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影视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多产的网络文学作品,为剧本提供了大量的选择空间,有些非常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随着文学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价值的不断提高,其改编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和当红的剧作家相比,网络小说的版权明显“性价比”高多了,很多的网络小说作者为了扩大知名度而卖出版权。

第一篇:影视文学论文范文

解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专业为谁而设

电视媒体的兴起,引发了文学艺术样式的革新。戏剧影视文学就是戏剧影视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相结合的产物。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熟悉我国的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有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较高的编辑和理论研究水平,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剧院、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影视公司)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招生时首先要求考生爱好文学,已经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相当的古今中外文学知识储备。在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方面也要有一定的基础,以便为将来的创作提供理论指导。当然,戏剧影视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艺术感悟力,具备文学分析评论的基础能力。写作能力是该专业考核的“重中之重”,全国每所院校都会要求考生在复试时写作对电影或电视剧的评论,以考核其文学创作基础,和对戏剧影视文学剧本的认识能力,这是其一。其二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高招时按艺术类专业录取,从这两年的分数线来看,多数院校均在400分上下(其中要求语文、英语单科成绩达到及格水平)。

该专业大学期间的主要课程有戏剧戏曲剧本写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艺术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中国戏曲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视听语言、舞台美术基础、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一般每学年还会安排3周左右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

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多元需要,相关院校在该专业下分设了专业方向,比如,北京电影学院的戏剧文学专业设电影剧作、电影创意与策划等两个方向:前者主要培养电影、电视剧剧本创作人才,是北电的老专业;后者强调实用,探索电影创意与策划学的理论趋势和行业规范,为策划学补充新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影创意与策划实务、电影创意与策划经典案例分析、电影创意与策划文案写作、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电影剧本写作、电视剧创作、电影视听思维、电影理论、影视文化与传播、现代策划学、影片分析,为的是夯实学生的电影理论基础,使其掌握电影、电视剧创作的艺术规律。同时,学校广泛聘请国家影视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影视机构的制片人、艺术策划、编剧、导演,以及电影发行和电视剧采购部门的负责人走上讲台,以经典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理论梳理。再比如,中央戏剧学院的该专业设有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等方向,两者培养目的不同,大学期间的学习课程也有显著差别:戏剧创作方向的主要课程有写作、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中国古典散文赏析、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话剧、外国戏剧、阅读与鉴赏、艺术概论、表导演基础、戏剧概论、电影作品分析、当代西方戏剧艺术、中国戏曲、戏剧评论等;而电视剧创作方向的主要课程有写作、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中国古典散文赏析、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话剧、外国戏剧、阅读与鉴赏、电视剧作品分析、电视剧编剧理论、电影分析、戏剧概论、叙事学、外国戏剧剧作精读、中国戏曲、艺术概论等。各专业方向入学考试时差别不大,请大家依据自己的兴趣与潜能合理抉择。

概括讲,具有以下潜质的同学适合报考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并有较大的取胜把握:

1 热爱阅读,文学常识丰富。无论今后从事文学创作,还是影视创作,文学常识都是基础的基础、前提的前提,因而各个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都将文学常识的考察作为专业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一般高中生的文学常识当然是不丰富的,所以只有那些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阅读兴趣浓郁且善于阅读的同学,才可能接近“丰富”之境界。再具体一些说,如果你了解中外文学史常识,包括各种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主要文学创作理论和流派,具有初步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掌握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定义、特性、属性、构成、分类等要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发展的大体过程及其流派、作家、作品,能再读几本文艺理论、美学类的典籍,则比较容易在专业考试中脱颖而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院校的专业考试命题看似天马行空,其实如果你能把中学语文课本所涉及的作家、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知识熟练掌握,基本上也就能应付裕如地面对该项考试了。

