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2022-04-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培养计划进行分析,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知识体系出发,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现状。【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分析研究在全球经济化的大趋势下,不管是科技创新、教育传播、商业贸易、文化媒体等都已经不可能离开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了。

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篇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信息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为适应社会需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必要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专业领域人才。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学科性质的分析,设计一套完整的、适合于理工院校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达到为社会输送信息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社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人才,特别是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滞后,致使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低、适应能力差,掌握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会技术[1]。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各种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现象日益普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表现为对知识涉猎范围广、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强的社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强调。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实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哈尔滨理工大学重新修订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并对原有课程体系做全面的审视和思考,以解决信息专业人才“通”与“专”的问题。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归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根据我们学校是地方理工科院校的特点和条件,我们将本培养方案定位在重点为工业企业培养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并兼顾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该专业并非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由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干课程的交叉性学科。

为此,哈尔滨理工大学对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提出如下的培养要求:信息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信息管理系统,更强调用管理学的方法解决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以计算机技术为辅助工具解决企业实际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教育部已做出明确规定,即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2]。

该培养目标明确了信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层次,体现了该专业的教学特色,并阐明了该专业的就业领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根据学校是地方理工科院校的特点和条件,将培养方案定位在重点为工业企业培养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并兼顾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该校信息专业主要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三门学科为主干学科,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方法,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并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项目管理与开发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性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色之一就是它是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懂管理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能够用所掌握的技术解决实际生产运作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鉴于本学科的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信息专业具有如下特性:

1.学科交叉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既涉及到管理学科,又要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知识,并以系统思想贯穿整个研究学习过程,可以说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2.实践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提出信息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本专业的学习强调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3.发展创新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我国信息人才的短缺推动了该专业的发展,该专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学科教育模式、师资力量、课程体系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强调专业教学,弱化学科交融,使得学生在学习了每门课程的理论后,无法将其融会贯通,达不到应用要求。因此,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时不仅强调经济、管理及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更要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教学,使学生能灵活而不是单一的运用所学知识,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本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基础、突出专业主干课、精选平台课、拓宽专业面、增强专业技能实训、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有利于毕业后的继续发展。

本专业从“知”、“行”、“统”、“一”四个角度出发,在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层次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校园及社会实践行为,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企业信息系统,并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实施“一对一”培养模式,实现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门学科的统一集成。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加强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间的联系和衔接,从知识结构上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发实际信息系统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在构建课程体系上,本着“面向市场、明确目标,注重过程”的人才培养理念,遵循柔性化培养的原则,以信息化所需人才层次为梯度安排相关学科的课程逻辑顺序,提出:“平台+模块+实训”的培养体系。

平台主要是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三部分构成。平台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构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或继续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模块是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而设计的,由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构成。该部分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它包括经济管理类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的学习。课题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专业的能力特点提出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A: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B:电子商务。

实训是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构建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验教学基地的建立是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配合,注重学期间的衔接和连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该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在信息专业学科基础课中开设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外语、体育等公共基础课,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基础高度又可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健康教育等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教育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并使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及方向进行定位。

(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为实现培养“信息系统设计及管理”人才这一目标,为此,该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围绕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及维护的。为了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本专业开设了管理学科知识;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本专业开设经济学科知识;为了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本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只有以这三门学科为主干学科,我们才能进行信息系统地分析与设计,并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管理。

根据该校信息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学科主干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管理统计学、顾客关系管理、会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系统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资源管理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学习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专业构建了专业平台课,该课程体系里的所有课程都配有课程设计或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构建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平台。

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与计算机网络原理两门课程的学习是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打下基础,目的是建立学生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思想,明确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ERP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研究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建立学生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的知识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入门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介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及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开发原理,体现信息专业的目标与特色。

(四)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办学层次、专业背景,考虑该校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将重点为工业企业培养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按照“基础+特色”的思路,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如下:

1.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与管理方向

该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和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ERP系统具有维护、实施、应用和一定的二次开发能力,具有组织与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的专业人才。

该方向学生的职业定位: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软件开发方向开发管理人员,ERP系统实施和维护人员。

2.电子商务方向

该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维护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和运营的能力。

该方向学生的职业定位:从事各行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电子商务系统营销方案推广等相关工作。

(五)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以“加大硬件投入,加强软件建设”为建设目标,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改善教学条件和实验室建设,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实践的配套改革,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

1.多媒体教室建设。使得85%以上的课程都能用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含量,改善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本阵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我专业建设了科学、合理、满足教学实验需要的立体实验室。共建设了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网络与电子商务实验室、学科研讨室及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的多功能教室,极大地改善了实验环境和条件。

