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2023-04-08

第一篇: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例题,“试一试”,第2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 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⒉ 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点难点】

⒈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⒉ 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笔算: 48÷4=65÷6=93÷3=

⒉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教学新课

⒈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⒉学习口算方法: ⑴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⑵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⒊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⒋学习笔算方法: ⑴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⑶练习:80÷40。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⒌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试一试:96÷20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⒍练习85÷4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三、想想做做 ⒈估算下面各题: 80÷40160÷80200÷50210÷70270÷90 ⑴学生口算。其中

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⒊“想想做做”第6题。 ⑴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⑵第1问:53个一元就是多少元?(提示:首先要想53里面最多有几个10) ⑶第2问: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怎想的。 ⒋思考题:

⑴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⑵组织全班交流,揭示规律。

四、布置作业

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题,“试一试”,第4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⒉ 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⒈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

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560÷70420÷60240÷80320÷4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⒉提问:42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⒉笔算出结果。

⑴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⑵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 ⒊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四、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指名版演。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⑵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但商的不同? ⒉“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⒊“想想做做”第4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⑵引导学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布置作业

课 题:练习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练习一。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 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⒈口算练习一的第一题 ⑴练习第一组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⑵练习第二组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口算两位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几十除以几,再用几或十几除以几,算出得数 ⒉口算下面各题

480÷484÷246÷3900÷3180÷20270÷90 280÷4069÷375÷5210÷30420÷70720÷80 ⒊笔算练习一的第2题

⑴出示第2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⑵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⑷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⑸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二、提高练习,练习一的第6题 ⒈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⒊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

三、完成思考题 ⒈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⒉每四人一组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组内交换意见。 ⒊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 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例题,“试一试”,第6页“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答:

⑴96里面最多有几个30?⑵190里面最多有几个30? ⑶74里最多有几个20?⑷274里最多有几个20? ⒉口答

42≈()31≈()69≈()75≈()

二、教学新课

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⑴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⑵请学生列出算式?

⑶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⒉笔算192÷32。

⑴提问:是不是6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 ⑵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有什么好方法? ⑶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⒊完成“试一试”。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⒈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

⒉请学生说说各题都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数试商的。 ⒊学生们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选其中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⒋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布置作业

课 题:练习二-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8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⒉ 通过提高题练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⒈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一组一组对比着做。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比一比,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提问:计算下面一行时要注意些什么? ⒉44÷490×6016×6270÷60 15×446÷295÷5180÷30

二、笔算练习 ⒈练习二第1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⑶说说每题是怎样估算的。

指出:估计需要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相乘。 ⒉练习二第5题,第6题。

⑴请学生想想每题的商是几位数,然后指名回答。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⑶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尤其要说清试商的方法。

⑷统计正确率,帮助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⑸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验算? ⒊做练习二第7题。

⑴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⑷引导学生观察上表,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要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⒋练习二第8题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课 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⑴-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题,第9页“想想做做”1、2、3、4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⒉ 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⒊ 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计算。

70÷969÷20520÷60 集体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用整十数除怎样试商。 ⒉口答: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330×( )<158 40×( )<25020×( )<98

二、教学新课 ⒈引入新课。 ⒉教学例题

⑴出示例题图,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⑵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72÷34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4看作3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学生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算法。

提问:用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

提问:为什么要改商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④学生独立完成竖式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 ⑶师归纳概括

三、巩固练习

⒈“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⒉“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⒊“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 ⒋“想想做做”第4题。

⑴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⑵本题解答过程:184÷23=8(棵) ⑶集体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课 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⑵-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题,第10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⒉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⒊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⒈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竖式计算

⑴91÷20326÷50280÷30 ⑵96÷32326÷53200÷43 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个位是

1、

2、

3、4的两位数除法,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引入新课 ⒉教学例题

⑴出示例题图。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例式?

⑵探索“252÷36”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52÷36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6年作4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③交流算法。

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核对

再提问:商6对吗?为什么?

