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辅助作用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7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化学辅助作用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班级干部是协助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团体。班级干部作为班级内学生的一员,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同时也能够与班级的其他学生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使得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更多的展现机会,班级干部在班级内的工作也更加重要。

化学辅助作用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在高校教育体系当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尤为关键,思政教育工作秉承着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原则,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三观进行重点培育,是一项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教育工程。与此同时,双多渠道协同多平台联动的大思政也取代了相对单调的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育环境。基于此背景之下,高校和教师方面也愈加重视其协同理论的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路径,试图能够对思政教育进行有效创新,进一步凸显出思政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协同理论  高校大思政教育  创新路径

高校思政教育将决定高校以何种标准培养人才,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出的人才能为谁所用。因此,高校方面要重视起思政教育工作,并且以立德樹人理念作为教育的核心,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至整个教育过程,实现细节育人、全方位育人。与此同时,处于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当秉承协同理论来执行教育创新工作,取代传统单调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迎来更好的发展。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提出关于协同理论下的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大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应用协同理论于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工作的优势

(一)实现对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创新

协同理论具体是指通过协同实现有序,也可以理解为:当外部世界力量对体系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达成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体系中子系统便会实现互相作用,每个要素都会呈现出耦合状态,将体系从无序的状态逐步转化为有度状态,并且保证体系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不同个体以及子系统之间将会出现关联特点,所产生的影响物质能够结合其固有规律展开有序运动。通过将协同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过程中,能够结合高校内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整合,从更高的维度对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布局,并且增强学生的学习互助能力,充分实现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创新。

(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系统化教育渗透

高校思政教育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当中俨然已经成为重点教育内容,而思政教育能够确保渗透到多个细节当中也非常关键,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融汇不同专业学科执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应用协同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创新,能够为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辟新的路径,促使高校思政教育以更加崭新的状态为现阶段高校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作出辅助作用。并且,处于协同理论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实现多个节点的互相发力,解决传统思政教育中缺乏教育实效性这样的问题,促使思政教育能够系统化地发展,并且深入到学生的认知当中。

二、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一)重点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

秉承协同理论重点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以课堂联动、多元载体、党建引领、协同创新的理念实现多位一体育人工作。首先,建设起一支多位于一体的育人队伍,覆盖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导师、辅导员、党政管理人员、团学组织、班主任等多位于一体的育人体系,充分凸显出该育人体系在管理、实践、科研、文化、素质、课程等多方面的育人职能。高校方面在优化部门设置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各岗位职责并且构建一个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地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党政管理干部工作当中,辅助班主任、辅导员等学工队伍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育人职责,对后勤服务进行不断优化与改革,并配置足够资源,进一步增强后勤人员的育人能力。其次,构建完善的多元协同育人平台,高校方面应当结合学校、家庭、企业等多方面的优质资源为学生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协同育人平台,促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思政教育、社区服务、创新创业等多元化的培育内容,将思政教育逐步拓展到教室、实训室、宿舍当中,确保各个细节、各个角落都能联动起来,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思政育人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应当深入探究学生社区中所具备的思政教育职能,例如,借由学生社区、党支部、社区、文化书院等来执行思政教育工作,确保思政教育资源能够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当中,在社区内实现有效育人。并且,高校方面也应当结合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思政课堂,融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建立起良好衔接体系,将思政课延伸至家庭、企业、网络当中,渗透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细节之处,确保线上线下的有效统一,显性与隐性的有效统一以及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统一。最后,充分地发挥出全域育人场景效应,无论是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还是第二课堂的社区生活,抑或是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都应该实现有效衔接,以此来构建出全程思政育人体系:课程教育为主渠道,课外教育为主阵地,而社会教育为辅助阵地,以此来实现三方全面发力,为学生思想成长贡献更为有效的辅助作用。在第一课堂当中,主要目标为通过运用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认知;第二课堂可以运用校企衔接作为育人载体,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和校园文明的创建工作。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设计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运用文化来达成思政教育目标;在第三课堂中,主要设计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育人空间。

