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

2023-09-21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年来,己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保障电网建设工作者的安全,但是这套管理制度还是不够完善的,需要不断进行摸索和改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电网建设工程特点及安全管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建设;工程;特点;安全管理

1电网建设工程的特点

1.1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建设工程的主体就是施工人员本身,如果其在施工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那么就很难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而且,在具体的工作中,部分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些施工人员由于专业技能不足,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愿按照相关的设计图纸来进行,施工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

1.2施工主体流动性较大

由于电网的施工工程分布的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建设人员到不同的地区对其进行施工和管理,改变作业的环境和地区。因此就会存在着较多的危险,而且这些危险也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避免出现危险,需要对施工工程进行科学的管理,不断提高电网建设工程的安全性。

1.3劳动密集,但技术含量不高

在大面积的电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但多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处于比较低下的位置,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导致事故发生的几率较高。解决这个弊端需要承包商在进行电网建设工程时,严格监控人员招收,实施竞聘上岗制度。在施工人员确定后,需及时给予安全教育和必需技能的培训。但现实是,真正能做到这些的并不多。

1.4电力自身的高风险能源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提升,项目工程的建设的复杂性越高,难度也越大,施工人员直接接触带电设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而且电力系统调试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从而为电网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2.1做好风险辨识、识别及预控工作

电力建设工程参与建设的相關方较多,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一般来说一个大型工程,作业面较多,各个施工单位或班组可能存在交叉作业,因此开工前应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制定行至有效的预控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

在电网建设工程进行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包括组织各个监管部门,同时要根据工程的安全程度来建立安全委员会,这样才能实现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全面地管理。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将责任落实到施工人员个人。在建设人员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能够增强其责任意识。只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要求,同时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定来对其施工的安全程度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整个电网建设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2.3完善项目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各项目启动之初首先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到位、明确岗位职责,以确保安全生产的风险预控机制、过程管理机制、检查督导机制、责任传递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得到有效发挥,体系运行中的安全计划、制度、检查、监督、台账记录、应急预案、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另外,为确保安全组织施工,每批进网施工单位,我们都会组织施工单位进行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安全培训,着力培养和完善项目管理组织和现场施工安全,并切实履行项目安全生产的职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4规范监理,提高施工的标准化

电网的建设需要专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来对其进行监管,这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这一监管机构要对施工单位的相关安全管理方案和设计规范等进行及时审核。如果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是其他的问题要及时改进和完善。然后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已经通过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方案来进行施工和管理,要严格按照监管制度来进行。因此要对监理机构和建立制度等相关的方面进行规范,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建设施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中施工的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育制度、安全施工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

2.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

由于电网的建设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在建设工程进行中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为了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需要组织开展一些检查大会或者是相关的竞赛活动,对于不符合施工的制度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按照不同季节和不同施工阶段,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覆盖的基建安全大检查,积极评价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状况,沟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隐患整改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施工项目部认真完成整改,并形成闭环管理。

2.6强化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落实

为保障施工安全,规范电网建设和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施工的过程中也应针对施工方以及施工人员,明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以此保电网建设项目的稳定施工,并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着重强调“三措”的实际实施。在组织措施上,各类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岗位的职责,要严格执行工作票,每个细节都必须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执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组负责人要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认真开好班前后会,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要认真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学习《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安全章程,及时传达上级下发的各类事故通报。在技术措施上,全体施工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提高责任心,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相应的技术措施,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安全措施上,工作负责人、安全员及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进入工作现场要认真检查安全工具和登杆工具,发现违章现象要及时制止,不听指挥的应令其立刻离开工作现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7强化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

基于电网建设劳动密集型的工程特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因此参与电网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具备的技能水平比较低,并且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使得施工人员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在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时增加了难度。针对这一现象,相关企业需引进一套竞聘上岗制度,使想要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学习与实践相统一,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管理人员应加强施工人员日常工作的监督力度,督促和教育他们将时间较多的放在提高自身技能方面,时间久了,施工人员的素质渐渐得到提高,安全意识随之增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也会大大降低。

3结语

总之,为了保证电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构建一套高效的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结合电网建设施工需求,对其进行修整和优化,借助现代化管理理念,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电网建设需要坚持实行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在保证“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再进行综合治理,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网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徐群.电网建设工程特点及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4,(12):165-166.

