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17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新时代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年来,各高校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就专业建设特色做了许多有益探索。通过调查全国80多所开设会计专业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就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民营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新时代会计专业特色建设做一个梳理,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篇1:

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与实践探究

[摘 要]本文研究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问题。在与专业课程和一般英语课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计双语课程的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并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观察,总结了双语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符合高校目前实际情况和未来变化的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相关对策。

[关键词]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研究

一、引言

为了深化本科教学研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教育部和财政部从2008年起陆续批准了部分高校双语课程的开设与研究,2008年批准100门课程,2009年批准152门课程,2010年批准151门课程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高校双语课程的开设,顺应了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我国对具备专业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一方面,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所有这些准则都强调与国际趋同,与此同时,财政部提出了财经类专业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领军人才的目标,并将这一目标体现在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相关课程的考试中,即以英文形式出题并用英文答题,因而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会计专业的重要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表现为必须,对教学双方都是如此。另外一方面,国内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也激发了对于双语教学的需求。

二、会计专业双语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

与其他课程相比,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归纳有如下几方面:

1.双语课程区别于专业课程。无论是双语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要讲授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但大多数课程都用中文教授,而双语课程则注重用英文的思维和表达习惯来探讨专业问题,这对于教学双方都增加了难度。不仅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满足教学要求,而且学生也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有所收获。

2.双语课程区别于大学英语课程。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将英语这种语言交流工具运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用英语来表达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技能。两者的教学目的有着很大区别,其区别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更加强调大量词汇的积累,语句结构、语法时态的掌握,以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为目标,而专业双语课程更加注重一定范围内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及应用,双语课程中的英语教学方法会更灵活,教学内容会更广泛,考试评价会更具多样化。

三、会计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双语课程设置的随意性。目前有些高校会计专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会计专业双语体系,只是根据双语教师的意愿和英语能力随意安排双语课程,双语课程设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也缺乏相应的课程目标,并且某些双语课程是作为选修课程来安排的,放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又因为对学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导致一学期的课程之后,有的学生连常用的专业术语英文表达都没记住,更谈不上用英语来思考和应用专业的理论和技能。这严重影响了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2.双语教师队伍培训的滞后性。目前,高校拥有大量英语水平高、用全英文从事教学的专任英语教师,也不缺教学能力高、专业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课程教师,但能将两者的教学相融合的双语能力教师却不是很多。目前,一部分双语课程的老师都是专任专业教师,由一些英语基础较好、且对英语感兴趣的教师担任,没有经过正式的英语教学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教学方法还仅停留在词汇加教材翻译的模式,这也直接影响了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3.双语教材选择的盲目性。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选择使用教材有很大关系,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会计专业课程的教材开发很多,既有统一规划教材,同时各高校都有自编教材,所以可选择的种类很多,但对于专业双语课程的教材可选择的种类则有限。以审计双语课程为例,可供选择的教材并不多,有的高校选择注册会计师协汇编写的China Standards on Auditing and Quality Control,有的高校选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编著的会计审计专业英语,有的选择英国ACCA学习教材Audit and Assurance,由于国内公开出版的全英文审计教材不多,因而在选择教材时具有一定的从众性和盲目性。

4.双语课程考试评价的单一性。目前大多数高校要求双语课程考试要求统一的试卷,并以此作为双语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使得考试形式具有单一性。这种考试形式与大学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一致,这也使得双语课程失去了特色。

四、完善会计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会计专业双语课程设置。笔者认为,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比如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都可以计划安排双语课程。因为这些课程的理论基本来自西方,中外差異不是很大。以注册会计师审计课程为例,我国发布的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高度趋同,为了更好地理解审计的相关理论,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的双语课程。完善双语课程规划有利于组建稳定的双语教师队伍。

2.组建稳定的双语课程师资队伍并提高其英语教学能力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作为承担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参加英语网络课程的培训,特别是国外高校的相关课程资源,多浏览国外新闻媒体的相关财经类新闻,切实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另外,学校和相关院系也应提供条件让这些教师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英语强化培训或利用目前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条件,让老师参与其中。笔者认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和出国做访问学者的教师都可以纳入双语课程教师的队伍中,特别是对于到国外高校做访问学者的专业课教师,应把回国后承担专业双语教学任务作为出国访问条件之一,这些教师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3.采取多样化的双语课程考试评价方法。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比如将期末试卷的成绩和平时阅读大量文献所做的小论文及课堂的小组讨论相结合。这种考试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将小组讨论纳入到平时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在课堂上加以应用,也可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4.双语教材选择应与师生的英语能力相适应。在双语教材选择时,应考虑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如果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强,则可考虑选择原版的英文教材;反之,则可考虑国内编著出版的一些专业英文教材。