3.实习基地建设。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我院建设了哈尔滨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等实习基地,基地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接纳学生100%,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培养要求,评估实验学时所占比例的合理性;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的方式方法;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整合到培养目标体系中;加强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形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多层次、多形式、多阶段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协调各方资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总结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信息人才的要求。本课题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本专业核心课程,然后扩展出整个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更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并增添平台课和实践课等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去分析并解决企业实际生产运作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应用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社民.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15(39): 56-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赵志远.基于系统结构研究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6): 98-100.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i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TIAN Shi-hai,ZHANG Xiao-meng

(Management college,Harbin sic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urse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practice and teaching

[责任编辑 王 佳]

作者:田世海,张晓萌

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篇2:

中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现状情况简要分析

【摘 要】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培养计划进行分析,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知识体系出发,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分析研究

在全球经济化的大趋势下,不管是科技创新、教育传播、商业贸易、文化媒体等都已经不可能离开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了。故而,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提出诸多要求,这也要求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要得到相应地提高,也进而直接对高校在这个专业的教学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状况

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就已经开始重视信息管理,故而在国外的一些高校也相继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之前这个专业的名字并非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而是称为“电子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这一个词语则是诞生于1968年发表的一篇有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文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国并非是一下就建立起来的,而是先从中国人民大学建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再到清华大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慢慢演变而来的。最后,在1998年7月6日,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把以前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系统等五个专业整合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是正式出现在中国本科专业目录当中。随后,全国相继有234个高校先后建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正是如此,这个专业也开始在我国全面发展起来。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计划与目标

每一个专业都是建立在现实社会的需求基础之上的。想要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现状,那就必须对它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而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培养、教学计划与整体课程都是围绕培养目标来开展的。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当中,已经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为: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拥有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他们也要能够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可以胜任国家各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工商部门和科研单位等部门的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管理等职位。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体系

由于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很难满足社会对多类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必须进行合理地科学地设置。主要分为三个知识体系,即:基础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基础教育:它的内容包括高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基础知识等。

通识教育:包括大学英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政策、计算机基础等。

专业教育:包括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知识、信息分析与预测等。

由于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要求也是越来越多。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就需要具有多个能力,最基本的要求便是三个能力,即系统设计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重点

每一个专业课程的设计都是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制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不例外。从一些大学对该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培养体系来看,目前各高校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一些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培养目标不准确,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就容易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2.在一些高校当中,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给出,故而对于实践教学就没有得到强化与重视。

3.虽然有一些高校虽然也看到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可没有对此重视起来,所以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也缺乏实践教学的成绩评定。

4.还有一些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故而没有按照培养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育体系,没有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和答辩进行严格要求。

许多专业的实践教育都非常重要,故而实践教育在教学计划当中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只有重视实践教育,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才可以增强他们自身的竞争力,以便他们在毕业就职当中抢占先机。

五、结语

通过对许多相关文献和一些教学大纲进行分析,我们也是可以得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方面以及有了一定的成绩。在以后的教学与研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研究方向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培养目标的更新,不过却是有必要给出核心课程的具体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赖文俊,欧阳庆,张建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研究现状分析[A].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2]张秀萍.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A].现代情报,2005(05).

[3]覃发兵.《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与对策探讨——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08(10).

作者:赵志强

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篇3:

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精细化管理探讨

摘 要:在银行各业务部门的日常工作过程中,安全保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要不断提升安全保卫工作的细节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对于风险的防控和整治,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保障银行业务安全,为客户的资金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要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技术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精细化管理;基本要求;开展策略

0 引言

银行是社会基础运行部门,在银行工作中必须要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风险,禁止任何操作失误的发生,要深刻意识到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安全保卫人员必须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提高职业敏感性,一旦发现有问题的细节,要及时上报并且处理,善于见微知著,实现精细化工作,与此同时,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引入生产企业流行的精细化管理对提升工作质量有重要帮助。

1 安全保卫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我国并不是最早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就注重了管理方面的手段,以精细化管理为工作核心,积极引入技术人才,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让管理流程更加清晰和明确,从而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国家经济增長。在随后的几十年间,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很快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这大大奠定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并且让日本的工业发展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在此之后,日本诞生了一大批以精细化管理而著称的世界著名企业,例如丰田公司,本田公司等,其逐渐走向全世界,向世界证明了日本的工业实力。因此,精细化管理被全世界的工业国家所意识,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概念。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各项工作内容细化,是建立在新的时代形势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通过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让企业内部运行流程更加清晰和透明,各个单位之间能够协同合作,各项工作更加精确,保持良好的可持续性。因此,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工作方面上的内容,也是一种理念和态度,是对人员的精细分工,是对责任的具体到人,一旦出现问题,会有专门的人负责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工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力,所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

