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论文范文

2023-09-16

教师道德论文范文第1篇

一名优秀的应该具有那些职业道德呢?一是积极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广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严谨治学,勤于进取;三是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四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敬业乐业,勇于创新;五是成熟稳定的教师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六是较强的合作能力,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七是较强的法律意识,依法执教,德识统一;八是健康的身心素质。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也需要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首先,热爱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其次。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的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

其次,热爱学生,快乐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人说快乐是一种选择,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巧引善导之乐;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在奉献,在孩子们中间,我们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高兴,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第三,注重言传身教,著名教育家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

第四,保持空杯心态,坚持学习提升。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高校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 、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 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

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还是那句老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道德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民办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针对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课题组通过对河南某民办高职院校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前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社会、高校、自身、学生、家庭等五个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

基金项目:周口科技职业学院2015年教科研课题“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kyjky[2015]-006)

作者简介:郭倩影,女,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王秋锋,男,周口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民办普通高校447所。根据《2014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0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5.51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1.14%。[1]

现阶段,根据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教师(包括专职和兼职)中青年教师(35岁以下)所占比例很大,以本课题组调查的河南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57%。因此青年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是否能够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

从学生成才角度来说,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学生文化素质较低,在培养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基本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必不可少。如果青年教师们的职业道德不高,可想而知培养出来的人才的道德法制观念、职业道德意识肯定也不会很高。那样的话,对学生个人、对社会都是无益的。所以,加强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

一、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民办高职院校,切实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民办高职院校青年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因此,课题组在2015年6月深入河南某民办高职院校实地,对其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调查。据悉,该校青年教师198人,占教师总数的56.57%。专职青年教师中女教师、本科学历、初级职称居多,兼职青年教师中女教师、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占多数。具有典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特点。

课题组于采用了普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校青年教师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7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2%。并对该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也采取了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深入调查分析,课题组认为目前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总体是好的,基本能够得到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认可。但我们也要警醒的看到,部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为人师表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该校青年教师中85.6%都是非师范毕业。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教师岗位学习和培训。这些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技能等没有概念,认为只要上好课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教师职业是个系统的、良心的工作。这些青年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在青年教师调查问卷中,“师生交往”一项有14.3%的青年教师没有做到关心热爱学生、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

(二)职业认同感低

在调查问卷中,“课堂教学”主要调查青年教师在对待本职工作上的态度。结果显示,有12.2%的青年教师没有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生。他们对于教师这个本职工作表现出不高的职业认同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有的只是把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作为一个临时的过渡,内心并没有在该单位长期工作的打算。据有关调查统计,民办高校教师每年流动率超过20%;(2)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在民办高职院校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和在社会上一般工作没有区别。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师这个岗位在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一项职能是育人。

(三)科研学术不重视

科研水平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青年教师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民办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调查显示,该校36.3%的青年教师对于科研课题申报,发表原创性学术论文等科研工作并不关心。通过访谈,课题组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大问题:(1)学术造诣不高。有的青年教师内心对于科研也很关注,但无奈自己学术能力不强,调查中78.78%的青年教师只有本科学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等对他们来说勉强还行,科研工作真的有心无力;(2)不评职称,不需要科研成果。调查中该校占18.18%的青年教师没有职称。这些青年教师不重视职称的评定,因此,理所当然的认为,也不需要发表学术论文、申报科研课题等。

(四)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影响下,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重经济、轻工作,重自身、轻单位,视教书育人为临时性的行为,将工作作为获得工资收入的谋生手段之一,将自身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更多的放在一些经济性、功利性的行为上面,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他们积极开展第二职业,甚至第三职业。这些青年教师在授课工作花费的精力很少,只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青年人必须的一项基本意识,然而在调查问卷中,“同事交往”一项统计有16.1%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和身边的同时关系处理的不是很融洽。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没有团队精神,喜欢搞小圈子,只专注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时同事间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利勾心斗角、相互攻击,无法将学校周围环境和关系处理好。

三、提升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

(一)社会层面

1.加强舆论导向,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地位。民办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社会应当关注民办高职的发展,特别是新闻传播领域,要对成绩突出、有杰出贡献的民办高职院校和个人及时报道,加强舆论导向。[2]民办高职的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其在社会中应当与公办院校教师处于同等地位,不能简单的认为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就是为老板打工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豫政〔2014〕75号)明确提出,要“落实民办与公办职业院校的同等法律地位”。

