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

2023-09-17

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怕他受委屈,对孩子没要求,或有要求却不严格,态度不坚决。比如快吃饭了,孩子要吃冰淇淋,妈妈说:“饭前不要吃冰淇淋。”但孩子打开冰箱取冰淇淋时,妈妈却又听之任之,所以,孩子会发现,只要自己一坚持,妈妈就会让步,以后孩子的行为就可能更加肆无忌惮。

该“宽”的时候应当宽一点

孩子行为约束有3大原则

比如给孩子安排足够的玩耍时间,并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感受到父母的可爱可亲、通情达理,孩子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遵守。

“宽”也意味着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好的行为。表扬和肯定会让孩子心情愉快,知道哪些行为是该做的、如何做,于是父母期待的好行为就此塑造和保留下来;而批评和责骂只能告诉孩子“你不能这么做”,但没告诉他“你该怎么做”。

行为约束的简单原则:

1、清晰具体提要求

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把你的这些目标细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要求。然后,让孩子清楚你对他的要求,并向他解释这么做的理由。比如,每天最多只可以吃一支冷饮,看30分钟电视,因为这样不会伤害身体(眼睛)健康。

2、以身作则教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训练孩子,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将针对孩子及大人的规则分别列出来,贴在墙上,互相监督执行。严于律己、善于克制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会更具有权威性。

3、宽严并济做规矩

有些父母该让孩子玩时不让玩,提出的要求又过严过频,朝令夕改,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疲沓了。

而当孩子开始调皮或不遵守这些规定时,就要及时警告或提醒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纠正。让他们知道父母在这一点上是不会轻易让步的。

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德国人以严谨,规则,守信闻名于世界。德国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有人把他总结为:德式教养铁规则,教出自律好孩子!

铁规则1: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铁规则2:孩子有十个缺点,父母要为其中五个负责

铁规则3:教养孩子,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铁规则4:告诉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来

铁规则5: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暴力的种子

铁规则6:学习如何争辩,是成长的第一步

铁规则7:学习爱与被爱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铁规则8:让孩子在碰撞中成长,而不是在呵护中长大

铁规则9: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1.2: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中小学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种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中时,他们会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早已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对教育教学现象的看法、态度、行为方式都会发生改变,进而对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本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解决课题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会有意识地、主动地查阅相关书籍和获取相关支持,提出解决方案并尝试实施,这样可以对各种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进行融会贯通的分析、归纳、总结,其收获不仅有问题的解决还会有理论上的建构。

教师在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研究中,不仅能获得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识,而且也能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素养,促进专业化发展。

1.3: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教师开展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能够随时随地考察教育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住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这种务实高效的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最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劣势

一线教师虽然有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却对各种教育理论的驾驭能力相对较弱,对各种教学现象缺乏相应的理论概括和提升,容易停留于纯粹的经验总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演绎状态。另外教师缺乏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支持,缺

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和研究经费,这些都会导致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难以深入开展下去。

1.4: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

(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历史法: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比较法: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3)

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统计法: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

(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使用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1.5: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是先选择研究问题,再根据所选择的问题来查阅文献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然后进行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数据,最后撰写报告和形成论文。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

1.确定研究课题:解决研究什么问题;

2.设计研究方案:解决怎样研究的问题;

3.实施研究方案: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材料;

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和加强,新时期通过素质教育来实现。此知识点一方面是很直白的考查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另一方面是也会进行变相考查,比如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所以各位考生要通过做题积累此知识点的不同考查形式。

2.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教育。以前的应试教育主要是面对少数的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而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更好的接受教育。此知识点一般情况会在题干中明确体现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另一方面也会考查老师老师只是重视个别学生的教育就忽视了全体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目的偏重知识的传授,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此知识点一方面会很简单的考查全面发展包括什么,另一方面也会考查例子反选的形式。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此知识点一方面考查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和核心是什么,另一方面也会考查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精神是创新精神,同事创新精神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记住此知识点,可以简记口诀:提速个性创两全。 1.(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B.全面发展 C.面向全体学生 D.个性的发展

2.我们要办“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反映了素质教育是一种( )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全面发展

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所谓创新思维, 即主体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对一个问题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运用假设、推测、联想等形式寻找并生成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案的思维方式。1950年, 美国的心理学家J·P, 吉尔福特发表了《论创造力》。他提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 人们可以看到两种情况—发散的过程和辐合的过程。下面就创新思维的基本构成要素及作用探讨如下。

