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特质与艺术关系论文

2022-04-3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蹈特质与艺术关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使得舞蹈艺术能够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呈现的东西,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舞蹈艺术表现手法、舞蹈作品取材、舞蹈艺术与诗词结合、舞蹈艺术诗韵意境、舞蹈艺术肢体语言五个方面,来探析现代舞蹈艺术中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

舞蹈特质与艺术关系论文 篇1:

舞蹈本体特质需求下的身体基础训练的价值研究

摘要:随着舞蹈本体意识的不断凸显,舞蹈本体特质需求下的身体基础训练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结合舞蹈生态学、舞蹈形态学、舞蹈美学以及舞蹈训练学的观点,从理论层面上总结出舞蹈本体特质下的身体基础训练概念,归纳出其特点,结合心理学的情绪表达特点,试探舞蹈训练中情绪表达的可行性步骤,并认为舞蹈本体特质需求下的身體基础训练与中国传统身体基础训练应进行身心合一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舞蹈本体特质舞蹈  身体基础训练  中国传统身体训练

一、舞蹈本体特质的研究现状

对舞蹈本体的探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一场舞蹈与音乐关系的争论中出现的,随着舞蹈学科的不断发展,舞蹈本体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舞蹈本体特质的探究也出现不同的角度和看法。

于平教授从形态学的角度入手,在《舞蹈的本体与舞蹈的形态分析》中谈到,在舞蹈界,“舞蹈本体”是应用理论讨论范畴的问题;认为舞蹈本体特质是对舞蹈作为一种“社会艺术活动”的总体把握;而要更为深入地认识舞蹈,必须懂得如何进行“舞蹈形态分析”。①由此可以看出舞蹈本体的特质离不开它所形成的文化环境。

资华筠教授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在《舞蹈生态学学科阐释》中谈到,有关舞蹈本质的思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将舞蹈与人类生活动作进行比较,认为舞蹈的形体动作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性,是超“常态”的,②是抽象和提炼化的生活动作。其次,与其他动作艺术门类相比,认为这些艺术门类都十分重视形体动作的表意性,舞蹈则更注重情绪的抒发和审美特质的表现。

还有一些学者从舞蹈的某一特质入手,如曾荣的《节奏:舞蹈生命的显现——对舞蹈本体的思考》认为,“节奏”就是艺术的本质。形式如果有了节奏便有了内容。这一观点在舞蹈上的表现特别突出,拉班的现代舞理论从“时空力”三方面出发,其认为舞蹈的形式便是节奏,最接近舞蹈本体的舞蹈内容便是力(力效)。③张薇站在舞蹈言语功能的角度来探索舞蹈的本体,在她的《“动态”辨析及舞蹈言语功能探究——基于舞蹈本体研究及传统乐舞当代复建的途径挖掘》中认为,舞蹈的言语以“动态”代替“动作”,是最贴近舞蹈艺术本体特征的表述。强调了“态”的生成才是舞蹈功能得以实施的基础。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就舞蹈语言而言,“态”即情感,更能凸显舞蹈的本质。

在《舞蹈艺术概论中》对舞蹈艺术本体的特性具有比较全面的概括:首先,从舞蹈艺术的物质外化形态看具有直观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直觉性、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其次,从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来看具有抒情性,抒情性是舞蹈的主要审美特征。最后,从舞蹈艺术展现的方式特点来看具有综合性,自舞蹈产生那一天起便离不开音乐、美术等因素,且在舞蹈作品中音乐和舞蹈关系最为密切。⑤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舞蹈言语的角度还是舞蹈概论的角度来说,情感性或抒情性都是舞蹈的主要审美特性。从舞蹈本体特质来看,与舞蹈身体训练直接相关的具有动作性、造型性、节奏性、情感性。由于在身体训练中,动作性往往包含着一定的造型,因此我们将人体动作造型归为动作性中。因此,本文将从动作性、情感性和节奏性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中国传统的舞蹈身体基础训练特点

