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影评考试技巧

2022-08-10

第一篇:艺考影评考试技巧

艺考影评写作技巧

一、 评论视角的确定

在对影片予以评论时,首先须确认是要进行综合性评论,还是主要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评论。如果要进行综合性评论,一般需对于文章的篇幅要求较大,否则很难做到完整的和系统的评论。所以大部分影评是属于对于影片某个角度或几个角度的评论。

因而,对于影片的评论角度需做出选择。通常评论者对于评论角度的选择应持这样的原则,

第一,属于影片最突出的方面;第二,是影片中最具有特色的方面;第三,具有研究价值的方面。

基于以上的原则,评论者可以从电影的文本意蕴和艺术形式以及创作和制作三个方面入手,再予以具体的选择。

1、在影片的文本意蕴,亦即内容方面,又有许多角度可以选择。

一、主题。亦即影片的主旨。在进行主题的评论时,还需注意,一部影片,特别是比较优秀的影片,通常并不是只具有一个主题,有时,还会有一个、两个或更多的副主题,或者影片的主题或副主题比较朦胧,一时难以辨清,这都是正常的。从影片的某一个副主题入手进行评论,同样是重要的。此外,影片有时还会表现出一些虽未形成主题、副主题,但也富有意义和特点的思想内涵或意境,同样值得重视,可以加以评论。

二、矛盾冲突。 在一般戏剧性较强的影片中,矛盾冲突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便在一些戏剧性不太强的影片中,也不乏矛盾冲突的表现,因而,对于矛盾冲突的评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在电影中,矛盾冲突通常表现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集团之间、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议或斗争,它对于表现影片的主旨可以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一部电影的矛盾冲突中,有时又可以表现为主要的矛盾冲突和次要矛盾冲突,分别在影片中直到不同的作用,都是值得评论的。其

三、人物。影片中的人物通常是人们评论的重点,一部影片人物塑造是否具有特色,是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影片中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有时不仅主要人物,而且次要人物也具有突出特点,值得评论。对于人物的评论,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于人物形象的评论,这是最为通常的评论,主要是对于人物的一般特点和形象特色予以评价;二是对于人物性格的评论,就是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认知,进一步洞察促成人物形象形成的性格特点,这是在人物形象基点上的深化;三是对于人物心理的分析,这是在人物性格分析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人物的心理状态属于人物的精神层面,这是人物形成性格特点的基本动因。而对于人物心理的分析又离不开对于性格和基本形象的把握,这三个层次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四、情节。情节对于作品的思想意蕴来说,应属于形式,而对于作品的结构和艺术语言等而广袤双属于内容,因而通常对于情节称之为内形式。在一部电影中,情节是故事发展的轨迹,在情节的延宕中,交织着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众多人物的喜怒哀乐、命运遭际。在情节的发展轨迹中,通常表现为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等环节,正如中国传统戏曲理论所强调的起承转合那样,演绎着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和人物的命运。由于电影意在表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情节的构织又常常呈现出反复的善,即出现主要情节与多个次要情节。这些情节有 1

时呈现为平行的状态,有时则呈现出反复交错延展的情形。

五、细节。电影中的细节表现为在情节的运行中一些于瞬间出现的人物的表情、动作或人与人的交流。细节在影片中经常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来说,细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对于影片主题的强化;二是对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揭示;三是对于情节发展的推进。细节可以富有诗意式哲理,对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启示。

2、在影片的艺术形式方面,同样有更多的角度可以予以评论。

一、结构。

结构与情节紧紧相连,结构是营造情节的方式和方法。电影的结构是复杂的。就其结构特点来说,有的影片表现为平铺直叙的结构特点,有的则表现为两个或更多情节平等发展的特点,有的还体现为倒叙的或插叙的结构特点。在其结构的风格样式上,有的采用戏剧式结构,即特别重视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矛盾冲突的营造与发展;有的采取小说式结构,即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其内在的规律自然发展,并不刻意渲染和激化矛盾;有的散文式结构,即有意淡化故事表层的冲突,更为重视潜隐在人物心理深层的矛盾,在其表层呈现出富有散文化或者诗化的特色。

