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企业所得税范文

2023-09-20

医药行业企业所得税范文第1篇

2、北大纵横-成都

3、四川三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成都顺豪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5、成都华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6、成都融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成都智信同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成都中金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成都智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0、成都冠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1、成都金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2、成都智高点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3、成都市地球村商务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4、成都市克多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5、成都吉誉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6、成都韦柏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7、成都兴泓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8、成都攀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9、成都通鉴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成都克莱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1、成都兴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2、成都格尔法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3、成都默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4、成都青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5、成都步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6、成都顶立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7、成都杰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8、成都中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9、成都太古战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医药行业企业所得税范文第2篇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三去一降一补”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时隔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对微观市场主体的影响究竟如何?本文利用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从资金脱实向虚、经济结构调整、五大改革任务以及金融去杠杆等四个方面系统评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进展,并提出未来改革措施。
创业板和地方国企引领质量改善

截至2017年三季度,沪深A股共有上市公司3381家,资产规模合计215.7万亿元。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有1813家、884家和684家,金融业和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分别有77家和3304 家, 中央国有、地方国有、民营控股和公众上市公司分别有352家、652家、2050家和155家。2015年10月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表现持续好转,股票市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从总体表现看,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有所提升。从营业收入看,2017年三季度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为80.82亿元,同比增长21.49%。从盈利能力看,2017年三季度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8.11%, 同比增长1.08个百分点。从亏损比例看, 2017年三季度共有326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占当期全部上市公司的9.64%,同比减少4.56个百分点。

从细分结构看,上市公司效益性质量明显分化。按上市板块看,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表现依然抢眼。2017年三季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9.59%,尽管同比减少2.42个百分点,但仍然比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高出1.03个百分点和0.82个百分点。按产权性质看,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2017年三季度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平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7.76%, 同比增加2.37个百分点,而同期中央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则分别下降了0.28个百分点和1.45个百分点。
资金回流实体曙光初现

宏观经济指标显示,资金回流实体已悄然临近。一是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偏离度不断收窄。2017年三季度平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9.10%,比同期GDP 和平均CPI增速之和高出0.7个百分点, 而这一差距在2016年三季度时为2.65个百分点。二是金融增长与经济增长偏离度不断收窄。2017年三季度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为10.93%,比同期GDP和平均CPI增速之和高出2.43个百分点,而这一差距在2016 年三季度时高达6.59个百分点。三是资产价格与商品价格偏离度不断收窄。2017年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房价格指数涨幅为7.87%,比同期PPI高出1.63个百分点,而这一差距在2016年三季度时高达8.27个百分点。

然而,宏观政策向微观市场传导可能存在时滞,企业投资行为显示资金脱实向虚仍未探底。首先,实业投资支出降幅不断扩大。以在建工程会计科目为例, 2017年三季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在建工程规模合计2.31万亿元,同比下降1.70%; 平均在建工程规模为7.84亿元,同比下降11.61%,降幅同比上升2.49个百分点。其次,企业现金持有量居高不下。以货币资金会计科目为例,2017年三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持有货币资金合计6.77万亿元,同比增加14.94%;平均现金持有量为21.39亿元,同比增加3.74%,增幅同比下降12.78个百分点。上市企业大手笔增持货币资金,一方面因为当前“资产荒” 环境并未有效缓解,另一方面存在较强投机性交易冲动。最后,购买金融资产动力尤为强劲。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科目为例,2017年前11个月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合计1.21万种,同比增加13.64%; 持有理财产品合计1.02万亿元,同比增加44.68%;平均认购理财产品9.47亿元,同比增加3.49%。以投资性房地产会计科目为例,2017年三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合计8049.61亿元,同比增加28.21%;平均投资房地产5.14亿元,同比增加12.71%,增幅同比上升0.96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宏观供给侧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微观实体企业财务表现开始好转。从实体企业盈利表现看,2017年三季度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3%,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实体企业部门财务绩效改善,有希望引导更多市场资金别虚返实。从市场投资热情看,2017年前10个月全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5.89万亿元,同比增长3.79%,增速同比加快0.69个百分点; 2017年前10个月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37万亿元,同比增长5.80%,增速同比加快2.93个百分点。从银行信贷结构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信贷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累计5.51万亿元,同比增加71.65%;占金融機构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例为49.37%,同比增加17.78个百分点。诸多迹象显示,未来微观层面资金别虚返实成为大概率事件。

实体企业投资回报率上升,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尤其是去产能措施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升了企业盈利空间。采用杜邦分析法对实体企业投资回报率进行分解:其一,PPI持续正增长提高企业成本控制能力。2016年9月PPI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负增长后开始迈入高速上升通道,2017年以来平均增长幅度高达6.53%。工业品价格上涨提高了上市公司销售利润,2017年前三季度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销售净利润率为9.11%,同比增加2.51个百分点。其二,资产周转效率加快提升资产报酬率。2017年前三季度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周转率为0.49次,同比加快0.02次。资产周转效率加快提升了企业资产盈利能力,2017年前三季度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报酬率为5.75%, 同比增加0.89个百分点。其三,融资能力上升提高企业杠杆收益。权益乘数越大意味着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越强,获取债务税盾收益更高。2017年三季度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权益乘数为2.37倍,同比增加0.13 倍。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持续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效已现端倪。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是宏观经济结构的微观表现。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仍然发挥主导作用。以2015年之前上市企业为基准,2017年三季度,第二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5.91万亿元,分别相当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1.51倍和227.28倍; 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24.49%, 比第三产业高出6.68个百分点。从产业转型方向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动能开始释放。2017年三季度,高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6116.74亿元,同比增加16.81%;大数据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032.21亿元,同比增加23.29%;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679.17亿元,同比增加29.58%;3D打印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440.11亿元,同比增加32.93%。从产权改革试点看,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初现。2017年三季度,大央企重组概念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7.38万亿元,同比增加20.58%;国企混改概念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2.53万亿元,同比增加19.91%;国有资产改革概念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5872.88亿元,同比增加9.53%。