舞蹈身体基础训练,即对舞蹈身体素质的训练,在舞蹈训练学中等同于舞蹈训练这一概念。舞蹈训练是指在依据科学原理,通过对舞蹈者进行系统的机体结构技能重建和动作技术加工来全面发展舞蹈身体专业能力的教学活动。⑥依据这一标准,将舞蹈课分为了训练课和非训练课程。训练课包含芭蕾舞基本功课、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其他专业基本功课、辅助训练课等;非训练性课程包含身韵课、民族民间舞课等。传统的舞蹈训练通过芭蕾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武功技巧训练来提升舞者的身体素质。在舞蹈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上体现了舞蹈本体特征中的动作性。

在舞蹈训练的内容上,呈现较高的技能性。它通过对舞蹈者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基本能力、表演能力、技术技能、心智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舞蹈身体专业能力。舞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这是舞蹈活动的基础,没有了身体动作的呈现便没有了舞蹈语言,也就不能称其为舞蹈。随着舞蹈训练不断地完善、舞者身体能力的不断提升、观众对技能审美的不断追求,舞蹈的动作内涵越来越丰富,技能性越来越高超。例如在全国的大小舞蹈比赛中,舞者的腿、腰等的软开度和控制力愈发精湛,技术技巧愈发高超。由此可见,传统的舞蹈训练在动作上具有很强的技能性。

在舞蹈训练的方法上,呈现形式上的规范性。传统的舞蹈训练方法主要以口传身教的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便在于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同一性。老师的统一教学,会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例如在平转这一技术技巧中,统一规定头的留甩、脚跟的靠拢、髋部的主动以及身体的统一协调,形成了外在表现形式上颇具规范性的平转动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过于单一,不利于舞蹈者动作质感的掌握、情感地渗透和韵律的把握。

除了动作性,传统的舞蹈身体训练中的节奏性和情感性也有包含,由于没有系统的方法,因此在训练中很少呈现。有的教师会在教学方法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肢体的情感性和节奏性,但依据教师的个人情况会有所差异。因此传统舞蹈训练在舞蹈的情感性和节奏性训练上具有不系统性、个别性、不全面性的特点。

三、舞蹈本体特质需求下的身体基础训练的特点

舞蹈本体特质需求下的身体基础训练根据综述中的结论,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以舞蹈本体特质为基础,通过情绪表达与呼吸的方法,来提升学生身体动作性、情感性和节奏性的训练教学活动。由于动作性在传统的身体训练中具有丰富的体现,那么这里我们着重谈舞蹈的情感性和节奏性。

(一)外由心生的情感性

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形式。它所表现的是人类情感的本质”。因此,情感性是艺术的本质属性。情感是相对稳定的,情绪是外部表现明显,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现象。⑦情绪是在情感之前产生的,稳定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情感的表达需要在情绪的积淀之中升华成真挚感人的情感。因此,在舞蹈身体基础训练中便需要将情绪不断地积淀下来,为情感的表达进行铺垫。

在舞蹈本体特质需求下的身体基础训练中,要注重情感表达的训练。情感表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情绪唤起”,第二阶段“情绪控制”。

在“情绪唤起”阶段,首先,要有敏锐的感知力。每个人感知情感的敏锐度是不同的,做善于观察的人,观察生活中的动物、植物、事物等,提升感知力;我们要做广交良友的人,在和朋友的交谈中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我们要做善于记录的人,将生活中的自认为有价值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情感记忆。

其次,需要舞蹈训练与日常生活相连接。寻找过去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同情绪,与动作相联结。例如在芭蕾基础训练中,为了表现出小跳的轻巧劲儿,我们可以唤起生活中欢快、兴奋的情绪,欢快、兴奋的情绪可以使我们的动作具备短而快的特征。再例如在芭蕾基础训练中,Battenment fondu动作的 fondu原意是融化,在这里是指逐渐下蹲。在做这个动作时,可以唤起生活中的淡淡的忧伤情绪,由此来找到fondu中的缓慢质感。

