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命若琴弦有感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读命若琴弦有感范文

读命若琴弦有感

地球是圆的,无论我们怎么走总能回到原点。人生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也只不过是个轮回。一切只不过像在进行着一场定向越野,沿途的点只不过是帮助我们奔向终点的动力剂,无论从哪里来,终归会回到哪里去。我们不过是世界的一个过客,这里不会永远属于我们。唯一能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曾经来过。

命若琴弦,短暂的一生贵在弹出了天籁,值在浏览了世间。生活的每段插曲谱成了我们的生命之歌,镌刻着我们踩踏过的痕迹。

书中的老瞎子最后才明白,为什么他要弹三弦琴,为了看一眼这世界?不,不是,为了活着。为了那几十亿分之一而得到的机会,为了生命。史铁生说:“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我还想说,支撑这两个点的是什么,是信念。为了能看一眼这个世界,老瞎子一如既往的坚持了五十年。当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时,他几乎是连跑带爬的回去的,他急着去抓药。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大玩笑。所谓的药方只不过是白纸一张。一切都浮云揭晓的时候。老瞎子没有了追求,也没有了目的,然而他失去的又何止是这些,他失去的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这时老瞎子终于悟出了老老瞎子的用心良苦。老老瞎子之所以会把八百根说成是一千根是要燃起老瞎子生命的焰火,是要激起他生活的信念,一切只不过是个善意的谎言。现在唯一让他活下去的信念也许只要小瞎子。最后的日子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替小瞎子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坚定小瞎子活下去的信念,走出失恋的悲伤。最后回到原点,苍苍莽莽的群山之中走这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无所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如果说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两个字——信念,那么在真实的生活中我见证了这两的字。就如书中所表现的信念能支撑起一个人的生命。

我目睹了一个古稀老人同病魔作战,与阎王斗勇的经历。因为他是我奶奶。然而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农村妇人,没有学识,没有钱财,及其的微不足道,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给我上了人生的一堂课,是使深信信念这东西真的能主导我们的生命。

奶奶是去年国庆后去世的,原因是她的愿望完成了。支撑她的信念已经消失了,在同病魔斗争了四个月后,终于放手干干脆脆的走了。仍记得高考完后我去探望她,此时她已经很虚弱了,不能下地,进食困难。整个人很瘦,面色苍白。给人感觉仿佛是一张宣纸包着一副骷髅。让我看了觉得心痛之余有点恐怖。当时二叔家正打算建房子,因为躺在病床上的奶奶说,她最后的心愿就是希望看到叔叔家新房建起来。那天之后我去了社会实践,再回来已经差不多要开学了。期间妈妈跟我通电话时总跟我说,回来了就多陪陪奶奶,估计已经没多少时间了。再接触比上次更严重了,爷爷说奶奶总是喊胃又痛了,在床上动又动不得,起又起不来。我真觉得奶奶这辈子可能真的要画上句号了。开学时叔叔家的房子已经开始动工了。农村人很迷信,我奶奶更是出了名的迷信。身体还好的时候每逢初一十五必上香。平时出了什么事也会烧香拜佛。也经常去拜访神婆之类的。人们都说建新房时亲人走了是不吉利,很晦气的。这奶奶肯定是知道的。这段时间奶奶肯定艰难地同病魔斗争着。国庆时新屋基本完工。我以为熬过这一次奶奶肯定能熬过以后的日子。然而就在我回校的第二天,哥哥打给我哽咽地说奶奶已经走了。一个无知的妇女,一无所有,拖着被病魔折磨着的躯体靠什么来同病魔斗争。我能想到的,我能解释的只有信念,爱的信念。一个母亲的对子女执着的爱的信念。

而今人已逝,事以往,也终究验证了我们仅仅是一个过客的事实。难能可贵的是这里有了属于我们的记忆。

第二篇:读《命若琴弦》有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

——人生如琴,琴如人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似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个人带着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一个简洁的开头,却充满了思考性和哲理性。他们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岖小道上。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着老瞎子的脚印向前走!其实文章的开头故事已经成型。

故事主要发生在野羊坳,而在这,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曾经的伤痛: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对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运的同情,他们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昙花一现,注定是一个悲剧——兰秀儿最后嫁给了别人。而老瞎子也经历了他师傅曾经经历过的被崩断心弦的痛苦时刻: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药方,为的就是看一眼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可是事实是残酷的,说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才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但同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曾经的良苦用心——“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老瞎子踩着老老瞎子的脚印,小瞎子又踩着老瞎子的脚印,小小瞎子又踩着小瞎子的脚印,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师徒的简短话语掺揉了多少心酸与无奈。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的一生,许许多多瞎子的宿命,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对于他们瞎子是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至于怎么来接受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就得看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选了。

而文章结尾前后照应,使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当你一出生,你的圆就开始画了;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大,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小,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这也是每个人独特的地方。

文章通过一篇带有很强虚构色彩的两代人的故事,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轮回,也寄予这一定宿命的意味,它体现了生存的艰难与困境,更歌颂了不甘为命运所拨弄,勇于与逆境相抗争的顽强精神。也许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读完本文之后,我还有另外的理解。

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到世界一眼。后来,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复明计划失败,他千方百计找到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这真的值得吗?

