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科技的影响

2022-07-15

第一篇:环境对科技的影响

高铁对环境的影响

什么叫高速铁路?

何为高速铁路?按照《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高速铁路指通过对原有线路的改造和提升,使火车运营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新建高速铁路,火车运营速度每小时达250公里以上,轨距皆为1.435米的国际标准铁路系统。

在我国,对高速铁路的界定亦是如此,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但是,高速铁路除了在营运时,需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

高速铁路的环保优势

高速铁路是各国根据本国的幅员、人口分布、工商业布局、经济与科技实力等具体国情,从实际需要出发而采取的一种客运工具。它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效应,能完全实现用电力牵引作业,具有独有的“以电代油”功能。具体来说,它有以下优势: 1.减少了土地的占用

铁路与公路相比,运送相等数量的旅客,高速铁路所需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仅是公路所需要面积的25%;

并且高速铁路多“以桥代路”,节约土地的效果明显。据统计,铁路路基平均1公里占用土地约70亩左右,而1公里桥梁占用土地仅为27亩,相当于前者的1/3。

2.新能源利用率高

高速铁路在车站设计上大多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如京津城际铁路北京南、天津两站均设计超大面积的玻璃穹顶,在各层地面还做透光处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北京南站采用热电冷三联供和污水源热泵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该系统产生的年发电量能满足站房49%的用电负荷,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约600万元。

3.实现了“以电代油”

高速铁路采用电力牵引,不消耗日益价高的石油等液体燃料,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它的出现快速地提升了铁路电气化水平,并且由于速度高、开车密度大,比动车组(或电力机车)使用频率高,一条等长的高速铁路机车使用量相当于普通铁路的数倍,大大提高了电能在整个铁路能源使用中的比重,优化了铁路的能耗结构。

关于铁路建设项目的环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预防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21世纪初,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开展,列车的高速运行给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带来了许多新的内容,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执法力度的逐渐加大,高速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也有了更加严格的防护要求。

作为铁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工作环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指:对规划和建设的铁路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测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2012年2月,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促进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环境保护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及有关规定,下发《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规定铁路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和开工建设前,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的变更工程开工前,若工程范围、工程内容以及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等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开工前或变更工程开工前,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同时,《通知》还就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工程内容、环境敏感区等类别发生变更的情况,规定了重新报批的原则。

高速铁路对环境有哪些污染?

相对其它工具,尽管高速铁路具有较大的环保优势,但是仍然对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污染。高速铁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振动和低频音以及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污染。

噪声污染

高速铁路噪声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高速列车产生的轮轨噪声,列车受电弓和接触网导线摩擦产生的集电系统噪声,高速运行列车的空气动力噪声,基础建筑物受振动产生的二次辐射噪声,来自动力源和车上设备的机械噪声。 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高速铁路沿线污水主要来自动车组、高速车站、动车段(动车运用维修所)、工务段(综合维修段)、供电段等生产、维修场所,主要污水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洗车废水和高浓度粪便污水。沿线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列车、车站及其它铁路办公、生活场所产生的垃圾和段所维修作业产生的少量工业固体废物。

建设期内的污染与水土破坏

建设施工期内环境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扰动地表、损坏地表植被、破坏原地形地貌和基本农田占用,以及对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文化历史遗迹的影响等;桥涵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包括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水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以及对水生养殖业的影响等;施工机械对声环境和环境振动包括居民住宅区、医院、学校、办公场所影响;运输车辆和沙石料场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等。

发达国家的铁路环评规定 德国

德国新建、扩建铁路项目从立项开始就对沿线的环境进行调查,并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结合沿线环境特点及环保要求进行方案优选。与我国有所区别的是,在项目前期勘测阶段,环保就参与线路专业进行的现场调查,线路方案的确定中环保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德国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5个阶段。首先,对铁路相关设施、配套条件进行一般性调研,在一般性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专项调研;其次召开研讨会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建议,由项目承担单位、地方政府环保及自然保护专家3方共同参加;第3阶段则提出决定性的文件,在文件中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描述,重点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第4阶段将决定性文件征求意见,征求与建设项目相关部门的意见;第5步将环评报告书报批稿报运输部铁路管理局确认,再报国家主管部门或地方当局批准。经批准的环评报告书作为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的法定文件,在建设期间贯彻落实。

