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专业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时比例;实习评价;策略

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实习活动,可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策略知识,提升其情境处理水平,训练其反思能力。纵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状况,不难看出,虽然在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然而仍旧存在一些不足。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纵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不难看出:①其具体内容与组织形式仍旧较为单一,通常仍旧通过集中实习、委托形式以及分散形式进行。安排实习的时间不足。②实习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其基本功仍旧不够过硬,无法掌握丰富的设计教案能力,语言表达欠缺合理性,无法良好地制作教具,不具备综合型弹唱、创编舞蹈技能的能力。一些实习生在进行教育实习阶段中,不能契合幼儿心理特征,进而导致了一定的沟通障碍问题。③理论以及实践无法统一,实习生不能对各类教育现象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④在实习总结评价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即较易受人为左右,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不同均会导致评定成绩的不同,有失公平。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科学策略1提升教育实习课时比例,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对自身基础教学技能的验证以及全方位地体验实际教学生活,均需要充足时间的保障。为此应进一步扩大教育实习的课时比例,令教育实习全面渗透至教学计划的全阶段中。大一阶段可引导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在大二阶段可安排学生在幼儿园展开教育见习,在大三阶段可引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而进入大四阶段则应组织集中性的实习任务,进而令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幼儿园现实状况紧密结合起来。

实习生作为教育实习的核心主体,应树立正确的态度,意识到教育实习环节的核心重要性。实习生应在实习前做好充足准备,将该过程作为校验自身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应强化耐力以及适应力的训练。例如,利用假期时间引导学生深入幼儿园参观实习,进行细致全面的了解,提升学生的适应性。在校期间,学生应有效应用各类资源,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应扩充知识面,进而有效应对实践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因此,实习生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重视不同领域专业技能的锻炼。应注重各类知识间的有效联系,做好充分准备。另外,实习生应注重综合艺术技能的学习,例如唱歌、琴棋书画、舞蹈、讲故事等。同时应强化语言表达技能、组织能力以及游戏编创能力的锻炼。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幼儿园实践工作,展示自我才能,实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

2丰富实习内容与组织形式

为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效果,应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丰富组织形式。在知识教学层面,应增加实用性内容,例如,幼儿园教学法、游戏设计引导、活动安排、卫生保健等。另外,还应扩充素质训练内容,如人际交往、教学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等,令学生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观。能力训练环节应优化艺术技能训练,配备齐全的实习用具设备。

课程组织形式安排上,应引入虚拟场景训练模式,开创更加真实形象的实习教学环境。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将形成丰富体验,并产生不同的问题,进而可激发其智慧,学会如何应对突发状况。

3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

对于评价内容层面,不应单纯地将完成实习之后学生上交的文字材料视为唯一标准,而应注重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如实习态度、职业情感、不断进步的空间等。对于考核管理以及评价主体层面,应将学校评价作为核心主体,开展实习单位评估以及实习生自我评价。另外,应将实习生在实习阶段中的成绩同其取得的学分以及毕业证书有效的联系挂钩,进而令学生真正地重视教育实习。学校应合理地制订综合评估量表,提升评价管理可执行性。

总之,为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只有重视教育实习环节,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优化教育实习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实现全面升华。

参考文献:

张文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困境与出路.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09(3).

李玲.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有效性构想.中国成人教育,2010(2).

专业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要本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基本原则,近年来,医院护理人员常常会出现职业精神教育的真空状况,其思想内涵缺乏,进而导致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病人的责任感、爱心、耐心,从而遭到了很多病人的投诉,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受到的思想教育提出了质疑,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进而让学生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我们要在充分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让其学生行为的技术型和伦理性相融合,因此,我们将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课教学中,使其二者相辅相成,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

一、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基本措施

思想教育这个词大且广泛,所以在进行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结合时,老师要通过有趣、幽默的教学方法而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如果专业课教师一如既往的机械性引入思想教育,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其所讲的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都感到厌恶,因而,在进行二者的有机结合,要运用适当的手段思想教育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

