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之徐本禹

2022-07-11

第一篇:感动中国之徐本禹

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事迹感想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看到徐本禹的事迹,记得到处还是在读书,还没毕业,当初真的为他具有这种献身精神感到钦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花朵,也许不能这么形容,但是如果不是可爱,谁又会放弃在城市的生活(虽然活得也是很累)跑到一毛不拔的贵州,穷僻的山村去教书!因为我来自农村,我知道生活的辛苦!贫穷的可怕,没见过的人

是难以想象的。虽然我读书的时候没有贵州的那么苦,但是我也是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住校,要管理自己的吃住,洗米,拿饭盒(我们是自己拿饭盒到学校统一蒸饭,熟了后就到自己去拿),叠被等等,有时候想想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我知道,我们家的小孩现在还是在重复一样地生活,因为农村还是那么穷,没有改变,虽然天天在农村问题是重点,重中之重,但是又有谁理呢,真的官事情呢。虽然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校,但是最苦的不是孩子?最穷的不是学校吗?谁知道,看书点煤油灯,脸都黑了,烟熏的,因为学校一下自习就关灯,自己想在看书就只有如此了,因为没钱买蜡烛。谁知道,学生喝的水是河水,尤其发洪水的时候,谁都红了,每次吃饭,饭盒下面都是一层沙子。现在写到这,才又回忆起来了,原先都几乎淡忘了。谁知道,一个礼拜只吃一个菜,还是干菜,只有如此才不会臭掉,坏掉。我记得我当初老贫血,营养不良!导致发育都比较晚,十六岁才开始发育,那时候都初中毕业了!但是既然如此,农村的孩子读书质量还是没有改善,升学率还是那么低,我记得我们的外语老师的嘴巴都是歪的,因为他得过中风病。吃的苦中苦,方原创网站wenmi114.com为人上人,这只不过是骗苦中的人一种愚昧的手段而已!教育质量那么差,为何还要和城市的孩子一起统考,这难道就公平吗?不,农村的孩子从开始就知道世界就没有公平!城市的孩子那么多得练习本,辅导书,虽然也很苦,但是农村的孩子什么都没有,只有和书一起发下来的练习册!有人会说,那样多轻松啊,是阿,但是考不上就意味着要当农民,在城市人的眼里就是民工,即使来城市打工,没有任何保障,为城市作出那么大的贡献,人家还是看不起,因为什么,是农民!难道农民就不能够来城市,难道这就不属于中国吗?难道他就不是中国的公民,中华民族的一员吗?

农村的的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考上大学,多么不容易!即使考上了,又有多少人读不起大学呢?因为交不起,整个家庭一年不吃不喝都不够大学一年的学费,使这种事情我亲眼见过,生活就是那么无奈。表面上社会一片繁华,稳定,但是又有多少农民工的辛酸泪!

徐本禹,真的很钦佩,敬佩你,但是,就是如此,我还是说,你这样难道就对的起你的父母吗?父母艰难万苦培养你,虽然不能用为了上大学倾家荡产来形容(因为根本就没什么家产),你还能让父母过着,继续过着如此辛苦的生活吗?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贫苦孩子接受教育,真的很伟大,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亲人啊!怕就怕在“子欲养而亲不在”,到时就后悔莫及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如此吗?你说你有时候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是因为这个原因吗?真挚地祝福你身体健康,你父母身体健康!!

虽然你的力量是渺小的,就像你说的,你就是一滴水,是阿,整个教育的兴起岂是一个人能左右的,这关系到整个体制的改革,政府的投入,教育得投入,官员的良心,廉政和公德,要不然,即使投入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我也见过,我们家有一个非常陡的坡,车很难翻越,国家拨了十万下来专门整理这个坡,可是到了我们村的手里差不多一万了,这能干什么呢?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坡依然如故!真是陡坡依旧笑贪官。

