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范文

2023-09-21

信息网络范文第1篇

摘要:当前,我国高新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人们面前,其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虚拟专用网技术的相关内容,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虚拟专用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应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大中小型网络信息库的安全性,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提升网络数据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局域网模式中,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将网络环境中的不同节点进行有效连接,有效提升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一、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1、 概念

虚拟专用网(VPN)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利用Internet隧道技术实现不同区域的安全网络连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专用网(VPN)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虚拟专用网(VPN)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如将不同办公场所的子网连接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加密传输,保证通信的安全。

2、特征

(1)安全性

安全性层面,全部VPN技术类型都能够保障其通过公共网络平台传送信息的安全性和专业性。针对共用IP互联网上构建一致的、点对点连接,即构建隧道,能够使用加密技术对信息开展处理,保障数据能够稳定地传输至指定工作人员。

(2)可控性

对于整个虚拟专用网络而言,可以全面保障用户。在进行网络管理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模式,能够实现有效的公共网络平台优化,并进行拓展。在后续的网络监管中,如网络监管的有效性较低,可以将网络监管的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将其整体统一打包,并提交至服务商进行。通过后续的运行方法,保证互联网优化管理效率全面提高,增强网络安全系数。

(3)灵活性和可延展性

VPN技术拥有很强的灵动性与可延展性,它支持依靠于intranet与extranet的信息流,便于添加新的互联网节点,同时能够进行多种传输媒介使用。

二、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主要内容

1、身份认证技术

时至今日,在虚拟网络技术背景下,身份认证是一种常见的虚拟专用网技术。针对身份认证识别技术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普及。此项技术在用户的实际生活中使用较多。身份认证技术的操作主要是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密码,实现对用户印章切割程度的认证。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密码错误或信息确认过程不一致,操作效果会更好,很难通过身份认证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2、密钥管理技术

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密钥管理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最常见的密钥管理技术是由SKIP和ISAKMP组成的密钥管理技术。SKIP 对于虚拟网络中的信息化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SAKMP 既能有序传播数据信息,又能提升密钥管理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防止数据信息被网络黑客窃取。

3、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并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可以有效提升网络信息的加密保护性能,可以实现网络信息的二次加密。使用隧道技术保护数据时,必须首先收集有关用户数据的信息,将其组织为数据包或压缩包,然后再收集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或压缩包。其原理类似于点对点连接技术。它主要基于分组技术,能够有效地传播网络数据。

4、 加密技术

在VPN技術背景下,针对数据信息安全进行保护所应用到的最关键的技术便是加密技术。在任何一个VPN技术中,加密技术往往是最中心的技术,该技术在针对数据信息资料开展维护过程中,还对隧道技术科学使用发挥了有效的功能。

三、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

1、在企业部门网络中的应用

企业通过使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有助于实现内部各部门的有效沟通与联系,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2、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运用

虚拟专用网技术在企业内网中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内网的信息安全。由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职责不同,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各部门之间在岗位能力的划分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包括同级局域网或上下级局域网)可以使各部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联系。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企业部门可以利用虚拟专用网技术对这些点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

3、在远程通信中的应用

在员工之间进行远程通信时,通过使用虚拟网络专用技术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避免网络数据信息被窃取。企业之间通过应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共享资源,并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不仅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决策,还能够确保各项管理活动顺利开展

4、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

发送方在传输前应重点明确接收方的身份,以确保数据传输过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避免数据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网络传输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保护网络安全的重点工作。身份认证技术包括用户同系统之间的认证服务,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认证服务两部分内容。

四、结束语

目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基本上已经离不开网络,而当企业及个人在网络信息方面缺乏安全意识时,极易出现信息泄露,导致财产出现损失。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进一步探索其在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的有效使用路径,让该技术发挥最大的价值,由此为我国各行业的有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毛乐琦.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09):237-238.

[2]杨帆,陈文瑞.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06):252-253.

[3]张磊.虚拟专用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运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3):29-30.

[4]陈贤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4):158-160.

作者简介:周灵曜,男,1994.06,汉,本科,初级 ,研究方向:计算机。

信息网络范文第2篇

[摘要]网络信息化建设是影响大学生的有效手段,也是覆盖大学生的重要载体。结合当今时代特点,文章从新时期高校团组织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对发挥网站的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运用新兴媒介、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做好舆情信息工作五个方面,就如何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对策。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建设;大学生;高校团组织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47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团组织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充分认识网络信息化建设在推动高校团组织工作变革中的重大意义,增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网络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团组织凝聚大学生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是上网最多的群体,“截至2009年6月30日,18~24岁的网民人数占整个网民人数的353%,而高校在校生占到了其中的212%,高校在校生上网率达到了100%。”[1]而且网络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大学生。高校团组织要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大学生成长中的新变化,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善于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组织大学生、凝聚大学生,针对网络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把网络作为团建的重要方式来利用,并通过开展满足大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各种网络活动,使大学生围绕在团组织周围,形成对广大大学生的吸引和凝聚,巩固党在大学生中的群众基础。

