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教学素质培养论文范文

2024-07-22

数学学科教学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有利于理性思维的形成、数学思想的理解。有效预习的方法可以行之有效地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具体方法有:任务落实预习法、笔记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动手操作预习法等。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预习法

“学生不会学习,缺乏自学能力”是我们中学教师共同的心声。然而,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要求我们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自学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成为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众所周知,自学能力,自主学习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同样,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也是其学习数学学科的核心。因此,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首先就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对提升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行之有效的预习法。

一、数学阅读的特性及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数学阅读的特性

1、差异性

数学是由数字符号组成的最美诗篇。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指出:“数学不仅仅是由数学符号组成的学科”。可见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由数学语言组成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读者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必需了解不同符号所表达的含义、表达的内容,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数学所表达的思想。然而,读者数学基础知识、数学知识结构、数学理解能力程度不同,在理解上也是千差万别。

2、严密和严谨性

虽然,数学阅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其表达的含义只有一种正确。数学阅读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理解数学材料,所以需要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共同发挥作用。首先,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阅读,并进行合理分析,直至明白含义及其使用环境。其次,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和数学语言的整体表达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最后,数学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阅读同样需要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思考其中的数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数学观念,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数学思想。所以说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严谨的学科。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阅读具有差异性和严谨性。然而,缺乏数学阅读训练的同学则以较为低效的阅读方式理解数学材料,导致对数学思想理解上的偏差。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极为重要。首先,初中生的思维以感性的方式为主,在其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的过程,通过培养其阅读能力促进理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尤为重要。其次,数学阅读的目的是明白数学思想,但数学阅读具有差异性,及时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能有效促进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再次,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和严谨的学科,阅读结果不容许有半点的偏差,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正确理解数学思想的前提。

二、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意义及步骤

(一)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意义

首先、温故知新。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已有的知识,重构知识的构架和体系。这也是奥苏贝尔所强调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之一。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还可以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前补充欠缺内容,同时也为教师的“补差”找到一个切入点,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其次、提前感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新知识首要任务是了解所学内容的结构。学生通过有效预习,可以首先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内容和结构,为教师新知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再次、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预习是一个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有效预习,能在温故知新、提前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夯实初中生数学素养。

(二)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步骤

有效的预习并非放羊式的学习,而是在教学目标下有章可循的过程。课前预习第一步:粗读。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通读本节内容两遍,大致了解即将学习内容;第二步:精读。自己不太理解的部分,这时需字字推敲、认真思考;第三步:有针对性地阅读。结合课前老师印发的自主学习目标,针对自己理解不足或重难点,有针对性地仔细阅读。第四步课后回顾性阅读。回顾性阅读是有效预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前阅读和课程讲习内容重难点的检查和反思。通过回顾性阅读可以有效解决先前预习的困惑,进一步夯实新学知识和知识结构。

三、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具体预习方法

预习不是对课程内容的走马观花,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预习方法:

(一)任务落实预习法。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预习任务的布置还需要考虑题目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以“三角函数余弦、正切”一课为例:

通过此项预习教会学生阅读抓住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以及内涵,理解每个数学术语,提高阅读效果。

(二)笔记预习法。课前预习,首先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在课上进行质疑,这是数学课程最常用的预习方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从算式到方程”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预习方法:一、划知识要点,“已知数、未知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归纳”提示内容都要圈画出来;二、批注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对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什么?(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对所依据的相等关系说不出,这时我们可以把疑问批在题旁;三、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分析、归纳、类比、理解、联想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温故知新预习法。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用此方法提高初三复习的效率,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课为例,学生可以按照此表预习:

(四)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五)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以“菱形的性质”一课,可以布置的预习内容“用长方形纸片剪一个菱形,学生通过剪的过程感受到菱形的性质。”

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要瞄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实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总之,有效预习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将受益终生,要养成自觉预习良好的习惯,根据学习内容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预习;独立钻研,积极思考,大胆怀疑,勇于质疑;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预习,保证预习的效率;学会联系以前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料;学会做数学笔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尹安群.有效教学-初中数学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丁镜辉.有效备课——初中数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赵光千.有效上课-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对策[J].《学科教育》.2009年第5期.

数学学科教学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近几年各地已经开始试行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现实意义以及“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关键点,提出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一些具体举措。

[关键词]“3+3”中高职衔接 旅游管理专业 分段培养

[作者简介]杨绪光(1974- ),男,江苏丰县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旅游教育;任艳(1977- ),女,四川资阳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职业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880136)和2015年度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旅游管理专业‘二段一体,螺旋递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3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江苏省自2012年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至今已连续四年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即“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全新办学模式的试点工作,选择了部分省内的中职学校与优质高职院校直接对接,分段培养。笔者2014年春开始参加“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全面参与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转段升学方案的筹划和制订工作,主导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此介绍一下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一、“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内涵

“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三年中职课程后,通过高职院校主导并牵头,中职学校协助,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下的转段升学考核并且合格后,进入高职院校再学习三年,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可获得全日制旅游管理专业专科文凭,同时由高职院校推荐就业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招生由教育主管部门把关,中职学校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就业由高职院校推荐或学生自主就业。从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在高职院校能够享受到与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的同等待遇,同时也拥有升入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这种教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高职对中职的对口招生模式,其本质是破除原来中职、高职各自自成体系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二、“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现实意义

