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法计算机应用论文

2022-04-16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项目驱动法计算机应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本文从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现状出发,将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过程分为模仿期、熟练应用期和创新期三个阶段,提出了针对不同的阶段分别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研究型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法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1: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和社会发展速度。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办公室必备技能,怎样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成为关键。基于此,本文将研究教师怎样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给学生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方式来帮助学更加灵活的掌握这一技能,为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学校是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也需要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满足时代发展人才需求。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能够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 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处理一个与生活情境或社会事件相关的项目来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处理过程需要包括采集信息、设计方案、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项目为引线贯穿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1]。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设计出一个符合教学课程的项目,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模拟项目,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团结合作技能,提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水平和能力。

2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可以上信息技术课,当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校就会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通常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会包含一些信息处理技术,学生也会接触到很多专业术语,学生也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计算机用语和逻辑运算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无法达到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且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更新速度快的学科,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会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还容易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难以直接操作计算机[2]。另一方面,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也会造成教材的知识点被分割,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采用项目教学法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设计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能够将相关的应用知识分门别类进行划分成不同的技能单元,进而能够通过项目教学来实现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目标,开展单元式教学。但由于我国项目教学法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课程教学不够合理,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配项目。计算机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处理技术,教师在教学时不仅需要重视教学重难点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紧跟计算机知识和方法的更新升级,这就会造成教学内容容易出现落后的情况,同时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特点开展项目教学,合理分配项目,保证学生能够尽量完成项目和有效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设计来分配项目,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勉强完成项目,却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

第二,忽视学生实际能力问题。目前,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学校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或者没有开设,或者干脆就让学生进入机房玩游戏,学生缺乏计算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缺乏的东西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这样才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

3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设计

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是并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任务和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实际需求不一致,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3]。采用项目教学法就能让学生在享受到不一样的学习过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3.1合理选择项目

项目主题的选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只有完成项目的选择,才能进行之后的项目设计与实施。教师可以先根据教材内容和结合学生学习需要来规划好每个章节的重点教学内容,然后将其设置成一个大项目,接着再将大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就能合理选择项目主题和任务分配。例如,在学习Word操作这一章节时,可以将这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大项目,然后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知识点和内容来制作一份班级电子板报,就能考查学生图文编排、段落设置等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样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兴趣。

3.2 制订计划

在完成项目主题的选定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定相应的执行计划,确保能够按时完成项目。在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时,需要深入分析项目需求,然后将项目具体步骤一一设计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完成项目的合理分配工作,可以根据成员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工,将任务落实到个人,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3 探索项目

探索是实施项目的关键环节,通過进行项目探索,才能在探索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教材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同时,在学生自行探索过程中,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独自思考、小组合作等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通过项目探索,就能有效解决这些弊端,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足经验。

3.4制作作品

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及项目探索等环节后,学生就可以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并结合教师讲授的知识来进行创作,通过独自创作方式来巩固学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组织学生及时汇报项目进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制作作品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和改进方向,这样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怎样自主完成一个项目,同时也为作品的质量提供保障。

4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兴趣来设计项目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在分配任务时也需要贴近学生实际。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资料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需求,并根据生源地分析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动机,通过了解这三个方面的情况来合理制定教学项目和任务分配,保证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相关知识。然后,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来创设相对应的任务情境,就能让学生进入到理想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

4.2注重实践探究,锻炼学生技能

目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会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得不到良好锻炼,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营造实践探究环境氛围,也能利用一些课外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比如,在进行Word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出自己的个人简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过有效锻炼学生的图片插入水平、段落划分及板块设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直接使用现成的模板,而是要求学生需要自主设计个人简历,这样就能有效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在完成简历设计后,教师可以评选出最为优秀的简历作品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技能应用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应用技能水平。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引导,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就能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3坚持开放原则,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更新速度非常快的学科,而且各种应用软件也在不断开发和改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很有必要,能够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加快学习速度。例如,中药专业学生在学习怎样制作PPT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身份,然后介绍中药的相關信息,可以选择一味中药进行详细的讲述,也可以整体概况什么是中药及其意义,然后学生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中药产品开发商、医院中药治疗部门、国药文化保护部门、传统老中医等身份,通过这样开放性探索项目,既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中药知识掌握,也能展现学生更深层次的操作技能。根据中药主题及学生选定的身份,学生需要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然后将其合理排版,选择贴合实际主题的模板和语言风格,通过图文结合、超链接、格式设置等方面的实践,能够很好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进行开发性项目开发,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景进行相应的调整,创设出更符合自己优势的PPT,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法,能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方便教师进行项目引导,帮助学生和教师加强互动联系,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通过教师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项目主题,学生能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满足今后在工作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同时,项目教学法是一项有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通过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能够实现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寅,刘晓宇.企业项目管理方法在高职院校软件实训课程的应用[J].科技视界,2020(3):117-118.

[2] 钟泉泳.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0(6):72-73.