1.1医德案例教学法

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讲课时,不可避免的会运用到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而在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结合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当的选取一些医德案例教学法,由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医德医风差、护理差错等而造成误诊,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或经济损失,在这些案例教训之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护理专业不仅要有精湛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全心全意的服务于患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医德责任感。

1.2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气质、性格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专业课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使学生在教师对待工作的严谨细致方面来改变自己对待学习、工作的不认真,在上课過程中,我们会发现部分学生总会出现口罩带不紧、白大衣不整洁、白帽子带歪等不重视仪表的现象,这样不仅不符合护理操作要求,还会在工作过程中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而学生可能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细节、流于形式这样的不良习惯造成医疗事故的产生,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从而做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

1.3将思想教育目标融入专业课考核评价体系

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医德思想教育,而没有将其思想教育放入硬性考核之中,就会造成学生“左耳进,右耳出”的学习状况,不会深刻的认知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将思想教育目标融入专业课考核评价体系中,让学生不得不重视思想教育目标,因此,在专业课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思想教育评价应包含在理论、操作以及执业考试中,如此,才能达到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深刻融合。

二、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目的

2.1职业思想教育渗透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其主要目的就是借课堂教学而进行职业思想教育的渗透,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实施专业人格塑造的重要过程,只有让护理专业学生具有医护职业精神,才会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对病人具有专业的护理态度,让其明白作为一名护理专业人员要勇于承担责任、尊重、同情患者、维护患者权益等等,使患者感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还要让学生对于一些相关伦理问题进行讨论,比如“病人患了绝症,是否要告知真相”等等,通过临终关怀和责任心展现他们的职业精神。

2.2培养稳定的职业思想态度

除上述利用专业课教学而进行职业思想教育渗透,二者有机结合的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稳定的职业思想态度,在专业课学习时,学生不仅会学到理论知识,也会进行实践操作,所以,专业课教师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稳定的职业态度,让其体验所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的重要性,比如对于临终病人,我们不仅要做到周到的生活护理,还要体现出对患者人格的尊重,让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树立他们良好的医德观念,进而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终身做贡献的心理。

三、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教育虽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它却在教学课堂中或各种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了不同的内涵意义,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技术性与伦理性的相互渗透,更是为学生作为未来医护人员形成职业精神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保障护理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与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国兰;论《护理美学》课程在护理专业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08期

[2]简福爱;稳定中医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的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陈佳(出生年份—1992.04),性别 女,民族 土家,籍贯 贵州铜仁。职务/职称 职业教师 十二级 学历 本科,单位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研究方向:护理专业职业教育。

专业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结合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将工匠精神融入数控专业教学的策略之中,并加以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工匠精神 数控专业教学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数控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数控专业,并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定义和内涵

1.工匠精神的定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匠心独运、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巧夺天工的精神,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2.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所谓“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工匠精神的魂在于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作为数控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高超的数控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坚忍不拔、追求卓越和钻研创新的精神。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2015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工匠精神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响应党中央“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及“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工匠精神是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的需要。

三、工匠精神融入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中职学校在开展数控专业教学时还没有好好地融入工匠精神,具体表现为: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政府的政策引领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数控专业教学缺乏工匠精神培育的文化氛围;在数控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缺乏深度,在学徒制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传递。

四、工匠精神融入数控专业教学的策略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培育工匠制度

工匠精神融入数控专业教学不是光靠宣传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工匠制度”,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

(1)加强政府引导,提供政策保障。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礎,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针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出台了不少的政策和措施,大国工匠迎来政策的“春风”。2016年4月,国务院出台《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鼓励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2017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的‘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2)加强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要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日本等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了大批工匠,制造业迅速崛起。我们在数控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在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每年定期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和校院技能运动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2.重视德育和文化渗透,弘扬工匠文化

职业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在数控专业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从而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科教学。