1 反向思维法

这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1 溯源推因思维法

这是指从某一已知事实出发, 通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往回探索, 寻找到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这种思维方式在人们的创新活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据记载, 在发现新大陆的前一天, 即1492年10月11日, 经历了海上长期漂流的哥伦布和他的同伴们, 突然发现天空中飞翔着矶鹞鸟, 船边漂浮着芦苇。他们每个人见到这东西都容光焕发, 欢欣鼓舞。他们心想“看来要接近某个大陆了。”果然, 第二天他们真的见到了“新大陆”的第一个岛屿——圣·萨尔瓦多岛。在此, 哥伦布和他的同伴们运用了“溯源推因”的思考法。

1.2 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 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逆向思维法, 不是一种培训的技法, 而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或发明方法, 然而, 在实践中使用这一方法, 可能取得惊人的效果。1972年12月23日, 尼加拉瓜共和国首都马加拉瓜发生了大地震, 一座现代化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令人惊奇的是, 在被震毁的房屋废墟中, 唯独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安然无恙。如此奇迹, 轰动了全球。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世界著名的工程结构专家、美籍华人林同炎教授。他在设计时把思维的着重点放在反面:采用刚柔相济设计。在一般情况下, 建筑物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的外力作用时, 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裂, 使房屋的总刚度骤然减弱, 从而大大减少对地震力的反应。这种以建筑物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整个建筑物倒塌的设计思想就突破了一般常规思维的框架, 打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

1.3 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问题时, 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受阻, 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 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 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 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 因而他就转换为破缸救人, 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1.4 将错就错思维法

这是指将某一种错误造成的结果加以利用, 使其转化一种有价值的成果, 化被动为主动, 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 相反, 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 找到解决方法。据有关资料记载, 德国的一位造纸技师由于疏忽大意, 弄错了原料的配方, 生产出一大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当他正准备被解雇的时候, 他的一位朋友提醒说:“考虑考虑, 看这纸还有没有其它用处?”这位技师冷静思考后, 发现这批纸吸水的性能很强, 由此他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吸墨水纸”, 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由于这位技师知道这种错误配方, 后来为制造这种纸的方法申请到了专利。

2 变通思维法

这是指把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借助于事物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巧妙地转换为比较简单的问题, 以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世间万物都具有变动不居的本性。这种本性要求认识主体在把握事物的时候, 必须根据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而变更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不能按部就班, 墨守成规。

2.1 化繁为简思考法

思考问题时要尽可能地排除非主要因素的干扰, 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从而使复杂问题的解决简单化。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一次让他的助手阿普顿测算一只玻璃灯泡的容积。由于玻璃灯泡形状不规则, 无法用数学公式计算, 阿普顿的测算相当复杂。当爱迪生向他索取数据时, 发现阿普顿在纸上写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不禁皱着眉头说:“这样算反而会影响精确度”。说完后, 爱迪生就往灯泡里灌满了水, 用量杯一测, 很快就知道了灯泡的容积。

2.2 曲径通幽式思考法

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难以消除的障碍时, 可以通过避开或跳跃障碍的方法解决问题。据说, 法国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在德国当俘虏时, 曾亲口尝过土豆的美味, 回国后决定在自己的家乡引种, 但当时法国很多人, 尤其是那些宗教信徒把土豆看成“鬼苹果”, 当时的医生们也都认为土豆有害于人体健康, 就连一些农学家也断言:种植土豆会使土地变得贫瘠。帕尔曼切毫无办法说服他们。他苦思冥想, 终于找到了一个引种土豆的妙法。1789年, 帕尔曼切得到国王的允许, 在一块很贫瘠的土地上栽培土豆, 根据他的请求, 由一支身穿仪仗服、全副武装的国王卫队来看管这块土地。这样土豆就成了国王卫队守护的“禁果”。对此, 人们不但感到非常好奇, 而且受到了很强的诱惑, 每到夜晚, 人们便偷挖“禁果”。人们尝到土豆的美味后, 纷纷偷偷地自己种植。土豆就这样在法国逐步推广种植了。

2.3 加减伸缩思维法

对一些特殊的思维对象运用加或减, 伸或缩的技巧, 使问题得到解决。《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又一日, 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 置之案头。修入见之,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 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 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 而心恶之。