1.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对人才的需求也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三年,学习的是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学生由于在理论功底、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当前旅游行业企业对较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中的高职学习阶段,能够使学生具备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娴熟的业务技能和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成为旅游业认可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2.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生及其家长已不再满足于学生仅接受中等层次的学历教育,渴望能有机会进入高一级学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当前各地旅游人才市场普遍追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现实,也大大刺激了职业教育加快构建“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立交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历提升的需求是构建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力,国家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出台了系列政策加以支持。做好“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能够使较多的中职学校学生顺利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学生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相比,多数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上,侧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到企业后能够胜任一般较低层次的工作,如导游员、景点景区讲解员、前厅接待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然而其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分析和预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较低,发展的后劲不足,影响了其在企业岗位的提升。学生进入高职后,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其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及继续学习能力等会明显高于中职阶段。“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与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4.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为尽快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度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2016年度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继续举办职业教育与行业对话活动,召开邮政、文化、旅游等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些都为“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指明了方向。

三、“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关键点

1.教学理念和相关专业的衔接。“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因此中高职院校要密切合作、有效配合。中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树立合作能够促进双赢的办学思路,这样才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合作中,以高职院校为主、中职学校为辅,双方互通有无、密切合作,融合发展、求同存异。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旅游大类的专业为例,高等职业院校有12个细分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以旅游服务类的专业为例,中等职业学校有9个细分专业。“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实施,显然应在相同的或近似的有密切联系的专业上进行有效衔接。

2.培养规格和目标的衔接。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主要是为旅游行业培养能胜任行业基础工作需要的实用型初级或中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满足企业一线生产需要的服务从业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同时,在“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中,中职学校还担负着向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培养规格和目标的衔接,需要学校切实深入行业和企业调研,分析旅游人才需求现状,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中高职毕业生分别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及相应的核心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岗位及能力的层次性与发展性,合理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3.课程体系的衔接。职业教育要十分重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依照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来建立课程体系。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办学层次上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就业定位也不同,这样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定位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差异。“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就是要构建中高职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既要满足中职毕业生面向就业和升学“二次分流”的需要,又要体现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的衔接性、连续性。

4.教学内容的衔接。“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建立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相同专业(或近似专业)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重复较多,特别是对于考证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中职和高职几乎完全相同。因此,有效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避免无谓的重复是衔接工作的重点之一。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组合课程内容,制定指导性的课程标准和实践课教学标准,使中高职课程相互贯通、学习内容相互衔接,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四、“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举措

1.建立畅通的交流和互动机制。参与“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也是合作高职院校的潜在生源。不管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方面,还是从院校之间密切合作的方面来看,合作院校之间都应该尽快建立畅通、高效的交流和互动机制。为了避免合作流于形式,合作院校尤其要重视定期交流和互动。定期交流和互动,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定期安排相关专业的负责人或相关骨干教师到中职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对相关衔接专业的教师或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进行专业指导;或者由中职学校组织中职教师到高职院校进修学习,以及组织中职学校学生到高职院校参观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中职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学习环境,对将来升入的高职院校有归属感;另一方面,可以使中职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兴趣,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为了切实保证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后顺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要加强磋商,紧密合作,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建立完善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的内容要全面、系统,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专业学习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身体健康状况、技能证书获取情况、全国及省市职业学校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及其他能够体现学生特长和全面发展的情况。着力加强对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的考核评价,积极探索文化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的融通。

考核评价宜采取过程考核和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在中职期间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的考核和评价。过程考核能使中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想意识上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加努力学习,为将来进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通过三年中职阶段的学习所具备的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考查内容要体现高职阶段对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连续性和贯通性。考核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宜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通过三年中职阶段学习的学生的真实水平。经考核评价合格的中职学生方可升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

3.建立健全的专业建设合作与管理机制。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和普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在专业素养上有很大的差异。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普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一般只有文化基础而没有专业基础。两类不同学生知识、能力差异客观存在,因而合作院校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专业建设机制,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技能要求、课程教学标准、技能考核标准以及分段培养转段升学方案等。建议双方合作组建“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委员会,主要成员可以由合作院校双方分管教育教学的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等组成。管理与监督方面,高职院校为主导,中职学校积极参与,一起建立完善的专业建设合作机制。双方要加强沟通与联络,做好日常管理,及时协调、处理合作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专业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富有成效。

4.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一般都是由两所合作院校来具体实施,合作双方原本是各自独立办学的实体,互不隶属。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的开展涉及两所院校的诸多部门,如招生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学籍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就业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等,有些工作协调起来可能不太顺利,因此校内协调和校际协调十分重要,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协调机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可以由合作院校联合成立“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协调委员会来协调在合作中出现的方方面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协调委员会成员由中高职院校的高层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衔接专业所在的系部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等组成,并建立定期协商机制,以保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在铁.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

[2]钱娴.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33).