2 粗略了解各种艺术载体的内涵与特质。乍听起来这似乎不容易,但在热爱阅读的基础上并不难实现这一点。戏剧、影视都是综合艺术,是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摄影、电影、电视、广播等表现手段的集大成,因此该专业考生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基本常识要有所掌握。这些都需要平日的积累,但集中精力突击一段时间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评委老师主要是看你的潜质,重在考察你有没有培养前途,而不是要求你现在就必须术业有专攻,所以命题不会要求太高,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就好。院校不会要求考生在某一点上很深刻、很精致,但是考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知识面必须要广,对某一领域有哪些大师、哪些经典作品要心中有数。该专业的专业考试是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如果你能对一些问题谈一点与众不同的感受,也就出彩了。

3 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该专业在专业考试中很注重多角度考察考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尤其注重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4 擅长应对多种文体的命题写作,熟练掌握某类文章的写作套路,谋篇布局老练、语言叙述有个性。总体上,散文写作一直是该专业考试科目的重中之重。在考场中限时完成的命题散文,事先是无法进行针对性准备的,所以评委可以通过这篇文章较多地了解你的反应、思维、感觉、表述等多方面能力,将你的感受能力、体验能力、表达能力也都考验出来了。须提醒大家的是:命题往往是根据考生熟悉的生活、可以把握的内容作为依据的,因此考生也应选取那些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创作内容,创作出首先令自己感动的作品。此时,你必须有把自己的几个生活片断结构成篇的能力,展现出对生活本身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力。文体上要求写“散文”,这里所说的“散文”不是议论性散文或者仅仅是记述某种情绪的抒情散文,而是叙事性散文,或者说是记叙文。在高中,往往把散文用前两种的概念进行训练,造成考生看到“散文”两个字就写起了说理的论文,有的则写成了记景、记物的“美文”或“小品文”。叙事性散文跟作文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写个人的感受,写你个人对生活的观察。

5 乐于、善于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是你通过专业面试的保证,更是你日后胜任影视剧编剧这一文化产业中重要角色的保证。

报考要求和应对策略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对文学知识、创作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是文理兼招,且招生人数相对较多,对文学底子厚实者来说,报考难度不大。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其专业考试的流程和内容大致如下:

一、初试有“文艺基本常识”“电影小品写作”等两项主要考试内容。

1 文艺基本常识考试。主要是考察你的基本素质和艺术修养,通过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形式考察你对中外文学和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知识的了解,通常会涉及中外文学史上某名著作者是谁,某作家写了哪些作品,解释文学艺术领域中某术语或流派,等等之类的问题。“看家考题”是问答或论述题,比如:“论艺术虚构和生活现实之间的关系”“商业片的特性是什么”“电影剧作情节和剧作的环境造型的关系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冯小刚电影”,直接考察你对文学艺术的见解和分析能力。说白了,这种题和我们平时历史、政治考试中的论述题有相似之处,都需要你在了解相关信息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认识。题目不难,也不偏怪,只要你平时能博览群书,又爱独立思考,完全能够应付。

2 电影小品写作。用于考察你的艺术感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如果你能按要求完整地写出一个不落俗套、闪现灵性的故事,就能拿到不低的考分。

小品写作由学院专家命题,有时采用现场抽签方式,有时则提供几个题目供你自由选择。从前几年的考试看,题目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人物关系式的。比如:《朋友》《他与她》《爱与恨》《班主任》《我的同学》《相逢》《告别》等。

情况式的。比如:《又是一年春草绿》《雨夜》《失望》《朗朗的星空》等。

地点式的。比如:《地铁站台上》《下班的路上》《湖畔》《厨房》《路边》等。

物件式的。比如:《伞》《手帕》《口琴》等。

时间式的。比如:《雪夜》《正月十五》《早春》等。

诗化式的。比如:《灯火》《春之声》等。

从高中生的生活面和生活积累出发,又可归纳为以下三个范围:校园生活型题目、家庭生活型题目和社会生活型题目。校园生活包括教师、同学、学校发生的故事,一般地点在教室、操场、宿舍等地方;家庭生活包括父母、祖辈、亲戚发生的故事,一般发生在城市、乡村等自己熟悉的地方;社会生活包括与邻居、朋友、陌生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发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