[2]唐志东.探究电网建设工程特点及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160.

[3]唐志东.探究电网建设工程特点及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

[4]廖日明.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现状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

[5]何伍桢.电网建设工程特点及安全管理分析[J].科技风.2017(03)

[6]谢云妃.如何加强电网建设工程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

(作者单位:昆明供电局计划建设部)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第2篇

【摘 要】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具有技术要求复杂、专业知识庞大、参与主体多元、资金数目大等特点,需要以科学的方式和手段才能达到合理、高效的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实质是对人的管理,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关系着施工参与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制度创新,以确保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可靠性。本文对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1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的。

1.1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相脱节,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相对比较滞后。因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时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统一规范和标准,所以安全管理工作盲目性、随意性都比较大。同时,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理念、模式等,相对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改进。传统体制下的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难见成效。

2、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实践中各种违规操作的行为非常随处可见。对于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中临时工作而言,特别是在配电检修操作过程中,无票作业现象非常的普遍。比如,配电修理工在没有详细填写修理票情况下,就进行修理操作,这很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对于部分需停电施工操作的工程项目而言,在没有停电、或者严格验电的条件下,盲目的进行施工操作,因此也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对于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处理而言,在没有切断电闸的情况下,或未挂地线时,就进行违章操作,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据调查显示,由于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责任机制,因此导致安全生产责任未能有效的落实到位,实践缺乏宣传、教育,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未真正的深入人心,因此也就缺乏主动避免安全事故的意识和积极主动性,这是最危险的信号。

2 加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2.1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当前电力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各个施工单位也都有其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然而,这些制度却没有被很好地执行,事实上,许多电力建设工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措施不落实、监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管理不严格所引起的,所以,仅有这些所谓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把制度落到实处。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并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用制度来统一认识、约束行为,对安全施工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消除安全隐患,将风险降到最低。

2.2加强风险控制。对于像电缆隧道、大型地下变电站、越江大塔等电力建设工程,施工难度比较大,重大危险源也很多,安全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预控,对重大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对于重大危险源、特殊危险作业,施工单位可以采取逐级上报的方式,确保上级监督部门监管到位。对大型构件吊装、临近超高压线路施工、特殊杆塔作业、重要跨越、地下变电站等比较重要、特殊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在严格审查并经许可后才能施工,确保从技术上规范重大危险源和特殊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一些难度和危险性较大、临近带电的工作,领导应到岗到位,亲临现场进行监护和检查,尤其是在跨越有电线路的施工作业中,必须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2.3 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来防范的,关键在于控制和约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事实证明,许多事故的发生是员工自身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因此,企业要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安全意识的高低与事故的发生率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安全意识越高,事故就发生得越少,反之,就越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积极营造珍惜生命、互相关爱、安全生产的氛围,让员工处于一种宽松、舒适、安全、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中,培养其积极、正面的思想,促使其以一种平和、自尊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安全理念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习惯。此外,施工单位还可以通过开展事故演习、预控训练等活动,加强员工的自我防护能力,增强其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素质,从

而有效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

2.4加强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检查是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时效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某些员工由于安全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往往不能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经常会出现领导和监督人员在时一个样、不在时另一个样的情况。因此,加强施工作业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是相当有必要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等共同组成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对现场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以及施工工器具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降低风险。发现违章行为时,必须严肃处理,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员工之间也应相互监督,发现他人有违章现象时应及时制止。

2.5 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安全责任考核方案,可以按月度或季度进行,建立长效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考核结束时,要将结果公诸于众,并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对于考核结果比较好的部门和个人,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考核结果较差的则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重赏;相反,对于发生安全事故、人身伤亡或是造成重大设备损坏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重罚。在安全责任的奖罚机制中,不能搞象征性,要认真执行,奖励要从重从快,迅速兑现,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处罚要坚决、公正,一视同仁,罚得有力度,真正起到警醒作用。通过奖罚机制,使员工明白安全才是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的第一要务,把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到实处。最后,还要健全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要认真进行分析、查处,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3 结束语

安全管理作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任重而道远。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安全生产放在工作首位,应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进行。如何提高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电力建设单位开展工作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海.关于电力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任建军.简述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

[3]蔡伟斌. 电力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探析[J]. 中国科技投资,2013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环境; 安全管理;目标