法国

法国铁路新线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由承担路网建设的法国铁路路网公司(简称RFF)负责提出。随后,RFF公司一般委托环保咨询公司对工程环境影响,诸如水、噪声、水土保持、地貌、动植物等环境要素,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评价。 铁路的环评过程将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将评价报告公布于众,并征求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意见。

环评报告的主要特点是提出的措施具体可行,并与工程融为一体,重点反映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比如线路通过野生动物保护地区,环评报告会提出,选线应尽量避开有动物经常活动区域,实在避不开,则提出相应的保证动物迁徙、栖息、繁殖条件的措施,必须做好隔离和通道措施,根据动物类型和习性设置通道,而且要与周围环境/地貌协调,不使动物望而生畏。

第二篇: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 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相对污染工业而言>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业对于该地区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发展旅游业,还能增长当地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有业可从,解决了社会中就业的一大难题,降低社会制安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时,各地游客的进入,增长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 3.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二>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大量事实表明,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于旅游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及其特殊性做一总结,归纳出旅游影响环境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从旅游管理角度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同时旅游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环境。旅游文化的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出来,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文化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纳的八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

(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如露营、野餐、步行等都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人为干扰。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

(二)对植物的影响

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1.大面积移除

这是人类旅游活动对植物的最直接伤害。比如,为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还从外地搬来其他土壤进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植物族群抄家灭族的行为。 2.游客践踏

旅游活动对植物的影响中,游客践踏是最普遍的形式。只要游客一踏上公园或绿地,他的双脚就可能施压于植物身上。游客观赏自然风景区后,势必产生植物种群的改变,即使是轻度的使用,有时也会造成重大的变化。游客对植物践踏行为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如会影响到植物种子发芽,因土壤被踩实而导致幼苗无法顺利成长;对于已成长的植物,则可能因踩踏而导致其生理、形态等发生改变;步行道规划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影响到濒危植物物种生长;游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会留下车痕,造成植物组成的改变。 3.采集

采集也是对植物的一种伤害行为。游客最常见的采集动机是想摘下某朵漂亮的花,或想尝尝果实的滋味,或是想带一部分植物回家种植。此外,许多游客迷恋植物的神奇疗效,一到野外看见药用植物就摘,使许多药用植物的天然族群愈来愈少。

此外,由于旅游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的森林火灾,致使植被覆盖率下降;任意砍伐树、竹作木屋、竹屋和烧柴等,毁坏了一些幼木,改变了森林树龄结构;大量垃圾堆积,导致土壤营养状态改变,还会造成空气和光线堵塞致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

(三)对动物的影响

旅游区的开发可能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庇护所。游客到达旅游区后,无论是旅游活动本身或是游客所制造的噪音都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繁衍。而且一般游客总喜欢“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种山珍海味,又偏爱收集各类野生动物制品,以显示自己的霸气,这样野生动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胁。 1.干扰

游客从事户外旅游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生存其中的动物尤其是较为敏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造成干扰。如西双版纳的象谷,由于大规模游客的进入,影响了野象的生活规律,使经常出没于原始森林溪水旁的野象,现在只是偶尔有一两头到此活动;游客从事水上活动也可能对水鸟族群造成威胁,使水鸟不能好好孵蛋、导致失温,天鹅或水禽还可能对被钓客的钓钩挫伤,或食入钓鱼用的小铅块而丧命。游客使用各种旅游设施时所产生的噪音也是其中的一大影响因素,如手提音响、水上摩托车、汽艇均产生极大的噪音,这对动物的影响相当大;同时,水上各种船舶还可能产生油污污染,从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此外,游客在沙滩上的活动也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如影响海龟产卵行为等。 2.对野生动物的消费