(1)注重德育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只是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还需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作为数控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维护与修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树立精益求精、敬业守信的职业态度。专业教师在职业技能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把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建设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包括硬文化和软文化。围绕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打造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文化制度。笔者学校借助“贤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工匠文化。在走廊、教室、数控实训室、食堂、寝室周边等场所通过展板、图片和校园网站展示古今中外有名的工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同时通过工匠讲座、数控技能展示、数控技能比赛、工匠精神主题班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思想理念,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精神,强化学生对崇高精神品质的追求。

(3)拓展企业文化。积极引进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世界上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大多集中于日本、德国与荷兰。这些企业百年不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都十分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企业对产品能做到精益求精、专注如一。

3.开展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学,创设工匠精神体验情境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一线工人,开展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重视数控一体化教学的硬件建设。一体化教学的硬件建设目的在于营造工匠精神体验的情境。在一体化数控实训教室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创造真实或仿真的数控加工职业氛围,营造企业化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教室布置,机床摆放、室内环境等要体现数控加工的职业特色。在数控实训中心、机械零件测绘实训室、钳工装配实训室、车工实训室等场所安装多媒体设备、黑板、操作演示台,供教师教学和演示,学生在一体化实训室可以同时完成理论学习、操作训练和考试。学校还在数控实训中心引进浙江凯达机床、浙江申发轴瓦两个“教学工厂”。通过教学工厂的生产性训练,实现实训设备和企业生产设备、学生技能水平和企业工艺水平、实践活动劳动强度和企业就业劳动强度的有效对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2)加强数控一体化教学的软件建设。工匠精神融入一体化教学,必须深入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整合专业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标准、项目内容、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都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工匠精神,所有一体化课程,均实行项目管理。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以企业产品为学生学习和加工项目,自编教材,并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一体化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对教师、学生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此还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一体化教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4.校企合作,搭建工匠精神传承平台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开展新型学徒制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塑造。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要与生产领域相融合,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和积极配合。工匠精神与生产企业真實的生产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笔者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诸暨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制度》。学校数控专业与诸暨当地多家制造企业合作,牵头组建了诸暨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职教资源共建共享。企业成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数控专业学生每学期分批到艾默樱控股集团、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新型学徒制教学,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真正培养出“工匠”型人才。

(2)深化新型学徒制教学改革,弘扬工匠精神。开展新型学徒制实现了重理论到重技能的转变,它采取“传、帮、带”的传统育人模式,具有传承意蕴的语境,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举措。学生在企业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强化了专业技能,还接受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熏陶,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学生工学交替,分批到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教学,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机融合。为确保新型学徒制的深入开展,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校企合作章程》《新型学徒制教学实施方案》《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规章和制度。学校鼓励教师下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并与企业师傅一起以“双导制”形式对学生进行带徒教学。

五、小结

在数控专业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多方联动。政府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保障;学校从品德教育、专业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一体化课程改革等方面来塑造和强化工匠精神;企业通过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新型学徒制教学等形式强化和传承工匠精神。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数控专业建设,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技艺精湛、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职业人”。

专业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旅游从业人员道德缺失,加强中职旅游专业德育工作刻不容缓。产教融合的模式为当下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能否思考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与德育的共性与个性,分析产教融合视角下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德育教学现状及问题,并研究出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这事关国家旅游人才的培养大事。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旅游;德育教育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党和国家对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政策的支持,我国广大民众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出行旅游的热潮蓬勃兴起。但由于旅游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的良莠不齐,旅游行业存在不少令人诟病的问题。追溯其原因,我们应该在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教育上去寻找答案。

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每年向旅游业输送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中职学校须坚持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又要把培育学生职业意识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德育培养的重点。