2.改善提高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资福利。青年教师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其工资水平、改善福利待遇、加强社保等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国考热”,据统计2015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共有140.9万人参加考试,录取比例达到64:1。[3]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公务员工资水平高,而是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好,而且社会保障稳定,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也应该把为国家培养数以万计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纳入事业编制,与公办院校教师待遇平等。

(二)高校层面

1.提高管理者意识。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层要有培养本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意识。青年教师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4]学校可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分组讨论等形式开展以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的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熏陶教师思想感情、充实教师精神生活、升华教师的道德境界。

2.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制度可以用来规范各种教学行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民办高职院校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体到民办高职院校,也要用制度管人、管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要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建立民办教师聘用机制、岗前培训机制、教师考核机制、评优评先机制、奖惩机制、学习培训机制、职务晋升机制、职称评定机制,等等。用一系列相关机制规范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合格的高校教师。

3.减轻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量,使其有精力关注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民办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开支,让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工作量,青年教师将会把大量精力用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提升自身职业道德水平。[5]学校管理者要能够在充分把握本校师生基本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后勤保障情况等学校整体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充分民主讨论,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各类教职工工作量。让青年教师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关注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三)自身层面

1.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要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教育事业是一个良心工程。青年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的技术技能的同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必不可少。只有认识到这些,青年教师才能对自己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2.自律日常教学行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高校教师要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要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关键在自律。民办高职院校青年要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学生面前处处做表率,在同行面前时时向先进看齐、争做道德模范先锋。视校如家、爱生如兄妹、视同事为朋友、敬前辈为父母、清廉从教、刻苦钻研。

3.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民办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大都不是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青年教师,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缺乏,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技能等基本没有接触。因此,在他们进入教师行业之后,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报刊杂志等途径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国家省市会经常开展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青年教师要积极报名参加。

(四)学生层面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主体,学生们要关心学校的发展,理解教师们工作的辛苦。特别是青年教师,有时会因经验不足等原因出现工作失误或者方法不当。学生们要理解支持青年教师,及时向他们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便青年教师及时改进。对于极个别“混文凭”的“差生”,也要端正态度,多接受老师的教育。

(五)家庭层面

对于因各种原因出现家庭内部不和谐的青年教师来说,要学会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照顾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情绪。不能把家庭中偶尔的不和谐因素带到教学工作中。家庭其他成员也要支持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书香门第的每个家庭成员人文素质都要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www.gov.cn/xinwen/2015-05/22/content_2866976.htm.

[2]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www.haedu.gov.cn/2015/04/01/1427868276272.html.

[3]黄玲.广东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钱静.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质量危机的致因剖析及化解策略[J].职教通讯,2009(8):20-24.

[5]郑伦卉.关于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20-21,23.

[责任编辑秦涛]

教师道德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分绍了调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目的和意义,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科学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关注教师的师德现状,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对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年10月,我们对本校部分教师进行了职业道德抽样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为今后高职院校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研究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电话咨询、电子邮件等形式对本校计算机系、建工系、环化系、电子系等十多个教学团队教师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64份,回收有效卷148份,回收率为90%。

三、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对回收的148份有效教师问卷统计显示:本次调查的教师中男性占20%,女性占80%;年龄在21-30岁的占12%,31-40岁的占49%,41-50岁的占28%,51-60岁的占11%;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26%,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占74%。