因为你的事迹,是那么多小孩的条件改善了,但是你想过没,这并不是你多么的伟大感动了当地政府,如果是,报道之前,为何没有改善呢。而是你的出现,使当地的政府出名了,社会知道了,民众知道了他们的学校是那么落后,教育投入是那么渺小,这个时候,再不改善,他们的仕途就怕神仙也就不了!也许看法有点偏激。但是无论如何,因为有了你,毕竟改善了好多好多,在这里对你说声谢谢!你是我们的骄傲,但是不知道这样英雄般的光辉戴在你的头上,会使你负担更重,还是勇气更足!我想,万一那天你累了,你就停下来休息,不要管那么多,荣誉也罢,光环也罢,都是身外之物。停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的事业,好好孝顺父母!如果你愿意一辈子如此,那样的人生是高尚的,美丽的,但是却是辛苦的,苦涩的,你苦,你父母也苦,希望你能明白。

虽然我也出自农村,知道农村教育的可怜,理解你的事业,但是我不能选择和你一样的道路,我又许多东西放不下,我没有你那么伟大,在这里说声对不起,现在得我是北漂一族,虽然在父老乡亲的眼里,我已经跳出农门。但是我知道,我只不过又成为了一个北京的“农民”,虽然不用锄头,犁和钯,但是用的是脑子,因为我也一无所有,这也许所有农村出来的孩子的现状!我想,当我有了事业,有钱了,我会在

第二篇: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有一个平凡的名字——徐本禹,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徐本禹家境贫寒,考入大学后,被列为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他到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甚至没有一件御寒的冬衣。是同寝室一个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一件夹衣。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别人的温暖。他说,是这件夹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特困生自强奖学金”,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

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同时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能考上研究生对于徐本禹和他的家庭来说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当年支教的岩洞小学的孩子们那渴望知识渴望外面世界的目光使他不能忘怀。经过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和与家人、学校的商量后,他暂时放弃了深造机会,回到贵州实践自己“阳光下的诺言”。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为他保留研究生学籍两年,支持他的行动。

2003年7月,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为了保证他的基本生活,学校团委和他所在的经济贸易管理学院为他提供了生活补助。后来,贵州团省委将他补入贵州扶贫接力计划。徐本禹深受感动和激励,每月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节省出一半的钱,用来资助当地孩子上学。他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使当地教育条件迅速得到改善。

2003年7月,他从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的狗吊岩村转点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大石村继续义务支教。获悉这一情况后,华中农业大学捐资8万元为大石小学修建新校舍,对徐本禹的支教行动给予了更大支持和鼓励。徐本禹任大石小学名誉校长,并先后被授予贵州省毕节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杰出青年志愿者标兵”称号。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价值,只有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并有监督自己的人生信念,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做最大的贡献。徐本禹的这种奉献精神,这种实现自我的价值观,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他用自己的激情和坚持点燃了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心灵。他带有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在山谷中回响:“你们不比别人差!”他在志愿者小屋中抒写他对贫困孩子们博大的爱。

我认为人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伸展出生命的张力。有许多曾经经受过困难的人通过别人的帮助重获阳光,但鲜少有人用实际行动传递这样的爱心,当“回报社会”几乎要成为一句空话的时候,徐本禹来了,他用自己的责任感和坚持唤醒了人们心中的感动和良知,我认为他的伟大就在于他在艰苦的条件中坚持了下来,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和责任,他是真正的,播撒爱心的伟大实践者。

良好的价值观有两个方面,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精神建设,注重用价值观来实现凝聚和引领,但价值观的形成贵在自觉,难在养成,重在持之以恒,价值观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有效凝聚我们这个国家,尤其是凝聚年轻人的意识形态,我们需要更好的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服务,实现自我,用自己的力量去造福更多的人。明天的我们将会怎样,也许现在还不能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答案必定是是丰富多彩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 一位支教老师的感人故事:感动中国: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2004感动中国颁奖词

播种者:徐本禹

文/杨凤山

徐本禹,一个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普通大学生,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当他站在央视的领奖台上泪流满面地向人们讲述他执教的那所小学,以及他深爱的那群孩子时,观众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出来。他本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而他却放弃了令众多学子羡慕的公费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徐本禹的事迹感动着国人,更感动着大水乡贫穷而又纯朴的父老乡亲。 贫寒少年

