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私有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022-10-18

1基于私有云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1.1校园信息的整合问题

随着数字校园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应用, 有关学习、科研、管理等校园有关的信息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综合应用。但它们大多采用不同厂商的应用系统运行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这不免就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从而导致信息的冗余以及信息的不一致。在智慧校园信息建设中, 必须通过对已有的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进行信息整理、系统优化, 构建适合智慧化校园的系统模型和系统架构。

1.2校园信息存储与安全问题

随着数字化校园与智慧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深入, 以及4G网络、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校园的信息将会成倍增长, 靠传统的几个服务器来解决这类问题, 是远远不够的。更谈不上与多个学校进行信息、资源等的共享。因此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信息访问的安全性, 就成为了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1.3智慧校园信息平台面临的新的挑战问题

以往的信息化校园系统大多依据互联网基于WEB服务或桌面应用而开发, 而今无线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 如何借助私有云平台, 重构校园信息系统架构, 开发出适用于各类终端应用的智慧校园系统, 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基于私有云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

本课题在现有数字校园和私有云计算基础上, 对智慧校园系统做如下的设计。

2.1智慧校园信息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在整合现有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上, 结合私有云、物联网等技术, 将智慧校园的总体框架设计如下图。可将智慧校园分为资源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以及服务管理中心。

2.2智慧校园资源管理框架设计与技术

在资源管理中心, 经过感知层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采集, 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信息收集、传输, 采用云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储、监控以及管理等, 结构框图如下所示。

在感知层里, 应用条码、射频、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传感技术, 采取预定的协议, 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等的连接, 应用信息交换等技术, 得到智慧校园原始基本数据信息。

在网络层, 应用通信技术、编码技术和不断完善的网络技术, 将感知层的基本数据信息传输到私有云平台。

在平台层, 运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 对从感知层传来的数据信息进行资源分配、数据存储、安全管理以及实时监控。

2.3智慧校园信息管理框架设计与技术

在组建的智慧校园资源信息平台基础上, 通过云计算技术和方法, 构建智慧校园数据中心, 并为智慧校园的智能应用提供服务。其结构框图如下。

数据中心是智慧校园信息系统的核心, 由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文件数据库、数据仓库等组成, 是信息服务、智能应用基础。

技术处理中心运用云计算、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 将感知层、应用层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类存储到数据中心, 为智慧校园提供信息处理支撑。

公共服务中心是智能应用的综合公共模块, 为智能应用公共信息服务和智慧应用开发提供接口API。

2.4智慧校园应用管理平台框架设计与技术

在智慧校园信息平台上, 应用成熟的信息开发技术, 构建智慧校园云端服务器应用平台以及用户体验中心, 其结构框图如下。

应用服务中心及统一门户信息, 是智慧校园的业务处理中心, 它分为智慧管理、智慧办公、智慧图书、智慧科研等信息管理功能, 为不同终端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

技术支持中心是构建统一门户信息的技术关键, 应用这些技术进行公共信息功能封装、智慧管理功能封装, 并为移动终端桌面终端等提供统计的接口。

用户体验中心, 是根据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 应用Java、.net、android、i OS等开发工具, 进行智慧校园信息展示应用。

3结束语

本文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 对智慧校园信息系统框架和关键技术做了总体概述, 为进一步进行智慧校园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随着物联网、云计算、通信技术等不断发展和完善,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的建设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坚信无处不在的智慧校园应用有着美好的前景。

摘要: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化和完善。随着3G网络、4G通讯以及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 又对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私有云下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进行阐述, 为当前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私有云,智慧校园,架构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中国电化教育, 2014 (9) .

[2] 黄荣怀, 张进宝、胡永斌, 等.智慧校园:智慧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发教育研究, 2012 (4) :12-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究下一篇:浅谈分布系数公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