上市公司并購重组热情持续高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是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从重组事件看,重大并购重组热情持续高涨,重组交易规模不断增加。2017年前11个月,上市公司披露重大重组事件431起,同比增加88起;重组交易金额合计高达1.75万亿元,同比增加69.35%;注入净资产账面价值合计7293.50亿元,同比增加91.44%。从产权性质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力强劲。2017年前11个月,国有上市公司披露重大重组事件114起,同比增加45起;涉及重组交易金额合计7845.39亿元,同比增加154.54%,而同期民营上市公司涨幅仅为32.91%。从重组目的看,横向扩张成为企业并购重组重要目的。2017年前11 个月横向整合战略推动的重大重组交易金额合计8908.81亿元,占全部重组交易金额的51.02%,同比增加69.74%。基于横向扩张战略的并购重组不断攀升,意味着企业尚未摆脱粗放型增长轨道。从重组形式看,发行股份成为并购重组主要融资来源。2017年前11个月通过增发新股购买资产推动的重大重组交易金额合计1.19万亿元,占全部重组交易金额的68.39%,同比增加45.54%。增发新股主导并购重组,意味着上市公司回报股东收益不断被稀释。

创新型企业财务表现保持领先地位。坚持创新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打造创新型企业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着力点。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看, 创新型企业保持领先优势。以中证指数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推出的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分指数为例,2017年三季度100家指数成分股对应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71万亿元,同比增长23.02%;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89%,比同期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均值高出7.11个百分点。从研发经费支出看,上市公司创新投入有待增加。以公开披露研发费用企业样本为例,201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7.29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6.45倍; 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75%,同比增加5.22个百分点。

银行资产反映经济运行活力开始复苏。银行体系资产质量和结构对应的是实体经济运行状况。随着宏观经济逐步企稳,不良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债转股进程加快,银行业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可能性下降。一是商业银行不良压力“高位”企稳。2016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束了连续19个季度“双升”趋势后基本稳定。2017年三季度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23万亿元,同比增长8.58%;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61%,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改善是主因,2017年三季度末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仅为1.76%, 同时平均不良贷款率下降0.13个百分点。二是商业银行拨备见底回升。2017年三季度上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拨备率为212.94%,同比增加7.56个百分点,扭转了2013年二季度以来持续15个季度持续下滑压力,稳步提升了商业银行抵抗风险能力。三是贷款投向匹配国家政策导向。在政策限制性行业方面,2017年上半年上市商业银行对建筑业投放贷款余额1.87万亿元,同比增长4.47%;对房地产业投放贷款余额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1%。在政策支持性行业方面,2017年上半年上市商业银行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行业投放贷款余额2.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6%;对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投放贷款余额369亿元,同比增长45.85%。
“三去一降一补”改革进展失衡

去产能难度依然较大,部分企业增产动力强劲。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一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逆势增产,部分行业甚至加快扩建新产能。从总产能情况看,除了水泥稳中略降外,其他主要产能过剩行业大多再现增产局面。2017年10 月,全国水泥产量累计19.63亿吨,同比减少0.50%;原煤产量累计28.53亿吨,同比增加4.80%;粗钢产量累计7.10亿吨, 同比增加6.10%;铝材产量累计5173.60 万吨,同比增加9.00%;平板玻璃产量累计6.71亿重量箱,同比增加4.30%。从新建产能情况看,铝材和平板玻璃投资加快扩张,煤炭和钢铁则大幅收缩。2017年三季度,铝材行业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合计308.50亿元,同比减少25.18%;平板玻璃行业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合计67.16亿元, 同比增加24.72%;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合计94.95亿元,同比增加3.17%;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合计1844.27 亿元,同比减少18.01%;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合计1210.33亿元,同比减少24.47%。

去库存总体效果显著,部分企业进入补库存周期。通常待售库存状况采用产成品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衡量,潜在库存状况采用原材料和在产品存货合计占总资产比例衡量。上游资源品行业方面,2017年上半年,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1.03%和1.36%,分别同比上升0.13个百分点和下降0.12个百分点; 有色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4.19%和9.15%,分别同比上升0.23 个百分点和下降0.07个百分点。中游工业品行业方面,2017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4.15% 和6.90%,分别同比上升0.72个百分点和0.84个百分点;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1.60%和3.04%, 分别同比上升0.19个百分点和0.26个百分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3.77%和3.67%,分别同比减少0.04个百分点和增加0.13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8.23%和5.62%,分别同比增加0.15个百分点和减少0.25个百分点。下游消费品行业方面,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1.15%和7.12%,分别同比减少0.45 个百分点和1.31个百分点;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6.70% 和3.03%,分别同比增加0.52个百分点和0.05个百分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6.49%和3.53%,分别同比增加0.98个百分点和0.2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待售库存和潜在库存为11.42%和5.21%,分别同比增加0.39个百分点和减少0.22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去杠杆明显,长短期偿债能力改善。一是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企业杠杆水平相对较高。2017年三季度,国有非金融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9.99%, 比民营企业高出13.82个百分点;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3.14%, 比上市公司均值高出12.59个百分点。二是国有企业去杠杆效果更加显著。2017年上半年国有上市公司平均杠杆率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而民营企业仅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三是长期偿债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三季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平均已获利息倍数为14.51倍,同比增加0.51 个百分点。四是短期偿债能力略微下滑。2017年三季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冻比率均值为2.76倍和2.23倍,分别同比减少0.03倍和0.01倍。

