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调研报告

2022-07-06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村庄整治调研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村庄整治调研报告

村庄整治改造调研分析

农村村庄改造(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探索**区农村村庄的改造、整治,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当前农村村庄改造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村庄改造的方向与途径

一、村庄改造的基本现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区的村庄改造以推进农村城市化为契机,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不同的基础和条件,基本确立了四种改造模式:一是整体搬迁。对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整体搬迁的村,从优化整合村庄布局入手,通过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建成了一批农村新社区。目前有10个村已基本上整体搬迁,4个村已拆迁了50%以上,基本建成慈湖人家、姚江花园、枫湾家园、丽庄西苑、费市安置小区等,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二是逐步搬迁。凡列入实施撤迁并已拆迁了部分自然村的村,或已有规划还尚未实施征地撤迁的过渡型村,暂以卫生整治为主,改变目前村庄脏乱差的状况。如城市工业功能区范围内的村。三是保留整治。凡目前还尚未规划征地撤迁,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需保留的村,重点开展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并加强古宅、古村落的缮修保护,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软硬件同步建设。如半浦村是我市10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该村在现有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针对本村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清代建筑保留完好的现状,编制了古村保留规划,它将是**区村庄改造后的一个亮点。四是集聚发展。在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的前提下,把改旧与建新、拆迁与集聚、整理与建设有机结合,让有条件和建房愿望迫切的农民向规划选定的集居地集中,同时保留原结构较好、布局合理的房屋,连块改造破旧或布局不合理的住宅,最终达到整个村容村貌的改善。如裘市村按照集聚发展模式,已编制了中心村发展规划,并按规划今年新建了44套农民集聚小区。

近几年来,**区的村庄改造以基本确立的四种模式为依据,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切入口,全面启动了小康示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个,区级整治示范村5个,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45个;今年正在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个(保李家争上邵),区级全面小康示范村4个,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20个。据统计,三年来已拆除旧房面积10.9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已拆除旧房面积2.5万平方米,新房建设面积2.9万平方米,增加绿化面积25.4万平方米,建造公厕323座,设置垃圾箱973个,设置路灯439盏。建设道路34.82万平方米,建设通村公路50公里,河道砌石长度69.32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水、通公交车,最远的村到市区仅需半个小时车程。通过此项工程的推进、实施,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农村面貌发生了新变化。经过整治的村改变了“脏、乱、差”的现状,示范村做到了“洁、绿、美”,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二是农民素质有了新提高。改变了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增强了环境、卫生、文明意识。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新的改善。整治工程是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从而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密切了干群关系。四是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环境面貌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如慈城镇五星村通过省级小康示范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农民的入增加。

二、村庄改造中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区村庄改造、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缺乏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规划。尽管**区对村庄改造、整治有了比较明确的四种模式,但在调查中发现,并不是每一个村都明白本村的改造模式,多数基层干部心中无数,没有明确的村庄改造、整治规划。此外,他们在不了解、不清楚区、镇(街道)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又怎么能够有针对性地编制本村的规划。即使他们编制了村庄规划,但该规划由谁来审核、认定和批准?这里除了有一个上、下规划衔接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全区缺少一个统筹安排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统筹安排区域内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和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还不成熟。

2、缺少实施规划的协调机制。在完成编制本村改造规划后,如何按照规划来实施村庄改造是一个急需研究解决的机制问题。从调查中看,目前需要明确三个问题,以半浦村为例,半浦村是**区唯一的**市历史文化古村,在规划实施中,一是村庄的文物保护主体是谁?目前该村已挂牌的区级历史文化古宅达24处,这些古宅的保护是该宅现居住的村民,还是该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还是政府有关部门。二

是该村在实施古村保护规划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向谁反映,由谁来协调解决。如反映的问题尚不能解决,该怎么办?三是古宅的修缮维护经费如何落实。据该村对古宅修缮维护经费的初步估算需500-600万元,而该村的年集体可用收入近50万元左右,他们难以承担修缮维护的投入。如修缮维护的经费得不到有效落实,其古宅的保护其不成了一句空话?