二、语言。即指影片中人物的语言。与戏剧比较,电影更接近于生活真实,因而其人物语文更趋于生活化。但即使是生活化的语言,也是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富有艺术化的语言。电影特别注重人物语言的性格化,通过对于人物语言的表现,可以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可以通过对于普通的生活化语言的表现,透视出哲理化的间蕴。

三、镜头与画面。影片的镜头与画面属于导演、摄影及美工等集体创造的艺术结晶,是电影中最为基本的艺术形式,它体现着导演的意图。电影的镜头与电影画面具有密切的关系。电影镜头可以相应地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它表现为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与程度。不同景别的镜头,意味着叙述方式的不同,以画面的结构方式、对空间造型内涵的表现的差异。人们对于镜头与画面的评论,可以通过对摄制者在叙述方式及画面构成上的艺术探索,进而昭示电影整体的艺术价值。

四、色彩与光影。这些同样属于集体的创造,也是导演创作思想的体现。色彩与光影的表现,在影片中至关重要,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光影的艺术,而色彩又是对于客体世界的还原,它与电影的美术构想有密切关系,但它又是通过灯光师、美工师、摄影师等人的共同努力完成的。色彩与光影不仅是展示客体世界及大自然风貌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常常与人们的情感表现密切相关,因而人们对于影片中色彩与光影的关注,直接关涉到影片的整体风格与影调等课题。

五、声音。 电影中的声音包括电影音乐和音响。电影音乐是影片的重要的形式因素,也是影片评论的重要方面。电影音乐一般又可分为主题歌、插曲和背景音乐,以表现音乐为要旨的影片更是将音乐的作用置于首要的位置。人们对于电影音乐的分析,特别关注电影音乐的特色与风格,以及与影片主旨、人物情感的关系。优秀的电影音乐通常可以对深化主题、塑造人物起到突出的作用。其

六、造型与服饰、置景。

六、造型与服饰、置景。这些通常属于电影美术的范畴。造型包括失物造型与其他景物的造型,服饰特指人物的服饰,置景是对于电影摄制所需要的景况的设置。人们从事电影评论也十分关注这些方面的特色,它对于电影整体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人物生活环境的营造以及氛围的渲染,是不可

或缺的。

七、特技。以往的特技通常是特技师制作的,再加上人们的特技表演,形成不同寻常的画面效果。而在当代,由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对于电影特技的制作已经大大丰富和拓展,可以超越人们的一般想像,制造充满奇特景象的幻觉世界,达到令人惊异的效果。高科技对于电影制作的渗入已经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力,丰富了电影的艺术特性,甚至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电影思维,这对于影评人当然是充满了诱惑的。

电影艺术既是集体创造的艺术,同时又是创作和制作并重的艺术。在一部影片的摄制中,需要运用大量的人是作为最主要的创作成员,应是导演、编剧、演员和摄影等。影评家对于电影创作和制作的评论也大都焦躁于这样几个方面。其

一、导演。

导演是制作一部影片核心,他可以在选择剧本、确定影片风格、遴选演职员等方面提出重要的意见,甚至是决定性的意见。导演阐述通常是一部影片摄制的总纲,各个方面的人员都需要依据导演阐述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电影摄制中,导演大都是与其他各个方面的人员携手工作,并检同发挥作用。而在电影的场面高度等方面,则主要体现出导演的功能和作用。人们对于导演的评论,通常将其与电影的整体制作相联系,并重在导演风格与艺术思想的探讨。

二、编剧。

电影剧作又与文学相交叉,要求剧作家既要在剧本中具有文学的特质,为电影摄制提供优秀的蓝本,同时又要求剧本适应电影摄制的需要,因而,电影编剧应懂得和善于使用电影语言。影评家对于忧伤的评论,既关注其文学特质和精神价值,同时也会对其艺术语言加以评析。优秀的剧作能够为摄制奠定成功的基础,正是基于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剧作的艺术质量和思想厚度。

