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2023-09-16

英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教学

当今经济全球化毋庸置疑,世界各国在各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各国交往中起到的桥梁作用不言而喻。在新时代下,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既需要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又要加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传统英语专业教学中对其重视度不够,因此培养英专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更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要求,能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吴为善、严慧仙在《跨文化交际概论》中指出,“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一概念强调交流者需要有来自于不同文化圈的差异。文化圈既包含思维习惯、价值观、生活方式还包括人际交往。其中人际交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引起矛盾与冲突的部分,因此人际交往的学习也是跨文化交际学习的重中之重。

跨文化交际不仅是文化之间的交际,也是技能方面的交际,其中就包括理解并得体运用另一种文化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与基础,但非语言交际能力也不可忽视,在朱迪C·皮尔逊看来,“7%的情绪信息由语言传递,其余的93%要靠非语言手段来传递。”非语言交际能力对语言交际行为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交际有障碍时往往不可替代,它包括副语言,如沉默,话题转换;体态语,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客体语,如皮肤颜色的修饰,身体异味的掩饰、衣着、化妆等;环境语,如空间信息,身体距离等。交际者只有将文化与技能的融合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二、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在大学中,专四专八标准化考试的通过率仍是评价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标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老师注重对语言知识的传授,甚至是做题技巧的研究反而忽视了语言知识所依托的文化背景;而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取得高分更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做题,追求标准答案。造成老师以讲授应试为主,文化知识讲授为辅,导致学生文化知识不全面且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实际的培养。

有一些学校意识到中国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后,希望通过外教授课来改进,但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在我国英语课上,外教表现很随意,他们或坐在桌子上进行授课,或一边嚼口香糖一边上课。在课堂教学中,外教与中教相反,其往往将讲解量减少到最少,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观点并推选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课后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为下次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对此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并不能完成外教所布置的课后作业,有的甚至认为外教课堂毫无意义,外教未尽其职。这是因为在传统课堂中,中教是严肃的,学生尊师重道,习惯于老师教授而不是自己掌握课堂时间。

造成上述多种教学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教仍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教学,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外教在课堂中注重培养思辨能力、创新性、自主学习能力等课堂文化;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对教师关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具体授课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由此造成中教不教授文化知识,外教随意教授的现象。

三、英专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改进措施

从实施教育主体和接受教育群体来看可以分为学校、老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那么改进英专跨文化教学即可着重从这三方入手。

(一)学校倡导文化教学,导入文化教育

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在《翻译:思考与试笔》中表示,“他(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薄弱也反映在他们对一门语言有没有实质性的了解。保证英专学生专业考试的高通过率不应视为英语教学的唯一目的,学校应倡导学生习得知识的多元化,承担起构建一座沟通母语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桥梁。要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项任务,重视英语文化教学,以文化知识为起点,文化意识为桥梁,文化理解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将文化内容纳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能真正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与魅力。

(二)老师开拓多种教学方式,输入跨文化知识

面对更高的文化教学要求,老师就要开拓多种的文化教学方式。直接教授文化知识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书本往往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结合教材资料,充分挖掘知识点与背景文化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单词的由来、神话故事与西方宗教文化、风土人情、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等,由此激发学生,使其乐于参与课堂文化学习。老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来播放西方影片、歌曲等展现现代西方人的生活状态,使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不止停留在过往或是书本,而是能将古代西方文化與当下现代文化、书本中的和现实的相贯通。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进行运用也是加深对西方文化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老师可以利用课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例如:排演外国文化剧、诵读外国文学作品、就中西某一方面文化差异展开探讨与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认识。

(三)英专学生主动参与跨文化学习,接受跨文化知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应主动利用多渠道学习和接受跨文化知识。英专学生应该意识到英语的学习不只是简单的背诵单词、句型和语法,文化素养的提升在人才的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包括要有清晰的跨文化意识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新时代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此英专学生课堂内、外要加强学习,可以运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选择性的学习国内、外课程,比较本国与外国文化的异同加深理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利用外教资源,主动与老师交流不仅学到地道的语音、表达,更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外教可以作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更加直接的展现中西文化差异,学生也可对于不理解的文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从而培养跨文化素养。

四、结语

语言的习得是为了加强文化之间的沟通,面对东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上都显现出明显的差别,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除了语言知识外,学生应该对外国文化有很好的了解,并能在恰当的场合运用适宜的交际策略进行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学生在“教”与“学”两方面共同探讨、积极改进,从而培养出一批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姚丽,姚烨.英汉文化差异下的英语教学探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葛瑞红.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分析[J].安徽文学,2016,(06):145-146.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石英.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1):72-75.