1.2网络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团组织创新工作方式的重要途径创新是高校团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在传统工作方式对青年影响力下降的情况下,互联网以其立体、交互、便捷等显著优势为高校团组织创新工作方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面对网络这一新的工具和载体,高校团组织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在团的领导动员方式、活动参与方式和基层组织建设方式上进行相应创新,构建网络与大学生、团组织与大学生、大学生与团的活动的互动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团组织工作的积极性,扩大高校团组织的影响。

1.3网络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团组织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高校团组织传统的通过文件部署、会议传达进行层层安排的工作方式,成本高、时间长、效率低,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大学生工作的要求。网络技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拓宽工作渠道、有效共享资源,为团组织搭建了新的工作平台,也为进一步深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网域内,通过议程构建、吸引或说服,信息手段可以被用于形成网络空间的软实力。”[2]团干部应运用网络对团组织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方位地向大学生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全面提升高校团组织的工作水平。

2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网站的作用

一是进一步完善高校团组织网站的团务管理功能,将能够借助网络的团务工作全部上网,增加工作信息量,拓宽大学生参与团工作的渠道,从而凝聚大学生。二是充分依托现有网络平台,根据当前大学生兴趣点,创建和开展一些网络品牌活动,提高团组织网站的吸引力,实现团工作在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工作领域的双向互动。

2.2切实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对现有高校团干部专业培训的力度,培养一批既懂得信息化技术,又熟悉共青团工作的人才,为今后进一步推进高校共青团网络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二是通过开展大学生版主、大学生博客、大学生网络评论员等评选活动,广泛团结凝聚一批优秀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人才和大学生网络志愿者人才,进而组建团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志愿者队伍,组织他们参与建设和维护团组织网站,进一步提高团属网站的建设水平。

2.3积极探索运用新兴传播媒介开展工作

一是充分认识微信朋友圈、QQ群、飞信、手机报、网络电台等新兴传播媒介对高校团组织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新兴传播媒介与团工作的结合点,使新兴传播媒介成为团组织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的又一重要渠道,提升共青团的影响力。二是高校团组织应在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和大学生手机报两个方面进行工作尝试。高校团组织也应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开展相应的探索工作,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新模式。

2.4要搭建网络服务大学生的工作平台

一是建立宣传教育网络平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开辟宣传教育的新阵地,“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服务大学生的平台。”[4]二是建立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就业培训、信息发布等服务,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三是建立扶贫帮困网络平台,收集发布亟待帮助的困难大学生信息,组织动员热心人士资助困难大学生。

2.5要做好大学生舆情信息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收集上的优势,探索搭建包括舆情收集、舆情分析和舆情预警为基本框架的大学生舆情信息系统。二是建立以团干部、青年大学生、青年学者为主体的网络舆情信息评论员队伍,组织网络贴文,开展网络评论工作,运用大学生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三是切实做好团的信息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提高信息质量,强化信息报送,努力提升高校团组织信息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汪玉娣.网络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及其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10(3):108.

[2] 约瑟夫·奈.权利大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信息网络范文第3篇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日益重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实时关注并深入分析用户呈现出的网络信息行为,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具体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促进高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校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的特点,探究了基于高校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6.089

0     引 言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覆盖了诸多应用领域,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师生普遍利用互联网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在新时期,高校要深入分析图书馆用户的网络信息行为,在此基础上针对网络资源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并立足于实践,积极探究有效策略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有效满足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1     高校用户网络信息行为概述

高校用户网络信息行为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用户主要呈现出对学术资源的专业权威需求,且需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高校教师在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较为关注;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具有相对明确的信息需求,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文献信息较为关注。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以高校师生为主体的图书馆用户对学术资源的需求较为显著。第二,用户主要通过学术网站以及搜索引擎查询所需信息。互联网为高校师生查询、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渠道,各类搜索引擎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且具有便捷高效的强大搜索能力,深受高校师生青睐。高校师生热衷于通过搜索引擎以及门户网站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资源。第三,用户主要以自助模式对信息进行利用。高校图书馆普遍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自助服务,用户可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自主获取和使用,但由于网络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用户有时检索到的信息,难以很好地满足自身需求。第四,用户主要通过社交网站以及即时通讯实施网络交互行为。社交网站大幅度增强了网络交互行为的便捷性,深受高校师生青睐。同时,即时通讯的用户规模也渐趋扩大。高校师生通过各类社交网站以及即时通讯方式,能实现便捷高效的