从徐本禹有记忆起,就知道村里最矮的土坯房是自己的家。父亲教了一辈子乡村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公办教师后,工资才涨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所以,1999年初秋,当他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武汉,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时,心里是忐忑的、茫然的。他知道知识可以改变贫穷,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念完大学。 其实,徐本禹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早已被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看在眼里,挂在心里。不久,学院将他列入特困生进行帮扶,为他安排了一个打扫楼道的勤工助学岗位。当他领到第一笔勤工助学报酬时,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人;当他看到同学们走过干干净净的楼道去上课时,他发现自己是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他从领到的50元报酬中取出7元钱买了两斤瓜子跟同学共享劳动的收获,剩下的43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用来资助山东费县一个叫孙姗姗的特困小学生。他后来回忆道:“钱捐出去以后,心里特别的高兴,毕竟是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徐本禹在大学的四年中,通过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困难补助、特困生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得到上万元的资助,此外还得到老师、同学和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这些爱的甘露滋养了徐本禹的心灵。 2002年秋,徐本禹作为华中农大唯一的学生代表出席了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并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在这年,他还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6000元国家甲等奖学金,学校为他免了全年4000多元的学费。2003年夏,他完成大学本科学业,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同时还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生。 山谷阳光

徐本禹为什么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呢?

那是2001年12月一个晴朗的周末,徐本禹像往常一样乘公交车穿过繁华喧嚣的街道,从武昌去汉口做家教。在做家教的过程中,他不经意地读到《中国少年报》上一篇报道《当阳光洒进山洞„„》: “当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五个年级146名学生,三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他想起在乡村小学教书的父亲,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觉得这一切是那样熟悉,又那样陌生。

2002年6月,徐本禹同另外四个同学组成了赴贵州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狗吊岩村,行李还没有整理好,徐本禹就直奔魂牵梦绕的岩洞小学。他后来写道:“当我走进岩洞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岩洞里的教室仅仅是用两堵一人多高的墙隔开的,中间是过道,南边是

一、四年级复式班,北边是六年级。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无论怎么也想不到这里的条件会如此差。”

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深深震撼了徐本禹。不少农户辛勤劳作一年,收获只够吃半年,无力供孩子上学念书。最让徐本禹受不了的是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神。那一双双纯净如山泉、明亮如水晶的眸子,一眨不眨地望着你,那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

二十多天的社会实践一晃就结束了,徐本禹要回校继续他的学习。狗吊岩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的小红旗簇拥在他身旁,把煮熟的鸡蛋塞进他的背包。他们一直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不停地问:“徐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徐本禹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面对孩子们的眼神,他感到自己有一种无法回避的责任。他大声告诉他们:“明年我毕业了一定回来教你们!” 他的声音在洒满阳光的山谷中久久回响。就这样,这个贫困大学生向孩子们许下了他的诺言。“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一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收获着泪水。”孩子们的泪水就像山泉沁进了徐本禹的心田。他知道,总有一天会长出新芽的。 两难之择

从岩洞小学回到学校,他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些孩子,成天埋头复习,准备考研。2003年春天,徐本禹以372分、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当天晚上,他平生第一次失眠了。他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愿望,还是实践自己向孩子们许下的阳光下的诺言?

经过一整夜的思索,第二天,他找到学院领导:“我要申请保留研究生学籍,去贵州义务支教两年!” 学院领导望着面前这个神情恳切的山东小伙子,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在华中农大历史上,还未曾有过这样的先例。这不仅占用宝贵的研究生招生指标,还意味着推迟两年参加就业,此外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并没有给学校分配贵州支教的指标,他将成为一个毫无生活来源的“体制外”的志愿者。

徐本禹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晚上,他沿着运动场跑了一圈又一圈,跑累了,就在草坪上躺下来。就在他看见头顶被繁星缀满的天空的一瞬间,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当时,徐本禹并不知道,学校已经开会研究了他的申请,决定为徐本禹保留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并在他义务支教期间为他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

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向他表示钦佩和支持,并踊跃为山区孩子捐赠衣物和文具。学校的各个部门也纷纷给他开绿灯:打印室免费给他打印资料,照相馆的师傅义务为他冲洗胶卷„„ 孤独勇士

