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螺栓扭矩系数

2022-07-12

第一篇:高强螺栓扭矩系数

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扭矩系数

验收批、取样方法和数量

(一)钢材及焊接材料复验 1.抽检数量及检验方法

(1)对属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国外进口钢材;钢材混批;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

(2)重要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 2.合格质量标准

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二)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扭矩系数复验

(三)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复验 (1)抽检数量及检验方法

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 每套连接副只应做一次试验,不得重复使用。在紧固中垫圈发生转动时,应更换连接副,重新试验。

(2)合格质量标准[螺栓预拉力值范围(KN)] 螺栓规格(mm) M16 M20 M22 M24 M27 M30 预拉力值P 10.9s 93~113 142~177 175~215 206~250 265~324 325~390 8.8s 62~78 100~120 125~150 140~170 185~225 230~275 2.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预拉力复验 (1)抽检数量及检验方法

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 每套连接副只应做一次试验,不得重复使用。在紧固中垫圈发生转动时,应更换连接副,重新试验。

(2)合格质量标准[紧固预拉力和标准偏差(KN)] 螺栓规格(mm) 16 20 (22) 24 紧固预拉力的平均值 99~120 154~186 191~231 222~270 标准偏差 10.1 15.7 19.5 22.7

(四)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复验;

1.制造厂和安装单位应分别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制造批可按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规定的工程量每2000t为一批,不足2000t的可视一批。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每种处理工艺应单独检验。每批三组试件。 现场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 试验结果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抗滑移系数试验应采用双摩擦面的二栓拼接的拉力试件,试件应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批制作、采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和具有相同的表面状态,并应用同批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存放。

3.试件钢板的厚度t

1、t2应根据钢结构工程中有代表性的板材厚度来确定,同时应考虑摩擦面滑移之前,试件钢板的净截面始终处于弹性状态;宽度b可参照表规定取值。L1应根据试验机夹具的要求确定。

4.检验方法:检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和复验报告。 试件板的宽度(mm) 螺栓直径d 16 20 22 24 27 30 板宽b 100 100 105 110 120 120 试件板面应平整,无油污,孔和板的边缘无飞边、毛刺。

(五)网架节点承载力试验

对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跨度40m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钢网架结构,且设计有要求时,应按下列项目进行节点承载力试验,其结果应符合以下规定:

1焊接球节点应按设计指定规格的球及其匹配的钢管焊接成试件,进行轴心拉、压承载力试验,其试验破坏荷载大于或等于1.6倍设计承载力为合格。

2螺栓球节点应按设计指定规格的球最大螺栓孔螺纹进行抗拉强度保证荷载试验,当达到螺栓的设计承载力时,螺孔、螺纹及封板仍完好无损为合格。 检查数量:每项试验做3个试件。

注:钢结构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项目 项次 项目 抽检数量 及检验方法 合格质量 标准

1 焊缝质量: (1)内部缺陷 (2)外观缺陷

(3)焊缝尺寸

一、二级焊缝按焊缝处数随机抽检3%,且不应少于3处;检验采用超声波或射线探伤及规范第5.2.6、5.2.

8、5.2.9条方法 规范第5.2.4 5.2.6、5.2.

8、5.2.9 4.5.2条规定

2 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 (1)终拧扭矩 (2)梅花头检查

(3)网架螺栓球节点 按节点数随机抽检3%,且不应少于3个节点,检验按规范第6.3.2、6.3.

3、6.3.8条方法执行 规范第6.3.2、6.3.

3、6.3.8、条的规定 3 柱脚及网架支座 (1)锚栓紧固 (2)垫板、垫块

(3)二次灌浆 按柱脚及网架支座数随机抽检10%,且不应少于3个;采用观察和尺量等方法进行检验 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4 主要构件变形

(1)钢屋(托)架、桁架、钢梁、吊车梁等垂直度和侧向弯曲 (2)钢柱垂直度

(3)网架结构撓度 除网架结构外,其他按构件数随机抽检3%,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按规范第10.3.3、11.3.

2、11.3.4条执行 规范第10.3.3、11.3.

2、11.3.4、12.3.4条的确规定 5 主体结构尺寸 (1)整体垂直度

(2)整体平面弯曲 规范第10.3.4、11.3.5条的规定 规范第10.3.