网络交互。

2     基于高校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2.1   加强纸质文献与网络文献资源建设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网络文献资源呈现出大量增长的趋势,在图书馆具备的信息资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纸质文献资料以及相关信息资源仍保持着强大生命力,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各类出版图书、会议文献、期刊专利文献、产品资料以及技术标准等信息资源仍主要保持纸质文献的形式。从总体上来看,纸质文献资源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且并未减缓大量增长的趋势。对此,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建设,仍需重点建设纸质文献资源,同时要加强对网络文献资源的适度建设。网络文献资源日益增多,涵盖了海量信息数据,且价格低廉。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信息资源和采集文献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纸质文献资源以及网络文献资源二者的购入比例,不仅要注重纸质文献和网络文献采集的数量,还要注重纸质文献和网络文献采集的质量。图书馆在采集文献资料时要基于用户群体的具体需求,并结合自身信息建设的主要任务,系统完整地收藏各专业学科、研究范围涉及的文献资料。同时,要注重对一般文献进行正常收集,有效丰富馆藏信息资源。另外,要深入考察本馆实际情况,结合用户具体需求,并充分考虑各类文献具备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对本馆的文献采购计划进行科学制订,明确文献采购的具体品种和相关复本。

2.2   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并构建网络资源导航系统

高校图书馆要基于用户网络信息行为,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开发,并对网络资源导航系统进行科学构建。海量信息资源难免存在重复和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用户的高效快速利用。高校图书馆通过构建网络资源导航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2.1   构建网络资源组织体系

网络资源导航系统要将学科作为基本单元,对学科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收集、科学评价、合理分类、有效组织,并进行序化整理,简要揭示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构建多样化的资源组织体系,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资源导引和清晰明确的检索线索。

2.2.2   加強网络信息资源搜集

高校图书馆要通过构建网络资源导航系统,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便利服务,并帮助用户借助该导航系统获取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借助各类检索工具以及搜索引擎,对学科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搜集,特别是要对各类科研机构、学术协会网站囊括的学术信息进行科学评价和合理选择,尽量选取学术价值较高且接近学术前沿的网络信息资源。

2.2.3   构建专业高效的指引库

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多种组织方式,诸如主题目录、超媒体、数据库等对学科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构建专业高效的指引库。指引库无须储存信息资源,仅负责指向相关数据库的地址等信息,为用户提供有效指引,使用户便捷获取特定地址和所需信息。主题目录组织,是指遵循学科专业相应的概念体系构建登记主题目录,通过超链接将主题目录相应的分类要求作为依据,对所收集的相关网络信息资源实施逐层组织,帮助用户以分类目录作为依据,对所需信息的线索进行逐层查找,最终获取所需的网络资源。文件方式,是指通过文件系统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组织和有效管理,适合对各类非结构化信息,诸如图形、视频、图像、音频以及图表等进行贮存。

数据库方式,是指通过一定格式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详细记录和有效存储,用户输入关键词,即可实现对所需信息进行有效查询。数据库的最小存取单位是字段,可将用户需求作为依据,对查询结果相应的集大小进行灵活改变,能大幅降低网络信息数据传输的实际负载。超媒体,是指有效结合超文本以及多媒体两大技术,以知识单元为基础的信息组织方法,能将各类多媒体信息,诸如文字、视频、表格、图像、图形、声音等通过超文本方式进行有机组织,通过节点实现相互链接,以网状结构有效组织信息。为有效保存学术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应采用数据库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加工,针对网络资源构建相应的描述性元数据,形象描述和有效揭示网络信息资源。例如,可将都柏林核心集作为元数据参照标准,通过XML语言以及相关语法结构,对网络资源进行规范加工。

2.2.4   定期维护导航系统

高校图书馆要对该导航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并对最新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补充。例如,某高校图书馆构建了OA期刊资源导航库,并将“OA期刊”专栏设置于图书馆网站主页上,通过各类途径对稳定性较强的OA期刊链接以及相关索引进行搜集,并将高校现行的学科设置作为依据,将单篇论文作为基本单元,进行多角度组织和清晰揭示,方便用户通过各种途径,诸如刊名、作者、主题、关键词以及分类等进行便捷、高效地检索,能引导用户有效查找各类期刊资源。

2.3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

高校图书馆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和具体原则,对不同载体和类型的各类信息资源,诸如网络虚拟、馆藏实体以及数据库资源进行有机结合,确保用户能基于数据存取的统一模式,借助统一用户界面对各类网络资源以及数据库进行有效检索。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对图书馆现行的OPAC实施优化整合。OPAC是用户对馆藏文献和相关信息进行检索的重要工具,用户借助OPAC能对所需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检索。例如,对网络涉及的书目、书评信息、学术会议论坛、专家博客等实施合理编目,并与图书馆现行的OPAC构建有效链接,实现对书目信息进行优化整合。第二,对数据库实施优化整合。高校图书馆为满足用户需求,引进了各类数据库,但各类数据库缺乏统一格式,难以帮助用户一站式获取所需信息。