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命名余数比除数小。 ⑶归纳概括

⑷比较,发现异同点。

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三、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⒉“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⒊“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核对。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布置作业

课 题:练习三⑴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至12页练习三的第1~

6、9题。 【教学要求】

⒈ 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计算,边计算边思考,计算后再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⒉ 巩固学生已掌握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⒊ 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口算

⒈出示练习三第六题。 ⒉学生口算。

⒊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笔算

⒈练习三第3题。

⑴指名读题。

⑵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计商是几位数,再估计一下商可以是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计的最准。

⑶指名汇报。

⑷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 ⒉练习三第4题。 ⑴指名读题。

⑵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组内同学讨论。 ⑶分组将刚才估计的题目再笔算一下,来验证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学生练习。 ⑷全班交流、订正。

⑸指名请出估计得最准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三、解决问题 ⒈练习三第5题。 ⑴指名学生读题。

⑵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九倍,应先求什么? ⑶指名板演。 ⑷集体证下。 ⒉练习三第9题。

⑴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出示2个问题)。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小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⑸全班交流并集体订下。 课 题:练习三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至12页练习三的第

7、

8、

10、

11、

12、

13、14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⒉ 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口算

⒈出示练习三第10题。

⒉学生先默算,再指名口算。 ⒊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二、笔算

⒈练习三第7题。

⑴先指名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⑵让学生独立计算。

⑶集体订下。 ⒉练习三第8题。 ⑴出示第一行的三题:

612÷18608÷32224÷56 ⑵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 ⑶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⑷集体订正。

⑸提问:你今天比昨天估计的准了些吗?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⒈练习三第12题。 ⑴指名读题。

⑵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⑶集体证下。

⒉练习三第13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

⒊练习三第14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

⑶请同学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思考题

⒈在计算正确的商之后,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这样的算式:

( )÷72=( )

( )÷27=26……18

⒉根据这样的算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课 题:复习⑴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⒉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正确地笔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⒈出示复习题第1题。

⒉指名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 ⒊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笔算

⒈复习题第2题。

⑴出示第一组:147÷20 147÷21 147÷29 ⑵谁来估计一下它商大约是多少?

⑶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三题,指名板演。

⑷集体订正,提问: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调商”? ⒉复习题的第3题。 ⑴指名读题。

⑵刚刚我们回忆了用三位数去除两位数的除法的过程,讲座了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接下来练习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⑶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复习题第5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指名汇报。 ⑷本题解答如下: 因为:168÷24=7(棵) 224÷28=8(棵) 162÷27=6(棵)

所以二班平均每人杆树的棵数多。

四、布置作业

课 题:复习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至14页第

6、

7、

8、

9、

10、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⒈复习的第6题。

⑴在3至4分钟内,学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针对有错的题目说说计算方法。

⑶统计全班有错的几人,分别错几题。

⑷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⒉复习第7题。

⑴出示第7题,指名读要求。

⑵请同学们先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⑶同学们分别笔算,并指名板演。

⑷将算出的商与估计的商对比,说说试商、调商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⒈复习的第8题。

⑴出示题目,说明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说解题思路。

⑶全班交流,交流时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⒉复习第10题。 ⑴指名读题。

⑵出示第1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每千克什锦糖的售价,就是三种糖售价的平均数。

学生解签第1,2个问。

⑶分小组讨论: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⑷全班组织交流。

三、思考题

⒈指名读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右边一题答案不惟一。

四、你知道吗? ⒈学生自学。

⒉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实例讲解。

五、布置作业

课 题:角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

⒉ 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⒊ 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⒋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木条做的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⒈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⒉认识射线。

出示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了解射线。

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的图形,叫射线。

教师画一条射线。提问:射线是怎样得到的?

射线有什么特点?学生画一条射线。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射线。 ⒊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有哪些特点?

提问:怎样画一条直线?学生试画。 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⒌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⒍出示一个点,让学生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说明: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出示两个点,让学生分别画过这两点的直线。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⒎完成想一想。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第17页“想一想”插图,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二、认识角 ⒈导入:(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名称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⒉认识角及其名称。

⑴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

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

⑵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 ⑶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 ⑷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⑸提问: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⑹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学生写五个,并举例写成“∠1”,读作“角一”。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数一数图上有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课 题:角的度量⑴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⒉ 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⒉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认识量角器。

⑴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⑵指名汇报。

⑶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关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找出教师指度度数的刻度线。 ⒉用量角器量角。

⑴看课本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⑵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师作具体指导。

⑶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 ⑷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教应该注意点什么?