影视小品和其他文体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你应尽量按照剧本的方式来进行写作,在写作中要注意表现趣味和刻画人物。最忌讳胡编乱造,最好是联系实际生活有感而发。这一环节主要考察你的文字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想象力)和驾驭故事的能力。要利用设置情节任务、矛盾冲突、渲染和铺垫等技巧展开创作,最好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要重点突出故事里面的人物,在人物的情感上下工夫,以情动人。所写语言要具有画面感,注重细节描写。比如,到了一个地方,可以描述一下环境。写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穿着、打扮、面部表情,来为人物性格服务。可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因为这样比较易于把握。考前一周可以看一些优秀的微型小说,《故事会》《读者》《小小说选刊》《意林》等都能给你带来奇思妙想(切忌抄袭和仿写),形成写故事的概念。此外,在考试前还应有意识地准备几篇写人物的文章,注意要把人物写活,要尽量与众不同。

二、复试共有两项内容:

1 笔试:写作电影评论。通常是先放映一部影片,然后要求你写出对该影片的评论文章。影评考的是你对影像的感受能力,写影评一定要紧扣影片本身来写,感受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用准确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要想写好一篇影评,既需要较好的理解力,还需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既要求你具备一定的影视理论知识,还要对影视创作情况有相当了解。所以,你一定要在平时积累全面的素养。我的建议是:考场上,你首先要学会如何看片子。你考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所以你要关注的是这部影片的剧本在选材、主题、人物塑造、情节构思、结构设计、细节运用、环境选择等方面有何特点,而不是去关注演员的表演、导演的调度或摄影画面的构成。看片同时,应开始构思影评的内容,在写作时切忌用全部或大量笔墨简单复述电影的故事,或者把影评写成了观后感,而是应从编剧角度、用专业知识对影片进行分析和评价。再有,患有缺少分析和论证、以偏概全、舍本求末、言之无物等毛病的影评文章也是吃不到高分的。

综合招生老师的建议,下面将应对该环节的一些技巧简单介绍给大家:

首先,要掌握写影评的游戏规则,也就是你写出的文章要“看起来像影评”。招生院校知道你没有系统学过影视理论分析,所以不会要求你有很理论化的阐述,关键是要求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忌人云亦云,满篇套话空话,没有自己的丝毫见解,一味引用别人的想法或者流行的说法。

其次,表达方式要系统,比如在表达“喜欢”时,要言之有据,列出理由,避免空泛地讲大道理,应尽量从正面角度阐述影片的主题。建议你事先要练就一套写影评的套路,比如,开头部分,用简短的话将影片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写自己的观后感,剖析影片的主题思想;第三部分,归纳影片的艺术风格;最后进行总结。要注意的是,影片的主题思想应该和艺术风格相统一。

第三,不要写成观后感。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把看片分析写成了心得体会、观后感。这样得分不会高。请记住: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第四,一些擅长写作的同学,通常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作品叫什么名字,出品者是谁(哪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进行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在叙述方式上有所突破”。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即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优点(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作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再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最好是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其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仅仅叙述内容,变成了讲故事;二是仅仅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这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占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

结尾部分是最后一块,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

2 口试。口试也就是面试。考官在考场里和你面对面,向你提出一些电影、文学、艺术、生活甚至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问题,请你即席回答。比如,你的生活阅历如何,你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性格,你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看过哪些书,等等。

面试考的其实是你对世界的认识与感受,考官最留意的是你与众不同的个性和亮点,你的策略应该是挖掘个性、彰显特长,努力把话题引导至你熟悉的领域和个人兴趣上来,这样才有取胜的机会。一般说来,如果考官看出你有这方面的企图,他会配合你的。