对此,高校图书馆要对现有数据库实施优化整合,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方法和用户界面,实现有效的跨库检索,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集成化服务,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例如,某高校图书馆构建了OA期刊资源库、自建数据库,并购买了商业数据库,对三类数据库进行优化整合,大幅提升了现有数据库的实际利用效率。同时,该高校图书馆提供了OAJ平台相应的元数据存取以及开放检索接口,并借助集成系统对OAJ平台资源以及OPAC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形成了统一的检索入口,促进馆内资源与OA期刊库实现了良好对接和有效关联。另外,该高校图书馆对现有的馆藏数据库和各类电子图书资源创建了统一的检索平台,能有效实现跨库检索。用户基于数据库、文件名称,可对多个数据库涵盖的资源进行同时检索,仅需输入检索式即能获取多个数据库相应的查找结果。

3     结 语

高校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的主要特点是用户呈現出对学术资源的专业权威需求,且需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用户主要通过学术网站以及搜索引擎查询所需信息;用户主要以自助模式对信息进行利用;用户主要通过社交网站以及即时通讯实施网络交互行为。对此,高校应通过加强纸质文献与网络文献资源建设、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并构建网络资源导航系统、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等策略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咏梅.基于高校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研究,2014(3).

[2]黄梦瑶.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移动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12).

[3]王捷.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研究[J].现代情报,2017(1).

信息网络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基层气象信息网络在气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成为确保基层气象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工作的加强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工作;措施

现代化台站规划的实施对气象信息网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面建设现代化监测设备已经得到了有效落实,信息网络通信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网络通信在气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气象业务信息以及资料的上传是各级基层气象单位的主要任务,也是保障基层气象信息网络通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1.建立健全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管理制度

网络通信系统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基层气象信息网络通信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为气象业务的各种信息能否得到快速、准确、安全的传输。为了保证基层信息网络通讯系统能够顺利地运行,一方面在具备满足现代信息通信发展需求的先进设备的同时采取定岗定编的形式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系统的、满足实际需求的管理制度。基层信息网络通信设备能否实现可持续稳步发展和运行,基层网络通信系统质量能否得到高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网络维护人员是否能够将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要想使基层信息网络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的整体质量实现稳步增长,则需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完善机房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对系统和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或维护、安排值班表、确保重要信息数据的安全并进行备份、针对平常、汛期以及应急时期制定不同的工作预案和要求。第二、对问题设置系统性的保障机制,包括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障基层信息网络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他们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专题研讨、技术座谈、业务培训。

2.严格按照信息网络技术规范开展基层气象通信保障工作

建设信息网络通信系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为了避免出现信息网络通讯设备的人为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并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正确、科学地培养相关人员对网络维护的管理意识。因此,正确的保障意识可以让网络工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环境、周期、使用期限以及技术要求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握,从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科学的维护管理方案,保证信息技术科学、规范地执行到位。第一、明确信息网络通信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出现紧急或异常情况时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规范操作、冷静处理问题。减少故障隐患的产生、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系统检查和维护时遵守“一查、二看、三处理”的工作原则。“查”主要是查看设备的各项指示是否有异常情况和故障警告,并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进入机房时首先要进行嗅觉观察,看是否能够闻到糊焦味,确保设备运转过程中没有线路老化和过热的问题。“看”是通过肉眼观察设备指示灯和线路是否正常运行,确保空调温度以及湿度无异常。“处理”对异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发生警报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最后对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进行总结,做好相关记录,保存档案以备日后维修工作的参考。第二、对工作人员制定严格的检修维护制度,根据要求执行并完成“日检测、周维护、月分析”任务,另外,对于机组出现的问题组织定期讨论会,信息网络保障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情况对业务情况进行汇报、分析和交流,包括系统出现的各种现象、隐患、原因以及所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总结出设备维护的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信息网络保障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

3.建立健全基层气象行业的信息网络应急预案体系

随着基层气象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颁布和实施,信息网络管理部门和相关运营部门及组织之间协调配合、快速响应,使得基层气息行业的信息网络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为了顺应现阶段基层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对以下三点工作做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信息上报/通报制度、监测预警手段,以及定期制定日常的工作的讨论会议等。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指挥调度效率,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以及资料的集中管理,有助于信息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稳步运行。另外,在安全方面对网管系统完善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一定的监测系统,以便提高网络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将运营和责任落实到位。为了完善预案并加强预案的落实,组织一定的应急演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实现共同进步。

4.提高信息网络保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网络保障人员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实现信息通讯保障工作和信息通讯系统高质量运行的基本前提。对工作人员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培训,能够打破自学的局限性,有效提高了网络保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方面加强网络保障人员对基本气象科技技能的培训。对于新成员一定要事先进行基本气象技能培训并使其掌握各类气象保障应用系统的使用方法,为了普及信息化应用知识可以将这些知识纳入到培训的必修课程中。另一方面多形式多样化地进行各类活动、培训和比赛的开展,或者借助网络或视屏会议举办专题讲座、技术培训、讨论交流、业务测试等对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培养,网络保障人员不仅可以对技术自我钻研,而且能够实现互动的最终目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基层气象信息网络通信保障工作的发展,是基层单位气象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对问题进行全方位探讨,从而达到提高网络业务技能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现阶段基层气象信息网络工作的广泛开展,应注重建立健全科学的气象网络安全保障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标准的技术规范开展信息网络业务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气象行业的信息网络应急预案体系,并着力提高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人员的素质及业务能力,确保各类气象业务信息资料的及时上传和更新。