鉴于目前教学双方的英语应用水平,本文提出分步走的渐进路线设置会计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生一开始接触会计专业课时,就注重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年突然安排专业英语课程或双语课程。这就要对专业课任课教师提出相关要求,即在用中文授课时,都要列出英文术语,并作为课程的一项考核要求。这样可使学生顺利从单语过渡到双语,提高了学生重视英语的意识,也减轻了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的难度。

为顺应今后更加全球化的经济环境,笔者建议我国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立足现实,在教和学双方英语程度都不高的情况下,完善专门的专业英语课程;第二步全面提高,即所有主干专业课从一开始就用双语教学,取消专门的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具有相当英语能力的专业师资的培养。

五、结论与讨论

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为了顺应现实的需要,必须引起相关教学管理者的重视,不能再把专业英语置于被忽略的地位,改变相关各方有意无意的敷衍态度,这需要从相关的激励措施入手,提高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培养出为经济全球化所需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正勇,徐刚.我国会计双语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学生问卷调查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

[2]陈瑛瑛.高校会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会计,2018(4).

[3]粟恒.会计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9).

作者:周萍

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新时代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特色比较及启示

[摘 要] 新时代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年来,各高校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就专业建设特色做了许多有益探索。通过调查全国80多所开设会计专业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就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民营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新时代会计专业特色建设做一个梳理,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专业建设特色

[基金项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研究(JY2018125)

[作者简介] 李来儿(1964—),男,博士,硕士生导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在所有高校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有614所,占普通高等学校的20.77%。本文通过调查全国80多所开设会计专业的不同类型的高校,以期对新时代会计专业特色建设做一个梳理,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一、专业特色的概念与内涵

专业特色是指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或某一方面有区别于同类专业人才的独特特质。一般认为,特色专业中的“特色”应该包含三层含义:即特殊性、优异性和独创性。所谓专业特色,是指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明显区别于其他同类专业培养的人才。

二、重点高校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一般特点

1.强调培养研究型、复合型会计人才。该类学校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研究型、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品行操守,能适应各类企业的工作需求。如,清华大学以博士教育为龙头,推动学术研究活动和学科建设,培养不同层次既懂中国国情又通晓世界潮流的新一代会计实务和学术人才;西南交大围绕学校使命与愿景,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重实务、强数理、通中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轨道交通优势,构建多层次、体现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西南财经大学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浙江大学培养适应各类政府机关、金融监管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所需要的、既通晓中国会计审计实践、又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价值创造型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审计工作、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2.把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当作培养的重点。该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对实务背后的理论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如,上海财经大学提倡“慎思明辨、敢为人先”的学术精神,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跨学科、跨地区的合作研究,精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及组织力的卓越财经人才。

3.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例如:四川大学、南昌大学等在培养会计人才过程中,按管理类大类招生进校,大学一年级上学期不分专业,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专业分流。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阶段注重经济、管理和法律的学科基础培养。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和商法等融入培养方案中,使得学生具有宽厚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基础,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三、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一般特点