3、

河道污染较为严重。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古人对村庄居住环境的一种精辟描述,也是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一种心灵向往。村庄里有了河流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了美,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作为江南水乡村庄,河道在村庄整治改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但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增长,并在逐步向城市化生活发展的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量随之加大,但目前**区农村还尚未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有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此外,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也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源。水体逐渐超出了自身的纳污净化能力,一旦河道排放不畅,造成水质恶化,混浊、变色、甚至发臭,成为新的“龙须沟”。过去有少数村为了治理“龙须沟”,增加宅基地面积,采取填埋填平的简单办法,造成了村庄自然环境的不和谐。

4、村落分散造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区110个行政村共有554个自然村,其中有7个自然村以上的有56个村,小的自然村仅6户人家,有些农户其宅基地多达

3、4处。村庄过于分散,不仅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产品等方面的提供、建设、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且也导致**区人均村镇建设用地达170.97平方米,超过国家最高标准150平方米/人,其集约化利用土地程度低。

此外,村落的分散,也造成了环境卫生维护费用的增加。据部分村的调查,通过近年来的村庄环境整治以后,村集体承担的管理维护费用每年在5-6万元左右,这对于经济薄弱村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一旦村经济能力承受不了,“脏、乱、差”现象就会反弹。

三、村庄改造的几点建议

根据**区村庄改造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今后村庄改造(村庄整治)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依据**区基本确立的四种改造模式,明确全区各村改造模式。以村庄规划为龙头,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推进城乡空间组织、基础设施、制度设计一体化;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优化村庄市局,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改造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村庄改造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根据这一基本思路,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村庄规划(村庄整治规划)是龙头。在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中,要紧紧围绕“是不是科学、有没有特色、群众是否欢迎”三个问题,从认识抓起,理清思路,准确把握和确定各村的村庄发展的定位、格局和方向。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要有所区别,区别性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要城乡统筹。村庄规划是城市文明涌向农村的桥梁,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蓝图。二是要因地制宜,注意有针对性地解决所规划村庄的大部分实际问题。三是要延续特色,延续文脉,保护整体景观。四是要节约用地。五是要体现生态优先。生态是三农的命脉,不仅关系到当代人,还关系到下一代人。六是要群众参与。规划编制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志。七是要简单明了,让农民一看就清楚未来的村庄是怎么回事。八是突出重点,明确建设的时序。

与此同时,落实管理机构要先行。为确保村庄改造、整治的规划顺利设施,一是要健全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一种把规划、建设、管理和整治有机揉合在一起的机制。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及早出台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意见,搞好技术服务,协助镇(街道)做好工作。镇(街道)也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要建立上下反馈机制,形成下情上达的信息渠道,时刻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如果得不到准确的反馈信息,周而复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到时再纠正就困难了。三是要加强检查指导,区协调管理机构要全面掌握村庄改造、整治动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分析总结村庄改造、整治的形势,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搞好协调,并及时通报情况,推广先进经验。

2、整治建设是重点。对列入保留整治、集聚发展的村,以及近几年尚不能拆迁的村,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找准突破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就全区目前情况看,重点是加快农村的污水净化处理。对建设规划内尚不具备直接接入污水处理厂管网的新建住宅小区(包括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有条件的在建小区)、饭店、宾馆、商场、工矿企业等公用设施一律以净化池代替原三格式化粪池,对原有的老式化粪池不具备直接接入污水管网的,积极创造条件,按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分期分批改造,使之生活污水达到环保、卫生排放标准。同时要采用多种模式科学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特别是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主要公路、村级河道两旁的农村散养畜禽,其畜禽粪便必须集中堆放,由专业人员定期上门收购,集中处理。

此外,要把村级河道的通畅列为整治的重点,要保持村级河道原有的美丽风貌,未经规划许可批准,决不允许填埋村级河道或缩小村级河道的河道面积。

3、和谐特色是生命。村庄改造、整治要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要突出个性,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完美。因为生态与文化内涵是乡村的生命,村庄是与自然相依为命的,尊重传统和生态环境是财富,更是责任。尤其是在村庄改造中属保留整治的村,一定要做到“不劈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不拆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筑”、“不破坏历史文化名村的风貌”、“不改直道路”、“不截弯河道”。这“七不”应该是村庄保留整冶项目的底线,特别是对一些古树古木、古遗址、古牌坊,以及名人故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要切实注意保护,决不能借村庄整治毁坏文物和古建筑。因为只有尊重的传统文化,只有文脉的延伸,才能带来村庄的活力,才能体现各自村庄的和谐特色。否则,**区作为**市的后花园如何去体现?生态游、“农家乐”又如何去发展?