[6]张树光.大学英语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输入[J].赤峰学院学报,2014,(10):212-213.

[7]颜宝琴.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角度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思考.探索,2016,(06):259-260.

[8]马春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素养培养[J].英语广场,2015,(12):108-109.

英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IT职业英语是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同国外各领域公司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型语言能力。文章基于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对从业人员IT职业英语能力的要求,提出面向IT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软件外包教学改革,阐述课程结构调整、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IT职业英语;校企合作

目前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市场中的软件供应商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公司,其中美国约占70%以上,欧洲15%左右。截至2012年底,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产值达到了300亿美金。英语软件外包订单为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利润,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对于掌握IT职业英语能力的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如何提高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IT职业英语能力成为了各高校和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1、IT职业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各高校和培训机构的软件服务外包IT职业英语能力培养机制并不完善,具体体现为“4个不平衡”。

1)重应试轻能力。

由于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淡薄甚至抵触的现象,很难通过英语学习来提高IT职业英语能力。再加上高校对于软件专业IT职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并不明确,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配备方面都不够完善。软件专业也只是同其他专业一样设置了公共英语学习和一门专业英语选修课。通过应试教育的大学公共英语课和很少有人问津的选修课来提高IT职业英语能力显然是不实际的做法。

2)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受到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软件专业的学生一般只关注考试的相关内容,大学英语课程也只是针对日常交流和英文应用文的练习,很少有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的机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具有专业性质,只是一味地灌输语义语法知识,不给或很少给学生用英语交流和建立英语思维方式的机会,这些都限制了学生IT职业英语能力的提高。

3)重语言轻文化。

为了弥补中外文化的差异,软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必须学习一些西方文化知识,这样在跨文化交流的商务环境中,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软件供应商的需求,为业务合作扫除障碍。但是现行的软件专业英语教育很少涉及文化交流的内容,仅仅是语言上的听说训练显然不能满足软件服务外包的从业要求。

4)重技术轻商务。

目前,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专业人才,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开发技术、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外,对于英语商务活动和技术交流学习的能力也要尽可能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软件服务外包教学过于看重专业技术培养,培养的毕业生很难胜任技术岗位以外的商务活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在企业的适应速度和发展方向。

2、IT职业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IT职业英语是指从业人员在软件服务外包工作中的听、说、读、写等英语能力。如:听方面,参与项目会议时,要求能够听懂与自己项目相关的内容;说方面,可以运用英语较流利地进行项目讨论与汇报;读方面,能快速且准确地读懂项目技术文档;写方面,可以用E—mail进行项目技术与管理交流,可以规范、准确、简洁地写出项目报告及文档。

针对上述要求,IT职业英语教学改革除了要遵循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外,还要充分考虑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初期,首先要通过分析和比较英语课程要求和企业英语能力需求来确定IT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这里主要从听力、口语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几个方向进行分析,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英语课程的需求和企业英语能力的需求有共性描述,但在细节上有差异。两者都是要培养学生无障碍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而企业英语能力需求更加强调技术层面和商务交际的实际能力。IT职业英语教学改革要从培养这些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健全符合英语教育基本要求和软件外包产业需求的专业英语课程,实现毕业生“专业”“英语”和“商务”全方面发展的目标。

3、IT职业英语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为了提高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IT职业英语能力,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和大学公共英语教研室合作,在深入研究英语课程要求和企业英语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面向IT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软件外包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课程内容设置。