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其中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最为严重。我国的游客不仅吃海鲜,更爱吃山珍,各种珍禽异兽只要没有毒,都有可能成为游客猎食的目标,造成这些族群数量的下降甚至绝迹。除了吃之外,游客还喜欢购买野生动物的相关制品,如动物毛皮、象牙等;许多海域原本有各式各类的贝类,但大量供人食用以及被制成各式纪念品后,贝类的数量锐减。

(四)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水体环境在旅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当广泛而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船舶油污、垃圾污染

旅游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船只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如桂林漓江,每逢旅

游高峰季节,旅游船只几乎是首尾相接,组成浩浩荡荡的“船队”,不仅破坏了游江意境,而且船舶排放的污物大大超过漓江的自净能力,造成江水污染。很多水边地区,如海滨、泉点、河边等地为发展旅游业而修建度假村、休闲中心,其餐厅、宾馆等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也是水体的污染源。 2.水上运动

随着度假旅游活动的日益兴盛,湖畔、河边、泉点等地水上运动项目,如水上摩托艇、划船、踩水、游泳、垂钓、跳水、潜水、驾驶帆船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度假生活内容,同时也给水体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水上摩托车活动不仅对沙滩及海岸线产生侵蚀作用,而且其产生的涡流也会影响海域生态如珊瑚礁内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漏出的油污还会污染水体,甚至会散布化学物质威胁水体生物的健康。

(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随着游客进入旅游区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汽车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气、扬起尘埃和众多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会对旅游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交通工具污染

数以万计的游客使用的私人交通工具,是最没有效率的运输方式,它不但会消耗更多的资源,也会排放出更多的大气污染物。这种车辆所引起的大气污染以光化学烟雾污染最具伤害性,光化学烟雾中存在许多高反应性的光化学物质,不但会影响植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严重时会影响视线,降低能见度,造成游客困顿;它所含的某些物质可能会刺激眼睛,造成流泪等不舒适的感觉。此外,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废气还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威胁地球生态的健康。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废气排放可能导致酸雨,也可能排放使地球增温的温室气体,或是排放诱发臭氧层空洞的物质。 2.垃圾等固体废弃物

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有机含量高,如处理不当,会滋生细菌和病毒,特别是堆放在底层的有机物,因严重缺氧,厌氧菌迅速繁殖,病原菌滋生,并产生恶臭;旅游公厕如管理不善也会产生恶臭,增加大气含菌数。 3.封闭环境中的大气污染

如溶洞、餐厅、娱乐场所等,除受外界大气影响外,还受内部污染物排放影响,如旅游者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水汽并携带病毒和细菌、吸烟增加的二氧化碳和烟雾、使用电子设备释放出的大量正离子、装修释放的有害物质、取暖散发出来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由于空气流动差,空气污浊,令人头痛、气闷、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甚至导致某些疾病传播和发生。

4.旅游设施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旅游宾馆饭店是任何一类旅游形式都必需的生活服务设施,对大气的污染源主要是供水、供热、供能的锅炉烟囱、煤灶的排气、旅游地域小吃摊排放的废气等,释放出来的主要是燃烧煤、煤气和液化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烟尘等,总量虽较工业小,但排放源分散、高度低、距景点近,且多无除尘设施,对旅游地大气质量影响大。

(六)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在很多风景名胜区,人们随处都可见到游客丢弃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垃圾。垃圾污染现已成为我国很多风景名胜地区的一大祸害,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

我国游客总喜欢将各种食品,如点心、糖果、饮料等带到户外,或是到旅游区附近的土产店、海鲜店里大吃大喝,为当地环境制造出了许多垃圾。南岳衡山每年约有6000吨的经营垃圾、2000吨的旅游垃圾倒入旅游区内的溪流和水体中。某些山地的谷地几乎成为登山游人丢弃杂物的垃圾桶。山谷垃圾难处理,日积月累,臭气熏天。此外,这些垃圾的处理也是一大难题,因为“没有一种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是全然安全的”,如处理设备要耗电、耗能,而且部分污染防治设备会产生二次公害(如焚化炉可能排出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气),再次威胁环境,甚至损害大众健康。