2.4 充填想象思维法

在仅仅认识思维对象的部分或某些发展环节的情况下, 在大脑中形成它的整体印象或所有的发展过程。《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 操往观之, 不置褒贬, 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 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 又请操观之。操大喜, 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 心甚忌之。

3 齐头并进式思维法

是指对两个以上不同领域的问题同时思考与研究, 高效率获得一系列成果的思维方法。我们知道爱迪生有“发明大王”的美誉, 他从1868年到1910年正式登记的发明就多达13282项。据资料记载:爱迪生思考问题时, 往往是把很多问题同时思考, 如试验电话时, 他同时思考留声机, 思考留声机时, 电灯……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斯多德在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上的辉煌成就, 更是运用这中思维方式的结果。

4 物元分析思考法

这是指:对于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以变化事物的性质、或者对其作等量变化或以非数学的手段进行思考问题的方法。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有一次, 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便询问部下, 大家都想不出称大象的办法。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一个办法, 先把大象放在船上, 船被压下去后, 在船边刻下吃水的深度。然后把大象引上岸, 把石头装上船使船沉到装大象时的吃水刻度, 再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 便是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听了十分高兴, 立即命令部下照这个办法去做, 很快就称出大象的重量。六岁的曹冲之所以能解决百官不解的难题, 就在于他的思考方法。他首先想到了石头的可分割性, 而大象可以与同等重量的石头置换。通过寻求与称有相似功能的——船作为物变换, 最后求得大象的重量。

5 结构分析思考法

这是指:在人们认识事物现象或思考问题时, 要寻找到它们的基本因素的排列组合的结构规律, 以达到对事物现象更为全面、深刻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达到对问题正确的解决。客观事物与现象都是十分复杂的, 而复杂事物现象与问题的构成也是多因素、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 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结构分析思考法在人类的实践与认识活动中有这十分重要的价值。据记载:俄罗斯的彼得堡城地处维度较高, 1867年冬天, 那里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8℃, 发生了一件非常古怪的事:彼得堡海关仓库里存放的一批锡砖, 没有任何人动, 却全部变成了灰白色的粉末。沙皇官兵军衣上的锡纽扣一下子神秘的“不翼而飞”。后来, 人们才研究清楚, 锡低于零下33℃时, 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 锡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

6 黑箱测识思维法

这是指:对人们无法直接看到的思维对象, 在进行外部观察或试验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它的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 来分析认识它的内部结构、性质和功能等。据史料记载:一次, 孙思邈肩挎药包, 翻山越岭到长安一带行医, 进行途中, 突然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墓地走。他看见有些颜色鲜红的血液从棺材缝隙里滴出来。孙思邈断定这个产妇是由于难产窒息而假死。他想:如果这个产妇真正死了, 又经过半天多的时间, 就不可能再流出鲜红的血液来, 于是他判断产妇没有真死, 忙叫开棺抢救。孙思邈仔细摸脉, 发觉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就赶紧选好穴位, 扎下一根金针, 又把身边带的药拿出来, 向附近人家要了点热开水给产妇灌了下去, 产妇完全苏醒过来了, 并生下一个胖娃娃。棺材里躺着的孕妇, 对于孙思邈而言, 无异于是一个黑箱, 他能够断定看不见的孕妇没有死, 运用的思考方法实际上就是黑箱测识思考法。

7 相互对照思维法

这是指:依据思维对象内在的逻辑联系, 对于两个以上是不同事物现象的某种特定关系反复对比研究, 寻找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由此及彼地思维过程。据说, 有个学生请教爱因斯坦逻辑学有什么用。爱因斯坦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来, 一个满脸烟灰, 一个干干净净, 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当然是脏的那个”学生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 以为自己也不会脏, 哪里会去洗澡?”

7.1 类比通感思维法

这是根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思维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 推论出它们在其它属性上也相同的思维方式。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论证时, 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科学史上许多著名的发现都是借助与类比推理而获得的。鲁班有一次他承造一座大宫殿, 需要许多木材。鲁班决定去山上看看伐木的进展情况。山路崎岖, 鲁班攀援着野草、树藤向山上跋行。突然, 不知什么东西划了一下他的手, 鲜血流了出来。鲁班低头查看, 原来是路边的丝茅草化破了他的手。他设想:柔弱的齿状草叶竟会这么锋利, 那么齿状的铁片不就更锋利了吗?……用齿状的铁片割树一定速度快。鲁班想到这里, 马上跑回去, 进行试验, 不久发明了“锯”。按时建成了宫殿。