本着“英语+专业+商务”平衡发展的原则,相关课程内容要在英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从语言知识、应用技术、文化交流和商务交际等方面改进或增加相关的课程内容。首先,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技术文档撰写和商务交流的内容,并在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机制方面进行有侧重性的改革,着重突出软件外包专业能力和商务交际能力。其次,开设一系列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IT职业英语专业限选课,根据具体的外包工作类别分为技术术语、办公情景英语、商务谈判、交际礼仪等实用课程。最后,建立IT职业英语实践长效机制,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练习、课后实践、校内交流、校外实习等,通过实际的语言交流、文档编写、商务谈判等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IT职业英语能力。另外,软件学院的部分课程也鼓励教师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授课,通过全英文环境的专业技能学习实现“英语”和“专业技术”的无缝对接。

2)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的软件服务外包校企合作平台是—个面向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由学校、企业、培训机构与行业协会共同承担,通过人力、知识、技术、设备、信息及政策等资源的互动实现人才培养共建、共享、共赢的一种组织形态。校企合作平台采用了“项目引领”和“订单式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平台中IT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是—个重要环节,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软件服务外包校企合作平台的IT职业英语培养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是第1-4学期的基础技能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在校内进行IT职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练习;第2阶段是在第4学期的暑假,学院组织学生进入面向英语国家提供外包服务的软件企业进行实训,实训内容主要针对英文文档的阅读和英语口头交流技能的实践训练;第3阶段在第5-6学期,采用“项目引领”式的教学模式,聘请企业资深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到学校进行双语技术交流和授课,学生要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学习项目研发和团队建设的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要练习英文文档的编写技巧;第4阶段是第7-8学期,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个阶段实现了企业培训和就业同步的“零距离”接触,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选择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除了要通过实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之外,还要通过英文项目文档的阅读与编写、商务谈判练习、项目阶段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等环节来提高IT职业英语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IT职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了,他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学院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进修和经验座谈,交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无缝衔接,最终确定了面向IT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弥补英语教师的专业缺陷和专业教师的英语缺陷,通过国际交流座谈会、英文文献查阅和商务沟通能力的学习来提高教师的IT职业英语教学能力。

其次,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选派业务精良、年富力强的专业教师进入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英文文档撰写能力。

最后,完善教师资格考核机制,利用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将专业英语和商务交际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考核内容,如专业词汇、英语谈判技巧等。

4、结语

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在进行了面向IT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软件外包教学改革之后,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和文档撰写能力显著提高,毕业生在进入英语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并得到了相关企业的广泛认可。学院在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强化IT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探索高质量、高效率软件外包英语人才输出的有效途径,实现毕业生、高校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英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在多媒体视听和网络资源环境下对大学英语影视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通过整合网络和多媒体资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直接的文化场景,达到大量输入,自然习得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选材多样化、任务设计的启发性、教学目标的立体化、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以及语言和非语言教学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影视文化;探索

一、引言

当今世界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文化构成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正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优化的改革。顺应时代要求,大学英语影视教学作为一种省时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之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使用和推广现代技术,进行有效的大学英语影视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英语影视文化教学得以发展的理论依据和背景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缺乏充分的语言输入。语言教育理论家克拉申关于外语学习的“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提出,理想的输入应该作到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且有足够的输入量;只有当输入变为可理解时(comprehensible input),习得才会产生。之后克拉申又解释道,当学习者有了可理解的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输入时,习得就会产生,即著名的i+1。而学习者的情感焦虑往往影响语言的输入,也就是说,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略高于学生目前語言能力(i+1)的信息输入,同时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障碍最小的状态下自然习得语言:适当的语言输入和适度的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可以激活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促进其语言习得,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网络的形式储存的英语资源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信息量丰富、输入途径自然的外语学习,正是克拉申所倡导的第二语言教和学的“自然途径”(natural approach),即大量输入,自然习得,达到运用真实的语言完成真正交流的任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正如法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所说“西方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的普遍存在,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影视作为艺术的范畴,应从文化哲学的更高层面来看待影视传播教育。影视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视听的逼真感和高度的形象性吸引了青少年,成了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和认识世界的窗口。总之影视文化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影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多媒体和网络背景下英语影视文化教学的成效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英语影视文化类课程。影视课程的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中心的服务器,采用光盘阵列储存与影视教育相关的视听资料,建立起可供学生在网络计算机终端检索查询的影视片和相关材料资料库,供学生学习时使用;同时,也可以将一些课程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在校园网上运行,选课的学生可以通过与校园网络连接的终端设备,随时进行“提取式”学习,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与教师进行交流。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影视教学图、文、声、情并茂,能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观系统,增强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角度看,影视教学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英语影视作品的赏析,不但扩大了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量,并且也增进了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了解。