[3] 潘传利.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数码世界,2020(2):169.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费德强

项目驱动法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2:

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现状出发,将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过程分为模仿期、熟练应用期和创新期三个阶段,提出了针对不同的阶段分别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研究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研究型教学;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

文献标识码:B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应用软件是指在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软件。在高职教学中开设了大量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如图形图像处理的PhotoShop、CorelDRAW、Illuatrator;动画制作的Flash、3DS MAX、MAYA;制图方面的AutoCAD、Protel以及其它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高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和其它课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学好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熟练操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应用软件课程自身的特点,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1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现状

高职应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普遍采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计算机上机实践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一般而言,应用软件教学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讲授+学生上机练习巩固”;另一种是“演示讲解+学生同步操作练习”。虽然教学形式和手段发生了改变,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和一本教材转的旧有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了解工具的操作方法、菜单命令的执行、简单任务的练习为教学目的,常常侧重于把应用软件中的所有工具、菜单命令依照顺序罗列一遍。而在这种被动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往往不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工具和菜单命令,使完成的设计任务缺乏新颖的创意。

2高职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

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学校开设应用软件类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为今后的就业打基础。因此,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把握下列要求:一是实用性要求。计算机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处理专业领域内的具体问题而提供的环境和工具。因此,所选应用软件应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广泛使用的软件。二是发展性要求。由于各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而且对处理同一专业问题的应用软件也会不断更新。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应用软件的发展性特点,着重于对学生自学、自用软件能力的培养。三是技能性要求。利用应用软件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对应用软件工具、按钮的操作。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于人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因此,在应用软件的学习中,学生的操作是关键。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探索性实践能力。

近年来,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改革中,广泛采用研究型教学法。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将课内讲授与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研究型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侧重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主要目标是激发创新情感、培养创造能力。

通过对研究型教学和高职应用软件教学要求的特点分析,“研究型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探索性”。在教师的指引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任务,由此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3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研究型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任务、案例等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以问题、案例、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在使用这些教学模式时,要么容易忽视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的基础,在学生还不具备该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和整体认识之前,就盲目地布置具体活动;要么就是限于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布置一些类似于“练习”的任务(问题、案例),把教学变成主题活动和任务(问题、案例)包装下的技术操作教学,无暇顾及技术操作下隐含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彰显;要么就是没有把课堂教学、上机实践操作形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上机实践操作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教学误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任务(问题、案例)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专业领域的情境当中,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出发,认真地设计各个知识点的任务(问题、案例)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将各项任务(问题、案例)紧密地同知识点以及专业领域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各个任务(问题、案例)的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既要激发学生对任务(问题、案例)的热情,又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顺利完成对这些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因此,任务(问题、案例)的设计非常关键,设计的科学性和巧妙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4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教学实践

一个应用软件的学习过程,也是一门新知识的掌握过程,虽然不讲深奥的理论,但同样反映了学习的一般规律。按照一般的学习规律,可以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模仿期、熟练应用期和创新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三个阶段分别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1应用软件学习的模仿期

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的模仿期,主要介绍各单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知识点,我们采用“问题驱动法”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法”要求教师引导、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问题由教师提出,并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使用的命令、方法和技巧。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但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而且不断的提出新问题,使学生进入一个积极思考的活跃状态。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例如在3DS MAX建模单元的“放样”教学中,由教师设计问题,选择学生身边的实物,如子弹、牙膏、窗帘、盘子、勺子等,并把它们布置在事前建好的场景里,使死板单调的操作“活”起来。当学生看到场景中这些栩栩如生的模型时,非常迫切地想一显身手。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如子弹、牙膏的放样变形问题;窗帘的上下不同的波浪、左右的收拢等问题。将放样、变形、路径、缩放、扭曲等比较繁杂、琐碎难记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贯穿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思考它们是如何构思的,采用哪些方法哪些步骤完成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操作达到掌握应用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目的。

4.2应用软件学习的熟练应用期

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的熟练应用期是在完成单元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知识点后,对各具体单元各知识点的综合。本阶段我们采用“案例驱动法”教学模式,当一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创作或选择一些较简单的综合性案例,综合运用前面已讲过的知识,使学生在反复运用中复习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熟练应用。

“案例驱动法”的特点是运用案例的个性来说明、展示共性,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操作技术的教学方法。案例的构建与实现是应用软件一次完整的使用过程,制作案例的全过程就是有效地使用应用软件。在案例教学中知识点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引出,体现了案例教学注重应用效果,使知识运用结果可视化和直观化。

案例教学方式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为了把案例教学的优势,变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把制作案例的全过程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录制作,并对关键操作步骤加入文字说明,说明该操作步骤的目的,以及实现相同目的可用的其它方法。将该屏幕录像文件通过网络提供给每个学生,学生在制作案例时,可边观察边制作,特别是关键步骤可反复观察,或通过操作说明,采用其它不同的方法,实现相同的案例效果。

屏幕录像文件把实在的事物或情景(案例)通过技术的手段转移到屏幕上,给人以感觉上的体验。它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意图选用典型材料,使学生能集中且可重复地观察一些重要的操作。同时,它更能超越时空的局限,把物质世界中人的感观所能直接感受到的现象,通过“屏幕方式”传回到人的感观世界之中,从而产生出用语言或文字描述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4.3应用软件学习的创新期