这也说明类比通感思维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过程, 它能使人们解放思想, 跳出墨守成规的类属关系, 在更广阔的范围中寻求事物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作出由此及彼。因此, 类比推理能够帮助人们冲破科学界限的束缚, 促进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和不同研究领域成果的移植。尤其是在现代脑科学, 思维模拟的各个学科及生物遗传工程中有更为广泛的用途。类比推理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科学的一种有效的探索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开拓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7.2 观今鉴古思维法

这是对思维对象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和总结, 在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把握它们现有的限制、特点、规律, 达到对全面深刻的认识, 以便于人们更恰当的解决问题。1682年,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天空中对一颗彗星进行了观测, 经过计算, 他发现, 这颗彗星的周期是76年, 他翻阅以前的纪录, 发现1607年和1531年, 天空中都分别出现了这颗彗星, 而这之间的间隔恰是76年左右的时间, 于是他预测1758年同样会出现这颗彗星。76年后他的预测果真成为现实, 而这颗彗星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许多事实表明, 观今鉴古思维法是人们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英国诗人拜伦说:“最好的预言家是过去。”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性教育, 其核心就在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 培养、提高受教育者创新思维的能力。本文结合古今中外的事实, 对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做了探索性的介绍, 力求人们对创新教育有一个更为准确认识。

关键词:创新思维,反向思维法,物元分析思考法,结构分析思考法

参考文献

[1] 顾达峰.形式逻辑新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8.

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6篇

导读:绘本是比较特殊的图书形式,将故事以大量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绘本呈现出来的故事比较形象生动,还会给阅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绘本的这种形式和儿童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高度契合,所以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将绘本阅读推广到儿童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还能通过绘本故事促进儿童的群面发展。本文为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及教育建议,包括:一、儿童早期阅读的具体特点;二、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提升儿童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儿童们养成良好的品格;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图像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儿童们的探究能力);三、绘本阅读的相关原则和阅读指导方式(绘本阅读的原则;引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的策略);四、结束语。

绘本是比较特殊的图书形式,将故事以大量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绘本呈现出来的故事比较形象生动,还会给阅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绘本的这种形式和儿童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高度契合,所以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将绘本阅读推广到儿童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还能通过绘本故事促进儿童的群面发展。文章对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及教育建议进行探究,以提升绘本阅读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推动儿童更加全面的发展。

早期阅读可以引导儿童从口头语言学习向书面知识学习进行过渡和转化,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识字习惯以及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还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儿童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也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将幼儿早期阅读教学融入其中,同时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从而让幼儿全面感受阅读、书写的兴趣。

一、儿童早期阅读的具体特点

早期阅读教学是儿童认识世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4~5岁是儿童快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关键的阅读能力。儿童在学前阶段就要接触大量书籍,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阶段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提升阅读能力。

年纪较小的儿童,因为识字量受制,很难进行正常阅读。这个阶段的儿童有着一些阅读特性。首先,以图画阅读为主,图片量大,文字内容少。当前阅读方式为亲子共读,主要因为幼儿的自制力、独立性等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所以阅读过程需要家长陪伴,这样还能有效拉进家长和儿童间的关系。最后就是儿童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阅读习惯,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根据上面这些特点,可以确定儿童早期阅读要以非文字图画的阅读材料为主,同时阅读中的图画还可以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结合和对应,这样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图画内容。

绘本这种图书形式的出现,为儿童早期阅读提供了非常合适的阅读材料。因为绘本是用连贯的图画和极少的文字传递信息和讲述故事的。和传统的图画书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在绘本中图画作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图书的每一页都有着非常大的占比,对故事的完整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字和图画会相互影响。可以总结出,绘本不仅非常符合儿童阶段的阅读心理,教师还能利用图画有效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因为绘本故事比较简短,适宜阅读,且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是儿童早期阅读的最佳选择。

