机三维空间中生成土木工程结构状态识别中的统计模式向量,促使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分析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保持其结构性能良好性。

三、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概率神经网络方法

实践中通过对概率神经网络方法的合理运用,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分析时,可从这些方面入手:(1)在概率神经网络方法的作用下,获取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诊断分析结果时,需要在神经网络专业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等不断要素的作用下,文献[3]中深入分析了土木工程的组成结构,并在计算机三维空间中确定各结构所构成的神经网络体系结构,进而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的支持下,实现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分析;(3)结合土木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将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其结构监控诊断分析中,需要处理好其中的观测噪声及模型误差问题,并实现这类工程的结构损伤定位,确保土木工程结构稳定性。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正在提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践中在对土木工程结构性能是否可靠进行科学评估时,应借助统计识别方法的优势,优化这类工程结构健康诊断方式,提升其诊断技术水平。同时,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相关人员应提高对统计识别方法的正确认识,以便实现对这种方法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乐昌亮.分析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

[2]黄振育,郭敬林.重大土木工程结构的智能检测与健康诊断[J].城市建筑,2013,(08).

[3]李景宏.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健康监测及诊断述评[J].科技传播,2012,(19).

计算机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分析采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验教学实践,对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以能力训练项目为依托,制定适合采矿工程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的指导书,注重实验教学的过程考核评价,达到理论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采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和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对产品进行辅助设计、分析、修改和优化。矿图是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得重要工程资料,矿山生产中越来越多的矿图使用CAD技术绘制,它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开采设计的各个工艺环节。如绘制开拓系统图,井巷断面图,采矿方法图,爆破回采设计图,露天地下采区平面布置图,提升运输系统图,地质剖面图,地质地形图等等。使得采礦CAD技术逐渐成为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如何胜任矿山采采过程中各个生产工序图纸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绘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国采矿工程专业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很多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联,比如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地下开采课程设计、矿井通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但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与工程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以及成绩评定只注重结果的问题,因此在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的意义重大。

一、我校采矿工程专业CAD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环资学院《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依据“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采矿工程专业”中的矿床开采设计工作领域设置的。但在课程设置上,《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专业基础选修课,并且此课程是在《采矿学Ⅰ》、《采矿学Ⅱ》、《井巷工程》和《矿井通风与除尘》等专业课之前设置的,这样直接导致了《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与采矿工程专业知识脱节。而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先学后用”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学时间是授课教师进行软件操作命令的演示性讲解,学生学习知识脱离专业背景,仅仅是观看很难发挥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中,关于CAD技术应用学习的教程和书籍已经很多,但关于采矿工程图纸和CAD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方面的教材和资料非常有限。同时,在现实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应的采矿工程CAD技术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就表现出对实验实践课没有兴趣和逃课,或者在考勤的压力下进行实验,但对着计算机又不知道该做什么的,也不知道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培养自己什么样的能力[3]。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直接影响学生上机实验效果,大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结合专业背景学会软件的使用,也影响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与此同时,很多老师和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和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快胜任采矿工程专业制图工作。

二、采矿CAD实验教学改革

2010年出版的《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打破了采矿工程制图长期处于无规范状态,实现了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标准化,提高制图效率,保证图面质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便能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施工和生产之间有简捷共同语言。

鉴于目前本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如何更好的利用《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掌握CAD各中常用命令,同时又能掌握采矿工程制图方法和规范,为今后培养卓越工程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在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任务中,对学生CAD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矿工程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露天开采设计、矿井设计、矿图和采矿CAD的相关知识。围绕采矿工程设计中矿图的绘制,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配合老师讲解,以《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工程设计实例进行基本操作命令的实验。根据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特点,选取了实际工程项目中主要矿图为能力训练项目的载体,分别为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设计、地下开采开拓系统图设计、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图设计、井巷断面设计。

学生可以通过这样定时的实验可以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功能和《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的制图规则,能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矿图知识和CAD应用技术,使学生增强利用计算机绘图平台和采矿知识解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工程现场的绘图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指导书》的研究

主要以项目为主题制作实验指导书,融入相关CAD命令的应用和采矿制图的规范要求,制定实验内容、目的、要求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及作图步骤[2]。