在“情绪控制”阶段,要依据情感表达的规则,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进行情绪的转变。用在舞蹈中,也就是指情绪的创作阶段。首先,要确定训练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情绪。其次,确定情绪表达的“度”和“量”。例如忧伤和悲痛这两种不同的情绪,主要在于“度”的不同,一朵花凋落有着淡淡忧伤,而一片花海的凋谢则变得悲痛欲绝。因此在舞蹈身体基础训练时,要在动作中赋予适度的情绪。

(二)以情带气的节奏性

“舞蹈是身体的一种有节奏的运动”⑧。这里的节奏不单单是音乐中的节奏概念,而是广义上的在时间和空间形式中展开的规律性运动。节奏具有动态性、间隔性和起伏性。⑨由于舞蹈身体基础训练的特殊性,我们这里将舞蹈的节奏分为外部节奏和主体节奏。外部节奏指的是时间运程中的节奏和人体动作之外的空间节奏(如队形变化中的节奏);主体节奏指的是舞蹈动作本身的节奏和身体内在节奏(如呼吸、情感等)。因此,与情感相关的是主体节奏。

舞蹈本体需求下的身体基础训练在节奏性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舞蹈动作本身的节奏和内在呼吸对动作本身的影响两方面。

首先,就舞蹈动作本身而言,舞者通过动作的速度、力度、幅度、方向等因素的变化来显示节奏。节奏具体体现在动作的强弱、快慢、大小、虚实、疏密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舞蹈内在的韵律,来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与情绪。例如小跳中的轻快速度节奏感;踢腿中的大小幅度节奏感;大跳行进过程中的强弱力度节奏感等。

其次,身体内在节奏提升舞蹈动作的韵律性。身体内在节奏包含很多,有呼吸、情感、心跳、血流等,但是与舞蹈密切相关的是呼吸与情感。由于情感与呼吸是密不可分的,且情感的展现往往通过呼吸影响动作,因此,在内在节奏中,我们主要探讨呼吸的作用。

呼吸与动作节奏以及情感表现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典舞蹈气韵、现代舞的流畅、民族民间舞蹈的情绪,都离不开呼吸的引导。例如在古典舞身韵中,以呼吸带动身体的提、沉、含、仰等,这样既能保证动作的流畅感,又能够传达内在“力”的情感表达;再例如民族民间舞中的情绪,以吸气形成的轻巧成就安徽花鼓灯的俏皮与欢乐,以长呼吸的沉稳成就蒙族柔臂的柔情与庄重,以短促呼吸的定格成就维族舞蹈的热情和奔放等。这些都是通过呼吸来辅助舞蹈风格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因此,对舞者进行呼吸的训练,并将呼吸融入舞蹈身体基础训练,不仅可以提升舞蹈技艺,还能提升其表现力和情感的表达。

四、结语

从特点上来看,不管是传统的舞蹈身体训练还是舞蹈本体特征需求下的身体训练,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傳统的舞蹈身体基础训练为舞蹈丰富的动作性奠定素质基础,而舞蹈本体特质需求下的身体训练赋予舞蹈情感性和节奏性,使舞蹈“活”了起来。因此笔者认为,二者的融合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以传统的舞蹈身体训练为基础。传统的身体基础训练在舞蹈的外部形态动作上呈现高技能性和规范性,这为舞蹈动作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素质基础。其次,要将舞蹈本体特质需求下的身体基础训练为补充,两者融合发展。舞蹈的韵律感、情感和美感是通过内在的情绪情感有意识的主观带动形成的外部展现,因此心理因素的参与是舞蹈中不可或缺的。在舞蹈训练中,根据舞蹈本体特质,将情绪带动的情感性和呼吸带动的节奏性补充在传统的舞蹈身体训练的动作性训练中,形成“身心合一”的融合,才能使舞蹈训练更符合舞蹈本体需求,才能提高舞蹈训练的有效性,才能提升舞者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杨欧.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张薇.“动态”辨析及舞蹈言语功能探究——基于舞蹈本体研究及传统乐舞当代复建的途径挖掘[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105-110.