【参考文献】

[1]唐雅茜,陈平,朱海波.巧谈气象信息网络故障维护[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

[2]宋晓亚.气象信息网络运行结构与安全防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

[3]唐雅茜,陈平,朱海波.巧谈气象信息网络故障维护[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

信息网络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表情;图形符号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产品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一种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网络媒体语言。它逐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网络文化,反映出了社会文化中的新的媒体文化形式。为了便于人与人在网络媒体中传递信息、增强交流感情,网络表情图形符号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形式。网络表情图形符号是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网络信息

(一)网络信息的概念

网络信息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来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更便捷、更多更广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和丰富多彩,它很大程度上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二)网络信息的特点

1、实效性强

现在的网络信息比传统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更新迅速,收发者能够及时发现信息,大大提高了网络信息的使用功能,保证了信息传播效率,为民众提供方便。

2、增长迅速

Internet 环境的自由使得发布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出版社,它的发布群体将大大的增加,任何政府、研究结构、大学、公司、社会团体、个人都可以毫无限制地在网上发布信息。

3、准确性高

现代网络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发展成熟为网络信息的收集提供了快速和准确性,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失误概率,减少了易出现失误的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4、便于保存

现代信息量流通的不断加大,传统的信息载体已不能有效的查找和储存。现代网络可以有效方便的从因特网上下载所需信息,并可以进行信息储存管理,储存方便、快捷、容量大。万一信息丢失,可以再次在网络信息源中查询获取。

二、网络信息传播

(一)网络信息传播概念

网络信息传播是人类基于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活动。它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虚拟性、动态性、时效性、全球性,而且,网络信息传播还具有主体的隐匿性、信息传播无序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二)网络信息传播特征

网络信息传播改变以往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信息滞后、落伍的弱点,传播快速、迅捷、方便。这极大的方便了信息的流通和使用,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播。它具有数字化的信息传达、超时空信息传播、交互式的传播形式、多向性的传播方式、动态性的传播、多媒体化的传播形式的特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加大了网络表情符号信息的传播。

三、网络信息时代的网络表情符号设计

(一)网络表情符号的信息特征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媒体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多样话的生活方式。设计师通过网络媒体平台,从设计创意、视觉形象、软件技术设计传达具有互动形式的表情符号形象。并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在网络信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是顺应网络信息的发展需求。[1]

1、网络表情图形信息表达的情感性

情感是网络技术从数字领域进入艺术领域、参与艺术创造与审美的必经之路,是表情图形信息传达的重要特点之一。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情感模式由形式产生,能感染人只有真实的情感。网络表情图形极为自由开放的表现形式,能最大程度的丰富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使观众从艺术形式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使宏观意义上的审美要求得到满足。

网络表情图形设计,是依据形式美法则设计者将抽象的情感思维和肢体语言以可视的图像进行再现。这种图像是对要传达信息内容的提炼概括和升华,并融入到图形的艺术效果中。图形设计中表现出传达者的主题思想和感情,并以图形语言的形式被传达者和受众者所接受,这要求设计者的图形设计具有表达清晰的情感语言和形式美。其形态的艺术效果将感情深刻地根植于观者的心中,保持长久的印象,形成图形语言的形意美。

2 、网络表情图形信息传达的易读性

随着电子传媒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高科技的影像设备使承载的图形信息容量、表现形式在增强和丰富,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多,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宣告“读图时代”来临。另外,“非语言符号”成为解决传播信息量的劇增问题的有效途径。表情图形符号的表现艺术形式的根本是物像的写实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夸张,使其图形的艺术效果得到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又能获得美的艺术视觉体验享受。读图也成为大众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手段,网络表情图形将为其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承载信息,更在于其真实感人传播效果和通俗易懂的形式。

3、网络表情图形信息的艺术性

图形信息传播最具特色的特性是其图形信息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其传播效果,网络表情图形依据艺术形式的形式美法则,增强图形信息的视觉效果、新颖性和易读性。引起人们的兴趣,图形信息不仅在内容上吸引人们,在其形态上按照美的形式、心里需求加强其艺术性。传播的图形信息的艺术形式除了纯粹的艺术形态外,大部分具有的实用性、功能性、通俗性的大众化艺术特征。这也是能够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引起兴趣的原因。