面试内容既有一定成规,随机性也比较强,比如会问你读过什么作品,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你对什么事情特别感兴趣,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如果你回答我最爱唱卡拉OK,老师可能现场让你唱首歌。主要是交流,看你的即兴反应。当然也有对文学作品的介入,比较深的介入,比如你说我读过《哈姆雷特》,老师可能就要问你《哈姆雷特》的主要情节,问你对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等等。老师是在探底,是在看你对这个作品理解的深度。

面试是你展现自我风采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时你一定要有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昂首挺胸,精神饱满,落落大方,尤其是不要低眉顺眼或东张西望,要能很好地与考官交流。每一个考官提问的方式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想尽力激发你的潜质。面试得分的关键在“印象”,所以回答问题时,不论你知道多少,都要不卑不亢、朗声应答,语调要自然、诚恳,切忌畏畏缩缩、哕哕嗦嗦,让人不知所云。还要实事求是,决不作假,比如,考官问某个考生:“你看过哪些世界名著?”该考生报出了一连串的书名。可是,当考官进一步问及某部著作的内容时却发现他一问三不知。这种做法其实是弄巧成拙,给考官留下了不佳的印象。聪明的考生在面试时从不处心积虑地用假象粉饰自己,而是巧妙地将自己的优势展现给考官看。面见考官时,要轻“妆”上阵,力求清新自然,切忌浓妆艳抹,至于其间的道理我就不多说了。

总之,面试环节你要务必做到:

心理放松,不要紧张,紧张会使脑子里一片空白;

不要作伪,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想方设法引起老师对你的兴趣。

就业出路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做影视剧、舞台剧编剧,也可从事文艺评论、影视理论研究、教学等工作。客观地说,社会目前对该专业的需求不是很旺盛,但是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社会整体需求等因素来分析,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也许不能像花儿一样鲜艳,但可以像树木一样长青”,值得放手选择的专业。

首先,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日益重视,影视戏剧行业发展很快。目前,全国各影视机构每年拍摄电视剧数万集、电影上千部,各专业艺术团体每年演出舞台剧一万多场次,“看电视剧”成了全国老百姓最主流的休闲娱乐方式,央视还成立了专门的电影频道、电视剧频道和戏曲频道。与影视戏剧连年高产相呼应的,是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吸纳能力和需求数量的提高。

其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总体上属于文学范畴,编剧的收入是按照稿费来计算的,现阶段的“行情”是,每集剧本所需字数为1.5万~2.5万字,稿费从1000元至20000元不等,成熟的编剧大约每周可以完成一集剧本。所以说,只要你足够优秀,不仅不用愁安身立命之处,还有希望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9A"。

还有,该专业“出口”较宽,毕业生一专多能,除了“写戏”,他们还容易在导演、教育、广告或商务策划、新闻出版、媒体采编、电视台节目撰稿和文学统筹等行当觅到“饭辙”。

作者:刘夏

第二篇:浅析中国网络文学影视化

摘要:多产的网络文学作品,为剧本提供了大量的选择空间,有些非常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随着文学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价值的不断提高,其改编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和当红的剧作家相比,网络小说的版权明显“性价比”高多了,很多的网络小说作者为了扩大知名度而卖出版权。一些网站和影视公司合作,每个月定量为影视公司挑选适合改编的作品,近年来不断的有网络小说被影视化。