[5]曾荣,左迪.节奏:舞蹈生命的显现——对舞蹈本体的思考[J].舞蹈,2015(09):62-63.

[6]于平.舞蹈的本体与舞蹈的形态分析[J].舞蹈,1994(04):22-23.

[7]资华筠.《舞蹈生态学》学科阐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3):28-33.

作者:段雨滢

舞蹈特质与艺术关系论文 篇2:

现代舞蹈艺术中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探析

摘要 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使得舞蹈艺术能够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呈现的东西,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舞蹈艺术表现手法、舞蹈作品取材、舞蹈艺术与诗词结合、舞蹈艺术诗韵意境、舞蹈艺术肢体语言五个方面,来探析现代舞蹈艺术中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

关键词:舞蹈 艺术形式 文学特质 文学美

舞蹈是一种借助肢体语言来反映生活审美的艺术形式,它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来表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中国古代乐舞理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有力说明了舞蹈能够表现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舞蹈艺术借助舞蹈动作,能够将语言文字或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表现的东西,如情感、主观思想等呈现给大家,并在此基础上展现人与人性,因此舞蹈艺术具有文学特质与文学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学语言在表达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上越来越力不从心,而恰恰舞蹈通过舞台这个平台,利用其特有的肢体动作表现手段能够表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舞蹈艺术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学魅力。为了更好地体味舞蹈所传达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并指导舞蹈工作实践中注意体现舞蹈的文学美,本文主要从舞蹈艺术表现手法、舞蹈作品取材、舞蹈艺术与诗词结合、舞蹈艺术诗韵意境、舞蹈艺术肢体语言五个方面对现代舞蹈艺术中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进行探析。

一 舞蹈艺术文学特质与文学美概述

舞蹈艺术借助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文学艺术则往往借助文字语言进行表达,舞蹈与文学作品一样,都是供人欣赏,以表现“生命、情感、美”这三大主题。舞蹈在进行舞蹈创作时,经常使用模拟、虚拟等修辞手法,如现代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独舞《雀之灵》就是通过对审美实体外部形态的模拟来表现其内在的本质内涵的。杨丽萍在《雀之灵》中,通过自己修长、柔韧的臂力以及灵活的手指创作出了灵秀孔雀的艺术;再者,杨丽萍通过手指模拟孔雀头的样子,借助手腕、手臂、肩部、胸部以及腿部各个关节有节凑的动作,对孔雀喝水、飞翔、旋转、展翅、寻觅的动作进行了生动而又形象的模仿,体现出了孔雀高洁、精巧、灵敏、机智的气质。杨丽萍在舞台上塑造的孔雀形象,早已成为傣族少女的形象象征,给人强烈的印象。《小溪·江河·大海》则是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山泉水从山岩流出,流入小溪、汇进江河,最终奔向大海的生命历程,让观众在欣赏这一舞蹈时,能够从山泉流出山岩、流经小溪、流入江河,归入大海的生命历程中领悟到社会发展的轨迹以及人生的真谛。双人舞《再见吧,妈妈》则是大量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舞蹈借助倒叙、插叙、回忆等修辞手法,将剧中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借助舞蹈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幻觉与现实地交替中,领略了舞蹈情节,了解了英雄人物在战斗生活中思想情感的发展和变化,并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具有强烈的文学特征和文学美。舞蹈艺术的这些表现手法,不仅仅要求编舞者不断从文学表现手法中吸取“营养”,还要求舞蹈表演者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样才能准确地运用舞蹈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舞蹈作品的深刻内涵。因此,从这一点来说,舞蹈艺术自身就具有文学特征和文学美的。