2003年7月17日,徐本禹一行抵达贵阳。在武汉和贵阳两地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到达了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很快,这群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发现现实远比他们想象的严酷得多。伙伴们一个接一个病倒了,继而一个接一个离去了。到8月1日,徐本禹发现,大山里就只剩下自己一个外乡人了。曾因为志愿者的到来飞扬着歌声笑语的山寨,现在又因为他们的离去变得寂静。

对从小吃惯了苦的徐本禹来讲,艰苦的生活并非不能忍受,而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才真正令他痛苦万分。在精神和物质双重匮乏的山村,他更多的时候感到自己是在挣扎。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就拿出山外的来信和贴着亲人、同学照片的相册,常常不知不觉流下眼泪。

支教工作也远比他预计的困难,更让他焦心的是那些旷课和辍学的孩子。贫困使乡村小学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极不稳定,孩子们随时可能辍学。每到课余或周末,他就要挨家挨户动员那些旷课和辍学的孩子回到课堂上去。

2003年春,一直关心徐本禹的贵州团省委将他纳入贵州省扶贫接力计划,每月发给他400元的生活补助。但他节衣缩食,省出大半用来资助当地孩子和老乡。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岩洞中的小学因徐本禹的到来开始迅速发生变化。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甚至可以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与人交流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更让他开心的是孩子们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求知渴望。

2004年春,大方县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邀请徐本禹去做了一场报告。大石村看到的一切让徐本禹寝食难安,于是他又转到大石小学支教。大石村是一个深深掩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山寨,至今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邮路,放眼望去,满目石丛。在这里,徐本禹用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2004年6月26日,华中农大的教授彭光芒和一位教师来到了贵州省大方县。他们看望了徐本禹,考察了猫场镇狗吊岩小学和大水乡大石村小学,深受震动。归来后,他俩把在大方县拍的照片选出100幅,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了网上。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仅仅几个小时的工夫,存放照片的服务器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发生堵塞,跟帖的数量急剧增加,不少热心的网友更是将这篇帖子整理后发到了国内外各大论坛。从发出帖子的7月11日到7月20日短短9天,这篇帖子在各个网站点击总数就超过了百万!很多网友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帖子的。他们在跟帖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

第四篇:徐本禹事迹的案例分析

“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 ”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一、 事迹简介

徐本禹,男,1982年生,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系我校经济贸易管理学院1999级经济学专业学生,2003年本科毕业,高分考取我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义务支教。

徐本禹家境贫寒,考入我校后,学习和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被列入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这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特困生自强奖学金”,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被评为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当选为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满腔热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富有爱心,在大学期间节衣缩食,用自己勤工助学的微薄收入和刻苦学习所得到的奖学金,先后资助多名经济困难的同学,并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从2001年到现在,他一直在资助湖北沙市一名叫许星星的孤儿(曾获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称号),从未间断。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这次社会实践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返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年后再回去给他们上课。考上研究生后,他打算放弃深造机会,回到贵州实践自己“阳光下的诺言”。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为他保留研究生学籍两年,支持他的行动。

2003年7月,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当时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尚未实施,为了保证他的基本生活,我校团委和他所在的经济贸易管理学院为他提供了生活补助。后来,贵州团省委将他补入贵州扶贫接力计划。徐本禹深受感动和激励,每月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节省出一半的钱,用来资助当地孩子上学。他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使当地教育条件迅速得到改善,小学迁出山洞,搬进了新校舍,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不足100人增加到250多人。

今年7月,他从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的狗吊岩村转点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大石村继续义务支教。我校获悉这一情况后,捐资8万元为大石小学修建新校舍,对徐本禹的支教行动给予了更大支持和鼓励。

徐本禹现任大石小学名誉校长,并先后被授予贵州省毕节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我校“杰出青年志愿者标兵”称号。