三、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⒉“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量好后,交结果填在括号里。 ⑵小组内交流。

⑶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⑵动手量一量。

⑶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课 题:角的度量⑵-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想想做做”第4~9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点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⒉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中心一点叫什么?它有几圈刻度? ⒉怎样量角?

⒊量出下列每个角的度数。

二、指导练习

⒈“想想做做”第4题。

⑴指名读题。

⑵请同学们看书上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每个角是多少度?

⑶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⑷提问:仔细观察这几个角?它们的位置一样吗?不同位置的角,我们应该怎样来量? ⒉“想想做做”第5题。

⑴指名读题。

⑵请同学们照着图示模仿着量出书上这几个角的度数。

⑶指名回答,并分别说说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刻度。

⑷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放量角器?

⒊“想想做做”第6题。

⑴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⑵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⑶请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次,强调“两重合,一看数”。 ⒋“想想做做”第

7、8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

⒌“想想做做”第9题。

⑴出示队旗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⑵请同学们在小组时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并把估计的结果填在书上表格里。

⑶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看看跟你估计的结果相差多少。

三、完成思考题

⒈自己先按要求画一画,再数一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填在书上。 ⒉指名口答。

⒊看表格,找一找规律?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五、布置作业

课 题:角的分类和画角⑴-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⒉ 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量角器,钟面,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⒉任意画一个角。

⒊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㈠教学角的分类。

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

⒉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

⒊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画在本上。

⒋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

⒌转动活动角成一条直线。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告诉学生这样的角叫平角。

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 ⒍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⒎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 ⒏练习:

⑴“想想做做”第1题。大家先说说每个角的名称,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⑵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下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再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 ㈡教学角的画法

⒈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⒉请同学们尝试画一个角,师小结画法 ⒊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⒈“想想做做”的第4题。

⑴指名口答。

⑵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也组成直角? ⒉“想想做做”的第5题。

⑴学生分类。

⑵说说分类的依据。

⒊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6、7题。

四、布置作业

课 题:角的分类和画角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理角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⒈请同学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射线、一条直线。

提问: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从线段怎样和直线?射线能量出长度吗?直线呢? ⒉练习四第1题。

⑴小组交流、讨论,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⑵指名汇报。

⑶提问: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⒊练习四第2题。

⑴学生试着练习。

⑵师小结。

二、复习角的认识

⒈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

⒉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

⒊提问:什么叫锐角?直线?钝角、平角和周角? ⒋练习四第4题。

⑴观察钟面后,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几分?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度数。

⒌练习四第5题。

⑴按图示,同学们将正方形纸折一折,再展开。

⑵完成角

1、角

2、角3度数的填写。

⑶提问: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⒍提问:你怎样知道一个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四第

6、8题。

⒎提问: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完成练习四第9题。 ⒏练习四第10题。

⑴说明题意,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尽量拼出不同度数的角。

⑵组织交流。 ⒐思考题

同学们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交流汇报,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⒑你知道吗?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课 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

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 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要求】

⒈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 ③42除以8,商是多少?④60除120,商是多少? ⒉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 6¡3+370-20¡346-28+4 ?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⒊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 ①出示例图: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这些商品的标价分别是多少?

? ②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 ③你能帮小红算一算她所要花的钱吗?

? ④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提问: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 ⑤提问: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⒉教学“试一试”:

? ①出示: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指名读一读。 ? ②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

提问:算式中的

18、80、10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么的?为什么? ? ③提问: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你们是先算什么的? ⒊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提问:为什么91¡13¡11的运算顺序与前2题不太一样?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同学们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指名说说,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⑵同学们分组计算,与自己的估算结果比一比。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 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讲座和交流,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⒊ 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 60+30¡342¡2-2063¡7¡4 ? 20+30-40160¡80¡3052+420¡70 ?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⒉出示例题图

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⒊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 ①引导学生看图。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练习本? ? ②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 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 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 ④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⒉教学“试一试”:

? ①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 ②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 ③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 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 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 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⒋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它,会有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业

课 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6~10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对不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⒉通过对于可以发现运算性质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想想做做”第