二 舞蹈艺术文学特质与文学美的表现手法

1 现代舞蹈作品对文学作品的取材体现出其文学特质

历史上许多作品的题材、内容、人物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改编创造出来的舞蹈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文学美。例如,著名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分别取材于法国作家夏尔·佩罗的童话故事《沉睡森林的美人》和法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鼠王》。这些舞蹈作品都取材于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文学特质。中国自成立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根据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创作。另外,舞蹈编导通过对巴金和曹禺的名作《家》、《日出》、《原野》进行改编,从而创作出来了舞剧《鸣凤之死》、《日之思》和《原野》,这三部小型诗体舞剧都是通过艺术手法对人物内心的情感进行深刻形象地表达,进而揭示出了封建制度对人们的残酷迫害。近年来,中国创作的大型舞剧《红楼梦》取材于曹雪芹的同名小说《红楼梦》,通过舞剧的形式为观众上演了封建王朝由盛入衰的人间悲剧。舞剧《雷和雨》是跟据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雷雨》改编而成的,舞蹈编剧一改原作《雷雨》中以“四凤”为整个伦理故事的扭结点,而是从“繁漪”这个人物身上寻求内心情感的突破口,将她与周朴园、周萍、周冲、鲁妈和鲁贵紧密扭结起来,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舞剧,通过舞剧的肢体语言将人物的情感状态一一呈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文学特质和文学美。因此,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往往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取材将其主题中人物情感以及文学特质展现出来,体现出文学美学的特质。

2 现代舞蹈艺术中诗词抒情形式体现着文学美学

舞蹈理论家隆荫培、徐尔充在《舞蹈艺术概论》中指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造型艺术,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蔡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艺术形式之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这也说明诗词在表物言志,表情达意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舞蹈虽然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但是舞蹈仍然是与文学(主要指诗词)紧密相连,并且借助诗词来抒发情感。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如《再见吧,妈妈》、《中国妈妈》、《送别》、《洗衣歌》、《丰收歌》等作品,都是借助舞蹈语言和诗词表达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得舞蹈欣赏受众在欣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也体验到诗词的美感和意蕴。舞蹈中诗词歌唱的伴奏目的是为了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加重情感色彩,使得舞蹈表现出强烈的文学特质和文学美。如舞蹈《送别》中,当音乐响起低沉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时,这几句诗词将观众仿佛带到了朋友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的场景,将人物离别时那种伤感、愁绪的情感抒发了出来,舞台情感效果得以加强。又如,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就意诗》中,当革命者拖着沉重的镣铐,艰难而又悲壮地奔赴刑场时,旷野回荡起“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高亢歌声,将烈士们英勇就意时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和勇敢无畏、义无反顾的革命胸怀和牺牲小我、幸福中国的崇高革命精神抒发得淋漓尽致,仿佛将观众带进了刑场,深深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因此,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往往通过诗词抒情将其主题中人物情感以及文学特质展现出来,体现出文学美学的特质。

3 现代舞蹈艺术借助诗韵意境来表现文学诗意美

人们经常通过“诗情画意、笔尽而意无穷”对舞蹈文学作品进行赞美,这里的“诗情”与“画意”就是舞蹈艺术中文学特质与文学美。没有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是离开诗意美的,因此,人们在欣赏舞蹈艺术时,往往从诗的情感、诗的意境、诗的韵律去欣赏和把握,从而体会它的艺术魅力。如杨丽萍的独舞《雀之灵》,杨丽萍运用手势语言将孔雀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极具艺术美感。在舞蹈表演中,杨丽萍运用绘画的写意手法,在借鉴投影的表现方法基础上,通过编排优美、抒情的舞蹈动作,将其中的意念以诗一样的意境传递给受众,从而为受众创作出了纯真、高洁、优雅、恬静的意境。正如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曾指出的那样:“舞蹈可以说是用动作写诗抒情的,让人们通过舞蹈形象感受情美的魅力。”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抒情短诗《给乌兰诺娃》(副标题为看《小夜曲》后作)中写道:“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朗,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诗人将诗的美学形象通过舞蹈形象转化表达出来了,使得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文学特质的诗意美得以表现。所以,舞蹈的文学特质包含着舞蹈自身所具有的诗韵和意境,具有独特的文学美。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往往通过舞蹈诗韵意境将其主题中人物情感以及文学特质展现出来,体现出文学美学的特质。