(七)对环境美学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美学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于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和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

1.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有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除了眼看、耳闻、鼻嗅之外,还有在古树、碑刻、石头等上刻字画画的不良习惯。刻字留念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游客恶习,不仅破坏景观,而且会影响一些植物的生长,降低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比如,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的岩壁上,本可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却常可见到“××到此一游”,或“×爱×”的心型图案,给人大煞风景的感觉。再如,我国黄山风景区非常盛行同心锁,情侣买来同心锁挂在树木旁的铁练上,可怜的巨树身上围绕成串的金属,古木参天的天然意境也全然被破坏了。 2.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

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不当或开发过度,会使当地原有的景观环境遭到破坏,即所谓的“开发污染”。旅游开发的实质是在自然山水或原有风景区的基础上添加人工建筑,使之适应旅游活动开展的需要。但现今的很多的旅游开发,只考虑迎合其主观上认定的旅游者的兴趣所在的审美特点,忽视或根本不顾及该项目建设同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从而造成对该地景观环境的侵害。如山东泰山、北京西山、中岳嵩山森林公园等,索道悬空,电线杆插天,严重破坏了山岳风景区的原有神态;浙江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昔日“见屋皆寺庵,逢人尽僧尼”,现在山上山下,摊店林立,现代化娱乐设施遍布全山,流行音乐已淹没了寺院传来的梵音,洋楼与寺殿争高,摇滚与梵音共鸣,此情景,与佛教圣地相去甚远;黄果树瀑布下游7公里处的天星景区,其内修了一个体积过大、黄色琉璃瓦屋顶的茶室,与景区的一个天然喀斯特盆景公园特色很不协调,破坏了自然美,违反了自然法则

(八)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1.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首先,由于部分游客的文化修养不高,认识不到文物古迹的珍贵和不可替代性,盲目地在文物上刻画或坐卧在文物古迹上拍照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同程度的损耗和破坏。其次,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文物古迹受到侵蚀,特别是一些古老洞穴、佛教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像等文物古迹表现得非常明显。由于洞

穴和石窟中原本湿度就高,再加上众多游客呼吸作用所带来的大量水分,加快了珍贵的壁画和雕像的腐蚀速度。另外,照相机的闪光灯,数以百万计游客的汗水、指印,也会使得壁画和雕像受到腐蚀。如著名的敦煌石窟,因受照相机闪光灯及数以百万计游客的汗水、呼吸(二氧化碳)和指印的破坏和腐蚀,许多壁画的逼真细节已失去光泽,变得暗淡模糊,红色和肉色逐渐变为黑色。

再次,众多游客的脚踏也会损害文物古迹。如我国的万里长城长期以来由于大量游人的攀登,造成挤踏破坏,很多地方已受到严重损害;北京的故宫由于游人川流不息,碰肩抵足,曾将大殿内的金砖踩出凹坑,广场和通道的金砖也损害得很厉害,有人估算,故宫铺地的“金砖”,每年磨损达10~20毫米;颐和园蜿蜒700余米的彩饰长廊,路面的砖,几年就要更换一次。 2.对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带到旅游目的地。具体表现在:有些人通过对来访旅游者行为的观察,逐渐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消极变化。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感到不满,向往来访旅游者的生活方式,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从而使赌博、卖淫、投机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毒等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增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此外,由于受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受到冲击,其结果是导致婚姻破裂的增多和离婚率的上升等。 3.传统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传统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都是在传统特定的时间、传统特定的地点,按照传统规定的内容和方式举行的。但是,很多这种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开展逐渐被商品化,它们不再按照传统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为了接待旅游者,随时都会被搬上“舞台”,为了迎合旅游者的观看兴趣,活动的内容也往往被压缩,并且表演的节奏明显加快。因此,这些活动虽然被保留下来,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传统上的意义和价值。如傣族的泼水节被搬到昆明“郊野公园”作旅游文化活动项目开发时,却成了“倒水节”:游客各自拿着水桶、水盆,将水从对方的头上浇到脚底,或是将人推到水池中,一圈人围着“泼”,完全失去了“柳枝洒水”,以示祝福的文化意境。 4.诱发主客矛盾