对表情图形进行设计时,我们可以从物体图形的本身形态特征出发,设计方案,关键是图形在传递的过程中是否为大众所认知理解。心理学认为,理解这种心理活动在进行时往往伴随有情感的体验,这种体验在思维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对视觉的偏导,对理解事物有所偏差。

所以我们在图形符号的设计上要注重简单明确,并对地域特征文化特征作出相应判断,从而尽量避免异议,能使大众在解读图形符号,享受图形形式美感的同时能够获取所需信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喜好及个体的不同致使人们对事物的审美发生改变,多样性、灵动化更加突出。同时,对我们网络图形符号的设计起到了促进作用,让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更加灵活和更多空间的表现。

4 、网络表情图形信息的高度复合性

现代图形艺术的发展趋势,是向形式美感和符号图形的角度以及图形语言的传递系统发展。设计具有创造的表情图形不只是单纯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它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在与声音、文字、动态上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前单调、乏味的表达形式,由静态呆板转变成现在的动态生动表情,在网络信息内容上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图形更具有吸引力。[2]

表情图形除了是人们情感交流互动传达信息的有效载体外,它在二维平面、三维空间、不同的网络媒体上都发挥着图形信息的积极作用。网络表情图形信息的复合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为人们所喜爱的腾讯公司推出的“QQ大兵”表情符号形象具有高度的复合性,在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网络技术的革新,使表情图形应用范围非常之广泛,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会涉及到它的影响,它也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渗透到世界各地。

(二)网络对网络表情符号设计的技术支持

网络对网络表情符号设计的技术支持与大众对于快餐文化的需求是分不开的。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网络的普及和更新,图形符号的传达应用、艺术特征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个性化。网络表情图形符合信息化要求,同时也符合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在信息传播中,网络表情图形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迎合了现代人审美文化的心理需求。

用在网络交流中的网络表情符号,它以信息数字化的形态参与平等、互动、资源共享的开放性网络文化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情符号。表情符号以一种快餐文化的形式占领了整个消费社会的各个角落,值得注意的是文字和图片是不能被相互替代的,任何一种媒介都不会只有图片或文字,作为不同形式的两种阐述性符号相互补充共生于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电脑的出现,为设计带来了很大的进步,它开辟了设计领域的新局面。设计软件的教学书籍的广泛流通进一步推动了艺术走向大众化,普通民众也能借助软件创作出让人匪夷所思视觉效果。

我国国内网络表情图形的起步和发展,是从20世纪末,腾迅公司的“腾迅QQ”网络聊天工具软件的出现开始。它是我国最早支持网络即时通信业务的工具。这种应用软件具有双向沟通和跟踪在线网络用户的功能,但必须下载指定的客户端软件。近年来,即时通讯软件革新和发展,大大增强了网络图形传送和交流的效率。它在互网络基础应用中排行第一,在网络信息时代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即时通讯作为网络表情信息交流的平台日益融入到正常的人际沟通活动中。它在网络交流中不受时空、地域,并且具有即时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是传统交流方式所没有的。它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流行全球,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3]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对网络表情图形符号的传播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网络表情图形符号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促进加大了网络信息传播范围。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创造出大众化、创意性、形式多样性的图形符号,这为设计师们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宽泛的设计舞台,设计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带来机遇和挑战。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王长征,男,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付晶晶.网络表情图形的艺术特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01.

[2]王明.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0,04.

[3]陈勇.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

信息网络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论坛; 信息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5. 061

1引言

2005年3月以来,高校网络论坛为了避免管理上的漏洞都选择了实名制。用户注册需要输入真实姓名、学号或者工资号、身份证号、所在院系或工作单位,为申请注册者设置了严格的限制。

实名制方便了站点管理和站内秩序维护,站内有害信息急剧减少。由于对注册资格设置了严格的限制,境外的敌对势力和社会上低级趣味的人就丧失了发布信息的权力。那些比较偏激的师生在发布信息时也会有所顾忌和收敛。注册用户由于都是实名注册,在发布信息时都格外谨慎。

有害信息的减少大大降低了管理层的工作压力,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络论坛的发展上,开辟更多的贴近校园生活的讨论区,提高讨论区的品位,提升站点的整体水平。用户也可以少看到一些垃圾信息,尽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节省了时间。

但在收到明显成效的同时,高校网络论坛实行实名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效应。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访问人数的下降,而人气的下降直接导致了高校网络论坛在校园及社会上影响力的下降。同时,高校网络论坛信息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有效加强网络论坛管理,使之成为促进校园文化蓬勃健康发展的重要渠道和积极因素。

2高校网络论坛实行实名制后的基本特点

2.1网络论坛语言表达方式自由宽松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张扬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和追逐新事物,网络论坛语言的特点,也正是这一心理特征的反映。网络语言中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委婉的表达,也不讲究语法规范,都是形象生动的口语,大家都能看得懂,显得相当自由和宽松。网络流行语“给力”、“回家吃饭”等连绵不断。