老瞎子说人生就像琴弦,有目标、追求这两端点,才能活在中间。这点我觉得说得很好。但是这目标该是真实的,即使遥远,也有可能实现的。活在虚假里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与死去相比,只是更累而已。就像鲁迅说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即使生活遇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也不能轻言放弃,不能生活在虚假里,要时刻保持着勇气去面对,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才是真实的人生

我觉得老瞎子之前的一切都做得很好,他兢兢业业,百折不挠,就为了能在死去之前看一看这个世界,这个朴实的愿望,对于他竟是那样的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毕竟药方是空的。然而他在知道药方只是一个谎言以后,还是把这个谎言传给了小瞎子,一如当年他的师父。这是可以理解为伟大的举动,他是为了让小瞎子能有坚持活下去的勇气。但是这一切却是虚假的,可以吗?虚假的药方,虚假的守望,虚假的勇气··唯一真实的便是所谓的善意。善意的谎言··然而善意的谎言虽然“善”字,但却始终不能摆脱他谎言的本质。谎言就是虚无,而虚无的东西,怎么能承载起生命的沉重?当一生都为之付出,最后却知道那只是个谎言,这该会有怎么样的悲哀?文中的小瞎子,有理想,勤思考。这样的人,只是因为兰秀儿的事情,因为自卑于自己是个瞎子,而一时间一蹶不振罢了,难道因此,就能木然接受一千二百根琴弦药引的说法,甘当生活的傀儡了?带着那样的行尸走肉?小瞎子还是没有活过来!一座大山,阻断了山里人的思索。也许小瞎子可以拿着师父的“电匣子”,走出大山,到外面的广阔世界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很复杂,很凶险,活在外面也许比在山里要艰难的多,但是不管是在哪活着,都艰难,既然能在生死之间选择了前者,想必是已经做好了准备。或许会再走出来个阿炳也未可知。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努力奋斗着、拼搏着,也是为了我们心中设立的目标。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让我们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希望,有信念,有前行的动力。当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着拍拍自己的脸,对自己说声,坚持下去!!!人可以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一定要强大,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给自己一个可以一直坚持走下去的理由。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死,可是,就怕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活下去的动力。这样的人活着有何意义?必须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真是一幕大戏,曲曲流传,唱的不过是同一曲,同一幕,人生的精彩,人生的奋斗,人生的跌宕起伏,是谁比谁更执着?谁比谁更不开悟?不过是有些人勇于承担,有些人善于逃避。承担,总有承担的原因,逃避,总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样,人总要给自己目标和期待。

生活需要目标,需要追求,不仅文中的老小瞎子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何尝不同?命若琴弦,而它们就像琴的两端,有了这两端,琴弦才能绷紧,才能演奏出人生命中最美的旋律。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最后我想用刚刚看完的电影《功夫梦》里的一句台词来结束我的这段读后感:“生活是会将我们打倒,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否重新再来!”

第三篇:读《命若琴弦》有感

相对于小说来说,我更喜欢阅读散文,哲学类书籍,因为这类书籍常常会引发我的思考,带给我启迪,而小说似乎需要更大的耐心。《命若琴弦》是我阅读的仅有几本小说之一,这源于我们医技总支组织的“书山寻径读书沙龙”的推荐。

《命若琴弦》讲述了两位盲人用弹琴谋生,又因追求治盲药方而终其一生为实现心中梦想的故事,这个命其实是一种希望。讲的是两个盲人讨生活,老者告诉徒弟,自己只要弹断千根弦,就可以把自己师傅放在琴盒里的药方拿出来,吃了药,自己就可以看见这个世界了。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老者认真的弹每一次琴,终于达到千根弦,拿着琴盒里的药方去抓药,可是人们却告诉他,这是一张白纸,他顿时懵了,如果不是有个徒弟在身边,他一定没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而此时徒弟因为某个姑娘,没有生的欲望,老者告诉他,自己记错了,其实师傅说的是1200根,老的是没有希望了,可是年轻的有,只要弹断1200根弦,一定是认认真真弹的,就可以拿着药方去抓药,就可以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读来却很震撼。想想每个拥有明亮双眼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何尝没有瞎了的那只眼呢,生活很迷茫,没有方向。故事情节曲折,叙述朴实,有如长者跟晚辈聊往事一样将两位琴师的一生故事娓娓道来。当我细细品味故事情节时,浮想联翩,不乏产生与自己,与周围的家人们,朋友们的联想。