降成本总体效果不彰,营业成本逆势上涨。一是营业成本有所上升。2017年三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0.77%,同比增加0.65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税负小幅下降。2017年三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平均營业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6%,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三是劳动力成本微幅下降。2017 年上半年,非金融上市公司销售人员平均工资薪酬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91%,同比减少0.02个百分点;管理人员平均工资薪酬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77%,同比减少0.06个百分点。

补短板总体步伐加快, 部分行业吸引力增强。从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看,2017年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为362.72亿元,同比增加15.58%;营业收入合计1266.46亿元,同比增加3.35%;净利润合计192.97亿元, 同比增加13.95%。从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看,2017年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为65.88亿元,同比减少3.29%;营业收入合计179.19亿元,同比增加33.11%;净利润合计19.83亿元,同比减少5.72%。从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看,2017年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为442.37亿元,同比增长10.58%;营业收入合计691.17亿元,同比增加24.23%;净利润合计124.43亿元,同比增加44.02%。从教育行业看,2017年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为11.03亿元,同比增长14.76%;营业收入合计45.24亿元,同比增加64.75%;净利润合计3.88亿元,同比增加28.96%。薄弱领域行业投资回报率不断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
金融杠杆增速减缓仍须政策加码

金融机构总体杠杆增速减缓。从金融机构视角看,金融加杠杆体现为金融机构增加负债扩张资产。金融机构去杠杆有三个环节:一是银行与投资者之间杠杆增速显著下降。2017年9月,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合计29.80万亿元,同比增长4.09%,增速同比下降29.20个百分点。二是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之间加杠杆与去杠杆并存。以同业存单为例,2017年9月, 债券市场同业存单托管余额8.33万亿元, 同比增长40.47%,增速同比下降126.64 个百分点。以同业负债为例,2017年三季度,25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为9.96%,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以同业资产为例,2017年三季度,25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合计2.79万亿元,同比下降16.81%,增速同比下降16.01个百分点。三是非银金融机构与银行之间杠杆有所增加。以金融机构信贷收支为例,2017年9 月,金融机构股权及其他投资(主要是商业银行购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资管信托计划)合计22.09万亿元,同比增加6.41%, 增速同比下降77.79个百分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合计14.18万亿元,同比增加12.09%,增速同比增加14.34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杠杆率存在结构性差异。从金融市场视角看,金融加杠杆体现为市场主体借入低成本资金投向高风险资产。金融机构去杠杆有三个方面:一是货币市场杠杆率创历史新高。2017年9月,货币市场杠杆率(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隔夜成交量与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之和除以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为22.71倍,同比增加6.20倍,成为2008年以来最高点。二是股票市场杠杆率有所下降。2017年9 月,股票市场杠杆率(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与流通市值之比)为2.21%,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较最高点2015年6月下降1.94个百分点。三是债券市场杠杆率微弱增加。2017年9月,债券市场杠杆率(债券托管量除以债券托管量与待购回债券余额之差)为111.25%,同比增加0.75个百分点,但较最高点2015年6月下降3.06个百分点。
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引导资金重返实体经济领域。一是防止虚拟经济自我膨胀。控制流动性总闸门,避免资产价格泡沫积聚。实施穿透式金融监管,减少资金套利空间。二是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放宽行业准入和投资比例限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三是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严查虚假贸易融资套利、非法票据和非法集资行为,切断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通道。治理银行同业业务、理财和信托资金通道业务、民间违规借贷,缩短实体企业融资链条。

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一是优化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上市公司比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二是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鼓励上市公司并购新兴业态,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动产能过剩企业重组,加快清理僵尸企业。鼓励上市公司纵向扩张,增强供应链竞争力。三是稳妥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包括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并向机构投资者出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将不良资产与优质资产组合,积极实施债转股剥离表内不良资产。

协同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方面,充分消化现有产能,适当控制新建产能。去库存方面,着力化解待售库存, 审慎管理潜在库存,部分行业加快补库存。去杠杆方面,降低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企业短期负债,适度增加长期负债。降成本方面,优化管理控制营业成本快速增长,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补短板方面,增加财政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薄弱民生领域。

金融去杠杆政策力度仍须增强。一是坚持中性偏紧货币政策。关注货币总闸门,增加长期限资金供给替代短期资金。二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将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实施有效监管。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企业。三是健全资管新规。广泛吸收金融市场关于征求意见稿反馈建议,加快推出资管新规正式文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

医药行业企业所得税范文第3篇

世界上大凡成功的大企业、大机构在创建初期或在改革之后都把确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这是由于确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等于发展什么样的企业。比如,花旗银行在长达190 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它独特而又卓越的企业文化,一直支撑着花旗的成长。花旗人热爱花旗、效力花旗的企业文化是花旗银行成功的一大法宝,可以说没有卓越的企业文化就没有花旗银行的奇迹。花旗银行总结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的、独特的经营传统与管理方式以及发展战略,而获求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并且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 “人”(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当今世界范围内企业的竞争,已发生延伸与演变,不仅直接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且更体现于企业文化的竞争。世界管理研究的权威美国哈佛大学认为,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托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文化的投资不但能营造企业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氛围,还能够减少巨额的管理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管理企业。