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伴随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接触的日益频繁,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对当地居民来说,这种不适和矛盾会更明显。如当一个旅游区出现游客过度拥挤现象时,或者游客行为太过粗鲁以致于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居民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常会听到的抱怨有:个人隐私曝光、停车场不足、塞车、拥挤、噪音、环境变脏、垃圾增多、当地物价上涨、小偷变多等

想学习992009-12-14 20:45:05

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有助于货币回笼 3、增加目的地的经济收入 4、帮助相关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7、增加就业机会

(1)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2)旅游业中就业岗位层次众多,许多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

1、旅游乘数的效应

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人们在旅游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旅游乘数类型有四种:

(1)、营业额或营业收入乘数(Sales Multiplier 或 Transactions Multiplier)。这一乘数用以则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接待国经济活动的影响。顾名思义,这一乘数表示的是单位旅游消费额同由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全部有关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产出乘数(Output Multiplier)。它同营业收入乘数非常类似,但所测定的是单位旅游消费同由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全部有关企业经济产出增长程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3)、收入乘数(Income Multiplier)它表示的是单位旅游消费同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净收入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4)、就业乘数(Employment Multiplier)。这一乘数有两种用法:(1)表示某一特定数量的旅游消费所创造的就业人数;(2)表示由某一特定数量的旅游消费所带来的直接就业人数与继发就业人数之和同直接就业人数之比。

2、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 (1)漏损(Leakage)量的大小。

漏损量越大,乘数的值就越小。换言之,在所得收入中储蓄量及用于进口和其他对外支付的数量越大,乘数效应也就越低。 (2)接待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

如果接待国的经济实力很强,技术先进,并且生产门类齐全,经济上自给的程度很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能够满足国内旅游企业、居民及外来旅游者对各种物质商品和服务的需要,那么便有可能使游客的旅游消费所带来的收人更多地留在目的地经济内,减少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自给的程度越高,旅游乘数的值也就越大。反之,如果接待国经济落后,生产门类不全甚至单一化,不能满足人们对有关商品和服务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势必会在这些方面依赖进口,因而旅游乘数效应必然很低。

二、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这主要是因为:

(1)作为现代旅游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度假旅游有很大的季节性。

(2)旅游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和有关旅游度假的流行时尚,而这些都是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所不能控制的。

(3)从供给一方来看,旅游需求还会受到接待地区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不良的“示范效应”

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

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灯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二、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大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下降并使噪 声增加。

2、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

3、长期大量接待来访旅游者,会使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存在寿命受到威胁。

4、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

5、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会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第三篇: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学导论结业论文

程渊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程渊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08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

摘要:现代农业中,最常用的化肥是无机肥料,这些肥料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就是化肥。化肥一般包含一种或多种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比一般自然肥料的营养要高。故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作用。本文阐述了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与环境污染,以及化肥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化肥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化肥,环境,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关调查表明化肥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一、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35%。每年有大量肥份流入水体,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水体氮的51%,这些江河湖水域中氨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

2.威胁近海生物:大量氮肥流失为"赤潮生物"的迅猛增殖提供了丰富的氮营养条件,已成为赤潮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环境学导论结业论文

程渊

3.影响人类健康:人或牲畜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植物后,导致高铁血红素白血症,使人们出现行为反应障碍、工作能力下降、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的还危及生命。饮用水、食物中硝酸盐超过一定含量,人食用后会受到很大毒害。

4.破坏土壤结构:长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使土壤逐渐酸化,板结普遍严重。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

第四篇: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经济唯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国情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国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提出把科技进步提高战略高度来认识。1996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李鹏总理就谈到“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这个话题时,说道“在当代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目前我们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环境长期高强度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已经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不堪重负。我国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科技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地发展,以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据统计,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1995年达到8000亿美元。1996年增为1万亿美元,目前已远远超过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也是科技大国,科技进步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例,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还降低了通货膨胀,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得以持续的主要动力;长期以来,日本重视人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关于科技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1990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分析,1970——1989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8%,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5%,仅次于资本所作的贡献;1980——1989年经济增长率为4.5%,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7%。总的来看,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功能贡献率较低,不足50%。这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科技进步推动的,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是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推动的。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巨大,其涵义在1999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因此,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决定着先进生产力的性质、方向、结构和水平。

