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标准

2023-01-07

第一篇: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标准

《服装电脑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总结

《服装电脑设计》也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服装电脑设计》包含Photoshop和Coredrawl两门设计软件。是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很重要的专业课程。我们以岗位需求导向,以学生图形图像处理以及数码设计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将《服装电脑设计》课程建设成为充分体现数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特色,在专业教学中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的精品课程。现将近几年来这一核心课程各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一、《服装电脑设计》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2001年艺术学院开办了服装设计专业,并设立《服装电脑设计》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自数码设计专业设置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自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目前本专业共有三届毕业生。

本专业以培养专业技能和能力为主线,以突出应用型和实践性为原则,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构建科学、合理、效能化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真正实现围绕专业技能和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设计课程及课程结构。

2、课程建设现状

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自2001年开设以来,一直是本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我们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最终形成了具有本科特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情况

1、课程定位

图像处理作为服装设计效果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服装电脑设计》 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数码设计等领域。Photoshop 图像处理就是借助Photoshop软件来实现图形图像的绘制、图像的编辑、修饰、合成、特效制作、创意设计等。CR作为重要的排版平面软件,在服装设计专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服装电脑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 1

心课程之一。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总学时64学时。本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它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的图像处理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提高学生创造力、审美感、实践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典型课程。

2、课程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Photoshop软件的讲授与学习,让学生达到熟练处理图像与灵活创作设计的要求。学生应掌握平面绘图的方法;掌握图层、通道、路径等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掌握常用的滤镜效果并在创作中应用;掌握图形图像的输出等知识点。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制作图像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相关工作岗位要求,培养学生图形图像绘制、图像合成、特效制作、版式设计、版式编排等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具有一定的综合创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意识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为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数码设计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针对本科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为目标,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开发。根据对数码设计专业的课程性质,以图形图像处理的角度出发构建教学内容;以典型案例和真实设计项目为导向,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创造迎合工作过程的最佳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企业项目合作方式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扩展分析能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拓展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情况

1、教学方法

《服装电脑设计》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将企业的具体项目作为导向,既给学生增加了专业实践信息量,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传授学习方法。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2、教学手段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程的理论讲授部分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使用电子课件,结合投影机银幕讲授。课件使用了大量动画、图片等素材,以及各类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作为剖析资料。使课堂讲授生动活泼,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2)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架起本课程的信息教学平台。我们教师将教案、课件、实验、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测验试题等教学资源放到各自的网络空间上,学生随时可以上网学习和练习;教师可以随时查阅,相互借鉴,实现了资源共享。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论坛进行疑难解答,实现了教学的网络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网络教学

本课题组提供一个结合学习与资源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这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下载素材、教程以及最新的设计动态。包括国内一些著名设计网站的链接等。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访问该网站,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加以巩固,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和素材共享空间。

四、考核方式情况

经本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研讨和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尝试运用灵活、多样、侧重考查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比如在考核时,理论部分的考核,除利用卷面考试考查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以外,加入了平时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课堂记录为依据评定学生平时成绩;实践教学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已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六、实践教学情况

《服装电脑设计》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和国内外设计竞赛两大部分。我院建有工作室,拥有较好的办公设备和能满足实验需要的办公用品。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有自己的实验教程和实验指导书。首先利用校内的实训资源,参与校内展览与讲座的海报设计,做到紧跟主题,贴近生活。其次,根据设计网站举办的各类国内外设计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技能与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利用参赛途径来获取知识。通过与不同水平选手的比较,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参赛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一些合作能力,使得耐打击、耐挫折的能力得以加强,对于学生开拓眼界,提高设计眼光也是大有裨益。通过校内外实

践,学生们的操作能力提高,同时促进学生开拓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七、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

《服装电脑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我院有一致好评,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也比较好。学生的设计作品得到企业的认可并有意向采用。

2、学生评价

我院学生对《服装电脑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充分肯定的。通过测评,在校生对本课程教学表示满意的百分比在90%以上。

八、《服装电脑设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提升与整合。

2、、校外实训实践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建设、提高使用效果。

3、用于课程建设、研究的必备设备、办公条件还不完备,有待改善。

第二篇: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初探

摘要:实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科学化、现代化、实用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客观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与要求,贯彻“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精神,在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对传统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 课程改革 平面设计