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段经历都可以成为一部小说。最近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是的,成年人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任,背负着自己的现实与梦想,背负着工作的繁忙与目标,太多太多。然而,在如此艰难的世界里如何将琴弦绷紧,弹奏出美妙的人生之曲,寻找到生活中的小确幸,便是人生的智慧所在。

“小确幸”是网络流行词,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兰格汉斯岛的午后》,它的意思是心中隐约期待的小事刚刚好发生在你身上时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我第一次接触“小确幸”这个词是在2011年看到的一本杂志上,这个词的含义让我由衷地喜欢,因为生活中总会遇到不经意的烦恼和意外,如果能够及时地调节自己随时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往往会抚平忧愁,让自己始终看到生命中那绷紧的琴弦。

在不惑之年,我再次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能够再次像学生一样住心仪已久的上床下桌的宿舍,去学校上课,去图书馆查资料,去实验室做动物实验……在许多人看来是有些不务正业,有家有孩子的还折腾啥?然而命运之门有时真是奇怪,你希望开门时,大门紧闭,而你瞭望大门时轻轻一推,大门居然开了。那每一个人生命的琴弦,都需要自己去弹奏,自己去调音,松了紧了都不能弹奏出美妙的声音,而恰到好处的琴弦却需要自己细心体会并寻找心中的目标。

其实幸福与不幸是比较出来的,与不如自己的比就是幸福,与超过自己的比就是不幸,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的小确幸。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我们能够常想“常想一二”,就会发现处处是惊喜。前几天,我在往哈尔滨火车站赶火车时,乘坐公交车情急之下没找到零钱,司机师傅看着我焦急的样子说:“算了,实在没有别找了。”我抬头看看司机师傅,瞬间觉得好温暖,整个冰冷的车厢都似乎有了温度。

一日,我给患者检查完,只见那位患者慢慢地从诊床上下来,从兜里掏出了一颗小杏核,说:“医生,这是我自己做的,送给你!”我双手接过那颗带着温度的杏核,内心无比感动。在最近问卷调查问道:“如果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当医生吗?”我坚定地选择了“是”。尽管近来听到很多关于暴力伤医事件报道,我也深深地为逝者不平,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无力改变别人,改变环境,改变制度,只能用心做好自己的本分,无愧于心,尽力而为。也正因为生活中工作中些许的小确幸,支撑着我更加勇敢坚强地向着未来奔走。

在我童年,青年以及现在的中年,在我经历了风霜雪雨之后,我深深地感谢!感谢家人们的全力支持!感谢师长们的教导!感谢领导们的鼓励!感谢朋友们的关心!感谢阳光,感谢大地,感谢美好的世界……愿您也跟我一样,常常感恩生命中的遇见与帮助,发现生活中的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一切一定会越来越好滴!

第四篇:命若琴弦

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小评史铁生《命若琴弦》一个作家,首先他是人,一个完整的人,哪怕有身体的缺陷。

作家对于读者,呈现于文字背后而见,清晰而又模糊。对于史铁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是阅读他本人。我再没见过第二个如此将自己融于作品的人。阅读他的作品,是

在进行一项神圣的精神洗礼;而阅读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个人间奇迹。史铁生,让我自觉不自觉地

参与了他的理想世界。

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曾经千方百计寻找自杀机会的史铁生,不会想到今天已获得如

此多人的认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它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

生存方式。可以说,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学道路的,可他却比比别人走得更远,因为人的残缺证明了神

的完美。因为身残,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因为身残,他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因为身残,他更懂

得了人的生存境地;因为身残,他……所有这些,为他铸就了长远的文学道路,而且越走越远。

读完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我更加知道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

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

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到世界一眼。后来,老瞎子发现复

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复明计划失败,他千方百计找到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

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小瞎子的

生命。他们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这是否是一个玩笑!琴弦脆弱但有韧性,人的生命也应该

如此吧!