三、演员。

不容置疑,演员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演员的表演,特别是主要演员的艺术素质,决定着影片的成败。影评家对于主要演员的评析,通常环绕着演员对于剧中人理解,以及创造角色的能力。演员通过口语以及自身动作语言的驾驭,致力于对人物心理世界的表现,更能显现演员的功力。

四、摄影。

电影摄影同样是制作影片的关键部门,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其职能包括对于摄影造型风格样式的把握、影片造型基调的确定、人物及环境的造型设计、影片中光线、色彩与影调的运用、光学镜头及光学附件的选择、画面的处理与拍摄等等。因此摄影师必须与导演密切协同,准确和创造性地理解与体现导演的意图。影评家对于摄影的评析常关涉到影片的整体特性,同时具有较特殊的专业特点。

二、写作阶段:

我们在此论及的主要指理论式评论。这类评论文章一般可以分作三个部分,即论点部分、论述部分和结论部分。

第一、论点部分。提出论点。评论者在对与影片予以全面和整体的把握,并对于影片的主旨予以认知之后,论及自己将要在本篇文章中探讨的问题或角度,继而对于该问题或角度做出自己的判断,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本篇文章的总认点,或曰主论点、文章的总纲,以下的部分要环绕这一论点而阐发。作为文章的目的,要与这一主论点时可以设置一个主标题,直接概括自己的主观点,有

时可以在主标题之外设置副标题,往往主标题体现为对总论点的概括,副标题则诉角度或说明。

第二、论述部分。论述这是评论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论者应当对于业已提出的论点展开充分论述。论述的基本方法有,其一,是分析法,即由分析走向综合;其二,是演绎法即由演绎走向归纳。事实上,这方法均是对于逻辑思维基本方法的遵循。

分析法。实际上,分析法正是一般写作教程中所讲到的总――分-一总的模式。

采用这种方法,应依据对于主论点进行阐释的,对主论点进行阐释的需要,对主论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分析法,一般应在总论点的基础上,分解出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均是主论点的侵权,同时又是对于主论点的论证。论者可以从若干分论点中确定几个最具有说服力的方面,作为自己重点阐述的对象。然后对于各分论点分作并列的不同角度,集资平等地展开,形成与总论点等距离的关系。这可以对于各个分论部分进行论述了。

在论述中,应当把第一部分的分论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小议论文,即首先提出该分论部分的论点,这一论点同时又是总论点的分支论点。继而,应当设置论据,即采用影片中最能够对于分论点有说服力的材料,加以佐证;接着应进行论证。所谓论证,主要应从几个方面去做,即论证分论点的正确性;论证上述论据的准确性;论证该分论点的特殊性,亦即个性特色等等。在具体写作中,也可以采用并列几个角度,夹叙夹议地进行论述,或者采用演绎的方式,分作不同层次,由浅入深、由前到后地论述。在论证完成之后,也可以由一个简短的结论。完成一个分论之后,继而进行下一个分论的写作,方法依旧。

演绎法。实际上,演绎法也正是一般写作教程中所讲到的“层进式”模式。采用这种模式,论者不再是对于总论点展开条分缕析,而是要对总论点进行层层剥离式的剖析。采用演绎法,论者应基于文章的总论点展开论述,旨在对于总论点辨析得清晰和透辟。鉴于此,论者可以以总论点为基点,找到一个切入点,从这一个切入点进入,或者由浅入深,或者深入浅出,或者由前到后,或者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或者由外到内,区分和设置不同的层次,呈现为层层递进的态势。

然后,论者可以依层次进行论述,每个层次的论点,均应设置论据,并进行论证。其论点、论据与谁的要求与分析法类同。特别是在论述中,可以显得比较自由,可将并列的和层进的方法交替使用,甚至采用少许随笔式的写作方法。与分析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演绎法每个层次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递进的关系、因果关系。亦即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因,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果。愈是往后,就与接近总论点,直至最后论点的得出,实现对总论点透辟的阐释。事实上,在电影评论文章的写作中,人们时常将分析法和演绎法交替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将二者加以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这正是对于逻辑方法的有机遵循。