通过近年我们开设的影视教学课程,作到了以其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的方式集中展现着社会文化场景,井以其丰富的语汇全面具体、生动形象地传递着异域文化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我们实际教学中,根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电影赏析》《英语电影视听说》等教材和网络视频资源,把内容分为“精学”和“泛学”两个部分。“精学”部分精选10部英美近年来出品的较为优秀的影片重点讲解和讨论。其中包括历史文化背景、人物简介、故事梗概、精彩片段的人物对话分析、生词和词组解释、电影常识、理解测试练习。另外“泛学”部分通过网络视频观看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名片并查询课程资料,完成规定的论文和作业。影片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涵盖社会伦理片、校园生活片、浪漫爱情片、历史片、战争片、动漫片等多种类型的影片,涉及当代英美国家家庭、社会、教育、科技、法律等生活的各方面。这种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精泛结合,有效地把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和文化知识积累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加影片观摩的模式,首先要在影视教育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联网络双向交互式传输方式,将影视动态视听信息加以物化形态的制作,建立起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同时从适合影视课程教学规律的教学平台,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今后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中的改革重点

(一)注重英语影片的选材多元化

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外语水平,尽可能地选择较标准的英式发音或美式发音、语言难度适宜、没有污秽语言和词汇的影片。题材方面尽量作到经典和流行相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多元化,既有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的经典老片,也有具有巨大冲击力的风靡全球的好莱坞大片,既有喜剧片也有悲情片,还有历史题材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在享受影视盛宴的同时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注重任务设计的启发性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和课外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教学活动应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训练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此外,课堂教学任务要延伸到课外学习和生活当中。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课后作业,发扬团队精神,协作完成为小组讨论或表演的而作的准备工作。同时,学生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搜集数据的科研体验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重立体化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影视文化教学应体现视听说读写多方面、立体化的教学目标。为了最终达到教学的综合目标,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①首先要让学生看电影,了解其主题和梗概,了解历史和文化,欣赏艺术。②引导学生听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和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逐渐熟悉和适应英美人士交流的语速,提高相似语境的交流效率。③指导在理解影片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练习,锻炼口语。④鼓励学生尝试写出自己的观点,对影片进行评析。

(四)注重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中重要原则之一,受到外语界极大的重视。

每一部影片都有着独特的主题,反映了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死亡诗社》描述了古老传统而富有声誉的威尔顿学院的一位特立独行的新老师基廷和一群试图摆脱传统思维方法桎梏和窠臼的年轻人。这部电影令无数师生唏嘘不已,也令人们关注学校教育改革,思考人生。《罗马假日》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喜剧影片,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导演把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融入剧情之中,使得这部浪漫的爱情喜剧影片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多少年来屡映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影迷为之倾倒。《女王》通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戴安娜王妃遇难事件中的矛盾挣扎引发对历史传统与政治革新、权力与责任的重新认识。《当幸福来敲门》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同名自传。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成功诠释出一个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地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

教师在影视文化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①熟悉和了解外国文化;②理解、感受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③克服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疏离感和恐惧感,拥有文化宽容态度,提高文化参与度和文化适应力;④正确对待、理解不同的文化态度,正确评价文化差异;⑤透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五)注重语言与非语言知识的教学

影视教学中既要突出语言知识又要注重非语言知识。人们日常人际交流是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两种形式进行的。在意义和感情的表达手段中,非语言交际在交际领域中的作用甚至大于语言交际,属于超语言线索,它包括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势动作、衣着、图像等等。它和语言一样,同样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将语言教学和非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知识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通过影视,实现语言、非语言交际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到活生生的语言。这也是通过影视教学体现当代课程教学理论展现“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特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是一种优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影视教学教师应积极探索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这一平台,在传授学生语言技巧,对其进行语言信息输入,使其获得语言习得的同时,有意識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思考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从文化认知角度对影片作更深层的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通过透视影视文化内涵和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Stephen D. Krashen. Input Hypothesis:Issues & Implications[M]. New York: Longman, 1985.