4、投入保障是根本。村庄改造、整治需要资金投入,单纯依靠村集体和农民自身的投入还是有限的。因此在资金筹集投入上需建立多元化途径:一是要建立区、镇(街道)长期稳定的财政转移支撑的投入机制。建议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村庄整治建设,重新明确扶持政策,以政府的补贴(以奖代拨、以补促投形式)来促进社会的投资,发挥“四两拨干斤”的作用。二是整合各部门力量,组织实施有关项目。建议今后凡是上级部门安排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等补助项目,区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结合本部门的业务工作重点,要把农田水利(清水河道)、绿色通道、乡村道路硬化、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等工程项目与村庄改造、整治有机结合,整合有限财力,发挥综合效应。三是鼓励企业投资村庄改造、整治,参与历史文化村、休闲旅游生态村等建设,参与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及产业化基地,参与农村集体闲置用房综合利用和村级标准厂房及商贸项目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四是对拆旧新建,宅基地整理节余的土地,建议区出台相应的收储政策,其收益返村,专项用于村庄整治改造。

5、长效管理是抓手。村庄改造、整治后的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建议区政府牵头建立起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的长效管理体系,落实长效管理工作责任,形成一个全覆盖的农村基础设施维护、环境保护的工作网络。在实际操作中抓好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庄桥街道在这方面实行的“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值得各地借鉴。其次是要加强对村民的文明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引导村民逐步增强生态意识、文明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与村庄整治工作。此外,建议区财政划出一快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对少数经济薄弱村的经济补助,落实长效管理。

6、加强领导是关键。村庄整治改造,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工程”,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工程”,也是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因此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精心部署,又要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专人具体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村庄改造、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篇: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报告

×村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汇报

×市×区×镇×村是一个城市近郊村。全村有九个村民组,860户,2718人。总面积为7.9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95亩,荒山2000亩,果园4000亩;村内有村堡路约20公里,大小河道四条,约15公里。

×村在2006年以前,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路不平,交通不畅,丰收的水果不

能外运,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村集体招商困难,经济总量小;垃圾随处乱倒,无正规化管理,整个村庄的环境体现的脏、乱、差现象。

自2006年×市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以来,×村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紧密结合全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全村的总体整治规划。规划的内容是:铺设11公里柏油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治理河道5000米保护道路和庄稼不被冲毁;村屯和路边绿化,栽植各种绿化树木1万株,美化绿化家园;号召有条件的村民修建住宅,改善居住条件;新建办公楼和文化室580平方米,改善办公条件和村民娱乐条件;新建1200平方米水果保鲜库,解决水果集中上市卖不出好价钱的实际困难;建设垃圾站点60个,解决垃圾随意乱倒的现象。

规划制定后,×村积极向各级政府申请立项,向各级政府部门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时努力在内部挖掘潜力,筹措资金,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各项规划内容。

一、修建柏油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2006年以前的×村,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坑洼不平的村路是制约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的主要原因之一。从2005年4月份开始,村集体对全村11公里的村路主干道进行路基改造。三年时间,村集体累计投资130多万元,挖运土石方10万多立方米,劈降了三道岭,铺设管道30多个,修建桥梁四座,拉沙石2万多立方米,砌毛石护坡2000多立方米,改造了坚实的路基。随后×区交通局投资250万元,为我们铺上了柏油路面,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目前,全村已经实现了组组通油路的目标,公共汽车也通到了×村,80%的村民出了家门就可以坐上小公汽。路平坦了,交通方便了,村集体经济自然就发展起来了。从2006年开始,村招商引资工作就开始有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有6家企业落户×村,累计投资额达到了3500万元。在×村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厂房,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由于道路的畅通,使全村的支柱产业——水果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艳红桃、寒富苹果等远销全国各地。每到收获季节,各地水果商贩纷沓至来,果农的收入在逐年增加。

二、治理河道,解决雨季洪水泛滥问题。

×村有大小河流四条,长度约15公里。由于以前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理,导致河道不通畅,雨季洪水泛滥、冲毁庄稼的现象时常发生。从2006年开始,×村争取到区水利局的支持,对