中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两国的制度差异不谈,仅从理论与实践上分析,差距不仅在“硬件”上,而且更在“软件”上,尤其是在企业文化上差距悬殊。中国的企业文化相当肤浅,中国金融业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几近空白,不仅落后于国际金融业,而且还滞后于中国的企业,仍旧是“传统文化”占主导,在理论上对企业文化一无所知或者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娱体育活动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特别是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WTO的加入,金融业将呈现出明显的业务国际化、竞争白热化、手段现代化、 经营全能化、管理系统化等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中外金融企业必将在企业文化上展开较量,形成冲击反差,因为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金融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支援、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日渐缩小,客户的选择更注重对企业文化及其衍生的企业形象的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在成为崭新的竞争手段。我国金融业惟一的出路就只有加速层次升级,在不断完善“硬件”的同时,加快“软件”优化,构筑优秀而又先进的企业文化,用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为金融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加强金融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我国金融企业顺利融入世界经济圈与增强市场竞争力极具战略性,并且我国金融企业文化的重新创造不能再“慢跑前进” 与“小幅修正”,应从根本上进行突破。这是由于中国的金融业今后即使技术、人力及硬件要素等能跟上,若没有企业文化去支撑,“软件”落后,企业依旧缺乏内驱力,难以维系可持续发展。所以,中国金融企业文化的再创造一定要形成有金融企业自身的特色创造和规定性。同时,金融企业的文化重塑还应切合我国的实际,即“既中国式、又国际化;既企业性、又金融型”,融合而成既别于传统,又别于外国,颇具国际性、民族性与金融特点的中国金融企业。

企业文化的创造不仅是对精神财富的整合,也要对物质资源进行整合,这是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银行业对资源不断地进行整合就是不断提高金融企业资源效率的过程、获求企业

医药行业企业所得税范文第4篇

文/仁达方略

石油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一方面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为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了无限市场与商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全球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既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竞争的直接冲击,国内外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石油企业的发展日益为国人所重视。它们能否为我国工业与生活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它们如何与国外著名石油公司展开竞争与合作?这些问题是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也是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而战略发展需要一种强势的优秀企业文化来支撑。

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在2003年下半年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深度访谈以及资料研究等对我国石油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我国石油行业企业文化的总体剖析

在竞争价值观模型基础上,仁达方略设计了适合中国企业的文化特征分析矩阵。在历史分析、资料研究、深入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我国石油企业在几十年的历史中沉淀了一种具中国特色的革命精神,所形成的企业文化特征偏向于兵团化、制度化,石油的开发是一个只有团队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石油工人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同事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友谊,一个大队就是一个大家庭。同时,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油田的开发建设,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企业行为,而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上来的一项任务,在加强团队建设的基础上,为使企业或团队能够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转,在油田开发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组织制度和组织规则,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固守性。而另外两个方面,由于我国石油业基本属于垄断行业,严重缺乏市场与竞争意识,石油工人只有一个梦想“挖出更多的石油”,技术创新主要的是围绕油气田的勘探与开采,对于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发展似乎无需考虑。

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是不想适应的,也是与我国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相适应的。我国石油企业管理者所期望的企业文化应着重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外部合作,关注员工培训与发展,同时也使组织度更具灵活性,注重挖掘创新与发展潜力。我国石油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变革与组织文化变革,以强化我国石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提高石油企业运营效率,促进我国石油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是增强市场与竞争意识,提高客户服务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管理制度改革与

创新,为员工提供进行技术创新的氛围与动力,从而加快石油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能源需求和工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我国石油行业企业文化的深入剖析

以上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石油行业企业文化的特征,描述了我国石油行业企业在企业文化上的总体轮廓,描绘我国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变革与建设的美好前景。但是,企业文化的变革与改善该如何去做?从哪方面着手?哪些需要改善、加强?哪些需要保持?哪些需要弱化?我国石油行业的企业文化变革任重而道远。

通过对企业文化问卷的统计分析,用专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我们计算出我国石油行业的企业文化的总体得分为3.62分(5分制量表,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3分表示中间态度)。高于我们近期所做的电力行业与房地产行业企业文化的总体得分。问卷中涉及到的六个方面,愿景目标、价值观和组织氛围得分都高于石油企业文化的总体得分,而团队协作、组织学习、决策与授权得分低于企业文化总体得分。其中组织氛围得分最高,决策与授权得分最低。这样的得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石油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既有几十年石油文化的优良传统,又需要在加入WTO后的新经济条件下不断创新与变革。

图1——各维度得分与企业文化总体得分比较

我国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家经济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因此,我国石油企业的愿景目标,实际上也是国家和人民的目标。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在目标的设定上是十分明确的,表现在石油企业领导一般都能在国家能源战略的基础上设定本企业的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并且能够在员工中达成共识,给员工以振奋和激励;不足的地方是,在愿景的贯彻和执行方面,员工虽然表达了自己对愿景的理解,以及为了实现长期愿景目标自己该做什么,但是,在落实上,企业文化推进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愿景还没有根本上内化到每一位员工,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创新、创业、求实概括的总结了我国石油企业价值观的核心。石油,不仅点燃光明,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动力。为了不辜负人民的嘱托,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石油人艰苦奋斗、革命创业、求实创新,在数十年的团结奋斗中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在石油人的心中已形成共识,领导者和管理者对自己所倡导的理念能够