[2]顾曰国.网络教育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许丽娜.“课堂一网络”的整合一“超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3,(1):48-52.

[4]徐志英.英语电影视听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姚范美.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9):145-146.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第九批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英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商务英语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理论上的认识问题,明确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方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建学术气氛,发挥学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使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商务英语 学科建设 建设内容

[作者简介]路文军(1963- ),男,北京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二语习得。(北京 101149)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在我国高校教学和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程。2012年9月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专业基本目录,这对广大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工作,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明确商务英语学科发展方向和趋势,以利更好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一、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

(一)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

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需要明确,学科建设要贯穿大学建设和发展过程的始终,学科建设是创建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基础,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商务人才,商务英语学科建设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永恒的主题,这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我国高校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务英语研究体系和课程体系,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也就是说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解决。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高校所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质量与社会对高水平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很多商务英语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还不能解决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除以上存在的问题之外,商务英语研究过程中对其所研究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认识,对其所研究的理论任务和应用任务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规范,也就是说对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因此,解决理论上的认识问题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广大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要明确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使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二、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高校扩招,各学校都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工作,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还存在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中缺乏既精通英语又能够掌握足够商务英语知识的人才,很多商务英语教师对商务活动领域专业知识还不是十分熟练。其次,我国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结构也不是十分合理,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偏高,职称结构也不是十分合理,主要体现在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较低,教师队伍中博士研究生比例偏低。虽然经过学习,大部分青年教师已经拥有了硕士学位,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偏弱这一现象还依然存在,以上种种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过程中应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要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和研究人员素质在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领导与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师资人员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无疑会对学科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对学科带头人的产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从领导到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师资队伍建设之中,每个人都要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有效施行。

(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还不完善周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知识的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课时安排也不仅仅是比例问题,而是需要将商务英语专业一些必需的课程安排到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之中,商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在课时安排上需要进一步清晰明细,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进一步合理规范,满足社会需求。除此之外,培养方案确定之后就不要随意变动,开设的课程要能够支撑培养方案。为了使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更为合理,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增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所占比重,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商务英语课程,补充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要围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就要尽快完善所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从而使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进入科学合理的轨道,真正使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在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它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基础课程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英语技能和英语专业知识,也就是要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从而为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在高年级阶段,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增大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同时,还要加强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把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之中。

(三)商务英语教材建设

商务英语教材从内容上分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英语专业基础课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英语语言能力;第二类是以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为主的教材,这类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涉外商务英语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英语水平;第三类教材主要是用中文编写,包括专业课程和一部分选修课程,这部分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国内商务和内贸知识,最终达到服务我国对外商务活动以及开展经济活动的目的。

第十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指出,目前国内商务英语方面教材很多,但高水平的教材还有待进一步增加完善,有关商务英语教材评价和研究的文章还比较少。商务英语在教材编写之前应对目标使用者进行全面、准确的需求分析,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教材的编写,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四)商务英语科研建设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是大学所承担的主要职责。一所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对这所大学或教学部门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而科研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这所大学教师的科研素养、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以及教师是否能将科研与教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科研与教学两者之间绝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只有开展科研工作才能明确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性,教学工作是否做到了与时俱进。同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工作验证自己的科研工作,检验科研工作的正确性,促进科研工作进入更高层次,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实际上,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科研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比发表几篇文章更重要。一位具备科研意识和思维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是仅仅简单机械地运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应当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提升自己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位大学教师如果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很难在本领域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也很难在本学科领域产生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样,一个没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团队的教学部门或单位,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从而也就很难在本学科领域开展高水平学科建设工作。很显然,商务英语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就要坚持不断开展科研工作,用科研带动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的领导和教师们要充分意识到,如果一所大学在学术研究上不能够“生机勃勃”,那么就很难保证这所大学真正开展高水平学科建设活动。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科建设涵盖范围包括学科团队和方向、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因此,高校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首先,要按照客观性原则进行学科建设,如果不能够客观评价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那么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意义就值得探讨。其次,要坚持个性化原则,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商务英语课程,不同高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师资队伍和所处环境都存在差异。此外,各学校在学科特点、学科定位、办学思路上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各学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只有这样学科建设过程中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过程中还要坚持效益性原则,具体说来,就是在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办学规模的大小,资金投入的多少,要更多地采用投入产出比这类效益指标以及人均指标对学科建设活动进行评价。最近几十年,我国高校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希望更多从事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有益的探索,以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剑萍.多重视角论商务英语学科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 2011(2).

