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调整方案范文

2022-05-27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布局调整方案范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布局调整方案范文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几年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盘活资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打破村村办学的“小而全”办学模式。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数不足15人的一般不再设成小学。可设网点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网点小学;方便学生就学。

二、学校布局现状

(一)总体情况: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几年,我镇经济社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口结构和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布局已不适应需要,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学生逐年减少,每个年级学生都在8人以下,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孟常小学,长发小学,双福小学德信小学、东北小学。

2.一些学校缺乏再发展的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展。

三、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1.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和城镇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

2.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四、布局调整方案

(一)农村小学调整方案

1. 原则: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留足发展空间。

2.工作目标:原则上保留现有中学、完全小学。

3.布局调整重点:将年在校生低于40人的村小学学校逐步取消;重点规划孟常、长发、东北、太河、德信、双福等学校。

(二)村校调整规划

1. 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轻重缓急、稳步推进。

2.工作目标:

(1)成立1个农村小学中心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2),建设规范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3.布局调整重点:

(1)组建规范化中学,将二中迁入一中,对双中学进行扩建,规划等。

(2)调整结构,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发挥效能。

将孟常小学、长发小学,规划到双兴小学,成立农村小学中心点。

将德信小学规划到双阳小学。

将东北小学规划到联发小学。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由中心校长牵头的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

全面领导、协调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

第二篇: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

2011年王人镇布局调整方案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办学水平,缩小城乡规模差别,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中心校讨论研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基础,以方便学生求知求学和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切实保障义务教育质量和不让一个孩子流失的前提下,按照我镇经济、人口和地理现状,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现有中小学布局结构进行全面规划调整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方便和满足学生及家长需求的原则。

2、坚持改善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原则。

3、坚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

三、调整规划

撤并新桥学校初中部,并入王人高级职业中学。

四、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4月)

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涉及面广,困难多,

矛盾比较突出,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全镇基础教育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工作中要讲究工作方法,设法化解矛盾。为了切实搞好我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经中心校研究决定,成立了王人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并深入各学校调查,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合理的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邵利峰

副组长:孙克中张献毅

成员:王效民李明方杜俊刘云涛李学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效民兼任。

2、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

一方面积极协调,争取村委会领导干部的支持。对村委领导干部,可组织到外乡镇学校实地考察,通过对比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小学校的办学困难以及集中办学的优势,形成共识。

另一方面全面征求意见,主动走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各村各户做好宣传工作,向广大家长讲清布局调整的好处;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家长对布局调整工作意见和建议。

3、实施阶段(2011年9月)

领导小组成员主动与镇政府、教育局领导等请示,汇报布局调整工作,争取上级拨款,建设好王人高级职业中学的基础设施。合理调配撤并学校教职工以及撤并学校的资产。

六、具体要求

1、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作,各学校都要进一

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布局调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要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宣传其意义和目的,让全社会都能理解和支持。

3、撤并学校要做好分流学生的统计,并提供给接收学校。

4、布局调整的纪律要求:以大局为重,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进行财务清理和财产登记,办好交接手续,严禁乘学校撤并之际乱发放钱物,如出现违纪违规的问题,将严肃处理。

5、加强对接收学校的管理力度 。学校要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力度,让家长放心。

6、加强对保留教学点的管理。对教学点强化指导和管理,保障低年级学生继续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署名

第三篇: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方案[范文]

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008年—2012年)

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2008年至2012年全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

一、基础现状

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市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大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撤并学校1450所,学校总数减少了36%,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教育资源得到较好整合。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集中,加之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又出现了新的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布点多、容量小、条件差、效益低,教师难配备,管理难跟进,质量难保障,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市百人以下小学或教学点尚有965所,占同类学校总数的48%。其中,西峰27所,庆城167所,环县352所,华池133所,合水82所,正宁38所,宁县90所,镇原76所。50人以下的小学或教学点521个,占26%,其中,西峰区7个、庆城69个,华池73个,环县213个、合水县60个、正宁县26个、宁县46个、镇原27个。规模在 400人以下的初中有27所,占同类学校的19%。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上学难,教学班额大,择校现象突出。全市城镇小学班额46人以上的680个, 66人以上的229个;城镇初中班额56人以上的1115个, 66人以上的249个。因此,进一步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已成为推动和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为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全市教育规模、质量的统筹与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统筹与协调,城乡与区域的统筹与协调,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