四、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八个方面,分别是:(一)关于教师职业良心方面。1.您对您现在的职业投入了多少分的精力?2.您对教师职业的喜好?3.您认为您对工作的认真是出于?4.您愿意为学生的事情腾出您的休息时间吗?(二)关于教师职业责任方面。5.您在任教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履行职业道德吗?6.比起周围的同事,您觉得您在职业上的投入与付出更多还是更少?7.您会为适应教学需求而改进您的教学吗?8.你每节课都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吗?(三)关于教师职业理想方面。9.您对教师职业的喜好?10.您认为您的工作是否是您的一种精神追求?11.目前如果有机会,您想变换职业吗?(四)关于教师职业荣誉方面。12.您怎样看待表彰师德先进个人?(五)关于教师职业态度方面。13.您能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吗?14.您对学生采用体罚的看法是?15.在您眼中学生是可爱的吗?16.您会偏爱优生而忽略差生吗?(六)关于教师职业纪律方面。17.上课时有没有接听电话现象?18.您认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恪守特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吗?19.您能自觉抵御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余谋取私利吗?(七)关于教师职业技能方面。20.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你认为最迫切的是?21.您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中哪条最重要?22.您认为有必要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进行专门教师职业道德调控吗?23.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24.您认为造成某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最重要因素是?(八)关于教师职业作风方面。25.您关注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吗?26.您认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7.您对当前的师德师风建设状况最不满意的方面是什么?28.您觉得当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高校的师德师风状况?29.对于树立教师公众形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吗?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教师职业良心方面:98%以上的教师在职业上愿意投入70%以上精力;70%以上的教师愿意为学生腾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并且表示非常喜欢这个职业。

(二)关于教师职业责任方面:90%以上的教师都能够认真地履行职业道德,愿意为适应教学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备课、认真批改作业。

(三)关于教师职业理想方面:90%以上的教师把现在的职业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但也有23%的教师希望有机会能变换一下职业。

(四)关于教师职业荣誉方面:95%以上的教师认为表彰师德先进个人是有意义的,对教师以后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五)关于教师职业态度方面:84%的教师的教师能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同时认为对学生采用体罚没有必要;但是还有16%的教师在对待时“优生”、“差生”有一定的差别。

(六)关于教师职业纪律方面:90%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恪守特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够自觉抵御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余谋取私利,同时认为讽刺、挖苦学生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

(七)关于教师职业技能方面:91%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道德能力与教学能力,同时认为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调控是有必要的。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受访教师普遍认为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协调师生关系的技巧;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学科专业素质;创新教育观念;有效的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

(八)关于教师职业作风方面:全部受访教师均能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保持关注,能够对自己的职业作风自省自查,同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社会严格监管,制定规章制度;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专题讲座,大力弘扬师德师风典型事迹,定期评议表彰先进;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建设,引入上岗竞争机制,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等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勤于学习,积极上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就对如何对待“差生”问题的这项调查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在学校中只要学习成绩不好、不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就是“差生”。一少部分教师认为“差生”会给整个班级拖后腿,要以班级整体利益为重,不能让个别“差生”搅乱整个班级前进的步伐,所以对于那些“差生”就没有必要去挽救,索性就放弃了。但大多数教师觉得不应该放弃所谓的“差生”,“差生”这个词是相对的,不能妄加断言一个学生的好坏。这取决于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能否从心里关爱“差生”。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想法、说法、做法和习惯各不相同,有些时候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尤其是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常常会引起他们反感,觉得老师处处针对他们。其实“差生”的这种反应正是他们心理的另一种真实写照,那就是他们渴望老师的关注。他们很想表现自己,渴望赢得尊重,但又害怕遭受冷落,导致部分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自暴自弃或对老师有强烈的抵触心理。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试着换位思考,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当学生在困难面前犹豫时,给其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暗示:“我行,我能行!”适时对学生赏识鼓励,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增强自信心。细心观察并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我们应该对他们有足够的包容。对待那些所谓的“差生”,要有“四心”,即:耐心、公平心、爱心、尽心。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和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能力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度,对学生的表现是否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尤其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在实际操作型技术人才,从入校开始就要让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只要学生把心思都放在学业上,就不会出现或者出现很少的差生了。对于部分“差生”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差生档案”。“差生档案”要随时记录差生们的表现。在发现他们稍微有一点表现积极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以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犯错的时候,不要马上批评他们,要分析出现这种状况是否是由其他的外界因素造成的,学生在这次错误中应承担的责任有多少。即便是学生要为全部的错误负责,教师也应该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其接受,达到教育目的。每半学期要对“差生档案”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成长趋势,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调查问卷中,另一个争议较大的就是当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高校的师德师风状况?47%的教师认为应该通过加强学习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10%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引入上岗竞争机制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12%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建设考评新机制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6%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25%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涉及范围很广,每一项措施很重要,我们要从全方位引导教师对它们重视。从深层次上看,这几种措施中都包含着同一项内容,那就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并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广大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师德建设中来。而能够提高师德建设的一个重大前提和基础就是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高校应该把提高师德建设与岗位竞争、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各方面荣誉挂钩,真正点燃教师参与的热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调查,笔者提出以下二点建议:第一,职业院校要以师德教育内容为突破口,开设师德讲堂,说身边人、议身边事,通过现身说法推动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转化,进而形成师德习惯;第二,学校要建立师德考评体系,把上述活动与年终考评、教学检查、学生测评以及评优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可行的师德奖惩制度,保障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金祥,杨萌,韩家闯.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

设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2] 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中国电

力教育,2008,(11).