1.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會计人才。这类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多样化,适应信息化发展,强化涉外方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核心,培养兼具创新型的应用型会计从业人才,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环境和岗位需求。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专业理论教育与创新性的课外实践教育结合特色强化学生的会计理论思维与实践的对接;江西农业大学提倡“宽口径、厚基础、重实务”;河南师范大学打造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突出地方性院校特征,依托综合性大学的资源,发挥师范院校优势;江西财经大学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沈阳科技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有比较成形的实验课——“会计制度设计与实务”模拟实验;有基本稳定的实习基地。与相关的代账公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建立了联系,理论素养与能力锻炼并重;河南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形成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三结合”教育模式,全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四平台一环节”课程体系;河南科技大学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依托地域优势,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展专业导师和年级导师“双导师制”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辽宁理工学院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东华理工大学坚持产学研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江西师范大学积极构建“实战实用”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九江学院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深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外教育与学生管理等方面推动学生参加各类各级职业资质考试,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2.体现学校优势学科及行业特色,培养对口人才。例如江西师范大学面向行业,尤其是面向金融行业紧密结合金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需求特征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江西农业大学发挥涉农优势,突出涉农特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在农业生产及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的办学优势这一特点,以培养涉农会计人才为特色,满足现代农业企业及涉农经济组织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河南师范大学突出地方性院校特征,依托综合性大学的资源,发挥师范院校优势;河南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形成了学生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研究体系科学,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具备复合应用型、国际化、创新型等多维度的综合素质,立足焦作、服务河南和面向全国的会计学专业办学定位,具有显著的办学特色。华东交通大学依托其工程背景、交通特色,课程体系及实习紧紧围绕“工程”“铁路”“交通”展开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工程”和“铁路”的经历,培养目标定位于“工程”背景和“铁路”与“交通”领域的专业会计人才。江西理工大学依托在有色冶金行业领域的办学优势,会计学专业突出了有色冶金行业会计特色,为有色金属行业输送人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会计与企业管控及法学结合特色,强化会计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与法律的结合,拓展学生思维,置于大背景之下来看待和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中原工学院会计学专业特色定位为“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会计理论基础、拥有税务管理特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突出税务管理、纳税筹划方向,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郑州轻工业学院以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并能提升学生专业胜任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特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确立了“培养拥有航空背景和工科知识的资格化、国际化、卓越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了通过嵌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课程,实现学历教育和执业资格认证教育并行的专业培养;通过引入国家“卓越计划”教育理念,推行管理类3+1卓越化教育模式的专业特色。

3.注重扩展学生国际化视野、走国际化办学之路。该类高校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方面的会计专业知识,了解国际会计最先进研究成果,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国际前沿的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部分学校如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師范大学等,开设国际会计、ACCA以及CIMA等涉外方向专业课程,建立双语课程授课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数据显示,全国在会计学专业中仅开设ACCA方向的高校已经超过100多所,且探索出了多种多样的办学模式。如,华东交通大学注重“国际化+职业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国际会计、ACCA、CMA专业方向培养国际化、职业化人才;与国外十多所学校联合办学,与国内四十几家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聘请校外导师,合作培养学生;江西财经大学突出国际化视野非涉外专业开设众多双语课程和国际会计课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化教育特色,引进国外原版专业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国际性的专业视野。

四、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一般特点

1.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立足本地发展。该类院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紧紧把握会计人才培养的地方应用性特征,面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实施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突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重能力、强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构建了“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中小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专门人才,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依托母体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已经建立的优质课程资源、优质师资资源和优质教材资源、充分使用自有师资力量和外聘实务专业人才等,培养服务于全国经济发展和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兼具创新型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通过多模块分方向的课程体系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注重专业技能训练,构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定位,适应会计人才培养的地方应用性特征,面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实施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定位于“高素质、强应用”人才培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主要是为工业、商业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通过会计模拟实验课的设置,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强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会计专题讲座介绍会计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使学生能够不断吸收新知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沈阳城市学院会计专业践行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景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建立“课堂—实验室—企业单位”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双主体、深合作”,推进行业合作培养机制改革。

2.遵循“证书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该类院校实行课证融合,将财会相关资格证书考试科目纳入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形成以学历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鼓励学生争取“一生多证”,以提高社会竞争能力。如,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构建了“理论+模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实行弹性学制,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以职业资格考试为抓手,强化学生的专业拓展培养;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遵循“校企结合、证书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

3.服务面向明确,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该类院校旨在培养掌握现代会计理论,精通现代会计核算方法,既能熟练进行手工会计账务处理,又能熟练操作各类财务软件,熟悉各种纳税申报、银行结算等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旨在培养掌握现代会计理论,精通现代会计核算方法,既能熟练进行手工会计账务处理,又能熟练操作各类财务软件,熟悉各种纳税申报、银行结算等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小微企业和农商经济两个重点研究所。

五、新时代会计专业特色建設的启示

1.专业特色建设要符合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过去几年,我国会计工作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会计标准体系建设、会计人才建设、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会计人才建设同日益提高的高端人才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如会计人员整体数量大、但高端复合型人才少,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仍较为单一等。

2.专业特色建设要服从于学校的总体定位。办学定位是办好一所高校必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校办学定位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又要考虑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态势对高校办学的新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教育分工与协调。

3.专业特色建设要尽可能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学科是以探索未知领域为目的,而专业是以满足职业和社会分工需求为目的,二者联系紧密,有相互支撑的作用。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一般具有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完备的物质技术基础、良好的运行机制并做出重要的社会贡献。

4.专业特色建设要有系统化长远化的规划设计。一般来说,专业建设的规划设计可分为战略性规划设计和执行性规划两个部分。战略性规划设计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规划设计,主要考虑影响专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专业发展趋势,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

[2]汪新,吴新民,吴国志.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5(2):61-63.