1.加强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1.1 有利于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证机制的形成 通过实施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能够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即形成了施工企业负责实施安全管理、监理单位对安全监督和政府对安全监管,从而保证通信建设市场领域的安全生产。

1.2 有利于提高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国家通过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三重监控,即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施工单位自身的安全控制、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改进市场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监理单位的介入,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进行时时的监督管理,改变以往政府被动的安全检查方式,从而提高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1.3 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发生通信工程建设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原则是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缺少不了监理单位的参与,监理工程师是既懂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又懂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士,有能力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消除,从而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了国家公共利益。

1.4 有利于实现通信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通过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通信工程质量,也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工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投资的正常回收,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2.加强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依据

2.1 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包括《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

2.2 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包括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2.3 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建设工程合同 监理单位应当根据两类合同进行安全监理,包括监理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业主与施工承包单位签订的有关工程建设合同。

3.加强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原则

3.1 设计单位要在预算中列支安全生产费,建设单位要保证工程安全生产费及时划拨给施工单位。

3.2 施工单位要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3 监理单位要认真编写《安全监理细则》。

3.4 工程管理各方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综合检查,安全重点部位要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隐患,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

3.5 通信建设工程要坚持“三同时”原则,即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6 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4.通信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内容

4.1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施工单位负责人要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常抓不懈,形成责任制,层层落实,并且每年都应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交纳一定的安全生产保证金。生产部门经理作为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对本部门全年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控,每个工程项目都要设立专职安全员,对工程安全重要部位要随时进行抽查,发现隐患立即消除。

4.2 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制定管理目标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事故隐患。制定安全生产奖惩措施,做到有奖有罚。

施工项目负责人要认真组织编写《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查找事故隐患,确定安全生产具体目标,指派专职安全员,要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并随时进行检查,尤其是安全关键部位的防护措施。

4.3 重视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技术水平 对员工进行定期教育考核,将通信工程建设安全技术知识列为员工培训、考核内容之一,保证所用员工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素质。因此,培训工作不能走过场,一定要强化细节,坚持不懈。尤其是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一定要把安全生产培训放在第一位。

4.4 保证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 施工单位对现场安全设施重视不够,通信工程建设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安全设施、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是安全控制的基础。无论建设单位在施工合同中有无单独列支安全生产费,施工单位都不能在施工中减少或不投入安全生产措施费,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到位,安全防护用品必须齐全,而且必须要投入使用。

4.5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防范,重点落实 通信施工企业各级安全负责人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现场安全员要经常性检查工程中的安全生产情况,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要做好班前安全教育工作,强调当天工作中的安全重点部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重点部位,要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制止,并提出整改意见;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要随机对各个施工项目进行抽查,必要时对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现场要专项检查,并跟踪监控,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总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企业应大力提倡和弘扬安全生产的决心和信心,有完善细致的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和措施,切实实施安全生产的奖励,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郭劲光,吕芳泉.《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务实手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第4篇

一、影响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因素

(一) 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内容不全面

为了更好的保障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首先要明确影响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因素、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内容不全面, 随着建设体制不断发生改变, 人们将更多的监督管理重心放在了桥梁和隧道施工上, 但是对于工程整体质量以及工程建设安全性关心程度不够, 影响了公路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工程监理和施工基础之上的, 如果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 招投标工作也没有有效的展开, 那么实际监管就会缺乏系统性, 仅仅是流于形式, 根本不能起到真正监督管理的作用, 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安全事故也频发, 很多安全事故后果严重, 严重威胁着国家的财产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造成的额外损失巨大。

(二) 出现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问题时行政处罚力度不够

一旦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安全监督和管理问题出现, 不能有效的进行行政处罚, 管理力度不够。公路工程监管的主体仍然是政府, 但是当前行政处罚制度不规范, 政府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执法权, 针对违规违法行为仅仅是给予较轻的行政处罚, 导致一些施工主体钻了处罚的空子, 出现偷工减料, 管理缺失等现象, 严重威胁着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质量。

(三) 公众对于监管机构的工作不支持, 缺乏理解

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的效率, 离不开监督机构的有效监督, 公众对于监督管理机构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是保障监督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但是当前的现状是公众对于监管机构的工作支持程度不够, 理解程度也不够, 不能就违法违纪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公众片面的认为一旦有质量问题发生, 监管部门就需要负主要的责任, 没有正确的认识责任的主体, 导致监管机构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 一旦有质量安全等问题出现不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甚至还会有不必要的纠纷出现。