8、9题的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算: 720¡8630¡90330¡075¡25 337-45480¡2095¡5140¡14 ⒉先说出下面每题先算什么,再算出结果。 ? (127+23)¡50328¡(360¡90) ? 46¡(30-25)47¡56+379 ? 提问:以上几题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二、初步感知

⒈出示:180-36-44180-(36+44)

⑴请同学们观察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⑵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它们的结果,指名板演。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 ⑶出示:159-(59+37)159-59-37 ? 请同学们观察计算。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也一样呢?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⒉根据已有的算式,说出与它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 80-20-3050-(20+10)90-70-20 提问:为什么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

⒊同座位互相考考对方,说出得数相等的算式。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 先小讨论,再全班交流。

?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灵活运用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 出示图,提问:什么是一套衣服?

? 同学们独立完成,要求昼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 出示图,提问:超市的这节柜台销售哪几种商品,它们的标价各是多少? ? 问: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 学生做完后要求比较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四、知识拓展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老师做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

课 题:练习五⑴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练习五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 90¡3012¡578¡2270¡903¡1557¡3 ? 200¡5027¡396¡12280¡40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

?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 480-(180+60)(31+2)¡30240¡(4¡20) ?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5题。

?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廉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五第6题。

?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课 题:练习五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练习五第7~12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五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484¡2450¡5028+42 ? 13¡4840¡21360¡265-17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 ? 100-5¡13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7题。

?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

? 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五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 ⒊完成练习五第9题

?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10题。

? ⑴出示第10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 ⑵分析,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 ⑶比较两种方法:800¡4¡5800¡(4¡5)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 ⒉完成练习五第11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

?⑵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及所用数量关系式。 ⒊完成练习五第12题。 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题中提供的其他信息,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个问题。 ⑵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⒋完成思考题

⑴启发学生倒过来算:因为后算乘法,那么什么数乘5得500?而100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⑵推导出方框里的数,再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

四、布置作业

课 题:认识平行-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39到41页。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⒉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⒈ 认识平行线。

⒉ 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39页上的两幅图片。提问:照片上的场,场你在哪里见过?

提问;看着照片上的红线和蓝红,说说哪些是相交的,哪些是不相交的?

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以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今天我们就研究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这就是平行。

二、教学新课 ⒈认识平行线。

⑴出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

老师把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延长,成为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请学生们打开练习本看一看,练习本上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追问:长方形两条对边,练习本的两条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⑵提问:长方形对边延长的直线,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书上的两组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追问:再来看一看,长方形对边延长成的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吗? ⑶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 ⑷辨析:特别注意第2题。 ⒉做出平行线

⑴老师演示摆出小棒,请学生照样子摆一摆。提问:这两根小棒平行吗? ⑵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折一折,摆摆,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 ⑶请学生分组汇报,演示。

⑷教师演示:将两根小棒摆成异面不相交的直线。

提问;现在这两根小棒不在同一平面内,这两条直线相交吗?可以说这两根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⑸追问:两根直线平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⒊教学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

⑴画平行线。看书40页图示,教师演示并说明画法。 学生按照老师的样子再画一次。 ⑵学生完成试一试。

⑶检验平行线。如果有两条直线或线段,怎样检验它们是不是相互平行呢?教师示范说明。

三、想想做做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 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11.11.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 混合运算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 (篇二:(全)2014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全书总备一

一、教材分析

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 混合运算。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简单周期” 、“●运动与身体变化”和“●怎样滚得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 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4、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5、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全书总备二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5、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8、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4、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5、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6、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附录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学习梯等式的书写格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

1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篇三: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版) 第一单元除法 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1、2页 的内容

教学重点:笔算为重点。注意口算、估算、笔算的优化组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 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

1.新学期,我们拿到了很多新书。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介绍的正是小朋友和妈妈去 买书的事。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售货员每20本打一包,小朋友在想,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

用手势比画“20本打一包,一包一包??”学生因为清楚一共有60本,手势做到打第3包的时候就不再继续了。

师:我们通过做手势,很清楚可以打3包,那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下来呢? 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

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口算(估计有很多学生都会直接口算出得数) 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