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的指标,它被定义为本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与上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决定一定时期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可利用的物质资源、管理效能、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研究经济增长,就是要在分析各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求出各变量的均衡增长路径,进一步研究稳态增长问题。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亚当斯密把劳动力看做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他认为,人均产出的增加主要取决与投入生产中的劳动力劳动数量和质量,而生产规模的

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土地的使用。他强调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同时也注意到,技术进步对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创新理论中,熊彼特是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者,他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经济从一个均衡状态向另一个均衡状态的移动过程。经济的均衡状态是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来打破的。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格哈德.门茨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长期波动的主要动力。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罗伯特.索罗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他认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遗漏了两个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生产要素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投入要素,而不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问为的只是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只能其部分的辅助作用。 5.新经济的发展模式表现为新的制度与新的记述的密切结合。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来自创新思想和技术,而其运行机制则体现出了风险、不确定和持续变革等基本特征。

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在技术成为公共产品且可迅速扩散、劳动力可完全流动的前提下,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会是一个相似的稳定状态即为增长的趋同。

在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可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应先法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科技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三个要素,其中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人类用大自然的恩赐来发展经济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科技可以用人类的创造发明来获得新的资源,创造新的物品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因此,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无限的。据估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20世纪上半叶为45%,80年代达到80%。20世纪初,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5%—20%靠采用新技术取得,80年代以后。有60%—80%要靠采用新技术取得。

其次,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使用传统产业获得新的生命力。例如,电子技术用于炉窑技术改造,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使水泥、化肥等行业获得显著进步;我国印刷业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铅字,进入电子时代。

再次,科技创新将导致新的经济体出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经济的日益密切结合,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受现代科技革命,而且还受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其变革的力度、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包括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等。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现代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贸易模式、生产销售模式和就业模式,是人类的经济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结论: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全都是凭票供应,作为大多数人来讲,能住上普通的房子、粮食够吃,家里能买得起收音机、电视机几乎是奢望。现在住楼房,水、电、气、暖,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的成果,更要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岩.《三千年大赢家》台湾新书谈未来科技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资料信息,1995

[2].刘满凤.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

[3].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6.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杨立忠.高科技战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第五篇:日本泄露对环境的影响

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是指核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核能外泄最主要原因,就是核子反应炉核心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控制辐射的相关设备失常。虽说核能外泄不一定全然包括核子灾害,但是已经是已知核能应用上的最大环保隐忧。另外,核能外泄虽也可指使用核能发电的航海器具所发生的灾害;尤其是潜舰,不过一般说来是指用来发电的核能电厂发生的核熔毁事件,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其中又以γ射线“杀伤力”最高,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包括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 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通常当体细胞受损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自我消除。当这种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时,细胞获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断地分裂,这就演化成癌症。以至于不可能修复。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呈灰尘状飘散,一是随水流出。当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是呈灰尘状飘散,灰尘落下来无论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还是直接粘附在皮肤上,对人体伤害都很大。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后, 福岛第一核电站传出反应堆停止运转的消息,由于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运作,燃料有露出水面发生“堆芯融化”的危险,当局不得不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并排出蒸汽。该核电站1号机组在当地时间12日下午3点36分发生疑似冷却用氢气爆炸,造成反应堆附近机房墙体严重受损,4人受伤。不过,幸运的是,反应堆金属外壳安然无恙。