身体力行,员工在共有的、一致的价值观指导下参与生产。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石油企业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中的闪光点,指引新一代石油人推动我国石油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在道德规范上,石油企业在十六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针指导下,基本上具有清晰的道德规范指导员工的行为。

本次研究,在组织氛围方面主要考察了三个因子:沟通,同事关系和工作氛围。主要是同事关系和工作氛围这两个因子得分较高。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有较强的集体感和较高的团队精神,在团队内部员工团结一致,能够按照严格的制度和操作流程工作。这对我国石油企业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组织氛围好的企业内部能够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就是员工受团队力量的吸引并愿意作为团队成员工作的程度。调查中还发现,我国石油企业在管理上民主气氛不足。这在领导决策、领导行为以及授权等方面均有体现。

团队精神作为一种能力,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在石油企业里有着丰富的表现,可以说我国石油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是国内外许多著名企业学习的榜样。团队是复杂的实体,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在我国石油企业中,为了实现集体的利益,员工一般都会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员工普遍肯定团队协作的目的是要完成任务,而不是分出层级。表现不足的地方是,在部门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组织协调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具有广泛的流畅性。

创新是我国石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石油企业不断进行着致力于创新的组织学习,为员工营造创新的氛围;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的勘探史。从我们的调查看,各石油公司对岗位的技能培训都比较重视,并给员工的学习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但是,培训的内容单一,偏重于岗位技能的培训,而缺乏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不利于员工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员工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依靠能力与业绩,而是依靠资历和人际关系,这种现象会影响到员工对工作的预期与主动性,从而不利于员工自主学习。

三、对我国石油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四点建议

为建设好以创新、创业、求实为特点的石油企业文化,我国石油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加强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有效的诊断与评估确定自身企业文化的特点,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的改造现有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我国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核心,要用战略导向型企业文化理念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第三:塑造基于真、善、美的价值观,坚持诚信, 注重业绩, 渴望变革。在关注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医药行业企业所得税范文第5篇

1、辉瑞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一大医药企业,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以研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公司。2000年6月,辉瑞和华纳·兰伯特公司合并,2003年4月,辉瑞公司对法玛西亚进行并购。新辉瑞是一家拥有空前规模、广泛的产品治疗领域和产品系列的全球药业巨头。公司的创新产品行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施和检测技术,辉瑞在中国的各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新的辉瑞公司目前在中国上市了40多种创新医药产品。这些相互补充的产品组合在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神经科、感染性疾病、关节炎和炎症、泌尿科、眼科和肿瘤科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是由美国辉瑞公司与大连制药厂于1989年合资建成的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产品包括:先锋必、舒普深、希舒美,大扶康,络活喜、左洛复、瑞易宁、万艾可、西乐葆、立普妥等。

2、阿斯利康公司——是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的世界第四大制药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后盾,致力于研制、开发、生产和营销优越的产品,在心血管、消化、麻醉、肿瘤、呼吸五大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研发总部位于瑞典,在全球设有11个研发中心、31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售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雇员超过5万人。1999年销售额高达177.91亿美元。2004年公司销售额超过214亿美元,在心血管、消化、呼吸、麻醉、肿瘤和中枢神经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阿斯利康被列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全球)以及显示企业良好社会责任度的富时社会责任指数(FTSE4Good Index)。

世界500强之一的阿斯利康在中国投资一亿美元建厂,显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陆的19个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生产基地于2001年正式投产,阿斯利康****临床研究中心于2002年在上海挂牌成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在中国现有1500余名员工,分布在生产、销售、市场推广、临床研究等领域。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佐米格、捷赐瑞、洛赛克、博利康尼、恩纳、波依定等。

3、强生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强生公司的名字是高质量及可信赖的代名词。名列全美50家最大的企业之一,同时也被列入全世界阵容最为强大的药品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886年,今天,强生公司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70多家分公司和230个办事机构,在世界54个国家设有200家子公司,全球共有员工112,000多名,产品畅销全球175个国家。被〈商业周刊〉评为2001全美最佳经营业绩的上市公司,2002全美50家表现最杰出公司榜首,2002全美“最佳声誉公司”,2003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最受赞赏公

司之第5位。

1995年,由美国强生与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联合组建了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总投资额已逾4100万美元。

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泰诺、泰诺林系列等

4、葛兰素史克公司——是目前世界第二大药厂,全球500强企业。在中国拥有2000多名员工,销售遍布60几个城市。葛兰素史克还为中国的医药和保健事业作出贡献。1998年6月,公司向中国卫生部捐款1百万美元,用于肝炎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普及和医学教育。还从1997年起资助中华医学会中青年肝病科研奖,旨在鼓励在中国开展肝病防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并帮助患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其主要产品有用于乙肝治疗的贺普丁,抗生素复达欣、西力欣,治疗糖尿病的文迪雅,及防治哮喘及季节性鼻炎的定量吸入剂系列,以及疫苗系列。

5、默克公司——是一家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的药品研制与营销的跨国集团公司,1999年公司全球销售额达327亿美元;公司曾15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在1999年8月的美国《商业周刊》全球1000家公司排名榜上,公司名列第12位并且市场价值已超过1,598亿美元。公司在中国主要推广抗菌素、前列腺增生症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降脂药、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骨质疏松用药和疫苗等世界领先的产品。1994年公司在中国成立了首家合资企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默克公司部分产品。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科素亚、佳息患、福善美、海捷亚、保法止、保列治、悦宁定、顺尔宁、施多宁、泰能、万络、舒降之等。