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的创新期是在完成各单元的学习后,对整个应用软件的综合性操作和探索性实践。本阶段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这个阶段中,具有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点。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应用软件教学中,可以找一些精美的杂志封面、图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制作出来,或以学生自我设计的任务为主,让学生自己构思,进行“创作”;在Protel应用软件教学中,可以给出某些工业项目中需要的电路板参数进行设计制作。随着任务的完成,既使学生熟练和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又可以将学生设计的智慧融入到完成专业领域任务的创作过程中。这种综合性任务,能将一本书的内容高度概括,使学生通过学习将厚书消化变成薄书,又能通过思考,加入自己的理解,变薄书为厚书,最后熟练地运用应用软件。经过综合任务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水平、设计能力都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时,学生对过程、方法的掌握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扎实的知识、技能。忽略了基础,过程和方法成为纸上谈兵;而忽略了真实应用情境和完整的问题解决经验,知识、技能也不具备迁移性,过程和方法也不能得到巩固发展和灵活运用。“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充满成就感和探索精神。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习;运用“案例驱动法”引导学生操作完成案例,培养学生自学、自用软件能力;“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将知识、技能迁移到专业领域的情境中。

参考文献:

[1] 祝轩,李岩,彭进业.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 高等理科教育,2004,(4):94-97.

[2] 胡小桃. 关于高职培养目标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07,(5):120-121.

作者:王真富 毛玉青

项目驱动法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3:

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探究

摘 要:任务驱动法更能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色,更适合运用于高职人才的培养。文章介绍任务驱动法,分析任务驱动法的优势、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指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做与学,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进而培养他们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號:G712 文献标志码:A

一、任务驱动法概述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做与学,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1.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就不用一味通过口述传授知识,而会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才能让学生真正放下畏难情绪,投入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法,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尤其是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布置一个个具体任务,如“新建一个空白文档”“编写一个通知”“制作一张海报”“绘制一个故事绘本”“制作一个幻灯片”等,让学生通过上机动手实践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布置一个个由易到难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逐步完成这些由易到难的任务,掌握一个个由浅入深的知识点,直到完成整门课程的学习。

三、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教学实施原则

(1)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空中楼阁,经不起风吹雨打。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学情分析,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学情分析,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兴趣爱好等。教师在完成合理学情分析后,才能“精准施教”。(2)明确教学目标。首先,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岗位需求、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总教学目标。然后,将教学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教学小目标。最后,将这些教学小目标具体制定成易于学生完成并感兴趣的小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学习小任务,从而完成总教学目标。(3)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教师设计教学任务不仅要用心,更要精心,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二是教学任务设计要区分重、难点知识,根据前后知识的关联程度,将重、难点知识分散到具体任务中去。三是教学任务设计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4)任务设计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因为单打独斗永远比不过团队协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不仅要考虑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5)及时总结。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一要向学生讲清楚分析问题的思路,二要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备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有效完成类似的任务。

2.教学实施步骤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精心隐藏在任务主题中,并提出问题、布置任务,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可让学生在协作小组内自行讨论、分析问题,思考怎么做才能完成任务,以及协作小组内的分工安排。教师还可将任务进一步总结、归纳,确认协作小组内每个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3)学生上机实践。学生根据所在协作小组内的分工安排,领取自己的任务,上机动手实践。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领悟和掌握知识,并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统一解决。(4)评价总结。完成任务后,学生先在协作小组内进行自评和组内互评,接着由教师进行总体评价,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对课堂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让操作中有疏漏的学生和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回顾总结跟上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5)优化提升。学生根据协作组内互评结果和教师总评结果,优化任务作品,提升任务作品,从而强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教学实例设计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部分章节内容所设计的教学案例进行说明(教学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教学以Word 2010软件为载体,选取“Word 2010的创建和编辑”“格式化Word 2010文档”“Word 2010的图文混排”三部分内容设计了三个任务。任务一以制作“最美逆行者”Word文档为任务,布置设计和制作Word文档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设计、资料搜集、小组协作来完成任务。这能增强学生的防控责任感,强化其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任务二以格式化“最美教师”电子小报为任务,布置设计和制作电子小报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设计、资料搜集、小组协作来完成任务。这能增强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任务三以制作“龟兔赛跑”故事绘本为任务,布置设计和制作绘本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设计、资料搜集、小组协作来完成任务。这能增强学生对幼儿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化其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以上所列举的案例,只是笔者在教学任务设计中所使用的例子。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任务设计还需要逐步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匹配,进而真正达到高职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完美衔接。

四、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是教师要明白任务驱动法并不是唯一的最优教学方法,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其达到“1+1>2”的效果。二是教师要明白任务驱动法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而缺少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强行使用任务驱动法,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计算机类的学科有着普遍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求异性等特点。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情况,采用与之相应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3]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05).

[4]王晓玲,单贵,贾建国.谈“任务驱动法”及其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8(05).

[5]赵颖.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8).

[6]王昊欣,姜学东.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分析[J].电子世界,2017(11).

作者:彭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劳动争议处理问题论文下一篇:网络视频课程影视制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