2.2网络论坛主题呈现自由开放性

学生关注的主题各种各样,既集中又随意,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既有理性的交流,也有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呈现自由开放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涉及世界和平、国家意识、民族情结、恋爱、就业、专业学习,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对现实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对一切他们关注到的热点问题的看法,网络论坛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交流的平台。

2.3主题帖子可迅速形成舆论热点,甚至影响校内主流媒体

学生对社会热点、时政非常关注,或揭露社会黑暗面,或赞美自己观察到的好人好事,或抨击有损国家尊严、领土完整的事件。论坛中的主题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内主流媒体,如校报、广播、电视等,对网上的舆论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容易形成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造成的强大舆论声势。

2.4情感交流、休闲娱乐占主导

学生有来自学业和竞争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倾诉、交流的空间,网络论坛情感交流区刚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讲述自己的情感历程,或者转载自己搜集到的感人故事,一起交流、探讨。休闲娱乐区的讨论话题,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娱乐、如何休闲,调剂了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更多特长。

2.5商业气息日渐浓厚

高校网络论坛基本都开设“转让信息”、“二手市场”等版块,这些版块也成为热门讨论区。这里的广告、工作介绍为学生们提供了方便,甚至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也反映出高校日渐浓厚的商业气息。

3高校网络论坛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3.1实名制对注册资格的限制造成论坛访问量减少

实名注册用户是网络论坛的主要访问群体,以过客身份访问的只是少数。有些高校网络论坛对校外IP 的访问权限设置了限制,打击了这些用户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访问人数的下降。部分用户对于实名制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对网络论坛的热情有所减弱,访问次数较过去有所减少。

3.2实名制状态下,学校能够掌握的真实有效的信息会不可避免地减少

虽然在实名制状态下,大部分用户还是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但与在匿名状态下发布信息相比,会多了很多顾忌。特别是在对学校的管理提出批评意见时,需要用户具有相当大的勇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能够掌握的真实信息会不可避免地减少,导致校方不能迅速地掌握师生真实的想法,从而增加决策的难度,最终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3舆论热点的形成非常迅速

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很小的一个矛盾可能顷刻间就被扩大化和激烈化,大学校园里,网络论坛是反映学生舆论最集中的场所,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问题,比如食堂饭菜的质量、卫生问题,浴池水冷热问题,学年评优问题等,常常成为议论的焦点,甚至可能会出现言辞激烈带有挑衅性或带有不好苗头的极富煽动性的文章,可能迅速升级成为铺天盖地的热点话题。

3.4大学生在网络论坛上观察处理问题的方法需要引导

当代大学生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往往更多地采用生产力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的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的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这些观念有合理的成分,但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解决。

3.5论坛牢骚气氛严重,需要以积极平静的心态反映问题

由于学生在校内校外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学生产生愤怒和压抑的情绪,在现实中发泄不够,就在网络论坛中寻求解脱。浮躁的情绪极易感染整个网络论坛的气氛,甚至在网络论坛中谩骂攻击,造成很消极的影响,使网络论坛的文明语言环境遭到破坏。

3.6各职能部门就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话题对学生进行网上引导,普遍认识不足

学校的各单位普遍采用单位官方网站进行信息发布,有涉及学生办事指南的信息偶尔在网络论坛同时发布。对于一些和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基本不关注网络论坛中学生反映的问题,只关注“校长信箱”中学生反映的情况,可以及时去解决。缺乏耐心的网上引导,说明事情真相,消除学生误解。

3.7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窗口功能远未发挥出来

网络论坛为大学生提供教学、科研资源信息服务不够,学校相关部门可开展网上信息资源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文化生活服务信息。

3.8对毕业校友的实名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网络论坛需要人气兴旺,故对毕业校友的实名制管理基本采取宽松的态度,毕业校友不仅可以在网络论坛的所有版块发言、跟帖,还单独享有一个毕业校友区,发布工作感言,与自己的同龄校友密切交流。当一些校园内的事件发生时,校外的毕业校友不了解情况真相,容易发言比较偏激,与校内的学生互动交流时发表不很负责的言论,致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3.9管理手段单一,对个性签名等方面的管理规范缺失,惩罚教育措施不力

许多高校网络论坛采用对个性签名放开的方式,论坛用户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图片和文字作为个性签名标志,导致广告繁多,内容不健康图片大量出现,文字内容千变万化,难免偏离主流健康文化。

4网络论坛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具备的重要功能和优势

4.1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4.2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疏导作用

某些大学生的个人偏见在网络论坛上可以通过多数人的观点得到消融化解,一些隐藏的心理问题无形中得到排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论坛,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讨论,对学生面临的问题及时加以疏导。

4.3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网络论坛信息量大、参与范围广,能开阔人们的视野,密切人际交往,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讨论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国家的方针政策、民生状况、焦点问题,学生通过发表见解、抒发感慨,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增进了身心健康。