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专业,集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其范围涉及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影视编辑等方面。我校于1999年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并随着我们对该专业建设认识的加深和对市场发展脉搏的把握,依托信息技术平台、精良的硬件设备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在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二、课程改革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遵循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材的宗旨,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从事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动画制作以及印刷排版等岗位的工作。

社会的需求也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据此我们确定了本专业的课程改革目标: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加强课程间的整合,建立现代课程结构体系,形成“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服务市场的办学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适应市场对人才规格的个性需求,并为学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开放性的拓展空间。

三、课程改革实施步骤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我校新建的学科,它的学科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

其未来发展。而学科的建设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为此,根据“突出主干课程,强化技能训练,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改革方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时,加强核心课,增设选修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1、课程结构的改革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结构体系。而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由课程体系的全部课程来完成实施的。因此,课程结构体系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基本保证。在大量的市场调研后,分析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状况,并综合教学实践反馈信息,我们对该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调整,形成了一套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

(1)课程的总体规划

从职教课程体系上看,课程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个大类。对电脑艺术专业的课程来说,专业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专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兼顾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训练。专业技术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课是以行业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而选修课则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岗位能力结构进行分解,结合专业发展的教学目标,我们将本专业的能力进行模块划分,分为基本素质、英语交际能力、绘画能力、图形构成能力、电脑设计能力、平面设计能力、包装设计与制作能力、网页制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能力模块。

(2)核心课程及主干课程建设

一个专业的建立,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没有主攻目标,也就失去了它的发展优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整体课程结构框架下,确立一定的重点课程及主干课程,加大对它的支

持力度,并将其作为本专业的发展优势。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与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作为核心课程。将素描、图形创意、平面设计、标志设计、印前工艺设计等作为主干课程,将DM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作为关键岗位技能实践课程,尽可能地为这些课程创造有利条件。

2、课程内容的改革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美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学等学科的专业,课程改革带动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运用学科知识结构的逻辑来教授“知识”并没有操作上的困难,因为这些知识是教师们已掌握的内容。然而,教师应该怎样教授“能力”,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建设。在这几年的教研、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思考和革新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准确定位,适合教学对象,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强调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在对本专业的能力结构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多门课程来培养和发展相关的技能:在绘画能力方面开设素描、色彩、图案等课程;在图形构成能力方面开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课程;在电脑设计能力方面开设PHOTOT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ILLUSTRATOR、CORELDRAW绘图设计软件、AUTOCAD、3DS MAX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INDESIGN版面设计等软件教学课程;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方面着重讲解CSS技术在静态页面中的运用;在包装设计与制作能力方面开设纸盒设计、包装设计、印前技术等课程;在广告设计能力方面开设平面设计概论、现代字体设计、图形创意、艺术欣赏、设计概论、摄影基础等课程;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平面广告设计项目实践、基础包装设计综合实训、相关证书的取证考试、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过程完成。

3、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平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锻炼,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培养技能水平,我们考虑对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三段式”教学,即“早期的实验教学”+“中期的实践教学”+“后期的实习教学”三个阶段。实验课教学在学校的机房进行,在每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主,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使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能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中期的实践教学在专业工作室即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在高职四年级安排

教学实践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针对一个比较综合的实际问题,如海报设计、DM广告设计、企业VI设计、网页设计、礼品包装盒设计等。最后一个阶段的实习是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同时,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个较全面的毕业设计的任务,该任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设计。“三段式”实践教学克服过去的单一实验的缺陷,通过由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从课程设计到现场实践性教学,由浅到深,逐步深入,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技能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系统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能根据用户或市场的产品要求独立地进行设计与制作,部分学生还能进行创新设计。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往往是教师先在上面讲,然后学生在下面做,很多学生根本不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上机操作时按照教师和书本上的步骤依样划葫芦,多数也能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只重视教师教的过程,而不考虑学生学的过程的教学方法,仅将知识的掌握当作教学的唯一目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视不够。通过实验学生只掌握了某种知识或技术,还是无法适应该行业的发展需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对一些专业性或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由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师开设讲座或介入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模拟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课程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搭建最佳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现代的设计理念、专业发展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要,通过开设讲座、参观实习基地等形式,把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体系,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品牌的专业学科。

参考文献:

[1]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材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谭敬德.《乔纳森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发展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2006(第1期).