以其中矿井开拓系统图绘制实验项目为例,介绍制定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实验内容、目的要求和能力培养的实验步骤。

1.实验内容

(1)在图书馆或相关专业资料中选择开拓系统图,选取相应的开拓方案和相关参数,对照资料进行开拓系统图的绘制。

(2)练习基本绘图命令(直线、多段线、圆、圆弧、样条曲线、块)、修改命令(复制、删除、镜像、偏移、修剪、延伸、打断)、对象捕捉、对象跟踪、文字、图层和掌握《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中一般规定、图纸规格、图纸标题栏、比例、文字与数字和图线的规定等。

2.目的要求

通过绘制开拓系统投影图,掌握各种常用的绘图和编辑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种采矿工程设计图纸中采矿图样。综合应用多种绘图和编辑命令,掌握二维工程图样的绘制。掌握采矿工程图的绘制方法和表达内容。要求图面布置合理,尺寸、符号标注完整清晰,线型、字体符合采矿制图标准。

3.作图步骤

(1)收集专业资料,确定绘图对象;(2)分析图形的组成部分,确定在CAD中绘图比例,设计出合理的图层、线型、线宽及颜色方案;(3)分析巷道的相对位置关系;(4)打开CAD,设置图形界限,设置单位,保持版本类型,打开栅格,建立图层,设置相应图层的线型、线宽及颜色。(5)画出图框和标题栏;(6)分析平面图和纵投影图的关系;(7)绘制经纬网、地形线和矿体的纵投影图;(8)绘制井筒和巷道的关系;(9)绘制其他部分,比如文字、专业符号等;(10)标注图形;(11)进行CAD图形的布局设置,确定好纸张图幅、方向、打印区域和打印比例。

(三)学生实验过程评价

在采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中,通过记录平时每次实验中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来评价和确定学生的成绩,注重过程培养而不是以最后考试来决定成绩,设计制定实验过程评价的内容,整个实验成绩的评分结构的具体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占50%,报告书写占30%,出勤和课堂纪律占10%,实验提问占10%。以下为实验结果分析及反馈记录表1。

三、结语

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实际工程设计的要求,以Auto CAD软件为基础,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制图相结合,以能力训练项目为依托,制定出适合采矿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绘图的实验指导书,切实架起理论讲解和专业图形绘制的桥梁,弥补现有教学手段的不足,提高学生对理论讲解的兴趣,注重实验教学的过程考核评价,达到理论与实验教学相互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振玉,杨斌,郑才国,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J].科教到刊,2011(9):131-132

[2]毛丹丹.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如何开展项目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66-167

[3]邹光华,吴健斌.矿山设计CAD[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143-146

计算机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一、电大在实施教育服务方面的基本功能和优势特长

(一)电大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远程教育办学体系

“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由中央电大和遍布全国的44个省级电大、945个地市电大分校、1842个县级电大及3175个教学点按照“五统一”(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和统一评分标准)的办学规则组成的庞大的教学体系。为在职学员提供本、专科高等学历教育、中等专业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会化学习支持服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各类办学的效率和质量。电大的这一特点和优势为与政府机构、行业部门和国内外的社会团体开展合作办学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基础。

(二)电大一直与广大基层单位和职工建立了密切联系

据统计,在电大历年培养的学员中,在职从业人员的比例均超过了90%(如果算上当时学习电大单科的学员,职工的比例就更大)。而据2007年春的最新统计,在电大现有的224万在校生中,有78%是来自地市、县及以下基层单位,有96.5%是在职从业人员。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与社会发展需要知识,广大职工需要学习和希望就近就地接受教育的要求以及广大企业要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人才的现实分不开的;是与电大长期坚持面向基层职业人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分不开的;是与电大坚持以适应经济与社会现实发展需要为目标,以适合从业人员学习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突出实际能力的培养,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方针分不开的;是与电大长期坚持的五统一以及狠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和系统运作五个质量要素分不开的;是与电大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加强硬件条件的建设,将优秀的教学资源送到基层,做好为广大学员支持服务分不开的。电大的这一特点和优势使得电大在广大基层单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符合当今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身边化、随时化、普及化的需要。