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要以撤点并校为基础,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坚持走“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 的规模办学路子。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优化学校布局,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撤”即撤并和改造布点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薄弱学校,在人口密集的乡镇,依托乡镇中心小学和条件较好的完全小学以及初中建办寄宿制学校。川塬区办学规模,初中不少于18个班、900名学生,小学不少于12个班、600名学生,山区初中不少于12个班、600名学生,小学不少于6个班、300名学生。“并”即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可兼并周边邻近的村小学,形成规模优势。把中心小学办成区域性师资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电教信息中心。“挂”即极度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可适当保留教学点,挂靠在相距最近的小学,实行“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 管理。“建”即建办寄宿制学校。到2012年,较大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若干所小学;中等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中心小学;山区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小乡镇,建办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形成城乡布局均衡协调,教育资源配置得当,质量效益稳定提高的新的教育布局体系。经过五年努力,全市撤并学校1000所,2008年撤并200所,2009年、2010年各撤并300所,2011年、2012年各撤并100所,全市学校总数减少到现有学校总数的一半。

宁县、合水、华池林区内的林业子弟学校,移交地方管理,纳入所在县区布局调整规划。

四、调整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全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薄弱学校改造、灾后重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根据今后及更长时期的人口流动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要求和标准, 立足当前实际,适应未来需要,超前规划,科学布点,避免重复建设,严防结构性浪费。

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中小学布局调整涉及教育发展全局,要根据教育发展要求、资金投入能力、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程度,逐步推进,成熟一批调整一批。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优先安排有危房改造任务的学校,县城、乡镇所在地的学校的布局调整。对于规划撤并以及虽然保留但规划不达标的学校,不再投资建设。

3、坚持学校建设标准化原则。无论是新建还是扩建的学校,都要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建设。特别是撤点并校后建办的寄宿制学校,要认真建好食堂、供水、厕所、澡堂等必需设施,切实解决学生的食宿、学习以及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实际问题。

4、坚持区域一盘棋原则。中小学布局要向人口集中的区域发展,小学打破村域界限,中学打破乡镇区域界线,方便学生上学,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5、坚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原则。对近年来新建的教学楼,要在符合新农村规划的基础上,尽可能在现有学校、特别是条件较好学校的基础上扩建,避免大拆大建。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人口覆盖状况,允许极少数行程较远、交通不便的小学教学点暂时保留,避免“一刀切”。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中小学布局调整,既是一项关系教育长远发展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必须站在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市、县区都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并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办公室,办理具体业务。市上将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纳入对各县区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定期检查通报,年终兑现奖惩。

2、加大统筹力度。各县区要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情况和群众的承受能力,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调研。对当地的地理、人口、经济和中小学校的布局、学生的分布及变化趋势、道路交通、办学质量、群众关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客观实际,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出发,研究制定科学、适宜、务实的调整方案和办法,反复比较论证,科学谨慎决策,避免因决策失误、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新的教育资源浪费。各县区要严格按照本规划要求,重新制定本县区布局调整五年规划,报经市政府审查同意后执行。对三年内完成布局调整任务的县区给予奖励;对不按审定规划执行、达不到市上规定要求的,市上不安排布局调整专项经费。

3、整合项目资金。布局调整和建办寄宿制学校资金由市、县区两级政府分担,并通过列入教育项目、整合教育专项资金等多种渠道解决。市政府2008年筹措1.