[2]胡尊利,李秀兵.对我国学科建设评价的若干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7).

[3]林添湖.加强理论建设是商务英语学科继续发展的根本出路[J].国际商务研究, 2005(2).

[4]宋君霞.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刍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1(8).

英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背景;渗透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过程之中,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多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产生火花。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当前文化的基本特征,而且文化和语言也是紧密联系的,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教学中必然包含着文化教学,所以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种族、民族的多样化,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以及文化和价值的多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类社会逐渐复杂化,信息交流也越加频繁,文化转型的速度也在加快。与此同时,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也随之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大学中英语交流的机会更多,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英语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背景渗透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包括英语语言教学和汉语语言教学,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英语教学中也就包括英语文化教学和汉语文化教学两种。首先,在认识上层面上,很多人认为英语学习只需要会读、会说、会写即可,其余的只要按照习惯就可以解决,中国和英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不需要注重,更不需要理解其中的文化。其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还是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相对忽视了对汉语文化的学习,比如很多学生非常注重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等等,对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等节日知之甚少。而且,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对词、句等的讲解,对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讲解甚少,甚至一点也不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很少能够得到文化素养的提高,文化视野也比较狭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的渗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渗透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当前,多元文化教育和外语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广泛的文化的多元性也是得教育呈现多元的样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表明英语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能力,还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的背景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的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以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英语教学中蕴含着多种文化,所以,英语教学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渗透文化背景,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本国文化,然后以英语为媒介表达中国文化;其次,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我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加强母语文化对外语文化在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这样才能实现文化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进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化素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素养,言传身教就很好地表明了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当前,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习、成长的,自身的文化功底不够深厚,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对英语的词、句、章的讲解,忽视了英语教学内容背后的文化价值。所以,作为英语教师自身而言,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母语文化素养,校方也需要对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开展英语教学比赛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二)实施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很少会提到文化背景的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更多的是英语国家风俗习惯等等,对本国的文化背景讲解甚少,也很少将本国文化和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做一些对比。所以,学校要针对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改正,实施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和我国文化的渗透及其比较。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文化大使”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学生除了需要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和文化素养之外,学生还需要在课外也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阅读哲学经典,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寻找与英语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学背景,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学好英语,努力使自己成为中西文化之间的“文化大使”。

(四)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渗透文化背景

文化自身也是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就需要合理地规划、安排英语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是在英语教学框架中进行的,文化背景是为英语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交际能力。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需要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切莫本末倒置。其次,每一种文化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不同类型的亚文化,若果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这种文化,教师就需要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应是主流文化,因为英语教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能在主流文化中找到解释,教学内容、文化背景也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还要注重我国文化的渗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比较,实现母语文化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将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基本技能之外,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荣军,徐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03)

[2]杨玲,张璐.简论英语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3]夏静,韩翠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新滩[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英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品格;核心素养

所谓文化品格就是学生所能够体现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以及文化行为取向。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以其为手段,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理解其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文化品格,也能够促进其认知理解其他不同的文化。但是,针对英语文化品格的养成以及发展,必然要建立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辅助与其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最佳的培养效果。日常教学过程中,比较、阅读以及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教学实践的验证,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培养形式。在比较中,重点突出的是中西的文化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是为了了解不同的民族风情;在情景模拟中意在學以致用,因此将其引入高中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一、开展对比教学,感受中西文化差异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对比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自主建立对比意识,能够对比较对象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通过任务设置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使学生可以感知二者之间的异同,既有助于深化对本国文化的认知,还能更好地解读他国文化。在选择比较的切入点时,应该是学生常见的点,可以是衣食住行,也可以是日常交际等。

(一)对比英语词汇内涵,感受中西文化差异

进入高中阶段,词汇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更是语言表达的基石所在,在词汇中实际上也潜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英语词汇,也能够就此发掘中西文化方面的异同。