一、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与德育的共性与个性

首先我们从教育形式上来看,二者的教学理念都是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操作相融合,将其有效结合,发挥出彼此的特点;其次我们从教育对象以及教育目标上来看,两者教学对象均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开展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最后两者开展教学的终极目标都是以培养人才,为社会以及国家的人才储备奠定基础,以此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知识水平,让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与德育有共同之处,但是并不是完全互相包含,虽然两者具有很多共性,但是在教学特点方面还是存在不同的,两者均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从此方面来看,两者的教学应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将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社会企业的管理需求理念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来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德育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德育手段陈旧单一

尽管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要想真正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等作为德育培育的重点,整个教学活动的手段较为单一,不够丰富。尤其是一些年长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都较为陈旧,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主要还是根据课本上面的知识进行讲授,“灌输式教学”毫无新意,完全不能够吸引学生,因此就更加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德育教育和产教融合的理念度不高

中职学校在开展旅游专业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贯穿其中,比如在日常的德育课程内容中只涉及课本上的德育知识,完全忽略引进时代最新的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德育要求。学生对旅游行业最新的德育信息了解不充分,导致与旅游行业德育发展脱节,只接受限制性的德育知识,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兴趣的培育,并且导致在未来步入旅游行业后无法快速认识到企业德育学习的重要性。

(三)德育教学与校内其他课程的融合性总体不高

旅游专业学生学习不只有普通的文化课程,最重要的还是旅游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且专业课的课程知识内容多、涉及范围广、难度也有所增加,这对德育教学来说不十分有利。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常常忽略德育教学与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在课程设置方面经常遇到困难。德育知识的学习一旦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脱节,会严重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学生缺乏德育知识与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

旅游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对外界的信息获取全部来自学校的教学活动,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和对旅游行业的了解,也认识不到德育学习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且学校在组织德育教学活动时也没有涉及足够的学科重要性内容,很多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掌握德育知識以及其他技能,在学校的学习效果不佳。且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一些不良的价值观渗透到学校中,对学生良好的德育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养成十分不利,严重影响了德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计划。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组建校企联合德育培养部门

首先组建校企联合培养德育培育部门,从而根据企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需求来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该部门可以设立为职业学校常设的校级或团级德育办公室,或设立在企业实习部门。该部门由中职院校党委以及企业领导直接负责,执行人员由职校教师、企业行政、培训人员组成。首要工作是建立响应新时代旅游行业趋势以及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在此指导的基础上双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德育教育教学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原则与行动目标,从思想和制度上对校企联合德育培养进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

(二)推进校企联合德育培养工作措施

在组建校企联合培养德育培育部门基础上,有了思想和组织保障。校企联合培养德育课程内容以及授课形式落地成为联合培养德育教育的实施保障。分析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引导下旅游行业与旅游企业的新要求,明确就业后行业与企业对中职学生岗位素质的诉求,结合兄弟学校的成功案例,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德育的课程内容。在德育课程中着力进行理想教育,强化诚信教育,体现奉献精神,强化法纪教育,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持续推进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努力做到专业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与旅游行业接轨。

(三)打造具有“工匠精神”校企联合德育培养的模式

我校以校企联合德育培养为指导思想,讲“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紧密结合,通过与企业密切沟通,以旅游行业职业道德诉求为核心合理制定、规划各学期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同事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住校生活细微之处出发,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层面都能感受到“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带来的感染和关怀。学校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种行业典礼与仪式,让企业参与到学生主题班会、团活动日、寝室文化装扮、各种主题节假日活动建设中;加重企业在创新专业活动、实习实践活动的参与比重,使学生的思想在各个层面都能接受“工匠精神”洗礼,这些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德育素质和职业素养,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拓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中职旅游专业德育教学途径

第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企业需求行动为导向全面促进学生德智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保持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同步发展的教学行动。第二,引进高等院校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改善中职生对职业道德刻板、单一的局面,全面促进德育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第三,加强中职教师德育素养,定期与企业进行交流会谈,积极参加旅游行业会议。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和行业道德修养。同时在政策层面向教师德育素养倾斜,提供德育学习与实践平台,提高德育学习与实践科研经费。定期聘请向德育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教师尽快进入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德育教学方法创新。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在德育教学途径和方法上需要做到如下创新:第一,在中职院校课堂授课环节的德育教学创新是校企联合德育培养的关键,需要做到如下创新:第一聘请企业专家导师进入学校课堂,以自身经历为实际案例,让学生切身学习到真实德育学习案例。第二,建立定时、定期合理安排企业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够长期不懈的获得德育教育。第三,采用专题系列讲座与课题讲座形式推进校企联合德育培养。