[5]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三篇: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 作者:李淑琴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电脑艺术专业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教学模式及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探求较适合、较准确的教学途径,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专业设计人才。

[关键词]高职 电脑艺术设计 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李淑琴(1971- ),女,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艺术系电脑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河南 郑州 45000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110-02

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新兴的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应运而生,从而产生了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为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同时,对艺术设计进行了理性化的控制。面对新专业与高科技的结合,又由于固有的专业特点,因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出现必将给教学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和新的设想。如今,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一个电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技术,就成为目前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电脑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在艺术设计中,电脑艺术设计通常称为CG(Computer Graphics)。它是一门融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创造现代艺术产品的综合性学科。它通过计算机来表达艺术语言、设计思想的艺术形式。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宗旨是:在商品生产、流通、销售领域中充分运用艺术的手段进行艺术设计,是营造人们新生活的一种艺术服务形式。电脑艺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与图形生成、显示和存储相关的信息技术,其表现形式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平面设计、影视、动画设计、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动漫和电子游戏等。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方式,实质上是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工具,使用艺术创作的软件,通过软件所提供的创作平台来完成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它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空间和提高效率的条件。

电脑艺术设计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发展十分迅速。许多二维、三维的卡通动画都是用电脑直接绘制而成。例如,获奥斯卡金奖的美国影片《海底总动员》里主人公栩栩如生的形象、可爱的造型及海底水世界的光线、潮流、折射等技术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由于经济及语言等因素,我国的整体电脑设计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协调还有待研究。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如何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调研、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诸多因素。

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拓宽了图形设计的空间,在设计上作者摆脱了对纸和笔的依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冲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今,在各艺术院校、综合大学、职业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对电脑艺术设计的认识存在着两种观念:第一,是“纯工具论”的观念。它认为,电脑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一种在设计过程中起到辅助设计手段的工具,它永远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就像笔和尺子一样。只要你有着良好的传统艺术设计功底,再采用电脑这一工具将你的艺术设计思想表现出来就可以了,电脑设计也只是解放设计者的劳动力、节约劳动时间、降低劳动成本的一种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对电脑艺术教学并不重视。电脑艺术教学只是技术上的教学,很难使之与专业进行结合,结果电脑是电脑,设计是设计,这样也就达不到解放劳动力的目的。第二,是“纯艺术论”的观念。它认为电脑艺术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因此,对电脑艺术教学相当重视,认为电脑艺术设计是现代设计的灵魂,是一种“独立”完成艺术设计的“主体”,会电脑就会设计。在教学中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去探寻电脑艺术表现能力和形式,而忽视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理解,使教学脱离了现实的需要而达不到设计的目的。

其实,这两种观念的根源都是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带来的结果,是缺少对电脑艺术设计本体的认识。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授课,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最终以作业形式表现出来,并由教师对课程进行品评。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设计思维不灵巧、设计作品缺乏深度、专业素质不够、知识面不广,它导致后期发展潜力不足。

面对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种种不足,笔者认为,这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不完善、电脑软件应用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有关。因此,如何体现电脑设计软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服务性与实用性,完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实用性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完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创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1.创建与电脑设计软件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现在大部分学生从初中时期就对电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实践,对电脑的操作平台比较熟悉,因此在大