可能有的方法:(1)20×3=60,60÷20=3 ;(2)6÷2=3,60÷20=3 ;(3)这个算式可以表示60里面有几个20?60里面有3个20,那得数就应该是3。?? 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像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笔算。

结合学生说的:6÷2=3,比较两题,特意写成60÷20=30,问:对吗?为什么?生:可以验算:30乘20等于600,说明这个得数是错的。 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像这样的变化,你还能写一个算式吗?随学生回答板书:600÷200=3,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你还会继续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刚才我们考虑的是“加0”变算式,现在请你看“600÷200=”你能把它变得简单一些吗? 那如果是“400÷50=”呢?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只能同时去掉1个0,不能把0全部去掉。 ?? 2.笔算

先完成: 学生尝试着在自备本上完成该竖式,个别板演。 讲评板演,着重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60里面有3个20,商是3,所以3应该写在商的个位上。) 强调:3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其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写竖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号入座,写清楚写规范。 验算: 写竖式的时候问:3应该写在哪个数字的下面? 指出:这样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单 3.指导写“答句”

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指出:这个算式是为解决问题而列而算,那完整的解题过程还要有一个回答。 把书上的得数填写完。并读一读。

指出:书上只要我们填写一个答案,但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求根据问题把话写完整。这也是四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要求。

4.完成试一试,进一步提高这部分计算的要求

现在请大家自己先尝试着完成书上第1页下面的2题试一试

注意这2题比刚才难一些,所以完成竖式后,还要继续想办法通过验算,检查自己算对了没有。 指名板演。

讲评板演题。(板演时是没有空格子的,所以更要注意商所在的位置。)

第1题:96里面对多有4个20,所以4要写在个位上。余数是16,符合比除数小的规定。 第2题:15除以30不够除,所以要考虑150里面有几个30,商5应该写在个位上。 检查验算过程,指出:通过验算我们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做对了没有,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大家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页上的题组练习

做完后,请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特点?(注意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求不宜过高,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再举例来说明,比如:4÷2=2,所以40÷20=2;或是100÷20=5,算是时候可以看成10÷2=5??) 这题应该为前面已经说过规律,再加上时间的关系,我就直接让学生很快地算,并交流得数。 2.完成第2题

允许学生一边写,一边小声地说:80里面有2个40,商2写在个位上?? 余数要比除数小?? 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利用我们新学的除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1时=()分,2时=()分?你是怎么想的?3时呢??? 那60分=()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80分呢?420分呢? 学生继续完成书上的第4题。 交流答案。

比较老师一开始出的题,说说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算?

4.(第6题)一共有73枚1元的硬币,把这些硬币换成10元一张的纸币,最多能换多少张? 你是想的呢?

如果都换成20元一张的纸币呢? 你还能提类似的问题吗?大家帮忙解答。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2页第

3、5题。 板书设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60÷20=3600÷200=3400÷50=2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3、4页

教学重点:体会两位数除以整十数该怎样除?商写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选取学生昨天作业中的错题,板书: 问,这题是错的,现在请大家说说错的理由。 1.80×80=6400 2.640里面有(8)个80 3.想64÷8=8 4.64÷80,不够商1,所以不能在竖式的4的上面商8;而是要看640除以80,商要写在个位上。

指出:做题的时候要多想一想,这样就可以减少错误。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图,知道该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新买来420本书,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考虑420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3.学习计算方法:

(1)估计:你能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估?

(400里面有10个40,600里面有20个30,所以420里面应该有十几个30; 商在10-20之间??)

(2)笔算,先一起完成:

这题该怎么商?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看4230,42里面有1个30,所以先商1) 着重探讨:1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继续完成下半部分的竖式。

(3)验算。请学生自己在本子验算一遍,看商是否正确 (4)比较:与复习题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指出:两题的除数都是整十数,但昨天学的商是一位数,今天学习的商是两位数。 你能通过这两题,发现什么时候商会是一位数?什么时候商会是两位数吗? (这个问题是尝试性的,要求不宜过高。) (5)答句,注意板书时要写完整的答句,读一读。 4.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2题,做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两题做一比较,自己有哪些发现?