(五)推进多元化评价因素主导的中职旅游专业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首先,要将日常授课环节的德育考核落实到教室年度考核评价工作中,并将旅游企业的员工评价标准与学生德育教育评分结合起来。其次,学校要建立教师德育工作奖惩机制,对在校企联合德育培养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合理奖励。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综合评比和表彰标准要实时与旅游行业标准同步,根据国家与行业颁布的文件与精神定期修订本校评价体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新形势的背景条件下,中职旅游专业的德育与产教融合模式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与联系,以及相互依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携手共同促进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想要正确进行产教融合,中职学校必须要开展高效德育,通过德育指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的旅游”任务。

参考文献:

[1]杨静.北京吉利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高阳.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方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27.

[3]赵百源.围绕产业设专业围绕企业定学业——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之实践与探索[J].职业,2017(09):34-35.

[4]章斐瑾,余经纬.产教融合高职旅游类专业校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1):72-73.

[5]刘丹.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05):153-154.

[6]王亚明,鄂晓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探索——以某职校服装专业试点班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

[7]许哲宁.高职工匠精神培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9):4-7.

[8]许哲宁.高职工匠精神培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9):4-7.

专业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的规律,即科学揭示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我们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文章根据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艺术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王剑红(1976- ),女,浙江衢州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教育管理。(浙江 杭州 310024)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特点

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和艺术氛围的影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既具有一般专业学生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特性。特别是在新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身心影响较大。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效益观念增加,但存在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它所造就的是社会最基本、最直接和最具目标意义的一种效益观念。这种观念反映在艺术专业学生群体中便是以客观效果和实际效益作为评人论事的标准和尺度。不尚空谈,更加珍惜时间,尽可能早地参与社会,从事美术设计、专业家教等具有酬劳的活动,这显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正效应。但是,有不少艺术专业学生把经济生活中的逐利思想扩大到非经济领域,把追求效益变成追求实惠,甚至有个别学生把人生价值与商品价值混为一谈,用财富、金钱来评判人的价值。

2.政治上更加成熟、社会责任心进一步提升,但存在理想倾斜和信仰迷茫现象。历史证明,艺术活动受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知识领域的逐步扩展,政治理论学习的逐渐加强,思想认识日益提高,学生在政治选择上更加成熟,更加求真务实。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家的繁荣和日益强大,都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使他们对国家的前途增强了信心。因此,他们以艺术专业特有的激情和形式,通过美术创作、绘画展览、音乐舞蹈演出等形式将其渲染得更加浓烈。然而,在多元价值观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也随之增多,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发生动摇;在政治参与上,部分学生对政治冷漠,对意识形态不关心,这显然与传统的“政治热情高涨”的政治价值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3.学生思想的解放和活跃,但出现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艺术专业学生从学习艺术起,接受的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求异原则,个性化、风格化的表现尤为突出。丰富的情感世界,热情奔放,追求浪漫的艺术与艺术的浪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为他们改善物质境况和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水平提供了可能。“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观念在学生中已颇为流行。因此,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其他专业的学生发展得更为迅速,凡事都希望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追求事事突出独立人格,要求脱离父母和师长的庇护。他们力图显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的心理基础。但有的学生也因此导致脱离集体、自由散漫、我行我素、骄傲自大,不能融洽地与别人相处,甚至容易诱发心理障碍。这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造成一些艺术专业学生的个人主义等倾向。