关键词:网络文学;影视

一、網络文学改编高潮

网络小说有着很庞大的作品库,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一部优秀的、完整的剧本价值极高。在我国一线编剧的作品如邹静之,王丽萍等有优秀代表作品并获奖的编剧是供不应求,有价无市的。现在好的剧本实在是太少了,许多像张艺谋老师,陈凯歌老师这样的大导演都在愁没有好的剧本,但是在网络小说这片大海中,他们往往能够找到他们想要的故事。就像是在沙漠中淘金,虽然有着许多的砂砾但是依然会有闪闪发光的金子。在国外就有许多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但是想要买下这些畅销作品,所付出的版权费也是天价的,而网络小说的版权费与之相比就合适许多了。陈凯歌导演的作品的《搜索》讲述的是网络时代下舆论的影响力,以及对于网络暴力的抨击。改编自一部入选了“鲁迅文学奖”的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同时这部作品也收获了许多的奖项,如“第4届中国影协杯特别表彰优秀剧本”这不仅仅是对于电影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于网络小说,以及网络小说改编的肯定。

热播电视剧《花千骨》就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部电视剧还未播出就在网络上引起极大的关注,在其播出之后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不仅成为同时段播出收视王,在网络播放破200亿,微博阅读量破90亿,大结局之夜更是双网收视封王夺冠,创造了当年古装玄幻剧收视神话。在新浪微博中,《花千骨》播出结束后,它的话题阅读量达到了90.9亿,有1219.1万的讨论量。

二、网络文学改编的类型化

网络文学的类型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迎合女性读者的言情剧,宫斗剧,穿越剧,同人剧,青春剧;迎合男性读者的武侠剧,都市剧,魔幻剧,悬疑剧。但是正是因为我们轻而易举的将网络文学进行了分类,影视改编的类型化问题就更加的明显了。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如偶像时装类,婚姻伦理类,盗墓探险,穿越宫斗等类型。

第一种是偶像时装类。《杉杉来吃》是知名网络作家顾漫的一部短篇小说,围绕着女主角薛杉杉一个平凡,努力的小职员,因为天性乐观,单纯善良。和集团总裁因为“吃”而结缘,剧情温馨,结局完美。平凡却又童话般的爱情大大的满足了女性对于王子公主爱情的向往。短短的六万字小说,却有着惊人的读者群体。网络点击率也在大结局播放之前突破十亿,这是典型的都市爱情轻喜剧,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何以笙箫默》、《命中注定我爱你》等,主要吸引的是年轻的女性读者和观众。

第二种类型是婚恋伦理类,代表作品有《千山暮雪》《来不及说我爱你》《裸婚时代》等,这些作品主要是男女主公身世曲折离奇,爱情路上各种的不顺利,中间可以穿插上国仇家恨,非常的感人,主要吸引多愁善感的女性观众。

第三种是青春言情类,如《匆匆那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好的我们》、《谁的青春不迷茫》、《小时代》等。这类作品大多讲述的都是学生时期的美好生活,每一个人都有着美好的青春年华,每个学生的心中都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同桌的你,这类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这类作品拍摄的难度不大,经常是选择有话题性的导演,演员。比如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赵薇转行作导演来进行宣传,对原作的改编并不多,许多经典的台词原封不动的搬上了荧屏。没有过多的改编,符合原著中的情节,更容易受到好评。

第四种就是穿越宫斗类,比如《甄嬛传》、《琅琊榜》、《步步惊心》、《云中歌》等。小说大多采用了架空历史的创作方法,作者将创作背景放在了一个虚拟的环境当中,自己设定规则和背景,创作更加的灵活多变。但是在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时候,编剧对剧本进行大量大改编,将历史背景放在了我国历史的背景之下。《甄嬛传》原本是发展与虚拟的大周朝,在电视剧中将故事放在了清朝雍正年间。《倾世皇妃》《琅琊榜》也将架空的背景进行移植,移植到我国的历史框架当中,引起观众的共鸣。

第五种是盗墓探险类。以《盗墓笔记》、《动物管理局》、《鬼吹灯》、《灵魂摆渡》为主。这类小说以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新奇的题材,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有着忠实的受众群体。但是这类作品的拍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首先因为题材问题而需要进行大量的改编,而且不容易搬上大银幕,而且故事情节中需要特效的地方特别的大,所以拍摄难度也很大。