全班交流:注意结合板演讲评,体会怎样除?商写的位置? 指名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该如何笔算。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第4页上的第1题

做完之后先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错误,再把一些典型错误全班讲解。 2.找错(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这里例举的都是一些典型的错误,要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错误以及正确的方法,避免同样的错误在自己的作业中出现。)

第1题:除完了十位要除个位,个位上不够除要商0 第2题:十位上的减减错了 第3题:商的位置写错了

3.(第4题)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

问:宽应该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可能会有学生想90÷(4)=360,所以宽是4,这也是可以的,但要在学生说完后,引导大家从乘除的关系来列式:36090=4 完成表格后,引导学生体会:面积÷长=宽) 观察这表,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体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的意思: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方形长变化,宽也会随之变化;长比较大的时候宽就比较小??)

4.(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该题,完成后重点交流第2个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注意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第三篇:2016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认识毫升教后记:

认识毫升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升的基础上继续要学习的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在饮料瓶上、果汁杯上、食用油桶上接触过毫升,但是对于1毫升有多少,它与升之间的关系是多少,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丝毫感知,因此我在教学时先复习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建立升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同组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发现这两个单位用在容器上的大小不同,然后尽量多做活动,掂一掂,倒一倒让学生体验指定的毫升数,在滴一滴中体验1毫升有多少让学生开放思维体验成功建立毫升的表象。

认识容量和升教后记:

本课主要认识了容量单位“升”,学生能初步的知道升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多少,并且知道还可以用字母“L”表示,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有所区别,也有所类似,例如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单位换算,判断对错,解决问题里都会出现这类题目。首先让学生感知一升有多少,通过实验,让学生也能理解大约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但很多学生对升还是不太熟悉,这要让学生学完本课后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容量,知道一盆水大约几升,一桶水大约几升。

升与毫升练习一教后记: 本课是学习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练习的,主要让学生练习单位之间的转换,知道1升=1000毫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10升=( 10000 )毫升

90000毫升=90毫升,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容量单位的比较大小。课堂中我选择了一些填合适的单位名称,有些同学还是对升与毫升没有概念,这提高只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慢慢体会。

1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数学今天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除法》,可以说又前进了一步。但今天学下来,有些学生思维出现了紊乱。 因为上一节课,学生试商是直接估计“几百几十里面最多有几个几十”的,因为商是一位数,可以这样思考。但今天这节课商是两位数了,不能直接估计了。所以要试着引导学生从归纳“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法则”入手,来突破难点。结果一节课下来,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灵活应用了,但不行的学生,就是在瞎蒙。 现在还发现学生错的比较多的地方是:乘的得数不知道写多少,比如1×30,明明知道答案是30,但写道竖式里面有人写3的,还有人写300的,看来对除法计算的步骤来不是十分明确,这是受到了上学期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影响,上学期学得时候有局限性,没有为今天的学习打好伏笔。

2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数学今天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除法》,可以说又前进了一步。但今天学下来,有些学生思维出现了紊乱。 因为上一节课,学生试商是直接估计“几百几十里面最多有几个几十”的,因为商是一位数,可以这样思考。但今天这节课商是两位数了,不能直接估计了。所以要试着引导学生从归纳“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法则”入手,来突破难点。结果一节课下来,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灵活应用了,但不行的学生,就是在瞎蒙。 现在还发现学生错的比较多的地方是:乘的得数不知道写多少,比如1×30,明明知道答案是30,但写道竖式里面有人写3的,还有人写300的,看来对除法计算的步骤来不是十分明确,这是受到了上学期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影响,上学期学得时候有局限性,没有为今天的学习打好伏笔。

1 3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教后记:

本节课主要是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计算进行巩固和练习,学生对判断出商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容易错,但有关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递等式计算是首次出现,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低,还需多加练习。

4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教后记:

在教学中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并把整十数就写在除数的上面,帮助学生试商。结果在练习中好多学生就用商去乘整十数,还是强调的不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让学生在一边列竖式用商乘除数算出结果,这样错误就减少了很多,还需多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5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练习课教后记: 本节课进一步练习用四舍五入法来试商,第4题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除数看作与他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学生方法掌握了,但多数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的较多。在教学第5题时多让学生说商是几位数,为什么再计算,练习内容不是很多,重点掌握计算方法,个别学生还需单独辅导。

