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导向策略研究论文

2022-04-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数学学习中导向策略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运算能力学习数学基本的能力之一。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运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数学学习中导向策略研究论文 篇1:

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属于一种基本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教育模式,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在具体的合作学习模式中,不仅能够更为深层次探究所学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自身的合作意识、交流沟通意识,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合作学习属于小学生比较能接受的一种学习模式,让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合作,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当前很多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学生缺乏一定的数学学习兴趣。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转变数学教育观念,科学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展现出最为理想的数学课堂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学习模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55

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属于一种重要的学习素质与学习能力,同样,小组合作学习是基本的数学教学策略,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拥有锻炼自我综合学习素质的机会,从中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由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中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技巧与方法,培养自身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当前我国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缺乏对数学合作学习的正确认知,在具体的小学数学合作教学中都是为学生先设定一个数学专题,让学生去讨论和互动,这样不仅无法展示出合作学习的教育优势,还会让学生在内心产生一定的疲惫学习心理。由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基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角度来科学构建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给予每一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数学课堂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与学习,并得到提高。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一)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互动中,最大化地体现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共同构建一个理想化、高效化的数学课堂。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的氛围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合作学习中能够做到深刻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与配合,可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学生之间的这种相互合作与互动,可以使他们能够交换更多的想法与观点,以此来拓展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同时,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任何工作与学习都需要团队合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之后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铺好道路。

(三)尊重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引入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尊重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而且在这种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积极发言的权利与机会,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去发言与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学习进度,从中取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自身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教师要更新自我教学角色与观念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我教学角色与观念,成为数学课堂中的指导者与协调者,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的权威者与主导者角色。教师要提前准备一些教学辅助材料,以此来明确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计划。另外,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推动者与指导者,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教育监督作用。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因为每一个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在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的情况。这时候,教师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与鼓励,进一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充分提升学生的个性化数学学习品质。而且,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作学习的进度,选择合适的时机来中断合作学习进度,可设定一些数学思维训练题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解题方法与思维技巧,可借助于分布思维、逻辑推理、符号化处理、问题转化的形式来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自己成为指导者,全面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成果等,以此作为合作学习评价导向,让学生能够自主开展概括和提炼,从中来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疑问之处,从而做到查漏补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小学数学学习进度并得到发展。

(二)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需要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在以往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就近原則来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虽然数学学习任务分工较为明确,但是根本无法展示出合作学习的教育优势,所以,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以此作为分组的基本依据。教师要引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理念,并结合小学生的性别、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来划分小组,这样能够让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组织能力、数学学习成绩等,以此来构建数学学习小组,这样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明确的分工。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分别设置记录员、汇报员、组长、联络员等,从而让数学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下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另外,教师要让小组成员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导者,在小组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承担起监督员的职责,从中来发现对方组员的数学学习优势与劣势,做到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三)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时机

要想真正展现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育优势,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时机,结合教育风格、教育目标、教育知识来设定教育方案,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价值,从而能够让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下去。教师要科学设定数学操作实验活动,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活动。由于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很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其具体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借助于集体的学习力量,实现集思广益,充分展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在设定了合作学习任务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与探究数学问题,在相互交流、动手操作中体现数学知识的规律,从而更为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而且,在探究难点与重点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活动,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与努力,能够共同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所以,教师要多多设定一些开放式的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以此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参与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开放性数学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想法,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拥有多种数学解题方法,充分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做到由此及彼,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领悟与记忆。

(四)合理调控数学合作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出教育调控作用,合理地调控数学合作学习活动。在正式开展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能够在自主思考中表明自我学习的观点,这样才能够投入到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探讨中去,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适当地给予提示,让他们的思绪始终处于一个积极运转的状态,充分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了解自身数学学习任务中的细节内容,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合作学习活动,这样能够提高数学合作学习的效率。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数学合作学习时间,既要让学生拥有形成观点的过程,同时还要留给他们足够的发表观点的时间,这样才能够加深数学合作学习的深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多角度分析数学问题。而且,教师要多多鼓励和肯定后进生,让后进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带领之下,逐渐提高自我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有所成长与收获。另外,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档案记录法,以此来反映小学生真实的合作学习状态,对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记录与创造设计类作业进行科学评估,做到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融合起来,从中来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优势与劣势,充分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与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也要把学生的合作学习自我反思归入到档案袋中,从中来了解学生真实的数学学习进度,做到及时调整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计划与方案,充分展示出档案记录法的优势,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展示出合作教学的优势,让小学生成为数学探究活动中的主导者,增强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有所成长与领悟。同时,在合作学习活動中,教师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与独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观点,接下来再让他们投入到共同讨论与互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构建融洽、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家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8(24).