6、诺华公司——是全球制药保健行业跨国集团,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目前在华投资约一亿美元,其核心业务涉及专利药、非专利药、眼睛护理、消费者保健和动物保健等领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用营养品提供商之一,并生产婴儿食品及保健营养品。

北京诺华制药成立于1987年。公司成立之初名为“北京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1996年更名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扶他林、新山地明、善宁、来适可、代文、兰美抒等。

7、豪夫迈·罗氏公司——是在国际健康事业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以科研开发为基础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罗氏始创于1896年10月,经过百年发展,业务已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共拥有近66,000名员工。罗氏的业务范围主要涉及药品、医疗诊断、维生素和精细化工、香精香料等四个领域。罗氏还在一些重要的医学领域如神经系统、病毒学、传染病学、肿瘤学、心血管疾病、炎症免疫、皮肤病学、新陈代谢紊乱及骨科疾病等领域从事开发、发展和产品销售。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赛尼可、罗盖全、骁悉、赛美维、达利全、多美康、美多芭、达菲、赛尼哌等。

8、拜耳公司——是世界制药巨头,全球500强企业。总部位于德国,全球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

最大的产业集团。1863年在德国创建。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了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之药”,并为拜耳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拜新同、西普乐、美克、拜唐苹、尼膜同、优妥、优迈、特斯乐、拜斯明-25等。

9、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是2004年5月,由安万特与赛诺菲合并缔造出欧盟最大的制药企业,成为继美国辉瑞和英国葛兰素史克的世界第三大制药巨头。全球员工超过10万人。公司致力于在处方药、疫苗、治疗用蛋白、农作物生产和保护、动物保健和动物营养等领域里创新产品,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罗力得、泰索帝、易善力(肝得健)、凯福隆、巴特芬等。

10、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业务涵盖医药产品、日用消费品、营养品及医疗器械。100多年历史,现年销售额为200多亿美元,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4000多名员工,公司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代谢及传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疾病以及癌症的创新药物研制方面,以及在消费者自疗药品、婴儿配方奶粉和美发产品的研制、生产方面居全球领先地位。每年从事科研及开发的经费超过15亿美元,有4,200多名科学家及工作人员进行科研工作。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药品有:日夜百服咛、马斯平、金施尔康、普拉固、泛捷复、小施尔康、开博通、施太可等,以及安婴儿(宝)、伊卡璐系列。

11、礼来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医药公司,致力于为全人类创造和提供以药物为基础的创新医疗保健方案,使人们生活过得根长久、更健康、更有活力。公司始建于1876年,总部位于美国印地安那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拥有雇员31285人,其中在美国以外的员工就有15802人。员工中从事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19%。其产品在179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在9个国家设有研发机构,从事临床研究试验的国家超过30个。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希刻劳、协良行、独步催、健择、优泌林、凯复定、力复乐、百优解、再普乐、稳可信等。

12、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总部设在德国,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60多家公司和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达二万七千多名。经营范围从人体用药涉及到化工、兽药及食品等多种领域,享有“呼吸病专家”的美誉。公司研究开发的目标是持续不断地为市场提供创新的、专有的、高效益的产品,及确保研究开发的最高质量并力求做到:保证其技术基础紧跟科学前沿,保证研究开发人员的知识技能稳定进步。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爱通立、爱全乐、备劳特、可必特、英福美、冠迪、美卡素、莫比可、沐舒坦、维乐命等。

13、惠氏-白宫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以研究为基础制药和健康护理产品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现有员工48000人。它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研究、开发及制造和经营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它在疫苗、生物工程、

农产品以及动物健康产品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钙尔奇D、善存、善存银、怡诺思、倍美力、倍美安、倍美盈、特治星等。

14、诺和诺德——是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开发和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诺和诺德总部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员工总数18,000人,分布于70个国家,产品销售遍布179个国家。在欧美均建有生产厂。

诺和诺德的产品60年代初就已进入中国市场。1994年初,在北京建立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总部和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并在天津兴建现代化生产工厂。

主要产品:人胰岛素系列-诺和灵诺和针诺和英诺和笔;新一代速效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促胰岛素分泌剂诺和龙;人胰高血糖素诺和生

15、雅培制药——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医药保健产品公司,1888年在美国芝加哥创立。目前共有员工约57,000名,在全球各地分别从事生产、分销及联营业务。1999年公司营业额达132亿美元。雅培的产品主要包括药品、营养品、医院及诊断产品。雅培更是一个重视科研发展的公司,每年都投入10多亿美元在科研工作上。雅培高质量且多元化的产品正在为世界130多个国家的患者提供诊断、治疗、维持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安素、易使宁、活宁、喜康素、喜康力、优质恩美力、克拉仙、益菲佳、诺美亭、悦复隆、喜康宝、思美泰、维他灵等。

16、先灵葆雅——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以科研为基础的国际性制药公司,在全球20多个国家建有工厂,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附属公司,125个地区上市销售处方药、非处方药及兽药,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先灵葆雅在全球上市的产品种类包括:血液、肿瘤、肝炎、呼吸/过敏、抗感染、皮肤、心血管等不同领域。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开瑞能、开瑞坦、荷洛松、艾洛松、甘乐能(干扰能)、先特能(生白能)、力确兴、葆乐辉等。