(四)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专业人员欠缺

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员的参与, 但是从发展近况来看, 社会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不愿意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公路工程的建设中,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工作条件恶劣, 工作待遇不理想;其次一些企业不重视人才的继续发展和培养, 使得大量的技术人员无法施展自我, 无法提升自我, 出现大量人才流失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对于工程整体质量以及施工安全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如何有效的开展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一) 理解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 尊重其管理的主导性

提升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质量, 首先要理解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 尊重其管理主体地位, 在足够的理解下才能够配合管理, 政府主管部门才能够将自身正常的职能发挥出来, 保障执法工作公正公开。在政府监督管理工作的主体性明确以后, 还需要结合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 不断完善优化监督管理过程, 将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消除, 将监督管理机构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 促进监管体系不断优化, 不断整合

促进建筑管理体系不断优化, 不断整合, 对于执法监管准确程度以及公正性不断提升。在实际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 结合监管机构人员的配置情况适时调整, 例如在一个岗位上安排三名监督人员, 监督人员之间相互监督, 相互督促, 保障监督工作真正公正公开。当然监管职责必须有着合理的分工,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保障执法活动自身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各级监管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本着为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充分负责的态度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 将监督管理落到实处。

(三) 促进公路工程建设监管告知体系不断完善

公路工程建设监管告知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每一方都享有合法的工程知情权, 各方在详细了解质量安全监管内容, 义务, 方法的基础上, 保障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将施工方自我监督, 自我检查的积极性提升, 在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重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提升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保障公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建立在完善的工程建设监管告知体系基础之上的。

(四) 反思现有的监管策略, 不断优化和改进

之所以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不理想, 主要是现有的监管策略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所以公路工程建设方有必要深入反思现有的监管策略, 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结合工程实际不断优化和改进现有的监管策略。此外还需要坚持科学合理, 公正公开的监督原则, 在实际监督工作中, 将各项评价指标真正落实好, 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其中, 保障各项检查内容能够得到真正的反馈。

(五) 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

为了提升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水平, 提升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是关键的一环。企业重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定期考核, 定期培训教育, 通过考核的结果反思培训过程, 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和可靠性。此外还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将更多先进的技术措施应用到其中,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研讨会议, 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为公路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展开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是保障整体工程建设保质保量, 顺利展开的关键, 但是现阶段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作为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方, 必须反思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工程实际, 选择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对策, 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监督水平。

摘要:公路工程建设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蓬勃发展着,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打造品质一流的精品公路工程是关键。所以为了更好的推动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展开, 发挥公路工程建设的优势, 重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但是从根本上考虑当前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做的并不到位, 存在很多突出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着公路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展开, 不能保障工程整体质量, 影响公路工程的后期使用, 所以必须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明确, 然后结合公路工程建设实际, 选择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加以应用, 将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提升, 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安全的展开是最根本的。该文章结合本人多年的工程建设经验, 总结了几点提升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

参考文献

[1] 何宝军.浅谈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 (9) :343.

[2] 盛俊潮, 张彩刚.浅谈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C]//二零零七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论坛.2007.

[3] 杨晋.浅析公路改建工程施工路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6 (18) :87-88.

[4] 周磊, 施海峰, 邱雪潮.浅谈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1 (2) :190.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 近年来,粗放管理、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弄虚作假、施工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建筑行业基建工程类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只有通过实事求是原则的贯彻、应急设施的建设、预案体系的完善与落实等措施,才能够降低基建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关键词] 新形势 基建工程 安全事故 应急管理

在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建筑施工已成为当今社会上的事故高发行业之一。在建筑工程当中,不但要加强安全管理与技术培训,还应做好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基建工程的事故风险分析

