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现象论文范文

2022-05-1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经济现象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叶公好龙的故事,在中国,肯定属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之列。然而,在今天,类似或带有古代叶公好龙故事印记的现象,却仍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频繁见到。当前围绕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形势问题的分析判断,便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起码从2003年起,其计划口径的指标,从来都是按照8%来设定的。

第一篇:经济现象论文范文

解读经济现象、关注经济生活

摘 要:高中政治要求识记的知识点较多,如果我们只懂得背诵而不懂得运用,那么就会造成泛泛而谈和纸上谈兵的现象。我将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在本文中利用政治观点和政治知识就三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读,以便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其他学生做一个良好榜样。

关键词:社会经济现象;粉丝经济;啃老;贫富差距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材进行了改版,其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板块,必修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选修则包含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科学思维常识等内容,我们从中可以发现高中政治不但涉及的知识层面较为广阔,而且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也越来越近。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学习经验,针对当前社会三种经济现象展开初步分析,即粉丝经济现象、啃老现象、贫富差距现象,以此为广大学子带来一些启发。

一、多彩的消费——对粉丝经济的解读

粉丝经济是商家在粉丝与明星之间构建出的经营性盈利活动,比如:买唱片专辑、买电影票、买演唱会门票等事项都属于粉丝经济的范畴。有的粉丝会为了追星而疯狂地进行物质消费,这种消费行为本质上是盲目的和非理性的。粉丝中不乏一些跟我同龄的高中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我们正值青春期和叛逆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诱惑,所以,粉丝冲动消费更应该被大力制止。我将结合多彩的消费这章节知识对被制止的原因作如下分析:

首先,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因素的前提和条件。有些粉丝缺乏一定的劳动能力,他们的收入几乎为零,其主要经济来源源自父母,而父母所挣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付出。如果我们将父母的血汗钱用来追星,那么就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和努力,同时也会为自己的家庭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其次,消费心理具有四种类型: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从众心理要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避免随波逐流的不理智盲从;健康的求异心理是一种追求时尚个性的体现,所以,求异要遵循一定的适度原则;攀比心理是一种情绪化和物质化的消费观念;求实心理是一种比较理智的消费观念,其是建立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消费行为。粉丝经济的催生是由于粉丝对某个明星的疯狂喜欢和盲目崇拜而构建出的消费习惯,有的粉丝是因为受到大众误导而选择消费、有的是因为攀比心理而选择消费、有的则是因为追求另类和标新立异而选择消费。总而言之,粉丝经济属于一种非理智消费心理,并不是基于实用目的而选择消费的。

最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是理性消费行为遵循的原则之一。然而,有的粉丝为了追星而入不敷出,他们往往为了买一张演唱会门票、为了给自己的偶像拉选票、为了收藏自己崇拜明星的唱片、海报、纪念册等花费大量金钱,这样既会增添经济烦恼,同时又会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综上所述,明星要欣赏而不能盲目崇拜,以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为榜样,从他们身上进行学习是值得被鼓励的。但是,为了追求明星而选择冲动消费是不被提倡的。政府、学校、社会等职能部门要树立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不仅要让他们意识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还要让其理解金钱的正确使用功能,从而有效地督促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和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以便使他们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二、企业与劳动者——对啃老现象的解读

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了,这也就说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经成为新目标了,要实现这一新目标就离不开企业的生产活动,而这其中又涉及到社会的就业现象。可是,通过我对社会的观察,我发现部分具有谋生能力的年轻人不愿意挣钱养活自己,他们依靠父母在社会立足,依赖父母供养自己,年纪轻轻就成为啃老一族。相关部门要警惕啃老现象的泛滥,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如果年轻人都成为啃老族,那么就不能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啃老现象会中断社会劳动力的不断生产;最后,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啃老族的精神生活会相对匮乏,不能满足自身的全面发展。

如今啃老现象愈演愈烈。结合企业与劳动者这章节所学的政治知识,我认为要解决这一现象还要从三方面进行规划,即国家、企业和个人。

第一步,国家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产量,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是解决啃老现象的根本途径;落实就业优先发展和积极就业的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政府要加大宣传就业意识的力度,以便为扭转啃老一族的就业思想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和不就业的危害性。

第二步,企业要制定合理的用人政策,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此为改变啃老现象发挥企业功能,避免啃老一族因为企业的管理不规范而产生受挫和失望的情绪。

第三步,除了上述两个步骤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啃老一族正确的择业观,转变他们的就业思想,提高啃老一族的職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其变得自立自强。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

三、个人收入的分配——对贫富差距现象的解读

贫富差距是目前我国社会转型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在这部分中,我将结合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和处理贫富差距这一现象,以便培养自己的公平意识和精神,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从公平的正确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方法途径等知识点着手出发,我认为要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个人收入分配公平”就要采取三项基本措施。