(二)拓宽思政教育主渠道

拓宽思政教育主渠道也是对高校大思政教育进行创新改革的有效路径之一,通过构建完善的思政观念课程来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更好地利用起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良好思政教育。首先,应当提升思政课程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得到优化,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教学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不断融入有效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思政教学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理论性以及思想性,满足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期待;积极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先进技术所能赋予高校思政教育的辅助价值,促使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革新,并且从传统思政教育中提炼可以得到应用的元素,确保思政教育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其次。要对各专业课程的细化教育功能进行充分发掘,在以课堂为主渠道所展开的思政教育当中,既要做好思政教育,又要开发思政教育,在各个专业学科都应当融汇思政教育的实际价值,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参与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当中,将知识与价值进行有效融合,实现在教学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基于此,高校方面应当确保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到大思政教育体系中,结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特点创设教育方案,并且融汇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教师队伍展开深入调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更具特色的思政课程专业体系,充分发掘思政教育的价值。

(三)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当中,教育内容单一、乏味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核心因素,因此,在协同理念的背景下,对高校大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史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基于协同理论下,高校和教师方面应当重点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研究,并且采用有效的方式提升思政内容对学生的吸引作用,以哈肯协同理论为基础,结合其物态变化方面的相关思路为思政教育开拓更多有效的路径,确保高校思政教育能够与时俱进,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高校方面应当对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布局进行调整,将更多高校学生所感兴趣的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当中,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学习过程中,弥补以往传统教育体系里存在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高校方面也应当采用自主管理与教师干预管理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教学管理工作,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够避免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从创新角度实现有效的教育突破,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带来更多辅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对高校大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的创新与改革非常重要,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关乎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方面一定要注意此问题,并且合理采用协同理论来执行对高校大思政教育的创新工作,确保创新后的高校大思政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其教育价值,为学生发展成全能型、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有效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起友,张东洁,贾立平.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3.

[2]王春燕.协同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2):2.

[3]伏小刚.基于协同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J].文化創新比较研究, 2020(12):2.

[4]张铃娣.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与实证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3):119-121.

作者简介:

吴谋丽(1986年2月18日-),女,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曹贤平(1984年11月5日-),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吴谋丽 曹贤平

化学辅助作用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初中班级管理中班干部作用发挥的有效策略

摘要:班级干部是协助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团体。班级干部作为班级内学生的一员,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同时也能够与班级的其他学生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使得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更多的展现机会,班级干部在班级内的工作也更加重要。为进一步发挥班级内班干部的领导作用,教师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职责,并以此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为学生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关键词:初中班干部;班级管理;责任意识;个人能力;班内威信

初中阶段是大部分学生青春期开始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内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叛逆心理,为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教师往往会选择班级内较为合适的学生作为班级干部,辅助于自己的教学工作。然而,如何有效发挥出班级干部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辅助作用,仍然需要各位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干部作用发挥的有效策略,并在文中提出以下几点观点,希望能为各位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班干部相较其他班级内学生而言担负着班级管理的职责。为进一步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教师应强化班干部的责任意识,使班干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任务,从而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例如,教师在选择班级干部成员时,可采取让学生竞选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各个班级干部成员的责任,并让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位进行竞选。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班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清楚的责任认知。除此之外,这种方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比如,学生甲和学生乙都有意竞选班长这一职位。而在竞选演讲中,学生甲向班级内的其他学生做出承诺,如果他能够成功竞选为班长,那么他将会为班级带来怎样的改变。最后学生甲因其发言成功竞选为班长,而这位学生在之后的校园生活之中,也会时刻牢记自己的班长职责以及自己为班级内其他学生做出的承诺。除此之外,在学生的班干部任职过程中,教师也应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当学习委员忽略了自己对班级内学习氛围的带动责任时,教师应主动与学习委员进行沟通,强化学生的职责感,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二、培养学生个人能力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校园活动变得更加丰富,这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提升个人能力的实践机会。班级干部作为班级管理者,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活动以及班级活动中发挥着领导作用。教师可借此完成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在之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例如,在校园生活之中,教师可结合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以校运动会为例,教师可向班级干部布置一定的任务,并以此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安排体育委员和学习委员一同统计班级内参加运动会学生的项目名单,并安排生活委员和文艺委员做出运动会期间班级宣传的策划。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宣传委员在班级成员的帮助之下完成班级口号和班级宣传画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根据班级干部不同的职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加强了班级力量的凝聚,使每一位班级成员都能够在这一活动中获得成长。除校园活动之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教师可让班级干部成员对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并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减少自己对管理工作的参与,使班级干部成员更多地参与到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工作之中。班级干部成员个人能力的提高意味着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班级干部在班级内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三、树立学生班内威信