教师道德论文范文第4篇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九五”计划、把我国各项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重要保障。学校是育人阵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精神文明建设程度都直接决定于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是新时期教育工程中不可忽略的任务。

一、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在主导地位。教师不仅把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自已的品德也在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象征,是规范化神圣化的人格形象。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转化为学生内在品质不可缺少的决定因素。古人云:“严师出高徒。”这里的严,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上要严谨,也包括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自己身边的学生,都在自己的学生的心里烙上深深的烙印,甚至铭记终身。在未来的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科学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坐在我们现在中小学课堂里。现在,就需要我们用教师的高尚的品格去影响自己的学生。

二、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我们只有敬业才能乐业,才能精业,敬业包含了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权力感,高尚的职业尊严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基础。教师只有把敬业精神培养出来,才能抓住教师道德素质提高的核心,在师德建设中,敬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是第一课,而且是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目前,我国教师有一多半源于国家各级各类高中等院校毕业生,他们曾经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就总体看,整个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继续教育和正规培训,其职业道德素质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在我国重大的变革中,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使教师在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品质情操等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和榜样。

四、有法可依,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都受到身边道德规范的制约。社会道德规范作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和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有着法律等强制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具备高尚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制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和要求,为教师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提供了法律依据,它对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强化制度建设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证

教师队伍建设是以依法治教为前提的。制度建设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建设,是依法制教、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在教师管理的制度建设中,重要的制度之一就是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其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这是对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效果效力的法律依据。师德考核,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运用一定的考核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表现行为进行考核与评价。

总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水平,是一项重要而意义深远的工作。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水平,才能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扬光大,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教师道德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师人文素质缺失成为其制约瓶颈,根据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从体制、观念、途径三个方面,创新高校教师人文素质建设的培养模式,是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一种有效举措。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原因分析;培养模式创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重大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一就是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它针对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和实用化而忽视通识教育、过分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等不良倾向,试图通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引文入理、文理渗透”等来改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道德水平的提高相协调。这一突破性的教育理念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优秀的专业素质,而且需要较佳的人文素质。

一、高等院校教师人文素质的现状分析

人文素质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高校教师的人文素质主要通过教师广博的人文知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来体现。大学教师作为高校开展人文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同度普遍较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意识较强,但大学教师人文素质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成为了制约素质教育在大学推行的瓶颈。

1 高等院校教师的文化知识整体水平仍需提高。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报告中对我国1101名大学教师进行文、史、哲基本常识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教师在中外历史名人、中外历史事件、哲学常识、文学常识上的认知均值分别为4.0000、3.1942、3.5590、4.7786,换算成百分制分别为80、63.884、71.18、79.64。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教师的文、史、哲基本常识整体水平较好,但对中外历史事件和哲学常识掌握水平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2 高等院校教师对增强课程审美情趣意识淡薄。审美素质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因素,良好的审美素质不仅对于高校教师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均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从现有的调查数据中分析,目前高校教师的审美情趣仍然停留在感知层面,具有审美理想但缺乏理性的审美修养,将审美作为一种休闲活动而缺乏对学生的美育意识。

例如,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中对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理工科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教师不能对“美”做出正确解释,50%的教师不会任何乐器;而“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显示,大学教师群体能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最高审美理想,对自然美和艺术美能够充分感知和喜爱,但对社会美和科学美缺乏重视;周鸣鸣(2000)等对部分大学教师审美素质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92.37%的教师对于在教学中运用美学理念表示认同,但有90.6%的教师表示不太理解在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

由于大学教师对科学美育缺乏关注、美育意识淡薄,加之大学专业化程度较高,运用美育教学方法的难度大,造成了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多数教师淡化课程审美情趣、忽视抽象科学概念的形象转化,致使大学专业课程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高等院校教师人文精神有待强化。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内在升华,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质,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教师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爱国与民族意识等方面。