1亿元,2009年、2010年分别再筹措1.3亿元。各县区政府按照市级资金1︰0.3落实配套资金。县区城市教育费附加也要重点用于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要积极整合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资金、转移支付危改资金、长效机制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灾后重建等各类项目资金,在排除危房、确保校舍安全的前提下,重点用于新规划的布局调整学校建设。列入布局调整的项目资金实行验资制,县区政府根据市上下达项目资金额度,将配套资金打入市教育布局调整办公室资金专户进行验资后,再汇入县级资金专户,封闭运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4、加强资产管理。各县区要切实加强撤并学校的财产管护、校产清理和移交工作,要通过资产互换、有偿转让、竞价拍卖等方式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并入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当地教育事业,防止校舍等国有资产闲置和流失。布局调整后被撤并的农村中小学资产,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同意,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剂处置,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处置和占用。资产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纳入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账户核算,专项用于本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

办学体制如何转变——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

布局调整的几项原则:小学适度就近,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

有利于调动多方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

步实施

日前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列入发

展农村义务教育当前要重点抓好的6项工作之一。

从全国来看,“九五”期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2000年与1995年相比,小学学校数减少了11.5万所,办学点减少

3.3万个;中学学校数减少3752所,校均学生规模扩大,办学效益逐步

提高。但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仍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

教育资源难以集中,师资缺乏,体音美等课程无力开设,办学条件难以

改善,民办代课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等现象依然存在。随着新课程方案的

实施,小学英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现行的布局状况将更难以

适应,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教育投入机制变化等,新一轮的农村中

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正提上日程。

对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记者认为,应以提高教育质

量和满足群众接受优质教育为宗旨,通过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

效益,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的均衡化、条件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

办学的特色化,通过办学体制的创新,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开创新

世纪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调整工作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小学适度就近,初中相对集中。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初中要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办学,满足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入学的需要。初中最好设在乡镇所在地或附近。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中小学布局均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三是有利于调动多方积极性。在中央领导下,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群众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在选点上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四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调整,实施“校校通”工程,为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英语课等?开足开齐课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模式多样化。五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在调整工作思路上,记者建议平原地区以标准化乡镇中心小学布局为先导和重点,建设并形成一批标准化小学,在此基础上以一般完全小学和简易小学为补充,逐步完成全面覆盖。山区以乡镇中心小学和深山、偏远地区的简易小学为重点先行布点,抓住两头,带动其余地带的布点。学校的布局调整实质上就是一定的适龄受教育人口群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地理环境、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班级规模是影响布局的重要因素和指标。因此,调整的标准和幅度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以河南这个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为例,2000年,县及县以下共有初中4900所、小学3.9万所,平均每个乡镇有初中2.3所,每所初中覆盖人口1.58万人,校均规模1029人;每1.29个行政村有一所小学,每所小学覆盖人口1968人,校均规模340人。该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盆地面积占55.7%,山区丘陵面积占44.3%。常住人口9256万人,人口密度为554。

关于初中布局,记者认为,河南省可按每2至2.5万人口一所,先行规划。实施步骤上,鉴于初中正面临学龄高峰,压力很大,近3年应基本稳定现有格局,可结合乡镇区划调整、城镇化的进程、薄弱学校的改造等,开展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一批学校,适当调整布局明显不合理、规模小、效益差的学校。学校布局规划应既考虑到高峰期的需要,又要考虑高峰过后生源的减少。

关于小学布局,记者建议平原地区乡镇中小学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覆盖人口7000人左右,学校规模在600人以上,班额不少于35(高年级45)人;山区乡镇中心小学和平原的一般成建制小学达360人以上,班额不少于30(高年级40)人。据调查,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童单程徒步上学的时间,平原地区以不超过30分钟、行程约1.5公里为宜;高年级以不超过40分钟、行程的2公里为宜。山区丘陵地区情况复杂,不宜硬性规定,提倡通过发展寄宿制解决集中办学问题。深山区和建制校覆盖不到的地方要办好简易小学(包括复式班),方便就近入学。班额不足20人的简易小学可实行隔年招生,由乡镇统筹,防止高年级段生源波动。两

校共同覆盖的地区、个别布局的盲区、乡镇交叉地带,应允许学生跨地域择校。考虑到城镇化建设和人口迁移因素,城镇尤其是新兴集镇的学校校园规划应适当超前。布局中同时启动学制改革,将小学5年改为6年对缓解初中压力,搞好初中布局调整有积极作用。