确保班级内的其他学生服从班级干部的工作安排是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教师也应帮助班级干部在班级内树立威信,加强学生在班级内的领导作用,更加高效的辅助教师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例如,教师在安排班级干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时,可首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初中阶段的学生因其处于较为特殊的心理发展时期,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不配合的行为或态度。这为班级干部成员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工作任务增添了难度。对此,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在班级内树立威信,并借此加强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辅助作用。教师可在班级干部竞选的过程中向学生强调班干部在班级内的职责,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班级干部对班级工作的付出,帮助学生树立配合班级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意识。除此之外,在出现班级内学生不配合班级管理工作的情况时,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惩罚,从而进一步树立班级干部在班级内的威信,进一步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辅助作用。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需要学生的配合以及班级干部的辅助,而班级干部的任职时期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极具意义的个人经历。教师为完成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应注重班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辅助作用的发挥,同时为班干部提供更多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在帮助班级干部完成自身能力綜合发展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班级环境。

参考文献:

[1]胡中洋.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

[2]徐文艳.刍议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困惑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4)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清波校区   兰辉

作者:兰辉

化学辅助作用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模式一”在村小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中,“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设备配备的主要对象是村小教学点,为各村级小学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点各年级的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

根据目前农村教学点中的学情及教师的特点,如何运用“模式一”进行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设备到位了,教学中的应用自然而然就可以推进,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由于学校的管理、资源的配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方式的改变等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推动农远的应用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正有待我们不断探究,在这方面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第一,在实施“模式一”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播放光盘为辅,帮助教师备课和上课。在教学光盘的使用中,我们要切实落实现代远程教育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充分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成为机器的播放者,学生成为看客”,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注意发挥教学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过程的交互、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基本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正确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决定“模式一”在教学中应用方式的根本要素不是“小班教学”光盘或各类媒体素材,而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村级小学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采用“一刀切”的作法,要求都采用“小班教学”光盘替代教师上课。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应用方式。一是结合学校和教师的情况,对学校存在的没有专业教师的情况,一些课程无法开设的问题,或由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很差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可以采用“小班教学”光盘替代性教学,能够保证课程开设的完整性并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是有利的。在利用光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光盘,能够从中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随着自身能力的提高,替代的成分会逐渐减少,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掌握教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但仍不能完全胜任教学的需要,可采用替代与辅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使用光盘资源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利用光盘进行部分内容的替代教学,同时应对光盘内容进行相应的筛选,并配合自身的教学活动。如:一些开设英语课的学校,教师在发音不准确的问题上,就要以用光盘资源辅助完成听说环节的教学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三,教师要提高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教师要针对教学需要,认真查阅和分析光盘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光盘资源。能够选择好适用的教学光盘,也就等于请到了优秀教师,大山里的孩子们就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学,教师也有了观摩教学、学习提高的机会。

第四,真正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课本、远程教育手段之间的关系。

其一,要为我所用。由于教材版本的不同,教法的因人而异,学情的千差万别,远程教育资源与我们的教学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被课件等远程教育资源牵着鼻子走。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好教师、学生、课本、远程资源之间的关系。一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使用多媒体。二是要对包括文本、视图、音像等媒体资源进行合理选择,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网络教学系统。三是对各学科的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避免双方受制于多媒体教学。 其二,运用要突出“三点”。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亮点。比如:在创设问题情景、创设认知冲突、化解疑难问题时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应围绕教学需求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摒弃花架子,防止形式主义。

其三,加强研究。远程教育虽不是新事物,但对于农村的教育来说却是一种新手段。要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必须加强实践与研究,以实现资源运用的最优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要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我们必须加强教学实践与研究,不仅要考虑到知识和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和意识的更新。教师运用资源为教学服务,也意味着教师将不再是普通的、经验型的教师,应该转变成能尊重、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开发型、创新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作者:边四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论文下一篇:环境污染损害法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