(1)搭配差异。以“free lover”为例,英语含义为“滥爱、泛爱”,这一点与“自由恋爱”存在本质区别。(2)认识差异。面对相同的现象或者事物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使人们的认知也会存在显著差异。以“peasant”为例,很多中国学生会用它表示“农民”一词。实际上,在西方,其更多地意指处于中下等地位、非常贫穷的农业劳动者,甚至还可以译为“乡巴佬”,带有一定的贬义。(3)联想差异。某些词汇除表面意思之外,还包含了其他隐含意思,以green为例,在英语短语green-eyed,green-eyed monster中,其还带有“嫉妒”之意。但是在汉语中,含有此意的短语常常表示为“眼红”,突出的是“红”,如果直译,则写为red-eyed,很显然这与英文表达中的green-eye的完全相反。此外,英语中的“绿色”还可以用于表达“缺乏经验,知识浅薄”等意。(4)背景差异。英语中的某些词汇同时还具有相应的历史意义,蕴含了社会文化背景,但是,有些词汇会呈现出某一文化中,而在其他文化中并不存在,这也是致使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例如Thomas,这是耶稣12门徒中的一位,性格多疑,所以doubting Thomas,可以将其翻译为“多疑的人”,或者也可以是怀疑主义者。

(二)挖掘语篇文化信息,感受中西文化差异

在一国的语言中,所体现的是本国的文化价值、宗教信仰以及哲学意识、观念等等,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可以展现其中的集体与个人观念,在文章中讲述了父母出去度假,只留下子女独立在家的故事。在西方父母为了放松娱乐,常常会留下子女自己出去度假,这所体现的就是他们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同时也揭示了西方父母特别重视对子女独立性格培养的观念。但是,在我国,所倡导的是集体主义,是为了家庭可以放弃自我、放弃娱乐的意识观念。

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编排了很多话题,这些都与跨文化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动物、购物以及职业、科学等等。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扣语篇,充分挖掘潜藏于其中的文化信息。同样以牛津版高中英语为例,在教学Module 1 Teenage experiences时,从中可以揭示不同国家的社会生活;又如Unit 1 School life,描述了一段英国的学校生活,就此可以揭示中西方国家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不同。

(三)对比英语语法特点,感受中西文化差异

英汉语句的基本表达结构为主语、谓语和宾语,但是其在句子结构形式方面,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情况下,汉语更偏重意合,而英语偏重形合。汉语的句法关系是以语义词序进行表达,只要能够达意即可,不会过多地要求表达形式的完整性;但是在英语句子中,特别强调的是合乎逻辑的完整表达形式,虽然其中的构成部分也存在独立性,但是会利用形态的变化,用于揭示其中的语法关系。

例如:①Her father has given her a volleyball.(她的父亲给了她一个排球。)②Her brothers often give her presents.(她的哥哥们经常送她礼物。)通过上述句子可知,在英语语法中,随着主语的变化,需要配以不同的词形变化。此外,主谓结构也非常严密,如句②,主语为复数Her brothers,谓语使用的是give。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如句①,谓语则需要转化为has given。这一点与汉语存在本质不同。针对词性的规定,英语也相对宽松,可以是形容词、名词,还可以成为动词,只需要结合相应的语意搭配以及位置调换,所以,不管句①句②中主语数以及人称发生如何变化,动词的形式都未曾改变。

二、深化语篇阅读,体验西方民俗风情

在不同的国家最突出的异质文化特点之一,就是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和风情,因此对这些国家展开探究,体会其民族风情,是感知体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可以在课内以及课外自主搜集和民族风情相关的文章并进行阅读,更利于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风情,也能够以此实现培养文化品格的目的。