二、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绘本主要以图画为主,语言非常简单,图画优美,故事也非常有趣,可以有效激发儿童们的阅读兴趣。比较优秀的绘本,可以只通过阅读图片就能了解主要情节,即使儿童识字量少,也并不影响通过图片阅读进入故事,感受情感。所以绘本阅读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对儿童之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一)可以有效提升儿童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相关的研究理论,2~7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而言,很难理解“喜欢”“难受”“痛苦”这些抽象词语,儿童在学习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受到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阻碍。但是绘本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传递这些词语的概念,并且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特殊形式,让儿童建立语言感知系统。例如,在绘本《小不点和大世界》的阅读过程中,儿童可以从故事主角在不同地方流浪的过程中,感受主角表现出来的不同感受和情绪,这样就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不同的情感词汇。同时在教导儿童们抽象词语时,还可以引导《野兽国》这一绘本内容,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跟随故事内容感受无聊、恐惧、嫉妒等多种不同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词汇。

(二)有助于儿童们养成良好的品格

大部分教育家认为,要在儿童们6岁之前完成基础品格教育,6岁之后主要是品格的巩固教育。在儿童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其他教育内容都可以进行补充,但品格教育是需要从小进行塑造和定型的。在后期想要纠正儿童的品格,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会儿童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要重点培养良好品格,同时还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

在对儿童开展品格教育时,可以引导儿童阅读优秀品德主题的绘本。因为儿童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所以会学习绘本中的人物,将优秀主角作为榜样,并努力向其靠拢。例如,在阅读绘本《我媽妈》时,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妈妈的美丽之处,从而养成尊重父母、发现父母身上的优点等优秀品格。又如,在阅读绘本《小兔波利品格养成系列》时,引导幼儿养成如何和他人和谐相处的优秀品格。经过良好品格教育的儿童,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融入不同群体,还能形成健全品格。

(三)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图像思维方式

绘本阅读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还能帮助幼儿形成图像思维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想象力。儿童们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期直接或间接的教育中获取的。儿童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饱满。但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大部分都在引导儿童进行文字和语言思考,很少在教育中会引导儿童进行图像思考。

绘本阅读可以利用自身具有的大量图片,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图片阅读平台。这主要因为绘本最大特性就是图片的主导地位。儿童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图像概念,从而促进连贯思维能力,发展联想能力。例如,可以利用《米瑞和熊》这一绘本培养儿童的图像思维,从而增强创造力。这一绘本主要讲述小女孩米瑞在森林冒险的故事,故事的不同情节用图片方式环环相扣。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还能在连贯图片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图像思维,从而提升自身的想象力。

(四)可以有效培养儿童们的探究能力

儿童年龄较小,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儿童总是想要从图片上得知故事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所以阅读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通常分为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几个阶段。例如,在绘本《停电之后》的阅读过程中,儿童会特别好奇故事中的一家人在停电后发生的事情。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儿童会进行主动阅读,并且会对故事内容进行不断探索,从而解决自己内心的疑问。绘本利用自身优美、丰富的图画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儿童在绘本世界中徜徉,探究能力和知识储备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绘本阅读的相关原则和阅读指导方式

( 一)绘本阅读的原则

绘本阅读可以按照绘本种类分成很多门类,诸如趣味性的绘本阅读、认知类的教育绘本阅读、品格培养类的绘本阅读、科普类的绘本阅读、亲情类的绘本阅读等多种不同类型。所以在开展绘本阅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这样能够让绘本内容更符合儿童需求,有效提升绘本阅读的效果。

在对3~4岁的儿童开展绘本阅读教育时,可以选择一些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图画颜色比较鲜明、人物优美的绘本。在选择绘本时,要尽量选配图多的,这样才能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绘本讲述的内容。例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鲸鱼》等,这一类绘本非常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进行阅读。

对于4~5岁的儿童,可以选择图文并茂、故事情节连贯性较强的绘本。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可以选择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绘本,进一步提升儿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大卫不可以》《三只小猪》等绘本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所以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

在绘本选择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阅读能力,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在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后,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指导阅读,这样才能有效发展绘本阅读的作用。

(二 )引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的策略

在引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绘本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所以在引导过程中,要让儿童对绘本内容进行详细观察。其次要认识到绘本中含有大量图片,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儿童将自己看到的画面进行转述。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更加专注地阅读绘本故事,同时还能通过图片转述的方式,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虽然绘本中设计的文字比较简单,但是依旧会出现儿童不认识的情况。可以为儿童阅读文字内容,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圖画内容。最后,绘本故事都有核心思想,在儿童完成阅读之后,带领儿童一起探讨绘本故事的主题,并且引导儿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绘本阅读是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利用绘本开展教育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以及需要培养的内容选择绘本,这样才能有效利用绘本阅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申请书范文下一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