3、

4、

5、7组河道共计5000延长米进行整治:清淤河道、毛石护坡。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投资80余万元,砌护坡墙3000延长米,保护耕地400亩。

河道的治理,不仅使河道边的农户提高了收入,又给沿河村民改善了环境。

三、全村绿化,彻底杜绝脏、乱、差现象。

为彻底杜绝脏、乱、差现象,村集体组织村民在全村开展绿化美化活动,在全村所有的路边和房前屋后栽植银杏等风景树和种植花草。为调动村民绿化美化的积极性,集体投资4万余元,购买了4000余株银杏树苗,免费发放到村民当中,让他们在房前屋后栽植。同时积极争取区林业局的支持,筹措资金3万多元,在全村柏油路边栽植风景树。

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经累计投资20余万元,栽植各种风景树10600株,家家户户门口都种植了花草,到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四、号召村民修建样式新颖的住宅,改善居住环境。

随着形势的发展、村民收入的提高和村容村貌的改善一些村民开始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村集体因势利导,号召村民修建样式新颖的住宅。在集体的号召下,新建住宅呈现出以下特点: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建筑样式新颖,室内布局接近楼房:有客厅、有餐厅、有卫生间、有热水……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五、修建办公楼和文化活动场所,改善办公条件和村民的娱乐需求。

2006年以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村委会办公场所很破旧,办公条件很差,村民集中学习、培训没有地点。2006年初在×市建委的帮助下×市×集团与×村结成帮扶对子;2006年7月11日,由×集团投资兴建的×村办公楼正式破土动工。历时两个月,一幢建筑面积580平方米的崭新办公楼拔地而起,展现在村民面前。办公楼的建成,不仅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村民的学习、娱乐等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每年都在这里举办果树专业学习班,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技

术水平,为果树生产的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修建水果保鲜库,打水果反季节销售时间差,提高果农的收入。

随着果树生产的发展和水果产量的提高销售渠道不畅通、卖果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水果的集中上市,给商贩压价收购提供了契机。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延长卖果时间,村集体决定筹建水果保鲜库。经多方努力,总投资150万元

(村集体投资120万元,争取资金30万元)、1200平方米的水果保鲜库于2008年6月开始动工,工程预计在9月初完工并投入使用。

水果保鲜库的建成,每年将为村集体和果农增加50余万元的收入,增强了果农发展果树生产的信心,解决了果农卖果难的后顾之忧。

七、建立垃圾站,保证垃圾外运及时,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了改变村庄垃圾无人管、无处排放等问题,为了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2007年4月份开始,村集体用水泥板,在全村九个村民组的自然屯堡处,设立了60个垃圾站,同时安排了2个清洁员,定期将垃圾外运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土埋处理。

垃圾站的设立,解决了自然屯垃圾无处排放的问题,同时也使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目前的×村,村民住宅宽敞明亮,道路畅通。山上果实累累,山下绿荫覆盖,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距“村庄整治”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将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继续努力,把×村建设得更好。

第三篇:永和镇村庄改造整治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永和镇实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进行适度改造整治,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这三大块内容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基础。

一、村庄改造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我镇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但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反映在:

1.农村公共厕所设施简陋。我镇农村使用水冲式公共厕所尚处起步阶段,公共厕所尚以简易厕所为主,需逐步新建改造

2.环境卫生治理未能令人满意。部分区块垃圾清理不够及时,乱堆乱放及脏乱差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广大农户居住分散,治理成本大;二是大部分农户环境卫生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三是由于资金不能长期保障,基层干部对该项工作比较消极。

3.仍有少部分农民用水安全不能保证。从饮水情况看,尽管我镇绝大部分农户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但部分偏远山区还有少量农户饮水问题有待解决。

4.农民文化生活存在较大差异。从文化、体育方面看,十年来,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各村情况参差不齐,还有较大部分行政村存在

问题,如没有图书馆、体育健身场所,没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等。

二、村庄改造整治的建议措施

1.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将“新农村”改造纳入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好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生态环境、社会公共配套设施等建设,并作为“新农村”改造的强制性规划条件加以落实。

2. 增加政府对农村的投资额度。坚持以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重点、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一步到位的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完善。高标准改造并逐步完善供水、排水、电力、电信、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使本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3.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积极依靠农民的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进一步激发农民的活力。