4、11.3.5条的规定

第二篇:高强螺栓检测

高强螺栓就是高强度的螺栓,属于一种标准件.。高强螺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限单次使用,一般用于永久连接,严禁重复使用。按受力状态分为:摩擦型和承压型;按施工工艺分为:扭剪型高强螺栓和大六角高强螺栓。 高强螺栓的鉴别有专门的仪器,如南京赛峰科技仪器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SFGQ-2型高强螺栓检测仪。既能检测高强度大六角螺栓原始预拉力、平均预拉力、平均扭矩、扭矩系数、标准偏差;又能检测扭剪型高强螺栓的预拉力 资料检验

高强螺栓连接副(螺栓、螺母、垫圈)应配套成箱供货,并附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及质量检验报告,检验人员应逐项与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对照,对不符合的连接副不得使用。 1.2 工地复验项目

1.2.1 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应进行紧固轴力复验。复验用的螺栓连接副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试验用的轴力计、应变仪、扭矩扳手等计量器具应经过标定,其误差不得超过2%。每套连接副只应做一次试验,不得重复使用,在紧固过程中垫圈发生转动时,应更换连接副,重新试验。(具体检验的合格数值标准可以查施工手册) 1.2.2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值应在施工前进行复验。本项要求在制作单位进行合格试验的基础上,由安装单位进行检测。 高强螺栓检测时每500T钢结构为一批,少于100T按一批计。在工厂处理的摩擦面试件出厂时应有三组,作为工地复验,抗滑移系数试验的最小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规定。否则应对摩擦面作重新处理。 抗滑移系数试验用的试件,应与所代表的钢结构为同一材质、统一摩擦面处理方法、同批制造、相同运输条件、相同条件存放,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螺栓。 高强螺栓检测过程中,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所对应的荷载可视为试件的滑移荷载: 1) 试验机发生明显的回针现象; 2) 试件侧面划线发生可见的错动; 3) X—Y记录仪上变形曲线发生突变; 4) 试件突然发生“嘣”的响声。 1.3 一般检验项目

1.3.1 高强度连接副的安装顺序及初拧、复拧扭矩检验。检验人员应检查扳手标定记录,螺栓施拧标记及螺栓施工记录,有疑义时抽查螺栓的初拧扭矩。

1.3.2 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检验。对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是以拧掉梅花头为标志,可用肉眼全数检查。非常简便。但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检查初拧扭矩值及观察螺栓终拧时螺母是否处于转动状态,转动角度是否事宜。

1.3.3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应检验螺栓丝扣外露长度,要求螺栓丝扣外露2~3扣为宜,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对同一个节点,螺栓丝扣外露应力求一致。 1.3.4 其它检验项目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及涂料等。

高强度螺栓应能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应气割扩孔,遇到必须扩孔时,最大扩孔量不应超过1.2d(d为螺栓公称直径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预拉力.抗滑移系数检测细则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预拉力.抗滑移系数,是钢结构工程的强制性项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公正,特制定本检测细则 引用标准: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1231-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3633-1995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 GB/T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预拉力检测 1 样品

1.1 试样按批抽检。每批8套。每批次所代表的总量不得超过3000套。

1.2 抽取样品时,每批开箱应不少于4箱,每箱抽取二套。 1.3 样品必须经外观、尺寸、配合精度检验后方可抽样。 1.4 样品必须整洁,对表面有污物的样品应拒绝接收。

1.5 连接副装配时,垫圈孔倒角面应分别朝六角头部及六角螺母方向。 1.6 每套连接副只能检测一次,不得重复检测。

1.7 检测过程中若垫圈发生转动,应更换连接副。 2 轴力计和扭力扳手

2.1 轴力计应每年由上级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其误差不得大于2%。 2.2 扭力扳手应每季在扭力测量仪上进行自检,其误差不得大于2%。 2.3 每次检测前应使轴力计预热30分钟。

2.4 预热后的轴力计,首先在检测位调零,然后在标定位校对标定值,如此重复三次。 3 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检测

3.1 按不同螺栓规格,选择相应的垫块,垫圈及中心套,保证螺栓在检测时处于轴力计的中心位置. 3.2 选用合适量程扭力扳手,扭矩逐步由低到高,当轴力计所显示预拉力达规定范围内(宜中间值),读取扭力扳手扭力,计算扭矩系数。预拉力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1 螺栓预拉力值范围 (kN) 螺栓规格(mm) M16 M20 M22 M24 M27 M30 预拉力值