(三)电大是我国开放教育的主体,远程教育的主力军

从1999年,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如今,该试点项目已转入常规办学,这标志着电大已经成为国家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开放教育。这一项目的成功开展使得电大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开设专业与课程、服务意识、服务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电大系统教学设施方面的固定资产已经是1999年试点项目开始时教学设施固定资产的4倍,达到了57.89亿元。电大已经不是过去人们概念中的仅依靠电视广播或录音录像带开展教育教学的学校了,而是形成了天网(卫星电视)地网(计算机互联网)人网(全国省级电大、地市级电大和电大工作站组成的电大系统)三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成有效地促进了电大的发展,使得这些年来电大开放教育的招生数量持续攀升,2007秋招生数已突破40万,而2008年春秋两季招生已分别达到43.71万和47.44万人。

(四)电大在办学理念和办学领域上更加开放,服务手段更加完善

电大已从过去单一的大专学历教育,发展到今天形成了有包含中专教育、大专教育和专升本教育不同层次,职工、部队(八一学院和总参学院)、农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残疾人(残疾人学院)不同领域的学历教育;有以实施职业资格和岗位培训、新知识新技能普及为主的非学历教育(每年约100万人次);有为其它远程教育机构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年均15万人),有为行业系统、主管机构(证监会、保监会和央行)提供考试服务(300万人次)的考试体系。这些年来电大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参与到电大的办学中来,与国家十几个部委和几十所高校有着广泛密切联系。现在电大共开设67个专业,其中专科专业34个,本科专业18个,“一村一”专业15个。在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中有纸质教材(主教材、辅导材料、参考材料)、视听教材(VCD、DVD、MP3)、网上资源(学习指导、教学文件、网络课程、流媒体课件、BBS、答疑、作业与自测等、多媒体课件等。在现代化教学支持服务手段上有直播课堂、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电子邮件、论坛、QQ、MSN等和基于电话的交互:电话、短信、答疑中心等。电大已真正成为了一个的综合性、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二、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电大从1986年起就按照当时国家的要求开始面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综观电大开展继续教育的历史过程,随着国家大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致有四个不同时期的特点。

(一)完全依靠政府,指令性地开展继续教育

中央电大是从1986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的。这一时期,国家的改革开放正进入高潮,急需快速普及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大量培养相关人才。当时,政府对各地管理计划指令的色彩还比较浓厚,政府部门自身的教育培训部门还没有建立健全。所以这一阶段,电大开展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和政府机构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大约有几十个国家部委。政府印发指令性的红头文件,电大负责组织实施。

(二)以市场导向为主开展继续教育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继续教育方面的计划与指令大大减弱了,许多行业和企业都在开展继续教育,由于对外开放渠道迅速增加,教育培训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了。随着教育培训市场的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大量的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起来。电大这一时期开展继续教育的形式从完全依靠政府逐步转向关注市场,从国外引进一些品牌的继续教育项目。相比较而言,这一阶段电大继续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一方面是因为电大对市场环境下开展继续教育的理念和规律还不够熟悉,来自社会的各种竞争也比较激烈。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电大学历教育发展较快,对非学历教育方面的投入、体制和政策都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制度机制基本到位,继续教育的概念和领域得到扩大、掌握市场规律更加娴熟,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服务手段更加完善

2003年以来,电大继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发展时期。继续教育在各级电大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相应的机构和制度得以建立,适应市场的政策和机制也相继出台,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掌握教育培训市场的规律更加娴熟,开放教育和总结,性评估促进了电大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和完善,使电大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功能大大加强。这一期间,电大继续教育培训总量达到了582万人次,年均培

训量近200万。在非学历教育年均培训规模上,全国电大已接近全国其它高校的总和。培训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涉及到教育、财会、司法、金融、医药、英语、电子、保险、证券、营销、档案、文秘、服务业、物业、物流、消防、交通安全等社会的热点领域。合作的领域有政府机构、行业系统和企事业单位、普通高校和国外机构。各类继续教育的项目总数达到511个。这其中既有各种短期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考试类项目和专业证书教育,也有为其它高校举办学历教育提供的支持服务,尤其以证书教育发展较快。参加学习的有公务员、教师、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职工、在校学生、乡镇干部、农民和一般市民,学习者的年龄从少儿一直到老年。充分体现了电大为各行各业的人员提供学习服务,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增强在教育培训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融合和相互拉动,提升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的能力