6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后记:

本节课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是在学生 三年级时学过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和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进行这些复习是有必要的。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思维在碰撞中会发出炫目的火花,因此我在教学重点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讨论的结果有2种,方法1:先求每个书架有多少本书,再求每层有多少本书。方法2:先求2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求每层有多少本书。我紧接着进行对比,使学生发现:这2种解决方法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并且这2种方法间还有一些联系,除以2再除以4也就是除以2乘4的积。在教学后面的检验时,可能学生对于检验是头一次真正接触,我又安排的太少,所以学生对这一块比较薄弱。今后再加强。

7综合练习教后记

本节课是综合练习,第15题让学生说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突出四舍五入法试商,提高学生计算技能,第16题主要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并简单总结除法性质的规律为17题做准备,但学生做17题还是有困难特别是最后一题,要交给学生简便方法,学生做题时还是不够灵活,对应用题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掌握较好。

8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教后记:

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除数变小了,初商就可能偏大;初商偏大就应该将商调小后在计算。学生在刚接触调商计算,会出现不同的错误,但本节课我认为关键是强调当商乘除数的积比被除数大时,应该把商调小计算,这样学生在做题时会慢慢理解为什么要把商调小再计算。大多数学生在计算时都要调一下商,所以做题很慢,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商,我们要求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调好商之后再写在作业本上。

9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五入调商)教后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是

5、

6、

7、

8、9 时,可用五入法来试商,把除数的个位“五人”后再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出现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与除数 相等的情况。商小了,要把初商改大。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内容后,在z练习上比原来多做几步,要先算到最后看余数 2 和除数的关系才能确定商是否正式访问确,在刚学到五入调商时,只能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再计算。

10练习四教后记:

练习中第9题主要是对比练习,分为2个层次:第1层次是左右两组对比:左边两题都是通过“四舍”法试商,右面2题是通过“五入”法试商,比较后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确什么情况下要把除数看做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什么情况下要把除数看做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第2层次是上下2题对比:上面的题目不需要调商,而下面的题目需要调商,这里仍然要强调用乘法检测,直到余数比除数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仍不够,速度也是两极分化的厉害。

11练习四(2)教后记: 这节课让学生练习计算过程中,在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就有些学生不知该怎么计算了,要明确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不够除就看被除数前三位,商是一位数,计算过程中加强训练学生的乘法和退位减法的练习,应在刚上课时让每位学生练习几题,以提高计算正确率。解决问题我让学生自己读题,先写出算式,再找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一题思考题仍有学生不能理解思路,对一般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12商不变的规律教后记:

本节课主要是

1、先让学生从直观入手,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数量关系,2接着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表中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4、让学生按照这个规则找出不符合的例子,发现出0要除外。这节课的难点就是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这一规律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13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后记:

本节课主要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竖式计算,这里的一大难点就是余数部分,进行简便竖式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几个0,在写横式得数时,商不变,余数就填上几个0.强调多些遍仍然有一些学生看竖式照抄竖式的商和余数。

14整理与练习教后记: 教学时先提出问题: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计算?发现了什么规律?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速度太慢,试商调商不灵活。

15整理与练习教后记: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也使学生更加深入更透彻的领悟和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同时学生对题目的进行归类的能力也有一定提高,对连除的实际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今后继续加强有挑战性的练习,从而使学生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3.1观察物体教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有接触,前面学的是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现在学的是前面右面和上面,在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改过来,从前面观察物体基本上没有错的,从上面观察物体有错的,但是不是太多,错误的情况大多是没有认真看,认真思考,如果让孩子真正到物体的上面去观察,相信正确率会大大提高,但是毕竟不能总是这样做,要不然孩子怎么发挥空间想象力呢?