首先,制度保证,职能部门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正并不等于平均主义,要按照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根据劳动者的质量、作用和贡献获得相应收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同时还能提高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其次,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两个比重是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两个同步则是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以及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政府、企业、公司等单位机构要增加居民收入,尊重劳动所得,从而促进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最后,以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要注重公平,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政府要整顿分配秩序的无组织和无纪律,增强自身的执法力度,以便防止贫富差距过大而引起大众的不满和怨言。

效率是公正的物质基础,公正是效率的有效保证,两者既是独立的,同时又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我们只有深刻领会公正和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深入挖掘贫富差距发生背后的本质规律。我们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同时又要时刻提防大众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如果贫富差距过大,那么不仅会深化官民之间的矛盾,还会导致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政府要时刻留意贫富差距现象的蔓延和扩散,善于调节各种社会矛盾,从而创造和谐、友好、公正的社会环境。

以上就是我就粉丝经济、啃老、贫富差距这三种较典型的社会经济现象所作阐释和概括。除此之外,社会经济生活中还存在金融危机、劳动者维权、房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大学生创业等较为常见的现象,广大小学子还需要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科学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从而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当然,由于我的个人学习能力有限,文中可能尚存不足之处,还望教师提出指正意见,以此督促我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从而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周静睿.用哲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高中政治学习心得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6).

[2 ]方瑞.浅谈高中政治用哲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4).

作者简介:

罗以慷,四川省简阳中学。

作者:罗以慷

第二篇:理性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现象

说起叶公好龙的故事,在中国,肯定属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之列。然而,在今天,类似或带有古代叶公好龙故事印记的现象,却仍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频繁见到。当前围绕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形势问题的分析判断,便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

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起码从2003年起,其计划口径的指标,从来都是按照8%来设定的。但是,即便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却从来没有把8%当作一回事。高于甚至远远高于8%的实际增长速度,才是被人们真正心仪的目标。

与此高度相关,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其预算口径的指标,从来都是根据经济增长计划指标来设定的。或高于其1至2个百分点,或干脆简单地将其直接搬用过来。但是,基于同样或类似的思维方式,人们也从来没有把财政收入增长的预算指标当作一回事。远高于甚至几倍于预算增长指标,才是人们心中设定的真正目标。

众所周知,现实的情形也是这样,这些年来,我国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仅远高于其计划或预算指标,有时甚至以计划或预算指标的倍数计算。

如此的情形延续下来,十几年甚或几十年如一日,经济增长计划指标也好,税收收入预算指标也罢,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变了味道——不过是当年叶公所爱好的“龙”的翻版。一旦形势稍有变化,“龙”真的来了——计划或预算指标真的要成为现实,沉不住气的,大有人在。

当前我们正处于这样的矛盾关口。在国内外经济陷入新一轮波动、我国步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期的背景下,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本来已经做出了将经济增长计划指标调至7.5%、财政收入增长预算指标调至9%的安排。但是,随着今年1月—4月份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统计数字的先后发布,人们发现,实际增长速度真的如计划或预算所安排的那样放缓了,便犹如天要塌下来似的。于是,在我们的身边,赶快掉转枪口,较大幅度调整既定经济政策和财税政策等方面的呼声,扑面而来。

如果只是一般意义的议论,倒也无碍。但是,在不少场合,类似的议论已经深入到具体政策的实施层面,则不能不格外令人警惕。比如,已经有这样的说法,鉴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已经放缓,甚至有可能持续下去,结构性减税的安排有另做打算的必要。或者,起码要减少力度、放缓进程。否则,今年的财政收支形势会极为严峻。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即使仅仅出于澄清事实的目的,也须对此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可以立即提及的因素,至少有如下几个:

从目前的统计数字看,无论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财政收入或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即便确有放缓现象,但迄今为止,它们都只不过是在以往持续高速增长之后的必要调整。而且,这种放缓,既非较大幅度下滑,更非负增长。不必也不应对当前计划或预期内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放缓反应过激。此其一。

目前的财政收入或税收收入增速放缓,并未脱离今年预算指标的范围。即是说,它的放缓,并未达到低于预算收入增长速度的地步。故而,即便这样的放缓态势持续下去,只要它仍处于预算指标的控制范围之内,便不会动摇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此其二。

认识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不会动摇,用于支撑结构性减税的财力便是有保障的。事实上,今年的财政预算已经确定了10700亿元的财政赤字规模,财政赤字本身即是减税与增支的综合反应。这笔钱,不被用于减税,就被用于增支。故而,即便从减少财政赤字被挪用于增加不必要财政支出可能的意义而论,把结构性减税落到实处也是必要的。此其三。