第六种是修仙升级类。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诛仙》、《华胥引》为主。以《花千骨》为例,讲述的女主角“花千骨”从一个小人物一步步成长为“妖神”,拥有一统天下的能力。符合了现在主流的价值观“只要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三、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思想变迁

影视改编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观看影视作品的不仅仅是成年人,也有青少年,其内容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些网络作品改编之后充满了正能量,能够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但是网络文学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而通过影视改编扩到了其不良的影响。

(一)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正能量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之已有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意,与“质”、“实”相对称;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后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1]因为网络是一个相对于宽松的环境,但是想要呈现在电视上,就要经过更加严格的审核,大部分的网络小说都带有写手独特的个性。而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政府和企业都希望通过电视而起到教化宣传的作用。

在电视剧中,有些作品虽然是宫斗类作品,但是也在映射我们的现实生活,《甄嬛传》虽然讲述的宫中的争斗,但是同时也是现代职场的映射。“宫廷”就像是“社会”,新人出入“宫廷”都是懵懵懂懂的,有着美好的希望。而皇上的宠幸也是现代人社会中往上爬的一种方式。皇上就是公司的董事长,有着傲人的财富和地位,但是同樣也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后宫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所对应的位置,通过陷害他人,或者各种争宠的手段,想要获得更多的地位和财富,其实和现代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的联系。同时通过电视剧可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甄嬛传》《琅琊榜》等电视剧都远销海外,《甄嬛传》还被改编成美国版,剪辑成了六部电影,并在剧情上有所改编,通过大众文化来宣传我国传统的文化,更加的润物细无声同时还传播了中国古代的服饰和文化。《甄嬛传》的服饰,真的是非常的考究,电视剧中大概有800套左右的服装,350多套的首饰,服装面料采用了真丝,韩国纱、日本纱等珍贵面料。首饰采用了点翠的工艺,以及皇宫中的摆设如砚台、花瓶许多都是是真品。这些都尽量真实的还原了我国古代的现状,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琅琊榜》则更好的宣传了我国的“礼”与“义”。这部作品通过少年将军的浴火重生想要进行复仇,中间表现出来人性的善良和正义,最后他也选择了在战场上完成他的使命。其中的英雄主义和为国为民的“家国”主义显示的淋漓尽致。《琅琊榜》的制片人侯鸿亮说过,这部电视剧“只是回归审美的常识和本质”。通过宣扬传统美学,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需求的最高境界,而《琅琊榜》所表现出来的“人生经历”“家国劫难”,能够引起观众与读者的共鸣,从而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因为特有的历史文化熏陶。儒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电视剧中有着体现。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进行传播,可以让世界知道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醒国人铭记历史。

(二)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负能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都能想《琅琊榜》、《甄嬛传》一样,都是宣扬正能量的,有些网络小说的思想并不都是正确的。因为网络是一个比较开阔的平台,各种的思想都充斥在其中,作品的内容充满了后现代性和年轻化。在后现代的眼光中,放弃了对同一性和确定性的追求,它拒不承认任何东西是可以不证自明的,没有先验的设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对世界的理解。[2]所以在网络文学中也存在着许多颠覆性和反社会、反权威的思想。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在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中充斥着“金钱”、“享乐”的重要性。在影视剧中各种豪车、奢华的别墅,动辄上万的衣服和背包。都在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比如“凤凰女”内心脆弱但是虚荣的樊胜美,明明没有钱,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穿着淘宝的衣服去高档餐厅,装着自己过得很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租房子的,钱是樊胜美最想要但是也是最缺的东西,她的“凤凰女”形象深入人心。比如“富二代”曲萧筱家里有大别墅,住在公寓中就觉得受了好大的委屈,曲萧筱的父亲还说“这儿,这么的小,绿化也不够,电梯上来几个人就那么挤,哪有爸爸给你准备的大别墅舒服啊”。“享乐”是指享受安乐,而“享受”则是指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3]而曲萧筱的哥哥更是“败家子”的典型的代表,安于享乐,不求上进,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

四、结论

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我国的IP改编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想要长久的进行IP改编,我们应该学习好莱坞的发展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中优秀的经验加以借鉴和总结。改编有独特内容和思想的作品,从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可力.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郝丽雅.网络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

[3]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2.