(P) 10.9s 93~113 142~177 175~215 206~250 265~324 325~390 8.8s 62~78 100~120 125~150 140~170 185~225 230~275 每组8套连接副扭矩系数的平均值为0.110~0.150,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0.010. 对需作抗滑移系数的连接副预拉力应控制在设计值的95%~105%范围内. 3.3 记录每套连接副的扭矩及预拉力,计算8套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及标准偏差。 扭矩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 T K=——— P.d 式中: T—施拧扭矩(N.m);

d—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mm); P—螺栓预拉力(kN) 标准偏差按贝塞尔法计算。 3.4 记录环境温度。

3.5 对照相应标准要求评判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4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预拉力检测

4.1 按不同螺栓规格,选择相应垫块,垫圈及中心套,以保证螺栓在检测时处于轴力计的中心位置。 4.2 紧固螺栓分初拧,终拧两次。初拧用扭力扳手使螺栓的预拉力达到标准值的50%左右。终拧用电动扳手拧至梅花头拧断,读出预拉力值。

4.3 记录每套连接副的预拉力值,并计算8套连接副预拉力平均值及标准偏差。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预拉力和标准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预拉力和标准偏差(kN) 螺栓直径(mm) M16 M20 M22 M24 紧固预拉力的平均值 P 99~120 154~186 191~231 222~270 标准偏差бP 10.1 15.7 19.5 22.7

标准偏差按贝塞尔法计算。

4.4 记录环境温度,评判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 5 试件

5.1 试件应与所代表的钢构件同一材质,同批制作,同一摩擦面处理工 艺和相同的表面状态,并采用同一性能等 级的同批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5.2 试件所代表的工程量最大为2000吨。每批为三组试件。 5.3 试件采用双摩擦面二栓拼接的拉力试件,孔径为螺栓直径+2mm 试件形式如图: 5.4 试板厚度以工程中具代表性的板材厚度确定。但应考虑到螺栓连接副的长度及滑移之前试板始终处于弹性阶段

1、试板的宽度如表3 表3 试件板的宽度(mm) 螺栓直径 d 16 20 22 24 27 30 板宽b 100 100 105 110 120 120 5.5 试板应平整、整洁、无毛边、无毛刺。 6 试件的拼装

6.1 试板装配时应先用定位销定位,然后逐个穿入螺栓并稍作紧固。

6.2 紧固螺栓分初拧,终拧.初拧为设计值的50%左右。大六角螺栓终拧后的预拉力应控制在设计值的95%~105%范围,扭剪型螺栓按同批次复验时的平均预拉力计算。 7 抗滑移系数检测

7.1 压力传感器及扭力扳手的误差不应大于2%。 7.2 在试件的侧面划条便于观察的直线。 7.3 启动试验机,在处于正常状态后装夹试件。装夹时试件应处于试验机的轴心位置。 7.4 先加10%抗滑移设计荷载值,停1分钟,再平稳加荷。荷载速度为 3~5 kN/S,直至试板滑移。测得滑移荷载NV

2、下列情况之一所对应的荷载可定为试件的滑移荷载:

1、试验机发生回针现象;

2、试件侧面画线发生错动;

3、X—Y记录仪上变形曲线发生突变;

4、试件突然发生“嘣”的响声; 7.5 抗滑移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取小数点后二位数字 NV μ=—————

m nf .Σ Pi I=1 式中: NV—由试验测得的抗滑移菏载(kN); nf—摩擦面面数,取nf=2; ΣPI—与试件同批高强度螺栓实测预拉力平均值之和(取三位 有效数字)(k N) m—试件一侧螺栓数量,取m=2 7.6 测得的抗滑移系数最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评判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第三篇:高强螺栓连接(最终版)

高强螺栓连接

1.施工准备 (1)材料

A.螺栓、螺母、垫圈均应附有质量合格证明,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规定。高强度螺栓用20MmTiB钢、螺母用15MnViB或35号钢、垫圈用45号钢制作。

B.螺栓、螺母、垫圈应保证配套。螺纹不得有损坏、保持清洁、干燥状态,并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在仓库内。 (2)作业条件

A.母材摩擦面的处理:磨擦面应采用喷砂或喷丸、砂轮打磨、酸洗等方法进行处理,磨擦系数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达到0.45以上),磨擦面不允许有残留氧化铁皮,并要待生成赤锈面后安装螺栓(一般处理后,露天存放10 天左右的状态),而用喷砂(丸)处理过的磨擦面,基磨擦系数一般均能满足要求,并不需待生犭后就可安装螺栓。若用砂轮打磨擦面时,打磨的范围不少于螺栓直径的四倍:打磨方向应与受力方向垂直,磨擦面严禁被油污、油漆等污染。