第四篇: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工作报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长期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形成持续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氛围,大力营造清洁、优美、和谐、幸福的人居环境,努力营造一个欢乐祥和卫生安全的传统春节。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春节前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镇充分利用2019年1月5日至2019年2月3日和2019年2月11日到2019年2月28日两个时间阶段,在全镇7个村和1个社区集中开展春节前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思想重视,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综合性战略举措,是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迫切需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我镇牢牢把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正确方向,学习借鉴全县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春节前后的两个时间阶段,开展一次农村环境卫生集中大整治,为全镇人民群众过一个祥和春节营造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宣传到位,抓营造浓厚春节氛围。根据我镇春节前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推进会会议安排,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召开村组会议,安排部署此次活动具体工作,利用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工作动态,曝光不文明行为,充分发动群众全员参与到全镇春节前后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中,营造浓厚春节氛围。

(三)突出重点,抓农村人居环境整体形象。本次集中整治活动紧紧围绕落实中央部署的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编制六大专项行动,突出乡镇村庄、城郊周边、景区周边、交通河渠沿线四个重点区域,紧盯农村垃圾清运、污水治理、人畜科学分离、建筑材料和生活生产资料有序堆放四个治理重点,开展以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清理粪堆、清除残墙断壁、清除白色污染和治脏、治污、治乱、治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清四治”整治活动,全面洁净美化乡村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是全面清理村庄内外、城镇郊区、景区周边、交通河渠沿线的垃圾粪草、废杂物料及各种污染物、污染点,治理垃圾粪草乱丢乱弃、乱堆乱放,疏浚沟河渠道,清理交通沿线及水源地污染,实现乡村环境面上干净整洁。二是全面清除残墙断壁、违章建筑、临时搭建彩钢房、各类棚舍、违规广告牌语,治理村镇各种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拉乱接,实现乡村空间环境整洁有序。三是全面清理公共场所,治理车辆乱停、物料乱放、市场混乱、交通秩序零乱,实现公共场所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四是全面整治农户庭院,实现户内生产生活资料堆放有序,院落干净整洁。五是全面清洁乡村田间塑料废膜和各种农业废弃物,治理秸秆垃圾露天焚烧和农田耕地污染,推进人畜(禽)科学分离,实现田园清洁。

(四)明确责任,抓整治活动实效。各村各单位切实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组织保障,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一是明确工作责任。各村切实担负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抓好部署、抓好落实,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强督促检查。督察小组对各村开展整治活动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及时树立正面典型,指出问题、督促改进,对重视不够、落实不力、不及时改进的要予以通报问责。三是强化宣传引导。立足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全县兄弟乡镇经验做法,积极探索适宜本地推广的做法经验;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有效的宣传形式,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进展效果,营造人人关心、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动员各级各层面和社会各界力量、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整治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全域无垃圾整治成效方面:一是部分村组依然存在垃圾清理不及时不彻底现象。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氛围不浓厚,环境卫生督查前搞突击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户环保意识淡薄。个别农户将回收的农作物秸秆随意堆放在房前屋后、杂乱无章,没有做到合理摆放,整洁有序。

畜禽无害化养殖方面:一是部分养殖户畜禽粪便露天堆放,未压土进行覆盖,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二是环保意识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只片面追求养殖效益,忽略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重养殖轻治理,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的相协调,导致粪污量增多、粪污处理不彻底。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方面:一是农膜使用后破碎,造成田间捡拾困难,个别地块的农膜连续使用两年,破碎严重,“白色污染”依然存在。二是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对地块中的废旧农膜听之任之,部分收集的废旧农膜任意丟弃在地头田埂,对土壤造成污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主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全面推进田园清洁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做好技术指导和推广应用,加大农作物秸秆禁烧、废旧农膜回收、畜禽粪污处理工作力度,加强日常监管。

(二)加强组织引导,提高环保意识。一是进一步加强力量,强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组织农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二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和广告栏、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加大对秸秆禁烧、畜禽粪污处理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工作的宣传力度。

(三)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追责问责。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环境问题严重的行政村,要严格追责问责,彻底做到真抓、真管、真问责,坚决刹住和扭转全镇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工作被动局面。