第三、结论部分。无论是分析法还是演绎法均应在评论的最后设置结论。采用分析法,分析之后必须有综合,综合就是结论;采用演绎法,演绎之后必须有归纳,归纳也是结论。分析之后的综合,既呈现为对于各分论的焦躁与概括,同时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这一结论既应与文章的总论点相呼应、相吻合,同时又应在前者基础上有所深化和提升。或者论者还可由此申发开来,写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义,使人获得更多的启示。而演绎之后的结论,既

是对于论题的剖示,也是对于文章总论点的应和。演绎式写作的层次递进,其最后的层次可能就是结论。也可以在完成演绎之后继续有所深化和提升,得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义,这些都可由论者根据需要去把握。

三.写影评的步骤

1.整理观感 看电影时带纸和笔,记录一些情节和资料,都是提示性的,要把故事看明白,弄清电影是什么类型,导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2.拟定提纲(不应是思路跟着影片内容走)

①形成一个开头(最重要)起笔要奇,但要同下文符合.

②观点一

③过度段

④观点二

⑤结论

⑥题目最好最后来考虑,看完影片后灵感突来,出来题目.

2000年评<<黄土地>>的一些好题目

从感悟上:<<原汁原味的抗争>><<平凡的故事 不平凡的韵致>><<事简而韵远>><<沉重的信天游>><<情牵黄土地>>

从理性上:<<社会前进中文明符号的再次延展>> <<历史留下的反思>><<文明和愚昧的冲突>>

哲 理 性 :<<沉默是金>><<觉醒的羔羊>><<把握一份苍凉感受一份厚重>>

第二篇:编导艺考影评—细节

编导艺考影评—细节的魅力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电影艺术中最为闪光的地方,也是艺术家精心选择与安排的产物。夏衍曾说过:“艺术家头脑里积累的生活细节越多,作者笔下表达这些生活细节越准确,作品才能真实,生动,感人。”富有魅力的影片是需要一系列好的细节去丰富,去完善,去充实的。编导专业的考生如果能灵活地运用细节来诠释和洞察影片的内涵,会极大地提高理解阅读能力。细节的巨大表现力在于它的真实感人。真实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才能令人信服,扣人心弦。影片中细节的表现往往也与道具密切相连。深化了主题,创造出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细节在影片中虽然常常只表现为一个镜头,但它决不可孤立地去看。一个有光彩的细节赋予观众的感染力总要通过情节的发展,情感的积聚来发挥作用,有时甚至是情节的继续发展之后带来的一种返照效果。“于细微之处见功夫”,影片中寓意深刻的细节是需要每一位观众细细品味的。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整体美。任何完美的艺术作品都要求各部分能紧密联系,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电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更要求各部分的协调统一。因而在进行电影欣赏时,除了对局部与细节的认知外,更应把这些细微之处融会贯通,从分析走向综合,对其进行通揽全局的把握。巴拉兹曾有过如下论述:“只有把一幅绘画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的时候,才能理解其中每一块颜色的意义。一个乐句里的每一个音符和一句话里的一个字也都只有通过整体才能说明其含义。一个镜头在整部影片里的作用和地位也是这样。”(艺航教育整理)

祝励志艺术梦想的你: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第三篇:编导艺考影评写作要点提高

编导艺考影评写作要点与建议

要点一:掌握写影评套路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影视理论分析的学生而言,高校不会要求学生有很理论化的阐述,关键是要求真,写出考生的真实感受,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比如,考生可能在事先复习中看过相关的内容介绍或别人对影片、作品的评论,一味引用别人的想法是得不到高分的。其次,表达方式要系统。例如在表达“喜欢”时,要言之有据,列出理由。避免空泛地讲大道理。此外,应该尽量从正面角度阐述影片的主题。

建议:掌握一套写影评的套路(以下方法供参考):开头部分,用简短的话将影片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写自己的观后感,认为影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第三部分,写影片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最后进行总结。要注意的是,影片的主题思想应该和艺术风格相统一。