B.检查各安装构件位置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83》精度要求。

C.检查安装母材的螺栓孔的孔径及孔距尺寸,孔边的光滑度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彻底去毛刺。

D.熟悉安装施工图纸及施工计划,并准备好操作设备及机具。 2操作工艺

说明: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工程安装使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施工。

(1)螺栓长度的选择: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长度为螺栓头根部到螺栓切口头以上长度,选用螺栓的长度应为紧固连接板厚度加上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的厚度,并且紧固后要留出三扣螺纹的余条,一般方法是按连接板厚度上表+增加长度 ,并取5mm的整倍数。

螺栓公称直径 增加长度〔mm〕 M16 25以上 M20 30以上 M22 35以上 M24 40以上 (2)接头的组装

A.连接处钢板或型钢应平直,板边、孔边无毛刺,以保证磨擦面紧巾,接头处有翘曲或变形时必须进行校正,且不得损伤磨擦面。 B.装配前清除浮锈、油污、油漆(禁用火焰烧、以免产生氧化层)。 C.接触面间的间隙按下列规定处理: 间隙大小 处理方法 1mm以下 不作处理

3mm以下 将较厚一侧作向较薄一侧过渡的缓坡(1:5) 3mm以上 填入垫板且垫板要与摩擦面作同样处理。 D.安装临时螺栓:首先用临时螺栓拼装,个数不应少于接头螺栓总数的1/3以上,方法是先用钢穿杆对准孔位,在适当位置插入临时螺栓拧紧螺母;每一个节点至少放入两个临时螺栓,不允许使用高强度螺栓兼做临时螺栓,以防螺纹损伤,一个安装段完成后,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安装高强螺栓。

E.安装高强螺栓:结构中心位置经调整检查无误后,即安装高强螺栓。垫圈放置在螺母一侧,不得装反。如螺栓不能自由穿入螺孔时,要用铰刀修孔后再穿入,不得强行用力打入,以防螺纹损伤,修孔后清理毛刺,高强螺栓紧固后,即拆下临时螺栓。

F.高强螺栓的紧固: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初拧,紧固至螺栓标准预拉力的60%~80%,第二次为终拧,紧固至螺栓标准预拉力,偏差不大于±10%。初拧可用电动板手、风动扳手或手动扭动扳手;终拧多用电动扳手,如空间狭窄时,也可用手动扳手进行终拧。 G.紧固顺序:为使螺栓群均匀受力,应按如下顺序进行。

对于一般接头,应从螺栓群中间顺序向外侧进行紧固。

对箱形接头,应从平面两对称轴螺栓群中间顺序向轴外侧对称进行紧固。

对工字粱接头,应从柱的一侧上下翼缘向柱的同侧腹板,再由柱的另一侧上下翼缘向柱的该侧腹板对螺栓群进行紧固。

对于不规则的接头,应从拼接处的螺栓群对称地向外侧顺序进行紧固。

H.对螺栓进行自检,用经过检定的扭矩扳手抽查螺栓的紧固扭矩,抽查数量为节点处螺栓总数的10%,并不少于一支,如发现有紧固扭矩不足,则应用扭矩扳手对节点所有螺栓重拧一遍。

第四篇:高强螺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高强度螺栓种类

高强度螺栓从外形上可分为大六角头和所前型两种;按性能等级可分为8.8级、10.9级、12.9级等,目前我国使用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有8.8级和10.9级两种,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只有10.9级一种。

二、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高强度螺栓长度

高强度螺栓长度应以螺栓连接副终拧后外露2~3扣丝为标准计算。

2、高强度螺栓复验

1)、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预拉力复验:复验用的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

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复验:复验用的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

依据:《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2006中规定,同批高强螺栓连接副最大数量3000套为一批。

3、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检验

制造厂和安装单位应分别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制造批可按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规定的工程量每2000t为一批,不足2000t的可视为一批。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每种处理工艺应单独检验。每批三组试件。

抗滑移系数试验用的试件应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批制作、采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和具有相同的表面状态,并应用同批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存放。

三、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高强度螺栓摩擦面

摩擦面应平直,翘曲、变形必须进行校正,确保摩擦面的紧贴,紧贴面积要在70%以上,用0.3mm塞尺检查,插入深度面积之和不得大于总面积的30%,边缘最大间隙不得大于0.8mm,摩擦面板边、螺栓孔边应无毛刺,摩擦面严禁有氧化铁皮、毛刺、焊疤、油漆和油污等,表面应呈铁色,并且无明显的不平,处理好的摩擦面必须进行防护。