作者:高培勇

第三篇: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通过从腐败产生的根源寻租活动进行分析,认为其实质就是官僚阶层设租和抽租的过程。鉴于寻租等腐败活动会造成资源误置、增加成本、妨碍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对如何预防腐败提出相应的经济学措施。

关键词:腐败;租金;寻租

1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从形式上来看,腐败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资财、为特殊利益者提供优惠便利、兼职经商、渎职以及徇私舞弊等多种形式。尽管腐败具有多样化特点,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腐败的实质就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换,即“权钱交易”。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示范效应的结果,只要有一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取特殊利益,其他人就会模仿,出现 “权力泛化”现象。于是,市场经济中正常的商品交换被“权利交换”所取代,而权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或者交换资源的资源,“权力上市”最终促成了权钱交易的实现。

那么,权力是如何完成利益交换和资源掠夺这一腐败的过程呢?

从经济学上来看,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控制着政治市场和经济资源配置权力的官僚在个人私利最大化的刺激下,因为制度的欠缺,出现了机会主义行为——“设租”与“寻租”,和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行为。

1.1租金和寻租

对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租金和寻租。租金一词作为特定意义上的术语是20世纪70年代才在应用经济学理论中出现的,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租金是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出那些资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款项的一部分”,因此租金是超出机会成本的收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超出资源或商品正常价值的价值,即“垄断利润”。寻租就是寻求租金,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狭义的寻租,是指利用行政、法律等手段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交易自由竞争,从而达到获取和维护即得利益的行为。

从经济学本质上来看,寻租及腐败是非市场经济(non-market economy)或政府失败(government failure)的一个基本类型,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当政府干预市场时,由于人为地限定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交易活动的竞争性,于是政府干预便带来了可以以“租金”形式出现的超额经济利益,这就是“设租”,即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或权力的办法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金诱使私人或企业向他们提供财物作为得到这些租金的条件。一旦官僚阶层的干预创造了超过正常利润的租金,这就为私人或企业通过非竞争手段获得租金提供了激励,于是政府官员会故意提出获得这些租金的特别条件,使私人或企业割舍一部分即得利益与他们分享,这就是所谓的抽租。

1.2寻租与腐败

由于租金的存在,利益集团常常为这样的干预进行各种游说活动,以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在现代寻租理论中,一切利用行政权力获取“非正常收益”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寻租活动,租金则泛指政府干预或行政管制时常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即超过机会成本的差价),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干预和行政管制都会为创造这种租金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既然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能创造出差价收入,自然就会有追求这种租金的活动,即寻租活动。寻租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及官员争权夺利,影响政府收入和增加廉正成本。它妨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降低行政运转速度甚至危及政府政权稳定。更为严重的是,它甚至使政府的决策和经济活动常常受特定的利益集团和个人摆布。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腐败的基本内容就是政治权利与经济资源和财富的交换,而这种交换得以形成的纽带就是寻租活动,而寻租活动的实质就是权钱交易。在寻租活动中,私人或企业是这种活动的一方经济当事人,通常他们因获得了“租金”中的大部分,所以是这种交易的主要获益者;官僚阶层是另一方当事人,他们也是受益者,可获得贿赂费用。由此,寻租活动在掌握政治权利的阶层和拥有财富的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方用政治权利换取金钱,另一方则用金钱换取政治权利以谋取更大私利,这是经济人追求经济最大化行为的异化表现。

对于私人和企业主来说,寻租就是以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超额利润,然而这种寻租活动寻求的是非生产性的直接利润。因为超额利润或租金并不是通过创造物质财富来增加利润,而是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努力,如游说或行贿等,促使政府出面干预经济活动、帮助限制竞争、增强自己的垄断地位等办法来获取的。对于官僚阶层来说,寻租就是运用自己手中的行政权利来谋取私人经济利益。然而官僚阶层在寻租活动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被利用的角色,而往往是主动的去进行“政治创租” 和“抽租”,于是就产生了腐败。

2腐败的经济危害性

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腐败的实质内容就是寻租和非生产性的寻利行为,即私人和企业为了获得以超额利润形式存在的租金,而官僚阶层为了从这种租金中抽租。然而,这种租金却来源于官僚阶层利用手中的职权人为地限制资源的自由流动和竞争,从而扭曲了市场交易和经济活动。一般而言,官僚阶层的干预程度愈大,市场扭曲就愈明显,经济租金就越高,寻租活动越呈现恶性循环的趋势。虽然寻租的当事人分别从垄断利润中分享了租金的好处,然而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体系的运行却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性,耶鲁大学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施乐佛就曾形象地把政府的干预和寻租活动比喻为“掠夺之手”(grabbing hand),具体而言,这种危害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增加交易成本