“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显示,部分大学教师在责任心(岗位意识)、主动沟通方面缺乏认识,其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也较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虽然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强烈的民族观念,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国家现状持消极态度。有些教师不能用辩正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甚至将批判现实作为展现自己思想的方式,造成了对学生的误导。

华东理工大学对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的上百名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大学教师认同教师职业并表示乐于从事教育事业,但仅有4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全部精力是用于本职工作的;同时教师对高校改革的总体评价不高,仅有44%的教师认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有成效;部分教师不关心社会政治和学校的民主建设,教师自身价值观受拜金主义影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

4 高等院校教师的科学精神有待增强。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作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理应具有勇于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当前,高校教师虽然对科学持很高的欣赏态度,但追求科学的精神尚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对于捍卫科学仍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缺乏同反科学、伪科学斗争的勇气,有的则缺乏独立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行为方面无法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高等院校教师人文素质整体水平不佳的原因分析

1 “重理轻文”的影响——历史惯性的延续。目前我国大学教师队伍主要是由上世纪70年代初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和恢复高考后的大学毕业生构成。而对我国1000多所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每所大学中几乎有50%左右的教师是本校毕业的,大学教师“近亲繁殖”现象极为严重。这些大学教师的中学或大学阶段处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学教育一切以高考为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老师还是学生,均忽视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教育蒙上了一层功利主义的色彩。因此,这期间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足,而当他们走上大学教师的工作岗位时,即使已经响应号召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人文素质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正如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所述,“人文素质,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质。”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主义的诱惑与冲击。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慢慢走向市场,偏离了昔日“象牙塔”的运行轨道;特别是从1999年我国大学实行扩招以来,高校在通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办学之路上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的状态。相

对应地,作为高校教育主体的高校教师队伍则在盛行的物质主义诱惑与强大的工作负荷下负重前行。一方面,物质主义的诱惑使高校教师的个人主义思想占据上风,使许多能力比较强的年轻教师“下海”经商,造成高校优秀人才的流失;使留在学校的教师忙于拉课题、评职称,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教师在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双重变革中,不断处于适应新环境、新机制的应急状态,他们的生活职业压力增大。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增大集中反应在教师的不良行为、心理疾病、情绪和生理等方面,表现为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的暂时消退。就此而言,面临内外交困的教师们难以分出精力来博览文、史、哲名著并静心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质。

3 专业教育模式影响一一人文素质的提升还未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在我国河南省高校中所进行的调查显示,有90.4%的理工科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学科教学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而70.4%的文科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精神。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和我国高校传统的专业教育思想分不开的,我国高校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弊端,极大地强化了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的认识。反映在教学中就是“知识中心”、“学科中心”的观点。即教师认为知识体现了文化的共同性,是文化的核心,只有学问化的知识才是适宜教与学的,以兴趣、生活经验等为依据的知识不应纳入课程内容。该项调查虽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教师的整体情况,但却表明,大学教师对人文素质的认识还不完整,人文素质还并未提升成为大学教师的内在需求。

三、创新高校教师人文素质建设的培养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加强高校教师人文素质建设,提升人文素质水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一种创新型的培养模式。

1 体制创新——确立人文素质培养在教师培训中的地位。人本主义教育改革家罗杰斯鉴于世界处于迅速变化、充满矛盾、危机四伏的时代里,主张真正可靠的、有教养的人应该能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他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因此,提升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首要目标不能仅仅定格在培训的专业技术层面上,而应该站在人文精神培养的角度,促进高校教师自身的变化和学习,而学校仅从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知识视野、审美情操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2 观念创新——人文素质培养应被视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一个超越传统学习观念的理论是,学习应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教育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被教育者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被教育者能够成为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因此,在对高校教师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应注重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创造适宜教师提升人文精神的工作情境,从而使教师在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的同时认识到并主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3 途径创新——推动知识管理进入人文素质培养的前沿领域。知识依其性质,可区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两大类。隐性知识系指难以透过语言及文字等外在形式表达的知识,例如,个人所拥有但难以言传的技术、技巧及心智模式等均属隐性知识。而显性知识则指可透过语言或文字等外在形式表达的知识。知识管理就是要实现两种知识的转化与运用。知识管理是促使教师的内隐知识外显化的过程,进而提高教师在组织中有效地运用知识的效能。就此而言,高校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能发挥其自身具有的人文底蕴,提高教师人文精神的自觉意识,并使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基金项目:2008年度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德育决策咨询研究骨干课题《提升高校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部分成果