4.4辅助教学功能

把网络论坛作为获取专业信息、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可以提出问题,共同商量和讨论,还可以向其他老师、学长们请教。同时,老师们可以利用网络论坛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例如将教学讲义在网络上发布。师生之间也可以在论坛上进行学术思想交流。

5高校网络论坛信息管理方法原则

5.1及时处理原则

网络论坛舆论热点的形成非常迅速,很小的一个矛盾可能顷刻间就被扩大化和激烈化,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是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有效办法。

5.2正面引导原则

正面引导最重要的是强调舆论的方向性。坚持言之有据,评之有理,有问题可以提,但表达要适度,言辞要恳切,归根结底是要解决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对任何舆论、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样引导言论才具有说服力。

5.3方式柔和的原则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定立场;面对血气方刚而又思想单纯的学生群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灵活运用手段。方式柔和,这不仅是强调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在认识问题时,一定要讲求逻辑性,注重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实事求是,既不讲过头话,也不陷于泛泛之谈;既不被现象所蒙蔽,也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6高校网络论坛信息管理对策

6.1管理纳入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1) 建立完备的运转机制。将网络论坛管理纳入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必须有完备的运转机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领导和管理网络论坛,组织内成员要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用严格的工作条例规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确保工作方向的健康发展。定期对网络评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2)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网络论坛管理纳入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必须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注重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工作绩效。

6.2开展有效的舆论引导工作

(1) 根据当前校内外热点,精心设计网络论坛的讨论主题。选择比较有质量有价值的网站原创帖子或热点讨论新闻帖子进行推荐,引导大学生网民对此话题发表意见、看法。

(2) 邀请专家或有关人士参与在线讨论。选择一个主题,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或嘉宾参与大学生的讨论,在线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或解释高科技现象,谈论政治敏感话题,或就专业知识进行理论探讨和交流等,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使网络论坛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

(3) 重视网络论坛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因势利导,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对论坛中所反映的学生中的一些思想动态和情绪,校方应及时控制和管理,采纳合理化建议。要做到具体落实,校园网络论坛上经常有同学反映学校教学、后勤工作的一些问题,但网上一味地抱怨和批评是起不了实际作用的,网络论坛始终不能代替正式的解决问题的渠道,要及时把问题放到现实工作中解决。

6.3采取主动措施,吸引师生关注,提高访问量

(1) 放宽注册限制,提高注册人数。人气是网站的生命,提升人气是高校网络论坛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放宽注册限制、提高注册人数无疑是一条捷径。可以通过让每个在校师生注册多个ID 的方式,提高注册人数,提升人气,增加高校网络论坛的影响力。

(2) 丰富网络论坛讨论区的内容,提升站点整体品位。管理层应组织人力提供更多品位较高的文章,并对用户原创的精品予以重点推荐,供所有用户分享,从而提升站点整体品位,提高网络论坛在校园中和社会上的影响力。

6.4构建一个主动服务育人的网络论坛综合平台

(1) 通过网络论坛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平台。网络论坛特有的交流功能,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某一个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不是采取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教育学生,而是用服务的方式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学生通过网络论坛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思想动态能被教育者在第一时间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通过网络论坛建立更有效的管理服务渠道。网络论坛的即时互动性使学生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更为直接、及时,通过网络论坛,可以使为学生服务的各种组织机构扁平化,减少学生寻求服务和帮助的中间环节,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是改变高校网络论坛从过去的学生使用、学校管理向学校利用网络论坛为学生服务转变的一个有效方式。

6.5完善工作体制,加强信息监控,确保健康安全运行

(1) 加强信息准入的监控,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了防止不良信息对高校网络论坛的侵害,我们除了对用户进行实名注册以外,还可以在论坛信息的准入上进行有效的监控,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技术,设置敏感词汇库,凡是注册用户所发的信息中含有设置的敏感词汇时,这个信息就不会被直接发到论坛上,而是被系统锁定下来,一般注册用户就不能看见信息内容,经过网管和版主的审核,然后根据审核结果确定其是否允许发布在网络论坛上。

(2) 加大对发布信息的监控,做到防微杜渐。一旦软件检查发现不良信息,这个信息就会被屏蔽,并将原始资料保存,同时发给用户相应的警告信息,论坛管理人员就会对屏蔽信息做出反应,并对信息发布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如对信息发布者进行网络警告,限制其在网络论坛中的行为和权利,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取消其发言资格直至注销用户名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小君. 大学生参与时政类BBS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文教资料,2010(34).

[2] 何海翔,等. 论高校BBS论坛监控体系的构建[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

[3] 王和平.正确把握高校BBS舆论导向的原则[J]. 辽宁高职学报,2005(2).

[4] 刘继文. 正确评价高校BBS 的作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

[5] 缪建. 对高校BBS实行实名制的几点思考[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6] 孙雷.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促进BBS健康发展[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5).

上一篇:火烧白宫范文下一篇:公司档案管理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