3

3.2观察物体教后记:

本节课是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我重点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提醒学生要正对着所要观察的面,必要时可以调整实身体的姿势,使目光大体集中在这个面的范围内。并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形状。练习中画出看到的图形画右面图形时错误较多,要多练习多观察。

3.3观察物体教后记: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从前面上面和右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而在前面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较多的学生容易将横着摆的图形与竖着摆的图形相混淆,因此需要让学生用正方体实际摆一摆进行实际观察思考,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从而在认识的基础上真正掌握并走出误区。

3.4观察物体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后记:

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大部分学生来讲,是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拓宽了视野,发展了空间观念,对事物与视图之间的转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有部分孩子不能真正领悟,一直处于茫然的状态,针对这一现状,我还不能放弃在适当的时间继续对这小部分的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或方式来开拓他们的思维,尽个人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4.1这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较多,是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课,所以在课堂上用ppt课件演示,整体思路是从数据的收集(调查单)——数据的整理(统计表和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对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分析)进行新课,统计表和统计图重点是它们各有哪些部分,要注意什么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征、作用(为了让学生感兴趣,联系实际讲故事)。

4.2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后记:

在数据的分段整理时发现有不少学生不能做到认真细心,统计的数据错误率很高,所以根据提供的数据填写统计表,我就嘱咐学生在对应要填的统计表方格下面用铅笔画正字整理数据,然后数出笔画数填在上面的统计表中,最后把用铅笔画的正字擦去。还有一点容易错的是统计的日期老是忘记写。

4.3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课教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在作图方面和统计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是还有少数学生忘记写日期和标注数据,还有的学生在绘图时没有条形,只涂上阴影,针对这些“小事”还需要加强训练,做到精细化,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居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4.4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课教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统计的过程掌握较好,只有三两个学生忘记写日期和标注数据,由于年龄的限制,学生对于语言的完整准确表达还是有一定难度,以后还要加强对事物和解题思路的分析讲述等方面的指导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居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第四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40人,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字体书写较工整;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中下层生比较贪玩,基础差,计算能力不强,尤其是对应用题难于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补缺,通过个别辅导,争取把成绩赶上来,努力提高班科全体成绩。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除法;

(二)角;

(三)混合运算;

(四)平行和相交;

(五)找规律;

(六)观察物体;

(七)运算律;

(八)解决问题的策略;

(九)统计与可能性;;

(十)认数;

(十一)使用计算器;

(十二)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较大的数,在理解大数目的意义、利用大数目进行表达和交流、把大数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估算和估计实际问题的结果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数感。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运算顺序、运算律,以及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初步的符号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3)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进行几何体与视图相互转换,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以及周角间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根据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简单的游戏。

2、能力目标:

(1)能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中看到数学内容,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能通过两步计算或综合算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养成计算后回答问题的习惯;

(3)能找到生活中应用两点一条直线的例子和应用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例子;能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有用的数据信息,能读懂媒体呈现的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5)能通过修改和重新设计游戏规则,实现游戏的公平;

(6)能主动与同学合作开展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

(7)在教师的组织下反思自己的学习,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奇心; (2)在学习过程中能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3)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4)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四、本册教材重、难点:

教材重点:

除法、角、混合运算、平行和相交、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和可能性、认数。

教材难点: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措施:

1、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2、合理安排,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

4、通过直观和操作教学概念和法则。

5、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 按县教研室下发的进度授课

七、数学活动安排

1、计算能力竞赛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达到学以致用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1升=1000毫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教学难点:

1、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表内除法的扩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相应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和估算;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理解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商不变的规律,以及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和调商。

2、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3、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并确定除法计算的余数。 教学难点:

1、掌握相应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和估算,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和调商。

2、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指定的视图正确摆出相应的组合体,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全过程,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数学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观察物体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几何空间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逐步形成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教学难点:

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结合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使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策略,能根据需要合理确定解题思路,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理有据的表达,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乐于和他人合作等良好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

2、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按步骤实施解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可能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模球、摸牌、抛正方体等游戏活动,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简单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结果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3、使学生在参与游戏、操作等活动过程中,体会可能性的学习与应用价值,初步形成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感受游戏、操作等活动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结果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进一步体会分析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 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分析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各类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有关的平面图形,探索射线、直线、角的特征,探索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感受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

了解射线、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超过三步),能正确合理的进行计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升和毫升的认识,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观察位置和视图之间的相对关系;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角、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会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形成必要的操作技能;培养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比较或解释;感受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正确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使学生经历用学过的运算解决连除、两积之和(差)、归一(总)等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使学生经历回顾并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和方法,评价自己学习表现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反思、质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习生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数学评课中的几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