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不同,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为定量管理,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工作量,都有详细的数字来表明,从而让管理模式更加透彻。大体上而言,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细化一切,能够具体的东西都要做到具体,把每一个项目进行分解,并且制定相关的条例和规则。其次,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不仅仅要加强对于工作细节的重视程度,而且要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态度,端正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鼓励每一位员工都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把公司当作第二家园。第三,强调对于企业人员的训练,不仅仅要加强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也要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规则意识。最后,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对于很多工作任务,不仅仅要做到定性分析,也要做到定量分析,严格按照公司的规范和标准执行。

2 安全保卫工作精细化管理要点

银行必须要重视安保工作,确保所有工作万无一失,为客户的资金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在实际的安保工作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才能够将复杂的任务划分成一个个惊喜的小细节,对管理对象进行分类,把管理要求量化为具体的数据程序等,将每一份责任分配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让所有工作任务都能够清晰明了,看得见摸得着,同时,要做到精细化考核和精细化决策。大体上而言,管理要点主要课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正确认知精细化管理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要端正自身的态度,明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要积极普及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自觉开展相应的工作任务,要坚持从自我做起,从上层做起,开展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精细化管理,将其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和管理成效传递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从而保障每一位员工认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精细化管理工作之中。长此以往,首先,公司内部的工作氛围必然会积极上进,并且转变传统的工作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安保部门整体的工作氛围得到有效提升。其次,要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良好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确保后续工作有的放矢。因此,银行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结合内部工作环境和外部发展环境,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让大家明确工作方向。同时,要把涉及安全保卫工作的规章制度,人员管理,物、技防设施配备等进行梳理,能够确保安全保卫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最后,要鼓励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无论以前在此行业有着多么辉煌的工作成绩,都要虚心学习,熟练认知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从而推进安全保卫工作质量的提升。

2.2 管理者带头引导全员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工作之中

管理者必须要深刻意识到自身所起到的带头性作用,要培养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寻找出工作细节和细小问题,细化操作,为下属和员工普及精细化安全管理知识。同时,管理者要善于和基层行员工沟通,深入到工作一线,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指导工作,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每一位员工,从而建立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引导全员参与到精细化管理进程之中。

2.3 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安全保卫队伍

当今世界是人才的世界,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才能够优化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到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中也是如此。首先,可以由银行本系统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由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其次,可以参加由公安、消防等其他部门组织的联合演练行动和专项培训活动,并且按照工作人员的实际素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塑造个性化管理和培训,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按照相应的奖惩制度开展工作。除此之外,培训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于精细化管理科学工作方法的学习,包括安全检查表,目录管理法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应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开展工作,从而让银行安保工作实现由粗放到精细化的工作转变。最后,要实行量化管理,将以往模糊不清的工作内容全部界定清楚,用明确的数字来细化各项工作,真正由感性管理变为理性管理。

2.4 加强责任意识,权责分明

在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进程中,必须要做到责权分明,明确每一位员工所具有的工作权限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实现明确分工,杜绝工作中模糊边界状况的出现,从而消除推诿和扯皮现象。除此之外,要加强对于工作内容的监督,成立专业的工作审查和考核小组,及时发现贪污腐败状况并且进行处置,只有持续地进行自我监督检查,才能够净化工作环境,让精细化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

2.5 改革创新,积极引入新型的技术手段开展工作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到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中,我们也要坚持改革创新,引入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云端平台和服务器,提高安全保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将传统的纸质文件实现数字化上传,让资料系统化,报表统计电子化,日常管理网络化,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登录账号和数据读取权限,各项操作流程都要在网络一步一步推进,这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消除传统人为操作中的各种失误。网络的便捷性能够把各个部门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使不用面对面,也可以完成各项工作的交接,这能够有效推动精细化管理操作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其能够有效提高银行安全保卫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且构建完善清晰和科学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银行工作的安全性,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旭东,宗喆,徐鑫,等.积极推动银行安全管理业务创新转型——访中国工商银行安全保卫部总经理靳晓鹏[J].中国城市金融,2016,(09):9-12.

[2]邓殿栩.潍坊农业银行安全保卫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3]杨松.创新管理精细流程 加大投入齐抓共管——农业银行镇江分行安全保卫工作情况调查[J].现代金融,2014,(07):6-8.

[4]冯敬阳.基层人民银行保卫工作的转型与发展趋势[J].西南金融,2013,(03):66-68.

[5]史奇中.逐步构建我国银行安全管理的科学体系——中国银监会第五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保卫工作联席会议评述[J].金融电子化,2012,(10):77.

[6]蔡忆莲.创新安全理念与先进技术 引领央行保卫工作发展[J].金融电子化,2012,(07):68-70.

作者:郭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说明论文下一篇: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