(一)深研教材文本,发现西方民俗风情

在当前的英语教材中,被选编其中的文本大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当然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提炼,也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文化知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中的“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语篇中,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节日以及不同的庆祝方式。Festivals of the Dead、Festivals to Honor people以及Harvest Festivals等等,阅读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各部分内容,提炼出不同文化以及民俗風情特色,很多学生发现在新年这一天,不同的文化常常展现出不同的风俗特色,例如,在中国,人们会贴喜庆的春联,会相互问“过年好”,会走亲戚、赠礼品,还会给年幼的孩子压岁钱等等;在西方,圣诞节是比较隆重的节日,人们会装饰圣诞树、挂彩灯,相互问候Merry Christmas,或者赠送圣诞礼物;在圣诞节前夜,还会在床头挂上一只袜子,祈求圣诞礼物等等。学习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引导其发现文本之下的文化知识,提炼出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本国文化以及他国文化。

(二)进行适度链接,走进西方民俗风情

对学生而言,当其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便不再满足于课内学习,需要就教师精选课外阅读素材,以实现有效的延伸和补充,特别是高中生这一群体,常常会对知识产生更为强烈的渴求,渴望了解更丰富的知识量,所以在课外选择时,应当推荐优秀的内容。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Music”这一单元所涉及的是不同的音乐类型。一种音乐类型能够体现其所诞生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等。以rap为例,这一音乐形式的突出特点就是说唱结合,特别讲究词汇的押韵和节奏,能够展现说唱者的心境或者用于发泄其情绪。Rap这种形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在黑人聚居区,所呈现的是街头文化。因为在当时的时代,黑人备受歧视,再加上生活困苦,常常渴望表达自己的看法、认知以及观点等等,由此诞生了具有说唱特点的rap,也为黑人带来了心灵慰藉。可见,这种音乐形式不仅体现了民族价值和取向,也自主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俗。实际上,在中国,很多音乐也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以蒙古族为例,他们的乐曲大都具有悠长的曲调、质朴的歌词,这与蒙古民众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长期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中,使他们拥有极其豁达的心胸乐观的情怀,所以在这些音乐中能够充分展现蒙古族人民质朴豁达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搜集和教材文本具有密切关联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感知潜藏于其中的民俗风情,也能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三、借助情景模拟,打开西方文化视角

真实的情境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强的代入感,如同身临其境,所以,基于情景模拟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打开文化视角,更利于凸显其个性化特征,还能够真正实现塑造文化品格的重要作用。在创建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辅助媒介,如电视、网络等等,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设计。

(一)借助媒体创境,打开文化视角

对于当前的时代而言,网络电视是了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在网络、电视中能够观赏到很多不同国家的影视作品,也可自主浏览与其相关的网页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文化视角。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9的“Australia”单元中,主要是以澳大利亚为对象,介绍了其发展历史以及特色动物等等,但是仅仅依赖于文字,能够带给学生的感官冲击非常有限,如果引入视频的方式,常常可以呈现出意外的教学效果,如《Australia》这部电影,具有典型的文化特色,呈现的是特定背景下的特殊历史事件。通过电影观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同与主角共同征服蛮荒,能够使学生更亲密地接触澳大利亚的迁徙民,感知其与土著之间的微妙关系,体会其独有的自然风情以及风俗特征。

上述教学案例中,充分借助了多媒体这一重要教辅工具,再加上直观、生动的影视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他国文化,拓展文化视野。

(二)开展自主英语活动,打开文化视角

由学生自主操作这种方式能够更充分地张扬学生个性,能够呈现更显著的学习效果,体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班级内朗诵优秀的英文诗歌,或者也可以自己创编诗歌,体会诗歌中所潜藏的文化特点。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的“poem”这一单元中所介绍的就是英文诗歌。诗歌本身在内容方面极其凝练,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英文诗歌朗诵会,可以由学生自主朗诵诗歌。在朗诵英文诗歌时,需要提前完成学习,体会诗歌中所潜藏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够使其更积极更主动的深入诗歌,体会潜藏于其中的文化内涵,掌握更丰富的文化知识。

四、结束语

总之,对学生而言,良好文化品格的塑造与其文化观具有密切且直接的关联,而文化观又会关联学生对其他文化的接受程度,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必要渗透文化品格的培养和塑造,可以结合任务设置,也可以精选语篇、模拟情境等等,使学生可以深入其中拓展文化视角,感知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周积富.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9(08).

[2]王博佳.从汉英语法结构差异看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王俊飞.培养文化品格发展英语核心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8(32).

上一篇:医学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司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