2、高强度螺栓安装

对每一个连接接头,应先用临时螺栓或冲钉定位,为防止损伤螺纹引起扭矩系数的变化,严禁把高强度螺栓作为临时螺栓使用。对一个接头来说,临时螺栓和冲钉的数量原则上应根据该接头可能承担的荷载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得少于安装螺栓总数的1/3; 2)、不得少于两个临时螺栓; 3)、冲钉穿入数量不宜多于临时螺栓的30%;

高强度螺栓的穿入,应在结构中心位置调整后进行,其穿入方向应一致。安装时要注意垫圈的正反面,即:螺母带圆台的一侧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对于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靠近螺头一侧的垫圈,其有倒角的一侧朝向螺栓头。

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能自由穿入孔,严禁强行穿入,如不能自由穿入时,该孔应用铰刀进行修整,修整后孔的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直径。严禁气割扩孔。

3、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拧 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拧顺序

紧固顺序一般从接头刚度大的地方向不受拘束的自由端顺序进行,或者从栓群中心向四周扩散方向进行,这是因为连接钢板翘曲不牢时,如从两端向中间紧固,有可能使拼接板中间鼓起而不能紧贴,从而失去部分摩擦传力作用。

一般节点施拧顺序示意图

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拧力矩

施工用扭矩扳手使用前应进行校正,其扭矩相对误差不得大于±5%,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相对误差不得大于±3%。

施拧时,应在螺母上施加扭矩。

施拧应分为初拧和终拧,大型节点应在初拧和终拧之间增加复拧。初拧扭矩取施工终拧扭矩的50%,复拧扭矩应等于初拧扭矩。终拧扭矩按下式计算确定:

Tc=K·Pc·d 其中Tc为终拧扭矩值,Pc为施工预拉力值,d为螺栓公称直径,K为扭矩系数,取值在0.11~0.15之间。

施工时宜分两组进行螺栓的初拧和终拧,并用不同颜色的油漆作标记,防止错拧和漏拧;高强度螺栓宜在24小时内完成初拧和终拧。

4、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检查

1)、外观质量检查:检查螺栓紧固有无初拧、终拧标记,穿装方向是否一致。同时,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

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终拧完成1h后,48h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采用转角法检测螺栓紧固扭矩:按节点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个;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2个。如有不合规定的则扩大10%,加倍复测。如仍有不合格的,则对整个节点的螺栓全部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的漏拧或欠拧螺栓应逐个补拧,超拧螺栓则应更换。

3)、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应将梅花卡头拧掉。按节点数抽查10%,但不应少于10个节点,被抽查节点中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全数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四、成品保护

已经终拧的节点和摩擦面应保持清洁整齐,防止油、尘土污染,已经终拧的节点应避免过大的局部撞击和氧-乙炔烘烤。

第五篇:涂装、热处理、高强螺栓连接面依据的标准

机械加工、装配、产品检验、包装、涂装、热处理

高强螺栓结合面处理依据的标准

一、机械加工依据-------JB/T5000.9—2007 《重型机械标准通用技术条件》,Q/SK2059~2065—2003《机械加工工艺守则》。

二、产品钻孔、装配依据-------JB/T5000.10—2007 《重型机械标准通用技术条件》,Q/SK2058.01~22—2003《装配工艺守则》。

三、产品检验依据-------JB/T5000.1—2007 《重型机械标准通用技术条件》,Q/SK2059~2065—2003《机械加工工艺守则》,Q/SK2058.01~22—2003《装配工艺守则》,JB/T4149-2010《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技术条件》,Q/SKJ02.32-2002《混匀堆取料机技术条件》,DBJT《侧式悬臂堆取料机技术条件》,QGJT《桥式刮板取料机技术条件》,YG(M)CJT《顶堆侧取堆取料机技术条件》。

四、产品包装依据-------JB/T5000.13—2007 《重型机械标准通用技术条件》。

五、产品涂装--------------JB/T5000.12—2007《重型机械标准通用技术条件》。 Q/SK754-89《除锈通用技术条件》,Q/SK8-89《产品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六、热处理:

1、铸钢件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检检测------------- JB/T5000.6—2007。

2、锻件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检检测------------- JB/T5000.8—2007。

3、钢件的正火与退火GBT16923—2008。

4、钢件的淬火与回火GBT16924—2008。

七、钢结构的高强螺栓结合面处理依据-------JGJ82《钢结构用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企财务转正申请下一篇:公司工作汇报总结