从2001年开始,媒体就开始报道徐本禹的事迹。支教期间他多次应邀在贵州和武汉高校作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7月,反映徐本禹支教事迹的图文报道《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在网上发表,立即引起巨大轰动。100多家国内外网站转发,30多家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作了相关报道。其中,9月10日教师节,人民网在首页头条位置突出报道了徐本禹的事迹。《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纸用整版篇幅作了长篇报道,《中国青年》杂志打破常规,将徐本禹的事迹用10个版面作为封面专题进行报道,被多家报纸转载。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都以专题或栏目形式进行了深度报道。11月20日,徐本禹入选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东方之子》、《面对面》、《社会纪录》等栏目制作了徐本禹专题节目。《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也将在近期进行报道。

徐本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尤其感动了广大青年学生。全国各地网友,以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纷纷发来电子邮件或在网上撰文,用真诚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徐本禹的赞誉,称他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楷模”、“中华民族的脊梁”、“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同时,他的事迹也引发了国内外人士爱心如潮。截至11月底,共收到要求捐款的电子邮件2000余封,实际收到捐款近20万元人民币,一举解决了大水乡502名贫困孩子本学期的学杂费;此外,还收到各界捐赠的衣物、文具、电脑、体育器材等折合人民币25万余元。在徐本禹的感召下,今年暑期先后有全国各地高校的40多名大学生前往大水乡进行社会实践,现有8名社会人士来到当地长期义务支教。

徐本禹的事迹引起了中共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8月5日,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就此做出批示,贵州省教育厅在大方县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将该校更名为“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匹配建校资金28万元,修建大石小学新校舍,并落实2名公办教师编制。当地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新学期该小学注册学生人数比上学期增加了近一倍。

二、背景分析

徐本禹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 1999年考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被列入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这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在生活和工作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民小学义务支教。作为优秀大学生典型,徐本禹事件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贫困生帮扶工作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成果,是全面贯彻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教材。当前,在大学生中学习宣传徐本禹,可以教育引导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主题分析

本案例通过介绍徐本禹在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的先进事迹。目的在于教育和启发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志向同实实在在的奉献活动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义,把自己融入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之中,更大限度上去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实现社会价值。徐本禹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大学生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另一种方式,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他的榜样示范的作用可以给更多的人树立适合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参考,不是只有创造物质财富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他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价值中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更知道这对于把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相统一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这对于我们丰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 徐本禹给我们的启示

1、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日记里徐本禹写下了这样的话:“我说我愿意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是当爱的阳光照射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不保留的反射给别人。” 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是我们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当代大学生的首任目标是学习我们不得不承认。可是,我们在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熏陶下,更应该以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当代大学生是奋进的一代,代表先进力量的一代,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但还是有不少问题的。所以,在我们进入大学完全适应这种生活以后便要开始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严要求自己让我们真正成为未来国家的主力军。

2、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理想信念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准确认知和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应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岩洞小学支教。或许每一个都有不同的理想,但不论你的理想是多么的远大,还是多么的渺小,只要树立了理想就一定要朝着理想的方向,坚定不移的前行。

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本禹始终坚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志向同实实在在的奉献活动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义,把自己融入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之中,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才华和激情,又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本禹作为优秀大学生典型,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贫困生帮扶工作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成果,是全面贯彻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教材。徐本禹的事迹可感、可知、可学,既典型又鲜活,既崇高又质朴,既能感染心灵又能启发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又再另一侧面反映了个人价值要服从于社会价值,同时也维护了社会价值.使得贫困落后地区能得到教育的辅助,加强了教育方面的力度,使中国社会的教育提高到一个层次,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去承担这巨大地责任,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主动为社会而服务,实现社会价值,从而让其中国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徐本禹义务赴贫困山区支教,用爱心精心培育农村孩子,他是大学生的优秀代表,他的言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的社会责任感。正如颁奖词里写到:“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在徐本禹身上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关爱民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徐本禹始终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将他无悔的青春奉献给了边疆的支教事业!

第五篇:要向徐本禹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教师演讲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儿童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

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是我是教师,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当我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然而,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我的物欲不断膨胀。不断膨胀的物欲必然带来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物质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长期的,挥之不去的。我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阳光而苦恼,我为自己无心再单纯地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扞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这些同行们,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两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增强了我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我爱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坛。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股东分红决议范本下一篇:感党恩小学生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