(一)事故风险特点

具体来说,基建工程的事故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偶然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从客观性来说,基建工程的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不能够消除风险,只能够去预防风险。因此,基建单位首先就应该明确这一要点,并且理清对待风险的态度。因为,事故风险虽然不能够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在有限的条件和能力之下去尽可能避免,以此来减少事故风险带来的损失。另外,从偶然性的角度来看,事故风险是一个随机的现象,而且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虽然工程事故的发生毫无规律可言,但是必然遵循着一定的运动规律。因此,相关的基建单位应该加强对事故风险的统计和研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然后应用在事故风险管理中,提高对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效果。从多样性的角度来看,造成事故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应对事故风险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想更好地防范和应对事故风险,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可控对策来实现。

(二)事故风险的产生

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建工程安全事故的發生途径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人的不规范操作,其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其三是环境问题,其四是其他的不安全因素[1]。人的不规范操作,包括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管理人员的指挥出错等。这些因素的影响,轻则会导致相关的施工设备被损坏,重则会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设计中,必须要严格规范人的操作行为,确保各项操作都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而在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包括机动车的制动系统失灵以及脚手架搭设不牢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安全事故。所以,在基建工程的施工中,需要严格把控各项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确保其都处在正常、合理的运行状态中。在环境问题方面,包括施工地区高温、多雨、洪涝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基建工程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财产的损失。在其他因素方面,包括项目人员对于安全风险考虑不充分、设计部门没有做好施工设计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二、基建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管理

对于基建工程来说,安全施工是重要前提,安全管理是其中的根本。近年来,为了能够确保施工安全,相关的监管部门在积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施工单位并没有对这一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从实际情况来看,某些建筑施工单位在分包工程项目时,没有严格审查承包单位的资质,为了谋取利益而将工程承包给不合格的单位。另外,某些建筑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评估体系,没有对承包方进行科学、全面的审查,导致某些缺乏建筑资质和建设能力较弱的承包方存在于市场中。在当前社会上,基建工程层层承包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安全问题成为建筑施工中的一大问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单位和承包方就会互相推卸责任。除此之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粗放管理、野蛮生产、监督力度不够的情况,也为基建工程的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建筑行业中的生产形式,主要为大规模集中式半自动化生产。由于工程的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大,所以建筑施工行业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对于施工人员的大量需求,导致建筑施工行业进入了很多非专业人士。实际上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不仅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学习能力比较差,缺乏专业的技能,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施工意识。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着野蛮生产的现象,会出现很多违规操作现象,给现场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现实中由于工期等其他因素,大多数的施工人员很少去参加专业的安全考核,这就导致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认知,缺乏对突发事故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出现违规操作,成为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问题[2]。

(三)施工环境比较差

基建工程的施工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而且施工操作经常会受到周边或者是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交通、雨雪、高空等,施工环境比较恶劣。这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也会为基建工程的施工操作带来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三、新形势下加强基建工程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

对于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工作人员都是其中的主体,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和稳定的关键。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应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生产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影响,以便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对于基建工程的建设来说,应急管理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做好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一)优化施工环节管理

在新形势下,要想充分加强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就必须充分优化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现场不会埋下安全隐患。现实中相关的负责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各种材料、器械的摆放都足够规矩,确保建筑垃圾能够及时被清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安全。另外,应该及时预测天气情况,考虑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减少气象原因对施工操作的影响。

(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新形势下,基建工程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要确保施工人员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从实际情况来看,建筑行业中的生产形式,对于人工的依赖是比较大的。由于施工人员大都是农民工,对于安全施工的了解不够全面、专业,施工单位应该在开工之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掌握到相关的施工技术,确保他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安全施工、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规范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积极地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管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其一,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確保其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二,在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时,应该确保基建工程的建设过程与应急计划保持紧密联系,从而确保应急计划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其三,在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中,还应该将重点岗位、关键人员进行全面覆盖,以此来提高应急预案管理的执行效果,确保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这样即便出现安全事故,也能够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进行应急处理,将危害控制到最小[3]。另外,在应急管理中,应急预案的落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基建工程的安全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在落实应急预案时,应该充分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应急预案工作的重视,采取相应的过程把控措施,严格把控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和落实效果,以此来加强对施工环节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最终达标。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根据对各个生产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应该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落实效果,确保基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基建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通常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在新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减少安全事故,降低安全事故的影响,建设施工单位还应该积极树立起“事故必然理念”,做好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攀峰.火电厂基建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及管理策略[J].居业,2019(10):172,174.

[2]杨佳,黄玥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成本要素构成及分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07):143-149.