4 舞蹈艺术借用肢体语言来展现文学特质和文学美

对于舞蹈艺术的鉴赏,基本上是通过舞蹈形象来塑造受众的欣赏倾向,引导他们的欣赏意向。通过对舞蹈中所体现的人物情感和社会实际生活内容,从而产生出共鸣,正是因为这种挖掘人物情感、体现社会实情的舞蹈艺术才更能吸引受众的视线,更能引起受众的喜爱,更能展现出文学的社会化特质和文学的美学性质。诚然,文学艺术追求美,世间的万事万物,如鲜花怒放、树木摇曳、动物攀爬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舞蹈表演,无一不是美的表现。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特质的纯真的美,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给人带来余味未尽的艺术美。例如,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支由身残志坚的聋哑人用生命演绎出的群舞《千手观音》,聋哑人用他们婀娜柔软的身姿和天使般的微笑,完美地诠释了真、善、美的艺术特色和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内涵,真切地体现了文学作品所提倡的广施爱心、弃恶从善、人际和谐、社会安定的精神内涵。群舞《黄土黄》中,以鼓舞的形式,通过借助男子以弓马部和撩劈腿为主要的舞蹈动作,给人以苍劲有力的感觉,展示出黄土地的脊梁,给人一种苍凉之感;女子动作柔和,其中所有刚、柔的动作将情感交流表现得淋漓尽致,里面人群的几十次腾空,映射着黄土地人民对黄土地的本土情怀以及自强不息、壮志豪情的气质。这些舞蹈,无论是反映过去,还是表现现在,亦或是展示未来,都是借助舞蹈艺术的肢体动作来表达震撼人心的文学特质和文学美,都促使人类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因此,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往往通过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将其主题中人物情感以及文学特质展现出来,体现出文学美学的特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通过其强烈的个性和时代特征,滋生着丰富的意境,是世界上永恒的艺术。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使得舞蹈艺术能够表现语言文字和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呈现的东西,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现代舞蹈艺术与文学始终是连接在一起的,不能分离。因此,人们不论是欣赏舞蹈还是从事舞蹈创作,亦或是表演舞蹈,都不能忽略现代舞蹈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学特质和文学美,都应该积累文学知识,更好地从舞蹈艺术中享受和陶冶艺术美。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2] 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 李先云:《论舞蹈的文学性》,《科技文汇》(下旬刊),2007年第1期。

[4]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5] 陈碧娇:《舞蹈动作与舞蹈构图的新变——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舞蹈语汇特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6] 陈正勇:《表象、虚幻的力及情感表现——苏珊·朗格舞蹈美学思想之内核》,《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林琳,女,1976—,河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表演、形体训练、舞蹈,工作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

作者:林琳

舞蹈特质与艺术关系论文 篇3:

舞蹈语言的表达方式及艺术功能

摘要 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通过人体的肢体语言来达到情感表达的目的,具有良好的艺术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欢迎。舞蹈作为人类最早的语言形式,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对于现代人类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本文通过对舞蹈的语言形式和艺术功能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舞蹈艺术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 语言 艺术 功能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声语言,也是人类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舞蹈将身体作为一系列的符号系统,同时也包含了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对于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娱乐、德育等重要的功能,达到了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也陶冶了人类的情操,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舞蹈语言表达形式分析

舞蹈语言是依靠一系列的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所形成语言,能够达到信息表达和情感传递的效果。舞蹈语言是由特定的动作组成,是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舞蹈段落,是一种规范的艺术表达形式。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手段,舞蹈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以及舞蹈的环境、氛围的塑造都离不开舞蹈语言的作用。舞蹈艺术作品是依靠舞蹈语言所建立起来的,通过准确应用舞蹈语言来构建客观的艺术形式。通过准确应用舞蹈语言的表达形式,有利于塑造典型的舞蹈形象,对于舞蹈作品的创作和表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舞蹈单词的表达