[3]周丽.江苏旅游院校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现状[J].教育与职业,2015(18).

[4]刘燕.江苏省中高职“3+3”分段课程衔接的特色探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5(12).

[5]蔡琰.“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衔接[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6]郭盛晖.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实践[J].旅游纵览,2015(12).

数学学科教学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从自制性的培养、顽强毅力的培养、果敢性的培养、主动自觉性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渗透七个方面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道德素质    培养

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人的意志品质有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人为培养与锻炼而形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光要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传授,还要利用体育自身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育。只有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优良的品质,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而引起的,包括一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体育运动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有个正确的认识,即通过上体育课不仅能增强体质、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及多种多样的运动技巧,还能培养一个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毅力,以及果断性、勇敢性、自制性、自觉性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各项运动的特点去发展学生的意志和性格,真正达到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良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制性的培养

自制是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约束自己言行的能力。如在足球或篮球比赛中,教师可故意错判、漏判等,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自制的能力。

二、顽强毅力的培养

顽强毅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一种精神。教学中学生在已经疲劳或情绪低落时,教师再布置一定的内容让其完成,或在气候、场地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等,以此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三、果敢性的培养

果敢是在行动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即使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也毫不犹豫地去执行的一种行为。教学中可通过增加器械高度,如撑竿跳高、跨栏、鞍马、跳水等,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果敢性。

四、主动自觉性的培养

主动性是指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有意识地接受它,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困难任务的一种表现。而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完成自己所从事的行为,并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所产生的意义。高度的自觉主动性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最高表现形式,具备了这一品质,就能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些课后作业,使其对课堂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复习,对动作难度自行揣摩,以此达到自觉主动锻炼的目的。

五、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他们共同努力以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如果一个人不具备集体主义精神,而只顾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就不会顾全大局,从而影响集体荣誉。同时,如果持有狭隘的个人主义,缺少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个人的学习、 工作及事业上也就难取得进步。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小至个人成就,大至民族强盛,都与集体主义精神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忽视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强弱两队进行对抗赛,或在各种教学正规比赛中,诱导学生排除场内外不利因素的干扰,以此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且使学生在接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渗透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材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各种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活动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并结合自己所用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把道德品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体育与健康知识教材,可根据教材特点认真挖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材。教师要抓住各种适宜时机,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我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我国体育的发展史,民族传统体育和我国的体育现在在国际上的地位等等。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意志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切随意运动的完成都必须有一定的意志参与。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还要培养学生潜在的能力和品质。只有优良的品质与强健的体魄相结合,学生才能在现代科技社会中不断进取,从而成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由此也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数学学科教学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素养

何谓素质?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厂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實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数学学科教学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5篇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人的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21世纪是更加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竞争的制胜权,就必须拥有充足的合格人才,因此,世界各国把面向全体学生并使之德、智、体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的发展战略,如何尽快实现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怎样辩证地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怎样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数学学科教学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数学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阵地,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观念、方法、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并从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利用信息技术、融入现实生活要素四个维度出发,来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甚至还会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主动地改革观念、创新思想,切实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有效落实。

一、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学习空间

生本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要求的直接体现和彰显,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内在潜能。所以,新的教育形势和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彻底地转变以往以师为本的落后观念,真正地坚持、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全新理念,肯定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尝试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来和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探究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主动地发表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和质疑,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例如,在教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占据主导权,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局面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数学的消极心理。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应该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如,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笔者是这样做的,在课堂上,笔者会主动与学生们交流,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笔者再给予学生们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平行线的条件,通过学生作图、体验,锻炼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学习空间,促進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强调要关注、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适应性的发展、成长和进步。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将他们大致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并制定出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差异化的要求,针对具体的课程来实施分层引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差异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优生、中等生、差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以达到人人进步的理想境界。

例如,在教授《二次函数》时,由于学生们的学习思维不同,所以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开始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干预这种差距的扩大,那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所以,笔者实施了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将学生们分成了A、B、C三个层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会根据不同层次来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笔者更多的是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样,笔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能革新教学的手段以加快学生的知识理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加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对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切实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图形的判别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判别的方法。然后,笔者再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通过图片为学生们深入讲解平行四边形判别的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这样,笔者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技术手段,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四、融入现实生活要素,发展学生应用能力

现如今教育教学不再单纯地关注知识的灌输,而是更为注重学生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的源泉和归宿,将生活要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直接凸显数学的本质特征,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有效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对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主动地去拓展教学思路和范围,以现实生活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地去观察、挖掘和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并巧妙地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来,促使学生以生活思维去理解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直接提升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和素养。

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数》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笔者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展开教学。当笔者融入生活现象后,学生们的学习态度立即发生了变化,面对生活中的现象时,他们表现的热情更加浓厚。同时,笔者还会设置一些有关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分析。这样,笔者通过融入现实生活要素,发展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现如今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对各个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把握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并结合数学学科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探索,以真正实现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利用信息技术、融入现实生活要素等创新策略的运用,不断优化数学教学的过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李静.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23.

[2]唐疏燕.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82.

上一篇: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职业教育政策价值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