[3]张迅.应急救援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J].今日农药,2019(04):25.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第6篇

一、《条例》修订的背景和过程

为适应北京市燃气行业初期快速发展的需要,规范市场环境,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2006年11月召开的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部《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并于2007年5月1日正式施行。

(一)《条例》修订的必要性

《条例》实施十多年来,对加快燃气设施建设、发展首都燃气市场、提高燃气普及率、保障燃气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运行对天然气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燃气市场结构的变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各类用户用气的需求变化等,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供应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使用安全管理薄弱等。特别是近年来燃气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管理形势比较严峻。原《条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发展和城市燃气供应精细化管理的新需要。

(二)《条例》修订的工作基础

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抓好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燃气行业主管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聚焦燃气安全管理突出问题,区分轻重缓急,进行探索实践,为《条例》修订奠定了实践基础。一是编制出台《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发展建设专项规划》,实施液化气气源供应特许经营制度,优化布局全市液化气供应体系。二是与城管执法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供气企业和用户的安全主体责任。三是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合印发《办理盗窃燃气、破坏燃气设备设施违法犯罪案件的工作意见》,为严惩违法行为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法律制度,积累了有益经验。

(三)《条例》修订的主要历程

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燃气安全隐患,加强燃气管理,提升燃气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修订列入2020年立法计划,并成立工作专班。从1月开始,各项工作紧锣密鼓,环环相扣,有序推进。4月中旬,专班领导带队多次到北京燃气集团、北燃实业集团、北京液化气公司开展专题调研,听取50余个市区相关部门、众多用户和燃气企业的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广泛听取修法意见建议,并书面征求了20余个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就重点难点问题与相关部门反复协调。在修订草案报送人大常委会一审之前,即政府调研起草阶段,工作专班对条例的修订思路、核心条款、制度设计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对主要修改内容达成了共识。经北京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同意,修订草案经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后,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四次党组会议研究了《条例》的立法工作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正式报送北京市委。9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二、《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

新的《条例》由原来的七章五十三条修改为七章七十二条,主要的修改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明确安全监管的总体要求,统筹燃气事业发展

发挥燃气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将燃气气源和种类、燃气设施建设要求、燃气安全保障措施和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管理规范等内容纳入燃气发展规划(第七条);同时,对企业开展燃气经营活动的,增加了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等许可条件(第十六条)。

明确了城市管理、城管执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和消防救援机构等部门的监管职责(第四条)。

建立燃气供需状况的监测、预测和预警机制,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加强对用气供需的整体统筹(第十四条)。

推动减少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使用,授权市政府根据燃气发展和燃气管网建设情况,制定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替代措施,划定禁止和限制瓶装液化石油氣使用的区域,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五条)。

(二)明确燃气供应企业的安全管理规范,保障燃气安全稳定供应

创新燃气经营许可实施方式,明确本市对管道天然气经营、瓶装液化石油气气源供应实行特许经营(第十七条)。

规定本市实行瓶装液化石油气实名购买制度,燃气供应企业应当如实记录用户基本信息及气瓶相关信息(第二十四条)。建立瓶装液化石油气直接配送制度,明确非居民用户购买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由燃气供应企业统一配送、安装气瓶,提供用气安全检查服务。居民用户选择直接配送方式的,燃气供应企业也应当提供用气安全检查服务。逐步推进居民用户购买瓶装液化石油气直接配送(第二十五条)。

明确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应当从取得特许经营权的气源供应企业采购气源;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应当来源于燃气发展规划确定的服务区域内的充装企业。燃气供应企业应当按照规定逐步建立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第二十六条)。

明确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发现燃气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有权责令立即排除,要求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第五十条)。燃气供应企业因故关停的,由城市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督促企业做好相关安全处置工作(第五十四条)。

(三)明确燃气用户用气规范,加强燃气供应企业保障责任

明确燃气用户应当对燃气使用安全负责,由燃气供应企业加强对燃气使用安全的服务指导和技术保障(第五条)。

明确燃气供应企业受理非居民的用气开户申请的,应当对其用气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得与其签订供用气合同,不得供气(第二十条)。

明确燃气供应企业定期实施免费入户安全检查(第二十三条);用户无正当理由拒绝安全检查,或者存在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的,燃气供应企业应当对其暂停供气或者限制购气(第三十一条)。