寻租和腐败虽然会给寻租活动的双方带来额外的收益,但却增加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消耗了相当部分的社会经济资源。从表面上来看,支付给官僚阶层的部分租金似乎是私人和企业主从自身利润中分摊的,实际上这种费用是通过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来获得的,并人为地通过“特许”、“垄断”等形式让特定的经济群体获得租金,继而又把这种成本和费用转嫁给社会公众。尤其是,这种租金的存在不断地刺激着官僚阶层设租和企业向官员行贿的寻租活动,这是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因此,寻租和腐败直接增加了经济交易的成本,使大量的财物浪费在“直接性的非生产寻利活动”中。

2.2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寻租和腐败所造成的另一个严重经济后果便是资源的误置。众所周知,在一个理想的经济体系中,资源和经济交易将在市场这只看不见手的作用下进行公正、合理、有效的配置和运行,即在竞争规律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下,生产最有效率的企业总是率先获得资源、优先参与经济交易。然而,腐败以及由此产生的“特许”和“垄断”却人为地排除了效率优先的企业参与竞争、获得资源和从事交易的权利。这样,权力的上市使得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主体行为发生扭曲,导致市场竞争一开始就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效率优先的企业往往被排除在竞争之外,不能够获得经济资源。而那些通过行贿获得资源和参与交易的企业,通常效率较差,单位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只能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向后将行贿成本转嫁给社会公众,从而破坏了“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使资源的配置处于无效率状态。

2.3导致价格的扭曲

由于寻租和腐败导致了资源的误置、增加了经济交易的成本,这就必然带来另一个严重的后果,即价格的扭曲。

价格扭曲对于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有着特别的意义。由于这些国家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许多商品还存在价格双轨制,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例如一些农副产品价格、社会商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中由国家直接控制或者计划指导的比重还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必然会存在部分租金,这就为寻租者提供了相应的市场活动空间。

因此,寻租和腐败既是一只“掠夺之手”,也像一只“看不见的脚”,它会践踏经济秩序和破坏经济增长,一方面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将被人们转移到了非生产性活动中,另一方面大量的寻租活动导致了资源配置和经济交易的非效率性。在一个寻租活动十分盛行的经济中,寻租收入在GNP中所占的比重必定较大,因此由GNP计算出的较高的增长水平是不真实的,或者说,在这个较高的经济增长背后,是低发展或无发展的困境,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真实状况。

3抑制腐败的经济学对策

正是由于经济租金的存在和政治权利能够干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才使权利和财富之间的交换成为可能并经常化。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经济租金的存在基础,如何对政府权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限制和切断财富和权利之间的经常性交换渠道,就成为遏制以寻租为目的的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思路。

3.1提高经济活动的透明度

尽管租金是寻租活动的内在动因,腐败就是政治权利和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换,然而寻租和腐败得以实现和蔓延却依赖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或信息的不完全。从经济学意义来看,通常寻租活动都是与信息问题休戚相关,因为官僚阶层要想让惠与行贿的利益群体,必然要“暗箱操作”,或使参与竞争的其他经济人处于信息劣势。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或不对称,有些人可以在某些地区或局部市场上建立起垄断力量,或获得某种“特许”,这样市场和交易在表面上是竞争性的,而实际上并不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如果政府能够进行充分的信息批露、建立民主的投票和招标制度、严明的立法司法制度、严格的公务员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安排来传递经济运行中的信息,则可大大预防和减少寻租活动。

3.2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

在寻租和腐败活动中,显然政府干预得越多,政府官员权力越大,官员设租和寻租越是便利。因此,如何减少政府对市场交易的不适当干预、减少不透明的地下经济活动、使政府官员腐败的机会减小到最低程度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众多的经济学者认为,政府官员腐败的机会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密不可分,因为对经济的监管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监管也为官僚阶层的腐败创造了机会。例如,如果企业进口商品需要许可和缴纳关税,拥有许可审批权和关税减免权的官员便有了收受贿赂的机会,如果无需进口许可或关税,那么官僚阶层的这一腐败机会就不复存在。正如罗斯•阿克曼所言,政府官员手中的权力与各种管制是相互联系的。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越严,其代理人拥有的公共权力就越大,因而也更易滋生腐败;相反,经济越是自由化,腐败程度越是有望下降。官僚阶层的管制权力越大,企业的负担就越大,滋生腐败的可能性就增大,从而企业主动寻租的动机则越强,官僚阶层的干预增大了寻租和腐败活动的可能性,因此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是预防寻租发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夏柏.反腐败研究(第四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林吕建.驾驭权力烈马——公共权力的腐败与监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朱兴有.预防职务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4]吴敬琏.转轨中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5]Johnson,S.,Kaufmann,D.& ZoidoLobaton,P.,1998,Regulatory discretion and the unofficial economy,i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1.88.

[6]Shleifer,Andrei and Vishny,Robert W,Corruption, i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7]World Bank,1997,Helping Countries Combat Corruption:the Role of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

作者:陈 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业执法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评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