关于调整幅度,仍以河南省为例,建议5年中,规划新建和扩建6000所中心小学,平均每万人左右1所,可吸纳小学生300万左右;每所中心小学带动辐射2至4所完小或简易小学(班),平原地区撤并完成后,半径1.5公里的服务区内一般不再有简易小学。“十五”末,小学数量调减40%左右,初中调减10%至15%。与此同时,逐步辞退所有代课教师和临时人员,正式教师按新标准定岗定编,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科结构能够基本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师生比更加合理,学校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调整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记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中小学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将调整工作列入“十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做好群众工作。

二是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工作中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乡村撤并工作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薄弱学校和危房改造结合,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结合,与义务教育的学制改革结合,科学规划,同步实施。三是建立布局调整专项经费。建立各级财政分担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建设专项经费;继续搞好教育费附加征收,并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布局调整;建立县政府统筹、中央和省、市各级财政规范转移支付的保障教育工资发放机制。

四是制定新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当前亟需出台新的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农村实际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作为定岗核编,核定经费,淘汰编外不合格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的前提条件。

五是盘活教育资源,防止流失。建立教育资产管理机构,被撤并学校的教学仪器、图书、文体器材、课桌凳等应“物随生走”,工地、校舍等“产权归教”。政府可通过拍卖、转让、置换等多种方式,优先转用于邻近学校的改扩建,也可用于发展本村幼儿教育、成人教育,作为学生校外活动、社会实践场地。经县级政府批准也可用于抵偿当地教育债务,一时无法处理的可暂时封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就此做出法律规定,以防止教育资源流失。

第四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x大精神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学校布点,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实现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基本概况

我县现有中小学校xx所,其中普通高中x所,完全中学x所,职教中心x所,特教学校x所,初中xx所,x年一贯制学校x所,小学xx所。县(镇)xx所,乡(村)xx所。现有初中生xxxx人,小学生xxxxx人。县(镇)xxxxx人,乡村xxxx人。xx个乡(镇)教学点共有x所,x—xx名学生x所,xx—xx名学生x所。全县现有初中教师xxxx人,小学教师xxxx人,县镇xxxx人,乡(村)xxx人。

三、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目标

布局调整工作按照“科学布点、精简数量、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基本思路进行。按照省教育厅要求,结合我县中小学校网点布局的实情,共规划调整x所教学点,将现有x所小学教学点按家长需求在xxxx年x月xx日前正式实施撤并。做到布局合理,实现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x县x乡民主小学教学点(现有学生x人,教师x人),在xxxx年x月将原有学生xx人和教师xx人按家长需求撤并到x县x乡中心校。

五、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县长担任组长,县教育局、人社局、发改局、住建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布局调整工作进行统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教育局局长担任,主要负责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组织实施,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级落实责任,协调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各项问题。

(二)加强调查研究。各成员单位要严格遵循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深入基层,调查论证,科学稳妥、有序推进布局调整的各项工作。

(三)扎实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集中财力物力,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教育资源。要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配备好相关的生活设施设备,做好各教学点建设工作,确保农村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撤并学校土地、建筑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并对撤并学校作为幼儿园建设、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等用地提出具体意见。

(四)加强政策宣传。教育部门要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家长广泛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义、政策和有关要求,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对布局调整工作的理解,促进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动态监测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责,进一步加强县域内办学水平评估,对推进布局调整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严重影响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的,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

第五篇:镇中小学战略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一、x镇概况及x学区学校布局状况

x镇因新桥国际机场的落户,根据x镇总体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全镇xx个行政村居,约xx万人口。年出生人口约xxxx左右。x学区近x年每年新生入学xxx人左右(包括内外流动学生),学区学生总数将近xxxx人,其中中学xxxx多人,小学xxxx多人,幼儿园xxx多人。

x镇幼儿园

现有在园幼儿xxx名,x个班,校舍建筑面积xxxxmx,不能满足现有的在校幼儿学习、活动、生活。

x学区中心学校

中心校辖村小xx个。xx所村小,共有学生xxx人,班均xx人;村小学生少,教学班多,工作量大,且教师年龄偏大,学科人员配备不齐全。中心校本部xx个班,计xxxx人,班均xx人;中心校本部学生较多,xx%班都是大额班。