明确燃气用户应当安装、使用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设施设备、燃气燃烧器具和安全保护装置等(第二十七条)。

明确不得向签订供用气合同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购买燃气等一系列安全用气责任(第三十条)。

对燃气供应企业和用户之间的燃气设施维护、维修责任,以及相关费用承担作了具体规定(第三十三条)。

(四)健全燃气设施保护机制,防范燃气设施安全事故

要求建设单位与燃气供应企业在施工前共享燃气管道安全防护信息,查明地下管道信息资料,组织制定安全保护方案,签订安全监护协议(第三十七条)。

要求施工单位负责落实安全保护方案,监理单位发现地下管道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者暂时停止施工(第三十八条)。

明确燃气供应企业应当履行施工现场指导等安全监护责任;发现工程施工未签订安全监护协议或者未制定安全保护方案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向执法部门报告有关情况(第三十九条)。

针对盗用燃气和损毁燃气设施,健全了行为认定的技术支持和行政执法机制(第四十六条)。

(五)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对本次修订新增的需要规范的内容逐项增设处罚措施,包括燃气供应企业实施安全检查、瓶装液化石油气直接配送和向存在安全隐患的用户供气等(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

对原条例已规定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从事燃气经营活动和用户违反安全用气规范等,按照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上位法,提高罚款额度,加大处罚力度(第五十五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条)。

此外,新增一条作为第七十条,与北京市街道、乡镇综合执法等相关规定做好衔接,为开展燃气管理基层执法活动预留了空间。

为适应燃气管理重心由注重事业快速发展转向强化安全管理规范的需要,本次修订设计了严格的燃气安全管理制度,以实现以下三个管理目标和要求:

一是全覆盖。将燃气管理规范从管道燃气扩展到瓶装液化石油气,加强气瓶充装、存放、配送和使用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

二是全链条。细化燃气供应企业的安全供气责任和安全用气服务保障责任,强化燃气用户的安全用气责任,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筑牢全链条安全防线。

三是全方位。加强市政燃气管道及其周边范围的安全保护要求,落实建设工程施工各方的地下管道保护责任,明确用户燃气设施的维护、维修责任,全方位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三、持之以恒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

为更好地推动《条例》走进千家万户,将贯彻落实新《条例》转化成每个居民的自觉行动,按照北京市贯彻落实《条例》动员部署大会要求,市级燃气主管部门制定了工作方案,并陆续制发相关配套文件。

(一)落实各方法定责任

一是进一步细化燃气供应企业承担的供应保障、安全生产和用户服务等主体责任,细化燃气用户承担的用气场所安全、用气设备设施安全、正确操作使用燃气和燃气燃烧器具的主体责任。

二是联合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道路运输和城管执法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好各自涉及燃气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职责。

三是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按照《条例》规定,将燃气使用安全纳入各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范畴,细化工作内容,督促抓好落实。

四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各区政府进一步规范和明确街道、乡镇承担的燃气监督检查职责和行政执法职责,建立台账,掌握情况,引导居民向合法供气企业购气并形成固定服务关系,发现和打击气贩游商等非法经营行为。

五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查处燃气供用气违法行为的执法裁量标准,确保科学公正执法。

(二)加强普法宣传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条例》宣传贯彻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分期分批组织全市城市管理及相关部门、燃气供应企业、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和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专题培训,全面细致解读《条例》的章节、条款。通过电视台、电台、官网和纸媒等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条例》的工作内容,营造安全、科学、节约使用燃气的社会氛围。

(三)及时出台配套文件

《条例》的规范运行离不开各项配套文件的出台实施。市级燃气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发挥牵头作用,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加快配套文件制发速度。这些配套文件主要包括:修订出台居民和非居民燃气供用气合同,修订出台燃气供应企业对用户安全巡检的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瓶装液化石油气实名制购买和配送管理办法,制定出台推广应用智能化燃气计量表和户内安全防护装置的支持政策,制定出台加强出租房屋燃气使用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强化施工作业对燃气设施的保护措施,等等,切实保障《条例》良性运转和取得实效。

学习贯彻落实《条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燃气企业和广大用户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履行法定义务,推动《条例》落细落实,促进燃气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首都能源供应更稳定、更安全,人民群众增添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荣荣)

上一篇:小学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乡镇政府对低保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