教师道德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下,高校教师背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与时代的重任,然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部分教师失德失范问题频出,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评价体系

一、引言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应当并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础与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成为了当代国家教育任务的重要承担者,高校教师的工作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息息相关,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学生成长、未来发展精密相连。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成为我国未来教育任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每位高校教师都奉行“师德至上”,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完成时代交与的光荣任务。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道德是道与德的结合,即方法、技术的道与品质、素养的德的结合,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道德问题。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起社会道德是整个构建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1]。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高校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着崇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学队伍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沃土上不断吸取养分,而缺乏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学队伍将使学校无法成为人才德育培养的基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和谐发展有直接而紧密的关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能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对我国未来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国家教育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说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习总书记的一席话,深刻体现出当今社会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国家的发展在于人才,在高端人才急剧稀缺的今天,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了高端人才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保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才品质息息相关,高校教师应认真审视自己神圣的工作,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有效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陶行知的名言:“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不是某一位教师的任务,也不是某一支教师队伍的任务,而是我国高校教师整体的任务。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工作态度、思想觉悟、执教能力、待人处事、工作态度、诚实守信都将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3]。教书育人是圣神而富有使命感的工作,只有将高校教师整体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做好,才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高校教师主要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

1.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

部分高校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教师本身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致其在教学工作中难以坚持正确的立场,不能全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当中。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庄严性、崇高性,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份普通的职业,应付了事,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课中照本宣科,课下不汲取世界前沿知识,不重视教学质量,不重视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意识淡薄[4]。

2.学术不端,师德失范

近年来,我国学者学术不端事件频发,部分学者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学术形象[5]。部分高校教师在科研压力下,作出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的事件一直存在,這是科学精神的亵渎以及对高校教师职业的不尊重。

3.物质化、利益化现象日益严重

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是人都是理性人,换句话说是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他永远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教师是一份光荣而责任重大的职业,教师也是人,人总有七情六欲,在当前利益至上的氛围影响下,有部分教师利用自己职业的特殊性、便利性,谋取私利,收受学生和家长给予的好处或金钱,极大地败坏了高校良好单纯的学术之风。

同时,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性是教学与科研并重,在职称晋升与高校年终考核中,科研项目得分占到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部分教师只重科研不重教学,以消极的态度敷衍日常教学工作,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学质量。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共创良好教育氛围

当前,我国已出台《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多项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和政策规定,在大方向上规范了我国高等教师的职业道德。但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够细化,指代不明,对具体的教师违法行为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与解释,这导致核定教师师德行为是否违法时不够公正。我问过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仍需要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细致化、明确化、公平化的明确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划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红线,督促我国高校教师尊重自身职业,重视教师道德,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2.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产业转型,体制改革,对于教师队伍来说,更应该将体制改革走在前面,进一步的体现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获得全社会的尊重与赞誉。同时,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是教师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工作,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有助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通过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评价来核定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质量,同时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改进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6]。

3.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教师自我修养

责任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肩负的重任,心中有责才能任重道远。在教师的岗位上,爱岗敬业的核心基础就是责任,每一个专业教师都必须具备一颗责任心[7]。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体制的改革评价对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来说都是通过外界手段来实现的,而从根本上、内核上改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途径只可能通过提升教师自我修养。帮助高校教师认识其工作的神圣性、重要性、责任性,帮助高校教师建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从教师内心深处体会教书育人的意义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人之儿女,己之儿女。”教师是一份神圣而负有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职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耳濡目染的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高校教师更需要正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高校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道德.[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1%93%E5%BE%B7/7931209?fr=aladdin.

[2]http://edu.people.com.cn/n/2012/0908/c1053-18954666.html.

[3]王兵.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3-74.

[4]颜雪珍.师范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之管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5-8+53.

[5]梁瑞贤.对近年来学术抄袭剽窃频发现象的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3:146-147.

[6]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7]孙明月.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J].金田.2015.6:154.

作者简介:

王玮琦(1998-),女,山东德州人,研究方向:投资与理财。

上一篇:创业能力论文范文下一篇:行政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