17、安进公司——是由一群科学家和风险投资商于1980年创建的。原供职于雅培公司George B.Rathmann博士是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首任董事长兼CEO。2001年12月,安进公司以160亿美元并购美国另一家生物技术领域顶尖企业“英姆纳克斯公司”。安进公司的这两个全球商业化最为成功的生物技术药物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不仅造福了无数血液透析患者和癌症化疗患者,也为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2000年财富500强排名,安进公司排在455位。2000年在全球医药50强中排在21位。

18、武田制药——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也是日本最大的制药公司。2000财政年公司销售额为87.09亿美元,自从1999年12月在日本上市以来销售额的强势增长,帮助抵消了武田公司因卷入北美维他命协议丑闻而受罚逾亿美元的额外损失。而自1999年6月上市以来的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坎伐沙坦

(candesartan),则获得了近亿美元的国内销售额。武田制药在中国同天津力生制药厂合资成立了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并得到GMP认证。

主要产品有:兰索拉唑、亮丙瑞林、伏格列波糖、头孢替安、吡格拉酮。

19、山之内-藤泽制药——两家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占据日本国内7.75%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一位。合并后公司拥有的医药信息担当人员将倍增至2400人,不仅位居国内首位,也与欧美同行巨头不相上下。医药品的销售额也将高达8800亿日元,超越现在处于第二位的三共药业,紧逼目前处于首位的武田药业,在全球医药范围内排名第17位。

医药行业企业所得税范文第6篇

一、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架构

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监测机构,建立企业领导、环保管理部门、车间负责人和车间环保员组成的企业环境保护网络,定期不定期召开企业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专题研究会办解决企业的环境问题,共同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企业环境保护机构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应设置一名企业领导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配备专职环境保护机构负责人和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员,协助领导工作。其中,钢铁、电力、化工医药、印染、造纸、酿造等重污染行业的专职环保人员不得少于2 人。废气、废水等处理设施必须配备保证其正常运行的足够操作人员,设立能够监测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的化验室,配备专职的化验人员。环保管理体系成员应知应会内容见附件,职责如下:

1、法定代表人

对本企业的环境行为负全责,了解本企业的主要排污情况及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宏观控制企业环保的发展方向。 (1)负责环保组织架构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 (2)负责组织环保制度、环保目标(包括污染减排 目标)和环保规划的制定。 (3)负责环保人员的调配。

2、分管负责人

负责领导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熟知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地方的环保要求。了解本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产污环节、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企业排污情况,指导环保职能部门进行具体工作。 (1)落实环保制度、分解环保目标和环保规划。 (2)组织开展环保技术交流,推广实施环保先进技 术和经验,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3)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促 进本企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3、环保管理职能部门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环保 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主动了解熟悉国家和省、市及行业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负责组织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监测任务。

(2)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环保规划、污染减排规划、 应急方案,编制年度环保工作总结报告。 (3)监督检查企业“三废”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参 加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工作,参加项目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 (4)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 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5)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和培训考核,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4、车间负责人

车间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和完成企业下达的各项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组织做好车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考核工作。

5、车间兼职环保员

(1)做好本车间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排放量统计 工作,随时了解掌握生产排污量是否正常,并及时汇报。 (2)协助监测人员对本车间实施监测。在非常情况 下,车间兼职环保员可直接向企业主要领导汇报。

二、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台帐和资料

1、环评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评批文;

2、企业环境保护职责和管理制度;

3、各类污染物处理装置设计、施工资料、竣工验收资料;

4、企业环保“三同时”验收资料;

5、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

6、废水和废气污染物处理装置日常运行状况和监测记录、报表,包括现状处理量、处理效率、运行时间、处理前和处理后排放情况、日常运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落实情况;

7、废水排放管网和在线自动监测仪器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8、分析监测仪器和设备日常维护和计量记录;

9、工业固废委外处理协议,危险固废安全处置五联单据;

10、企业主要噪声污染源数量、噪声级和厂界噪声监测数据;

11、防范环境风险事故措施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演练组织实施方案、记录;

12、环境风险事故总结材料;

13、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14、企业环境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登记情况;

15、适用于本企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相关政策性文件;

16、环评文件中规定的环境监控监测记录。

17、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和污水管网线路图,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废气污染源和污水排放口位置。

以上企业环境管理档案要求分类分年度装订,资料台帐完善整齐,装订规范,排污许可证齐全,监测记录连续完整,指标符合环境管理要求,能反映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全面情况。

三、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 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所有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在开工建设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环保部门审批后,项目方可开工建设。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排污许可证制度

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企业排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按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年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组织实施逐级分解和严格考核,确保持证排污,不超量排污。

3、总量控制及污染物减排制度

对照环保部门下达的污染物总量指标和污染物削减任务,制订污染物削减方案,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建设项目环保“以新带老”制度、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换代升级等总量削减措施,确实使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完成。

4、排污申报制度

严格执行排污申报制度。申报的主要内容:排污者的基本情况,正常生产和实际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处置及排放去向、地点和方式,污染治理和各类污染物综合利用等状况。

5、达标排放制度

依据国家及地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化建设水污染物排口、废气排放口。确保污染治理设施长期、稳定、有效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染治理设施,不得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堆放应设置暂存处,暂存处必须符合“四防”(防火、防扬散、防雨淋、防渗漏)要求,并设置标志牌。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必须与相应的生产活动一起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的范畴,落实责任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运行经费、设备的备品备件和其他原辅材料。