[3]钟秉林.加强综合改革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J].教育研究,2013(7).

[4]张炳生.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5]张灵,禹厅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09).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in the New Era

LI Lai-er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Sichuan 610025, China)

Key words:new era; accounting; characteristic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作者:李来儿

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篇3:

会计双语教学师资不足问题研究

摘 要:具备双语的会计人才在外资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中从事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师外语水平整体不足严重影响了未来双语会计人才专业技能的发展,故提升高校会计双语教学教师的外语素养就变得很迫切。文章针对当前高校会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实际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较重要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双语;高校教师;ACCA

在當前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大量企业业绩不断下滑的形势下,对资本雄厚且有境外扩展意图的大企业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因为它们此时出手收购或兼并那些处在破产边缘的企业所付出的成本是很低的,甚至在议价方面有更多的主动权,若收购成功,这时这些大企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激增。目前市場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情况可以通过人才招聘顾问公司华德士发布《全球薪资调查报告》窥见一斑,该报告明确指出双语职场精英在人才市场上炙手可热。为了完善战略布局和推进业绩增长,各大跨国公司对拥有地区市场实战经验的双语人才趋之若鹜。我国高校在双语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双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双语人才的未来发展,所以提升双语教师的业务素养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一、会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面临现状

现在很多高校会计专业都开展了会计双语教学课程,其目的就是满足外资企业的人才需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毕业生在外资企业面试过程中,表现很不理想,专业词汇翻译不够贴切,口语交流不流利,最终导致外资企业对双语会计人才敞口不断扩大和学生就业难的局面,仔细分析导致这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是给毕业生授课的双语课程教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也就是说会计双语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当前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导致高校教师严重短缺,有些院校甚至聘用未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充当临时教师,其中会计双语教师就更是稀缺,不同院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其共同特点就是这门课程有老师讲授即可,无法要求教学质量,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不具有竞争力的。为了实现高效为市场经济输入高质量人才的愿景,高校的会计双语教师队伍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完善。

有些院校会计双语课程有外语系教师担任,讲课效果大大打折扣,有些院校会计双语课程只有1到2个教师讲授,而且他们还带有其他的中文课程,教学效果也是很难有起色,有些院校会计双语安排快退休老教师进行授课,原因是没有其他老师接这门课。

二、影响当前会计双语师资发展因素分析

要想解决当前会计双语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的现状,首先要找出其成因,然后才能提出有效的措施。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剖析。

(一)会计双语在高校开展较晚

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开展大规模的开展比较晚,近五年才出现的,而且这些年都处在野蛮生长状态,在这种情形下培养的学生后来成为高校教师,让这些教师讲授会计双语课程,难免有些“赶鸭子上架”,所以当前大部分会计老师都不愿意选会计双语课程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使得会计双语课程成为边缘课程。但实际公司对双语会计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在很多高校领导也意识到这点,把边缘化了会计双语作为学生必修课程,但这一点改变是不够的。

(二)会计双语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会计双语教学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课程设置更新速度赶不上市场需求变化。讲授会计双语教师对会计双语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还停留在过去水平,认为认识基本词汇就足够了,而实际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定位越来越高,比如说,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去国外收购,在收购过程中的财务人员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不仅要认识专业术语,而且要能达到交流的水平,才能有效降低企业海外收购风险。

(三)会计双语教师缺乏动力

在当前情形下,会计双语教师动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双语教师认为院系对其重视不够,他们觉得其投入比其他课程老师要大得多,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的表现让他们很沮丧,面对学生对他们的较低评教成绩时,更是无法接受的现实,若老师花费功夫在这些课程上,结果在考核方面没有任何倾斜,大部分老师会选择不讲授这门课程,或选择也是无奈,其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水平。