在前几个阶段的继续教育中,电大主要是与其它单位合作利用别人的项目和资源与自身的系统和远程教育手段来实施培训,而在继续教育项目的设计、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等属于电大自身核心创造力的方面比较欠缺。电大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也在各自独立作战,形不成合力。这一段时间电大在这方面加大力度,锻炼自己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核心能力,比较典型的是与北京市总工会等单位合作开展“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电大在其中主要是承担工程架构的设计、工程课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工程教学的实施和效果的测评等。

另外,电大利用其学历教育的优势来拉动继续教育的发展。一是设计了课程的免修免考制度,使获得社会某些品牌证书的学生直接进入电大免修免考某些课程;二是对电大继续教育的某些课程运用当量替换的方式直接在学历教育顶替部分学分,如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三是专业课程设置中与政府机构、行业部委合作直接设置双证课程,使学生学完该课程后既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又可以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证书。如与国家统计局、中国软件协会、文化部、民政部等;四是吸收某些专业的学习者先从非学历培训起步或与学历教育同时起步,根据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可以续接学历,也可以只获得某种岗位资格或职业技能的证书。如与中国人民银行、青鸟软件技术公司等;五是从某种社会考试起步,根据条件逐步向培训延伸。

三、电大发展继续教育的构想

应当承认,在电大二十多年开展继续教育的历程看,为国家和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丰富我国继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历史发展时期,党和国家对电大的定位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面对这一目标,电大在继续教育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根据国家对电大的定位,要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在电大中的战略地位。特别要在措施、政策和机制保障上下功夫。比如,机构调整,将非学历教育管理部门与学历教育管理部门合署办公,统筹规划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发展;制定一些政策导向性规定,鼓励开发继续教育项目和参与继续教育的意识;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加强继续教育的队伍建设。

(二)转变观念、扩大开放

进一步转变电大在对外合作、教育教学等方面不适应社会继续教育需求的观念,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广泛吸收各方面的先进理念、手段方法和信息资源,提升电大在教育培训市场中的适应力。

(三)设定具体目标和内容

在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下一步要做的6项工程和6项计划,从系统建设、课程平台搭建、质量保证和支持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工程到证书教育推进、特定人群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社区教育和校园文化等计划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继续教育。使得电大重视继续教育下一步的发展不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四)依据社会需要,加强重点和基础建设

本文一开始提出的当前继续教育的变化动向反映了社会继续教育需求的发展趋势,电大要围绕这些变化和趋势,加强重点和基础建设。

1,建设具有不同的内容、不同层次、模块化、立体化搭配、有清晰通俗的说明和方便选取功能的、适合职工学习习惯和适应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的课程平台,完善网上课程平台。

2,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教务信息系统,建立更开放、更方便灵活的学习服务体系,吸引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和多次地进入电大学习系统学习。

3,与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合作构建开放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和证书体系,实行多种证书制度,共同开发针对性强,能提高职工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

4,加强学习支持服务。提升电大为社会组织的事业发展和职工的个人生涯发展设计开发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项目、课程和资源的能力,建立更开放的社会资源吸引机制,扩大教育教学资源的界限与范围,突破原有教学资源的概念(如各种有利于学习的资源,如老师教案、学习经验、作业示范等)。建立线上和线下的有效反馈系统,及时把握学习者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更有利于学习者的教学方案。

5,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实用性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和学习时间少的问题。传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学习的方法,提升社会大众终身学习的本领。

6,加强继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升电大继续教育队伍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能力,提高电大教师适应继续教育教学培训的能力。

7,转变观念研究零散时间的使用率,电大系统在推动职工学习上做贡献,在全国电大系统推广素质教育工程的成功经验。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王红军]

上一篇:农户经营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业废水处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