舞蹈语言依靠单词、语句和段落来表达的,这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基础。舞蹈语言在肢体动作上主要由造型、节奏、动机、力度四个方面所组成,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舞蹈艺术思想内涵和情感发生变化。舞蹈艺术的造型、动作和表情组成了其特殊的语言形式,也是舞蹈的重要表达方式。舞蹈表演者通过手、腿、头、腰、足甚至是头部等动作的协调活动,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舞蹈姿态,从而来达到反映人类内心活动的目的。舞蹈的表情通过面部等丰富动作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同时也达到人类心理活动的展现和情绪的变化。舞蹈的表情动作能够有力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同时还能够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和外在情感,例如:我不满意、我希望你离开等,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就要求在舞蹈艺术的表达过程中,应当准确地表现出相应的舞蹈动作,每个舞蹈动作都应当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管是为了表现某种情感还是表达思想,或者是塑造人物的某种性格或者特征。只有每个舞蹈动作都充满了情感和表情,那么整个舞蹈艺术的张力才能够得到完美的展现,这也是舞蹈艺术的魅力表现。舞蹈的造型需要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来塑造,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和提炼来反映出人物的特质和情感,从而塑造出具有思想情感的人物形象。

2 舞蹈语句的表达

舞蹈语句是按照一定的艺术表达的要求,将单一的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舞蹈形式,是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必然包含了大量的舞蹈词汇和语句,舞蹈动作的表达需要各种不同的要素和方法,这也是舞蹈表现能够无限丰富的重要原因。如果掌握了舞蹈动作的表达规律,对于舞蹈艺术作品的表达具有重要的帮助,可以不断地扩大舞蹈的表现能力。舞蹈单词到舞蹈语句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数量上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质的变化。舞蹈艺术作品的语言需要依靠一系列的语句来表达,它不仅能够反映出舞蹈的内容,同时还能够反映出舞蹈的风格和情感基调等。舞蹈语句在表达的过程中其形式相对比较鲜明,而且其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独立,同时舞蹈动作和表情之间的联系要顺畅,符合艺术的变化规律。舞蹈动作的排列和组合,应当根据舞蹈艺术作品的立意来进行组织和建构,从而表现出舞蹈的独特个性特征。在舞蹈艺术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动作和表情,通常只需要一个舞蹈语句来完成。例如,在海浪的舞蹈作品中,其主要的动作是通过手臂来表现海浪的翻滚和海燕的飞翔动作,而且随着舞蹈的不断发展,其动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形成了海浪和海燕交相辉映的舞蹈形象,对于人物形象的素质和表达具有重要的帮助。

3 舞蹈段落的表达

舞蹈段落在由不同个舞蹈语句所形成的比较完成的片段,是舞蹈艺术的基本单元。舞蹈段落可以是一定情节的发展需要,也可以是表达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精神世界等。舞蹈作品往往由不同个段落所组成,不同的舞蹈段落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和价值也各不相同。对于大型舞蹈来说,其情节结构清晰,舞蹈段落的内容是决定舞蹈艺术效果的关键。通过将不同的舞蹈片段安排到一起,达到舞蹈艺术的表演效果,同时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舞蹈段落的结合过程中,掌握好不同层次舞蹈语言的表达形式,对于舞蹈表演形式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 舞蹈的艺术功能

1 审美功能

舞蹈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艺术美的特点,能够为人类带来美的感受,因此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真实反映,是人类对于社会的认识和看法的表达形式。舞蹈艺术的审美功能是人类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对人类生活进行的高度概括和加工的艺术反映。舞蹈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快感,让参与和观赏的人感到快乐和愉悦,从而达到陶冶人类情操的审美作用。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培养人类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古至今的一些优秀的舞蹈形式,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例如,民间的灯舞、鼓舞等舞蹈形式具有技术性强、美感充足等特点,满足了观赏者的审美和精神需要,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 舞蹈的娱乐休闲功能