(四)坚持长效机制,力行即知即改。各村要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清单,限期督办整改,要把乡村卫生死角和盲区作为重点,实施环境卫生整治、面源污染治理,力求及时整改到位。

第五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贫困村如何开展村庄整治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4月

调查对象:天桥区大桥镇大吴村村主任

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

调查内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贫困村如何开展村庄整治

调查体会:

2011年4月,通过问卷式、访谈法等调查形式,在最近一个星期的调查中,我体会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贫困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村庄整治活动。

一、发动群众,全民参与整治

多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大庄村环境极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村两位成员认为,虽然村集体经济薄弱,老不能搞大投入,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但不能没有变化。为此,该村从整治村庄环境入手,经过村两委成员研究讨论,制定出了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觉参与的整治方案,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和全体村民大会通过,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实施过程中,他们采取了村干部包街道、党员包区域、群众包房前屋后的办法,积极发动村民出工出力,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彻底清理出了长期积压在村内大街小巷的垃圾。同时,对800米的进村道路和村内大街小巷进行了拓宽整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由于群众积极参与,不计报酬,该村仅投入1000多元就完成了所有的整治工作。

二、是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

该村注重解决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消除村民后顾之忧,促进了整治工作的开展。他们结合该村实际情况,在村东、村西,村南专门划出三块空地用于集中堆放柴草,村民只留少量放在户内或房顶,用完即取,既清理了柴草堆又不影响村民生活。拆除车棚过程中,为解决群众停车问题,该村在村委大院建设了公共停车场,将全村的三轮车、拖拉机等全部集中存放,并按排专人看管。针对村内牛羊等禽畜较多的现实,该村在村南河套专门规划了一处禽畜放养区,白天放养,夜晚入户,有效解决了禽畜粪便影响村容村貌的难题。

三、是加强管理,规范后续工作

整治工作结束后,该村修建了4处垃圾池,对村民日常垃圾实行定点存放、定期清运。组织部分老党员成立了卫生清扫队,每天清扫村内街道,及时整修保养出村道路。制定了严格的卫生保洁制度,定期检查各户卫生情况,发现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垃圾等行为,按照制度进行严厉处罚,有力约束了村民日常行为。

四、长效管理机制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村庄整治工作将自始至终伴随其中。要使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主要建立五项机制:一是建立统一规划、各方参与、城乡联动、持续帮扶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从规划、建设到管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协同机制,实行规划编制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三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城乡财政转移支付的投入机制;四是建立科学、稳定、分阶段的奖励评价机制;五是建立公推民选的村庄整治驻村指导员制度。

五、农民自主,突出特色

村庄环境整治要尊重农民意愿,要从解决农民反应最强烈、影响生活环境最大的问题入手,整治项目要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不能强行推进。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通过补贴资金、发放建材、减免杂费等手段,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广泛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中来,让农民在参与中感受变化、得到实惠、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尊重农民的创造性,不搞一个模式,结合村庄的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等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整治,扬长避短,建出风格,形成特色。

六、全面部署,全民动员

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所有村庄都要行动起来。加强领导,抓好部署,要动员到村中,宣传到户内,落实到人头,做到家喻户晓,做到人人动手、户户参与,打一场全民参战的农村环境整治战役。要结合农村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村庄的环境整治作为农村党组织进行教育、改进工作、联系群众的重要主题和重要实践,切实负起责任,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带头参加整治活动,率先垂范。

七、科学编制规划,健全规划管理

按照“节约土地,延续特色,新建、整治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居住建筑、配套设施和道路、绿化、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规划要重点配套建设好基础设施如道路、公共村场、文体活动、给水

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禽畜集中圈养等。规划要突出侨乡特色,保护好村内的古树名木、名人故居、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古村落等。要建立和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按照村庄整治规划实施建设和改造。

八、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作

开展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为专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一是清垃圾。组织发动村民清扫,清除村庄内外和房前屋后杂草垃圾、卫生死角。加快建设及完善环卫公共设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收集和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坚持村庄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有专人清扫保洁,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逐步形成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二是污水处理。整治村庄内污水塘、臭水坑和受污染的河道,以及清理排水渠(沟)的污泥。推广建设“三级处理池+生物池”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初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净化体系,生活污水经简易处理净化后排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作文写作指导下一篇:初中中考政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