学一年级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就可以从专业特色出发,把电脑设计软件课程的开设与基础课程结合起来,利用适当的设计软件来完成教学中的具体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不断变换,尝试不同的创作表现,创作出更绚丽的艺术特色作品。这无疑会吸引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色彩的教学中利用Photoshop,Painter软件的教学来模拟传统绘画、西洋绘画、插画或其他绘画形式,比较其绘画差异性,找到设计软件的特异性,让学生知道软件能用来做什么,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采用电脑设计软件还可以进行三大构成的教学尝试,通过电脑复制、镜像、旋转等命令反复寻求设计元素的组合方式,模拟或创造千变万化的色彩肌理、虚拟空间,绘制出手工制作难以达到的图形表现形式。与传统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相比,电脑设计软件的艺术创作不仅快捷准确,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电脑技术的强大功能,对同一个设计主题能探求多个迥然不同的视觉表现效果,从而活跃学生的多向思维,扩大学生对设计软件学习的认知面,更好地起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建电脑设计软件与专业设计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电脑设计软件应用的最终目的是高效、快速地为设计主题服务。因此,在电脑设计软件教学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学生运用好各种电脑设计软件进行创作,完成其设计作品。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的设计思维开发过程。设计思维所体现的是学生个体的动脑过程。在这里设计的内涵是关键。所以,老师在教会学生电脑技术的同时,应结合各专业的课程特色,把电脑软件的教学与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挂钩,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电脑技术去创造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新形态的设计作品。电脑设计软件的学习既要重视设计艺术的表现,又要重视设计创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学、巧妙地用。真正好的电脑设计软件的教学,必须是科技与艺术设计的结合,体现软件学习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教师要发挥其专业教师的导向性,向学生阐述将技术性的操作上升为理性的思维过程。教学要时时体现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要以电脑技术为渠道,以思想为中心来完成教学,让学生从电脑技术领域的圈子里面跳出来,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避免出现我们的电脑软件教学与外界软件培训的雷同,我们应扬长避短,要具备“他有我有,他无我优”的前瞻性的教学体系,这样电脑艺术设计的生存才会有更加长久的价值。

(二)注重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强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脑艺术专业的教学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积极开展设计实践。专业设计教学应多以企业实际课题进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生产一线出现的问题、难点的分析和解决。

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经验能力,以及对材料学、机械加工学、出版印刷、影视制作、生产加工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的了解。一个作品的设计过程,从最初的设计定位、市场调查到设计草图、手绘效果图、计算机制图及效果图,这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设计构思的原意。动手制作的过程,也是激发灵感、发现问题的好机会。学生对一些材料学、纸张、塑料、金属、木材加工工艺学和机械原理的了解也是相当重要的。学生还要善于总结各个学科中存在的联系,如果他们不了解这些知识,设计工作只能是异

想天开,可能失败就在眼前。手工操作可以使他们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材料的特性和加工方面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认识,也间接地指引着他们的设计思维方式,让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可行。

(三)课堂教学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电脑艺术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类学科。在开设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勤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周围事物,大到国际形势、设计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及观念,小到生活中的每个事物。这些看似与设计无关的东西,往往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因为这些带动着全社会的经济文化,也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市场和商品等。这些宏观因素逐层向下关联,也会直接导致设计趋势的不断变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设计教育过程的重点。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要给其营造好创新的环境气氛,激发其创造的欲望,满足这种人的最原始的本性。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诱导、对话、讨论、讲评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国高职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和研究历史不长,尚属开创时期。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十余年来,虽然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从引进吸收、消化外来技术入手,逐步形成了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形成了既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又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有所创新的格局。但是,我国尚未建立高校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管理协调机制和学术机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尚未正式列入国家艺术教育专业目录。我们对电脑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有信息时代文化特征、有研究目的和研究手段的独立学科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对电脑艺术设计所反映的时空观念、道德观念、审美观念的变化还认识不够,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教材编、著、译进度比较滞后,一些学校师资力量、经济投入、硬软件水平明显不足,各高校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并且教学随意性较大,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也不尽合理。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电脑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在此,笔者建议有关领导部门召集专家学者对国内外高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考察,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从而形成高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业务素质的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艺术与技术并重——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想[EB/OL].设计在线,2004-08-24.

[2]黄鸣奋.电脑艺术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6.

[3]李砚祖.设计:在科学与艺术之间[J].装饰杂志,2001(3).