6、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及公开忏悔制度

对于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自觉遵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处罚决定,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在新闻媒体公开向社会忏悔。忏悔内容包括:错误事实、思想认识、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等。错误的行为主要包括:有偷排、直排、漏排、超标排放行为的;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或超总量排污的;未按时完成限期治理或限期整改任务的;未履行环保责任公开承诺的。

7、环保奖惩制度

各级管理人员都应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奖惩制度,对爱护环保治理设施、节约原料、降低燃料使用量、改善与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环保观念淡薄,不按环保要求进行管理,造成环保设施损坏、环境污染事故及原材料浪费者给予经济制裁和必要的行政处分。

8、污染处理设施及在线监控装置运行管理制度 制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完善化验室建设和管理制度。由专职人员负责全厂污染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及排污状况的监测分析。每天应查看运行记录,对发现的运转设备及安全方面的问题要按照环保组织体系及时报告,采取相应应急预案,并及时抢修,做好记录,保证设备完好率。

9、环境宣传教育制度

将职工日常环保知识教育纳入企业管理工作体系中。企业应以各种形式,定期对职工进行环保、安全生产教育,并给予相应考核。教育内容应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及典型案例,有针对性的让职工了解企业环保情况、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治理工艺及运行情况。企业环境风险应急、常见环保事故的处理及救治也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育。

10、环境风险应急与报告制度

编制企业环保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重点企业演练每年不少于2 次。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分管领导任指挥,车间成立应急救援小组,负责防护器材的配给和现场救援、厂医院保健站参加现场抢救,各岗位配有洗眼器和冲洗水,厂内各职能部门对化学毒物管理、事故急救,事故污染物处理各负其责。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及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质和数量、 人员受害情况等。

以上制度应作为企业基本制度,以企业内部文件形式下发到各车间、部门;纳入环境保护管理档案;在企业内公示;在环保科、车间张贴;在日常生产中贯彻落实到位。

四、其它

1、模范地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特点,熟记本企业应执行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名称。

2、在企业内部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各生产线应有标示牌图示生产工艺过程、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名称及单位产品产污量、污染物处理方法和污染物排放去向。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立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网络图公示牌。

3、根据《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进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整治后的排污口应符合“一明显,二合理,三便于的要求,即环保标志明显;排污口设置合理,排污去向合理;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具体内容包括:

(1)安装废水流量、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2)在废水排放口设置7 米以上的明渠,便于采样 和监督管理;

(3)在废气排气筒设置环境保护标志牌和采样点; (4)在污水排放口设置环境保护标志牌和采样点; (5)在空压机等高噪声源和噪声监测点处设置噪声 环境保护标志牌。

(6)固废暂存特别是堆放危险固废应有防渗漏、防 流失等措施,并设置标志牌。 附件:

企业法人、分管负责人、环保部门人员 应知应会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4 项)

1、历史、现状、发展

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所采取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4、污染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情况

二、主要产品及其环境保护工作(8 项)

1、产品名称、规格

2、生产工艺

3、设计生产能力(吨/年)

4、原辅材料名称、规格、设计用量

5、设计:生产新鲜用水量(吨/日) 循环用水量(吨/日) 废水排放量(吨/日)

6、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污状况 (1)水污染物

COD、BOD5 及企业特征污染物产生浓度 (2)气污染物

SO2 及企业特征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 (3)声污染

产生噪声的设备、名称、数量及噪声值 (4)固废

一般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固废名称、产生量 (5)核与辐射 放射源名称、产生量

7、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特征水污染物治理 特征污染物处理工艺及相关参数 特征污染物处理后排放浓度 特征污染物排放去向

特征污染物处理过程中所需药剂物品名称、设计使用量

特征污染物处理成本 (2)废气污染治理 废气污染物治理工艺 废气污染物处理后排放浓度 废气污染物排放方式

废气污染物处理过程中所需药剂物品名称、设计用量废气污染物处理成本 (3)声污染治理 治理措施

治理后噪声排放值 (4)固废治理

一般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处理方式 危险固废贮存、处置、处理方式 危险固废转移执行联单审批制度情况 (5)核与辐射治理

放射源贮存、处置、处理方式 放射源转移执行联单制度情况

8、2007 年以来各年度上述各项生产实际状况

三、公用工程情况(7 项)

(1)锅炉台数、锅炉型号、锅炉吨位 (2)燃料煤

燃料煤年度设计用量、煤质状况、灰渣产生量 燃料油名称、年度设计用量、油质状况

(3)2007年以来各年度燃料煤、油或其它燃料实际 用量及燃料状况、燃料煤灰渣产生量 (4)锅炉治理措施

脱硫、除尘工艺,脱硫、除尘效率,排放浓度和烟囱 高度

(5)2007 年以来各年度脱硫除尘所需药剂、物品名 称、使用量

(6)2007 年以来脱硫除尘产生的物质名称、数量和 贮存、处置、处理方式 (7)脱硫、除尘成本核算

四、污水综合处理设施情况(7 项) (1)处理工艺 (2)设计处理能力

(3)设计进水水质、设计出水水质

(4)设计处理所需添加的药剂、物品名称、处理每 吨水的耗量

(5)设计处理每吨水的污泥产生量、污泥处置方式 (6)设计处理每吨水的成本费用

(7)2007年以来各年度污水处理设施实际运行状况

五、排污许可证(3 项) (1)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2)企业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

(3)2007年以来各年度污染物排放量及达标排放情 况

六、水气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行情况(2 项) (1)水气在线监控指标

(2)水气在线监控指标一般数据值

七、环境应急(2 项)

上一篇:一句话的事范文下一篇:水电维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