作者:吴羽西

第三篇: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与欣赏

近年来,我国整体层面上的教育教学实现了历史性的优化更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向现代化教学机制转变,这在当前已经取得了社会的普遍共识。可以看到,随着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机制近年来也在持续优化和积极调整,学生个体的“核心素养”这一涵盖面更为广泛的概念逐步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基本价值维度,学生的多样性与良好生命体验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尊重。在这样的语境下,艺术类专业受到了全国高考学生的普遍青睐,报考学生持续增长,这是目前已经较为明朗的实际情况,而相应的报考指导机制和学科建設实际上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命题,学界对此进行了高度关注和持续探究,相应的主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如《湖北省艺术高考制度变革研究》(马晶晶,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8年)、《高考艺术教学在反思中前行——高考艺术培训班教学引发的思考》(邓越:《大众文艺》,2013年23期)等文章都是这一范畴内的作品,它们从各自差异化的视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主题研究,为新时期更为系统的主题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多元化的既有研究成果中,我们要重点对其中的《戏剧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管理》一书进行评述。

该书是2011年10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专业研究性著作,作品是作为“打开传媒之门影视传媒类艺术考试系列教程”之一而组织编写的,全书立足教育教学改革语境下广大高中学生的艺术传媒类高考,重点介绍了传媒艺术类高考中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两大专业的备考方略、专业前景以及基础性理论体系等宏观命题,全书针对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是广大高考学生最为重要的参考书籍。该书的作者是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副教授石研老师,作为国内关注度较高的中青年学者之一,石研老师长期致力于新闻传播、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的专题研究,特别是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语境下艺术传媒类高考的主题研究和实际备考指导工作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发表过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专题论文。如《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持人角色的嬗变》(《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9期)、《电视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兼评劳拉·斯·蒙福德的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理论》(《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年3期)等,这些文章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引用。同时石研老师也出版过多部著作,如《中国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现象研究》《新编现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等论著都是目前业界重要的参考书籍。石研老师自2012年起担任杭州夏衍中学媒介素养教育教师,直接参与杭州市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这样的实践经历一定意义上为该书的撰写奠定了基础,作者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积极的编写,最终呈现了较为理想的文本,这是作者多年专题研究的全面总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可以看到,该书编排过程中预设的阅读群体是即将面临高考选专业环节的准大学生,作品旨在帮助他们更为系统地了解戏剧影视和文化产业管理两大专业的学科属性,从而引导学生做出理性的选择,而事实上这样的作品在我国是较为缺乏的社会资源,学生以及背后的家长对于高等院校不同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科课程以及未来工作岗位等核心内容并不了解,盲目选择的情况大量存在,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严重的,这个过程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相关公共服务特别是专业化指导的缺位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从这一层面上理解和把握石研老师的书具有重要意义,全书紧密围绕戏剧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管理这两大艺术传媒类专业,系统介绍了相应的学科属性,让读者较为明晰地感知了一个情感主体内心深处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如何以剧本等形式得以呈现的,引导读者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了诸如电视台、传媒企业等文化产业主体是如何具体运作和管理文化产业的,这对于面临重要人生选择的准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相信作品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那些即将踏上艺术传媒类学习之路学生们的“引路人”,著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从本质上而言,戏剧影视文学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独立的学科门类,是两个系统性很强的命题,具体涉及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因此,旨在向青年学生展示全面、系统意义上的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该书需要包含的内容注定是多元的,它既需要从宏观层面上向读者集中展示两大专业的整体面貌,因为读者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对此“一无所知”的群体,同时也需要在诸多核心命题上做较为细致的介绍甚至系统分析,因为读者对这样内容的消费是有切实需求的。