第四篇:《UI设计》课程标准

《UI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执笔:甄珍

审核:

时间: 2013-5-

5一、学习领域定位

“UI”热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潮流,近几年国内很多从事手机,软件,网站,增值服务等企业和公司都设立了这个部门。还有很多专门从事UI设计的公司也应运而生。

正是鉴于目前UI行业的发展状况,本专业第一次开设计《UI设计》课程。

《UI设计》是所有与网络通信软件相关专业课程,该课程既可以巩固前期所学的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软件应用知识,还重在给学生开拓新的专业知识面,认知一个新的设计领域,从而拓展职业能力和就业选择面。

二、职业分析

目前UI即用户界面设计行业刚刚在全球软件业兴起,属于高新技术设计产业,与国外在同步发展水平。其次国内外众多大型IT企业(例如:百度、腾讯、Yahoo、中国移动、Nokia、联想、网易、微软、盛大、淘宝等众多企业)均已成立专业的UI设计部门,但专业人才稀缺,人才资源争夺激烈。但目前全国UI设计专业的系统教学极其稀少。UI设计师的待遇和地位也逐渐上升。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熟悉UI设计的流程和设计方法,并能使用制作有创意的,充满视觉冲击力的UI设计作品。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系统规划和全局思维,能够完成一整套UI系统的设计。

素养目标:使学生具备能从事UI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独立思考能力。

四、学习内容

四、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五、考核方式

学生成绩的评定,以学生平时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及最终考核来核定。评分细则如下表: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各任务的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最终考核成绩所用考核方式为机试,占总成绩的70%。

第五篇:《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课程类别: 先修课程:

学时:考试方式: 制订人:审核人: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床夹具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机床夹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计算方法,能对机床夹具进行结构设计和精度分析。

2、会查阅有关夹具设计的标准、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

3、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夹具的基本能力。

4、了解现代夹具设计的一般知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机床夹具的基本组成及作用,理解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专业技能。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夹具是为满足机械加工工艺要求而进行的一种工装设计,同时它又是一项较为独立的生产实用技能。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有机床、刀具、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等机械专业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做支撑。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老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全课程采用PPT多媒体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的目标。

(五)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使用教材:《机床夹具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考书:《机械制造工程》,郧建国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要求 第一章 夹具设计概论

1、内容:机床夹具的分类;工件的装夹与找正;机床夹具的组成;加工误差的组成;课程教学内容、目的、安排及要求。 第二章 工件的在夹具中的定位

1、内容:定位基准的概念;定位的基本原理;定位单个典型表面的定位元件;组合定位中各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分析;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2、重点:工件的在夹具中的定位 第三章 工件的夹紧

1、内容:夹紧装置的组成和基本要求;设计夹紧装置的基本准则;典型夹紧机构;联动夹紧机构;定心夹紧机构。

2、重点:工件的夹紧 第四章 夹具的定位

内容:夹具对切削成形运动的定位;夹具的对刀;分度装置。 重点:夹具对切削成形运动的定位。 第五章 典型机床夹具 内容: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 重点:床夹具;铣床夹具。 第六章 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1、内容:夹具设计的要求,方法和设计步骤;夹具总装配图上尺寸、公差配合与技术要求的标注;夹具的制造特点。

2、重点:夹具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步骤;公差配合与技术要求的标注。 第七章 现在机床夹具

内容:随行夹具;通用可调夹具;成组夹具;组合夹具;数控机床夹具。 重点:通用可调夹具;组合夹具。

三、教学时数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总学时

讲授课时

实验

习题课讨论课

l

夹具设计概论

2 2

2

工件的在夹具中的定位

10 8

3

工件的夹紧

6 6

4

夹具的定位

6 4

5

典型机床夹具

8 8

6

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6 4

7

现在机床夹具

2 2

合计

40

四、教学方法建议

1、第二章 工件的在夹具中的定位、第三章 工件的夹紧、第四章 夹具的对定、第六章 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

2、自由度分析及常见定位方式的定位误差计算,应作详细讲解;组合定位的分析和计算要掌握基本方法;一面两孔定位掌握设计方法。

3、夹紧力的推导和计算不作要求,了解典型夹紧机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学会分析和选用各种夹紧机构。

4、夹具的对刀误差、夹具位置误差的计算应该掌握。

5、夹具设计方法、装配图的绘制及尺寸、技术条件等的标注必须掌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定期存款利息如何计算下一篇:电脑怎样与打印机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