[2]邹冰秋,程翠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7).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张红梅

数学学习中导向策略研究论文 篇2: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摘要: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运算能力学习数学基本的能力之一。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运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综合提高。本文将立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现状,结合小学数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北师大版数学为例,主要通过对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运算能力培养,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教学

引言:

许多学生在學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学习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数学的兴趣薄弱。因此,老师应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革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运算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算的正确且速度快,还要求对于运算本身的原理进行掌握和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培育学生关键能力的角度,进行运算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调动自己的兴趣,通过自主的找寻,进行运算,提高自己的理解运算能力,有利于培养新一代的科技人才。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计算,而不是通过机器且重复的计算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掌握。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运算水平,有利于帮助学生精准辨析,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核心素质所要求的科技型人才;有利于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质教育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存在的局限性

1.学生运算兴趣薄弱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是学生在进行自我发展过程中的自驱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实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算兴趣则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因体会到其中的美好而喜欢计算。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并没有通过寓教于乐,愉快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而是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的发展,同时降低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

学习态度是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会影响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那些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纠正[1]。对于学习态度正确的学生,不断肯定。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只是一味的强调考试成绩,这种一味的强调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导致部分五六年级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

3.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不感兴趣或者对于老师不感兴趣[2]。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老师应当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注意力集中。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老师对于注意力的问题,单一的强调。并没有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改进,这不符合新课标下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错误的现象,需及时进行纠正和强调。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改进措施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在对数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只有以兴趣作为第一动力进行引导,才能实现学生以兴趣作为自驱力,进行不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自主的进行数学学习。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以兴趣培养为第一动力,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启发式教学,逐渐引导学生确立教学学习任务[3]。这里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分数加减法》为例。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符合学生兴趣的多媒体或者实践的纸张折叠进行实际课程导入。同时,老师需要进行问题设立。比如“你折了几下?是占据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和同桌一共折了几下,占据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通过简单的问题设立,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运算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积极性的调动过程中,老师还应当注意对于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时,由简到难,逐渐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纠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态度

纠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态度这一改进措施要求了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赏识教育,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意识,逐渐引导学生自我表扬,自我激励。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日生活的事情,明白学习和进步的意义,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学习态度,巩固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真正意义[4]。这里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为例。许多学生在进行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无法重视其重要性,这就导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强调百分数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讲解。比如中国乒乓球或者中国足球在国际上获得金牌的概率进行比较说明。在进行课后练习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方面的例子进行具体讲解。

3.纠正注意力不集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的出现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老师是主要影响因素。这就要求老师从自身做起,结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形象思维能力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而言的,也是相对于数学运算而言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这就要求了再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需要对与抽象思维进行培养,还需要基于新课标,对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培养。这里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为例进行说明。在学习这一过程中,老师应当让学生注意到图形的运动的趣味性,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树立动态的形象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先设计一个具体的形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这种图形的出现是旋转多少度才才形成的?结合七巧板儿进行说明。七巧板上的颜色,有利于学生印象的加深,同时结合课后的试一试,进行有趣的生动形象理解。老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辅工具,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老师应当耐心的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以尝试拓展性的总结引导学生,强调更复杂情况下的运动轨迹,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进行铺垫。

总结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老师应当从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入手。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实践,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式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通过运算的规律性,使学生爱上数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条理性、逻辑性和敏感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根钬. 小学六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0.

[2]廉殿勤. 第二学段农村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3]刘妍. 小学中段数学“算理”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殷春阳.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杨伟玲

数学学习中导向策略研究论文 篇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立足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路径,促使学生在高效学习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并实现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可结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效课堂的内涵提出行之有效地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08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做出有效的改革,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一套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转变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片面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数学教师依然束缚在“应试”教学理念中,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唯一目标,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等其他层面的发展,致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现象,难以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