日美联合的一个调查小组在2011年6月实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300公里外海域中浮游动物体内放射性铯含量最高达到事故前的约100倍,在核电站600公里外的海域也检查出了放射性铯,这表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已经广泛扩散到海洋中。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距福岛第一核电站30公里至600公里外海域的60个地点采集了海水和浮游动物,并用浮标测量了海流情况。结果,研究小组在所有地点采集的海水和浮游动物体内都检测出了放射性铯。在距福岛第一核电站300公里外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体内放射性铯水平最高,浮游动物被干燥后最高每千克含铯约102贝克勒尔,相当于事故前平均值的100倍。在距福岛第一核电站600公里外海域的浮游动物体内也检测到微量放射性铯。 除此之外,江苏莴苣叶检出放射物。据新华社电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昨日做出权威发布。在4月6日的空气监测样本中,我国内地除贵州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均检出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陕西、宁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空气中同时监测到更加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从江苏地区的莴苣叶、广东地区的莙荙菜抽检中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对饮用水的抽样监测无异常。

福岛核电站释放铯22%落东日本,其余或落太平洋。中新网8月25日电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地域环境中心主任大原利真等人近日汇总的分析结果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扩散到了关东、甲信越等大范围地区,其中有13%的碘131和22%的铯137落在了东日本的陆地上。

大原等人通过大气污染物质扩散的预测模型,对3月11日事故发生至3月下旬放射性物质在东日本地区的扩散情况进行了分析。放射性物质会随风飘移,并在风雨的影响下沉降至地面。这些物质向北扩散至岩手、宫城和山形各县,向南越过关东到达静冈县,并飘至新潟、长野和山梨各县。有关沉降原因,碘131主要受风的影响,铯137则除风外还伴随降雨落下。据称,局部地区辐射偏强可以被认为是受到了降雨等因素的影响。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有一部分落在东日本的陆地上,其余可能大多飘落到了太平洋。

日本核污水入海引发渔业担忧 日局地已全面停捕。新华网东京4月7日电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日本渔民捕捞玉筋鱼的旺季。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尤其是茨城县近海玉筋鱼被查出放射性铯超标,一切都变了。

“鱼卖不出去了!”茨城县当地渔民如此哀叹。捕捞上来的海鲜要么被退货,要么低价贱卖,茨城县大洗町渔业协同组合5日干脆要求下属约120艘渔船全部暂停捕捞。该渔协参事杉山光说:“海啸损失本来就很大,如果没有利润,最好还是停止捕捞。” 一些渔民准备到其他县的渔船上寻找工作,新鲜海产品不再是当地旅馆的卖点。“大洗町已经没有了活力。”一些渔民这样说。据茨城县渔政科统计,该县11个主要渔协中已有7个决定暂停所有鱼类的捕捞作业。

邻接茨城县的千叶县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千叶县铫子市渔业协同组合参事木村清一说:“现在捕捞的沙丁鱼价格只有平时的一半。”海产品价格暴跌,一些卖不掉的鱼不得不扔掉,渔民和批发商损失惨重。

在东京,海水遭放射性污染给日本渔业带来的冲击。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加工过的玉筋鱼最高价格现在每千克只有735日元(1美元约合84日元),与一周前的1000多日元相比暴跌了约40%。而在东京大型超市内,不想买鲜鱼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即便核事故发生前采购的咸鱼和干鱼都要想办法促销。

虽然日本政府认为排放低放射性污水对鱼类的影响有限,但是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院(IRSN)日前发表报告指出,以微粒形式沉淀到海底的放射性物质有可能造成长期污染,特别是铯-134半衰期有数年,铯-137半衰期约30年,它们有可能在日本近海沉淀,并有可能在鱼类体内富集,需要长期进行监控。

在日本的核威胁事故发生后,欧洲多国政府表明了对发展核能的忧虑,并宣布搁置增加核电的计划。在中国,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我们欢迎中国在这一关键时刻采取的果断态度和针对核电的审慎态度。 关注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同时关注由于日本很难迅速从核辐射的影响中走出来,日本的旅游业和电子、汽车等高端制造也以及饮食也必然受到长期持久的冲击。至于对于我们中国的影响,多少都会有点,但是也无需太过于紧张,况且辐射真正到我国的时候,也都被稀释的差不多了,对环境及人们的影响当然也就不会很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和狐狸有关的故事下一篇:淮河流域水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