在上述语境下,该书较为理想地处理了内容叙述层面上宏观性与细致性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满足了更大范围内读者的实际需求,这一定意义上是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全书的内容共分为三篇,即“介绍篇”“基础篇”和“应试篇”。可以看到“介绍篇”共有两个大的内容,即“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向读者从宏观层面上介绍了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两大专业的基本情况,涉及学科属性、学科学习内容以及主要研究命题、就业方向等多元化内容,主要目的是引导读者从整体上感知两大专业,这部分叙述内容的概括性很强,从内容编排上基本属于“绪论”性质的设计。该书的第二篇即“基础篇”是著作的核心内容,也应该是读者重点学习和积极阅读的部分,这部分内容较为丰富。其中第一节为“电影如何成为艺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电影这一元素入手,学习和思考戏剧影视文学在整体影视产业中的角色定位和独特价值,戏剧影视文学实际上是一个承载着创作主体丰富情感、以故事化手段具体呈现的文本形式,它是戏剧影视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础篇”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为“电影的风格流派”和“部分著名电影导演简介”,较为简略地介绍了电影的风格类型,明确了戏剧影视文学基调与最终电影风格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树立审视戏剧影视文学中风格的全新意识,在此基础上,作者罗列了几位当前影视制作界风格较为明显的导演,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前一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基础篇”的第四节为“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叙述的重点扩大为“电视节目”这一内涵更为丰富的命题,重点梳理和分析了电视节目的类型,在这部分内容的阐述过程中,作者大量应用了当前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卫视的众多电视节目,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把握和理解电视节目的分类这一命题,其实际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基础篇”的第五节至第七节内容属于同一个范畴,分别为“书法与美术常识”“乐舞与戏剧艺术常识”及“文学常识”,这部分内容主要向读者介绍书画、戏剧及文学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常识,引导读者大致领略相应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帮助读者的整体文化素养得以相应的优化和提升,这实际上是戏剧影视文学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习中应该突出和强调的内容。该书这样的内容安排体现了作者的独特价值理念,值得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相关主体的认真反思。该书的第三篇为“应试篇”,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适应当前艺术传媒类高考过程中的单独招生这一环节的,考生需要在结构化面试过程中集中体现出自身对于特定专业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见解,体现出个人良好的个人素养,而高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实用性很强,广大艺术类考生认真阅读和深刻领会后,一定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和启发。如“应试篇”中的第一节重点介绍了艺术传媒专业高考学生在面试过程中的自我介绍环节,这是学生面试中的第一个常规环节,留给考官的第一印象直接关系着面试的成败。因此作品中系统介绍了自我介绍的目的、基本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附录了几则优秀的自我介绍文本,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应试篇”中的第二节内容实际上针对的是面试环节中的结构化提问这一环节,这也是以往广大考生最难以把握的内容,因为考官可能提问的方向和考察侧重点是难以把握的,有可能是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也有可能完全是基于生活化素材基础上的交流,作品中分门别类地对艺考面试中的结构化提问进行了系统叙述,针对不同的提问类型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实践层面上的学生备考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应试篇”中的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针对的是艺考面试中的命题故事和即兴表达,这也是直接影响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重要内容,备考难度较大,而该书对此进行了系统性的叙述,富有针对性地提供了相对应的备考策略,值得广大艺术类考生仔细阅读。“应试篇”中最后一节的核心内容是影评写作,这是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养,是实际面试中考官非常看重的考查形式,而高中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是严重不足的,作品的叙述是全面而详细的,值得大家认真阅读。

从整体上而言,该书从现实问题出发,针对性很强,对戏剧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进行了相对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是广大高中学生备战传媒艺术类考试值得参考的专业书籍。

作者:杜珊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执法检查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学社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