(二)教学过程枯燥

数学核心素养下,要求教师必须要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结合教学内容及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秉承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始终束缚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将数学知识点进行单一讲解,并通过典型的例题讲解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中,难以真正唤醒求知欲望。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在枯燥的学习中滋生厌烦情绪,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没有提前对学生展开详细调查,致使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没有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致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学生逐渐存在的差异性,难以满足班级中“两头”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发展[1]。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塑高效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将自己从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方面,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必须要明确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紧紧围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进行教学设计。以往数学教学目标集中在基础知识层面上,而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还必须要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添“能力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等,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全面、科学,能够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必备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思维起点、學习能力等,科学设计与其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学生的喜好等,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出差异化的教学方案等,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所有学生均可在学习中完成数学知识建构,获得思维和能力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者、组织者、辅助者功能,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2]。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1.深化重难点。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强化直观想象素养等。同时,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通过抽象知识形象化、静态知识动态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显著提升了初中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单纯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精准把握。面对这一现状,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时,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海上日出的Flash动画,使得学生在动画模型中,对“直线与圆三种位置关系”形成了形象感知,显著提升了学习效果,完成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精准教学。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只能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日常作业情况,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判断,难以实现数学的精准教学,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而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可借助翻转课堂,结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结果以及反馈的疑惑点、没有掌握的问题或者课后作业中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准,更加有针对性[3]。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重难点等,提前设计自主学习导学案,并将其录制成为教学视频,上传到班级平台上,指导学生在课前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学习之后,可通过附带的自主练习测试题目进行检测。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明确学生在本章节预习中存在的疑惑点,并基于这一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方案,配合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完成疑惑点的重点讲解。如此,通过翻转课堂下的精准教学,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也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问题驱动,探究学习

1.自主探究。建构主义者在研究中认为: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问题整合起来,借助探究问题的引领,强化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引领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学习中。数学素有“思维体操”之称,而问题恰恰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钥匙,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必须要灵活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并实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以“展开与折叠”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并强化“直观想象”素养,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课前准备的正方体纸盒拿出来,并沿着棱将其剪开,之后对其进行观察,看看能够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并将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待到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同样一个正方体,为什么能够展开成这么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那么刚才我们的分类完整吗?”提出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动手实践、思考等过程,完成知识的高效构建。

2.合作探究。探究是一个对认知进行创造的过程,是完成知识深度构建、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拓展学生思路的必经之路。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薄弱、思维和能力有限,自主独立探究的成效往往非常小,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在困难面前产生放弃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唯有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在相互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拓展思维,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4]。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区,教师可设计一道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60km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60km/h,乙的速度为40km/h,如果甲先出发,1h之后乙车再出发,问:乙车开出多少小时之后两车会出现相遇的现象?之后,教师按照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思考、讨论、解决。学生经合作探究之后,提出两种不同的解法,一种属于常规解法,一种则是将甲乙看作整体进行解决。如此一来,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经过思考、讨论等,不仅实现了“一题多解”训练,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使其在探究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强化了其内在的学习欲望。

(四)联系实际生活,落实“学以致用”

1.设计生活化数学课堂。面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落实“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必须要遵循“真理出于实践、实践源于生活”的原则,将教学活动从虚拟、抽象的课本中解放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维思考、分析和解决生活化问题。如此一来,不仅缩短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促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提升了知识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数据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以学生所在城市每日人均用水量、近五年经济发展情况、每日天气温度等为素材,引导学生自发收集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统计图中明确其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

2.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教材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增添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强调教师应有意识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现生活中,并在社会实践中切实体会数学学科的价值。因此,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等,科学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在完成“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学校国旗旗杆的高度进行测量。

(五)创设情境,强化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对初中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但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面对这一现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必须要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充分感知和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就可结合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蝴蝶、风筝、剪纸等,指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随机提出问题“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进入到新知识学习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六)分層教学,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以往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设计统一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针对“两头”的学生来说,常常导致其出现“吃不饱”“消化不了”等现象。面对这一现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状况、学习态度等,将全班学生科学划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接着对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读,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出层次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后作业等,使得所有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教学中,获得发展和成长。

(七)优化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明确回答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基本问题。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价原则,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注重过程性评价等。基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从教学评价的标准上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从评价的主体上来说,还应增添学生的“话语权”,指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实现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优化评价。为了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教师在优化评价时,必须要借助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还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差异化、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结合高效课堂的内涵,更新教学理念,重塑课堂教学目标,灵活开展现代化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式教学、层次化教学等,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鸿星.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1(25):84.

[2] 王春香.创新教学策略  打造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59.

[3] 程树兰.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23):173.

[4] 高根林.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16.

作者:郑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管理机制核心竞争力相融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