舞蹈艺术不仅具有审美意义,同时还具有娱乐的功能,特别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中,娱乐功能更加突出。在古代,人们在丰收、结婚等人生大事的过程中,常常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在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步伐不断加快,但是人们对于舞蹈仍然情有独钟,很多人都加入到了舞蹈的行列中。对于他们来说,可以通过舞蹈来达到放松的目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美好的心情。舞蹈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社会生活也离不开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和语言表达形式,能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隐秘的情感,这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现象。舞蹈艺术的娱乐功能不分民族、国家,在重大节日的时候,都会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例如,巴西有名的“桑巴舞”、坦桑尼亚的“赛洛舞”,以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农民在收割小麦时因为庆祝所跳的“卢迪干”。舞蹈艺术作为千百年具有传承的无声语言,蕴含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舞蹈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娱乐的功能,它发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在表达喜悦过程中的简单动作,而后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固定的舞蹈艺术。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语言表达功能还不够完善,人们在狩猎完成时常常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但是,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其原始的娱乐功能并没有消退,反而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人们正在迫不及待的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蹈艺术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用来加强情感之间的交流。对于舞蹈艺术来说,一部舞蹈作品往往包含了大量丰富的动作和姿态,它是人类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形式。舞蹈的原始意义是为了表达人类的情感,它是依靠无声的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情感的,因此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能力。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特殊语言表达形式,可以超越民族、语言的障碍,从而成为人类交流和加深情感的重要手段。舞蹈艺术跨过了文字和地理上的限制,作为一种形象的语言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对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具有重要的帮助。在中国少数民族的舞蹈中,不仅用来进行祭祀和庆祝丰收,同时也是男女青年交往和择偶的重要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联络情感的手段。青年内容聚集在一起进行跳舞,通过舞蹈动作来观察和了解对方,同时还可以通过舞蹈来表达情感,达到增进情感的效果。

舞蹈除了具有增加感情以及娱乐功能之外,还具有良好的休闲功能。舞蹈动作也是运动的形式,同时适当的运动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心理都非常有益。舞蹈作为特殊的运动,能够帮助参与者达到身心的相互协调,对于延缓人类的衰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舞蹈和其他的运动一样,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机能的恢复。一般的舞蹈艺术动作相对比较和缓,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参与到其中。生命在于运动,舞蹈作为一种高级的运动形式,而且是一种艺术化的运动,和音乐等充分地结合起来增添了舞蹈的乐趣,使参与者能够感受到特殊的美。

3 舞蹈的教育功能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形式,也是一种心智的具体化形式,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舞蹈是一种表现形体美的艺术形式,它往往结合了视听以及动作等,讲究其中的形象美、造型美等,能够形象地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给人带来美的愉悦和感受。舞蹈艺术可以贴近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充满了真善美,能够给人们带来新奇的感觉,使人们产生美感上的共鸣。舞蹈艺术对于培养人们特别是少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艺术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教育学中研究的热点。通过在少儿时期加强舞蹈艺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潜力。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而且模仿能力也非常强,非常善于模仿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通过在舞蹈教育中引导少儿,充分地发挥他们在创造性和想象力方面的优势,对于少儿的心智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对于少儿的智力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少儿身心行为的协调和大脑的发育。舞蹈艺术具有美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舞蹈艺术能够帮助少儿认识美和发现美,这是一种美育的良好形式。美育具有陶冶少儿情操和心智的作用,对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能够促进少儿的全面发展。

三 结语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需要依靠动作和表情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舞蹈语言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塑造艺术氛围,从而表达其艺术的形象,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美的感受。同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舞蹈艺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在舞台上作为艺术的形式演出,同时也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娱乐和休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云峰:《关于舞蹈中动作语言的探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年第6期。

[2] 孟雪梅:《舞蹈语言的艺术功能》,《戏剧之家》,2011年第4期。

[3] 赵智娟:《舞蹈中的语言艺术》,《文学与艺术》,2010年第4期。

[4] 李红云:《舞蹈教育对美育教育的影响分析》,《大众文艺》,2010年第10期。

[5] 赵莉:《道具——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媒介》,《艺海》,2013年第7期。

(李洁,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作者:李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程教学中国际贸易论文下一篇:积极心理学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