三、完善会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路径分析

(一)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

当前的高校人才引进的渠道比较单一,就是通过对应届硕博士生的引进,很少再有其他的渠道进行引进人才,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传统的引进人才的成本比较低,但实际上效果是很难达到预期的。针对会计双语教师的引进需要打破这种传统模式,要进行适当的创新。1.与国内会计双语教学发展比较好的院校进行合作,合作形式可以让对方提供比较好的优秀硕博士毕业生,也可以是聘请对方院校的会计双语主讲教师作为兼职教师,让本校的年轻教师为其助课,讲课内容可以制成视频,让会计系相关教师进行观摩学习,最终达到师生会计双语水平的同时提升,也可以鼓励该校青年教师攻读该校的博士学位,这样可以很好汲取对方的营养成分。2.通过直接引进高水平的ACCA等机构知名的培训讲师,这些人才不仅英语素养很高,而且他们的资源对于毕业生来说可能也是有很大帮助。3.投入大、收效长的渠道就是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博士生。这种途径的弊端就是投入比较大,在校内遴选适合的人才,组织进行面试,面试合格的教师还要符合外国高校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有高校要求雅思要达到6.5分以上,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和科研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二)完善会计双语教师考核政策

当前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会计双语教师来说缺乏公平性,比如说学生对老师的评教这一项就让很多双语教师担心,因为其他课程学生很容易与老师互动,会计双语课堂师生互动肯定没有前者明显,因为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所以互动就比较难;还有备课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其他中文专业课老师是不能比的,首先需要查阅相关英文资料,再进行整理,有些相关资料并不是很好搜索,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对讲课内容进行设计,比如那些知识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等等,工作量非常大。这些老师在疲于备课和上课,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在一刀切的考核各种指标面前很难达到理想的成绩,进而严重影响老师的收入和教学积极性。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高校对会计双语教师的考核必须采取一定的调整甚至倾斜,比如说计算工作量时相关系数适当调高,科研量能否调低,或者针对双语教师重新制定一套考核体系。

(三)鼓励会计双语教师进修培训学习

老师是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把所教的课程讲得生动,学生学得认真,进修培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自我提升途径,但是会计双语教学老师对进修培训的动力不足,因为现在的知识水平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会计双语进修培训单位比较少且距離其所在学校比较远,故报名参加培训培训的老师就不会很积极。学校要从长远看,积极鼓励双语教师多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对参加进修的老师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工作量减半或全免,但培训回来要有收获,目的是提高其教学水平,对没有达到目的的,下次有机会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让与其他合适教师。

(四)重视会计双语教师职前培训

在没有充分的师资条件下,有些学校让那些双语水平不高的教师承担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学任务,这种做法是相当不妥,其教学结果是双语课堂流于形式,正确的做法是对即将当任会计双语教学的老师进行职前的培训,比如对这些老师口语进行短期培训,因为口语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效果,若安排其下学期开课,最好上学期就安排其助其他会计双语老师的课,而且要认真备课,因为备课就要其具备规范的表达能力,鼓励教师多参加外籍教师的课堂学习,可以感受外语授课的氛围,从而慢慢就喜欢这种英语授课的方式。

(五)提升会计核心课程老师的英语水平

会计核心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財务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开设中文课程,而且是开展双语的理想课程,因为其中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这样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没有太多排斥感。若让学生对这些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教学水平,我认为把这些课程讲授教师先培养成双语型人才,然后再授课,其效果比较理想,为了实现这样目标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老师的英语听、读和写能力必须要得到大大提升,学院要在如何提升这些老师的英语水平方面想办法,可以让外语系的老师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参加类似英语沙龙这样的活动,也可以鼓励他们出国做访问学者。

(六)强化英语口语练习

双语老师应该坚持听VOA和收看央视16套英语节目,坚持半年左右会有很大收获,听说能力有很大的进步。也可以参加一些口语集训活动,对口语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老师把自身在这期间的英语学习经历与学生分享可以对学生的双语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会计学双语人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会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重要,负责培养这些会计双语人才的高校会计双语教师的素质和英语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优质的教学质量为这些人才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提高和强化会计学双语教师队伍是当前高校会计学院(系)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从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学习路径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双语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慧,陈晓华.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下的国际会计双语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11(2):11.

[2]向友君,徐向民.香港理工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4):74-75.

作者:钱东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软件行业人才结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