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创新与策略研究

2022-10-30

一、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确认及核算的创新点

(一)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删除了融资租赁的部分内容

当下所推行的制度更加详细、严谨地规定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成本确认方面的相关问题, 确认基础上所涉及的因素较多, 比如, 协议以及合同中所提出的有关交付使用前、租赁价款与税费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安装调试费与运输保险费用等。在新会计准则落实以后, 这些较为繁杂的规定需要部分删除, 不仅如此, 还要参照有关的政府会计准则中的内容确定成本, 这就会使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程序有所简化, 从而使得整个核算过程更加简洁, 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 略微修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

新会计准则中提及的固定资产是将原来事业单位持有的说法转变为两大概念:一方面, 政府会计主体必须具备固定资产控制的有效权利,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可以进一步判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可能流入自身。另一方面, 资产能否满足会计主体业务开展的需求, 以及政府会计主体是否具有控制资产的基本权利, 同时, 新会计准则中也明确提出了有关控制的定义, 阐述了资产控制的具体诱因, 从某种层面来讲,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提出了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定的硬性要求。

(三) 固定资产确定时使用年限中需要思考的因素

现行制度所提出的图书档案、动植物与文物陈列品等不计提折旧以外, 新会计准则中相应地增加了单独计价入账, 土地日后也不再属于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此之外, 现行会计准则中也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有权力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 与实际工作情况自行决定折旧的年限。如若主管部门已规定了折旧的年限, 那么大部分情况下这一折旧年限都为预计使用年限。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政府会计主体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在法律、服务、损耗与利益方面的要求, 这就给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的确定带来了有效的依据, 也保证确定过程更加具有法律效应, 真正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从另一方面来讲, 也使得固定资产折旧及其核算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更加具有可比性、规范性与创新性, 避免事业单位内部资产使用年限出现差异性较大的情况。

二、探讨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及其管理现状

在新会计准则施行以来,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以及管理过程中伴随着诸多的问题, 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 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相对较低。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事业单位在制定购买规划方案难以体现合理性, 无法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情况, 制定针对性的购买方案, 使得许多资产的应用受到限制, 同时使用过程中也会伴随着浪费的行为。

第二, 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事业单位在职的财务人员大多未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及教育, 致使其管理意识不足, 缺乏道德素质, 未能严谨参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自我完善, 针对难度较大的核算工作很难胜任, 这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面临着重重阻碍。

第三, 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欠缺。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为主要原因, 很多时候在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形成了重购置轻管理的理念, 这一理念的形成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极其不利, 管理人员对于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数量未能进行照片记录和实施全面的管理, 最终导致固定资产处于无序的管理状态, 大大降低了管理质量。

三、新政府会计准则给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一)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从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角度来讲, 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对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实施会计核算, 并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活动所涉及的资金变动进行管理, 切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 必须体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均是从国家所获得, 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的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也在不断地降低, 因此, 财务人员必须做好这部分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等各项工作, 理清账面净值、账面余额以及账面价值等相关信息。在旧制度的规定下, 很多时候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由事业单位自行决定, 这样就会致使年限的确定容易受到人为控制, 同时也增加了人为控制的可能性。除此之外, 事业单位内部的采购人员很多时候为了考虑业绩考评等各项因素, 会出现少提折旧的现象, 导致单位资产负债率指标处于低水平线上。而新政府会计准则却明确提出了计提折旧标准, 一定程度地降低了资产数额, 也提高了资产负债率指标, 避免出现资产泡沫的现象, 最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结果也可反映资产的真实面貌。这样的发展形势对于事业单位内部财会人员的核算行为具有监督效果, 要求其必须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反映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体现其应用价值。

(二) 可以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具有秩序

新会计准则的落实, 要求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人员必须重新审视固定资产, 对其产生新的认知, 从而优化资产配置, 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从而发挥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 提高管理水平, 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单位必须严谨参照基本准则中的要求, 对内部的资产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设置资产管理岗位, 对相关人员的管理行为实施监督、严格要求, 明确其职责范围, 提高责任意识, 肩负自身的职责, 加强预算控制与资产管理。

四、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路径分析

(一) 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当下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容易受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模式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及制约, 致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极低, 对于资产的应用不合理、不科学。基于这一问题, 要求资产管理人员必须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探讨, 而后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制定妥善的应对措施。

第一, 针对闲置的固定资产, 需要提高其利用率, 制定系统化的调配机制, 从而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此外, 也要逐步探索共享与整合的模式。在此之后, 建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通过固定资产共享的方式, 将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分享给其他的事业单位, 以满足其应用需求, 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第二, 如若固定资产的性能与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不一致, 那么相关的固定资产核算人员应当在申请预算之前做好可行性论证工作。

(二) 加大财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 必须重视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素质的提升, 加强对于财会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 使之积极参与到各项培训活动中, 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其综合素质。除此之外, 还要聘请相关的专家及管理人员实施现场指导, 加强对于财会人员的二次培训, 同时对培训方案进行细化, 尽可能每周开展一次, 而培训效果最佳的当属短期培训, 令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满足财会人员的发展需求。最后, 再组织新会计准则宣传讲座或主题班会等各类活动, 要求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参与其中, 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其固定资产核算意识, 引导其做好自我定位, 增强管理能力, 以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储备。

(三) 对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加以完善

第一, 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评估团队, 针对将要报废或已经购入的固定资产实施全面、细致的审核, 保证审核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第二, 需要从固定资产使用、处置、引入以及维护等各个环节来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 要求从各个环节入手来加强固定资产购买及处理审批, 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避免过程中出现问题。

第三, 制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机制,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将其与相关人员的薪资待遇有效衔接, 以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职责意识, 确保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政府会计准则推行的形势下, 事业单位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有效核算与管理, 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体现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 避免资源浪费, 这样能够给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注入动力源泉。

摘要:2017年初新会计准则施行以来, 事业单位加大了会计改革力度。本文主要针对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创新方式进行探讨,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与思考。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准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华.基于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创新及建议[J].财会学习, 2018 (1) .

[2] 望婷婷.新政府会计准则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 2017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汉武帝的人才选拔智慧下一篇:国外农村合作组织经验对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