作者为老瞎子和小瞎子设计了一个人生的目标,可却又不让他们去实现。因为实现,等于破灭。老瞎

子找到药方,发现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才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可破灭,终究还是破灭,它不可能

回到从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热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么让小瞎子坚强地活下去。他应该做到

了,因为小瞎子相信了。这时,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在读史铁生之时,常会使我们想到加缪。加缪认为荒谬是人与世界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荒谬是不可

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带着裂痕生活。但是人必须超越荒谬,在荒谬的生活中获得意义。史铁生也是这

样。他意识到人生的困境和残缺,却将它们看作获得生命意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没有孤独,爱就

失去了意义;如果没有欲望的痛苦,就得不到实现欲望的欢乐;如果人永远不死,那么人就像波伏娃

的名著《人皆有死》中那个死不了的福斯卡那样,变得乏味透顶。生命的残缺,人生的虚无状态,反

而为人战胜自己,超越困境和证明存在的意义敞开了可能性空间。

人的生存是荒谬的,没有任何理由,但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看来,必须赋予它以意义,必须有东西证明

它的意义。“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康复文本断想》)对生存意义的追问,是人文精神的骨髓所在,也是人区别与动物的主要标志。人

必须选择一种东西作为生存意义的证明。史铁生选择的是写作。但是,写作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

若作为一种生存的目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功利的目标,那么人就会被写作囚禁起来,就会失去生存

的意义本身。而在史铁生看来,写作无非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种意义的证明,“只是因为我活着,

我才不得不写作。”

读完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我更加知道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到世界一眼。后来,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复明计划失败,他千方百计找到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这是否是一个玩笑!琴弦脆弱但有韧性,人的生命也应该如此吧!

作者为老瞎子和小瞎子设计了一个人生的目标,可却又不让他们去实现。因为实现,等于破灭。老瞎子找到药方,发现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才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可破灭,终究还是破灭,它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热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么让小瞎子坚强地活下去。他应该做到了,因为小瞎子相信了。这时,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命若琴弦》读后感

两个一老一少的瞎子,每人拿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说书为生。老瞎子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弹断一千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好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这美好的世界。而小瞎子则希望能与自己心爱的姑娘在一起。

二人抱着美好的梦想,揣着美好的向往,直到老瞎子弹断了那一千根弦。可

那所谓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瞬间,一切都破灭了,一切美好的向往都消失不见了。而小瞎子也因为心爱的姑娘远嫁他方而心疼不已。为了让渴望光明的小瞎子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老瞎子把师傅的空白的药方封进了小瞎子琴的琴槽里,就如当年师傅告诉老瞎子一样,老瞎子让小瞎子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再取出药方

治好自己的眼睛。这善意的谎言,这虚假的目标,这渴望光明的动力,给予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生活的勇气。

800-1000-1200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希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所以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的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现在的我们,更需要这样一张白纸,更需要这样一种追求,需要这些来给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努力去拼搏,达成自己的目的,拉直自己心中的那根弦,才能更稳健地奔向自己的梦想。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

的。让我们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掩卷沉思,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

了。”

第五篇:命若琴弦 评论

《命若琴弦》

——人生的虚设与诗意 当代中国,如果剩下真正执着于精神写作,追问、质疑却又始终关注终极叙事的作家,那他的名字只能叫史铁生(1951—2010)。

品读史铁生,常被一种莫可名状的心绪侵袭,不知不觉的便会进入“悬思、苦索、顿悟”的境界,作者的《命若琴弦》更是如此。这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全文叙述带有浓厚的寓言色彩: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一把三弦琴,走乡串户,说书为生。在老瞎子的琴槽里,他的师父为他封着一张药方,在他弹断一千根琴弦之时,就可以取出这张药方,抓药治病,使眼睛复明。然而,当老瞎子终于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之后,才知道那张珍藏了五十年的药方,居然只是一张无字白纸。老瞎子没有把这个真相告诉小瞎子。他郑重地把那张无字白纸封进了小瞎子的琴槽,对他说:“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通读全篇故事,没有深沉的做作,于平静、浅白中告诉读者一个命定的思考:人的“命就在这琴弦上,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的过程,而人生却需要希望和目标的导航,目的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的导引作用。

目的是虚设的,但虚设的目的却能导引导实在的过程,这是人生的荒诞,也是人生的悲剧。同时,生命过程始终要面对生存困境,因此,生命就成了一种悲怆性存在;然而人又不会屈服于命运,必要努力摆脱生存困境,执着追求生命中的爱,寻得诗意的栖居。

就像史铁生本人和他的写作,他曾说,“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千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

是的,在面对人生的虚设和无奈时,我们是否该保持着一分诗意的希望呢?看吧: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2011年4月19日于拉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毒驾入刑必要性范文下一篇:独具慧眼成美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