4.网络文化既给艺术专业学生带来开放、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又产生了自由主义、逃避现实等问题。网络的出现不仅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群体环境,使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各样现代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一是网络带来了与本民族艺术特色大相径庭的西方异质艺术,学生对这些外来艺术分不清真善美和假恶丑,造成他们的艺术作品越来越离奇、艺术形象越来越狂怪,学生的情绪越来越与现实生活相对立。二是信息网络易造成艺术专业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在网上,那些自律意识较差的学生没有了“慎独”的精神,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了自己的意识品质,进而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三是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一些艺术专业学生离群独处,人际关系冷漠,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方面带来了很大影响和危害。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在对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在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强调艺术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共同性的同时,也要关注艺术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对于他们的个人权利应该给予合理的尊重,对他们的正当行为给予人性化的思考和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对艺术专业学生教育与他们的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要充分把握和发挥他们的自身潜能,激发他们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艺术专业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2.发展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充分考虑教育对象发展的层次性、顺序性和阶段性,以符合实际的、基础性的社会要求和教育对象自身需求等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思想行为特征,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同时要结合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三、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路

1.提高文化底蕴,加强艺术修养,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力。艺术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也需要博大的文化根基和科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21世纪的艺术人才,更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文化修养。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在雅典艺术馆的门口写道:“不懂几何的人不要进来。”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有时过分强调专业的重要性,从而弱化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学生思想教育,包括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道德品质、陶冶美好情操、确立正确观念等,都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这个基础。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修养,一切教育都难免会流于空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缺乏必要的支撑点。尤其是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其全面认识社会、思考人生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进“书房”,这样既有利于其对艺术的理解,也有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关心艺术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以形成健康的心智。加强心理素质修养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前提,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条件。艺术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流都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社会影响的深入和高校的转轨扩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却不容乐观。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不低且呈上升趋势,突出表现为焦虑症、抑郁症和恐惧症等。另外,还有不适应大学生活的适应性障碍,与同学和老师缺少沟通的人际关系障碍,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障碍等。为此,我们应从思想教育和管理的角度,防患于未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我们应根据社会的发展,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把他们的奋斗目标具体化、现实化,重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由于艺术大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低,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和目的,必须通过最基本的理论教育,促使他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自育的效果。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利用艺术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选修课;发挥学校的广播、电视、校刊校报以及学校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和完善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3.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竭的动力。学生价值观有了深刻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们应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地分析、认真地研究这些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帮助当代艺术专业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针对他们价值观出现的多元化及注重功利等个人主义倾向的特点,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同时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婚恋观教育和科学的素质养成教育。要强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引导时体现层次性,以此减少他们的逆反心理,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实效性。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拓展和运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们应借助自然科学手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如运用因特网等信息载体。此外,要克服以往简单的填鸭式的或行政命令式的教育方式,采取疏导寓于乐,特别是要寓教于专业之中,因为艺术对思想道德建设能起到独特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二者是相通的、一致的、互补的,美可以导真,美可以导善,美更可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对美的爱,提高生活的情趣,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最高境界。

4.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充分掌握网络的规律和艺术专业学生上网的特点,通过技术的创新,加大管理力度,法制上的“堵”是网络规范化的基础,教育上的“疏”则是网络规范化的根。首先,要加强管理,从技术上把握主动权。在软硬件技术上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严把信息关,建立防护墙,把反动、消极、错误的信息过滤掉。其次,倡导学生道德自律,培养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建立适应自我身心需要和适应网络社会的健全的人格,自觉强化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網络道德,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再次,开设网络伦理道德教学课程。我们应将网络伦理课纳入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或列为德育课的必备内容,以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和网络伦理素质。最后,要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政工队伍,增强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网络给青年学生带来了种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大批精通网络专业知识的工作者,使他们能对网络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地做出评估,并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出有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专业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200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1届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修订后的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中对高校博物馆的定义是:高校博物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高等学校利用所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设立并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可见,无论是国际博物馆协会还是国家文物局都把“教育”放在博物馆功能的第一位。博物馆的三项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收藏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藏品,从而有效的为教育服务。