要点二:最忌讳胡编乱造进行命题创作,切忌胡编乱造。考生应该从联系实际生活,有感而发。这一环节主要考察三个要素:文字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想象力)和驾驭故事的能力。要利用设置情节任务、矛盾冲突、渲染和铺垫等技巧展开创作。考生应尽量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要重点突出故事里面的人物,在人物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动人。写文字要具有画面感,即提倡细节描写。比如,到了一个地方,可以描述一下环境。写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穿着、打扮、面部表情,来为人物性格服务等。

建议:考生用第1人称来写故事,比较易于把握。考前一周可以看一些成熟的微型小说, 例如《故事会》、《读者》等,形成写故事的概念。此外,在考试前,还应该有意识的准备2篇写人物的文章。

要点三:看文艺普及读物对于高中生来说,高校不会要求考生在某一点上很深入,但是考生对文艺的知识面必须要广比如,对于某一领域有哪些大师要心中有数。同时同考试是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考生对一些问题要能谈一点感受。如对现在的诸多选秀类节目怎么看等。怎样写看片分析看片分析,是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怎样写好看片分析?不要写成观后感。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得分不会高。(艺航教育整理)

建议: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

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

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艺航教育整理)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

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祝励志艺术梦想的你: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第四篇:2013艺考编导类专业影评写作注意事项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假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

2013艺考编导类专业影评写作基本结构

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

一、第

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学会提炼。

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结构(段落)、手法(写作特点)等。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典型性,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

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电视的角度来分析。

1.主题方面。主体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与相近题材的作品比,看哪个更深刻;也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有什么现实针对性;还可分析标题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它,次要人物有什么特点,与主要人物有什么关系。

3.选材方面。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中、详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别典型,那些细节特别精彩等。

4.结构方面。作品分为几大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结构是否严谨等。

5.手法方面。作品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如: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因小见大等)。这些是否成功、新颖、有特色等。

6.新闻方面。如果是新闻类作品,还涉及到许多新闻性问题。如:真实性,时效性,是否坚持了新闻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等原则,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镜头方面。电视是用镜头说话的,它的镜头语言运用如何(构图、色彩、光线、速度、字幕、特技、声音等),那些镜头特别精彩,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属于创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你觉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选。如:音乐、美术、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须强调,以上这些绝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讲到,只要选其中三四点特别突出、十分明显的讲。甚至可以知将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讲深、讲细、讲透,而且它们也必须提炼出小论点。

第五篇:作品分析编导影评写作艺考冲刺总结(xiexiebang推荐)

作品分析编导影评写作艺考冲刺总结

影评写作艺考冲刺总结

影评写作一开始的分析很重要,分析的首要任务就是破题所谓的破题就是对电影题目的认识,目的是为了寻找影片是不是有这种主题,破题是一种评论性的写法有修饰关系的题目的能破题。

我讲一下对于三种电影的破题,第一:用历史事件、人名、地名或事件名作为题目的不用破题,如《我的1919》。第二:表现情调或情绪的题目,破题时要主要抓住“情”字,如《嗨,弗兰克》。第三:表达感受的题目要看完影片后再破要找出母题,如《寻枪》中“寻”字为母题,《紫日》中“日”为母题。

看影片对于写影评也很关键,这一点不用多说大家很清楚,讲一下看影片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1、把握整部电影的情节脉络

2、要分清影片的叙述线(即人物关系)分清主线和辅线了解其作用

3、注意电影的表现手法(即蒙太奇、音乐、音响、场景转换等)

4、了解影片的主题以及与现实的联系

5、破题抓住题目所包含的信息

题目的拟定原则上不要太大那样不易讨论,所规定的题目一定要涵盖具体的问题要有可感性因为题目首先定义写作的方式,规定写作的主体方向体现文章的风格特点。题目的格式可以分为九种即赞誉式、论断式、设问式、并列式、转折式、拟人式、比喻式、哲理式和格言式。

电影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1、论述现象。若把现象作为观点结论来用就必须加以论述,电影中若发现叙述线如提及就要论述出来,不要有意无意地扩大论述范围。

2、评论视角的确定。主题、矛盾冲突、人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疗价格公示制度下一篇:养老保险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