新桥初级中学

现有xx个教学班,在校学生xxxx人,xx%的班级是大额班,教室数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育教学需求。

x中学

现有初中x个班,计xxx人,职高x个班xxx人,现有xx个教室可供使用。一幢达部颁Ⅱ类标准的实验楼。男女生公寓可供xxx名学生住宿。教学区有xx蹲位的水冲式厕所。能满足xxxx名学生就餐的食堂正在建设中。

二、学区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根据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十一五”教育发展《纲要》,以县委陈晓波书记在全县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肥教字(xxxx)x号》文件精神,合理布局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整合教育资源、追赶城市教育、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以优化整合x学区义务教育,优化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效益和质量,形成与镇域经济发展及群众需求的大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为基本原则。

(二)具体调整方法

1、新桥初级中学整体并入x中学

两中学并入后的学生数xxxx名,x中学现有xx个教室完全可以接纳。x中学保留完中建制不变,同时建为寄宿制初中。家庭路途远的学生可以入住学生公寓,免去了在外租房带来的经济负担和不安全的隐患。学校现有的xx处xx间教师办公室基本满足全体教师办公需要。

2、原新桥初级中学设置全日制小学

初中整合后,x学区中心校本部整体迁入原新桥初中;xxxx年秋季中心校中高年级学生迁入上课;xxxx年秋季低年级学生迁入新校上课;这样解决了学区中心校校本部学生教室不够、班额大的问题,同时计算机室、实验室、语音教室等室有了着落。

3、学区中心校校本部设置寄宿制幼儿园

中心校本部xxxx年秋季迁走小学低年级后,教学楼、综合楼按幼儿园规范设计、加固,创建申办省农村示范园。使追赶城市教育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趋于现实。原幼儿园校区改为中心校教师周转房。

4、x学区村小

根据区域内人口、经济、交通、自然条件和原有学校设置等因素, xx所村小计划“十二五”后保留x所[河示小、洪示小、连环、周祠、中石化(拟建)],使x学区村小布局合理,办学相对集中,规模效益提高,实现教育布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要。

(三)实施调整后的效果

1、解决教育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x中学的实验楼、男女生公寓得到充分利用,新桥初级中学的校舍、微机室、中心校本部的农远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既使教育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起来,又省去要扩建镇幼儿园、中心校本部教学楼的资金。

2、解决了中小学、幼儿园大额班级问题

现在中心校是村小规模小、学生人数少;幼儿园、校本部学生人数多、班额大。两中学整合后,x中学闲置的教学楼和教辅设施得以利用,初中、小学、幼儿园不会再出现大额班了。

3、解决了家长择校上学问题

原先小学毕业生上初中读书按招生文件基本是按片就近分别划入x中学和新桥初级中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要上x中学,大多数要上新桥初级中学。家长来找,搞得政府领导头痛,学校难办,群众愤懑,学生埋怨。撤并后,这些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4、解决了教育设施、学科教师基本配套问题

整合后,特别是中学教师基本规范配套;村小受条件限制,信息课无法上,多媒体教学难以开展,还有少数学校的音体美科目无专业教师,这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得以缓解。

5、解决了初中学生的寄宿问题

现在有的学生离校达x公里(西拐、周祠),这么远的路程学生自己走要花多长的时间、多大的精力,何况家长还不放心(特别冬季、阴雨天)。并校后,学生入住公寓,把精力就能投入到学习中去,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就没有了。

三、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x镇x学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领导组,负责布局调整具体工作。

(二)镇委、镇政府和学校做好调整中的维稳工作。分头召开村、居负责人、教师会议,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和思想工作。

(三)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做好调整中的保障工作。做好四个方面工作:(1)及时考核配备调整后的中学领导班子和干部、教师分流工作;(2)新桥初中少数教师xxxx年前自筹自建房的债务及住公房教师随单位安置周转房;(3)建x中学需建田径运动场和xxx米环形跑道,资金投入约需xxx万元;(4)x学区中心学校需建xx个班的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约xxxx平方米,资金投入约需xxx万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备考雅思考试范文下一篇:宾馆员工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