高校博物馆隶属于高校,依托于高校,因而它首先服务于高校。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博物馆也就服务于这一职能,以教育功能作为自己的主要功能。本文试就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予以论述以期有益于高校博物馆的发展。

一、高校博物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博物馆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的适宜场所”。高校博物馆成为相关专业教学的第二课堂。就我院而言,我院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是我院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特殊教育史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特殊教育史的教学就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博物馆教学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欣赏特殊教育藏品,聆听讲解,与课堂所学知识结合,加深对展品的深层次认识,可以更好的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参观可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和认识特殊教育及其发展历史, 高校博物馆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二课堂。作为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我校新生除要进行军事训练外,可以把特殊教育博物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二课堂,参观博物馆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内容。新生一入校,即可走进博物馆,丰富特教知识,拓展知识视野,切身感受百年以来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演变历史,感受特殊教育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特教事业的热情。

二、加强高校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

高校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以科研成果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高校博物馆是“开展原创科研的重要基地”。博物馆工作是具有科学研究性质的工作。高校博物馆要发挥拥有藏品和科研人才的优势,加强学术研究,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高校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可以为高校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实物资料。具体到我院,特殊教育博物馆可与科研处共同要研讨、制定博物馆科研工作规划,努力发挥博物馆拥有特殊教育藏品优势,联合我院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加强对特殊教育相关专题的研究,出成果出人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三、高校博物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使博物馆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博物馆在文化活动绚丽多彩的大学校园中大有“用武之地”。博物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名片”,它可以展示一所大学的特色文化。坐落于有“博爱之都”之称的南京,作为第一所教育类博物馆,特别是以特殊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充分挖掘特殊教育所体现的博爱文化,塑造学生的博爱之魂。

博物馆可以与教务处主办的以校内外专家为主讲人的周末文化素质课讲座、团委主办的以我院优秀学子为主讲人的“学海讲堂”以及我院其他社团相结合,举办专题讲座、展览,开展博物馆文化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真正让博物馆走进在校大学生,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博物馆、教务处、团委可以建立互动工作机制,使学生文化教育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我院博物馆揭牌日(1月7日),博物馆都可以举办各种活动活跃校园文化,发挥博物馆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四、发挥高校博物馆对公众的社会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终身场所”,是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承担者。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主题即“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高校博物馆在积极服务于高校教学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它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主要通过搜集、丰富馆藏实物、创新布展形式、布展手段来加强它对社会公众的文化教育功能,让公众真正享受博物馆。

21世纪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网络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促使博物馆数字化的到来。“因特网掀起的数字化浪潮引起的博物馆数字化,即把博物馆及其馆藏信息化、数据化、图形化,以公众方便接受的方式出现在因特网上。”2001年,国家“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我们应该建设网上数字中国特教育博物馆,将网络教育引入博物馆的发展中来,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实现馆藏资源共享师和学生可以在博物馆闭馆以后,通过数字博物馆也可以继续学习。数字博物馆的网站上还可以开辟资源共享区和交流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相关资料。数字化博物馆突破了现实博物馆在时间、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增加了教育受众。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博物馆讲解员队伍,提高博物馆教育水平和质量

2005年7月3日的《中国文物报》报道:“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纪念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可见,博物馆讲解员的水平关系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因而,高校博物馆要特别重视讲解人员队伍的建设。在讲解人员的选拔和聘用上,要设立符合博物馆自身需求的标准。高校博物馆讲解员必须掌握博物馆学的相关知识并要熟悉本馆馆藏情况、陈列形式。讲解员还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增强讲解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高校博物馆可尝试建立一支常态化的学生志愿讲解员队伍。我院特殊教育博物馆可以让旅游英语专业、手语翻译专业学生及其他专业优秀学生到博物馆参加志愿讲解锻炼。在服务于博物馆的同时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可以说,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尤其是高校博物馆的生命线。高校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服务。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共享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水利工程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